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7)
2019版物理大一轮优选讲义:第7讲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含答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7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考(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具有__惯性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__惯性定律__。
②指出力不是__维持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_加速度__的原因.③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3)惯性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②量度:__质量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地理位置均无关,__质量大__的物体惯性大,__质量小__的物体惯性小.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_固有__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相互_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相等__、方向__相反__、作用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
(3)表达式__F=-F′__.(4)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__反作用力__的相互依赖关系.1.请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表述,请说明原因.(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解析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解析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摩擦阻力的结果.(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解析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解析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完全相同.(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7)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解析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2.(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D)A.小于受到的弹力B.大于受到的弹力C.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技巧1.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时,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论问题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克服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印象,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2..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例1]伽利略创造性地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错误!(2)三异错误!(3)三无关错误!2.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点:[例2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解析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论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两者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选项C正确.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1.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只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只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D)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解析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羽毛球筒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而保持静止,所以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故选项D正确.2.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起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只有在桶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B.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C.桶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D.桶减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小于桶对绳子的拉力3.(多选)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解析由于汤姆对物理知识了解的不全面,只能依据生活经验认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而宇航员的回答体现了物体靠惯性向前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选项C、D正确.4。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优秀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的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为这样几个部分,依次是说学情,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流程,说反思,(教学反思效果预测)。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要由学情来决定定,因此安排此种顺序。
一、学情分析主要从这样四个方面说: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的兴趣点,知识掌握程度和欠缺的地方。
1,高一学生大多数在15--16岁这个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生们已经处于了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形式运算”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因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膨胀的求知欲、乐于探索。
3,同时已学习运动学的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理解,4,但是探究实验的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5,所以本节课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材简析主要讲述的这样几个内容:(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4)难点(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一章是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只有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位置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做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里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都体现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不受力时物体会怎么样运动,在此基础上牛顿又进步的猜想物体受到力会怎么样(这也是牛顿与其他科学家的不同思考之处),进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在笛卡尔与惠更斯的基础上总结出力与物体质量间的定量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有一个固有的属性,即惯性。
物体的运动状态只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二、惯性定律的应用惯性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理解它的具体应用。
(1)行车过程中的感受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或汽车行驶时,若突然刹车,我们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冲。
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继续保持前进的惯性,而车辆突然减速。
同理,当车辆急加速时,我们身体后仰,也是惯性使然。
(2)飞行中的感受在飞机起飞或降落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身体的重力变化。
在飞机进入平稳状态后,我们会感觉自己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我们与飞机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3)小球的滚动将一个小球推向地面,当没有其他力作用时,小球将保持滚动的状态。
这是因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三、惯性定律与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需要明确参考系的概念。
参考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和力的观察的基准。
在某一个参考系中观察,物体可能会保持静止,而在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物体可能会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要结合具体的参考系来进行。
四、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惯性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行车过程中的感受、飞行中的感受以及物体的滚动等。
在应用惯性定律时,我们需要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因为观察物体运动和力的效果与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 是否运动等一切外部因素无关。
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牛顿第一定律又名惯性定律。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大小由物体质量大小决定,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与其它因素无关(即与是否受力和 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惯性大是指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而不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时间长。 3、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不是力。惯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说“惯性力”或 “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只能说物体具有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 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 距离,这是由于__惯__性___的缘故; 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 _汽__车__受__到__摩__擦__力__的__作__用_的结果。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B)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
实验2
如图,用手指 向下猛击纸条, 使纸条抽出,可 笔套依然不动, 这是为什么?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3
如图,在杯子 中盛满水,突然 急速拉动杯子, 会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呢?
