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说出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
2)、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3)、“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4)、“闯王”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5)、女真族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时间?6)、皇太极改族名为什么?改国号为什么?时间分别是?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答:1.根本原因: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
明代的衰亡一、选择题1. 推翻明代统治的是()A. 吴三桂领导的叛军B. 李自成领导的农人起义军C. 努尔哈赤领导的大军D. 皇太极领导的清军【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成立了大顺王朝。
推翻明代统治。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明代后期,统一女真各部,成立政权的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铁木真D. 阿骨打【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代后期,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明代的成立者和衰亡者是()A. 朱元璋、皇太极B. 朱棣、李自成C. 朱元璋、李自成D. 朱元璋、皇太极【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成立明代,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成立了大顺王朝,推翻明代统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 明代中后期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是()A. 宦官擅权严峻B. 政治日趋腐败C. 皇帝疏于政事D. 大臣结党营私【答案】B【解析】A项宦官擅权严峻是东汉中后期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B项明代中后期政治日趋腐败是那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符合题意;C项“皇帝疏于政事”和D项“大臣结党营私”是政治日趋腐败的具体表现;故选B。
5. 成立“后金”,后更名为“清”的民族是()A. 契丹族B. 女真族C. 党项族D. 吐蕃族【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 李自成成立政权的地址位于今天陕西省的()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洛阳【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峻,赋税繁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人起义军起义。
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成立大顺农人政权。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分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为明朝和清朝前期,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起于1368年,止于1840年。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期,同时,由于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
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政治上的僵化与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明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下降,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
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是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从历史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有两种现象并存的情况:一方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封建制度的衰落.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有“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四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有“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艺术”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有“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及其影响。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老生
武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外 :外的年龄比老生更长,造形以白髯口 为主,如《浣纱记》的伍子胥、《长生殿 》的李龟年、《义妖记》的法海。
• 末:地位较次的老生,造形以黑满髯口为 主,如《荆钗记》的李成、《一捧雪》的 莫成、《牡丹亭》的陈最良、《长生殿》 陈元礼。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武生 :英武矫健,如《宝剑记》的林冲、《 祝家庄》的石秀、《义侠记》的武松。
• 老生 :是年长的男性,的造形以黑三髯口为 主,用本嗓,如《牧羊记》的苏武、《满床 笏》的郭子仪、《渔樵记》的朱买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长李来自生太 白殿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
唐明皇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雉尾生
巾生
鞋皮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 官生 :是有权位功名的男性,低音用本嗓, 高音用小嗓,大小嗓的交换要不露痕迹。
明末昆剧兴盛期,明刊本《墨憨斋定本传奇》 中,将原以“贴”扮老年妇女改为“老旦”,亦 系吸收了元杂剧之分行法。其他角色行当基本同 于昆剧初创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
昆曲
•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 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 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 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 《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 曲。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洲的兴起、明朝的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导入示标: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一)预习检测:1.,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3.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4.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5.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6.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探究一: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僖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云南木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探究二:材料一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新疆的管辖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2、认清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识读并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2、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清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
【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学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涉及的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比较难。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导入新课】复习巩固: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2、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个朝代?---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呢?【进入新课】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
பைடு நூலக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
小初高学习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髙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推荐K12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军机处的设立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
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其一,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弄成单纯的故事会)。
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红楼梦》
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1.教学时,可设计以下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关于《红楼梦》的基础知识:
整理续
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概括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
③印刷业空前发达。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概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①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②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③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④市民阶层的扩大。
2.昆曲
①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昆曲的发展: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到明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昆曲的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原因: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民
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的兴盛到衰落,说明一种艺术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鲜的东西。
3.京剧
(1)播放京剧片断(旦、老生的唱腔),感受其不同。
(2)简述京剧的诞生:四大徽班进京——“皮黄戏”(京剧、京戏)
(3)概述京剧:戏曲剧种。
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
它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
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
唱腔基本上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以板、鼓或梆子击节),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
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用虚拟式程式动作。
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许多分支,各描较为夸张的脸谱。
服装称为“行头”,突出装饰美,式样以明代服装为基础,不同朝代的人物均可穿着,但随身份、年龄、职业而区别。
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在舞台上广泛流传的有二百多个。
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戏剧专有名词,让学生大致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即可。
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目前不景气的看法,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建议等。
四、课堂小结
明清小说和戏剧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2.昆曲和京剧艺术(1)昆曲:昆剧、昆腔(2)京剧:四大徽班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