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人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与人生

禅是一种生命学说。禅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行为参照系和构设一种人生境界。它体现为个体伦常日用的心态体验,表露着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

-------题记

源于印度的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老庄道家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的深厚土壤,孕育出一朵绚烂至极的禅之花。到了唐朝六祖慧能大师以后,一花开五叶,禅宗大放异彩,诸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猛然一喝或当头一棒,让学者丢弃成见、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禅宗的作略与风格充满了浪漫色彩,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禅文化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文化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禅呢?我个人认为禅文化不是我们这些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应用的得心应手并游刃有余的。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出家人一心念佛诵经,佛教主张万法皆空,因此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佛教是避世主义的。其实,佛教的本真面目并非如此,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的目的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这个有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美满清净的人间净土。这是佛、法、僧住世的根本目标。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提倡的“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很好地诠释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首先,出世是入世的基础,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

在佛教看来,出世心是重要的,没有牢固地树立出世的心,单纯地强调入世,那就没有佛教的特色了。佛教所说的入世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佛教徒的入世首先要具有坚定的佛教信仰。丢弃佛教信仰的入世,就不是佛教徒的入世,和世俗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对于人生佛教来说,出世心是修行的基础,也是佛教化的基础。这里所谓出世心,指的是佛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是佛教对贪、嗔、痴等心的破除,而不是消极的避世心。佛教释贪、嗔、痴为“ 人生三毒” 。另一方面,佛教出世的信仰必须落实于生活,把信仰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如果没有出世心,就不是佛教信徒,和世俗的人一模一样。同样,如果只有出世心,而不做入世的事情,那佛教信仰也就真的成为“空”的、与世隔绝的,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了。所以,近代佛教提倡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换句话说,佛教的善心、慈悲心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离开生活,离开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无从谈起。活在当下,就是关注现实的生活,这是佛教

入世的重要内容。人间佛教的性格是以重视生活、重视人生为重大特征的。佛法一旦离开了生活,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佛法,不是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因此,人间佛教的纲领和实质,就是提倡“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佛教强调修行,修是为了行。佛教不仅强调行,还强调把修行落实于当下。也就是说,不能把行动推到遥远的将来,而是把握当下,立即行动。当下一念处处理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佛经上说:“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可见当下这一念、这一行动,关系重大。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们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便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们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难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命里,被人伤害,为什么不去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感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寻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在禅学中,生命的意识本真更显现着勃勃生机,自然万物更感到亲切默契。它所指向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乃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生活图景。在这里,人之自性与宇宙之心冥然合一,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融化在一起。它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宁静致远而又生机活泼的自由境界;是一幅幅无拘无束、物我相融的生命画面。这就是禅肯定生命自由、顺乎人性自然所表达的天机活泼、自由和谐的人生情趣和生命意识。禅的宗旨在于确立生命的价值就在现实的人生,禅的使命在于顺应生命的本然,为人生探寻和创造一种现实的意义:觉悟的人生。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人问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另外一位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两位禅师的境界,我们永远无法企及,但我们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可以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都要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就无从提高。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那么,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原来,回归质朴,拥有一颗淡泊而又宁静的心,禅便是参悟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