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6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6

课时跟踪训练(六)一、选择题2014年1月13日,波多黎各北部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A.上下颠簸B.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D.无感觉解析: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左右摇晃。

答案:A2.地震、海啸的发生,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解析:地震直接作用于岩石圈,并通过地震波影响水圈产生海啸,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及人类(生物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最小。

答案:B(2014·无锡市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此回答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地壳平均厚度大约是17千米,浅层地能蕴藏在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所以属于地壳圈层。

答案:A4.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浅层地表主要是靠外来的能量提供给地表然后下传给浅层地壳,故浅层地壳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量的供应。

答案: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易。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情况可直接从图中读取,即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选项C 正确。

答案:C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难度较易。

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整个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而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因此选项C 正确。

答案:C下列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 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4.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5.我国工农业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6.中国的交通线路及其影响1.我国的地形(重点)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重难点)3.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以区域分布图或文字材料为背景,结合初、高中知识考查区域重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考查主要的人类活动方式、重大工程建设等。

考查频率高,命题方式为选择题或综合题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①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②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最西端—③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④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东端—⑤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135°E),最南端—⑥曾母暗沙附近(4°N)。

(2)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渤海,黄海,⑦东海,南海。

3.众多的邻国: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⑨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1)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⑪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⑫大杂居、小聚居。

三、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⑬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气候(1)气候特征:⑭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⑮复杂多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8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8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8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A.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己地的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硬叶林带B.温带混交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1.A 2.C第1题,读图可知,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总体上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化的,其热量是逐渐降低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第2题,根据己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处于北极圈附近,为亚寒带,因此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较己地低,A、B错误;苔原带分布的纬度较亚寒带针叶林高,庚应为苔原带,D错误。

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

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4.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5.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A.大力植树种草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D.进行季节性轮牧3.A 4.C 5.D第3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

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最多,C正确。

第5题,锡林郭勒草原区主要为牧区,又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当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严重荒漠化区域显著增加。

通用版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含解析

通用版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含解析

其次讲中国地理分区四大区域概览1.在图中填写四大分区名称2.分界线(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3.划分的主导因素(1)南方与北方:气候。

(2)北方与西北:夏季风影响。

(3)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

学问整合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潮湿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潮湿地区。

3.河流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 成功油田,L 中原油田。

5.城市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二)南方地区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铁路途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水能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工业基地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三)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跨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袤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暖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燥热多雨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湖、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水量小、季节改变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秋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自然林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煤、石油、自然气常规能源足够,铁矿丰富生态问题洪涝灾难、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2.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农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自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业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人民生活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马路为主,冬季溜冰[集训过关]下图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比照图。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5中国地理分区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45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跟踪训练45 中国地理分区读下面四幅融入了各省级行政区地理文化特色的“福”字设计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是( )A.闽、蜀、琼、新B.京、渝、蜀、滇C.陕、湘、黔、滇D.京、鄂、蜀、新2.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2.D1题,由图可知,①图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为北京,简称京;②图有火锅、城,简称渝;③图有熊猫和竹子,为四川,简称蜀;④图有孔雀舞,为云南,简称滇。

B项正确。

第2题,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D项正确。

(2021·广东佛山二模)2020年11月18日,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浙江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信江上游的金沙溪之间修建浙赣运河,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

下图为浙赣运河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省界( )A.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大B.基本沿着山谷分布C.两侧的气候类型明显不同D.基本沿着山脊分布4.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 )A.沟通珠江和钱塘江水系B.增加鄱阳湖的蓄水量C.扩大宁波港的经济腹地4.C3题,根据材料提示的位置信息,可判断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图中区域空间尺度较;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主要受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影响,该区域范围较小,这些自然特征差异也较小,因此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小;图中的河流分布信息,可反映当地的地形起伏状况,河流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处,河流之间可能是地势较高的山脊。

从图中省界的分布看,省界并没有与河流(山谷)重合,而多分布在河流之间,故推测其沿山脊分布。

第4题,由材料可知,修建浙赣运河的目的为“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江西的物资可通过此运河,从水路运至杭州、宁波,而区际联系的加强,必然给双方的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带来影响,C项正确。

该运河沟通的是长江和钱塘江水系,A项错误。

运河主要沿河流修建,经过了两流域之间的分水岭,运河河段的地势为中间高,两边低;而运河北部有多个船闸,表示北部常山江落差较大,常山江的河水不可能倒过来流进金沙溪,B项错误。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随堂演练+同步测评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随堂演练+同步测评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随堂演练+同步测评:第十八单元第二讲中国人文地理(2013·青岛高三检测)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

