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兰克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你要象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

而且你要象你曾有过一次重大过失而且现在还可能再有过失一样去生活"。

——弗兰克
第一节弗兰克的生平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是出生于维也纳的犹太人。

弗兰克是家中的老二,他在各方面都很早熟,早在4岁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想当医生。

上高中的时候,他积极参加当地青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他对人的兴趣使他关心政治、哲学和心理学的话题。

在上医学院期间,他还组织过对维也纳及其其它6个城市的青少年的免费咨询活动。

1930年,他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继续接受他的精神病学训练,1933年,他在一所精神病院专门负责看护有自杀倾向的女病人。

1937年,弗兰克开办了自己的精神病和神经症诊所。

1938年,纳粹入侵奥地利。

1939年,弗兰克个人获得了美国签证,但是,出于对父母家人的担心和忠诚,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1940年,弗兰克被任命为纳粹时期维也纳唯一一所犹太人医院的负责人。

为了抵制纳粹对精神病人的迫害,他为病人们开出无病的假诊断。

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写他的著作:《医生与心灵》。

1942年9月,弗兰克和他的妻子、父母、兄弟都被逮捕,并被送
到集中营。

后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死于饥饿,他的妻子、母亲和弟弟被杀害,他们家只有他和他早先移民澳大利亚的姐姐幸存了下来。

弗兰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号是:119104。

在到集中营之前,弗兰克曾经把他的书稿缝在他大衣的里面,但却被纳粹发现并烧毁,这使他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但他想要和家人团聚的愿望以及他想要重新写出自己的著作的决心使他很快振作起来,每天晚上凭着记忆回想自己的写过的书,然后再用设法找到的碎纸片记录下来。

为了调节自身的情绪,弗兰克还运用心理学中的想象法,想象自己站在一间明亮大厅的讲台上,向全场凝神静听的来宾演讲“集中营心理学”,他以此超越自己的苦难,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生往事加以观察,把对集中营的苦难的应付当作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在对难友的观察中,弗兰克发现:许多看来弱不禁风的俘虏,反而比健硕粗壮的人还耐得住集中营的煎熬,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过惯了丰富的理性生活。

尽管集中营里比比皆是饥饿、死亡、超负荷的体力支出以及种种有损人尊严的屈辱,但是,由于这些人能无视环境的恐怖,潜入丰富而又无牵无挂的内在精神生活中,并坚信生活中还有事情等待他们去完成,结果他们比身体健壮的人更有韧性,更能坚持,更容易活下来。

弗兰克在观察与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一个集中营中的囚徒是否寻求生活的意义对于他能否超越苦难和帮助其摆脱自杀的念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为每个囚徒都面临着一个道义上的选择:是放
弃内在的自我屈从于纳粹还是去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以继续与命运抗争。

他发现:“集中营的生活经验,显示出人的确有选择的余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可能被剥夺”(弗兰克著,弗兰克,1946,赵可式译:《活出意义来》p56,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弗兰克自己的选择是:他不仅努力调节自身的情绪,而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精神的医生,他在狱中还常为难友做集体心理咨询,他鼓励他们苦中作乐,如每天想一个幽默故事,教他们做有利于自我激励的积极想象法,鼓励他们面向未来等等。

二战结束后,弗兰克发表了自己的学说,系统阐述了他的“意义治疗说”(logotherapy),即:人有寻找意义的需要,人不单单是生物、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人对意义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动机之一。

既然人有那里做决定,人就有能力对他们的决定负责。

他强调人无论生活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既使在像集中营那样极端悲剧性的环境都能为自己的存在寻找出意义。

而人一旦具有了生存的意义,就能健康地生活。

所以,心理治疗可以从帮助人们寻求生活意义入手。

由于弗兰克是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对其他幸存者的观察实证了自己的理论,因而,他的学说有很强的说服力,给成千上万的读者提供了鼓励与安慰。

1948年后,弗兰克到维也纳大学任教,直到199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世界由于经济极度发达,人们的自由时间
大量过剩,导致生存空虚感的出现,面对西方的社会现实,弗兰克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理论,他指出:当代人已不再象弗洛伊德时代那样面临的是性挫折或象阿德勒说的患有某种自卑感,当代人面临的是生存挫折,即彻底的无意义、空虚、无目标和漂浮感,为应付这种生存空虚感,置身于富裕社会的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发现意义与价值。

