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单目视觉SLAM技术及其应用
单目视觉SLAM技术及其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目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逐渐成为机器人导航和环境建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单目视觉SLAM技术,其原理和实现方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单目视觉SLAM技术。
单目视觉SLAM是指利用单个摄像头获取场景信息,同时实时进行自身定位和环境地图构建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多传感器SLAM系统,单目视觉SLAM具有成本低、易于部署和灵活性等优势。
它通过从单目相机获取的视频流中提取特征点,并通过运动估计与地图生成相互关联,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环境建模。
在单目视觉SLAM技术中,关键的挑战之一是在缺乏绝对定位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相机自身的定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特征点的定位算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特征匹配和三角化的方式,通过匹配相邻帧之间的特征点,并计算相机位姿。
此外,还有基于直接法的定位方法,它通过直接比较连续帧之间的图像亮度值和梯度信息,实现快速的位姿估计。
除了位姿估计,单目视觉SLAM还需要实时地进行环境地图的构建。
这一步骤主要依赖于利用传统的基于特征点的视觉里程计算法,通过特征点的连续观测来估计相邻帧的相对位姿,然后通过图优化的方式将所有帧的位姿进行联合估计,进而构建出环境地图。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特征点更新与删除问题。
然而,单目视觉SLAM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单目视觉系统在室外或大场景中容易受到光线变化、遮挡和纹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特征点提取和跟踪的困难。
其次,由于单目相机只能提供二维图像,无法直接感知三维结构,因此需要通过视差估计、稠密重建等方法对场景进行深度恢复。
最后,单目视觉SLAM 技术需要解决运动估计和地图构建两个问题的实时性要求,考虑到计算资源的限制和算法的复杂性,实现稳定且高效的SLAM系统仍然是一个挑战。
slam技术应用实际例子
slam技术应用实际例子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是一种用于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SLAM技术的应用实际例子:
1. 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SLAM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SLAM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未知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并构建出周围环境的地图。
例如,谷歌的Waymo无人驾驶汽车就使用了SLAM技术。
2. 无人机:无人机可以使用SLAM技术进行室内和室外导航。
通过构建周围环境的地图,无人机可以自主飞行并避免碰撞。
例如,大疆的Phantom 4 Pro无人机就使用了SLAM技术。
3. 机器人:在工业和商业领域,SLA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
通过SLAM技术,机器人可以在未知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和定位,从而完成各种任务。
例如,扫地机器人可以使用SLAM技术来构建室内地图,并自主规划清扫路线。
4. AR/VR:SLAM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中。
通过SLAM技术,AR/VR设备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构建虚拟对象,并让用户与这些对象进行交互。
例如,AR游戏可以使用SLAM技术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与虚拟的游戏对象进行互动。
5. 智能家居:SLAM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中。
例如,智能音箱可以使用SLAM技术来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执行相应的任务。
同时,智能家居系统也可以使用SLAM技术来协调不同设备之间的动作和功能。
总之,SLAM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可以帮助机器人和设备在未知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和定位,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性。
视觉SLAM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探究
视觉SLAM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探究一、前言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发展,车辆需要不断地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其中,视觉SLAM技术成为了车辆自动驾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视觉SLAM技术通过分析相机图像,从而实现对车辆当前位置和姿态的确定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三维建模。
本文将从基础原理、技术应用、研究方向等方面,探究视觉SLAM 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视觉SLAM技术基础原理视觉SLAM技术首先依赖于相机成像原理。
相机成像原理是指相机将实物成像在感光片上的能力。
在成像的过程中,光线通过透镜进入相机,经过成像传感器成像,最终得到数字图像。
而相机成像的质量与成像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相机参数有关。
因此,视觉SLAM技术的成功与否大多数取决于相机的姿态和成像质量。
在实现SLAM过程中,视觉SLAM技术通过传感器数据(主要为相机图像)和传感器状态(例如相机姿态和速度等)来确定车辆当前位置和姿态以及周围环境的三维结构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和环境中其它对象的识别和追踪等目标。
视觉SLAM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视觉定位视觉定位旨在确定车辆当前的位置和姿态。
实现方式通常是通过相机拍摄连续的图像来计算相机的运动轨迹,这一过程被称为视觉里程计。
视觉里程计能够建立车辆在二维平面中的轨迹,但受到环境的影响,定位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累积误差。
因此,一些算法在视觉里程计的基础上,加入其它传感器信号(例如惯性测量单元IMU),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车辆的位姿。
同时,视觉里程计还可用于建立车辆周围环境的点云图像,后续的SLAM中可用于地图构建。
2、环境建图环境建图旨在利用相机拍摄的图像,建立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
具体而言,该过程是通过计算图像中的深度信息,构建点云图像。
点云图像是由二维图像中的散点云构成的一种三维模型。
通过将不同时刻拍摄到的点云图像构建在一起,可得到完整的三维地图,再利用该地图进行定位。
激光sla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sla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激光SLA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激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同时定位和建图技术,它通过使用激光雷达扫描环境,实时获取周围的地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自主定位和建立环境地图。
激光SLAM技术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获取: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利用光的传播速度和接收时间差计算出距离信息。
通过旋转或调整激光雷达的角度,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
