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严重的水稻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其成虫主要在春季呈现,以卵、幼虫和蛹为发育阶段,以叶片为食物来源,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化螟幼虫主要危害水稻生长旺盛时期,特别是在灌浆阶段对谷粒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旦发生二化螟危害,可以导致水稻收成减少,谷粒发育不良、粒率降低、形状与重量变小,影响了水稻籽粒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使得水稻作物易于发生倒伏和病虫害的侵袭。
目前,对于水稻二化螟能够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种,常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艺防治三种方法。
一、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二化螟防治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不同等级的农药对二化螟的毒害作用程度不同,因此选择适当的农药时需谨慎。
此外,不同季节、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药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也会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
因此,农药防治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方法选择及剂量上加以注意。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式,由于生物防治对环境危害较小,因此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增加生物防治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多种防治准备生物制剂发挥很大作用,如昆虫病原菌、芽孢杆菌等等。
农艺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二化螟能够有效控制的方法,它包括杂交水稻、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种植密度、早浸处理和淡水漂洗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透过科学灌水,控制土壤湿度,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避免其发生及危害。
总而言之,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严重的水稻害虫,对其的防治措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方法。
三种防治方式的整合,可以使防治效果更佳。
同时也需要充分的理解该害虫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及其危害情况,根据情况选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消灭水稻二化螟,保障农民收获好的水稻丰收。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大危害。
在水稻生长期间,二化螟主要以水稻叶片内部和叶鞘内为食,造成叶片损伤,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叶色黄绿不良、叶片干枯等现象。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至关重要。
一、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昆虫害虫,成虫体色呈暗褐色,前翅呈米黄色,飞行能力强。
幼虫为害期长,幼虫主要以水稻的叶鞘内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叶片干枯等现象。
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稻减产20%-30%左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二化螟的防控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蚜茧蜂、茶小蜂等天敌捕食二化螟幼虫,利用寄生虫寄生二化螟卵期幼虫进行控制,以及利用病原微生物对二化螟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常用的杀虫剂有氧乐果、咪鲜胺、敌敌畏等,喷雾方式有空中飞喷和地面挂喷等方式。
3.机械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利用人工捕虫灯等吸引成虫,再进行捕杀。
使用人工捕虫灯可以在晚上进行,因为夜间是二化螟成虫活动频繁的时间。
4.生态防治通过调节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使水稻植株健壮,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5.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式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可采用灯光和气味诱捕,或者建立雌雄二化螟幼虫诱捕网,对二化螟进行诱捕和捕杀。
三、加强防治措施,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1. 预防为主,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水田间的杂草和秸秆,保持田间清洁干净,在水田周边设置灌溉水渠,降低水田的湿度,减少二化螟的孳生环境。
2.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避免适宜的氮素过多,使水稻产量适度增加,对二化螟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科学种植,合理轮作水稻和其他作物,增加水稻的生长周期间隔,减少水稻的传播途径,降低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以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发生现状和危害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在提出了对水稻二化螟防治工作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危害性、防治对策、生命周期、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价、防治工作建议、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性极大,给水稻生长与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叶片卷曲、叶面变黄,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二化螟的成虫主要为害水稻的茎部和穗部,导致茎秆内部被蛀,穗部结实不良,甚至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除了直接危害水稻植株外,水稻二化螟还是水稻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水稻二化螟叮咬感染了病毒的水稻植株后,可将病毒通过唾液注入健康植株内,从而传播病毒,加重水稻生长的困难。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在直接损害水稻植株,还在于其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水稻病毒病的传播。
