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I 目录一、项目概要 (1)(一)项目名称 (1)(二)建设单位 (1)(三)建设单位概况 (1)(四)项目经费来源和预算 (2)(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需要 (3)(三)广东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4)(四)增强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方案设计合理 (5)(二)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先进、创新能力突出 (9)(三)项目建设区域优势明显、建设环境良好 (9)(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建设基础较强 (10)(五)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进度安排得当 (14)四、预期效益 (15)(一)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15)(二)专业结构适应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特色 (16)(三)形成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成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6)(四)依托“校企合作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17)(五)教育信息化得到有力推进,建成高水平“数字工贸” (17)(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18)五、专家论证意见 (19)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II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二)建设单位名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法定代表人:汤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963号(三)建设单位概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创办于1957年,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划转地方,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前校后厂(店)”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高职院校“前校后厂(店)”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为 宗 旨 、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 办 学 指 导 方针 和 “ 企 合 作 、 工学 结 校 合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2 0 年 国务 院将 其提 升 到 一 定高 度 , 我 国 05
我 国校 企 合 作 的观 点 ,最 初 是 2 0 年 教 育部 提 出 : “ 02 以服 务 代 表性 的学 校进 行 了访谈 ,现 列举 其二 : 实 例一 :无 锡技 师学 院 无 锡 技 师学 院地 处 美 丽 的太 湖 之 滨 ,创 办 于 1 5 年 。 目前 学 95

高 职 校 “ 校 后 厂 ( ) 模 式 运 用 的现 状 前 店 ”
1 前校 后厂 ( )”模式 运用 的可 行性 .“ 店
校 校 ( 教 育部 鼓 励 高 职 校 采 用 “ 校 后 厂 ( )” 的 办 学 模 “ 企 合作 ”对 教 师和 学生 的要 求 。 “ 企合 作 ”对 于管理 者 提 出 1) 前 店 式 。 中国 高等 教 育学 会会 长 、原 教育 部 副部 长 周远 清在 2 0 年 4 了要 抓 紧市 场指 向标 的 能力 ,并 且要 熟悉 人 才市场 的需 求情 况 ,包 07 月 2—5 2 2 日教 育部 在 天津 召 开 了工学 结合 工 作会 议 讲话 ,他 强 调 了教 括专 业 类别 和专 业层 次 。存在 的挑 战 性主 要是 一般 教 师 的教学 任务 育 g2 o 年 1 号和 1 号 文件 的精 神 ,鼓励 高 职 院 校采 用 “  ̄ lo 6 4 6 前厂 后 和班 级 管理 任 务 都 比 较 重 ,没 有 更 多 的 时 间 去 了解 市 场 、熟 悉市
主要 解决 资金 不足 和 空间不 够的 难题 ,使校 企 双 方 “ 惠双 赢” ;提 出政 府要 扶持 职 业教 育 ,为校 企 更深层 次 的紧 密合作提 供 保 障 ,最 终 互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K y e W o d : o p r t o b t e s h o a d n e p i e; r r s c o e a i n e we n c o l n e t r r s Wo k—i t g a e l a n n S r i e u s u c n Emp o me a o i n a i n n e r t d e r i gl e v c o t o r i g; l y nt s r e t t o
c l i t s i h y k le t l n s n a t r h p w ih u i e s s. H i h r o a i n l o l g s c o e a e u tva e h g l s i l d a e t i p r ne s i s t b s n s e g e v c t o a c l e e o p r t w ih n e p i e c n mp o e t e t r r s s a i r v t e t a h r t a h n n t e c e tf c e e r h e e , He p e c r k w t e e d o t e e t r r s s He p t e c o l t me t h e c e s e c i g a d h s i n ii r s a c l v l l t a he s no h n e s f h n e p i e , l h s h o o e te h ma k t e nd n t e e o o i d v l p n o t a h n r f r . e a e a a y e t e xit n s ho l e t r r s c o e a i n r e d ma a d h c n m c e e o me t f e c i g e o m Th p p r n l z s h e s i g c o - n e p i e o p r to mo e; Ac o d n t t e p r e c o a p y n w e r mp a e o i l me a i n c me. d c r i g o he x e i n e f p l i g p o t s t f mp e nt t o s he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迎接未来挑战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结合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总结指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必然趋势,需要积极行动。

