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实时动态远程心电监测分析
一起某诊所违规开展远程动态心电图诊断服务的案例分析
一起某诊所违规开展远程动态心电图诊断服务的案例分析作者简介:陈步卿(1987~),男。
南通大学预防医学本科,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医疗服务监督科副科长兼公职律师,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摘要】当前远程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合作不规范,信息安全无有效保障、医疗机构的人员、设备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案针对违反《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开展远程动态心电图诊断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适用法律准确,处罚得当,对各地落实相关规范确保远程医疗安全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远程医疗服务违规动态心电图诊断医师挂证一、案情介绍(一)案件经过2021年12月16日及12月22日,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某诊所进行现场检查:1、2021年12月16日检查时发现:某诊所一楼大厅收费处桌上发现刻有“007林某某”字样的印章一枚,抽屉内发现有姓名“张某”、“裴某”等的临床诊断均为“矮小症”的处方笺23张,其中“日期为2021年12月16日,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13,临床诊断:矮小症,开具药物: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处方笺上的医师签名栏有“林某某”字样的手工签名及“007林某某”字样盖章,而检查当日(2021年12月16日)医师林某某实际未在岗。
2、2021年12月22日检查时发现:某诊所一楼大厅收费处柜子内发现有一“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型号“BS6930”,生产厂家为“深圳市博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收费处有两台电脑,卫生执法人员登录查看了南侧电脑上安装的远程动态心电图程序,该程序的会诊列表内有“已完成”的“高清动态心电图(12导)”患者记录共49条,同时在该电脑上查看并打印了名称为《心电图台账》的excel文档,其内容为2021年9月17日至2021年12月22日的周某、丁某等人的动态心电图就诊记录;卫生执法人员还登录查看了北侧电脑上安装的“东软医药机构云平台结算系统”,打印了该系统内“2021年11月14日至2021年12月22日”的“周某”“印某”等9人的“十二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性分析”医保收费单据,每人收费金额为310元。
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系统技术参数
不超过±10%
心率报警范围
上限100-200;下限30-100
报警限分辨率
+10
报警限准确度
±10
*起搏器检测
支持起搏器检测
*心动停止报警启动时间
≤10秒
数据传输模式
GPRS∕3G∕4G∕W1FI/蓝牙4.0,全网通制式。
*数据延迟
数据延迟5秒,可调
屏幕显示
支持12导联波形同步显示
工作时长
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系统
技术参数
类别
项目
参数
设备
*导联体系
Wi1son十二导联体系
采样频率
500Hz
采样精度
24位
频率响应
0.05Hz"150Hz
输入阻抗
⅛500MQ
工模抑制比
2115db
动态输入范围
2IOmV(峰-谷值)
心率检测范围
30-200bpm,低于30的心率显示不应高于30,高于200只到300的心率不应低于200
预警提示
对心律失常事件支持闪屏和声音提示
预警参数设置
支持监护中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置预警参数(心率预警范围、ST段预警值)
记录管理
根据登录者权限查询不同数据、支持患者编辑
*分池显示
临床科室可以从医院总监护池中自动选择本科室的患者进行实时显示,屏蔽其他科室患者。
*APP显示
医生可以下载APP,并可以全屏显示患者12导联的全部信息。
支持心律失常预警包括心率异常、ST改变、长RR间期、室速等;
支持SOS手动预警
患者注册功能
同时支持终端设备和手机APP直接进行患者注册,并可与医院HiS接通,获取检查列表,减少医生录入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模式创新 的重大举措 。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模式 的重大实践 , 建立现代 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医院、 社区、 家庭三位一体 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
统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意义 。利用 远程 医学模 式 和新 式 远程 心 电设备 和 网络 技 术 , 程 心 电监 护 系统 的应 远 用在 示范 工程 中将直 接 服务 于广大 百姓 。 远程 心 电监测 服务将 是首 先走 人家庭 的新 型 医 疗 服 务项 目。在 “ 区域 协 同 医疗 服务 示 范 工 程 ” 的
者 达成 的服务 契约 提供相 应 医疗监 测会 诊服 务 。 ☆ 文 家 技支 计 课 一 军 协同 建医 服 范 远程心电监测的心电图信号处理器 的功能及运 本 为国 科 撑 划 题 民 共 疗 务示 工
程 ( 目编号 :0 6 AH 2 2 ) 项 2 o B O A 8
作者 单位 : 1 05 北京 1 08 3
J U N LO R CnC LE E T O A D 0 O Y J (O 9 V l1 o2 O R A FP A A L C R C R 1 L G S 2 O ) o_ . 8 N
8 3
・
特 稿 ・
远程心 电监测系统的研究 与应用
卢喜烈 陈运奇 赵 军平 郑
解放军总 医院
行操作是 全系统 主要 的技术部分。德 国 Vt hn ip oe a 公司生产的远程 E G数据处理器 中的关键是一套 c 运行 软件 , 名称 为 R m s e o 软件 系统。它 在 D ba ei n
2 1o 0 北京威达丰 阳光健康科技有 限公 司 Ooo
J U N L O R C I A L C R C R I L G S 2 O ) o. o 2 O R A FP A T C LE E T O A D O O Y J ( 0 9 V 11 N . 8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用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用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冷梅芳;胡婷婷;刘君;邹雅;陈玉婵;熊海燕【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院前转运时给予“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病情变化,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阶段抢救时间和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可常规将“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管理应用到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工作.%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plus based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in pre-hospit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 A total of 240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 to be transferred to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6 were selected,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of 120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e-hospital routine ECG monitoring for the changes in EC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net plus based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The rescue time and pre hospital rescue success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pre-hospital rescue success rate,and shorter rescue time,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P<0.01).Conclusion Internet plus based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in rescuing critically ill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horten the rescue time,and save medical resources,which justify that remote monitoring can be introduced to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1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心血管危重症;院前救护;院前转运;“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作者】冷梅芳;胡婷婷;刘君;邹雅;陈玉婵;熊海燕【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广东广州,5103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2院前救护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等事故,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包括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1]。
智能医疗中的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研究
智能医疗中的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社会不断推陈出新,研究不同的医疗技术。
在这些技术当中,智能医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其中,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是智能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患者的心电信号传输到医生或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分析和诊断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旨在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更短,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或医生对患者进行实时的监护,从而及时诊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另一方面,它可以用于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让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疾病的恶化。
二、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而真正被广泛应用则是在本世纪初。
最初,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科研方面,吸引了许多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心电监测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和患者个体之间。
三、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优势1.提高医疗效率: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将患者的心电信号传输到医生或专业机构进行分析和诊断,便于医生更快捷地作出准确的诊断,从而加快了患者的诊疗进程。
2.减轻患者负担:传统的心电监测需要患者前去医疗机构进行,费时费力,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则可以做到就近就医,方便快捷,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负担。