2. 特征提取:从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点,如角点、平面点等。
这些特征点可以用来进行地图的构建和定位。
3. 地图构建:通过特征点的集合,可以构建环境的地图。
构建地图的算法可以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和特征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减少地图的误差。
常见的地图表示方式有栅格地图、拓扑地图和点云地图等。
4. 定位更新:在地图构建的同时,激光SLAM技术还可以实时进行自主定位。
通过与地图进行匹配,可以确定机器人当前的位置。
定位更新可以通过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来实现,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激光SLAM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自动驾驶:激光SLAM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实时构建高精度的地图,并实现精确定位,可以使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实现精确的定位和路径规划。
2. 无人机导航:激光SLAM技术在无人机导航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地形,可以构建高精度的地图,并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定位和避障,实现精确的飞行路径规划。
3. 室内导航:激光SLAM技术可以应用于室内导航系统中。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室内环境,构建室内地图,并实现用户的定位和导航。
这对于大型建筑物、商场等复杂环境的室内导航非常有用。
4. 智能仓储:激光SLAM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仓储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的货物搬运和仓库管理。
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的SLAM技术
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的SLAM技术一、引言1.SLAM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是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允许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导航,同时构建环境的地图。
SLAM技术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救援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在SLAM中的作用全景视觉通过广角相机捕捉360度的图像,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有助于机器人对环境进行感知和理解。
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回来的时间,获取环境的精确距离信息,为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构建提供准确的数据。
3.融合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的意义和优势全景视觉和激光雷达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
全景视觉对环境的外观和光照条件敏感,而激光雷达则对环境的结构和距离信息敏感。
将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互补性,提高SLAM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融合后的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更精确的地图构建。
4.论文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全景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的SLAM技术,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和优化算法,提高SLAM系统的性能。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景视觉和激光雷达的数据预处理、融合SLAM算法设计、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等。
二、相关工作综述1.SLAM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自从SLAM技术提出以来,它经历了从基于滤波的方法到基于优化的方法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SLAM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SLAM技术已经成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全景视觉SLAM技术研究现状全景视觉SLAM技术利用全景相机捕捉的360度图像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
现有的全景视觉SLAM算法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和位姿估计,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利用神经网络学习图像的特征表达并进行位姿估计。
slam技术的应用领域
slam技术的应用领域SLAM技术全称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在未知环境中,实时地构建地图并同时进行定位的一种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增强现实等领域。
以下是SLAM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一、机器人领域1. 自主导航机器人:SLAM技术可以用于自主导航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自我定位,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
2. 工业机器人:SLAM技术可以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自我定位和运动路径规划,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准确度。
3. 家庭服务机器人:SLAM技术可以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运动规划和导航,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家庭服务。
二、自动驾驶领域1. 车辆自主导航:SLAM技术可以用于车辆的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帮助自动驾驶汽车识别道路标记、识别障碍物和决策驾驶行为。
2. 精准地图绘制:SLAM技术可以绘制车辆周围的高精度地图,使自动驾驶系统在行驶中更加准确。
三、增强现实领域1. 模拟现实场景:SLAM技术可以利用摄像头、深度相机等设备,实时地构建环境地图,为增强现实技术提供场景模拟的基础。
2. 增强现实导航:SLAM技术可以为增强现实导航提供定位和场景信息,使用户在未知环境中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四、其它领域1. 室内定位和导航:SLAM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建筑物内进行室内定位和导航,方便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
2. 智慧城市建设:SLAM技术可以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地图和实时交通信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总之,SLAM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SLAM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优化。
SLAM_介绍以及浅析
SLAM_介绍以及浅析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通过传感器信息实时建立地图并同时定位的技术。
传统的定位与建图方法需要使用预先构建好的地图,或者依赖于GPS等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而SLAM 技术则能够实现无需预先知识的建图和定位,通过实时处理传感器信息来实现地图建立和定位。
SLAM技术广泛应用于自主机器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领域。
