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张珍珍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户县第八中学穆伟丹《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技能目标通过教材染色体结构变异图、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有关染色体组练习题的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染色体数目变异2、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关系四、教学策略直观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引入:西瓜是炎热夏天的很好的解渴佳品,尤其是无籽西瓜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无籽西瓜,这种西瓜是由于正常西瓜染色体加倍以后产生的。
我们这些由染色体变化引起的生物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引入新课:染色体变异(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5、5-6,比较说出每种变异的特点及名称:缺失、增添、倒位、易位,让学生回忆易位跟前面哪个内容比较相似?师生一同归纳:易位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较相似:都是发生在两条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但前者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的交换,叫染色体的变异;而后者发生在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部分片段的互换,叫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性状的变异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条染色体的增减:如21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①染色体组:观察教材图5-8和5-9回答下列问题。
问:果蝇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雄果蝇为例,每个精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还是非同源?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师生一同总结:这些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物变异的类型有哪几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几种?2.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课本P47)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21三体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课本P53)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观察教科书P48图6-41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图6-42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答: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和Y。
参与式课堂——“染色体变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35卷第3期2019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5No.32019文件编号:1003-7586(2019)03-0012-03参与式课堂一一“染色体变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李玉娜刘晓菊(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把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与实例相结合,呈现给学生,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相应探究活动让学生竞猜,设计小组合作制作模型,通过学生的充分展示交流,教师引导鼓励,适当评价。
整节课体现为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充分动手,充分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学生从身边做起,热爱环境、热爱生命、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图分类号G633.91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理解生命与结构的统一,树立生命的观念,并教会学生从身边做起,热爱环境、热爱生命、承担社会责任。
本节课上,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性状异常实例,提高对生命的理解;通过对重点概念的解读与区分,提高理解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提高动手探究实践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在课堂上主动地充分表达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能力。
1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文献标志码B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五章第二节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
本节内容承接上节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的第三种类型,又是理解下节“人类遗传病”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基础和关键,本节内容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对第六章所学的育种方法有铺垫作用,因而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辨别“1个染色体组”“2个、3个染色体组”,总结染色体变异的规律。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3)(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程1、对于预习情况,针对基础知识,同桌之间互相提问2分钟,我进行抽查。
2、表扬课前预习案的优秀个人,展示优秀预习案,指同桌之间互
相提问,主
动纠错
同学之间相互提
问,互相督促,
互相检测
出课前案中出错较多的地方及学生试卷,学生主动纠错。
探究部分以
3、播放微课,解决基础知识
4、大约3 分钟时间进行合作探究一、二。
探究一: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与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 有何不同?
探究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与基因突变中“缺失” 有何不同?
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染色体角度、变异类型、显微镜下是否可见三个方面考虑。
让学生总结,填好表格,主动展示,其他同学纠错,进行补充说明,明确答案后,补充笔记。
做针对训练1、2;学生自己讲解,解决问题
5、大约2 分钟时间讨论
探究三:染色体组的判定方法
请判断①②③④四个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小组为单位
主动探究,
主动质疑,
主动展示,
得以解决。
让学生通过探究
讨论,能解决课
前案中出现的问
题,深刻理解染
色体组、二倍体、
多倍体、单倍体
概念。
对本节课的重点
内容做到熟练应
用。
_染色体变异_第一课时_的教学设计_尚建科
“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尚建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中学024000)摘要利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采用比较观察、类比分析、自主学习、问题引导、分组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获得新知、解决问题。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5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一种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减。
本节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知识有关。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概念的教学,其中染色体组的概念是本课时的重难点,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2教学目标2.1知识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多倍体的概念;说出多倍体的形成原因;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
2.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类比推理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染色体数目变异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以致用的思想。
3教学过程教师课前准备好用卡纸和磁铁制成的果蝇染色体、PPT课件。
3.1播放无籽西瓜图片,导入新课PPT显示三倍体无籽西瓜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西瓜是没有籽的?无籽西瓜为什么是很甜的?无籽西瓜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要回答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3.2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描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提问:染色体是显微结构还是亚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的变化即指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变化。
染色体变异教案 生物教学设计精选
染色体变异教案生物教学设计精选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并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知道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说出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解释多倍体形成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以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理解以及对单倍体、多倍体的特点和应用,理解生物界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感受生命的奥妙。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2.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应用。