3.提高医疗质量: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将心电信号传输到医生或专业机构进行分析和诊断,避免了医疗机构间的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提高了医疗质量,减少了误诊率和漏诊率。
4.数据的可视化: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将心电信号以图表等形式展现,让患者和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四、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1.家庭医疗:通过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患者可以在家中实现心电监测,不必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远程实时动态远程心电监测分析
心电动态监测的优越性
该系统对于心脏病发作可做到早发现、早 预防、早治疗。为病人的心脏提供保障, 能够让患者实时了解到自己心脏的动态变 化,为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数据,提高病人 生活质量 。对于隐匿型心脏病突发可提前 得到警示,做院前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可实现对心脏手术病人进行手术效果监测, 根000多万心血管病患者
每年死亡总数高达300万人 其中2/3在社会上突发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塞 和恶性心律失常),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治时间
晚期治疗导致的不良后果
致残率、死亡率居高不下,致残还给社会和个 人家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医疗费用大幅度攀升:我国每年用于支付心血 管疾病的医疗费用高达3000多亿元,是国民经 济和个人家庭沉重的负担
终端本地 显示ECG 心电事件 异常报警 远程传输、 即时会诊 连续记录和 分析
本系统
有 有 有
Holter
多数无 无 无
可做本地数据提取分 有 析
与同类产品(移动远程监测)比较
比较项目 本系统
电极与导联 体系 动态监测 5个电极,产生7个导联 实时动态监测,异常时自 动存储和发送
同类产品
3~4个电极,产生1~2个导联 手动采集感觉异常时心电信息, 人工发送
背景
干部、脑力劳动者、老年患者的心脏病发病 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是普通人群的2倍 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干部、企业家、学 者、文艺工作者,例如:
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王任重、周培源、班禅等 地方领导人: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海军副司 令员贺鹏飞、上海市委副秘书长赵为民等 学者、文艺工作者:华罗庚、古月、高秀敏、候 耀文等都是因为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导致心脏猝 死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患者中应用的SWOT分析
2.湖南师范大学袁湖南 长沙 410006冤
摘要院通过分析老龄化背景下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在胸痛患者中应用的内部优势尧劣势及外部机遇与挑战袁提出该系统能为胸痛
患者提供实时预警袁优势明显曰建议通过结合实际尧打破壁垒尧加强顶层设计袁加大政策扶持尧加强远程心电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
革新袁充分整合医疗尧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袁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袁促进健康智能老龄化遥
基金项目:2018 年湖南省科技厅课题(编号:276) 作者简介:蔡益民(1965.1-),女,湖南常德人,博士,主任护师,主要 从事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杨晓丽(1989.7-),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内科护理工作
作频度低、间期长、持续时间短的患者[7]。而对于出 院的急性心梗患者,远程心电监护可作为院内心电 监护的延续,医生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居家监测的心 电数据进行分析后发送的预警,及时捕捉患者的异 常数据[8],及时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第一时间给予急 救指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真正做到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无缝对接,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9]。 1.1.2 简化就医流程,缓解人力资源困境 尽管近年 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成效显著,护士队伍逐步壮 大,但与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卫 生计生事业的发展相比,我国护士总数仍处于相对 不足状态[10]。通过远程 4G 网络的支持,远程心电在 区域性医疗合作及社区的工作优势明显,它可以在 社区甚至居民家内发放,减少了社区医疗风险和安 全隐患,降低了社区的人员运营成本,提高了设备的 辐射范围[11]。同时,疑难病例能真正实现远程会诊, 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入院次数和护士工作量。 1.1.3 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依从性 对于患者来 说,他们希望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取个人健康资讯, 同时享受更先进、更廉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12]。传 统的床旁心电监护只能在院内使用,并且还大大限 制了患者的活动。在远程时代来临之际,患者可以在 家中、公司等生活场所使用穿戴式医疗设备,随时监 测身体的生理信号[13]。新型远程动态实时监测系统 体积小、外型美观、佩戴方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 从性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地不断加深, 远程心电将成为心电预警的主流技术[14]。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_昃峰
·临床研究·心电图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根本方法之一。
但是往往心律失常发病迅速、持续时间短暂,导致的临床后果严重,尤其住院患者突发的心律失常目前仍缺乏相应的、快捷、方便的实时心电图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不断的进步,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应用于心电图仪,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实时的心电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1 ̄6]。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病例选择:随机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49岁,同时佩戴心电检测仪(AKM-N1,欧桥公司)和动态心电图(MIC-DreamV5.3.60.10s.3,今科医疗)1h记录每位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比较。
(2)入选标准:①神智清楚,病情稳定可以配合检查的患者;②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后入选该试验。
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症患者;②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昃峰孙玉杰李鼎张海澄【摘要】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的实时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以下简称心电监测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及记录波形的准确性。
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6例,同时佩戴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和三导联动态心电图(MIC-DreamV5.3.60.10s.3)1h记录每位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同一时间,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RR间期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心电监测仪组检干扰及伪差率小于动态心电图组。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相同,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与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的实时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有效,并且能稳定的提供准确的实时心电图数据。
【关键词】心电图;实时远程监测[中图分类号]R541.7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13)02-093-04Comparison of portable real-time remot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with ambulated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Ze Feng,Sun Yujie,Li Ding,Zhang Haiche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iveness,reliabilityandaccuracyofwavesrecordedoftheportablereal-timeremoteelectrocardiogrammonitor,comparedwith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monitoring.Methods Thirty-sixhospitalizedpatientswitharrhythmiawereequippedwithboththeportablereal-timeECGmonitor(AKM-N1,Auko)andthree-leadingHolter(MIC-DreamV5.3.60.10s.3).for1hour,andthencomparetheECGdataofeachpatients.ResultsTherei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Pwaveduration,PRinterval,QRScomplexduration,QTintervalandRRintervalbetweenthetwogroups.InterferenceandpseudorateoftheECGdetectorgroupislowerthenthatintheHoltergroup.Therei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detectablerateofarrhythmiabetweenthetwogroups.ConclusionsComparedwiththe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monitoring,theportablereal-timeremoteelectrocardiogrammonitorcouldbeusedindetectingcardiacarrhythmias.【Key words】electrocardiogram;monitoring;real-time;remote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0044)通讯作者:张海澄E-mail:zhc@263.net.cn患者病情不稳定或者拒绝检查。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方丕华
电话音频传送 有线 无线
经电话传输工作模式
(二)经无线网络传输(GPRS)
简介
监测仪
第三代心博士
“心博士”远程心电监测仪的操作说明
按此示意图将监测仪正面朝下平放置于胸前
01
监测仪下缘与两乳连线上缘,水平居中。将监测仪固定在此位置并紧贴于胸前
02
按下侧面的心电采集快捷键开始心电采集,采集结束后将有提示音响起,完成全部采集过程
因信息相对少,应避免诊断上的片面性,防止误诊误治(宽QRS心动过速)
昂贵的医疗费用,谁买单? 患者?保险机构?政府?