在自主机器人中,SLAM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中,SLAM技术能够将虚拟物体精确地放置到真实环境中;在无人驾驶中,SLAM技术可以帮助车辆实现精确定位和环境感知。
SLAM技术的核心任务包括建图和定位。
建图是指通过传感器信息实时地构建地图,包括确定环境的几何结构、特征点和物体;定位是指利用传感器信息将机器人或者用户准确地定位在地图上。
传感器信息主要包括视觉信息(摄像头)、激光雷达信息、惯性测量单元(IMU)信息、里程计信息等。
通过融合这些传感器的信息,SLAM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地图构建和定位。
SLAM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维护一个状态估计来实现建图和定位。
状态估计包括机器人或者用户的位置、地图和传感器误差等。
地图可以表示为基于特征点的地图或者基于网格的地图。
定位的精度依赖于对传感器误差的建模和状态估计的优化。
SLAM技术的关键问题在于传感器数据的关联和误差建模。
传感器数据的关联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匹配和关联,以实现特征点的跟踪和地图的构建。
误差建模是指对传感器的误差进行建模,以准确地估计状态和地图。
SLAM技术中常用的误差建模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最大似然估计等。
SLAM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硬件技术的进步。
随着激光雷达、摄像头和IMU等传感器的不断发展,SLAM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得以提升。
同时,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和高效算法的开发也为SLA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中的SLAM技术阅读随笔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中的SLAM技术》阅读随笔1. SLAM技术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一领域中,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LAM技术是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定位方法,它通过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
SLAM技术的核心在于同时处理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构建两个任务。
在定位方面,SLAM系统利用激光雷达、超声波、红外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计算出机器人的经纬度坐标。
在地图构建方面,SLAM系统通过滤波算法和优化方法,将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对环境的全局感知和局部映射。
这种结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SLAM技术在算法和性能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在物流、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LAM技术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动态变化场景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感器的性能受限、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等。
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SLAM技术的创新方法和应用场景,以推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
1.1 SLAM的定义和发展历程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是一种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地图构建的方法。
它通过同时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使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外部参考系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更新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环境地图。
SLAM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基于滤波器的SLAM方法,到基于图优化的SLAM方法,再到近年来的深度学习SLAM方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SLAM 的概念。
他们主要研究如何在移动机器人的环境中实现定位和地图构建。
SLAM算法
SLAM算法引言。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是一种用于同时定位和建图的技术,它在无人驾驶、机器人导航和增强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SLAM算法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从传统的SLAM算法出发,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探讨现代SLAM算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传统SLAM算法。
传统的SLAM算法主要基于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数据,通过特征点提取、匹配和优化等步骤来实现地图构建和定位。
其中,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算法通常采用粒子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或图优化等方法来实现定位和建图,而基于视觉的SLAM算法则主要依赖于特征点的跟踪和三维重建来实现定位和建图。
传统SLAM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数据处理复杂、实时性差和鲁棒性不足等问题。
现代SLAM算法。
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兴起,现代SLAM算法开始引入深度学习模型来提高地图构建和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SLAM算法可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来提取特征点和描述子,使用循环神经网络来实现时序信息的建模,或者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来实现地图的增量更新和修正。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SLAM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和建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为SLAM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SLAM算法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提升,SLAM算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算法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不仅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数据,还可以引入声纳、毫米波雷达和超宽带等传感器数据,从而实现对复杂环境的更加准确的定位和建图。
另一方面,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SLAM算法将继续发展,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来提高定位和建图的精度和鲁棒性,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SLAM算法解析
SLAM算法解析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是一种通过同时进行定位和建图来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技术。
它是机器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
1.传感器数据获取:机器人通过激光、相机、里程计等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获取环境中的特征点、颜色、深度等数据。