【难点】1.正确辨认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易位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示意图。
2.正确区分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3.解释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境情景,导入新课炎炎夏日,清凉多汁的西瓜成为我们避暑的必备果品,看到大屏幕上这一块块鲜红诱人的西瓜,我看大家已经垂涎欲滴了,课下大家再想吃西瓜的事,现在大家观察一下这西瓜除了以上的特点,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没错,它们没有西瓜子。
大家大胆猜测一下,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呢?噢,你认为是卵细胞没有受精,嗯,你说是受精卵没有正常发育。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西瓜不结子呢?我们一起学完“染色体的变异”就能解释了。
(二)讨论交流,学习新知1.染色体结构变异播放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录像和资料,患儿的症状是怎样的?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像猫叫,两眼较低,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演示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缺失的动画图,患儿的病因是什么?患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⑵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染色体装片。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
结合教具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
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四、教具准备:1•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图;3•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五、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形态是稳定的。
从而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染色体的结构或染色体的数目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病因---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出示图:,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①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上图1);②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断(上图2);③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上图3);④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上图 4 )。
3•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课堂教学要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本节课的设计积极响应新课改精神。
主要表现在知识概念和结论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观察为主,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引导学生思考、理解,重视方法的探索和概括总结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协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必修二第5章第2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描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相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根据课标安排本节课两课时完成,我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和染色体组的辨别。
第二课时学习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成因、特点及育种,低温诱导多倍体的探究等。
下面我就针对第一课时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通过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配子等概念,掌握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水平基础通过对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和对必修二前四章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水平;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基础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引导。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通过教材染色体结构变异图、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相关染色体组练习题的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比较的水平。
“染色体变异”的复习教学设计
・30・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45卷)第5期&染色体变异(的复习教学设计汪绍鑫徐杰赵广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610041)摘要在“染色体变异”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问题引导、比较辨析、资料分析和模型建构4个学习途径,再建“染色体变异”概念体系,领悟遗传与变异的内涵。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染色体变异属于显微水平的可遗传变异,其成因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理过程紧密联系$它的基本原理也是指导作物培育和优生的理论基础,是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物变异后的延伸。
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更多是从实例、图片等感性层面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变异,对两者的相互关系,“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以及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间逻辑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
开放性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也可以相互启发,达到思维的发散性和互补性。
3综合性3.1目标的综合性新课标对原来的三维目标进行了高度整合,将重心从“三维目标”转向了“学科核心素养”。
从形成机制来看,核心素养来源于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从表现形态来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面对复杂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2]o因此,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和落实%例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学习,理解基因分离定律,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等遗传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厘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促进遗传观念的形成;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数据的分析,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内涵,揭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对某些遗传现象做出正确地解释及推断,留意到生活实际中的遗传现象,感受生命魅力%3.2知识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今社会科学的特点之一,这对基础教育的综合化提出了更髙要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2节染色体变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形成原因;2.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物种进化和生物遗传的影响;3.能够解释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1.染色体重组与丝粒分离;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3.染色体数量变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的概念和分类;2.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观察、实验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讨论进一步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染色体重组与丝粒分离染色体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方式变化,对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没有影响。
丝粒分离是指有染色体缺失或复制的情况出现,常见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体,观察不同基因的排列方式和数量,观察有无染色体缺失或复制的现象。
2.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在基因组中位置的改变或染色体内部某些基因的位置改变。
主要包括:•染色体片段丢失:染色体上的片段从染色体中掉落,导致基因削减或缺失;•染色体片段重复: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出现复制错误,结果出现重复片段;•染色体倒位:染色体上的一段基因序列发生翻转或倒位,改变了基因顺序;•染色体互换:染色体上的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了互换现象,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组的排列发生改变。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形成的染色体图谱,分析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变化和削减现象。