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性极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对水稻二化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导致水稻减产、品质下降,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供应。
研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稻二化螟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二化螟的习性与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习性与防治措施
(1)生活习性: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蒋白、油菜等。
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上产卵的习性。
在水稻分蘖前,卵块多产在叶片正面的中上部;圆秆拔节后,则多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卵。
一头雌娥可产二三块卵,140粒--250粒。
卵扁椭圆形,排列成鱼鳞状长方形卵块。
初孵出的蚁螟多集中在叶鞘内侧,稍大些才分散转株。
每头幼虫能为害8株--10株水稻,造成枯叶鞘、枯心或枯孕穗、白穗、老熟后在茎秆基部或叶鞘间化蛹。
(2)防治方法:应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①压低虫源。
秋收割稻尽量齐泥处割下,以杀死部分幼虫和和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的死亡率。
螟虫为害严重的稻田,安排冬种绿肥或早熟冬作物,余5月上中旬翻犁灌深水淹浸3天-4天。
②白穗出现初期,大量的幼虫还在植株上部为害,要尽早将白穗植株连根拔出,带离稻田,以减少幼虫转株为害和降低越冬虫源。
③结合拔除田间杂草,摘去卵块。
④农药防治。
搞好预测预报,在螟虫孵化高峰期施药。
药剂可选用杀虫单、杀虫双、特杀螟、三唑磷等。
- 1 -。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Scientific name: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水稻上的一种害虫,分布广泛,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分布范围广:水稻二化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2. 季节变化明显:水稻二化螟主要在夏、秋两季发生,其中以夏季为主,春季和冬季的发生数量较少。
3. 世代数量多:水稻二化螟每年可蓄积3-4代,个体数量多,繁殖能力强。
4. 影响严重: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损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严重时还会咬食谷粒。
严重的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干枯、受银龙虱等其他害虫侵袭,甚至减产甚至绝产。
1. 农田整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秸秆和残茬,清理种子中的虫卵,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2. 防虫网覆盖:在田间安装防虫网覆盖,阻隔螟虫的入侵。
这种方法对于虫源较少、有机农业、小型农田、温室水稻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3. 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抗虫品种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选育出抗虫力强、抵抗力好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降低虫害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引发虫害。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引进寄生蜂对二化螟幼虫进行寄生,或者使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6. 化学防治:在虫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并遵守使用农药的时机、用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防治对策,农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从不同方面进行防治,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益。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生命周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效果评估的分析,探讨了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对策的持续性与创新性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展望。
这篇文章旨在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提供关于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害虫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危害程度、生命周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估、综合防治、持续性、创新性、展望。
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在水稻生长期间,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寄生在水稻植株上,通过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枯萎甚至死亡。
水稻二化螟还会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特点表现为季节性发生,主要在水稻生长季节内繁殖和生长。
其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土壤、害虫天敌以及农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发生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包括文化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效果较好,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在防治过程中,持续性和创新性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手段,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防治方案,减少水稻二化螟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期为害为主,会在水稻叶片上产生大片的白色斑点,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死亡。