2.数据预处理:传感器数据通常存在噪声和误差,需要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特征提取和匹配:根据传感器数据,提取环境中的特征点,并通过特征描述子等方法对特征点进行描述和编码。
同时,将当前的特征点与之前的特征点进行匹配,以实现位置的估计。
4.运动估计:根据特征点的匹配结果,使用里程计等方法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估计。
通过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可以对机器人的位置进行更新和预测。
5.地图构建:根据特征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三角测量等方法将特征点组合为地图。
地图可以是拓扑图、栅格图等形式,用于表示环境的结构和特征。
6.数据关联和更新:在SLAM算法中,数据关联指的是将新观测到的特征点与已知的地图特征点进行匹配。
通过数据关联,可以更新机器人的位置估计和地图构建。
7.优化和回环检测:随着机器人行走,SLAM算法会不断进行位置估计和地图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累积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回环检测可以判断机器人是否经过已经探索过的区域,从而减小误差的积累。
SLAM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自动驾驶领域,SLAM算法可以帮助车辆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规划最优路径。
在机器人导航领域,SLAM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避障、定位和导航。
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领域,SLAM算法可以帮助构建虚拟环境和实时定位跟踪。
总之,SLAM算法是一种通过同时进行定位和建图来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技术。
它通过传感器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实现机器人的位置估计和地图构建。
slam方案
SLAM方案1. 引言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常用的机器人导航技术,它能够在未知环境中同时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
SLAM方案是指实现SLAM技术的具体方案和实现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方案,包括其原理、算法和应用。
2. 原理SLAM方案的原理是通过机器人上搭载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获取环境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自我定位和地图构建。
具体而言,SLAM方案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2.1. 数据获取: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
2.2. 特征提取: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关键的特征点,如角点和边缘点。
2.3. 路标建立:利用特征点建立路标,记录其在地图中的位置。
2.4. 运动估计:通过对连续两帧特征点的匹配,估计机器人的运动。
2.5. 地图优化:利用运动估计的结果对地图进行优化,得到更准确的地图信息。
2.6. 自我定位:根据优化后的地图和当前的传感器数据,实现机器人的自我定位。
3. 算法以激光雷达为例,常用的SLAM算法包括EKF-SLAM(Extended Kalman Filter SLAM)、FastSLAM、ORB-SLAM等。
这些算法在SLAM方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1. EKF-SLAM:EKF-SLAM算法是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SLAM算法。
它通过对机器人状态和地图的高斯分布进行递归估计,实现了自我定位和地图构建。
3.2. FastSLAM:FastSLAM算法是一种基于粒子滤波器的SLAM算法。
它通过将机器人的状态表示为一组粒子,并利用重采样过程实现对机器人状态的更新。
3.3. ORB-SLAM:ORB-SLAM算法是一种基于特征点的视觉SLAM算法。
它利用ORB特征点进行环境地图的构建和机器人的自我定位。
4. 应用SLAM方案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机器人救援等领域。
语义slam
语义SLAM1. 引言语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结合了语义理解和地图构建的技术,旨在提高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定位和导航能力。
传统的SLAM方法主要依赖于几何信息进行地图构建和机器人定位,但在复杂的真实世界环境中,仅凭几何信息有时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因此,引入语义信息成为了提升SLAM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语义SLAM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 语义SLAM基本概念2.1 SLAMSLAM是一种同时实现机器人自身定位和环境地图构建的技术。
通过使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与机器人自身运动信息相结合,实现对机器人位置和周围环境的估计。
传统SLAM方法主要基于几何特征(如点云、视觉特征等)进行地图构建和定位。
2.2 语义理解语义理解是指机器对自然语言或其他形式表达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处理。
通过识别文本、语音或图像中的实体、事件、关系等语义信息,使机器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语义SLAM语义SLAM是在传统SLAM基础上引入语义信息的一种扩展。
它不仅利用几何特征构建地图和定位机器人,还使用语义信息来增强地图的表达能力和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能力。
通过将语义信息与几何信息相结合,提高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和导航能力。
3. 语义SLAM关键技术3.1 传感器融合语义SLAM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深度相机等。
将不同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地图构建和定位的准确性。
同时,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还可以增强对环境中物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3.2 特征提取与匹配在语义SLAM中,需要从传感器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将其与已知地图或先前观测到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过匹配特征点或特征描述子,可以实现机器人位置的估计和地图的更新。
同时,利用语义信息对特征进行分类和标记,可以提高对环境中物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SLAM介绍以及浅析
SLAM介绍以及浅析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指在未知环境中同时进行定位和建图的技术。
它是机器人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在自动驾驶、增强现实和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SLAM中,机器人需要通过感知环境并从中提取特征,通过特征匹配和优化算法实现自身的定位与地图构建。
在SLAM中,机器人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来感知环境。
这些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被用于提取环境中的特征,例如边缘、角点等。
通过这些特征,机器人可以比对、匹配当前观测到的特征与先前观测到的特征,并根据匹配结果计算机器人的位姿。
在位姿估计完成后,机器人开始构建地图。
通过将观测到的特征点在传感器坐标系下的位置变换到全局坐标系下,机器人可以将这些特征点添加到地图中。
另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观测到的地图中的特征,去更新先前观测到的特征点的位置。
SLAM的核心问题是估计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位姿和建立地图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位姿估计和地图建立等关键问题。