05
医务人员的劳动如何得到相应的回馈?
三、远程心电监测的局限性
标准化问题:只有各个远程医学子系统都遵循标准化 协议,才可能使远程医学得以广泛应用。如DICOM、HL7标准的广泛使用。
01
传统观念束缚,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02
四、远程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Thank you!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03
操 作:输入用户手机号及查询密码。
01
注意: 初试密码为用户手机后4位号码,登陆系统后 可自行修改。
02
个人登陆查询
远程 01
二、远程心电监测的价值
1
能对95%以上的心律失常做出正确诊断。
2
有助于对心悸、胸闷、晕厥的病因诊断。
3
胸闷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症状,实际上常常是心律失常所致,因此,远程心电监测有助于排除“冠心病”。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方丕华
一、远程心电监测简介
一、简介
远程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是利用先进的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远距离心电监测的一方法。根据信号传输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经电话传输和经无线通讯网络传输。
基于远程医疗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研究目及分析
基于远程医疗移动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目的及分析摘要:随着生活和节奏的加快,生物医学工程的飞速发展,对人体远程多参数的监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老年人,突发性疾病几率比较高。
远程心电监护已成为现代医疗监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从心电监护设备和心电监护系统两个方向对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研究的目的和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展望了远程心电监护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远程医疗;移动心电监护;远程监护;系统研究中图分类号:tn919.2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在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在人们面对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已成为各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千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
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医生常常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跳记录,因为常规的静态体表心电图(12导联)往往会错过病人心脏异常的短暂变化期。
怎样才能使病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好医疗保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相关研究人员及医生面前,同时可以减少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负担。
1 远程医疗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改变了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
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同时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良好的医学信息的分析和诊断帮助,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
此外,无线监护与无线互联技术随着telemedicine(远程医疗)的发展也将使大有用武之地,所以研制开发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势在必行。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是通过导联兼容的数字式全信息记录发射器,可以连续采集患者各种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息,监测心脏电生理变化。
利用移动gprs信息发射技术,发送监测数据,自动分析诊断预警,接收医生下达的诊断医嘱;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长时间监测心电信息传输到监护中心,通过动态心电分析软件,检查分析患者多种症状,给出诊断报告。
远程心电项目的看法
远程心电项目的看法
远程心电项目是将心电监测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使患者能够方便地进行心电监测和远程诊断。
我认为远程心电项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方便快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远程心电设备进行监测,不需要到医院或诊所进行心电图检查,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提供即时诊断:远程心电项目可以实时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传输给医生,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和诊断,及时提供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
3. 便于慢性病管理: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远程心电项目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病情恶化,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4. 辅助远程医疗: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远程心电项目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降低因距离和资源的限制而带来的医疗不平等问题。
总的来说,远程心电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心电监测服务,并帮助医生更及时地对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监测和诊断,是一种有潜力的医疗技术。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社区、医院 等多个场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功能
实时监测: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数据,及
01
时发现异常情况
远程传输:将患者的心电数据实时传输到 02 医生端,方便医生远程诊断
报警功能:当患者的心电数据出现异常时, 03 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01
远程传输:可以将 心电数据实时传输 到医生端,方便医 生及时诊断
02
04
存储功能:可以将 心电数据存储起来, 方便医生随时查看 和分析
03
自动报警:当发现 异常情况时,系统 会自动报警,提醒 医生和患者注意
远程诊断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实时监测:远程心 电监护系统可以实 时监测患者的心电 数据,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远程诊断:医生可 以通过远程心电监 护系统对患者的心 电数据进行分析, 做出诊断,并给出 治疗建议。
节省时间:远程心 电监护系统可以节 省患者和医生的时 间,提高诊断效率。
提高诊断准确性: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可以提供更准确的 心电数据,提高诊 断准确性。
提高效率
实时监测: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实时监测 患者的心电数据,提高诊断效率。
2
硬件设备
心电图机:用 于采集患者的
心电信号
传输设备:将 心电信号传输 到远程监控中
心
显示设备:显 示心电信号和
诊断结果
存储设备:存 储心电信号和 诊断结果,便 于查询和回顾
软件系统
01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软件:用于实时监测、分析和存储心电数据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脏事件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脏事件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1T16:18:55.3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9期作者:李桃梅[导读] 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因发作时间短暂,且呈阵发性发作。
(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500)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脏事件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10例。
