苏轼其人其文
苏轼其人——精选推荐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1079年(元丰二年)3月,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
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笑柄。
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总之,是认定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虽然他们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将苏轼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
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苏轼的诗词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江城子 苏轼(小学6年级语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 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 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 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 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 哀绪。“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 篇。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 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 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 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 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 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 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 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 出,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史事用典 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 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 于:以情动人。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 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 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 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 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 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世人对苏轼的简短评价
世人对苏轼的简短评价
1苏轼——一个千古无双的文化传奇
苏轼,字子瞻,江苏泰州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人自由派代表,宋朝末期大文学家,“水松石”之一。
苏轼学习立身,实践言行均为传统:孜孜不倦的求精进取;毅然而不吝的归属正义;奉献自我的慷慨悲歌……他的文学造诣高深,让他在文史圈中有着传奇般的成就,被尊崇为“谪仙先生”,也被誉为“文章苏轼”,文笔飞扬,可谓宋代文字之瑰宝,与李白、柳宗元、辛弃疾等文豪班超同台而喝采。
2苏轼的文学作品之精彩
苏轼在文学创作中可谓专精并重。
他的诗歌以宋词为主,题材很广泛,既有抒发喜悦,又有哀叹社会,更有赞颂英雄。
他的诗歌泰斗较小,表达鲜活,抑扬顿挫,极富感情,旋律优美,内容具有穿透力,让人耳目一新,只管认赞也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有人称他的一句诗内涵就能环及两千年的历史变迁。
尤其他的散文,更是囊括心魄之丰富,展现其丰富的情感、多变的神态,让读者不能自拔。
他的《赤壁赋》洋溢着文人慷慨的心境,《洞庭记》既描绘了湖泊及其秀美,又博大大今古之等价;《你阮籍》情真意切;而《毛遂自荐》则彰显出他毅力卓越,精湛手段;《贾谊论梦》也呈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些文章,无不饱含深刻的思考和积淀,历久弥香。
3苏轼的简短评价
苏轼,一位极其伟大的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坛数一数二的文人,其文字之精彩,足以在历世压轴。
其文学作品用语婉转,表达思想深刻,且内涵极其丰富,囊括了浩如洪塘的心灵世界,不只灌输出知识,更传递了理想,他所创造的精品文学传承至今,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无论明代文人,还是现代一般市民,对苏轼的评价终究是:真正的文章苏轼!。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苏轼其人其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
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东坡文化
总之,前赋内容,彰显了作者旷达的胸境, 乐观的情怀。表明作者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 失意不失志的心态。不失为历代推崇的千古名 篇。
后赤壁赋
文中木枯石瘦,山高月小,断岸千尺;江流有声,风起水涌, 山鸣谷应。用词十分准确、形象。还极力渲染阴森、险峻、萧条、 凄凉的氛围。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栖鹘危巢, 冯夷幽宫;草木震动,划然长啸,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孤鹤东 来,戛然长鸣等等。东坡借景抒怀,溶情于景。再现其面临的政 治险境,表达其无奈、孤寂、凄凉的心绪。
第三段写主客问答之妙。借孟德横槊赋诗,不可一 世之题发挥,感叹人生苦短,宇宙无穷。
第四段写主答哲理之深。作者以“水”、“月”为例, 前《赤壁赋》 阐明“变”与”不变”之理;又以“风”、“月”相喻, 阐清“取”与“不取”之利。
第五段写更酌相枕之趣。主客转悲为喜,酒酣相 枕而卧。却不知东方既白。意趣盎然,余味无穷。
(春)涝。灾民四起,饿殍遍野。百姓呼号,民不聊 生。东坡见状,坐立不安。停修官舍,筹集钱粮。全
力以赴,赈济灾民。并反复上奏,力陈灾情,要求朝
廷,免除积欠,调粮救民。 不仅如此,巷尾街头,设臵粥棚,就地救人。还 捐黄金(50两),开办药坊,便民就医。 除此之外,还通六井,引水入户。疏浚西湖,建 堤植柳。至今,给游人留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苏 堤春晓”。
东 坡 文 化
罗 智 敏
导
语
学习东坡文化,基于两个目的:
一是熟知东坡影响
东坡是雄视百代的全才,唐宋八家的俊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与韩愈媲美;其诗 清新瑰丽,自然天成,与陆游齐名;其词意境开 阔,豪迈奔放,与稼轩并称;其字敦厚飘逸,风 神秀伟,与王(羲之)颜(真卿)并列。 余秋雨认为:“是黄州成全了东坡”。东坡 通过在黄州的历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所崇 拜的“历史文化名人”和 “千年世界英雄”。
苏轼个人简历.doc
苏轼个人简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知道东坡居士的事迹和文学成就吗?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苏轼个人简历”,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苏轼个人简历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苏轼其人其文.优秀精选PPT
➢ 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 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
四、其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消极”还是 “积极”?