目前SLAM算法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滤波的方法和基于优化的方法。
基于滤波的方法包括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粒子滤波(PF)。
EKF 算法通过线性化和近似来估计机器人的位姿和地图,适用于非线性系统。
PF算法则通过随机粒子样本来估计概率分布,通常用于非高斯分布的情况。
基于优化的方法包括束优化(Bundle Adjustment, BA)和图优化(Graph Optimization)。
束优化通过最小化观测误差的平方和来优化位姿和地图的估计。
图优化则将SLAM问题表达为图的形式,通过优化图的结构来估计最优的位姿和地图。
SLAM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
它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应用可以使车辆实现自主行驶和避障,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行驶效率。
在增强现实领域,SLAM技术可以通过将虚拟物体与实际环境进行叠加,提供更加真实的增强现实体验。
slam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slam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种测量技术。
而在这些测量技术中,一种名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测量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SLAM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SLAM测量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定位和地图构建的测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未知环境中同时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通过机器人或传感器在环境中移动并收集数据,同时通过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目的。
SLAM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定位,即确定机器人或传感器当前位置;二是地图构建,即通过收集环境数据并利用相关算法,将数据转化为对环境的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SLAM技术可以在未知环境中生成对环境的精确认识,同时也能帮助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
二、应用领域1. 无人驾驶领域:在无人驾驶领域,SLAM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中。
通过SLAM技术,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精确感知,从而更好地规划行车路线,提高行车安全性。
2. 室内导航:在室内环境中,由于缺乏GPS信号,SLAM测量技术尤为重要。
通过SLAM技术,可以实现无GPS导航,从而提高室内导航的精度和便捷性。
3. 机器人学:在机器人学领域,SLA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环境识别。
通过SLAM技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 智能城市:在智能城市建设中,SLAM测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SLAM 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技术挑战尽管SLAM测量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由于SLAM技术需要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需要高性能的处理器和高速的数据传输接口。
机器人SLAM原理及应用
SLAM原理及应用SLAM原理及应用正文:1. 引言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指通过自主感知环境并同时进行自身定位和构建地图的技术。
SLAM技术对于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导航、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
2. SLAM原理2.1 传感器技术SLAM技术主要依赖于多种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IMU)等。
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测量物体或环境的距离和形状信息,摄像头可提供图像信息,IMU则用于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
2.2 数据关联SLAM算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
通过数据关联,可以确定当前的位置和地图中的特征点,从而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
2.3 运动估计运动估计是指通过分析的运动数据来估计其位置和姿态,一般使用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等数据进行运动估计。
2.4 环境建模环境建模是指通过传感器数据和运动估计的结果来构建环境地图,一般使用栅格地图、拓扑地图等形式进行表示。
2.5 数据优化SLAM算法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蒙特卡洛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以提高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精度。
3. SLAM应用3.1 导航SLAM技术可以使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从而完成各种任务,如巡检、物品搬运等。
3.2 自动驾驶SLAM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之一,通过SLAM可以实现车辆在复杂道路环境下的感知、定位和地图构建,从而实现自主驾驶。
3.3 无人机SLAM技术在无人机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的航迹规划、避障和地图构建等功能。
附件:- 附件1:SLAM技术相关论文- 附件2:SLAM算法代码示例注释:1.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2.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
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导航中的应用
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导航中的应用自动导航是当今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可以使机器在没有人类操控的情况下,实现导航、定位、避障等功能。
其中,视觉SLAM技术作为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导航和定位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导航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视觉SLAM技术的基本原理视觉SLAM技术,即基于视觉感知的并行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在未知环境中实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
其中,机器通过从传感器接收到的连续图像序列中提取特征点,并通过对这些特征点进行处理和匹配来实现位置估计和地图建立。
二、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导航中的应用1. 室内导航系统:视觉SLAM技术在室内导航中有广泛应用。
通过与地面上的视觉标记物交互,机器可以实时感知自己的位置,并根据地图进行路径规划,从而实现室内的自主导航。
这在仓库物流、医院导航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智能车辆: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车辆领域的热点。
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车载摄像头获取道路信息,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定位和规划,智能车辆可以实现准确的自主导航。
3. 无人机导航:无人机的自主导航是无人机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