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教学管理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现状分析、必要性、问题、挑战、应对措施、建议、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成为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探析,不仅有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希望能够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的研究意义在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学管理的创新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索也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升级和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途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途径探索

080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年第9期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关深化产教融合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层出不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多主体性、多类型性、多层次性和多维度性等特征。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实现高职院校创新自身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创新链、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人才引领、产业新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服务当地经济区域发展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对产教融合的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双高计划”要求在全面提升高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社会需求、技能高超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要加强紧密合作,通过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多主体的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从而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在科技研发、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各主体间的合作多赢及社会共赢,保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继续向深层次推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作用。

在深入学习国家文件精神、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改革,规划设计职教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建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应用科研体制,创新了“教学工场”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能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得到充分体现[2]。

1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1.1 制度体系不健全,未能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虽然国家对校企间的产教融合制动的政策文件较多,但在现实产教融合中缺少实际操作性、针对性及实践性。

从内容上看,大多政策属于原则性的宏观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政策的可行性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3],当前的政策明确了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途径探索杜月云 陈 磊 周子平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及行业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在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面临着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成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必然选择。

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护理学术成果和国际护理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背景下的护理工作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双语教学可以为护理专业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信息,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可以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2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在国际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护理是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合作与交流需求的专业领域,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护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

双语教学师资建设也可以促进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教学思路,提高校内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更多有益支持。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如何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现状,然后探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及其特点。

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成功合作的基础,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课程效果评价用来衡量课程的实际效果。

总结了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现状分析,关键因素,案例分析,课程效果评价,启示,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践性和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案例不断涌现,各种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也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校共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研究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课题意义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缩小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高职高专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英语EGP+ESP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以及如何有效推进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一、引言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EGP的概念EGP即是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指通用英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注重学生的英语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

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上有所不足,尤其是在学生专业领域英语的能力上表现不足。

EGP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理解。

EGP+ESP教学模式是将通用英语和特定目的英语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求,通过在通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

1. 专业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主要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其对英语的应用需求更为迫切。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忽视了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英语能力培养。

EGP+ESP教学模式结合了通用英语和特定目的英语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需求。

2. 课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将英语教学和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特定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

3. 教师团队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来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实施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4. 教学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多样化的英语学习资源,并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教 学长廊
合作 学习教 学模 式 在离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 究


梁 国 文
要 :通 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 、学 生现状的分析 ,以高职 田径技 术教 学作为 实验 内容 ,以
促进 高职院校 当前的体育课 堂教 学改革作 为 目的。通过 实验从 理论上证明 了合作学 习教 学模 式应用 于 高职院校 田径教 学的 可行性和其优 势所在 ;证 明了合 作学 习教 学模式 比传统教 学模式更有利 于学生运 动技 能和心理健康的改善 ,增 强学生综合 能力。对学生的人际关 系的改善和学 习兴趣的提 高有明显的
表2 — 1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结果对 比
组 别 N Me a n t资料。 ( 2 ) 问卷调查法
5 0
本实验 使用 的研究 工具 主要有 :田径 学习兴 趣测 量表
( 自编) 。 ( 3 ) 实验法