他将自然、 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反复咀嚼人生况味,对此茫茫,百感交集 。 到黄州时期,他更是沿着“三教合一”的路向,儒释道并修。
母亲程氏,《范滂传》。“你若能做范滂, ”
国学大师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
——林语堂
苏东坡是中国 上极少数完成了“生之 凯旋”的文人之一。赤子的心灵是最宽 广的心灵,婴孩的眼睛是最深邃的眼睛, 正是在怡然自得的“生之凯旋”中,苏 东坡如清风明月般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余
杰
一、其人
一、家学渊源 二、思想通达 三、政治作为 四、坎坷遭际 五、非凡成就 六、真情人生
家学渊源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林语堂
父亲苏洵27岁发愤(哥哥、内兄、姐丈), 二十五年后,王闰之病逝。
又掺入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 “长寿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成文学大家。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花相褪顾残 无红言青,会杏惟小有使。泪千行苏。 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 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 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
《苏轼》文言文翻译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为宋代文学巨匠,其文、诗、词、书、画皆擅,尤其以诗、词、文三绝著称于世。
本文以苏轼的文言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及赏析进行探讨。
一、翻译赏析1. 文言文翻译苏轼的文言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其语言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以下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进行文言文翻译: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宾客在赤壁下游船。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波澜不惊。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关于明月的诗句,唱起婉约的章节。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露横亘江面,水光与天空相连。
任凭一片芦苇随波逐流,越过浩瀚的江面。
宛如乘着轻风飞升,不知停歇之处;飘飘然如同遗世独立,羽化成仙,飞升到仙境。
2. 赏析《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极高。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1)意境深远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赤壁月夜的美景,通过描绘清风、明月、白露、江水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意境。
同时,苏轼借助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使作品意境更加深远。
(2)语言优美苏轼的文言文作品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
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
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运用了对仗,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宁静。
(3)哲理深刻苏轼在《赤壁赋》中探讨了人生、宇宙等哲学问题。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同时,苏轼以历史人物为借鉴,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总结苏轼的文言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苏轼人物生平 贾丹
我所知道的苏轼城关小学五年二班贾丹2018年2月我所知道的苏轼一、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一)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他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临江仙》《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苏轼其人其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
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着书以为乐"。
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苏轼其人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有几层意思?你认 为苏轼在词中的感情是否颓 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听诵读,确定本词一共写 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景物之中,哪些 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后眼 前所见,哪些是他心中所 想?
分析上片
作者对孙刘二人的态度如 何?从词中哪些句子可以 体现出来?