A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B组采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C组采取远程心电监测,比较三种检查的结果。
结果 C组在心脏事件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
C组跟B组在心脏事件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对于心脏事件检出方面,采取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监测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异常,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跟24h动态心电图效果相当,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心脏事件检出;远程心电监测;应用价值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因发作时间短暂,且呈阵发性发作,故当患者于医院就诊时多出现发作终止,采用常规心电难以及时捕捉患者的病情变化,故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且需要多次检查,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
采取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患的病情,检出率高。
笔者为了探讨远程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特进行此次研究,分析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10例。
A组:男性63例,女性47例;年龄26~77岁,平均(48.44±2.11)岁。
B组: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26~75岁,平均(48.40±2.16)岁。
C组:男性59例,女性51例,年龄28~77岁,平均(48.49±2.07)岁。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目的研究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例已经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并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三者在检查患者缺血性ST-T改变以及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
结果80例患者检查中,远程心电监测查出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改变几率分别为56.3%以及1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2.5%和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于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5%和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8.8%,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改变的监测中,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比常规心电图有更高的检出率,而与24h动态心电相比无显著差异。
Abstract:Objective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80 cases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remote ECG monitoring,and 24h Holter simultaneously as well as conventional 12-lead ECG,compared to three in the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T changes and arrhythmias respect differences.Results80 patients inspection,remote ECG monitoring to detect arrhythmias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were56.3% and a probability of 11.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52.5% and 7.5% of the conventional ECG,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higher than 24h Holter arrhythmia detection rate of 55%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8.8%,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arrhythmia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in monitoring,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than conventional ECG,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24h HolterKey words: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Heart disease; Cardiac arrhythmia; Application心绞痛或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发病时间短暂,在送院接受治疗时大多已经停止发病,因此使用24h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的监测难度较大,难以实现确切的诊断,如果要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就必须多次进行检查,但是这样就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我院的应用
远程心 电监测技术 , 是利 用电话作 为传 输T具 , 合新 型电 结 子技术 , 通过凋制解调器进行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进远程心电监测技术 , 经过 2年时间的应用 , 进行 了 20 00余人 次 的远程心脏监 测 , 发现心律 失常 6 5例 , 血型 s 0 缺 T—T改 变 4 l 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 6例。在监测 的 66例 阳性病 人 中, 4 全部经 普 通心 电图检查 , 部分经 2 h动态 心电 图检 查 , 发现异 常。经 4 未 远程心脏监测记录到的异常心 电图 , 均在临床上明确 了诊断 。 12 监测方法 . 使用者在佩带仪器前均进行常规 十二导 联心 电
伴随症状
胸痛
例数
l1
朐闷、 气短
胸 痛 、 闷 、 短 胸 气
5
5 2l
合计
图检查 , 在中央计算机 上根据使用者临床症状 , 择导联 位置 , 选 一般采 用 V 、 导 联。 。V
监 测 过 程 中 , 者 有 自觉 症 状 时 记 录 心 电 网 , 每 日定 时 记 录 , 患 或 通
急性心外膜损伤型改变 , 远程会诊 中心立即安排病人进 入一 血管 20 0 5年 6月, 四平市 q 心医院远程会 诊 中心 引 1 内科 C U病房。经过及时救治 , C 半月后患者痊愈 出院 。见表 2 。
表 2 远 程 心 电 监 测缺 血型 S T改变 时 伴 随 症状 T—
2 3 心脏神经 官能症 .
5例 , 男性 1 , 例 女性 4例 , 年龄在 3 8—
4 6岁之间。5例 自己怀 疑有心脏病的患者 , 在监测前 自觉症状严 重, 自述有胸 闷、 气短 和心悸 、 欠眠症状 , 非常痛苦 , 认为 自己有严 重 的心脏病 , 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 。经心脏监测
如何质控远程动态心电图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10期手术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1]王金龙,李慎茂,凌锋,等.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1(3):232-235.[2]陈锡建.李军,李学胜,等.DSA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3):589-591.[3]王金龙,黄居义,李慎茂,等.DSA图像测量技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10):744-745.[4]杨会军,高斌,胡永胜.提高DSA测量精度方法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1,32(3):350-353[5]高宗恩,任晓萍,杭鹏,等.DSA测量技术误差与控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0):1094-1097.[6]程飞.两种造影图像测量校准技术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231-1232. [7]彭晓芳.分析介入神经放射学中DSA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132-134.[8]李光荣.DSA测量功能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26.[9]曾启龙,牡丹.3种不同测量技术在DSA中的应用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0,10(31):92-93.引言远程动态心电图检测是指受检者在院外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后,通过网络、手机以及电话等媒介将相关信息上传到检测中心,分析后由专业人员及时向基层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反馈,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1]。
