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规划方案.docx

合集下载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邳州市新集小学徐岩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一)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而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写作。

指导学生写作也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也翻阅了许多作文报,作文指导书,试着给学生读范文,讲写作方法,但最后结果仍不尽人意。

2、适应改变教学中读写分离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

其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

从阅读方面看,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表达,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有前一个环节。

在进行段落或篇章教学时,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注意写作的渗透,或渗透不全面,不注意指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认识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这样,尽管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没有或很少从中学到写作知识、写作方法。

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贸然从事,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

强调理解,忽视表达,致使阅读教学结构残缺不全。

从作文教学方面看,一些教师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指导学生作文不是授之以渔而授之以鱼。

教给必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是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

可有的教师只字不提,或者讲得笼统空泛,学生似懂非懂,很难进入实战状态。

学生作文时,教师或者把中心、材料、条理甚至重要的段落、词句都安排好,让其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作文;要不就让学生硬性模仿,大段大段的照抄课文或课外读物;再不然,就让学生跟着感觉走,盲目地乱写一通。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杨见知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11期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其中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因此,以部篇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关注此话题的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从而为“写”做准备,而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路,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与写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合理运用读写教材部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阅读课文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

这些文章更加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和文质兼美的特点,合理地运用其中的文章,作为培养学生读写的依据资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如文章《乌鸦喝水》的阅读,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拼音,为学生大声朗读一遍文章,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自行阅读文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语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进行分段朗读,这样,阅读的学生锻炼了语言感悟能力和口语能力,而认真听其他学生阅读的学生也增强了对文章的感悟,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便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以提问问题的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的问题要由浅及深,如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想过哪些喝水的办法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能找到答案,并进行解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充分利用从文章中获取的知识,便可以对文章产生深度的理解,如此,学生的写作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兴趣小学的阅读兴趣培养是从文字教学开始的,如部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小小的船》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写高频字“月、儿、白、里”。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方式,但是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抓住精髓,导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运用浮于表面,整体实效性不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摒弃了传统重成绩轻能力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必要性;透过仿写来锻炼语文能力;透过读一读促进读写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研究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必要性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相应的素材,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形成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往往是两大难点。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将关注点放置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成果、了解写作成果上,却忽视了教会学生怎样写、写什么等,使得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对其最终的写作质量、写作效果产生了影响。

另外,在此模式下,学生在理解文章时也会存在过于片面的情况,很难深入性的掌握文章内涵,使得阅读与写作相割裂,难以将语文教学的价值等展现出来。

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一模式的引入,就可以使原本的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将阅读内容与文章创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阅读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思考成果加以創作等,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具创新性、目的性、参考性等,以在降低其写作难度的同时,也使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思路、手法、技巧等,使最终结果一举数得。

读写结合的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的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的课题实施方案
首先,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品。

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

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写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写作任务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改写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最后,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有趣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写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为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研究目标:
1、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乐于动笔。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方法上、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研究内容:
如何使学生把读书时的语言积累迁移到写作中来。

研究思路与方法
1.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2.了解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

3.研究过程中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

4.在研究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

拟形成的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

理论意义: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同时,根据各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进一步实现语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通道与衔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村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写作没有兴趣的问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作文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其研究目标如下:1.探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作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作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在学术界的推广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国 内外同行专家交流研究成果,推动读写结 合教学法在学术界的认可和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读写结合教学法能够 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语文 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策略实施的效果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学策 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的 设计与实施
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1 2 3
专业知识水平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系统的文学、语言学、教 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导致在指导学生写作 时力不从心。
教学方法陈旧
文的整体质量。
缺乏写作技巧
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如谋篇布局、段落安排、修辞 手法等,导致作文结构松散、逻
辑混乱。
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读写结合策略
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引导 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 方法,同时结合写作实践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思维导图策略
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 理写作思路,明确写作主 题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写 作效率和质量。
07
研究结论、成果展示与推 广应用
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
01
读写结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02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成功构建了适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包括阅读引导、
写作实践、互动评改等环节。
03
个性化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 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和指导策略,帮助 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文学素养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所以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份有效和可行的教学模式,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客观评估,分析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内容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梳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特点、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信息。