人在苦难中需要意义以求生存,人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同样需要意义以求生存和发展长,否则就都有可能被心理疾病所困扰,弗兰克的这个发现,使他的学说超越时空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目前为止他于1946年所出版的《人对意义的寻求:意义治疗学》(中文版译作《活出意义来》)一书已被译成2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并且仅在美国就销售了500万册。

第二节弗兰克的健康人格观
在介绍弗兰克的健康人格观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existentialists-humanistic therapy),这是以西方存在——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观。

其要点是:每个人从根本上对自己是谁和将要做什么负责,而人不是静止的,他总是处于他想要成为的一个新的人的过程中。

在弗兰克的意义治疗观中,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能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所谓寻求生活意义(search for Ultimate Meaning),指的是超出自我中心,达到超越自我,使自我全神贯注于追寻和实现生命的意义与目的上。

寻求生活意义的人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对此的名言是:“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弗兰克著,(弗兰克,1946)赵可式译:《活出意义来》p6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能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3.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不受外在力量左右。

4.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把生活目标指向未来。

对这点有必要做些解释,弗兰克认为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过分强调了自我反省,大家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总是试图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动机。

弗兰克甚至认为,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性强迫症了,而这种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的做法使人们远离了对生活意义的追寻。

所以,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能够超越自我反省而通过积极的生活目标实现生命意义的人。

5.对工作有献身精神。

6.具备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7.他们为自己缔造了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节成为健康的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弗兰克最初是从治疗角度研究帮助病人寻求意义的重要性,后来在集中营的特殊经历使他注意到生命意义对普通人的重要性,二战以后西方经济迅速发展造成的西方人的心灵空虚感又使弗兰克关于生命意义重要性的理念再次被印证。

因此,弗兰克
的意义治疗法不仅对心理病人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而且也成为普通正常人追求健康成长的重要参照。

一、通过自由意志赋予生命以意义
1.满足意义意志
所谓意义意志,指的是人探索生命意义的动机。

弗兰克认为,人最基本的动机不是探索自我,而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寻求生活的意义是人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人去探索和发现。

前面谈到,弗兰克这是针对世人太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总是试图深入挖掘自身内在动机而言的。

弗兰克认为,这种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的做法使人们远离了对生活意义的追寻。

而他认为的一个健康的人,是能够超越自我反省而通过积极的生活目标实现生命意义的人。

所以,弗兰克不同意人的主要动机是探索自我,他认为,对自我的了解和实现,只是一个人探索并实践生命意义的付产品。

如果一个人把自我作为目的,就会变得狭隘,并会造成自我封闭,而心理健康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为此,弗兰克坚信人的最重要的关怀是满足意义意志亦即实现意义与价值,人对意义的探索包括了对个人责任的探索,具体说就是自由地、负责任地正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从中找到目的。

当然,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内心的紧张,也就是在目标与现实间存在的紧迫感。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紧张不好,紧张会导致心理问题。

弗兰克的观点则是:这种紧张恰恰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为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是不紧张,而是为
了某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而紧张。

否则,放弃探索生活的意义,会使人产生厌烦、冷漠、无价值和空虚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还可能会使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弗兰克上述有关存在空虚感的描述和我们的一些青年学生的现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当前学生中流行的“郁闷”一词,可以说是对之的一种十分形象的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弗兰克早在几十年前概括的西方人当时用于应付生存空虚的方法,今天正在中国的大地上上演着,如:试图用娱乐、用暴食、用性、用成瘾行为、用愤怒、用仇恨和攻击、用寻求权力和金钱上的成功,或者用不可控制的洁癖、用抑郁、用严重的预期焦虑和严重的失眠等心理疾病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无意义感。

弗兰克对人的“意义需要”的发现,对今日我们有效避免或者建设性解决生命空虚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行使自由意志
弗兰克认为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尽管很多时候外部环境支配着人(如奥斯维辛,再如文革),但是怎样对环境进行反应却由我们个人决定。