读表完成1~3题。

133972万人。

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是人口大省2.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大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市解析:第1题,从三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可知甲、乙、丙三省为我国人口大省。

第2题,丁市为直辖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很低,但由于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

第3题,计算人口数量增长率可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来计算。

答案:1.D 2.D 3.DA.甲——东北地区B.乙——西双版纳C.丙——珠江三角洲D.丁——珠江三角洲5.下列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积极进行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大力开垦沼泽、湿地B.甲地农业发展的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积温低D.丁地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黑土肥力下降解析:第4题,根据作物类型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地区;乙地位于东北地区;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丁地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5题,东北地区在今后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应保护湿地;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三大自然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灾害;珠江三角洲地区无黑土分布。

答案:4.D 5.B6.(2013·安徽名校高三模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4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4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A.①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古地理环境B.④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⑤地层C.②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③地层D.⑤地层形成最晚2.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A.①地层—前寒武纪B.②地层—早古生代C.③地层—晚古生代D.④地层—中生代3.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和当时繁盛的植被对应正确是()A.晚古生代—藻类植物B.晚古生代—蕨类植物C.中生代—被子植物D.新生代—裸子植物1.A 2.C 3.B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层化石能够反映生物的发展情况,可据其推测古地理环境,A正确;④地层覆盖在⑤地层之上,故其形成晚于⑤地层,B错误;同理,②地层形成时间晚于③地层,C错误;⑤地层位于最下层,形成时间最早,D错误。

第2题,①地层含恐龙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B 错误;③地层含鱼类化石,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C正确;④地层含三叶虫化石,早古生代为三叶虫时代,D错误。

第3题,藻类植物繁盛是在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代表植物为裸子植物,新生代代表植物为被子植物。

晚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当时蕨类植物繁盛,B正确。

藏南地区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是西藏保存最年轻的海相沉积,指示着古海盆的消亡时间。

位于藏南地区的古鲁浦剖面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下图示意古鲁浦剖面钙藻化石丰度及海水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该地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海平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钙藻化石丰度呈不断减少趋势B.海平面由深变浅再变深C.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灰岩段D.钙藻化石丰度与海水深度呈负相关5.钙藻化石丰度最大时,该地的海洋环境可能是()A.寒冷的浅海B.寒冷的深海C.温暖的浅海D.温暖的深海4.D 5.C第4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数值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海平面的深度数值越来越小,整体呈现变浅的趋势,两者呈现负相关,A、B错误,D正确。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师用书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师用书

其次节生态爱护与国家平安一、生态爱护与国家平安(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平安的影响1.生态退化的表现和特点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亡等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2.程度影响对象表现一般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调整服务:降低调整服务功能,增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难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供应服务: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严峻国家平安①动摇国家平安的自然环境基础;②威逼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平安问题(二)实施生态修复类型措施案例自然复原通过消退或削减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整实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复原,维持其可更新实力休渔制度、封山育林、围栏封育人工修复通过实行肯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速度,或帮助丢失自我调整实力的生态系统复原到平安水平自然林资源爱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二、建立自然爱护区(一)自然爱护区的概念及对象1.什么是自然爱护区?提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爱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肯定面积予以特别爱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爱护区的对象有哪些?提示: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自然集中分布区、有特别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二)自然爱护区的分类及分区爱护1.自然爱护区不同生态系统的分类爱护分类爱护措施未经改造或稍微改造的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接着保持自然状态已遭遇破坏的停止接着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复原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2.自然爱护区的分区爱护(连线)命题视角(一) 生态退化及生态复原演绎法学习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供应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缘由自然缘由气候变暖、降水削减和干旱频繁发生等人为缘由是最主要缘由,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缘由(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配套K12】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8.2中国地理分区

【配套K12】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8.2中国地理分区

18.2 中国地理分区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的规律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先减后增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变化不大2.下列有关图中M点所对应地形区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D.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纬度地区气温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第2题,M点位于34°N附近,与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相当,因而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

结合图,完成3、4题。

3.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A.M河段B.N河段C.H河段D.R河段4.影响图中和田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地形C.水源D.交通【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山脉中玉石出露地表,被河流侵蚀、搬运后带到河流落差较小处,因河流搬运能力下降而沉积。