视觉SLAM技术可以通过机载相机实时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根据建立的地图来规划路径,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避障和定点飞行。
三、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导航中的优势与传统的定位与导航技术相比,视觉SLAM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性强:视觉SLAM技术利用机器的实时感知能力,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定位和地图建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2. 精度高:通过对连续图像序列的处理和匹配,视觉SLAM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位置和环境地图的高精度估计和建立。
3. 省成本:相较于其他传感器设备,如激光雷达等,视觉SLAM技术所需的设备成本较低。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SLAM技术研究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SLAM技术研究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
而在实现自动驾驶的过程中,SLAM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SLAM技术研究。
SLAM技术是指在未知环境中,通过感知和计算,实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技术。
在自动驾驶领域,SLAM技术的目标是通过车辆上搭载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车辆位置和地图的准确估计。
首先,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获取到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
这些点云数据可以提供车辆周围的障碍物信息,从而帮助车辆进行精确定位和路径规划。
在SLAM技术中,激光雷达的数据被用于构建地图,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先前地图的匹配,实现车辆的定位。
其次,摄像头在自动驾驶技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摄像头可以获取到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路面标志、车辆、行人等物体的位置和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车辆的感知和环境理解。
在SLAM技术中,摄像头的数据可以与其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地图的建立和车辆的定位精度。
另外,深度学习在SLAM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和学习,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特征和模式。
在自动驾驶技术中,深度学习可以用于图像的识别和分析,从而提高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理解能力。
同时,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地图的构建和更新,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自动学习地图中的特征和结构。
此外,SLAM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感器数据的噪声和误差会对SLAM的精度造成影响。
如何准确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校正和滤波,是SLAM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SLAM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视觉SLAM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视觉SLAM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自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SLAM技术。
SLAM技术的全称是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能够自主构建地图并准确地定位自己在地图中的位置,这将为机器人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运用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工厂、机器人运输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阐述视觉SLAM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SLAM技术的发展历程SLAM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无人机与小车等自主移动机器人上。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逐渐进步,SLAM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最初的时候,SLAM技术是通过激光雷达以及传感器获得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计算得到环境的地图。
而现在,视觉SLAM技术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中最为流行和普遍的一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SLAM技术,视觉SLAM技术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为全面的信息融合。
视觉SLAM技术的基本原理视觉SLAM技术的关键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
视觉SLAM技术利用相机获取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实时生成环境的地图,同时也实时进行机器人的定位。
三维立体视觉技术,可以利用成像原理通过多个相机获取环境的三维信息,这样就可以构建环境的三维立体模型。
当机器人在环境中移动的时候,它会不断地利用相机获取环境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发现环境的变化,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地图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对自身位置的实时定位。
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自动驾驶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革命性技术。
视觉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自动驾驶需要一个良好的车辆定位器,如果车辆的定位存在较大误差,则可能导致自动驾驶的行驶方向错误。
将视觉SLAM技术的定位能力引入到自动驾驶中,可以实现立体视觉地图的构建,并实时地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无漂移定位和轨迹跟踪,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觉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研究
视觉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视觉SLAM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单个或多个摄像头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同时定位自身,构建三维地图的技术。
在无人驾驶领域,视觉SLA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现车辆的定位与导航、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等关键任务。
首先,视觉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定位与导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一系列摄像头,并结合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实时地感知自身周围环境和地图,并准确地估计车辆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这些定位与导航技术对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行驶至关重要,能够确保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准确地驾驶,并且实时做出路径规划。
