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的教学思考
研修心得九年级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研修心得九年级历史教学心得体会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现就九历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我认真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历史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
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
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我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平时写好理论摘记,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研修心得九年级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篇2]初中历史远程教育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收看视频,聆听专家们的讲解,以及和有经验的教师们的交流,使我感触颇多。
关于历史教学反思5篇
关于历史教学反思5篇一篇优秀的工作总结,既有利于个人后期的反思提升,更能获得领导的亲睐。
优秀的总结报告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总结报告,敬请参阅。
关于历史教学反思篇1九年级历史教学涉及中考,而当前新课程改革也正在进行中。
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如何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兼顾中考和新课程改革,追随上形势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挖掘和反思。
一、新课中,课堂教学要注意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同时”,反对那种填鸭式教学,改革应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应该在普及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以说知识是基础,是学生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更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
讲好历史课难。
比如,我在复习《戊戌变法》的时候,我把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放在一起比较着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改革需要从原因、国际环境、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去掌握。
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二,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侵略与反抗》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
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三、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
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拿破仑,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要客观公正。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篇1课改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那么作为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备课模式也应有大的改革,经过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在教案的编写上。
首先,必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考纲,明确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免得作出一些无用功。
其次,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课本,课本的编写其实是很经典的,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哪些必须要老师点评分析,那些地方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先不慌立马编写,现在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大致的构思。
最后,书写的时候没有必要连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只需要写上你上课的一些环节,已经各环节怎么样来衔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答案,设置什么呀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的互动环节等等这样编写教案,是因为现在的教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的学案。
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斜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的起因和经过,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分析和总结二战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去理解并指导现实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共享成功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及时安排:第一课时:-了解二战爆发的背景和战争原因:通过讲解介绍,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
-分析二战的战略方针和军事行动:通过地图和图片解析,增强学生对战争行动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考二战对于世界的影响:讨论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发展。
第二至三课时:-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波兰战役、诺曼底登陆、广岛原子弹爆炸等。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研究,就相关事件进行展示,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四课时:-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二战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学生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第五至六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启示和警示,对未来和平与安全的贡献。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撰写反思文章,表达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思考。
反思:整体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二战的起因和战略行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且能够分析和总结二战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
学生也在思考和反思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国际观。
教学亮点:1.情境创设: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历史。
2.小组研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共享成功的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展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丁丁老师给我的震撼,她的敬业让我有些惭愧。
培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回顾对部编教材的学习,我以下几点体会: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
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范文(8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范文(8篇)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
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
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
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
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历史老师要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篇1】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要依据课程标准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找寻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的方法;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联系现实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是核心。
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
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得到培养,通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做到这些,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是高效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这种兴趣的激发不是靠一两个历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四,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
新课标新课堂——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法
新课标新课堂——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法摘要:本文针对初中九年级历史课程教学,结合新课标理念,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
首先介绍了教师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
其次,讨论了教学方法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建立系统性的历史知识复习体系。
最后总结了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良好氛围、制定系统性的复习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知识复习体系引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和要求,强调了以育人为本、以素养为先的理念来指导课程实施。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遵循这一理念,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建立系统性的历史知识复习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一、教学方法的优化1.1讲述法讲述法是历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初中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法将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和串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细的描述,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化,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在教学中运用讲述法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知识叙述、描述和概述等不同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教师可以重点描绘彼得格勒武装胜利的发生过程。
透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场景,仿佛让他们亲身目睹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
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这段历史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十月革命前夜,彼得格勒的街头充满紧张与期待的气氛,士兵们和工人们坚定地站在一起,为自由和正义而战。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一: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本学期是九年级最后冲刺时间。
根据前几年的中考内容,中考题型,结合九年级两个班学生实际和复习教学后有以下反思: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联想式教学方法,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篇二: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维普资讯
~
口 徐 志炎
( 州 第 四 中 学分 校 , 杭 浙江 杭 州 3 00 ) 10 2
综观《 历史课 程标准 》 的实施 , 结合 近几年来 文科综
合。 学生 自学教材 , 归纳 出本 课的知识结构 。 结合教材“ 学
合高考 的命题 , 我们可以发现 , 中学历 史教学的导 向是越 思之 窗” 目材料 , 开对嫡长子继承制和玄武 门之变 的 栏 展
1 根 据 课 标 设 计 三 维 目标 ,尤 其要 加 强 对 过 程 与 方 .