3. 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是指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包括:•异倍体:染色体数量发生整倍体变化,即比正常染色体数量多出来若干倍;•缺失或丢失:染色体数量少于正常的数量,出现染色体片段缺失现象;•数量不平衡:染色体数量介于正常数量和异倍体之间,表现为某一条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染色体数量变异对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摘要: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实例情境,设计梯度问题,小结课堂内容等环节将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生物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第2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含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这两种变异类型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学生对可遗传变异已有初步的认识。
本教学设计重组了教材内容,以“猫叫综合征”为实例,在讨论、体验中内化知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说出并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知道染色体组概念和判断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提高观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理解以及对染色体变异的应用,理解生物界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教学过程3.1创设实例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资料:实例1:某医院迎来一位特殊患儿。
该患儿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而且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医生初步诊断为猫叫综合征,并让患儿做了一个细胞涂片的染色体组型检查。
检查结果如下:教师设计问题1.根据患儿染色体组型,分析猫叫综合症的病因2.猫叫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染色体有几条?3.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什么变异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改变了吗?4.如果这个患儿同时是一个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显微镜可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能否也用显微镜检查出致病基因呢?为什么?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检测方法上的区别。
师生总结: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患者的染色体数目并未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实施——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o.5r )[2].目前常用“调定点学说”解释发热的机制:正常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T ,当体温偏离调 定点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 点附近.图2发热状态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发热常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 和体温下降期,图2为前两个阶段的曲线分析.如图所示,正常状态(A 阶段)下,体温维持平衡•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例如,上升至39七), 机体进入体温上升期.由于发热初期的体温低于39* ,所以,机体会接受到类似于“冷刺激”的信号,进 而产生一系列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行为(B 阶段)•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逐渐上升•当体温 达到新的调定点时(C 阶段),“冷刺激”信号消失,机 体不再增加产热,散热量也逐渐攀升,最终,达成新的平衡•在高温持续期(阶段D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将维持在39七,直至致热原被清除.随后,体温调定 点恢复至37T ,机体进入体温下降期,该时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体温上升期相反,在此不做赘述.结合上述曲线分析,引导学生回忆发热各阶段的 感觉,并讨论应该采取的降温措施•在发热初期,随着 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这是由于调定点上升所带来的“冷刺激”信号刺激大脑所产生的感觉;进入体温相对稳定的高温持续期后,机体逐渐感觉到干热,该阶段可采用合适的药物或物理 方式进行降温,但不建议用“捂汗”的方式增加机体的散热负担.进一步提岀问题:“中暑和发热过程中都会经历体温上升的阶段,均是体温失调所引起的么?”从产热和散热量的角度分析,中暑和发热过程中体温上升的 直接原因均为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不同的是,中暑属于体温失调,其诱因通常是高温环境下机体的散 热障碍;而发热是由于体温调定点上升,机体响应信 号而进行“主动”调节的结果.因此,借用Liebenneister在19世纪末所提出的观点: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障 碍,而是机体将体温调节到较高的水平.参考文献:[1] 吴相锤,陈首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黄宁,李著华.病理生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收稿日期:2021 -01 -0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卖施------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翟德栓(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宁波315012)摘要:以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染色体变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运用讨论、归纳、建模、构建概念图等教学 方法,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突破学生认知障碍,达成教学目标.在促进学生构建染色体变异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生 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通常情况下生物的染色体保持结构和数目的稳定,但在某些因素诱导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会发生异常变化•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发生的变化,发生机理往往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中某些异常生理活动相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分 裂、遗传定律、基因功能与分布等知识的延续,又与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构成了可遗传变异的知识体系.学作者简介:翟德栓(1978 -),男,黑龙江海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可以深化其对减数分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建构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整体框架,也为探究优生优育、人类遗传病、生物育种、生物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染色体变异教学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认知: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这是《遗传与进化》模块教学需要构建的一个次位概念,有了对此次位概念的深刻认知,学生结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能够形成重要概念——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已经能够从感性上认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一些简单类型,初步形成了前概念,但对于染色体变异的具体过程、原因及结果并不十分清楚;对于真实情境中不同生物发生染色体具体变化不能做岀准确判断;对于重要概念染色体组的本质及内涵缺乏深入思考,也不能准确认知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之间内在联系;困难在于细胞发生异常分裂的真实情境中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本质特征……基于此,教学需要设置一系列真实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结合前概念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树立结构与功能观等正确的生命观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学业质量(1)在环境因素影响和细胞异常分裂的情境中,运用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结构与功能观,分析染色体变异现象,探讨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2)基于环境影响和细胞异常分裂的生物学事实,结合科学思维方法,阐释染色体变异概念、说明染色体变异原理.(3)开展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的育种研究,交流研究结果.(4)形成热爱生命的伦理道德,对社会热点议题进行理性判断.3教学目标(1)通过对天使综合症和细胞异常分裂案例讨论分析,能够阐明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能够运用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知染色体变化对生物性状的影响.(2)利用建模方法模拟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基础上,能够概括出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和重要特征;通过对异常分裂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案例讨论分析,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归纳概括三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并能挖掘概念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合作学习、模型建构、思维迁移的能力.