其次,视觉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障碍物检测与识别任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摄像头和深度学习算法,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实时地感知并识别出各种道路上的障碍物,如车辆、行人、交通标识等。
这些识别结果能够为车辆的决策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使车辆能够避开障碍物并安全行驶。
另外,视觉SLAM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和地图构建任务中。
通过使用多个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实时地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并将这些感知到的数据用于构建地图和规划最优路径。
视觉SLAM技术的应用使得无人驾驶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道路和环境,并且能够根据实时情况做出相应的路径规划。
此外,视觉SLAM技术还能够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加精确的感知和定位能力。
相比于其他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和雷达等,摄像头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环境的细节信息,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感知结果。
而且,摄像头的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
因此,视觉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也更具有广泛性和可行性。
sls的应用案例
sls的应用案例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在无GPS信号环境下通过自身感知和建模实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技术。
SLAM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无人驾驶、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列举十个基于SLAM 的应用案例,以展示SLAM技术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1. 无人驾驶:SLAM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和环境感知,从而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例如,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就采用了SLAM技术来构建车辆周围的环境地图,并根据地图信息进行路径规划。
2. 机器人导航:SLAM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中。
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或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构建地图,同时通过SLAM算法进行自身定位,从而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例如,清华大学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曼陀罗”就利用SLAM技术实现了室内环境的建模和导航。
3. 增强现实:SLAM技术在增强现实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SLAM算法,手机或AR眼镜等设备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构建地图,从而实现虚拟物体的精确定位和与真实环境的交互。
例如,Pokemon Go游戏就使用了SLAM技术来将虚拟精灵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4. 虚拟现实:SLAM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SLAM算法,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实时感知用户周围的真实环境并构建地图,从而实现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的融合。
例如,微软的Hololens就利用SLAM技术实现了虚拟物体在真实环境中的精确定位和交互。
5. 室内定位:SLAM技术可以在没有GPS信号的室内环境中实现精确的定位。
通过激光雷达或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构建地图,从而实现室内定位。
例如,室内导航应用可以利用SLAM技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室内定位和导航服务。
6. 工业自动化:SLAM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也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2.SLAM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3.个人观点与讨论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自动驾驶不是一个新话题几个重要事件2002. DAPPA启动沙漠142英里的挑战赛2009.Google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即Waymo前身2013.通用、福特、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开始研发自动驾驶2015. 国内自动驾驶创业风潮2017.百度开放apollo,目前已至5.0国内主要自动驾驶企业车企:北汽、上汽、东风等;大型公司:BAT、华为初创公司:pony、图森、momenta、文远智行,等等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自动驾驶分级•传统车企主要围绕L2-L3功能作为高档品牌功能,如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System)•互联网及初创公司主要以L4作为研发目标与宣传口径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自动驾驶涉及的主要技术•车辆、行人、红绿灯检测•可行驶区域、车道线识别感知(Perception )•高精地图生产、维护•高精定位定位与建图(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路径规划,避障•车辆控制决策与控制(Planning and Control, PnC )•车辆底盘•传感器•计算芯片硬件•车辆操作系统•数据平台、云服务器软件•软硬件集成•路测、维修集成测试算法相关开发相关1.自动驾驶与相关技术•自动驾驶和人开车的技术原理是不同的•就像飞机和鸟是不同的人类•极强的感知(实时、泛用性极强、高准确率)•很弱的定位(米级精度,低频)•一般的控制(精度速度低于计算机)自动驾驶(乘用车)•较弱的感知(准确率尚可,泛用性弱)•极强的定位(分米级精度,高频)•较强的控制(高频,精确)自动驾驶(机器人)•更弱的感知(不必看人和车)•极强的定位(更复杂)•较强的控制(高频,精确)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定位(Localization)确定车辆自身在世界或地图中的位置和姿态•基础服务,处于众多服务的上游•对于乘用车,大部分控制器要求定位精度在30cm以内传感器数据定位感知控制规划IMU、GNSS、RTK 轮速、车速Lidar点云视觉图像需要定位来判断行人、车辆在世界中的位置通过定位信息和规划信息、实际控制车辆通过定位信息和高精地图,确定车辆的行驶路径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好的定位•全天候定位服务•弱GPS场景的定位•高精度(10cm级别)•不好的定位•初始化困难•存在诸多无法工作场合•精度不够导致控制效果差•安全隐患:定位跳变可能导致逆行、串车道、撞马路牙子等情况奔驰辅助驾驶画龙情况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定位的主要手段(以百度Apollo为例)•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TK(Real Time