采用远程动态心电图检测能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的缺陷,能对心电信号进行及时监测、发送,同时和医生及时沟通,进而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让其身体健康得以保证。
1 具体流程1.1 完善准备工作对患者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和建档,同时按照临床要求或者患者病情选择起搏记录器、12导联或者3通道等记录盒,而且应对闪存卡或记录器的编号进行准确记录,方便核对。
基于IoT的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设计
74M i c r o c o n t r o l l e r s &E m b e d d e d S y s t e m s 2021年第5期w w w .m e s n e t .c o m .c n基于I o T的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设计*邵紫月1,2,王云峰1,2,张帅2,陈林海2(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基金项目:可穿戴智能心电分析诊断系统(2019Y F S Y 0030);非接触体征监测技术研发与推广(A N S O C R S P 202004)㊂摘要:为了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远程实时动态监测,设计了一款可穿戴心电监测系统㊂此设备由织物电极和控制盒组成,固定于紧身运动背心上,通过织物电极传感心电信号,蓝牙模块采样后,传输到手机A P P 端和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完成心率计算㊁阈值判断㊁心电压缩㊁数据存储和上报数据至物联网平台㊂该系统可以实现控制盒上报数据和蓝牙上传数据两种数据上传方式,具有功耗低㊁可靠性高㊁适用于日常生活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㊂关键词:物联网;织物电极;可穿戴设备;心电监测;S TM 32L 4中图分类号:T N 871 文献标识码:AD e s i g n o f W e a r a b l e R e m o t eE C G M o n i t o r i n g E q u i pm e n t B a s e d o n I o T S h a o Z i y u e 1,2,W a n g Y u n f e n g 1,2,Z h a n g Sh u a i 2,C h e n L i n h a i 2(1.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49,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n i c s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f S c i e n c e s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r e m o t e r e a l -t i m e d y n a m i c m o n i t o r i ng o f th e h u m a n b o d y 's E C G si g n a l ,a w e a r a b l e E C G m o n i t o r i n g s ys -t e m i s d e s i g n e d .T h i s d e v i c e i s c o m p o s e d o f f a b r i c e l e c t r o d e s a n d a c o n t r o l b o x ,w h i c h a r e f i x e d o n a t i g h t -f i t t i n g s po r t s v e s t .T h e h u m a n b o d y 's E C G s i g n a l s a r e c o l l e c t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f a b r i c e l e c t r o d e s .A f t e r t h e B l u e t o o t h m o d u l e s a m p l e s t h e m ,t h e y a r e t r a n s m i t t e d t o t h e m o -b i l e p h o n e A P P a n d t h e m a i n c o n t r o l m o d u l e .T h e m a i n c o n t r o l m o d u l e c o m p l e t e s h e a r t r a t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t h r e s h o l d j u d g m e n t ,E C G c o m -p r e s s i o n ,d a t a s t o r a g e a n d m e t h o d s f o r r e p o r t i n g d a t a t o t h e I o T p l a t f o r m.I t h a s r e a l i z e d t w o d a t a u p l o a d i n g me t h o d s of c o n t r o l b o x r e -p o r t i ng d a t a a n d B l u e t o o th u p l o a di n g d a t a .I t 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o w p o w e r c o n s u m p t i o n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s u i t a b l e f o r d a i l yl i f e ,a n d h a s h i gh p r a c t i c a l 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f a b r i c e l e c t r o d e s ;w e a r a b l e d e v i c e ;E C G m o n i t o r i n g ;S TM 32L 40 引 言虽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死亡率仍居局域城乡居民死亡率首位,而且仍处于上升的趋势[1-2]㊂大量医学研究显示,人体心电信号可以记录心肌细胞活动产生并表现人体体表的电位差变化,可以很好地记录心脏活动的生理变化[3]㊂传统医用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可以采集可靠E C G 数据,需要被采集者处于静止状态,设备体积庞大㊁价格昂贵㊁操作复杂㊁线路冗杂,不适用于日常生活心电监测[4-5]㊂本文利用物联网和W i n g 中国电信I o T 平台(W i n gI o T )设计了一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㊂此设备具有心电信号采集处理㊁显示和数据上传功能,可以独立实时上传数据到W i n g-I o T ,对心电数据进行解压缩和分析,不依赖于手机向云端进行数据上传㊂采用织物电极采集心电数据,可以减少人体与心电衣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少过敏反应的产生㊂1 设备总体设计1.1 设备控制总体设计控制盒硬件模块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㊂为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选择锂亚电池供电E S 341520,采用标准I ㊁I I ㊁I I I 三电极导联,每个织物电极分别标记为L A ㊁R A ㊁R L采集心电信号,经过A D 8233前端模拟采集芯片的放大㊁滤波电路后,由n R F 52832蓝牙控制芯片采样,采样后的心电数据发送到手机A P P 端,也可以传输到S TM 32L 4低功耗主控制芯片中㊂S TM 32L 4主控制芯片接收心电数据并计算其心率,当心率超过阈值或心率变化值超过阈值进行数据压缩,通过N B 模块B C 28将预警信息和1分钟心电压缩数据上报到W i n g Io T ;当心率在阈值范围内且心率变化值在阈值范围内,将数据存储在外部F l a s h 中,F l a s h 可以存储24小时内的原始心电数据,便于医务人员敬请登录网站在线投稿(t o u ga o .m e s n e t .c o m.c n )2021年第5期75和患者家属详细了解使用者心电情况㊂图1 设备整体框架图1.2 心电衣设计采用柔性织物电极采集心电信号,心电电极主要由银纤维针织导电布㊁防滑条和海绵构成,海绵中具有小水囊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湿润,降低接触阻抗,织物导电布一周粘贴有防滑胶条,可以减少活动时人体与织物电极的相对滑动㊂心电电极固定在一条带有魔术贴的松紧绑带图2 织物电极实物图上,心电电极可以根据用户胸围变更位置,使采集心电信号位置更加准确,且减少人体与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移㊁减少运动伪迹㊂心电电极结构如图2所示㊂2 模块设计2.1 硬件模块设计2.1.1 采集模块与蓝牙模块心电信号属于弱信号,幅值较低,一般在0.01~5m V之间,具有高阻抗㊁不稳定㊁易受干扰等特点[6],因此采用A D 8233作为前端模拟采集芯片㊂A D 8233具有3电极配置通道㊁可调增益的三级可调低通滤波器㊁二级可调高通滤波器,固定信号增益为100,工模抑制比达到80dB ,且体积小㊁功耗低,适用于心电信号前端采集[7]㊂心电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0.05~150H z 之间,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为提高后期心率计算的精度,将n R F 52832低功耗蓝牙芯片采样率增加到500H z [8]㊂n R F 52832通过蓝牙将心电数据传输到手机A P P 端,也可以通过U A R T 传输到S TM 32主控制芯片㊂n R F 52832上电开机后,发出B L E 广播可连接信号,设置设备信息㊂连接到手机蓝牙时,开始心电数据采集并发送到手机A P P 端绘制心电图;在无蓝牙连接时,关闭蓝牙,降低功耗,进行心电采集,采集到8s 心电数据后,开启D MA 数据由内存传输到U A R T _T X 端,U A R T _T X 端与S TM 