对 照 组
促 进作用 ,有望改 变 目前 高职 院校 田径教 学面临淘汰的尴尬景况 ,促进教学改革 ,建 立具有高职特 色 的体育教 学体 系。
关 键 词 : 高职 教 育 ;合 作 学 习 ;田 径技 术 ;教 学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G 8 0 7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1 4 8 7 . 2 0 1 4 . 0 1 . 0 0 4
的意见》 旧 中指 出青少年 耐力 、力 量 、速度等体能指标持 2 实 验 实 施 策 略
2 . 1 . 1 研究对 象 :珠海 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 1 1 级 网络 1 班 、1 1 级文秘班 、1 1 级计算 机 1 班 、1 1级电子信息 3 班 ,选 取实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3 . 4课堂展示
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 作用 。高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 】 手能力和社会行业适应能力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

线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性 专 门人才为主 要 目标 ,只有 坚持 以 “ ” 做
3 “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31编 写学 案 .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能指导学习的学案:包含学习目标 ( 知识、
能力 和情感 )、重点 和难点 、流程 ( 任务 引领 、问题 导入 ,做 中学 、 做 中教 、内化新 知)
3 . 2成立小组
教育部在 《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
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健康评估技能, “ 教学做合一”
教 学模式应用 于健康评估课程 教学 ,强调 以 “ 做”为 中心 ,要求教师 “ 在做 中教 ”,学生 “ 在做 中学” , “ 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 事 怎样 教” ,使教学 活动的 “ 教学做 ”在 “ ”的基础上统一 起来 ,变 做
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 . 1陶行知先生 “ 教学做合一 ”理 论
2 世纪2年 代,我国著名教 育学家陶行 知先生 ,汲取杜 威教育思 0 O 想 理论精华 ,发扬继承 中国传 统文化 的精髓 ,弥补传统教育 的弊端 ,
健 康评 估是 高职 护理 专业 的一 门理 论与 实践 联系 紧密 的核 心课
“ 中学” ,老师在 “ 中教 ”,在任务为驱动 下小 组合作 ,在学 到 做 做 健康 评估的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 ,也学会学 习的方 法 ,为终身学 习打下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材设计与开发的路径研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材设计与开发的路径研究

教师、教法与教材(三教)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者间既相互依存又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逻辑闭环。

“三教改革”的提出直接回答了职业教育“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教材”是具体解决职业教育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有效抓手。

专业教材的质量、吸引力与呈现形式的好坏,不仅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养成。

1“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改革的现实意义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曾说过:“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没有这样的高质量教材,就算有一个好的专业、好的学科、好的老师,也很难把一个人培养成高水平人才”。

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手段方法等紧密相连,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每3年修订1次教材,对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进行动态更新[1]。

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写精品教材。

2“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的主要问题专业教材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料,与基础课程不同,专业教材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需要选择的。

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通过运用专业教材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传授技能。

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却跟不上产业与技术发展的需要,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呈现形式单一,与数字资源不能有效融合。

以行动研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品质

以行动研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品质

以行动研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品质[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然而教育科研在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也未受到正确的对待。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科研的主体内容并非纯粹的书斋式理论研究,而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所进行的现实反思性探索。

以教育行动研究思想为指导,确定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客体、重点、思路与目的,从而使高职教育研究与高职教育行动实现完美的结合,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品质。

[关键词]行动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品质提升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

高职院校应以行动研究思想为指导,深入高职教育实际,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并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成果来解决或缓解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困难与问题。

一、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展高职教育科学研究,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然而,教育科研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1.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科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教育科研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社会认可度还不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同时,关于高职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因此,高职教育还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

高职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

因此,以高职一线教师为主体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以教学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

(2)教育科研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科研,对高职教师弥补师范性缺失、提升职业素养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教育科研对弥补高职教师师范性缺失的作用日益明显。

非师范类毕业生已成为高职师资的重要来源,这些毕业生未接受师范教育训练即走上了高职教师工作岗位,导致高职教师的师范性普遍缺失。

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王琦(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这使得高职教育从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向着产教融合的方向进行演变。