Kinematic)•惯性导航(陀螺仪、加速度计组成的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视觉(相机)•车载设备:轮速计、车速计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GNSS定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单点GNSS精度约在1.2米左右•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利用基站修正,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需求:•室外宽敞环境以接收卫星信号•4G/无线电通讯以接收基站信息•当地环境需要有基站布署(每个基站约能覆盖10km范围)局限性:•仅限室外•弱GPS场景较多:高楼、树木、高架桥、隧道•4G 信号不流畅时定位信息会间断城市道路存在峡谷效应,使得GNSS信号跳变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惯性导航•利用车辆的惯性信息,估计车辆相对运动•IMU通常以100Hz以上的频率测量车辆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值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IMU与GNSS组合形成的组合导航是自动驾驶中常见的定位设备•例如:Apollo上使用的NovAtel SPAN-IGM-A1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Lidar定位•利用Lidar点云进行定位•既可作为里程计式的相对定位,也可以建立地图,进行地图定位•需要建立对应的Lidar地图,通常为点云地图或某程形式的压缩地图•百度Apollo中使用的Lidar定位•预先建立目标区域的定位地图(2D intensity map)•与Lidar数据进行比较,确定车辆位置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高精地图(High Definition Map)•高精地图相比于传统电子导航地图(百度、高德等),具有更分辨率•目前国家正在起草高精地图数据标准,各家自己的标准尚未统一高精地图定位地图逻辑地图其他定位地图:用于高精定位,通常由一些压缩形式的点云组成,数据量较大,反映真实物理世界结构;逻辑地图:在定位地图基础上人工(或半自动)生成,包含车道线、路口、红绿灯等逻辑信息,主要用于规划和控制;其他:和具体业务相关的信息,如物流车需要派送点,机器人需要充电点,等等各家的模块名称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很多地方直接把逻辑地图称为高精地图。
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视觉定位•利用相机图像进行定位•既可以做成VO/VIO,也可以做成地图定位•进行地图定位时,需要事先建立对应的视觉地图•视觉地图•目前没有成熟的视觉地图形式•在自动驾驶场景中,通常建立车道线、标志牌等路标地图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视觉定位地图与图像匹配的例子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全局定位GNSS+IMU组合导航地图定位Lidar地图定位视觉地图定位各方案的分类比较全局定位:•测量物理世界中的位置与姿态•看天吃饭:定位效果强依赖于GPS信号好坏地图定位•测量相对于地图的位置与姿态•只要在地图范围内,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工作•需要定期制作、维护地图(地图维护成为主要内容)Apollo的地图•分为高精地图与定位地图,高精地图用于规划,定位地图用于激光定位•定位地图记录每个网格中的障碍物高度信息,数据量大(每10km大约1G)•制图周期长(高精地图标注复杂,每人每天制图约2-3km)•维护困难(地图寿命为半年,受修路、架桥、绿化等动态状况影响大)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实现传感器优势劣势GINS定位GPS(RTK)+IMU灵敏高精度不受天气影响容易被遮挡、需要空旷环境激光定位激光雷达准确高精度昂贵空旷场景不易定位视觉定位摄像头便宜轻量支持场景丰富易受干扰运算量较大融合定位无取长补短各模块不一致时容易发散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定位中的主要问题:精度、可用性、地图•精度•物理精度:车辆定位结果与车辆在物理世界中真实坐标之间的差异•最常用的指标,简单直观•例如:乘用车通常要求误差均值<0.1m,99%<0.3m•地图定位精度•衡量在地图中定位时的精度指标•地图在制图过程中本身存在误差,制图结果会给定位带来误差•例子:山洞隧道•重定位精度•在重定位方案中,相对于录制轨迹的重定位精度指标•例:预制路径的物流车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定位中的主要问题:精度、可用性、地图•可用性•各种场景下的定位服务可用性(雨雪雾、隧道、弱GPS场景,等等)•Apollo定位状态(1级<0.1m 2级<0.3m 3级不可用)1. 自动驾驶中的定位方案•定位中的主要问题•地图•高精地图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进行制图和维护•Volumetric Lidar地图占用空间大•视觉地图暂无成熟形式•地图的动态更新问题尚无解决方案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SLAM是定位模块的核心技术•在高精地图生产阶段,需要从采集车数据重建三维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阶段,将传感器数据与地图对比,实时定位高精地图生产是一个完善的多传感器SLAM问题实时定位是一个地图匹配和传感器融合问题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高精地图生产•离线的、多传感器的三维重建问题•整个生产过程步骤繁多,计算时间长,需要机器的配置较高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几个关键问题1.Lidar (+inertial)Odometry如何通过激光数据估算相对运动?2. SLAM 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OK ,看着不错,实用如何?•激光线数对算法影响很大•线数越高,单次测量数据越稠密,效果越好,但价格越贵单线16线128线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2.激光Odom只计算相对位置,绝对位置来自GPS•如何处理GPS效果不好,甚至全程无GPS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高楼、树林等场景很常见,由GPS多径效应造成紫色轨迹:GPS点,蓝色:优化后轨迹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3. 回环检测•Odom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累计误差。
长时间Odom结果会使得累积误差太大,造成地图不一致采集轨迹应该回到小区入口,但估计轨迹由于累计误差,没有闭合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4.退化•激光数据依赖场景三维结构,在某些场景里估计值会有额外的自由度例子:大型广场激光Odom会有明显的跳动,使得融合轨迹不准确其他的例子:桥梁、隧道、单个建筑物贴边、圆形建筑绕圈、异形建筑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算法的要求并不一样•学术界:从数据集里挑几个好的结果,发到论文里•工业界:追求成功率和稳定性•对建图成功率非常在意,一次建图失败就意味着一个项目的延期或者取消•很难向行业外人员解释为什么这个地图可以建,那个地图很难建•但又必须向采集和运营人员说明采集规则和路径顺序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对于室外结构化道路来说,视觉语义元素也是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在Apollo-Lite方案中,建立了车道线和杆状物的矢量化地图基于视觉元素的地图定位配合VO,在元素数量不足时提供相对定位2. 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定位•定位通常是基于滤波器的融合定位方案•各传感器将自己的定位估计交给融合定位,融合定位对下游的输出这东西的问题•激光不好时容易被GPS带歪•融合效果取决于硬件•在车辆高速运动时,时间上的同步误差、空间上的标定误差会被进一步放大,导致很多车辆低速看起来很稳定,但速度一旦放快就出各种问题3. 个人观点及讨论3. 个人观点及讨论•定位和地图必定是配套研发、使用的•有什么样的地图,就有什么样的定位•如果地图是2D的,定位就不可能是3D的•地图的形式决定了定位环境的限制。
例如:2D高精地图无法处理立交桥等3D情况•高精地图•现有高精地图在大部分结构化道路是可行的•仍存在成本高、更新慢、维护困难的情况•非结构化道路的挑战性更大•商业化道路仍在探索中,虽然是核心技术,但商业化目前并不成功3. 个人观点及讨论•任务层面上:大车侧重感知,小车侧重定位建图•乘用车需要考虑很多安全因素•每一个行人是否被正确检测?每一辆车是否被正确检测?•路口红绿灯状态是否被正确判定?•乘用车由于成本较高,定位允许使用较昂贵的组合导航,能够覆盖大多数道路场景•小车则要考虑更多应用场景•小车不仅运行在结构化道路上,也可能运行在园区、码头等非结构化场景中,甚至室内或地下环境,对定位要求更商•小车安全风险相对较低,必要时可让行人避让小车3. 个人观点及讨论•在弱GPS场景,不必过于在意物理精度•例子: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