32L 4核心控制芯片的U A R T _R X 端相连,将数据传输到S TM 32L 4核心控制芯片㊂n R F 52832蓝牙模块流程图如图3所示㊂图3 蓝牙控制模块流程图2.1.2 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采用的是支持浮点运算的低功耗S TM 32L 496芯片,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调整电压实现动态功耗调整㊂主控制模块采用F r e e R T O S 操作系统,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释放与接收信号量控制任务轮换调度[911]㊂主控制模块数据流程图如图4所示,当接收到8s 心电数据即4000个心电数据时,释放信号量并执行心率计算和阈值判断任务,当超过阈值或紧急按键按下时,释放信号量并执行数据压缩与数据上报任务[12],当阈值在范围之内时,将数据通过S P I 写入到外部F l a s h 中,外部F l a s h 可以记录24小时数据,可通过U S B 接口将数据导入到P C端查看存储心电内容㊂2.1.3 N B 模块B C 28是移远公司生产的一款小体积㊁高性能㊁低功率的多频段N B I o T 无线通信模块㊂通过A T 指令控制B C 28重启㊁注网㊁数据上报与接收,操作简单[13-15]㊂采用N B I o T 支持的P S M 省点模式,在需要B C 28模块向W i n g I o T 发送数据时,唤醒B C 28并向I o T 平台传输压缩后的心电数据,传输数据量为原始数据的0.256倍,可以降低B C 28数据传输过程的功率,在无需B C 28信号传输时进入低功耗省点模式㊂主控制模块与N B 模块之间76M i c r o c o n t r o l l e r s &E m b e d d e d S ys t e m s 2021年第5期w w w .m e s n e t .c o m .c n图4 主控制模块数据流程图连接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㊂图5 主控制模块与N B 模块连接电路图2.2 设备算法设计在主控制模块中主要包括两部分算法,一个是用来初步分析心电数据的心率计算算法,另外一个是用于降低B C 28功耗的心电压缩算法㊂2.2.1 心率算法心率与心脏活动状况密切相关,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会伴有心率异常现象,心率过快可能存在心力衰竭,心率过缓则可能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㊂窦性心率过缓与急性心肌梗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㊂所以本文心电监测设备初期采用心率计算作为心电信号的初步分析㊂R 波信号主要在20H z 左右,T 波主要在10H z 以下,先试用滤波器将T 波信号衰减,突出R 波信号,这里使用带通滤波器,带宽在20~30H z,既可以衰减T 波信号,又可以去除50H z 工频干扰,使用的是32F I R 滤波器和h a mm i n g 窗㊂缓存8s 数据,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振幅中间值作为R 波峰值的判断阈值,并把当前采样值和上一采样值与阈值比较,并记录时间,计算出8s 数据中所有相邻R 波峰值之间的时间差值,计算平均值进而计算出心率㊂2.2.2 心电压缩算法为了实现控制盒与W i n g I o T 平台之间数据上报功能,采用B C 28上报数据,为了降低功耗,在主控制模块中,采用心电压缩的方法降低数据传输量,进而降低数据传输的功耗㊂心电压缩采用感知压缩算法,虽然压缩比有限,但是相对于有损压缩,此压缩算法的重构损失比较小㊂感知矩阵为250ˑ64的0/1矩阵,为了降低运算复杂度,将矩阵乘法改成加法运算,压缩比为250/64[16]㊂3 实验与结果3.1 设备算法实验与结果3.1.1 心率计算实验与结果F L U K E P r o S i m 2多功能生理信号模拟器分别产生心率为30b p m ㊁40b p m ㊁45b pm ㊁60b p m ㊁80b p m ㊁90b p m ㊁100b p m ㊁120b p m ㊁140b pm ㊁敬请登录网站在线投稿(t o u g a o.m e s n e t.c o m.c n)2021年第5期77160b p m的心电信号输入到控制盒中,经过控制盒中核心主控制模块的心率计算后,每8s输出一次心率计算结果,每个心率的心电数据各采集1小时,输出450个心率值㊂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J J G7602003‘心电监护仪“中量化心率计算的误差百分比为:E H R=X MA X-X H RX H Rˑ100%(1)其中:E H R为实验测试误差,X H R为模拟器产生的心电信号的心率值,X M A X为控制盒输出的心率与模拟器产生的心电信号绝对值差最大的心率值㊂统计结果如表1所列㊂表1心率算法误差统计结果表1所列心率监测误差低于3.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药行业标准Y Y10792008‘心电监护仪“中规定了心电监护仪的心率测量误差应当不超过标准值的ʃ10%,所以本文心率计算符合心电监护仪监测标准㊂3.1.2心电压缩实验与结果同样使用上述生理信号模拟器分别产生心率为30b p m㊁40b p m㊁45b p m㊁60b p m㊁80b p m㊁90b p m㊁100b p m㊁120b p m㊁140b p m㊁160b p m的心电信号各采集20m i n,分别输入到P C端和控制盒中,经过控制盒中核心主控制模块的心电压缩算法计算后,通过N B模块传输到W i n g I o T平台,再经过重构算法计算其重构心电数据,并计算与原始心电数据之间的误差㊂重构误差采用度量方式为均方根误差P R D量化原始模拟器产生的心电信号Y i和重构心电信号X i的误差百分比:P R D=ðN i=1(Y i-X i)2ðN i=1(Y i)2ˑ100%(2)医学上认为误差百分比P R D小于9%时是具有医学诊断价值的,将上述10包数据重构后计算误差记录在表2中㊂可以看到,在不同心率的心电信号中,重构的P R D误差均小于9%,本设备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心电数据㊂N B模块每次传输1K B数据瞬时电流可达到156 m A,在无数据上传时电流为50m A左右,8s原始数据每次上传1K B需要传输8次,压缩后仅需传输2次,可以大大降低N B模块功耗㊂表2心率压缩误差统计结果3.2设备整体效果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蓝牙㊁物联网传输的织物电极心电监测系统,其硬件电路和锂电池总体尺寸为53mmˑ43mmˑ9mm㊂此硬件电路和锂电池放置于控制盒中,控制盒内部电路如图6(a)所示,与绑带上的织物电极连接,集成于心电衣上㊂如图6(b)所示为一位年龄25岁㊁身高180c m的心脏健康男性穿着心电衣,从手机A P P端查看到的心电图如图6(c)所示㊂心电信号压缩上传到W i n g I o T,在后台解压数据后可以看到清晰的心电波形并分析其不同波段特征,如图6(d)所示㊂整体而言,本文可穿戴心电监测系统满足日常便携性㊁数据传输实时性㊁数据初步分析及时性等要求,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大多数场景㊂图6实验图4结语本文设计了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采用由导电织物为主要材料的织物电极采集心电信号,织物电极通过魔术贴连接心电衣上的绑带,保障人体与织物之间紧密贴合,减小人体与电极之间的阻抗,提高信号可靠性㊂采用标准I㊁I I㊁I I I导联,导联线较少㊁数据量小且穿戴方便㊂在传输上采用蓝牙㊁N B模块物联网传输,一方面用户可以在自己78M i c r o c o n t r o l l e r s &E m b e d d e d S ys t e m s 2021年第5期w w w .m e s n e t .c o m .c n的A P P 端查看心电图,另一方面心电数据经过心率分析后,通过F l a s h 存储㊁B C 28压缩独立传输,将预警和数据及时反馈到物联网平台㊂总的来说,本文实现了一款成本低廉㊁穿戴舒适㊁功耗低的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在日常心电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梁伟玲,吴超,林建斌,等.基于A r d u i n o 的无线心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6):715720.[2]N o u r y N ,D i t t m a r A ,C o r r o y C ,e t a l .V T AMN a s m a r tc l o t h e f o r a m b u l a t o r y r e m o t e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pa -r a m e t e r s a n d a c t i v i t y [C ]//C o n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e d i n gs :A n n u a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I E E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B i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I E E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in M e d i c i n e a n d B i o l o g y S o c i e t y.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2004.[3]H e i l m a n K e r i J ,P o r g e s S t e p h e n W.A c c u r a c y of t h e L i f e S h i r t (V i v o m e t r i c s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a r d i a c r h y t h m s [J ].B i o l o g-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y,2007,75(3).[4]翟红艺,王春民,张晶,等.基于织物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0(2):185191.