深入分析 高校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工 作中在从校企合作向着产教融合进行演变过程中应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这两个维度来进行 总结,而这种演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论证则要从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院 校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思考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5646(2021)01-0122-03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 在经济繁荣稳定的推动下,我国也愈发重视高等 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其办学核心始终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006年我国教育部 在相关出台文件中明确提出,工学结合应该作为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关键切入点,而校 企之间的合作则应通过教学改革来进行深入推 进。

这也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 共享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广度不断提 高,校企合作深度也从以往的单一性逐渐发展至 具有体系化的合作机制,并向着产教融合的目标 逐步迈进。

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 产教融合的演变过程进行历史视域下的分析与总 结,以此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及其区别(一)产教融合的发展雏形是校企合作以客观角度来讲,教育和产业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主体,也可将其看作是一种主从关系。

高职 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其教育目标是为了 更好的服务于产业,这能够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来看,要想产 业得到更好发展,就必然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则能 够为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此促进产业发展。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双赢”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双赢”的实践研究
关键 词 : 高等 职业 教 育 ; 企合 作 ;双 赢” 式 ; 学研 合 作 校 “ 模 产
di 036 /i n10 - 542 1. . 2 o: . 9 .s.06 85 . 01 0 1 9 js 0 0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宗 旨是培养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服 务第一线需要 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应按照经济建设第一线
缺的因素 。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
选型 , 而其适用性及实效性则关系到企业在高技 能人力资源开 发和技术创新中能否赢得市场竞争 的战略大计 的实现。
在这一教育模式领域 ,我国高职教育界探索 出 “ 校企融
合” “ 、工学结合 ” “ 学研 合作 ” 、产 等一系列思路 , 一些高职院校 在合作的实践探索中取得 了卓有成效 的双赢效果 。我们将通
的职业 岗位( )对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进行培养人 才 , 群 , 企业的 参与对职业素质、 专业技能和文化精神等方 面的教育是不可或
企股份合作模式。 这些模式追求 的合作 目标是 :)体现平等合 作的办学关 1
系 ;) 2 具有完备的工作保障体系 ;) 3 实现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 ; 4具备协调一致 的教学文 件; ) ) 5确保受教育者的技术创新与应 用 能力的培养 。 1 . 深入合作与服务创新模式 .2 2 校企合作 由浅入深 ,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学校专业方 向、 实
享合 作 。在高 技 能 人才 培 养 中紧密 结 合行 业 、 业 对 高技 能 人 企
校偏重利益 , 没有形成长远 的人才培养 目标和供求密合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 应有必要 的资金保 障。高职院校 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 , 无论是在校企合

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尤其是建筑类专业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需求,对于提高国家建设水平、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存在着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并不完全匹配,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成为一种解决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前适应行业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将围绕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展开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一种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教育模式,为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将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挑战等方式,对该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如何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解决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环境调研,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和创新模式,为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高职建筑类专业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摘要]目前,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但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且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有必要借鉴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集约化运行模式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教育集约化必要性可行性途径高职教育集约型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型发展而言的,是指在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规模适度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其基本内涵是将某一特定区域内处于分散且运行效率低下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教育经济实体,以实现资源重组和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规模效应。

一、发展高职教育集约化的必要性分析自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扩大了我国教育的总体规模,也使我国教育结构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均教育资源短缺。

2005年全国高职在校生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6年提高5.1个百分点;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091所,是1996年的3.2倍,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9%。

虽然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之带来的生均教育资源也表现出严重不足。

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校均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241亿元,生均5492元;生均图书拥有量为65册,这些指标与本科院校的水平相距甚远。

2.专业设置重复。

截止到2006年,天津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总数累计达577个,专业以计算机、机械数控、应用电子和通信技术、贸易金融、管理、外语为主,这六大类专业数占天津市高职教育专业总数的80%以上。