图中R、H位于河流上游,主要表现是侵蚀和搬运作用;N位于河流下游、山麓地带而水量大,图中等高线稀疏而落差小,河流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玉石最可能沉积在此处河床;M位于下游沙漠地带,因水量较小导致玉石基本不会被搬运到此处。

第4题,图中和田位于山麓地带、沙漠边缘,属于干旱区中水资源较丰富地区,故水源是其形成城市的主导因素。

【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作业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

【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备选作业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

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

据此完成1~2题。

1.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坐标为()A.(60°N,20°E)B.(60°N,160°W)C.(60°S,20°E) D.(60°S,160°W)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2014·云南二模)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

据此回答3~4题。

3.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 m B.55 mC.105 m D.125 m4 . 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A.甲B.乙C.丙D.丁(2014·北京朝阳期中)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地的海拔数值可能为()A.155 B.185C.205 D.3106. 站在乙处,最有可能看到全貌的聚落是()A.a B.bC.c D.d(2014·沈阳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 m),回答7~8题。

7.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北向东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南向西北8.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90 m B.385 mC.550 m D.632 m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河段水流较急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10.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河流流量大,夏汛时间长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③耕地以水田为主④河流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大⑤山区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1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八章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B.乙地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C.丙地地质构造为地堑D.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图中阴影区( )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C.发展方向主要是陡坡开荒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xx·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4.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xx·玉林质检)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昔日的“高原孤岛”墨脱县也随之走出“深闺”。

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6~7题。

6.图中河流( )A.水流平缓B.落差大,水能丰富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适宜建设大型水电基地7.墨脱有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植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季风C.地热D.纬度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水盐度较高B.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C.湖泊水位变化较小D.7~8月水位较高9.乙市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该地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源C.土壤D.地形(xx·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10~12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中国地理概况(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5·某某质检)G*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i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鄂B.徽C.皖D.赣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政策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015·某某一中月考)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

读图回答4~5题。

4.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C.8° D.10°5.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 )A.① B.②C.③ D.④6.(2014·高考)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甲、乙、丙分别是( )A.某某、某某、某某B.某某、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某某D.某某、某某、某某(2015·某某二模)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

下图示意沿某某—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

读图,完成7~8题。

7.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 )A.江南丘陵B.长江中下游地区C.某某高原D.东北平原8.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2015·某某二模)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讲 地 图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讲 地 图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 地图(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下图中的虚线为我国2012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的敦格铁路(敦煌到格尔木)。

读图回答1~2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 km,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1∶30万B.1∶30 000万C.1∶2 500万D.1∶200万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读某半岛地形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半岛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半岛地势南高北低B.该半岛上最大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C.该半岛西侧海岸线比东侧平直D.仅从地形角度考虑,该半岛西部的人口密度应大于东部4.A、B、C、D四点为图中经纬线的交点,图中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A.AB B.BCC.CD D.AD(2015·天津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地示意图,右侧小图为此地B、C两点间地形剖面,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A.150 B.200C.100 D.3006.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王村大致位于A地的正北方B.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C.C地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D.E处修水位100 m的水库,王村需要外迁(2015·沈阳二模)5月1日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

据此回答7~8题。

7.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A.东南方向A1B1B.东南方向A2B2C.西南方向A3B3D.西北方向A4B48.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B1B.B2C.B3D.B4(2015·合肥高三一检)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完成9~10题。

9.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先向东,再向东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C.先向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再向西10.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 )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下图是大陆上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灰色区域为河流,图示区域内水平岩层被河流侵蚀切割。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

课时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2014·青岛模拟)中新社北京2013年12月2日电北京时间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将承载着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三号”所要到达的天体属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解析:“嫦娥三号”所要到达的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答案:A2.进入月球轨道在落月之前的“嫦娥三号”属于()①河外星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总星系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嫦娥三号”在落月之前和月球一起围绕地球运动,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

答案:C(2014·成都诊断)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回答3~4题。

3.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该行星无生命存在的原因为() A.上面没有水B.距离恒星太近C.温度太低D.不存在大气层解析:从“热气腾腾”可知,该类地行星距恒星太近,没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

答案:B4.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

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生命的存在必须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答案:B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年)。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的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为()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解析:根据国界线轮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信息,可以确定该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和分布变化可以看出分布特征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章末检测提升十八 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章末检测提升十八 含解析

章末检测提升(十八)中国地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山东模拟)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据此回答1~3题。