[5]C h a n A l e x a n d e r M ,S e l v a r a j Na n d a k u m a r ,F e r d o s i N i m a ,e t a l .W i r e l e s s p a t c h s e n s o r f o r r e m o t e m o n i t o r i n g of h e a r t r a t e ,r e s p i r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a n d f a l l s [C ]//C o n f e r e n c e p r o c e e d i ng s :A n n u a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f th e I E E E E n gi n e e r i n g in M e d i c i n e a n d B i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I E E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in M e d i c i n e a n d B i o l o g y S o c i e t y.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2013.[6]王余涛.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7]李梁,文笃石.基于A RM 的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36(3):7073.[8]朱晓铭,王仲悦,陈林海,等.基于织物电极的动态心电监测系统[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20,39(7):105107.[9]赵波.基于S TM 32和F r e e R T O S 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3):6869.[10]吴璠.穿戴式单导联心电监测系统及检测位置综合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7.[11]王余涛.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2]汤明.基于物联网的可穿戴式动态心电实时监测终端设计与实现[D ].杭州:浙江大学,2018.[13]张宁.基于N B I o T 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兰州:兰州大学,2019.[14]张岩.穿戴式单导联E C G 监护系统的设计[D ].太原:中北大学,2019.[15]徐磊.动态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系统的设计[D ].太原:中北大学,2018.[16]王玉娇,刘昱,陈林海,等.一种改进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心电压缩算法[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26(7):266270.邵紫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可穿戴医疗㊂通信作者:邵紫月,jo w a l 96@163.c o m ㊂(责任编辑:薛士然 收稿日期:2020-10-30) 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将呈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和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M o n t e m e r l o M ,T h r u n S ,K o l l e r D ,e t a l .F a s t S L AM :a f a c -t o r e d s o l u t i o n t o t h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m a p p i n gp r o b l e m [C ]//P r o c e e d i n gs o f T h e A A A I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e n c e ,2002:593598.[2]刘瑞军,王向上,张晨,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S L AM 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2020(7):113.[3]祝天健.基于图的无人驾驶车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4]高伟,侯聪毅,许万旸,等.室内导航定位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导航定位学报,2019(1):1017.[5]李俊唐,缑纯良,何兴.基于神经网络的UW B 室内定位算法[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43(6):116120.[6]卢燕,栗勇军.基于低功耗蓝牙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J ].测控技术,2018,37(4):5557,63.[7]谢叶.基于W i F i 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8]赵希宇.救援机器人同时定位建图与导航研究[D ].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8.[9]蔡敏.嵌入式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应用[J ].中国新通信,2018,20(24):117118.[10]孙元辉,徐智勇,张建林,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单步目标检测器特征增强算法[J ].半导体光电,2019,40(1):108111.[11]孙志国.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综述[J ].南方农机,2019,50(3):23.[12]邓桂林.智能车认知地图的创建及其应用[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13]陈铂垒.面向轮式机器人的融合式导航系统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0.[14]王斌.基于S L AM 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系统应用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9.汪红(副教授)㊁刘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康怡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王斌(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㊁物联网;陈铂垒(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㊁智能家居㊂通信作者:刘科,l i u k e @s c u e c .e d u .c n ㊂(责任编辑:薛士然 收稿日期:2020-11-18)。
远程心电实施方案
远程心电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心电监测领域,远程心电实施方案的出现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本文将针对远程心电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远程心电实施方案的核心是建立起远程心电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心电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和远程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
首先,心电监测设备需要具备稳定的监测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并将数据进行存储。
其次,数据传输网络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心电数据能够及时、安全地传输到远程监测中心。
最后,远程监测中心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向医生提供诊断报告和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远程心电实施方案可以为医疗机构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患者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进行心电监测,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其次,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中心随时随地对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再次,远程心电实施方案可以为医疗机构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然而,远程心电实施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加密和传输机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数据的完整性。
其次,远程监测中心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确保对患者心电数据的准确监测和分析。
最后,远程心电实施方案的推广和普及也需要克服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政策障碍,需要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合作。
综上所述,远程心电实施方案是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心电监测服务,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然而,远程心电实施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克服技术、管理和政策障碍,推动远程心电实施方案的健康发展。