迫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重重压力,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好招生、好分配,频繁替换专业,专业设置周期过短,严重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而有的学校对招生比较热的专业大量招生,既造成错位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困难,又使教育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建立或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建立或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持和服务 的情况、管理工作情况、毕 业生就业情 况。通过调查 ,分析该校校 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 提 出了完善校 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引言 : 高 等职业 教育 主要培养 有一 定 的专业 基础理论 、有精湛 的实际操作技能 、 能熟练 掌握前沿性技术 , 能独立解决关键性 问题 的 高技能人才 。 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备 受教育界 的关注 , 我国高职院校纷纷积极探 索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其 中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在开 展 校企合作 培养人 才 的过程 中取 得 了一定 成绩 , 但是 ,由于校企合作模式还处在探索 阶段 , 合作过程 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建 立 和完善 校企合作 运行机 制是 维持校 企合 作关系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障。
关系 。 总结 :
存在问题。
1 . 参与行业 、企业数量有限 目 前 与我 院合作 的企业 有河 南龙 翔 电 气有 限责任公司 、 郑州市黄河机 电设备厂 、 郑州双联金属制品有 限公 司、 郑州协创股份
有 限公司 、新 能源汽车公司 ,这些企业基本 上满足 了我院现有专业 的实践教学要求 。 但 是 ,随着我院建设 规模和招生规模 的扩大 , 必然会增加更多的专业 , 实践场地 的增加也
教育探索 2 0 1 4年 2月 ( 中)
建立或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李 书领 侯 明
( 河南机 电职业学院 ,河南 新郑 4 5 1 1 9 1 )
摘要 :本文是以河南机 电职业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为素材 ,主要调 查企业参与教学工作的情 况、校企共编教材情况、师资队伍 建设情 况、学校 为合作企业提供 支
量 ,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 促进职业院校毕业 生高质量稳定就业。 3 . 建立校企双赢 的利益机制 校企 合作 办学是 以培养 企业所需 的人 才为 出发点和落脚 点,以实现院校 、企业、 学生多赢为 目的。在校企合作中院校是主动 方 ,因此院校就不能只从 自己的角度 去考虑 问题 , 要真正 为企业考虑 , 把企业看成 自己 的客户 ,主动去了解企业的生产 、经营、管 理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认真考虑 自己的学 生到企业能做些什么。针对企业 的需求 , 建 立一支专业实习指导教师 队伍 , 做好学生教 育管理工作 , 尤其让学生树立 良 好 的职业道 德, 做 好顶 岗实习教育工作 , 这样才能让合 作企业接收学生 , 也使学生受益 、 院校受益。 另外 , 企业作为受益的其中一方 , 也必 须履行 自己的职责 , 企业必须参与到学校的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 积极为学校教学管 理和改革提供有效 的建议 。 企业要深人参与 制定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培养 目标,与 学校联合建设更多可行性专业 , 参与课程设 置 、教材开发、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负责 学校 “ 双师 型”队伍建设 等。校企双方只有 明确 自己的职责 , 才能建立长效有利 的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探析