液体具有惯性。
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的区别和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不受外力时 所遵循的运动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才遵守;而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 等一切外在因素无关,任何时候都存在。
2.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答:使劲甩手,沾在手上面的水和手一起 _运_动___,手突然停下,沾在其上面的水 由_于__惯__性_继__续_运__动___,所以就会被甩掉。
用尺迅速打出最下面的
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
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背景分析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的物体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又发生着相互作用。
了解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认识物理现象所必需的。
本章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造成他们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学生习惯性地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只能处于静止状态,对这一点的看法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认为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惯性是力。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对惯性的认识是正面的也是反面的,就像对运动和力的理解一样,是矛盾的而不能自洽。
由以上的分析,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现象出发,设置了三个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实例录像、三个运动物体具有惯性的典型录像,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录像所展示情境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惯性的概念;为了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特别设计了“证明气体具有惯性”的学生实验。
第二部分,是牛顿第一定律,从物理学史中,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出发,让学生比较两个观点的异同,找到自己认为更认同的观点。
进而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这里边的分析论证环节很重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透彻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最后,老师要与物理学史上对这个概念步步深入的探究过程进行衔接,同时可以拓展一下我国古代科技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能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防止危害的措施,从中体会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7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1一、选择题1.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2.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4.火车在长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落下必然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不易观察出来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5.下面的实例属于惯性表现的是[ ]A.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B.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C.奔跑的人脚被障碍物绊住就会摔倒D.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运动6.关于物体的惯性定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就是惯性定律B.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是无条件的,而惯性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C.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D.惯性定律不但指明了物体有惯性,还指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如图所示,劈形物体M的各表面光滑,上表面水平,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在M的水平上表面放一光滑小球m,后释放M,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二、填空题8.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随堂训练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结论的得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由实验直接得出;
B.是以实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础,经科学推理得出;C.没有实验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C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2.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三次最终都会停下来? 受到了力的作用------摩擦阻力
3.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 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阻力作为唯一的变量)
4.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得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滑行得最远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是什么? 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前进得越远。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推论: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定 义
解 读
牛顿第一定律
解 读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给我们明确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
受力情况
??? 运动状态
1.理想情形下 2.实际情形中
不受力 受平衡力
F合=0N
受非平衡力 F合≠0N
或静止状态
保持不变 或匀速直线运动
保持不变
或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
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述
惯性现象
4、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 而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惯性的利用
掷 铅 球
投 篮
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
1)一切物体 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牛顿第
一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不受外力作用 孤立的单个物体
3)总保持
是指"一直不变"的意思。
4)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相当于改变速度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 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推理: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下__去__,_____运__动__速__度__将__保__持__不__变_。
无休止地运动 _______________
理想状态: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 阻力为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那么下图中,汽车做什么运动?
汽车加速 当汽车加速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 保持原来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课《 牛顿第 一定律 》课件. (共37 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优秀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优秀说课稿各位考官,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将为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包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三大定律之一。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将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研究惯性、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学期的物理研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在八年上学期研究了第一章机械运动、八年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研究做好了铺垫。
