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一、学科方向1、060201 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Themess2、060202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3、060203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4、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5、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6-8学分,非学位课程14-16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黄时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5.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专门史选读书目: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而言,本专业更侧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包括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等。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研究的能力。
具体是:(1)具有阅读古籍并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2)能够利用史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3)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基本能力;(4)为攻读博士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史学基础。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特别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性和理论性著作、论文,掌握国内外前沿研究动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素养。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秦汉史2. 隋唐五代史(含敦煌学)3. 清史4. 中国古代经济史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按高等学校有关研究生教学计划进行。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一方面按照国家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进行培养,同时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点,本专业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但有关古代的民族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此,本专业结合学校的特点,在民族史的学习和研究上较其他高校历史系为多;必要时,学生有可能选修一门或以上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对于研究民族史将有更大的作用。
七、论文撰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方法”为必修课。
另需从其它 3 门中
任选 2 门。
硕士生需在导师指 导下,从中至少选 择 3 门,计 6 学分 的课程。(其中中国 古代史专题与中国 历史文献学专题为 必修专业主干课) 每名学生可根据自 身发展需要,在导 师指导下,于专业 方向课程中至少选 够两门,计 4 学分 的课程。(注:多选 部分的专业主干
14.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8 年版。 15.《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7.《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8.《剑桥中国明代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考核方式
“史学理论与方法”为闭卷考试,其余各门课程均以课程论文为主。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
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该以本专业的学术史为依据,
既可以选择学术综述,也可以是所选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实证性或者理论性专题研究,
七、实践活动
凡是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或者从事学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文献收集、 文物考察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的学术实践活动。凡是准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或其他社会性职业 的硕士研究生,可适当参加本科生的相关教学考察与社会实践活动,或通过组成协会的方式有效利 用学院现有教学力量与设备,适当合理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及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先秦史专题 先秦诸子研究 秦汉史专题 简帛学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隋唐五代史专题
中国史硕士学习计划
中国史硕士学习计划一、学习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史硕士学习者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中国史硕士学习计划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拓展知识和提升学术水平,本人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二、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掌握中国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系统学习中国文化传统和思想流派,探究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提高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培养对中国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深厚功底。
三、学习计划1.学习中国古代史通过系统的阅读经典著作,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包括从夏、商、周的形成到秦汉、晋宋、元明清的盛衰兴衰等历史时期。
通过深入研究,掌握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学习中国文化重点学习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中国传统艺术、汉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学习中国思想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重点探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渊源和内涵,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奠定坚实基础。
4.学习中国史研究方法和技巧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和学术交流的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四、学习步骤与时间安排1.通过系统的阅读学习中国古代史,包括经典著作和相关学术论著,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时间安排:一年。
2.学习中国文化和思想,包括中国传统艺术、文学、哲学等相关内容。
时间安排:一年。
3.学习中国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和学术交流的技巧。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典文献学专门人才。
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中国古代文献学方面掌握坚实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研究、教学、古籍整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愿意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服务。
二、研究方向1、戏曲文献研究2、诗歌文献研究3、出土文献研究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相关条例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必读和选读书目1、吕思勉《经子解题》;2、皮锡瑞《经学历史》;3、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4、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5、李致忠《古籍版本学》;6、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8、陈垣《校勘学释例》;9、张心澄《伪书通考》;10、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研究》;11、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12、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13、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重要刊物:《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历史研究》《文献》《文学遗产》《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学刊》。
中国史培养方案(一级学科:硕士生)
苏州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史(硕士生)(专业代码 0602)(一)学科简介(400字以内)本学科办学历史长,学术积淀深。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柴德赓、段本洛、董蔡时、余行迈、晁福林等著名学者的引领下,本学科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传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江南区域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学术梯队合理,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0位,硕士生导师21位(含兼职导师)。
