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研究与实践1. 明确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实践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实数、代数式、函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本技能:具备计算、证明、推理、应用等基本技能。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1)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增加练习题、调整讲解速度等。
(3)分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层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背景下整合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充实教学内 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首先,应当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代数、几 何、概率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应当引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后,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整合性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整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应 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贯 通。例如,可以将数学与物理中的力学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 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数学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分子的体积和密度等。
四、总结
在新课标背景下,整合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 积极探索和实践整合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措施上不断进 行完善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 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需要和探讨的 问题。本次演示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探 讨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初中数学课堂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例如,在学 习平面几何时,可以与物理中的光学知识进行,让学生了解光线反射、折射等 原理;在学习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分子的体积和密 度等。这些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跨学 科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例研究( 教学案例)分析
文化视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例研究(教学案例)分析田健豪 刘 铭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数学教学课堂具有高效性,历来是数学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课堂的案例,分别从备课、情境创设、课堂提问、练习设置和作业布置几方面谈谈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堂提问;练习设置;作业布置;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2-000345-02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数学教学课堂具有高效性,历来是数学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课堂的案例,谈谈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高效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备课是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课前精心准备,才能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效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案例1:在全等三角形备课时,主备老师在明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材使用困难的地方后,提出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本册书的作用,并具体说出全等的性质及判定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每一课时,并指出这部分内容对以后学习有哪些作用。
再针对整个年级的学情和各班学情的不同情况进行总体设计以及分层次教学设计。
本次备课做到了彻底了解教材,并能正确领会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而且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既指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又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满足,是一次合理并且高效的数学备课。
二、情景创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敲门砖《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生动活泼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情景,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现实,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数学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案例》一、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何基于新课标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以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结合新课标要求进行作业设计,并共享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作业设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业设计要贴近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外,作业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三、具体案例分析接下来,我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共享几个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具体案例。
1. 整数的运算在这个大单元中,作业设计不仅要涵盖整数的四则运算,还要注重整数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既巩固了整数运算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一元一次方程在这个大单元中,作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景,设计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几何图形的性质在这个大单元中,作业设计不仅要注重几何图形性质的掌握,还要注重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些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作业设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设计出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质量作业。
五、总结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学生个性化需求等多个方面。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5.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成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
3.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包括讲解、互动、练习等。
4.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教学评估,包括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
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3.学生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增强。
五、结论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录(篇2)1.引言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5.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分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探究式学习理论概述(1)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及特点(2)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2.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5)总结反思,提高探究能力3.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实施案例(1)探究“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2)探究“圆的性质”的教学设计4.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4. 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和需求。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
2. 设计探究式学习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
3. 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4.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技巧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
数与代数主要涉及有理数、方程、函数等内容;几何主要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变化;统计与概率则是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
3.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归纳总结法: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要通过归纳总结,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总结出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数形结合法:几何学习中,将数与形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通过计算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来验证三角形的性质。
3.逐步引导法: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点,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进而求解。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要求。
2.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试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3.分析历年中考题型,总结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与整合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与整合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更新和整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如何解读和整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课程的推行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教材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教材内容,将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材的创新和个性化也是教师需要探讨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及内容整合,为教师们提供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与实际教学结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材创新与个性化教学的探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下的教材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规划学习和教学方向。