1036年(仁宗时期),苏轼出生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宋代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 “三苏”。 1036年,苏轼出生。他的母亲程氏,系 出名门,儿时苏轼就是由母亲亲自教 导,启蒙读书。少年时就显露出愿以 天下为己任、随遇艰厄而不悔的用世 之意。
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还
1100年,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时年 65岁的苏轼遇赦召还。回首多年经历, 苏轼情不自禁赋诗一首:心似已灰之 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他与弟弟苏辙决定聚首常州。在前往常 州的路上染病,到达常州后,病情加 重,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 终年66岁。
的敌人,这一次又是在劫难逃。他 被撤掉以前的官衔,贬往英州、惠 州,徽州即今天的广东惠阳,历来 只有重要的政治犯才流放至此。
1097年,苏轼被贬往海南儋州
1097年,61岁的苏轼再次被贬为琼 州别驾,也就是贬往儋州,位于海 南岛的西北部,所谓天涯海角,这 里也是历代贬官最远的地方。可是 苏轼在此依旧活得丰富多彩,创作 也极为丰富。
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 言,以不敢默视也,缘诗 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 有补于国。 ——苏辙
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
1079年,苏轼奉调湖州。他一再上 书皇帝,使得超重革新派极为恼火。 这年六月,李定、何正臣等摘取苏 轼诗中的话,说他衔冤怀怒、包藏 祸心,对皇帝不忠。苏轼再湖州上 任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 解往京师。就是著名的“乌台诗 案”。
苏轼用文言文写一段小传作文
苏轼用文言文写一段小传作文苏轼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也。
其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
慧绝伦,博闻强识。
东坡年少时,已显文学之才,所作诗文,令人惊叹。
及长,赴京应试,主
考官欧阳公见其文,大赞曰:“此人他日必独步文坛!”果不其然,苏轼登进
士第,名震京师。
然其仕途,非一帆风顺也。
性耿直,不阿谀奉承,故屡遭小人陷害,数度
被贬。
然东坡不以为意,每至一地,皆能随遇而安,怡然自得。
在黄州时,生活清苦,然其乐观豁达,自号“东坡居士”。
亲耕东坡之田,与民为友,饮酒作赋,逍遥自在。
且自创美食,如“东坡肉”,至今为人称道。
后又贬至岭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洒脱之态,可见一斑。
东坡之文,豪迈奔放,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一生,虽历经坎坷,然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乐观之态面对世间风雨。
真乃千古奇才,令人敬仰!
吾观苏轼,不禁叹曰:人生如梦,当学东坡,笑对风云,方得自在!。
群文教学《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绘画:善画枯木怪石 ,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 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
。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 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
南儋州。
各位名家之长,再将李邕、颜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 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
苏东坡其人、其文
: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 • 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 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 风景优美。苏轼选择常州作为 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 自己终老之地。元丰八年哲宗 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 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 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 光重新被启用为相,四个月后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 ,苏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接 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 连升官,又升翰林学士。 他再 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 次向朝廷提出谏议。对旧党执 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 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 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 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 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元丰七 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 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 。由于幼儿不幸夭折。苏轼上书 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东坡其人、其文
:
:
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 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 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 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苏轼苏辙 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 的母亲病故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 。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苏轼 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 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 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 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 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 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治平三 )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 年苏洵病逝,两兄弟扶柩还乡, )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 守孝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王 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 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 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 ,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 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 ,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 ,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欢迎查阅。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