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在研究中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慢慢纠正这些错误观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并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研究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五、教学方法本课我将采用“五环三步一中心”的问题引导教学法模式。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将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再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在讲解完牛顿第一定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很早以前,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作过许多探讨.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自然运动不需要力的推动,而受迫运动需要作用力的推动.作用力是产生受迫运动的原因,作用力的本质就是抵抗,克服物体趋向其自然位置的本性.他认为,要使物体不断地作受迫运动,就要使外力不断作用于物体,不断地同物体保持直接接触.一旦这种作用停止了,直接接触中断了,物体的运动也就随之停止,所以在他看来物体本身不能维持运动.亚里士多德用他的运动观念解释了我们扔石头,石头离开手后为何还会运动一段距离.他认为,在这种状况下,石头后面的空气同石头保持着接触,当石头在手的推动下离开手的一瞬间,石头原来占据的位置就成了虚空,而大自然是厌恶真空的,所以周围的空气就立即填补了这个空间,对石头形成了一种冲力,使它又能向前移动一个位置.依此类推,石头离开手后就能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释,他认为是由于重量而使物体下落,而物体之所以有重量,是因为包含水元素特别是土元素的缘故.物体所含土元素越多就越重,它趋向其自然位置——地心的要求就越强烈,由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体下落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他继而引用马拉车,认为为了在一条平坦的路上拉车,马需要不断地用力,因此,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物体(如马车)应当受外力作用.总之,亚里士多德在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少错误的结论.即认为:受力运动与物体本质无关,取决于外力的作用,“运动者皆有推动者推动”,“在受力时,力既是产生运动,又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物体应当受外力的作用”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威望和影响,他的一些错误结论被当作信条,统治了人们近二千年的历史,直到十七世纪,人们才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其中伽利略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伽利略提出惯性原理伽利略早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就指出:亚里士多德生活在近二千年前,现在世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亚里士多德没有离开过地中海领域,而现在人们已完成了环球旅行.亚里士多德只了解世界上的一个小角落,他不可能永远正确而不犯错误.伽利略十分重视运动学的研究,并努力建立一门新科学.他写道:“在自然中,最古老的课题莫过于运动.尽管哲学家们对此写出了内容庞杂的著作,我却发现运动的某些性质仍是值得探讨的.”伽利略在批评亚里士多德运动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力学观点.他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斜面实验:他在一个板条上刻出一条直槽,贴上羊皮纸使之平滑,让一个光滑的黄铜小球沿直槽下滚,并用水钟测定下落时间,伽利略在斜面成不同的倾斜角和铜球滚动不同距离的情况下作了上百次测定,从而证明了落体“所经过的各种距离总是同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自由落体定律.在此基础上,伽利略进一步提出了“等末速度假设”即静止物体不论是沿竖直方向还是沿不同斜面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达末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伽利略进一步用单摆摆球的等高性实验作了检验.如图:拉至AB放开的摆球会升到对面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在E或F处钉上小钉子,摆球仍然沿不同的圆弧上升到同一水平高度的各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升到原水平高度的B 点.这说明,沿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不同弧线)下落,其末速度是相等的.根据这个假设,伽利略推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等末速度假设”和单摆摆球的等高性实验,把伽利略引向理想斜面实验,如图让小球从第一个光滑斜面AB滚下,再爬上第二个光滑斜面BC,则当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爬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上爬再度滚下.上爬到的这个高度(C点)刚好等于小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的出发点(A点)的高度.如果从AB斜面滚下的小球沿BD、BE等斜面上爬,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同两个斜面的夹角无关.于是伽利略推想,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等于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光滑的平面BF,如果不考虑摩擦与空气阻力的作用,那么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以后,它在第二个斜面(平面)上就永远达不到它原来出发时的高度,那它将永远滚动下去.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伽利略写到:“我们可进而指出,任何速度一旦施加给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外因,此速度可保持不变,不过,这是只能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一种情形.因为在向下倾斜的平面上已经存在一加速因素;而在向上倾斜的平面上则有一减速因素.由此可见,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永久的.因为,如果速度是匀速的,它就不能减小或缓慢下来,更不会停止.”伽利略在这里基本上明确地提出了惯性原理.但伽利略在惯性原理中,所考虑的平面仅是地球表面上的“水平面”,伽利略本人也认识到,他的惯性原理只在极限意义下才正确,因为一真正的水平面必然与地表面相切,因而如果延伸得足够远,一定看得出它是向高处走而沿着它向外运动的物体最终会慢下来.而且伽利略的惯性原理仅限于地球上,并没有把它用于宇宙间使之成为普遍适用的定律.所以,伽利略的惯性原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针对伽利略惯性原理的局限性,笛卡儿作了补充.笛卡儿克服了伽利略所认为的绕地球的圆周运动也是惯性运动的结论.明确指出,作惯性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使自己趋向曲线运动.他总结出两条规则:第一,物体将一直保持它的速度,除非有别的物体制止它或者减慢它的运动速度;第二,物体始终趋向于维持直线运动.至此,惯性定律已基本被发现.三、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关于力和惯性的定义牛顿在笛卡儿、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他在《原理》一书中首先定义了力和惯性两个概念.他认为,施加于物体的力是为了改变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施加于物体上的一种作用.仅仅在作用中,力才显示出来,作用一结束,力便从物体间消失,然后由于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他写到:“物质的惰性力或固有之力,是按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反抗的能力,由于这种力,任何物体不论是静止的或是沿直线均匀向前运动的(即匀速直线运动),都要尽力维持其现状.”牛顿又指出,“这种力总是与具有该力的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与物质的惰性毫无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而已.由于物质的惰性,物体要脱离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困难的.基于这种考虑,这种表示惰性的力可以用一个最确切的名称,叫做惯性力或者惰性力……”牛顿在此所指的“惯性力”或者“惰性力”,实质上就是“惯性”.2.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把惯性原理用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解释,又用于天体,给惯性原理赋予了普遍意义,使它成为一个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可简要陈述为:“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它物体的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指出,在没有空气阻力妨碍或重力向下吸引的情况下,抛物体将继续其运动.一个转动陀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它就不会停止转动.象慧星和行星这样较大的物体,由于在较为自由的空间中遇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它们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同时保持其进动和圆周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中所提到的物体是被当作质点来看待的,因而只涉及到物体的平动,而不涉及到物体的内部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其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处于静止就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当它处于运动时,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体现了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定律还说明了匀速直线运动与静止这两种状态在一定意义上的等价性.牛顿第一定律是从大量的实验现象出发,归纳总结出的,它是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自然界中不受力的孤立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一定律并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义用实验直接加以验证,这更反映了它的普遍意义.并且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与观察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这一定律还表明,必须施加给物体一个力才能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或从一速度变为另一速度即力只是与运动状态的改变直接相联系的,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定量描述的.四、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留给我们的启示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可知,理想实验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理想实验是人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和发挥想象力,在思维中把客观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加以理想化,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化过程的“实验”.伽利略被称为物理实验方法的先祖,同时他又创造了理想实验的方法.他在科学研究中善于运用理想实验的方法,为驳斥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速度快”的错误结论,他设计了把轻重不同二物体捆在一起让其自由下落的理想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他在发现惯性原理的过程中运用了理想斜面实验,堪称物理史中的一绝.因为他所设计的理想斜面这种在纯粹理想状态下的实验,在实际当中是无法实现的.尽管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把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尽量减少,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排除掉.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人们根据多次越来越逼近于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作出应有的结论.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被牛顿概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基础.在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也曾讲到一个关于惯性定律的理想实验,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会有所帮助的.书中写道:“假如有人推着一辆小车在平路上行走,然后突然停止推那辆小车,小车不会立刻静止,它还会继续运动一段很短的距离.我们问:怎样才能增加这段距离呢?这有许多办法,例如在车轮涂油,把路修得很平滑等.车轮转动得越容易、路愈平滑,车便可以运动得愈远.……假想路是绝对平滑的,而车轮也毫无摩擦.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阻止小车,而它就会永远运动下去.”理想实验的方法在现代物理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设计了“同时相对性”的理想实验,通过这一实验他确立了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科学概念,成为创立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理想实验根植于科学实验之中,但它具有现实实验所达不到的极度简化和纯化的程度,因而更有利于探索和揭示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规律性.运用理想实验,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加深对现实实验和研究对象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解,还具有使逻辑证明和反驳更明确、直观及有力的作用,当然,理想实验的结论还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要点分析】1.本节教材重点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的辨论。