心电监护的应用和分类
心电监护的应用和分类
心电监护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实时监测心脏电活动,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心电监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心电监护:传统的心电监护主要应用于医院内的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室等场景。
这种监护方式一般采用导联贴在患者胸部,通过心电图机器实时记录心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 家庭心电监护: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家庭心电监护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种监护方式一般采用便携式心电仪,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监测和记录,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3. 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心电监护主要应用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无法到达医院的患者。
这种监护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生对患者心电信号的远程监测和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4. 心电信号分析:除了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外,心电监护还可以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心电信号可以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总之,心电监护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将为患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动态监测的优越性
该系统对于心脏病发作可做到早发现、早 预防、早治疗。为病人的心脏提供保障, 能够让患者实时了解到自己心脏的动态变 化,为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数据,提高病人 生活质量 。对于隐匿型心脏病突发可提前 得到警示,做院前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可实现对心脏手术病人进行手术效果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开展移动远程心电监测的意义
将医疗服务输送到社会和家庭 从源头上控制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降低晚期治疗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减轻 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对领导干部、社会精英的早期救治,其产 生的社会意义更是不可估量
背景
干部、脑力劳动者、老年患者的心脏病发病 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是普通人群的2倍 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干部、企业家、学 者、文艺工作者,例如:
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王任重、周培源、班禅等 地方领导人: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海军副司 令员贺鹏飞、上海市委副秘书长赵为民等 学者、文艺工作者:华罗庚、古月、高秀敏、候 耀文等都是因为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导致心脏猝 死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1月29日启动仪式) 由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牵头60家医院参与的惠民医疗项
山东省千佛山集团医院领导与北京安贞医院领导共同授牌 监测中心主任由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闫素华教授/博导担 任,山东省唯一一位心血管专业泰山学者
与Holter(动态心电图)比较
比较项目
起搏脉冲识 别
医用专业标 准 临床适用范 围
支持,适用于起搏器病人
多数不支持
达到,有多个数字滤波器, 保健级,基线漂移明显 保证波形平稳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 心律失常的监测 梗死和起搏器功能的监测
本系统的技术优势
使用5个体表电极,产生7个导联同步的心电波形 (I、II、III、aVR、aVL、aVF、V),适用于观察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可远程实时传输动态心电数据(国内唯一) 可用于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心电情况监测 数字化设计,包括数字化滤波、记录和传输/远程 传输(采用美国TI公司的最先进的采集芯片,避免心电模块产生的很
多问题)
GRPS移动上网进行数字化传输ECG,没有模拟传 输的干扰问题,且使用范围广。(有手机信号即可) 联网会诊基于Internet,不受地域限制 可自动实时检测心率异常并给出报警指示,自动远 程发送+感觉不适时手动发送
获政府奖励及重大课题
该系统被收入十二五无线医疗发展规划, 作为行业起始标准 国家863计划:社区远程监护科研项目唯一 参与企业
背景
过去10年,电话心电图系统曾在干部保健的院外 心脏监测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电话心电图存在如下缺点:
采集的心电导联数较少,多数在2导以下 采样精度及采样率多数低于医疗专业标准 传输场合相对固定,需要有固定电话 不支持连续监测、自动发送,不适用于高危患者 采用模拟音频远程传输ECG,干扰较大,且操作烦琐
背景
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突发性是由于日常 问题的集中爆发,在积累过程中不一定会有明显 症状,因此关注心脏日常动态变化是预防突发的 最有效办法。一旦发病必然造成高死亡率/致残率、 高疾病负担的特点 传统心电监护设备只能在医院使用而患者发病多 在院外的时空错位存在矛盾
近年来,随着对心脏病诊治特点认识的加深,许 多知名专家提出了“心内-院外”双结合和建立 “生命网”的新型心脏病诊治模式,要求心电监 测走向院外
背景
全国约4000多万心血管病患者
每年死亡总数高达300万人 其中2/3在社会上突发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塞 和恶性心律失常),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治时间
晚期治疗导致的不良后果
致残率、死亡率居高不下,致残还给社会和个 人家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医疗费用大幅度攀升:我国每年用于支付心血 管疾病的医疗费用高达3000多亿元,是国民经 济和个人家庭沉重的负担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心脏病患者及心脏手术后的监测,早期发现其心 脏电生理异常变化 缺血型心脏病的监测,早期发现急性冠脉事件,及时给予 治疗,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 心律失常的监测,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先兆,及时给予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安装起搏器、ICD治疗,减少心脏 猝死的发生率 心肌梗塞出院后的监测,防止再梗塞或心脏猝死的发生 心脏介入术后、搭桥手术后和心脏外科术后监测 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监测,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扩冠药物的疗效观察 不明原因晕厥、心悸、胸痛等偶发性心脏疾病的监测
终端本地 显示ECG 心电事件 异常报警 远程传输、 即时会诊 连续记录和 分析
本系统
有 有 有
Holter多数无 无 无ຫໍສະໝຸດ 可做本地数据提取分 有 析
与同类产品(移动远程监测)比较
比较项目 本系统
电极与导联 体系 动态监测 5个电极,产生7个导联 实时动态监测,异常时自 动存储和发送
同类产品
3~4个电极,产生1~2个导联 手动采集感觉异常时心电信息, 人工发送
近年来,随着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和Internet网络技 术的快速发展,面世了新一代的远程心电监测技 术 -- 移动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吉量移动远程心电监测方案
系统组成部分
个人心电监测终端:
7导联动态实时采集分析,通过GPRS移动上网 方式远程发送ECG,并接收医院发回的诊治医 嘱信息
上传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统一接收、集 中存储 医院远程心电监测诊断中心:PC机,安装 远程心电诊断软件
省级中心网络优势 由于基层医院技术水平低,却承担着居民慢 性病监控、治疗、随访工作,而省级三甲医 院具有省内最高技术及权威性,该系统可为 基层医院与三甲医院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居 民可在基层医院佩戴监护仪器,由三甲医院 为其监测,根据监测报告为居民提供治疗方 案,居民可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如病情较 重、较复杂的可定点转入省级三甲医院进行 治疗。即缓解省级医院就诊压力,又可提高 二甲医院技术水平,形成互联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