在中国社会史、江南区域史(吴文化史)、先秦秦汉史、经济史等专业领域颇多建树,涌现出一批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
有科研平台的强力支撑,其中历史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吴文化研究中心为江苏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文化研究基地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
本学科设有重点学科资料室,藏书丰富,科研条件优越。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400字以内)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初步掌握并较为熟练运用本学科硕士要求掌握的通用工具性知识,融会贯通中国史硕士应当掌握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中国史的学科核心知识。
一般了解中外中国史学术研究历史和当代中外关于史学理论和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般了解本学科中外文的基本文献。
初步具备阅读和使用中外文历史文献和档案的能力。
及时翻阅中国史研究的中文期刊,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
掌握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要求品行端正、身心健康,遵制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尊重他人科研成果;遵守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视抄袭为可耻行为。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先秦史专题 先秦诸子研究 秦汉史专题
42
Ⅱ
发 164002MX702 秦汉典籍与传世文字资料研读 40 2
展 164002MX703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导读
40 2
方 164002MX704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40 2
向 164002MX705 隋唐五代史专题 课 164002MX706 辽宋金元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0 中国近现代城市史
40 2
164002MX721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40 2
164002MX722 中华民国史专题研究
40 2
164002MX723 港澳台史研究
40 2
164002MX724 近现代东北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5 伪满洲国与日本侵华史专题
40 2
40 2
164002MX733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40 2
164002MX734 战后美国与东北亚关系
40 2
164002MX735 中日关系史导论
40 2
Ⅲ Ⅱ 学生须在导 Ⅱ 师指导下选 Ⅲ 修至少 8 学分 Ⅲ 的课程(另 1 Ⅲ学 Ⅲ 分为 Ⅲ 经典文献阅 Ⅲ 读报告)。 Ⅲ 为鼓励学科 Ⅳ 交叉,选修其 Ⅳ 他一级学科 Ⅳ (考古学、世 Ⅲ 界史)各类相 Ⅲ 关课程的,也 Ⅲ 可计入发展 Ⅳ 方向课课程
近代东北移民史专题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历史城市地理 ※旅游与人文遗产保护 ※旅游教育学研究 ※旅游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史学思潮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专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专题 魏晋南北朝史学史 明清史学史专题 中国古代经学史 当代西方明清史研究
40 2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2,授历史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史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较熟练运用文献典籍,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能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宋史2.国学
3.先秦秦汉史4.魏晋南北朝史
5.隋唐五代史6.中国社会文化史
7.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明清史
9.中国近现代史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个规定执行。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代史硕士点介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点于2012年开始招生,是中国史一级学科下属之主要二级学科之一。
一、学科简介与学术队伍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学科体系的最核心的学术单元,也构成“国史”之主干与“国学”之主流。
它对于了解与研究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确定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具有其他专业与知识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
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基本建立以来,数以百计的学术大家在此专业内发散出夺目的光芒,建立起国际性的声誉。
杭州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学科,是伴随现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出现的学科。
历经百年的风雨坎坷,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
自2011年获得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均驶入快车道。
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使唐宋之后的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为一个整体,更有利于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总体发展。
目前,硕士生设立了宋史、明史、清史三个研究方向,领域广泛,特点明晰,品位醇正。
尤其在宋代思想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与清代政治史诸领域有一定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国内外知名度。
本硕士点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
拥有国内名校博士学位者10人。
新世纪以来,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和学校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0余种,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国内名刊与国际A&HCI 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一批青年学者已经脱颖而出,进占学术前沿,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
二、培养目标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遵纪守法,品行良好,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历史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能力,适合在高校、文博、党政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原著。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古代汉字阅读能力和研究方法论素养,能够独立开展古典文献研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与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1.系统学习汉字学、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古代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具备扎实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翻译和解读各类古代文献。
3.培养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选题、设计和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并能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领域的国际文献。
5.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具备独立承担项目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古代文献学导论: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
(2)汉字学:介绍汉字的形态、结构、演变和发展。
(3)古代文化与社会:介绍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宗教、思想等相关内容。
(4)古代文献阅读与研究方法:教授古代文献的阅读、解读和研究方法。
(5)古典文献研究进展与前沿:讲授古典文献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前沿。
(6)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等)课程:提高学生对相关国际古典文献研究成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可以自由选择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文化专题研究、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等。
四、培养环节与要求1.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每学期进行学术报告与论文讨论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并撰写相关学术报告。
2.学术讨论班每学期学术讨论班,学术讨论班由导师或本领域知名学者主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
3.科研实践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要求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团队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4.学位论文硕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博士生要求在学习期满后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创新和原创性。