水稻一代二化螟虫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一代二化螟虫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是我地水稻生产中发生普遍且危害最重的虫害。
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分散蛀入茎杆,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
一、发生趋势:根据近期调查二化螟越冬基数、发育进度和天气趋势。
预计今年第一代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
二、防治适期:4月29日——5月7日。
三、防治措施:应抓住防治适期,交替选用高效、低毒、低残量且持效期长的新药剂,以下药剂任选一种亩用:①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ml(稻田养鱼可使用);②3.3%阿维菌素+6.7%氟虫双酰胺(稻腾)悬浮剂40毫升;③20%噻虫嗪+20%氯虫苯甲酰胺(福戈)水分散粒剂8 克;④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5毫升;⑤ 48%毒死蜱乳油50-80ml;结合预防稻瘟病亩用75%的三环唑20-30克,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
⑥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科得拉)700-1000克田间撒施(稻田养鱼可使用)。
施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
龙孔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素,它的危害非常严重,也是农民们防治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名为螟蛾科二化螟,也叫作水稻螟蛾,其生命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在高温季节,发育期缩短,成虫数量大。
一般来说,雌虫较多,寿命较长,大量孵化后,雄虫数量就会增加。
二、危害1.幼虫吞噬叶片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主要通过吞噬水稻叶片来进食。
由于幼虫的吞食力极强,会导致叶片受损,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寄生虫危害水稻二化螟还是一种重要寄生虫的宿主,对水稻产量把控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益。
三、防治措施1.药物防范水稻二化螟主要是在春季和夏季出现,可以通过喷洒农药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防止螟蛾、飞爪螨和咪唑酰等多种产品。
2.生物防治除了传统的农药防治,农民可以选择利用蜘蛛和寄生昆虫等生保方式进行防治。
蜘蛛是主要的捕食者,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很好。
3.农业生态措施采用科学管理库,适时施肥、保温保湿,配合整地、整水、除草等复合技术控制病害。
还要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不同深耕、深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病害发生。
4.化学管理应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格,选择合适比例的农药种类,用农机等器具统一喷洒。
在密度和实效管理上,要注意防风,减择化性污染。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施策,加强产业链顶端的监管管理,同时提高农民的技术和专业水平,增强农民的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才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汇报人:日期:•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传统方法•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技术目•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实践与建议•研究展望录01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为严重。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蛀水稻茎秆,造成枯心、枯穗、死孕穗和白穗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二化螟的分布与危害危害分布二化螟的为害症状和特点为害症状水稻二化螟为害症状可分为枯梢型、枯心型和白穗型。
枯梢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基部,使叶片枯黄而死;枯心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钻蛀稻株心叶,使心叶枯死;白穗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茎秆,使稻穗呈现白色或灰白色。
为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为害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严重性。
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不易被发现,且一旦造成危害,难以补救。
二化螟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大,为害周期长,可对水稻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一般一年发生1-4代。
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高大、茂密的稻田产卵。
幼虫具有背光性,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二化螟的幼虫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措施等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温暖湿润、杂草丛生、连作稻田以及品种单一的稻田容易发生二化螟。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也会加重二化螟的发生。
发生规律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02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二化螟的抗药性增强抗药性机制01二化螟的抗药性机制包括降低药物吸收、增强药物代谢和利用生物屏障等。
这些机制使得二化螟能够抵抗药物的作用,从而继续繁殖和为害水稻。
抗药性水平02近年来,二化螟的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一些地区的二化螟种群已经对常规药物产生了高抗性,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抗药性监测03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的抗药性发展,需要加强对抗药性监测的工作。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4期佟国繁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