作 , 为 加 强 高职 院 校 建 设 的 重 要 抓 手 , 重 要 性 更 是 不 言 而 喻 。 在 本 文 中 , 量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远远 不够 的 。在 这种 社 会背 景下 , 批新 式 大学应 时 而生 。从此 , 作 其 一 笔 者 从校 企 合 作 模 式 有 效 性命 题 的 内涵 、 碍 因 素 和 现 实 路 径 对 问 题 进行 了 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正 式列 入 各 国政 府 的战 略议 程 。 观 察西 方发 达 国 家 阻 解 读 , 望裨 益 于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 希 职 业 教 育 的现 实 , 们 也可 以看 到 , 们 国 家 的各 行 各业 都 比较积 极 我 他
21思 想观念滞后。校企合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体制方 . 要 作 用 , 是 一 个 历 久弥 新 的课 题 。经 过 长 时 间 的 探 索 , 方终 于 探 面 的、 却 各 国家政策方面的阻碍 因素, 但是 , 思想观念 的滞后性是居于首 索 出 了一 条 新路 — — 校 企 合作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高等 教 育 的重 要 位 的阻 碍 因 素 。 一 , 职 教 育办 学 理 念认 识 不 清 。 职 教育 的定位 第 高 高 组 成 部 分 , 要 担 负着 为现 代 化 建 设 高 技能 人 才 的历 史 使 命 , 就 决 本身 就 应 该是 紧密 联 系社 会 实 际 ,根 据 社会 的需 要 和 企 业 的要 求 培 主 这 定 了高职 院校 必 须 面 向 社 会开 放 式 办 学 ,最 大 程度 上 实现 行 业 企 业 养 对 口型 的 高级 技 能 人才 。 以 , 所 高职 学校 发 展 的过 程 必 须是 同社 会 和 高职 院校 的双 向优 化 。 于 此 , 者 将 对 高职 院 校 校 企 合作 模 式 的 双 向互动 、 断 提 高 的过程 。 是 , 实生 活 中 , 鉴 笔 不 但 现 高职 院 校 的很 多教职 有 效 性命 题 进 行 三 方 面 解读 , 望 裨 益于 这 方面 的研 究。 希 工 对 校企 合 作 重 视 不够 认 识 不 清 ,观 念停 留在 封 闭式办 学 的传 统 思 1 校 企 合作 模 式 有 效 性命 题 的 内涵 解 析 维 中 , 能 与 时俱 进 。 多高 职 院校 的负 责人 对 社 会经 济 发展 的要 求 不 很 在 西 方发 达 国家 ,职 业教 育 的繁 荣 为 经济 社会 的发 展 培 养 了大 不闻 不 问 , 学校 的 发展 目标 缺 乏科学 认 识 , 对 导致 人 才培 养 出现 问题 。 批 合 格 人 才 。 些 国家 积 累 了丰 富 的职 业 教 育 办 学经 验 , 围涉 及 到 第 二 , 业 对 校企 合 作 的 发展 持 急 功 近利 的 态度 , 能从 长 远 着 眼思 这 范 企 不 了校 企 合作 的 目标 模 式 、 律 法 规 、 生 管理 、 量评 估 、 师 培 训 等 考 这 ~ 问题 。 现 实生 活中 , 多 企 业不 是 积 极促 进 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 法 学 质 教 很 方 方面 面 ,形 成 了比 较成 熟 和 个 性 化 的校 企 合 作 模 式 , 比如 德 国 的 反 而 对职 业 教 育 的 积极 意 义 抱着 无 所谓 的态 度 。他 们 从 自身 利 益 出 “ 元 制 ” 式 等 。 笔 者在 本 文 中所 探讨 的 高职 院校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的 发 , 为 在校 企合 作 过 程 中 , 业 只 是 “ 双 模 认 企 为他 人 作 嫁 衣 裳 ” 得 不 到什 , 有 效性 , 特指 在 我 国 当前 社 会 发 展和 高 职 教 育 背 景 下 , 是 总结 我 国 高 么实 质性 的利 益 , 心理 严重 失衡 , 因而 将 人 才培 养 的 主要 责 任 推 给 了 职 教 育诞 生 以来 的办 学经 验 和 教 训 ,根据 社会 实践 的要 求并 吸 取 国 政 府 和职 业 学 校 。 外 发达 国 家 的先 进 经 验 , 分 激 发校 企 合 作 的活 力 和 积极 性 , 过 产 充 通 22 国家政策的缺位 以及扶持力度 的弱小。校企合作是利国利 l 学 研结 合的 路 径 实现 高职 教 育 的 目标 归 宿。 民造福长远 的大事情 , 不是某些企业和某些高职院校 的私事。 作为培 11高职教育 的性质 是提高校企合 作模 式有效性 的根 本依据。 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校企合作必须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 从 18 0年 初 建立 职 业 大 学 到 现 在 , 国 高职 教 育 在 自身 定 位 、 学 和帮助, 9 我 办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发展后劲。