精选苏轼的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坛领袖,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很⾼成就。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苏轼的⽂⾔⽂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苏轼的⽂⾔⽂及翻译 ⾚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共适⼀作:共⾷) 客喜⽽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译⽂ 壬戌年秋天,七⽉⼗六⽇,我与友⼈在⾚壁下泛⾈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中“窈窕”这⼀章。
苏轼小传文言文
苏轼小传文言文并解析苏子者,东坡居士也。
姓苏,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蜀之眉州人也。
其先祖有功于国,父洵慧眼识英,母程则贤良淑德。
嘉祐二年,子瞻应举得第,入仕为官。
治平三年,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熙宁初年,入朝为殿中丞,因文得罪执政,贬为湖州知州。
继之,起复为朝官,元丰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旋即被贬为起居舍人、知州湖州。
元丰三年,子瞻坐堂讪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祐元年,召入京师,迁为翰林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
绍圣初年,复以政事累贬惠州安置。
后又远谪琼海、儋耳。
元符三年,大赦天下,量移于常州。
建中靖国元年,子瞻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子瞻之文学成就彪炳,诗、词、散文均独步天下。
其诗词挥洒自如,清新雄奇,写景、抒情、叙事皆自成一格。
散文更以其纵横恣肆之笔法,展现其旷世之才。
如《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道尽人生哲理。
子瞻不仅文学造诣深厚,亦精通书法、绘画。
其书法自成一家,画作亦高妙绝伦。
子瞻为人耿直率真,不畏权贵,不慕虚名。
尝自谓“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虽身处逆境,然每能坦然处之。
尤以贬谪岭南时,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自嘲,可见其旷达胸襟。
子瞻既重亲情友情,亦不忘故人之恩。
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文,深切怀念亡妻,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子瞻之影响及于当世及后世。
其文风引领时代潮流,为世人所效仿。
其耿直为人,亦为后世所称颂。
如文天祥赞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表彰子瞻不畏权贵之精神。
此外,子瞻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其“新政”理念虽未得实施,然对后世之改革亦有所启示。
苏子瞻,一代文学大家,其文、艺、政三方面成就堪称卓绝。
然其一生历经坎坷,然能始终保持耿直率真之性,不改初心。
斯人虽逝,但其作品之魅力与人格之光辉永存于世,为后人所景仰。
子瞻之成就,不仅在于个人才情之卓越,更在于其积极向上、不忘初心的精神品质。
故而,吾人当以子瞻为榜样,秉持正义之心,追求真理之道,方能成为有担当、有作为之人。
苏东坡的旷达人生(苏轼简介)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杭州西湖·三潭映月
苏轼的旷达人生
此岭万变自常 定
心梅里清作羡 安香归凉清人 处
吾问愈 皓玉
乡岭少 齿郎
。南, ,, 应微 风天
不笑 起教
好, ,分
,笑 雪付
却时 飞点
道犹 炎酥
,带 海娘
。
日罗 惠
啖浮 荔山
州
枝下 一
三四 绝
百时
颗春
,,
不卢
辞橘
长黄
作梅
岭次
南第
人新
。。
杭 州 通 判
密 州 知 州 今 山 东 诸 暨
徐 州 知 州
湖 州 知 州 今 浙 江 湖 州
103
乌 台 诗 案 入 狱 天
贬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八 品 湖 北 黄 冈
量 移 汝 州 团 练 副 使 今 河 南 汝 州
登 州 知 州
今 山 东 蓬 莱
三 还品 朝 礼 部 郎 中 六 品
事
事 今 安 徽 阜 阳
苏轼的旷达人生
主讲:XXX XXXX年XX月
其人 其事 其文
苏轼的旷达人生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画“宋四家”之一; 美食 东坡肉 东坡饼 东坡肘子等。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苏轼传文言文翻译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苏轼传文言文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苏轼传文言文翻译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坛,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了很⾼的成就。
其⽂纵横恣肆;其诗题材⼴阔,清新豪健,善⽤夸张⽐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其散⽂著述宏富,豪放⾃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于画,尤擅墨⽵、怪⽯、枯⽊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苏轼《潮州韩⽂公庙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潮州韩⽂公庙碑 宋代:苏轼 匹夫⽽为百世师,⼀⾔⽽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也有⾃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我善养吾浩然之⽓。
”是⽓也,寓于寻常之中,⽽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不恃⼒⽽⾏,不待⽣⽽存,不随死⽽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在地为河岳,幽则为⿁神,⽽明则复为⼈。
此理之常,⽆⾜怪者。
⾃东汉以来,道丧⽂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不能救。
独韩⽂公起布⾐,谈笑⽽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起⼋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此岂⾮参天地,关盛衰,浩然⽽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之辨,以谓⼈⽆所不⾄,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之云,⽽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百世,⽽不能使其⾝⼀⽇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其文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 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 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 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三、其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林语堂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完成了“生 之凯旋”的文人之一。赤子的心灵是最 宽广的心灵,婴孩的眼睛是最深邃的眼 睛,正是在怡然自得的“生之凯旋”中, 苏东坡如清风明月般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余杰
一、政治作为 四、坎坷遭际 五、非凡成就 六、真情人生
家学渊源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消极”还是“积 极”?