(3)通过探究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的育种方案,领悟染色体变异在多倍体育种实践的应用,能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常见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通过对天使综合症案例分析,树立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4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运用讨论法、归纳法、建模法、构建概念图法等教学方法,基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化,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突破学生认知障碍,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创设丰富的问题链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首先,引导学生从资料分析着手,归纳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厘清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生物性状的关系;然后,从资料分析的感性认知r资料讨论的理性分析-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等层面逐级建构染色体组的概念,接着以染色体组概念为核心,深化学生对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的认知,通过思维碰撞,引导学生梳理染色体数目变异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构建图像类型的概念结构图,使学生真正内化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实质,通过设计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育种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及应用.5教学准备磁力贴、天使综合症儿童视频、二倍体蜗牛及四倍体蜗牛实物6教学环节6.1播放天使综合症儿童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资料1:播放视频,天使综合症儿童是一群面带微笑、温和亲切的孩子,这群孩子笑容背后却是严重的智力障碍、语言缺失、癫痫发作、运动困难.天使综合症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手段主要是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运动及语言康复.天使综合症儿童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终生被照顾.学生活动1:谈谈看到天使综合症儿童视频之后的内心感触,简单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天使综合症的一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天使综合症事例,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岀染色体变异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唤起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及珍视生命的意识.6.2归纳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讨论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资料2:天使综合症是一种遗传缺陷疾病,由于1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神经发育出现障碍.资料3:女性第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可能导致这些育龄妇女婚后不育、早期流产、死胎;人的第9号和第22号染色体易位,容易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的第6号染色重复,可能出现多囊肾.教师设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有哪些?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什么及存在位置?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的性状有何影响?学生活动2:结合资料2和3,小组学生尝试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情况进行概括归纳,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小组学生以磁力贴代表染色体,在打印纸上标出基因,贴在磁力贴上,模拟染色体结构改变后,染色体上基因变化情况.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什么及存在位置.小组学生进一步讨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设计意图: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学生易于理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对染色休结构变异进行归纳,学生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学生讨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回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通过小组讨论诱发学生思维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导致其上基因的种类、数量、排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体会这种改变对生物往往是不利的.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借助小组学生讨论、质疑、论证、释疑活动,使学生对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往往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往往对生物是不利的这一生物学事实有了深刻的认识.6.3模拟构建果蝇卵细胞染色体组成,辨析染色体关系,生成染色体组概念资料4:1932年美国科学家布里吉斯用X射线照射雌果蝇,得到了多数减数分裂正常的卵细胞,少数减数分裂中全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和IV号染色体未分离的异常卵细胞.教师设问:雌果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关系如何?雌果蝇异常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活动3:小组学生利用磁力贴构建模型:正常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①、IV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产生卵细胞③和④、全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卵细胞②,小组学生构建、修正、展示模型.学生活动4:小组学生讨论卵细胞①、②、③、④中染色体数目、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设问:染色体是携图1带基因的载体,卵细胞④缺少一条染色体,能否正常控制生物性状及原因?大胆猜测正常卵细胞①能否发育成一个个体,阐释原因?若卵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尝试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学生活动5:小组学生讨论分析:卵细胞④缺少一条染色体,能否正常控制生物性状及原因;猜测正常卵细胞①能否发育成一个个体,阐释原因;结合卵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的关系,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设计意图:染色体组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尤其对染色体组含有生物全部遗传信息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学生在深入理解减数分裂的知识过程中,锻炼模型建构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卵细胞①中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卵细胞④缺少一条染色体能否控制全部性状,再让学生大胆猜想卵细胞①能否发育成一个个体,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启发、点拨,学生经过对问题链的层层思考,意识到卵细胞中只有存在控制生物全部性状的遗传信息,卵细胞才能正常发育,由此生成染色体组的概念.此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抽象思维逐步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6.4模型再构建,认知染色体数目变化,依据前概念,类比推理三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资料5:若卵细胞①能直接发育成个体,构建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模型;若卵细胞①、卵细胞②、卵细胞③和④均能与正常精子形成受精卵,构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模型.学生活动6 :小组学生利用磁力贴再次构建模型,修正、展示模型.教师设问:由不同细胞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哪些差异,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7:小组学生观察构建模型的染色体组成情况,交流讨论此问题,小组代表回答.资料6:卵细胞①与正常精子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内有二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教师设问:二倍体概念中的关键词有哪些?结合二倍体概念的关键词,类比推理出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学生活动8:小组学生结合资料6中二倍体概念的关键词,类比推理出三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小组学生讨论:卵细胞②、卵细胞③和④与正常精子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H,属于几倍体.教师设问:若卵细胞①能直接发育成个体,个体发育起点和其他个体发育的不同之处?卵细胞①发育成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哪种细胞相同?结合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概念中的关键词,由卵细胞①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几倍体.学生活动9:小组学生讨论:若卵细胞①能直接发育成个体,个体发育起点和其他个体发育的不同之处;卵细胞①发育成的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哪种细胞相同;结合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概念中的关键词,由卵细胞①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几倍体.