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
所以,教学一开始应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宜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惯性是重要概念,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是困难的。
应该在今后教学中,结合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平台、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实例讨论引入》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㈠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
㈡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明运动条件的改变 ;3、点出惯性并得出结论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例题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当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时,我们将: (A ) A、保持静止;
B、飘起来;
C、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例题
2、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桌面由M 端向N 端运动。如果到达桌
面N 端时,小球所受的力全部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C
(
)
A、静止在N点;
B、沿a 轨迹匀速运动 ;C、沿b 轨迹匀速运动 ;D、沿b 轨迹减速运动 。
VS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思路:。逐步改变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观察比较小车运动
的距离的远近。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相同条件:。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 说明物体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
人没有蹬地,车还继 续前进。说明物体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阻力的作用。
开动脑筋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没有变化的
是(C)
A 火车速度大小不变通过弯道
B 小孩坐在秋千上来回摆荡
C 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
D 月球绕地球运动
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 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D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变慢逐渐停止; C.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 D.作匀速直线运动。
推论2:如果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 依然_静__止_,原来运动保持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意义: 1)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实 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2、利用惯性:拍打衣服去灰尘,甩去雨伞 上的雨滴 3、在石头上使铁锤套紧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利的,要想办 法利用;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要 想办法避免。
1、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 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 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二.惯性的表现形式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大小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常见静止物体的惯性现象
汽车启动车上的人向后倒
突然拉动小车木块向后倒
鸡蛋掉入杯子中
常见运动物体的惯性现象
汽车刹车人向前倾 跳远
摔跤
五、惯性的应用
1、跳远:人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 前运动的状态,使人跳得更远.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 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 顿第一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 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5.用绳子栓住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
B 子突然断裂并且不受力,小球将 [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战胜亚里士多德: 一、结论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课本106页)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 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2、设计实验: (课本106页)
让滑块(或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 滑块(或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 论当滑块(或小车)与平面没有摩 擦力是滑块的运动状况。
第八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观察课本图片思考: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观点:
要维持物体做匀 速运动,就必须给 物体施加一恒定的 力,不受力而一直 运动的物体是不存 在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理想实验
伽利略观点:
运动物体如果 不受其他物体的作 用,其运动会是匀 速的,而且将永远 运动下去。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小结
1、运动的物体,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将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静止的物体,当一切外力消失时,将保 持静止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推理而得出来的。
1997年,“亚洲第一飞人” 柯受良驾驶跑车成功飞越了黄河 天堑壶口瀑布,长度达55米
是什么原因使车保持飞越这一运动状态?
运动的 汽车,刹 车后为什 么还要向 前行驶一 段距离?
汽车启动车上的人向后倒
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 “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 的运动状态。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
惯性
一.概念: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叫惯性。 说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投铅球: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继续保 持向前运动的状态,使铅球投得更远。
3、跳高:人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 上运动的状态,使人越过横杆。
4、小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当车紧急刹车时, 人由于具有惯性,会向前倾斜受到伤害,所 以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5、利用惯性使铁锤套紧
四、惯性的应用
1、防止惯性:系安全带,保持车距,严禁 超载
3、进行实验
受摩擦力大, 小车运动距离短
受摩擦力较小, 小车运动距离较长
受摩擦力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最长
注:小车要保持同一斜面、相同高度:控制小车滑到斜面 底端时速度相同
4、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推论1: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小 车将会保持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不变地 运动下去。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 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 惯性就消失了
2.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C.任何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表现
出来. D.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3.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 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的瞬间, 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 它将[ B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 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3.下列现象不是惯性现象的是[ B ]
A.抛出去的石头能继续向上运动. B.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 C.锤头松了在地下撞击几下,锤头就
紧了. D.汽车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
4. 一个人站在匀速行驶的列车车 厢里向上跳起,着地时他将落在
(实验+推理法)
4)、牛顿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 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科学经验总结
• 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来自于日 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