环境会改变人的处境,但在应付环境的态度上,我们是自由的。

而正是这种对环境的自主权,赋予人以超越环境和命运的最终的自由。

“人并非具有脱离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对各种情境时,他有采取立场的自由””(弗兰克著,(弗兰克,1946)赵可式译:《活出意义来》p110,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这就是说,我们虽然不具备决定自己是否降生,以及降生在什么
样的环境中的自由,我们虽然不具备控制命运,以及避免自然灾害和社会悲剧的自由,但是我们却具备了选择自己的立场或者说具备了选择以什么形式存在的自由。

个人行使自由意志包括以下两方面:
(1)自由的选择
弗兰克认为,人自身中存在两种可能性,善与恶。

但人选择善还是恶不由环境决定而由人自己决定。

他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在那里,他见到有些难友的行为如同恶棍有的却象圣徒。

而弗兰克自身的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他和一个难友经过一片麦田,当时,弗兰克很自然地要绕道而行,他的难友抓住他硬要他从麦田中穿过,弗兰克情急中说我们不该践踏麦田,这时他的难友勃然大怒,瞪着他大喊大叫:“我们难道被剥夺得还不够多?……现在你居然还禁止我踩几棵麦子!”
在这个事件中,弗兰克的即时反应还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下来做的事和他事后的反思,他接下来苦口婆心地劝他的难友,直至使其明白:没有人有权做坏事,即便是受尽欺凌的人亦然。

事后弗兰克反思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导工作,必须有人肯于承担,否则其后果势必远比损失几千棵小麦严重得多。

一个被关在集中营的人,一个完全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仍然还能活着的人,不去怨天尤人,却在今天,在当下,仍然如此彻底地坚守做人的原则和良知,并坚持以此去感染周围的人,这样的选择,这样的自律,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无比重要的警示作用。


果人人都选择如此自律,不以任何理由违背底线伦理,那么,这个世界从小看就不会有马加爵,从大看就不会有恐怖主义。

当然,社会不公正尤其是霸权主义的确是这个世界很多悲剧的根源,但是,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因为社会不公正的存在就总是用破坏性方式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世界就永远也走不出恶性循环。

更何况,对受到不公正伤害的个人或者群体而言,如果说由于出生或者环境等原因我们别无选择地被社会不公正所伤害,那么选择暴力或者恐怖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则是我们自己选择用社会不公正对自己进行二次伤害。

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很多人同样面临着自由选择的问题。

很多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青年学生,上学后便沉浸在怨天尤人中不能自拔,结果蹉跎岁月,虚度大学时光。

且不说每个人自己在没能考上理想学校中应付的责任,只说大学期间如果一个人还不懂得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以后生活中的失望和失败只会更多。

但是,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说到选择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只有选择思想的自由,而非选择行动的自由(注:发表思想是行动而非思想)。

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有很多时候是根本无法自由进行行为选择的。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社会生存的权利,我们早已以无形的社会契约方式交出了一部分自主行动的权利,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献出一些行动的自由。

我们拥有的只能是规则内的自由。

而弗兰克有关自由选择的观点也是如此,他强调的正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任何外部力量所无法取消的精神自由。

所以,不论我们身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选择我们对于命运的反应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态度。

如果我们懂得建设性地运用自己的选择自由,我们就能促进自己人格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或作出破坏性选择,不仅会妨碍人格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持续发展。

(2)承担选择的责任
象坚信人有选择的自由一样,弗兰克也坚信人是一种能够负责任的物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懂得以严肃和谨慎的态度去生活,不怕挫折并与命运抗争。

因此,行使自由意志不仅包括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且包括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负责任地坚持下去。

对此弗兰克有句名言:“你要象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

而且你要象你曾有过一次重大过失而且现在还可能再有过失一样去生活。

””(弗兰克著,(弗兰克,1946)赵可式译:《活出意义来》p93,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弗兰克认为,如果我们这样去看眼前的生活,我们才能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与宝贵,以及时光的不可逆转性,我们才能每时每刻都对自己的生命负起重大的责任。

而一个人若是真想现在开始对自己负责,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来得及的。

在此,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弗兰克对良知的重视。

他认为良知是人的无意识的一部分,是人存在的核心和完整人格的来源。

良知是本能,
是在任何情境中都不会被削减的部分,良知是心灵的智慧,它比任何感觉都敏感,是良知给予人有关生命意义的启发。

在一个人需要承担选择的责任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良知,良知包括很多内容,做人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良知就是底线伦理,即:不以任何理由做伤害他人的事,不以正确的理由做错事。