作。
让 学生列 举“ 观之治” 贞 的主要 表现 , 要求 并不高 , 学 生知道 “ 观之治 ” 贞 在政治 、 济和文化 等方 面的体现 即 经 可 ;而探讨唐太宗在推动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 用, 则需要教 师根据史 实多作分析 。 这就告诉 我们 , 教师 要因材施教 , 把握教学深度 , 解决“ 吃不了” 吃不饱 ” 和“ 的 问题 。 其中就涉及教材 的使用问题 。
“ 教材 ”笔者认为应从 “ 用” 材这一 点上去 理解该 教 。 活 教
的一次“ 治世 ”你 知道 它是什么吗? , ③两次“ 治世” 间有 之
过, 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 中, 似玄武 门之变 的事情 经 类 常发生 的原 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 的主要特点 , 理解 它 对 促进 各 民族 经济 的发 展及 民族 问 的融 合所 起 到的作 用。 了解唐 太宗 的用 贤和纳谏 , 探讨用 贤和纳谏 与 “ 观 贞 之治” 的关 系。 过 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归纳 和概括 唐太宗 的用兵特
新教材下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教材下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思考新的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凝练、概括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边教学实践,边思考创新,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顾虑,谈谈我的看法。
一、思路与创新。
在新教材历史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是我们遵循的一般原则,但随着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的感觉,老师按照教材的一些方向引导学生,而学生理解教材的方向却不一致,而老师又不能用唯一答案强制学生接受,所以新教材下老师要定位好自己在教与学的位置,把握历史教育要求的目标和创新,学习好新教材领会好新教材的精髓,理解基础教育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思想,贯彻“德育建设,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基本原则,准确定位了,思路就打开了,创新就自然了。
二、多媒体的运用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没有声光影的课就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想就是一种偏见,新课程强调互动,强调开放,但又不能放弃传承。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流利的教学语言,优美的课堂板书形式,优雅的教学体态,出色的教学组织,完全能表现出新课程所要表达的完美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完全不冲突,相互配合,事半功倍。
三、动态课堂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为主体”,开阔思维,形象生动。
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存在着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有些学生当做课堂休息活动了,历史课课堂学习偏离了教与学的主题。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2011年,我国发布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机遇。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解读和心得体会。
二、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新课标还强调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新课标明确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新课标调整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史:以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涵盖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
2. 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界,分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个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等内容。
3. 当代史: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为主线,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
五、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新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经过五六年的实践,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在享受课改带来的成功体验的同时,我也深受启发,对教学思想有了极大的触动。
以下是我的研究心得体会: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传授方式,从权威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同时,要合理安排研究任务,让合作研究更加有效。
二、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研究方式,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大胆。
新的历史教材外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降低难度,增加贴近生活、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培养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而灵活,由苦学变成乐学,从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3、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为了做好这些角色,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预测和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和学生的研究过程,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的研究差异,调整教学进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研究活动中来。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间的思维碰撞,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研究。
4、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扮演师爱的角色,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研究心态,积极主动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自我调控。
这种关系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研究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8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8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一初中历史课堂优化原因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发展史的脉络,了解中外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认识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文化的思想,摒弃糟粕,在学习、运用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使每个教学步骤都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历史文化的能力,能够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素质,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中考的内容,讲解考试知识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尖子生来说,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
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充分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东汉末年政权崩溃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篇1】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回顾从20***开始,吉林市中学历史教学开始使用部编历史教材,作为工作了近20年的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第一班车。
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为此,我总结了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案例以及经验,并渴望寻求更好的对策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去教学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出发散的、扩展的,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研究教材内容,对符合历史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对学生进行培养。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了“开通大运河”子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制作示意图。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首先,我要选那些最适用的,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典型材料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和为国家利益而努力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播放了周恩来的外交演讲的视频。
他们说外交家真厉害,能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做事情。
这次的启示就是:不用讲解,学生就能从真人真事上领悟国家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所在。
他们还对外交家的演讲和口才惊叹不已,达到了情感和知识教育的双重目的。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任何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这一指导思想,首先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其次揭示了为达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之后,有如下的心得和收获。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备的新的教学观念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
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N倍。
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
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
如何开展好新课标下历史教学
如何开展好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与启发,建立科学的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深度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设疑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主参与
新课程标准带着鲜活的新理念,向我们走来。
它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好历史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应当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而其中精心设疑是关键。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循循善诱,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亳州四中:周秀梅
2013年1月19日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完成世界历史的新授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全面复习,担负着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恰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九年级教学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理念指导下,过程看似一样,但课堂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结果就更是南辕北辙了。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驾轻就熟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体现的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此,课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教师,而是苦练渔技的学生。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是每一位教师现在必须牢记的原则。
学生的学法也要好好设计,要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会上精心安排;课堂上操作也要按照计划进行,同时灵活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准备,坦然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必须明确,新课程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但是新课标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
老师应该充当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老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但是过分注重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全面知识也是偏颇的。
比如,现在的历史课本体例突出了专题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清晰的线索,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理解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或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是不能取消的。
当然,
必须明确,应该讲解不是要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上,更要避免满堂问的教条主义做法。
第三,教学必须考虑九年级的特殊性。
目前生员竞争激烈,升学率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
如何在贯彻新课标的前提下,抓好优秀生的培养,是每一个九年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新课标与优秀生培养并不矛盾,但是在新课标呀呀学步阶段,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在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千丝万缕关系模式下学习到九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
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要占用课时,并且短期内迅速提高可能性不大。
如何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新课标,同时兼顾毕业班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兼顾,要做到两手都要硬。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教学中推出了“讲学练测”一体稿,在各项中的要求都做出不同的标记,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堂堂清(即每节课检查或考核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自习课时下班辅导检查优秀生掌握情况。
课堂上讲解时主要以开拓思路为主,然后下发参考答案,这样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为主,并且是全体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强化了优秀生的培养。
二、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大力实行赏识教育
目前,新课标刚刚开始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向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搞好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理解、运用好新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所在的地区,目前开始推行成长记录制度,忠实记录学生在初中三个学年中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发明创造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部分的分数将在为期不远的中考中占到40%的比例。
由于未来的中考注重全面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尽可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课上课下都需要对学生运用赏识教育。
历史学科中,我开始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出小故事、小论文,给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提高成绩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此还可能给国家培养一个未来的历史研究人才。
但是必须明确,赏识教育对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能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样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怪圈。
赏识性批评突出学生
这样的感觉:你是好学生,但是你犯了错,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作好反馈总结,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教学,千头万绪,目前刚刚推行,而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历来教无定法,所以作为担任九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课后反思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某个突发事件,学生的回答激发了自己新的灵感等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冲击。
教师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
比如我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后有什么反映?平时测验知识掌握程度如何?其他方面能力是否有提高?这些反馈信息的汇总、提炼,就成为教师认识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第一手资料。
结合反馈信息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备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将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
通过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循环,就能形成一套能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硬本领,进而拾级而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