通过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脉络,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的解读与整合探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特点和内容,分析教材与实际教学的关系,并探讨教材创新与个性化教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多元评价体系下的教材评估,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本案例以“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通过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描述1. 教学情境某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师在教授“一次函数”这一课时,发现部分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困难,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问题(1)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纪律问题。
3.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函数现象,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函数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函数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重视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通过表扬优秀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与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阐述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及数学教学的若干新特点;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
力求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特点案例分析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三点变化2001年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2年后国家又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从此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和普通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转变。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过去重视如何传授知识,重视教学的结果;现在重视如何学会学习,重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体验”,重经验的积累。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了21世纪对教育的追求——教育为了人们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去代数、几何分科编写教材,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教材编写的方式是直线式、叙述式;现在初中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为主,重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教材编写的方式是循环式。
高中则设立必修课与选修课,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过去的教学是复习——导课——授课——练习——小结;现在的教学是:制作教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体验)、交流——发展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上最大的转变是:围绕知识组织教学(学会知识——应用知识——考试)转向围绕情境组织教学(探索、发现——形成经验、技能——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三点转变,一方面体现了由知识本位课程观向经验本位课程观的转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关注对学生在学习时非认知因素如体验、情感、态度、兴趣等的培养;注意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同时,教材的编写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它呈现的新特点。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案例,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案例以一节二次函数课程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学情,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新课标的实践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对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二次函数的应用场景,如篮球运动中的投篮轨迹、物体抛物线运动等。
因此,学生对二次函数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目标1. 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表格表示方法。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场景,如篮球投篮轨迹、物体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新课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表示方法、表格表示方法等。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3. 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抛物线运动中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的计算等。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结与作业: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我校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1)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2)总结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
(3)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1)设计并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
(2)观察、记录、分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研究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1)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2)对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班级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
(3)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观察法:观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初中数学教学之典型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之典型案例研究近年来,新课改进程日渐深入、素质教育观念全面推行,怎样增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效果,发展初中生数学素质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而初中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迟迟得不到提升。
基于此,本文结合营造问题情境、创建数学模型以及拓展数学思维三方面内容展开分析,希望为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问题情境一、营造问题情境严格遵循新课改要求,由学生已掌握数学知识和生活经历作为出发点,营造探究性问题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提供良性沟通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心理需求。
比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某天国内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见教材图1-10),对比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广州(10℃)_上海(0℃);上海(0℃)_北京(-10℃);武汉(5℃)_广州(10℃)等,点出课题。
把表示上述五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温度高低和对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数轴表示的数的位置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数轴上表示的数越靠右。
一般的,我们有“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结合例一:数轴上表示数5,0,-4,-1,比较它们的大小,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4-105。
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分为零、负数、正数三类,那么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哪几种情况?(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如下几种情况:两正;一正一负;两负;一负一零;一正一零),结合例一,请同学观察数轴思考一下“负数、零、正数三者的大小关系如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那么同号(同负/同正)两数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若学生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求例一中同号(同负/同正)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说明它们的大小和绝对值大小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摘要】本文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题,从背景介绍、定义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设计原则。
随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实践,并探讨了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深入探讨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与发展。
结合实践和理论,就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其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后展望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未来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教师角色、数学思维、教育发展、发展方向、学习影响、教学价值、未来发展、数学能力、课程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也在向更具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转变。
背景介绍这个部分将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探究式教学在这一背景下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意义和重要性。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1.2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问题并得出结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正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挑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进入到了初中阶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掌握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2. 探讨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重点阐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
通过解读,使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研组选取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们提供改进方向。
4. 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教学经验:(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总结本次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新课标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精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讨。
二、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1.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