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黄褐或淡黄色、褐点很少,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白色。
卵: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共6-7龄。
末龄幼虫头部淡红褐色或淡褐色,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黄色,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
二、发生规律及习性1、二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很不整齐,常持续两个月左右,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黑光灯(波长3000-4000埃)灯下诱得的虫数雌蛾比雄蛾多,而雌蛾多是未产过卵或未产完卵的。
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
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株上产卵。
故晚熟水稻的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
每雌蛾产2-3个卵块,每1卵块有卵40-80粒左右,每雌能产卵100-200多粒。
成虫产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卵叶位和在叶上的位置因世代和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变化,水稻生育程度愈高,产卵叶位相应升高,如分蘖期产于1-3叶,圆杆以后产于2-5叶;插秧晚的,六月份还插秧的地块,苗期叶正面卵分布多,以后叶背面卵分布渐多。
二化螟幼虫多为6龄。
越冬代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草中2、二化螟发生与危害规律在我县,二化螟一年发生一代。
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均为2-7天。
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天。
幼虫孵化盛期(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测报调查一直可持续到7月中旬。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简介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
水稻二化螟的学名为Chilo suppressalis,属于蛾科昆虫。
成虫体长约1.5厘米,翅展约3厘米,体色呈暗褐色,前翅具有深褐色纵纹和数个白色椭圆斑。
幼虫体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宽大,体侧有黑色斑点。
水稻二化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出现褐化斑点、半透明斑点和黄白色线条,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穗部受害则影响水稻的结实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虫,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幼虫在叶片、叶鞘和穗部内取食,造成植株养分丧失和机械破坏。
水稻二化螟的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且在水稻种植区域普遍存在。
及时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对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正文部分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发生现状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1.2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危害水稻叶片:水稻二化螟主要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造成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及枯黄病斑等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营养供给,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减产甚至绝产。
2. 危害水稻茎秆:水稻二化螟也会在水稻茎秆上产卵孵化,幼虫取食茎秆内部,导致茎秆虚弱易折断,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3. 危害水稻籽粒:水稻二化螟成虫也会吸食水稻籽粒上的汁液,导致籽粒变形、发育不全,降低籽粒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首先是卵,水稻二化螟雌虫在水稻植株上产卵,卵呈淡黄色到深黄色,椭圆形,表面有细微纵向的网状纹理。
卵一般在7-10天内孵化,孵化后为幼虫。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害虫,成虫是一种小型蛾类昆虫,翅膀呈淡黄色,身体呈褐色。
水稻二化螟主要以水稻叶片中的嫩叶鞘为食,造成叶片被蛀、卷曲、甚至干枯,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也会钻入水稻的心脏部位,造成水稻生长点受损,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二化螟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尤其是水稻拔节至抽穗期,这一时期的温度、湿度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水稻二化螟的生长繁殖。
而且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水稻二化螟在我国的多个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策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式。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
在水稻田间定期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还可以通过在水稻田间栽植一些花草植物,吸引天敌昆虫,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达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目的。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水稻二化螟数量最常用的方式。