第一 , 相关法律 、 法律、 政策规 特 色、 管理模 式等 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 也面 临着一系列挑战。 但是 , 定笼统模糊 , 可执行性差。 我国的《 职业教育法》 国务 院《 、 关于大力推 高职教育 的性质从未改变, 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 门人才。 那 第 进职 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等 高职教育的区域性。随着 经济社会 的发展 , 高职教育 的区域性特 都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指导原则等作 了宏观性的规定和指导 , 为 征 越 来 越 明 显 。 职 院校 同普 通 高 校 的 定 位 不 同 , 要是 培 养 适 应 生 我们 推 进 校 企 合作 提 供 了法律 和 政 策支 持 。 是 , 些 规定 一 般都 比 高 主 但 这 产 需要 的专 业技 术性 人 才 。 这些 人 才 从 高职 院 校 毕 业 之 后 , 多都 较 线 条 化 , 大致 的政 策 框 架 但 是 缺 少 实 际 性 、 约 性 的 内 容 , 作 而 很 有 制 操 直 接在 院 校 所在 地 工 作 就 业 , 接 服 务 于 当 地 的经 济 发 展 , 区域 发 起 来 针对 性 和 可 行性 不 强 。 直 为 同时 , 缺 乏 相应 的体 制机 制 配套 。 二 , 也 第 展 提供 源 源 不 断 的人 才资 源 , 强 本 区域 的 竞 争 力 。第 二 , 职 院校 政 府 财政 支 持 力度 相 对 弱 化 。 有雄 厚 的财 政 基 础做 后 盾 , 业教 育 增 高 没 职 的培 养 目标 的 特 殊性 。 高职 教 育培 养 的 人 才 侧重 于 实 践 方 面 , 际 操 超 常 规跨 越 式 发 展只 是 一 厢情 愿 的 奢 望 。 此 , 府 在 高职 院 校 的发 实 因 政 作 能力 是 高 职 院校 教 学 活 动 的 核 心 和 灵魂 ,只 有 通 过 实 习实 训 才 能 展 中 要起 “ 路 人 ” 领 的作 用 , 财 政 方面 予 以 必要 的支 持和 帮助 , 买 在 购 切 实增 强 学 生 的 动手 能力 。 这 就 需要 高职 院 校 加 大 实 训 基地 建 设 力 先进 的教 学 设 备 等 : 要对 财 政 资 金进 行 严格 的监 督 管理 , 证 有 限 的 保 度, 创造 同实际工作环境相仿 的实践教学基地。但是 , 这些东西仅靠 资金 全 部 用 于 高职 院 校 的 长期 发 展 。 高 职 院 校 本 身 的 能力 是 远 远 不够 的 , 须借 助 于 外 部 的力 量 , 必 强化 同 23 校 企合 作 运 行 机 制 尚 不十 分成 熟 。校 企合 作 涉 及 方 方面 面 . 企 业 的合 作 关 系 。 的部 门 , 需要 处理 很 多 关 系 , 行 机 制 的构 建 十 分有 必 要 。 运 当前 , 企 校 12 国 民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和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巨大 缺 口之 间 的尖 锐 合作 中经 常 出 现许 多 问题 。 比如 , 校 组织 领 导 体 制 不健 全 , . 学 责权 利 矛盾 是 提 高 校企 合 作 模 式 有 效 性 的 内在 动 力。 随 着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不 明 确 , 多人 遇 到 校 企 合 作 的 问题 能 推 就推 , 本 不 愿 意 负 责 ; 很 根 学 济 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激 烈的竞争 中生存和 发展 空间 日益窄狭 , 需要 校教 职 工 对 校企 合 作 不 热 心不 用 心 , 塞 责 , 敷衍 但是 却没 有相 应 的体 在 技 术 、 理 等 各 方 面寻 求突 破 。 企 业 之 间 的 竞争 很 大 程 度 是 人 才 制机 制约 束 他们 的行 为 ; 企 合作 中 出现 了 问题 , 方缺 乏科 学规 范 管 而 校 双 资源 之 间 的博 弈 。 央也 一 再 强 调 , 中 要使 中国 的 经济 发展 真 正 转移 到 的 渠道 进行 沟通 , 合作 中可 能出 现 的问题缺 乏预 见性 。 大程度 上 , 对 很 主 要 依 靠 科 技 进 步和 提 高 劳 动 者 素质 上未 ,着 重 提 高 经 济 的 增长 质 校 企 合作 的成 效 不是 取 决 于 一套 成 熟规 范 的 制 度和 运 行 机 制 ,而是 量 和 效 益 。 高职 院校 作 为实 用 性 人 才培 养 的摇 篮 在 这 种 现 实 条件 和 个 别 教职 工 的 重 视程 度 。 者 认 为 , 笔 校企 合 作 绝 不是 一 句 华而 不 实 的 政 策环 境 下 战 略 意 义 更 为重 要 。 者 认 为 , 业 的 发 展和 高 职 教 育 的 口号 , 须 是认 认 真 真 的态 度 和 扎 扎 实实 的 工作 , 方要 真 正 对 高职 笔 企 必 各