挖掘相关知识和理论,为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实验设计在中小学开展读写结合的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中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将阅读材料和写作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读写结合给学习带来的优势。

3、实验方案设计1)实验总体目标:探究读写结合模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2)实验方案内容①实验对象:选取30名初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②实验材料:教材、参考书、课外阅读材料等。

③实验过程:采用锁链式教学法,教师先介绍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④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掌握读写结合的实际效果。

五、实验方案实施1、课前准备:(1)搜集教学材料,包括教材、参考书、课外阅读材料等。

(2)为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培训,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和方法,形成教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XXX《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研究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研究不投入。

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讲授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经由过程讲授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起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作训练,常以练笔的方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三、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各项语文知识,就要高度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不是单纯地进行课堂的阅读和写作,而是利用阅读的方式促进更加精彩的写作。

本文将详细探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相关的内容,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解决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很多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01-01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打好语文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很多的小学生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缺乏词汇和优美语句的深入学习,导致写作过程非常困难,在写作方面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下面将通过优美语句的积累、了解写作的趣味性以及感悟文章中的深层含义等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优美的语句,丰富写作内容优美的词汇和句子是构成作文的基本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在平时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并适当地应用在自身的写作中,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讲解优美词汇和修辞手法等的含义和应用方式,促进小学生深入理解各项词汇和用法,使学生在正式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词汇和优美语句,丰富写作内容,让作文整体更具有艺术气息。

比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词汇和句子画出来,然后进行总结和分析,乌黑光亮和活泼机灵这两个词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尝试解释这两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学生会查字典、互相讨论,深入理解这两个词汇,在完全理解后将词汇记录在词汇积累本上,在后期的作文学习中能够充分应用。

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精选多篇]

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精选多篇]

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个人课题实施计划肖镇小学张文杰一、情况分析:纵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小学六年除读了几本教科书外很少与课外书接触。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

我校五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且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以上情况,本期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2、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有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师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的发展情况。

2、调查法课题组成员坚持上课、听课、评课,通过问卷、访谈、调研等形式,交流心得体会,搜集相关资料。

3、个案研究法对参加实验的班级的表现,对特殊的学生的言行举止作深入分析,写案例资料。

4、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汇编成册。

四、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12、9)在班上开展“为什么要读课外书”的讨论会,让学生意识到增加课外阅读量的重要性。

要求每个学生备一个积累本和读后感本。

2、实施阶段(2012、10—2013、1)(1)交流日活动:将每周五定为读书交流日,交流日中学生可向全班推荐好书、可谈感受、可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交流激发兴趣。

(2)教师推荐文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9月至12月期间,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不定期结合文章教出阅读指导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本期共增加二十篇课外阅读文章。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评价措施:墙报评价设佳作欣赏、畅所欲言、王婆卖书等专栏。

档案评价为学生统一建立书迷档案,记录学生得分情况。

(对学生每篇读后感及推荐文章实行计分制)手抄报评价阅读同类作品的同学每月出版一张手抄报。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

一、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制定《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非常有必要。

在制定研究计划之前,我在班内进行了前期调查,情况如下:1、学生的读课外书时间:天天读的占7.5%,经常读的占17.5%,偶尔读的占70%,从不读的占5%。

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天天读书的很少,就是经常读书的同学也不多,而偶尔读的同学尚占相当大的比例。

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

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的读课外书习惯:能自觉摘录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的0人,能主动写读后感的0人,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占22.5%。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说书中的精彩故事、介绍好书但学生在阅读时,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针对班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1、增加阅读量,两周至少读完一本书,本学期每人至少读10本课外书。

2、完成各种活动目标,进一步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研究方法:1、营造书香氛围。

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2、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

3、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

4、每周设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5、鼓励学生即兴表达,再通过“作文竞赛”、“朗诵会”、“读后感比赛”、“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6、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具体措施:(一)、寓教于趣——让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1 — 6 年级共 12 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08 月 5 月—— 2008 年 6 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 2008 年 7 月—— 2009 年 9 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 2008 年 9 月­­ —— 2009 年 10 月,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课题提供有关材料,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领导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缺乏必要的研究。

具体表现在: 1 、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

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

3 、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

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研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2、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从(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

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 ,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 ,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 ,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四)总结阶段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