在水稻田间定期喷洒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3.农艺措施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田间的排水、施肥、灌溉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使水稻长势旺盛,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定期清理水稻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部分,保持水稻田间的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从而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4.综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比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方案,定期对水稻田进行检查、监测,及时发现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一些防治对策,以期提高水稻产量并保障农民的利益。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和成虫为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抽穗和稻谷,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水稻二化螟主要通过卵、若虫、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稻进行为害,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
一般来说,在水稻生长期间,从幼苗期到灌浆前期是水稻二化螟发生的主要时期,特别是在七月至八月的高温多雨的季节,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更加严重。
不同地区的水稻二化螟发生状况也有所不同,一些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更为严重。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水稻受到水稻二化螟危害后,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水稻叶片、抽穗被蛀食,严重者可导致绝收;水稻二化螟为害还会引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剧水稻的危害程度。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策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来控制其危害程度,以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1. 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2. 深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
水稻二化螟幼虫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因此深松土壤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滋生环境。
3. 合理灌溉,避免水涝。
水稻二化螟幼虫喜欢潮湿的环境,适宜的灌溉可以避免水稻畦中积水,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滋生环境。
4. 种植抗虫品种。
选择具有抗虫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5. 使用生物防治剂进行防治。
选择适当的生物防治剂喷施水稻田地,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水稻二化螟危害加重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施,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滋生。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以成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一般较轻年份损失5%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20%以上。
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地区作物主要害虫之一。
一、发生规律水稻二化螟在我地区每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8—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初孵幼虫开始集中为害叶鞘,二龄后开始蛀茎危害,到9月末开始越冬。
二、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卵主要产在叶色浓绿,茎杆高大,粗壮的植株基部。
幼虫三龄前不移动,主要集中在叶鞘间为害叶鞘,形成褐色条斑即“枯鞘”,二龄开始蛀茎,三龄开始转株为害。
分蘖后期蛀茎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茎形成死穗,抽穗期蛀茎形成白穗或伤株。
三、防治适期防治水稻二化螟一般选择在一化螟卵盛孵高峰期5—7天,幼虫没有转株为害之前。
观察田间枯鞘率达1%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用药,过10天后第二次用药,在我地区最佳时期在7月10日—20日。
四、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二化螟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①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用量50—75毫升,对水50—60公斤,叶面喷雾。
②用20%三唑磷乳油每亩用100—200毫升,对水40—60公斤叶面喷施。
③用18%杀虫双撒滴剂每亩用量250毫升直接甩施田
中,或用25%杀虫双水剂每亩100—20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
2.农业防治:①选优良品种,适施氮肥,增施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②消灭越冬虫源,于每年5月底前对稻荐和稻草,以及田埂边进行处理。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就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水稻二化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同时也可以在北方地区发生。
水稻二化螟通常在水稻生长期的7月到9月出现,尤其是溪渠旁、荒地或者江河湖泊周围的稻田中,很容易发生二化螟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水稻叶片和穗部的嫩叶和嫩穗被咬食,严重时会导致稻穗弯曲甚至脱粒。
2. 二化螟还会通过咬食水稻根部的根瘤细胞,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于稻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指利用生物制剂或者生物控制剂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生物制剂是利用能够发生致病作用或者拮抗作用的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二化螟,例如使用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剂来处理受害水稻区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提取物、香草等天然植物杀虫剂来避免二化螟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水稻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措施。