守住了这个底线伦理,就是守住了选择的基本责任。

一个人主要具备这样的底线伦理,他就有可能在任何疯狂的时刻(如文革)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
1.在生活中体验价值
指的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去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和人文世界间美好事物的体验也能发现生活的意义,而且这种发现是有特殊的美感价值的。

例如,有的人爱读书,有的人爱旅游,有的人爱音乐,有的人爱绘画,人由于这些爱好而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感恩,觉得生命充满了意义,并因此而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

此外,弗兰克认为最重要的价值体验是我们对他人的爱的体验。

他认为人不仅可以在经历某事而且可以在爱人中体验价值感。

通过对他人的爱,我们使我们所爱的人扩展了意义感,同时也使我们自己的意义感得到增强。

2.通过提供和创造价值发现生活的意义
指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或思考向世界提供具有个人特色的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赋
予意义。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只有做出了具体的物质贡献才是创造了价值,其实不然。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向世界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是非常多的。

从精神层面上看,一个人的善良、真诚、正直和博爱之心,以及一个孩子的天真、纯洁和活力等等,都是人可以向世界提供的最具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而从物质上看,也并非只有大的发明或者创造才可以称之为创造物,事实是,任何人富有成效的劳动都是在向世界提供创造物,所以,一个农民生产出的粮食,一个工人生产出的机件,一个科学家做出的一个发明,一个政治家实施的一项政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向世界提供自己的创造物。

同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向世界提供的是敬学乐学的精神和善于学习的榜样。

所以,任何人,只要他是真正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的,他都是在以向世界提供创造物的方式体验生命的意义的。

3.在苦难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前述两种寻求生命意义的方法是较为常见的,因为人生命中苦难的时候毕竟是少数。

但若人真是不幸而面临苦难,就要能够从苦难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痛苦是违反人性的,它给人带来的是不幸与灾难。

然而,如果我们能在无法更改的不幸命运中寻找到意义,那么我们的痛苦就变得有价值了。

弗兰克认为,人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快乐或逃避痛苦,人最
关心的是了解生命的意义,如果某种生活有意义,即使需要人为它付出代价,人也会为它去受苦。

如中国成语中的舍身取义,舍身是痛苦的,但由于它是取义的代价,因而对于一个执意取义的人来说,它就是值得担当的并且是有价值的。

生活中存在意义,痛苦的生活也一样,即使恶运强大到使我们完全无能为力的时候(如:二战时的纳粹集中营,又如文革,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勇敢地正视痛苦和忍耐地面对命运。

正如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矿工”那首长诗中所说:“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保持住你们高傲的耐心”。

人虽然不能在物质上改变命运,但如果在痛苦面前他能够在精神上保持人的尊严,显示出他人格的力量,恶运就可以成为一个人人格的试金石,就凭这一点,人所经历的痛苦就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尽管今日中国不再存在大面积的社会悲剧,但是,因为贫困,因为社会不公正,因为法制不健全而产生的苦难仍然是存在的,面对这样的苦难,弗兰克的学说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更何况,人是活在心理现实中的,有许多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困境在当事人眼里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这样的“痛苦”的面前,弗兰克的学说也有重要的自助作用,它提示我们,不论我们面临着什么,我们始终具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自己选择的自由,为自己选择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还是一个破坏性的解决方案,其决定权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综上所述,弗兰克不仅以其医学实践而且以其在纳粹集中营的亲
身经历建立起了他的“意义治疗学”和健康人格观。

弗兰克不仅揭示了人有对意义的需要,而且以他个人的极为独特的经历证实人是由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活着而已,人总是要决定他的存在到底应成为什么,而且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改变和选择的自由。

和经典存在主义确信人生是无意义的理念不同,弗兰克认为人生是具有意义的,而健康的人便生活在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实现上。

但是,弗兰克认为意义是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尽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意义,但是,我们更可以创造意义。

我们寻找意义,我们创造意义,我们的生活才真正具有丰满而充实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