中国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模板】
中国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一、培养目标中国史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在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文化、管理工作的能力。
2、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并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3、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与现实的社会问题、个人工作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评论。
二、学科方向1.中国文化史2.中西交通史3.岭南与港澳史4.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5.近代中国社会变迁6.考古与博物馆学三、学制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四、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四、选课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选课。
具体要求如下:1、“中国史专题”课程为各研究方向必修,3学分。
2、在方向必修课中,学生除选择所学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外,还需选择2门其他方向的必修课,共计9学分。
3、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导师的意见,自由选择。
4、学生如选择本课程表外的本校的其他研究生课程,需经导师同意,并告知导师组确认。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修满28学分,方可毕业和申请硕士学位。
五、学习年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日制攻读或周末兼读两种方式学习。
我们可以为来自香港的学生安排周末集中授课。
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修学,后两年为论文和答辩时间。
如果学生要特殊情况,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5年。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与自学结合,提倡采用讨论班形式。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旨在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史与孰煌学5、宋史6、明清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
前2年为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后3年为博士学习阶段。
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资治通鉴》6.《居延汉简合校》7.《居延新简》8.《新唐书》9.《旧唐书》10.《大唐开元礼》11.《敦煌宝藏》12.仁田井升《唐令拾遗补》13.《大正新修大藏经》14.《道藏》15.《明史》16.《明会典》17.《明实录》18.《明经世文编》19.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0.《清会典事例》。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术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文献、历史发展与学科现状;2.能够运用古籍整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技能,进行经史子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3.具有较高的现代汉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适应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具备从事古代传统学术研究、文化研究、文化管理、教学、出版等工作的实践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具有进行海外中国学交流的初步能力;二、研究方向1.传世文献研究2.出土文献研究3.文献学史与理论研究4.文献与文化研究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允许提前毕业。
凡提前修满最低学分、学术水平达到硕士学位相关授予标准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可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但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所修课程成绩优秀。
(2)公开发表至少1篇CSSCI学术论文或2篇学术论文。
(3)校内外评审专家全部同意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培养方式1.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
在学期间,每位学生至少精读6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进行不少于6次的经典文献阅读报告会;进行不少于3次的学术前沿讨论会,并在讨论会上个人做3次主题发言;在第3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6份文献阅读报告。
2.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硕士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设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组3—5人,配合导师工作,以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智慧,以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
五、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32学分。
060106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6)一、培养目标历史学是以探讨人类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
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为此,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在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从事独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进行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3. 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唐宋金元史5.明清史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凡修满最低学分、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率达2/3以上,且在CSSCI以上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认可,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论文或未能顺利通过答辩者,可延期答辩并可申请离校,在论文完成后再申请答辩。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总计最低需修满32学分方可毕业,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 凡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在确定录取后,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供一份经典文献目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至少两本)。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需提交两份书面经典文献阅读报告,计1学分。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而言,本专业更侧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包括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等。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研究的能力。
具体是:(1)具有阅读古籍并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2)能够利用史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3)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基本能力;(4)为攻读博士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史学基础。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特别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性和理论性著作、论文,掌握国内外前沿研究动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素养。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 秦汉史
2. 隋唐五代史(含敦煌学)
3. 清史
4.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按高等学校有关研究生教学计划进行。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一方面按照国家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进行培养,同时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点,本专业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但有关古代的民族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此,本专业结合学校的特点,在民族史的学习和研究上较其他高校历史系为多;必要时,学生有可能选修一门或以上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对于研究民族史将有更大的作用。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八、课程设置
九、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