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常用的有敌敌畏、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需要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进行使用,不要给环境和人体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 集中掌握药剂的使用药剂的使用需要认真掌握,不能随意使用,特别是农民朋友要掌握一些化学防治的基础知识,不能私自使用高毒化学农药或者超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4. 科学排水、合理施肥科学排水、合理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可能性。
水稻二化螟主要靠分泌物来引导前来寻找寄主的雌成虫,然而分泌物的种类和分泌量与水稻田水分和肥料的状况密切相关,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水可以抑制雌成虫的发育,减少二化螟的危害。
总结来说,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对于水稻作物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重要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以下是关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的1000字中文介绍:水稻二化螟(Scientific name: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又称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重要病虫害。
它以稻株为食物,主要发生在稻田地区,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地区广泛。
水稻二化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
这种螟虫还有可能在其他省份的适宜生态环境下大量繁殖。
2.发生季节集中。
水稻二化螟主要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发生。
一般来说,稻二化螟的危害期集中在水稻的拔节-孕穗期。
当气温适宜时,它们会大量繁殖,并对水稻进行吸食和危害。
3.发生程度波动较大。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前期播种、气候、水田管理、种植品种、耕作制度和化学防治方法等都会影响二化螟的发生情况。
连续大量雨水会导致二化螟发生上升,而干旱条件下可能会有所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种植日期。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日期,尽量避开二化螟的危害期。
尽量不要选择在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播种水稻。
2.加强水田管理。
水田的管理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要及时排水、定期疏杂草、适时施肥等,保持水稻的生长环境良好。
要合理控制水位,避免积水过深,以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繁殖。
3.选择抗虫品种。
根据地区和实际情况选用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二化螟的危害。
抗虫品种一般具有较强的自身免疫能力,可以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投入成本。
4.化学防治。
在二化螟的危害期内,可以采用一定的化学防治手段。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他生物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害虫之一,它在水稻生长期间会给水稻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是一种多年发生,多世代大害虫,在水稻生长期内以幼虫为害,成虫以角质饲食,并积食叶片表皮细胞为害。
水稻二化螟成虫在露水上雄蝶交配、交尾,交配后成雌蝶寄主寻找产卵地开展产卵活动,每粒卵100-350粒, 幼虫被各种化学物质搅动后,成虫被预测出的时间为6-12天,雌虫头部或国地图的尾端,以粘中分泌质固定卵粒,利用卵槽上的尾胸触角协助把卵子固定到叶片底平行排列的路中,每个产卵基本单位为一块狭长的古田带,一片叶子上长达31-56行,产卵10-25天,6月底开始羽化,待10月初幼虫状态全部发箱的情况下,达到到冬季越冬生活。
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比较固定,因此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主要以水稻叶片、叶肋、叶鞘和稻穗为害,主要以一、二龄幼虫对水稻进行为害,一、二龄幼虫主要以叶表皮细胞和内部细胞为食,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白化斑点,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水稻的正常生长。
三、四龄幼虫主要以稻穗为害,吸食稻穗汁液,导致稻穗畸形,产量减少。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叶片损伤和稻穗畸形,这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1.生物防治引进水稻二化螟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水稻二化螟的天敌有蜻蜓、瓢虫等昆虫,它们是水稻二化螟的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可以通过引进这些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发生。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常用手段。
可以选择有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对水稻进行喷洒,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但是要注意,化学防治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剂量,以免对水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加强管理,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来防治水稻二化螟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
成很大影响。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方法。
一、生物防治
1. 杀虫菌防治。
可以使用巴氏杆菌、苏云金杆菌等杀虫菌进行防治,这些杀虫菌可
以在二化螟所在的土壤中释放毒素,同时也可以在二化螟体内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2. 天敌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杀虫性比较弱的昆虫或寄生性昆虫作为天敌,将其引入