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二倍体概念之后,通过掌握二倍体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类比推理岀三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学生在明晰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概念之间隐含的逻辑关系后,找到单倍体概念,强调未受精、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进而顺理成章生成单倍体的概念•此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而进行核心概念的转化,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归纳概括和思维迁移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6.5开展染色体数目变异育种方案设计.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资料7:农业生产中往往利用-定浓度的秋水仙索溶液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溶液由于抑制了纺锤体形成,破坏了细胞周期,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也随之加倍.资料8:展示二倍体牡蛎和四倍体牡蛎实物及染色体图,四倍体牡蛎比二倍体牡蛎体型大、生长周期短、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教师设问:依据染色变异原理,如何利用二倍体牡蛎培育四倍体牡蛎?如何利用二倍体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讨论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学生活动10:小组学生讨论:①秋水仙素作用机理;②如何利用二倍体牡蛎培育四倍体牡蛎;③如何培育三倍体牡蛎.教师组织小组学生制定、修正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真实的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体验真实完整的科学探究历程.通过育种方案的设计,强化学生对染色体变异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6.6构建概念图,促进核心概念理解,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资料9: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适当的连接词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数目变异、缺失、染色体变异、易位、倒位、以染色体组形式改变、重复、个别染色体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单倍体、多倍体、二倍体学生活动11:小组学生讨论构建概念图,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概念图,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设计意图:染色体变异知识涉及较多的重要概念,通过构建概念图使学生明晰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挖掘各概念之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科学的思维框架,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7板书设计8特色评析以天使综合症作为真实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学生选择磁力贴作为模拟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卵细胞染色体数量的几种变化,构建不同发育类型的细胞,观察比较每种细胞染色体组成情况,生成染色体组的概念;根据二倍体的前概念类比推理三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学由简入难.环环相扣,巧妙连接而开展,精心设计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碰撞.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质疑、猜测、论证,充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学生通过设计染色体数目加倍育种方案,体验了真实完整的科学实验研究历程,深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收稿日期:2021-01-07)。
染色体变异如何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如何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引言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概念之一,在进化和遗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将染色体变异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并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染色体变异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 目标设定在教学设计的初期,我们需要明确目标。
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设定如下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进化和遗传中的作用的认识;- 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2.1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展示实例等方式介绍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和实际案例等多种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2 分组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染色体变异的案例。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分析。
研究项目的目标是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并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2.3 实验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染色体变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索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并从实验中获得数据和观察结果。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4 分析和讨论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通过比较和解释不同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染色体变异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可以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态系统和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2.5 团队展示和分享最后,每个小组应该准备一次展示和分享,向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研究项目和实验成果。
通过团队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并从其他小组的研究中研究和分享经验。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并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比较。
2、能力性目标:(1)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参与课堂小活动和观察多媒体演示,学会自主合作探索、仔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介绍多倍体优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基本理念;(3)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是必修教材2中的一个难点,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和染色体组数目的确定上面。
下面说说我的听课感想。
为了学生易于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图,然后提问学生,该细胞内有几条染色体?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一对为性染色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重点给学生强调,果蝇性染色体X、Y 的差异与人类不同,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另外向学生强调果蝇的第2对和第三对同源染色体形态较相似。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染色体组的概念,从图中找出一个染色体组,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采用变式从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抽出一条染色体,或增加一条染色体或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存在于一个组中,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后染色体还能否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把一个染色体组比喻成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利用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理解了一个染色体组是果蝇配子内的全部染色体。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宜君县高级中学冯毓一、教材分析课本上只重点讲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而没有讲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因此,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
在教学上教师应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与前面讲的基因突变概念相比较,加深学生的记忆。
另外,课本上把二倍体和多倍体、单倍体这些概念分开讲。
但无论是对多倍体还是单倍体概念的理解都应该建立在对二倍体概念的理解之上,多倍体和单倍体是相对于二倍体来讲的,并且这种比较应该是同一生物进行比较,而不能拿不同的生物进行比较。
例如单倍体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六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这里就不能把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普通小麦又称多倍体。