合作——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职教策略——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

合作——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职教策略——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
规模 扩展 ,导 致 生 源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谁 能在 生 源 的竞
2 . 企 业 员 工 培训 形 式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市 场 竞 争 日益 激 烈 。企 业 为 了生 存 和 发 展 ,要 研 发 新 技 术 和 新 工 艺 ,调 整 产 品 结 构 或 产 品 类 型 。以 更 好 地 结 合 市
培 养 的 人才 不符 合 社 会 需 要 时 ,办 学 空 间 和潜 力 必 然
1 . 订单 式 教 育 模 式 。这 是 我 国 高 职 院校 最 普 遍 的 模 式 ,近 几 年 得 到 快 速 发 展 。 由学 校 与 企 业 签 订 定 单 培养 协 议 书 ,由企 业 单 独 或 与 学 校 共 同负 责 选 拔 接 受 订 单 教 育 的在 校 学生 。并 对 学 校 和 学生 提 出培 养要 求 . 校 企 双 方共 同制 订培 养 计划 ,学 校 负责 实 施 订 单教 育 ,
比 ,还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2 0 0 5年 1 1月 7 日 ,温 家 宝 同 志 在 全 国职 业 教育 工作 会 议 上 指 出 ,社 会 劳 动 力 就业
二 、校企 合 作 人才 培 养模 式
我 国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大 致 可 以归 纳 为 企 业 培
养 、院 校 培 养 和 校 企 合作 培 养 三 种 方式 。 高等 职业 院
定 要 更 新 知 识 。为 使 职 工 更 快 了 解 新 知 识 、懂 得新 工 艺 、熟 练 操 作 和 维 护 新 设 备 ,企 业 需 要 借 助 高 职 院 校 的 师 资 和 教 学 资 源 ,分 期 对 员 工 进 行 培 训 。这 样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员 工 的 积 极 性 ,提 高 工作 效 率 。 这 种 校 企 合 作 的方 式 一 般 是 短 期 行 为 ,根 据 企 业 需 求 .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实施调查:通过线上 或线下方式进行调查,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 广泛性。
数据整理: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分类、 筛选、编码和整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用性。
数据分析的方法
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基础描述,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推断性分析:基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探索性分析:寻找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如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 可视化分析: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便于理解和解释
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结果,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提 出建议和展望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点
添加 标题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确 保研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添加 标题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人研究 成果和研究方向,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添加 标题
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 究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应具备必 要的条件和可行性
确定研究问题的步骤
确定研究领域
查阅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问题的明确与深化
明确研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明确、可操作的研究问题 深化研究问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问题的深层含义和 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和指导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 不断尝试和调整
注重团队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 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01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结构
引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进 行归纳、分析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