水稻田中进行防治。
比如睡莲凤蝶、胡蜂等都是二化螟的天敌,可以在水稻田中铺设一些
种植它们觅食的植物,这样可以吸引它们来到水稻田中进行防治。
二、化学防治
1. 早期防治。
一般在水稻拔节前后,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最为严重,这时候可以选用
福星、福王、硫磺等杀虫剂进行喷洒,一般一次药效可以维持10-15天,当然,具体使用
要根据害虫的严重程度、防治周期和气候等因素来调整。
2. 中后期防治。
中后期以后,二化螟的数量已经开始逐渐减少,这时候可以选用控
释剂进行防治。
控释剂可以在水稻上喷洒后在植物体内逐渐释放出药效,防治效果较为持久。
1. 捕捉器防治。
可以制作一些放置在水稻田中的粘板,上面涂上较粘的涂料,就可
以吸引二化螟爬上去,粘住它们从而起到防治作用。
2. 熏烤防治。
在水稻田中放置一些发烟器,喷发出的烟雾会使二化螟失去方向感,
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危害。
总之,防治二化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不同的防治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只有保持耐心、科学防治,才能使我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5 个 因子之间对大发生程度形成的影响 从表 2 看出, 稻飞虱迁入量 、 迁人峰 次 、 前代虫
口基 数 、 温度 、 湿 度 5个 因子 中 , 前 4个 因 子相 互 作
有可能达到大发生程度 , 如果稻飞虱迁入量大 、 峰次
程度。
个次世代发生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灌浆期 ,占总 发生世代的 8 6 . 7 %, 这是 因为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灌 浆期稻株营养丰富 , 利 于稻 飞 虱 繁 殖 , 另外 , 岑 溪 市 近年 以种植优质杂交稻为主 , 农 民偏施氮肥普遍 , 这 些都对稻飞虱繁殖非常有利( 据有关测定 , 取食杂交 稻 的稻飞虱 比取食常规稻的产卵量增加 1 0 ~ 1 2 %, 繁 殖率高 3 0 %以上 ) , 因此 , 水 稻生育期及 品种是导致 大发 生 的另一 个重 要原 因 。
从 表 1可 看 出 ,在 l 5个 次 大 发 生 世 代 中有 1 3
2 0 1 3 年6 月和 1 0月 ,虽然前代虫 口基数较大( 9 6 4 , 百丛 、 4 6 0 百 从 )但 由于 其迁 入量 小 ( 7 5头 、 6 2
头) 、 迁入峰次少( 没有迁入峰 ) , 也 没 有 达 到大 发 生
也要警惕当代稻飞虱出现大发生。 相反 , 如果仅是迁 入量较大 、 峰次较多而前代虫 口基数较小 , 则不易达 到大发生程度 , 或者前代虫 口基数虽然较大 , 但迁入 量小 、 迁 入峰 次少 , 也不 易 达到 大发 生程 度 。
2 0 1 4 . 2 7 ( 1 )
刘兆鸿 : 平乐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发展趋势及 防控对策
多、 前 代 虫 口基 数 大 , 尽管迁入峰出现后天气少雨 ,
用容易使稻飞虱发生程度达到大发生 , 如在 1 5 个次 大发生世代 中有 1 4 个次世代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 在 温度适宜的前提下 ( 岑溪市主害代稻飞虱发生时气 温都适宜其繁殖 ) , 迁入量 、 迁入峰次 、 前代虫 口基数
3 3
测到二化螟成虫, 但虫量极少, 2 0 0 3 年, 冬后虫源调查 时在板 田稻桩 中剥到少数越冬二化螟幼虫 ; 2 0 0 8 年冬 后虫 源调查 , 二化螟 加权平 均残活虫 4 6 7 . 1 头/ 6 6 7 m , 越冬二化螟与三化螟残虫 比例为 7 . 3 : 1 ; 2 0 1 2 年冬后虫 源调查 ,二化螟加权平均残活虫 8 4 2 . 0 头/ 6 6 7 m , 越 冬二化螟与三化螟残虫 比例为 3 7 . 6 : 1 ,第 1 、 2 、 3 、 4 代 二化螟加权平均为害率分别为 0 . 5 7 %、 0 . 4 5 %、 0 . 3 9 %、 0 . 4 6 %, 全年发生面积 6 7 0 0 h a , 占种植面积 的 3 1 . 4 %, 已取代三化螟成为全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 , 发生 面积 及 为 害损 失 仅 次 于稻 飞 虱 和稻 纵 卷 叶螟 。据调 查, 二化螟在平乐县一年发生 4 代, 各代成虫发生盛期 大致如下: 第l 代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 , 第2 代6 月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O 5 7
l 发生情况与发展趋势
1 . 1 发 生情 况 在广 西稻 区 , 二 化螟原 来 主要在北 部 及 山 区的少
数几个县发生 , 为害水稻 、 玉米 、 甘蔗 、 茭 白等作物f l 1 ,
2 0 0 2 年以前 , 平乐县未见二化螟发生为害。2 0 0 2 年, 在平乐镇月城村的水稻系统观察 区早稻秧 田首次观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 , 桂林市东南部 , 水稻常
生 的趋 势 。
年种植面积 2 1 3 3 3 h a 左右。在 2 0 0 7 年以前 , 该县水 稻钻 蛀性 螟 虫 以三 化 螟发 生 为 害为 主 , 之 后 的几 年 ,
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发生 ,但 出现了二化螟发生逐 年加 重 、 三 化 螟发 生 逐 年减 轻 的格 局 , 到2 0 1 2年 , 全 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 只有 1 0 6 7 h a , 二化螟发生面 积达 6 7 0 0 h a , 占种植面积的 3 1 . 4 %, 已取代三化螟成 为 全县 水 稻 主要 的钻 蛀 性螟 虫 ,并有 进 一 步加 重 发
3 2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8 7 7 9 ( 2 0 1 4) O 1 — 0 0 3 2 — 0 3
广 西 植 保
2 0 1 4 . 2 7 ( 1 )
平乐县水 稻二化螟发 生发展趋 势及 防控对 策
刘 兆 鸿
( 广西平乐县植保站 平乐县 5 4 2 4 0 0 )
[ 作者简介 : 刘兆鸿( 1 9 7 4 一 ) . 男, 广西平乐县人 , 农艺师。 ]
每 e ¥ 每 ¥
¥ 罩 每 {
s s s
温度 , 绝大多数在 2 5 . 8 ℃至 2 9 . 8 ℃之间( 仅2 0 1 1 年第 7 代为 2 4 . I  ̄ C ) , 温度非常适宜稻飞虱的繁殖 ( 稻飞虱 最适宜繁殖的温度为 2 6 ~ 2 8 ' E) ,因而容易发展至大 发生等级。 2 . 2 . 5 水 稻 生 育 期 及 品种 对 大 发 生 程 度 形 成 的
2 . 2 . 6 迁 入量 、 迁 入 峰次 、 前 代 虫 口基 数 、 温度 、 湿
3 结论
通 过 上 述资 料 整理 可 看 出 ,岑 溪市 稻 飞 虱 大发
生世代以协 同发展型为主。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灌 浆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危险时期 ,如果该时期稻飞 虱迁入峰出现后 7 d内有多个迁入峰 ,迁入量大 , 降
影 响
相 互作 用 成 了决 定 该代 稻 飞 虱是 否 达 到 大发 生 的 主
因子 , 3 个因素中有 1 个不协调 ,发生程度都不易达
到 大 发生 , 如 2 0 1 3年 5月 的世 代 , 虽 然 迁 入量 较 大 、 峰次 较 多 ( 1 7 4 0头 、 4个 迁入 峰 ) , 但 由于 前代 虫 口基 数 较小 ( 1 6 5 百丛 ) , 没有 达到 大发生程 度 , 又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