(3)数学抽象思维: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规律的能力。
(4)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 课程内容(1)基础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数学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证明等数学方法。
(3)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4)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情况。
(3)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等。
三、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实践1.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指导教师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
2. 教学设计(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案例。
3. 教学实施(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初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探讨”。
旨在通过学习新课标,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探讨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初中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教研内容1. 学习新课标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探讨教学策略在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策略包括:①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③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师们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具体策略包括: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参与评价,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
(3)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师们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策略包括: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②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③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3. 教师经验分享在教研活动中,部分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本文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旨在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背景本案例选取我国某初中一年级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为《数学》课本中的“几何图形”部分。
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几何图形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2.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反思:1.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2.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案例和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案例和思考【摘要】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教学策略和方法,最后提出了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思考。
通过对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启示教师们更好的指导学生,同时也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更多基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案例、思考、生活实际、策略、方法、数学应用能力、启示、发展方向、应用前景1. 引言1.1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案例和思考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抽象概念和计算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场景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力量。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数学问题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益,还对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意义初中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是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进行教学,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215000潘玉
随着我国的发展与不断开放,我国的教育模式也不断改革更新.新的课程标准的推出,使初中数学教师更进一步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完整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时所出现的纰漏与问题,更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疑难点,有利于教师的反思与对于教学方法的改善,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激情的提高.本文将就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概述、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教学案例概述
1.教学案例的概念
首先,教学案例属于一个记叙型文本,其次,教学案例应包括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真实的含有典型问题的事例以及对该事例的具体分析与应对措施.教学案例中不仅有真实且贴近生活的事例,还有教师对该事件的剖析、反思与具体的应对方法.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教师对自己进行最真实的能力评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2.教学案例的特点
前文已经讲过教学案例包括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真实的含有典型问题的事例以及对该事例的具体分析与应对措施,那么教学案例就拥有相对应的四大特点:第一,真实性,教学案例中的事例必须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发现的真实事例;第二,典型性,教学案例中所呈现的问题必须带有特殊性与典型性;第三,全面性,教学案例必须足够详细地进行案例分析,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第四,启发性,教学案例中的事例与分析要有启发读者的作用.
3.教学案例的构成元素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包括五个关键元素:第一,事例背景,教学案例在描述一个具体事例时要详细地介绍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事件起因、课堂性质以及学校性质,要从背景引入事例的某些特殊性与触发因素.第二,案例主题,案例要有一个整体的方向,也就是主题,教师在写一个案例之前要先思考写这个案例的目的、这个案例能反映什么以及写这个案例能引发读者什么样的思考,只有在动笔之前确定了案例的主题,才不会在写作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带入不属于这个案例的情感;第三,事例情节,在确定了教学案例的事例背景与事例主题之后,就要开始描述整个事例,对于教学案例事例的描述不应该着重于感情的描写,注重于抒情会让读者过多的带入个人情感,而忽视事例的某些关键细节,对于教学案例事例的描述应该注重情节,以客观的角度对事例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情节描述,使读者更加直观地解读整个事件;第四,事例的结果,教学案例除了要介绍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之外,还有说明教学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即事例的结果,阐述清楚事例的结果可以让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教学案例的意义;第五,反思,在完成教学案例事例的描述之后,作者应该对事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发表自己对该事例的看法,有些案例作者还可以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对策,这样更能引起读者对于该事例的思考,并且将这种思考带入自己所经历过的相似事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案例应与其他文本区别开来
教学案例与教学论文、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是不一样的.教学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所注重的是对某一道理的阐述;教案和教学设计属于一类,只是大小有些区别,它们是用来说明教师或教学小组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的;教学实录是对所有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并分析;而教学案例是以记叙为主,进而引发作者对该事例的思考与分析,教学案例所采用的事例必须是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典型的真实的事例.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时,要注意将教学案例与教学论文、教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录区分开来.
2.要以系统的案例研究为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要具备典型这一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射到我国各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事例上.在进行案例研究时,要进行小组性的讨论,形成一个案例研究系统,这样对案例的描述就更为详细,对案例分析就会更为客观,使案例更具深度,有利于读者的解读与借鉴.
3.要具备可操作性与可借鉴性
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首先要具备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而对于可操作性与可借鉴性的界定,在于教学案例的主题以及事例是否能体现以下内容:第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三,数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第四,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关注以及引导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教学.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方针
1.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中,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怎样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不重视各个学生的主体感受,但时代在进步,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提倡自由和民主的现代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要以学生的感受为前提进行教学.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展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自主探究,开发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比如在学习正方体这一内容时,因为已经学习过正方形,教师可以先不向学生介绍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而是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来回答这几个问题,让他们有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回答各自的答案,然后再给学生介绍求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具体方法.介绍完正方体后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使学生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大事,而初中数学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必经的重点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学生的深造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及教师都应重视初中数学,注意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正确设计,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
92
·
2015年3月10日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