1.表中①②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2015·山东日照)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4~5题。

4.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B.位于四川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散发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5.成渝经济开发区(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C.可发展化学工业,将其作为支柱产业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2015·广东联考)徽派建筑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像中国的水墨画。

楼距近、楼层高、屋脊较陡,房内雕梁画栋,两头有高高的马头墙。

读图,完成6~7题。

6.该建筑表明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冬暖夏凉D.夏干冬湿7.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 )A.挡风B.防火C.防雨D.防盗下图表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B.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C.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D.牧业、林业、种植业、渔业9.下列关于1996年以后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B.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C.牧业已成为第一大农业部门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减少(2014·山东东营)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10~1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中国地理分区
(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
B.乙地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C.丙地地质构造为地堑
D.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图中阴影区( )
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发展方向主要是陡坡开荒
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
(2013·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4.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5·玉林质检)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昔日的“高原孤岛”墨脱县也随之走出“深闺”。

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6~7题。

6.图中河流( )
A.水流平缓
B.落差大,水能丰富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适宜建设大型水电基地
7.墨脱有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植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季风
C.地热D.纬度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水盐度较高B.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C.湖泊水位变化较小D.7~8月水位较高
9.乙市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该地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源
C.土壤D.地形
(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1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12.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我国南方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对比昆明和台北冬季温度的差异,并阐述成因。

(8分)
(2)长期以来,海南一直是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5分)
(3)广州港作为我国沿海和远洋运输南方航线中心,其形成的优越人文条件是什么?(4分)
(4)长江沿江工业地带形成的区位因素有哪些?(9分)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下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8分)
(2)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8分)
(3)石羊河水量减少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4分)
(4)结合下图,探讨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6分)
答案
1.D 2.B 第1题,甲地为宁夏平原,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乙地
为河套平原,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丙地是汾河谷地,该地地质构造为地堑;丁地是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由图中阴影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发展方向主要是植树造林,而不是陡坡开荒;大力发展采矿业会破坏生态环境。

3.D 4.A 5.D 第3题,甲地虽然位于我国的最东端,但由于纬度高,冬季白昼短,故日出时间晚;漠河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内、外流区的分水岭是阴山;松花江干流纬度高,有结冰期,且自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流,所以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第4题,读图可知,辽河干流向南流并注入渤海湾,松花江干流流向东北,可以判断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季为雨季,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地广人稀,有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5题。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

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

6.B 7.B 第6题,图中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图示区域气候湿润,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第7题,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湿热的夏季风能够深入到此,所以分布有热带植被。

8.D 9.B 第8题,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甲湖既有河流注入又有河流流出,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较低;甲湖位于天山南麓,湖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夏季湖泊水位高;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9题,乙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10.C 11.A 12.B 第10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台湾岛;该岛的中东部地区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因此其中东部地区的年均温较低,这说明该地区年均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第11题,图中③地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最丰富;①②④地受西北季风影响,但②④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高于①地。

第12题,由图可知,④地位于热带,而樟树是亚热带的优势树种;①地位于亚热带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③地位于高山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差,满足不了樟树的生长,故位于山麓地带的②地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

13.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等因素。

昆明和台北纬度相近,但地形、海陆、洋流和大气环流因素差异明显。

第(2)题,海南成为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地除自身气候条件外,还应具备交通和保鲜条件。

第(3)题,港口发展的人文条件主要有腹地、交通通达度和依托城市等方面。

第(4)题,长江沿江工业地带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矿产等优势资源,人文因素具有劳动力、技术、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

答案:(1)台北温度高于昆明。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
温差异。

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昆明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气候海洋性强;台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

(2)冬季具有“三北”所不具备的丰富热量条件,蔬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交通日益改善;冷藏保鲜技术进一步发展。

(3)地处珠江三角洲,陆上交通发达,腹地宽广;依托广州市,生产和消费能力强,运输需求大。

(4)位于长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地、水资源丰富;流域内资源(耕地、天然气、金属矿等)丰富,能源(水电、火电、核电)充足;流域内劳动力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流域内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公路,以及长江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运输方便快捷。

14.解析:第(1)题,根据柱状图很容易总结出石羊河的径流特点。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雪融水为石羊河的主要补给形式,而冰雪融水数量的多少受气温高低的制约。

第(2)题,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

第(3)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碱化加重。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答案:(1)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

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小,因而径流量小。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3)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

(4)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