“人生如梦”的浩叹,其中有对残酷党争的 鄙弃,有对宦游生涯的厌倦,有摆脱名缰利 锁的强烈愿望,有对忧患心情的自我消解, 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一樽还酹江月”,这个古人借酒祭江的习 惯性动作,在特定的情境和心境中,被赋予 了“与旧我告别”的象征意义,不妨理解为 既是祭江,更是作者自祭!这意味着苏轼重 新思考和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
苏轼其人其文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 过庄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 若无文学之天才,其 人格亦自足千古。故 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 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 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 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 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 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 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 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 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 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才的深厚,广博,诙 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 心——正如耶稣所说的具有蟒蛇的智慧,兼 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真情人生
第一位妻子王弗
与苏轼生活了11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 山头亲手栽下了三千株松苗。
《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 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智慧、平实、精明。知人之明。
与其用“入世”还是“出世”来衡定东坡词立意的 积极和消极,不如将东坡思想的追求定为“超世”, 在更高的层次上观照东坡词。东坡试图超越现实苦 闷的心理趋向,其实在《水调歌头》中秋词中已见 端倪;到黄州时期,他更是沿着“三教合一”的路 向,儒释道并修。人说道家消极,然而在东坡处于 最艰难境地时,恰恰是庄禅思想起到了平衡心理、 调整心境、引导他不拘于名利,从当下遭遇中超脱 出来的积极作用。我们看东坡在黄州以后的所作所 为及其所表现的“穷达如一”、“乐天知命”的人 生态度,很难说是比前期更趋消极了。东坡其时所 作,常常展现了“超世”而又不“遗世”、“弃世” 的一面。如《定风波》。
祖父名“序”。广有天地,以米换谷,饮酒 高歌。胸襟开阔,纯厚正直,疾恶如仇。 “这个我不发愁”。
父亲苏洵27岁发愤(哥哥、内兄、姐丈), 成文学大家。
母亲程氏,《范滂传》。“你若能做范滂, 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非凡成就
性格豪迈, 诗词汪洋恣 肆,清新豪 健,开创豪 放一派。
心胸坦荡, 在书法上虽 取法古人, 却又能自创 新意,充满 了天真烂漫 的趣味。
自海南返乡途中,苏轼病重,念念不忘的是: 归来之后始终不见子由。
真情人生
儿子迈、迨、过
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真情人生
三教九流
尼姑、妓女、和尚、道士…… 百姓、地方长官 “长寿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
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真情人生
侍妾扶正的王朝云 33岁的朝云在扶正了11年后又病逝 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苏轼称之为“天
女维摩” 给朝云的楹联是: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真情人生
弟弟苏辙
順逆荣枯中深厚的手足之情。“岂独为吾弟, 要是贤友生。”“抚我则兄,讳我则师。”
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 会使苏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 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 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
真情人生
第二位妻子王闰之
进士之女,小苏轼11岁。二十五年后,王闰 之病逝。
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 李公麟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 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 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11年后由苏 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轼埋 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的誓言。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 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 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 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 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 阿,坦然自适,任何境 遇中,都能处之泰然, 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 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 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 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 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 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 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 复存在 ;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 曾存在。
➢ 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 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
四、其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消极”还是 “积极”?
自嘲“多情”,意思是过去太执著于政治、 执著于名利,这实际上是苏轼非常可贵的自 审和反思心态的表现。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 宏大背景上抒发这种人生感慨的时候,里面 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这样的人生感受, 凝结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 这是苏轼反思人生的哲理化结论。他将自然、 历史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反复咀嚼人生况 味,对此茫茫,百感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