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二、教学任务分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在知识教学目标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具体为:1、以新闻视频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通过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训练学生演绎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经验,部分学生可以熟练的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技术相当适应,效果良好。
四、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并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比较。
2、能力性目标:(1)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范文
《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范文第一篇:《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范文《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植物杂交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1)教学重点和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2)突破方法:①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和打比方,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②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再多举例子,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我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生能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能说出其对生物的影响。
②学生能描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计算机课件演示雌雄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减数分裂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第1页共4页①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②通过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
教材前后涉及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标对这一节内容要求是了解层次的,但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以及用字母表示几倍体情况,一般学生都难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图、推导、自己总结规律,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多举一些实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对不易理解的知识。
对单倍体,多倍体育种不但应了解原理,更应该强化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介绍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较薄弱,教学时应注意由浅入深,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其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以后解决相关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3、教学重点、难点a、重点:染色体数目变异b、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实例,能够概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和影响。
(2)通过老师的引导及阅读文本,能够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并比较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以及植株的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观看图片,探究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操作过程,能够概述其原理和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
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
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
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
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
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
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
1.复习提问:
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生物性状改变,即生物发生了变异。
那么,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何关系?
回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
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包括:
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
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观察说明: 果蝇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抽拉投影片,使同源染色体分开成为两组)若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归为一组,每一组都包括了3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且是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
这样一个生殖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即为一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均各不相同,但却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投影玉米体细胞图观察:玉米体细胞中20条染色体,其生殖细胞内有10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这10条染色体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同样,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
4.教师讲述:人、果蝇、玉米体细胞中各含两个染色体组,都属于二倍体。
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均是二倍体。
那么,该如何给二倍体下定义呢?
回答:二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依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该称为三倍体,如香蕉、无籽西瓜等;体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四倍体,如马铃薯。
我们把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三倍体、四倍体都属于多倍体。
多倍体个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动物中较少见。
5.多倍体是生物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而致。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增加,也可以成倍减少。
例如,我们在初中生物中学过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而雄蜂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
因此,雄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
像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由学生分析回答:
玉米是二倍体,20条染色体。
由玉米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中含有10条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我们称之为单倍体。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六个染色体组。
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而由其配子发育而成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叫单倍体,不能被称为三倍体。
因为由配子发育成的小麦,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同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教师总结: 可见,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
二倍体、多倍体以含染色体组的数目来划分;单倍体则只要含有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是,与含染
色体组的数目多少没有关系。
[三] 教学目标巩固
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0
答案:C
2.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下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
A.倒位
B.缺失
C.易位
D.重复
答案:B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答案:A
4.猫叫综合征是人第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5 部分缺失
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因此,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
A.一个染色体组
B.两个染色体组
C.四
个染色体组 D.六个染色体组
答案:B
6.四倍体的曼陀罗有48条染色体,该植物体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为()
A.48
B.24
C.12
D.4
答案:C
[四]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主要了解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
多倍体、单倍体在育种上的作用,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 布置作业
* P50复习题一、三
[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