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时分秒和统计》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
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教案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照要求围出、分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的感受分类数学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体验,体验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构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的认识多边形,通过练习与实践活动,能区分不同的多边形,并进一步的了解多边形的特征。
难点:1、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2、根据要求围出、分出、剪出或者画出多边形 三、教学准备:课件、三组不同的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再一次的来到图形王国,回顾一下,我们都认识了那些多边形呢?三角形 、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的认识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通过今天的复习,希望每个同学能温故知新,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组织练习 (一)、数一数瞧,图形妈妈怕 它的孩子都丢了,就在它们的身上做了小记号,谁来说说这个4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看记号就知道它是几边形,你能不能帮助这些图形宝宝做好记号呢,照样子写一写、分一分、填一填。
一、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4请小组开小火车,一次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
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
在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划一个,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刚才我们复习了很多图形,想不想动手来画一画多边形。
看谁画的又对又快。
在画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对的两边平行且相等) 六边形有六条边。
二、在下面的方格里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
三、同学们学的可真快,不仅会认一认、分一分、画一画多边形,你能快速的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吗?(1左图是一个( )边形,它有( )条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实际应用。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品的价格、数量以及需要支付的金额。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
例如,每组发放一些虚拟的货币,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练习计算总价、找零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方面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材概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为:1.多位数的认识2.算法初步3.算法进阶4.分数初步5.分数进阶6.量的认识7.长度与面积8.时间与温度每个单元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都配备了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知识点:1.新旧计数法2.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4.多位数的拆分与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同时可以通过多个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
2. 算法初步与算法进阶算法初步主要是教授竖式加减法,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概念,进而掌握其计算技巧,包括有进位和借位的计算方法。
算法进阶是在算法初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教授进位和借位的规则,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算法,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教材和习题。
3. 分数初步与分数进阶分数初步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包括分数的定义、分子、分母等基本概念,以及分数的加减法、化简等基本技巧。
分数进阶则是在分数初步的基础上,介绍更加复杂的分数加减法计算,以及分数的乘除法等知识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4. 量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知识点:1.重量、长度、容积等量的认识2.常用量的单位3.数量的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重量、长度、容积等量的含义和单位,进而掌握数量的比较。
5. 长度与面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长度、面积等知识点,包括单位换算,长度、面积的计算等基础技巧,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和计算。
6. 时间与温度时间与温度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温度的认识,包括12小时制、24小时制的认识、温度单位换算和温度表示等知识。
三、总结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教材,其内容覆盖了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各个方面,涉及了多位数的认识、算法初步、分数、量的认识、长度与面积、时间和温度等多个模块,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绘制各种平面图形;3.能够在图形中进行简单的测量;4.能够进行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和拼凑。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变形和拼凑。
教学内容1. 复习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1.空间概念:通过观察空间中的物体和事物,认识空间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
2.平面图形概念:平面上的点、线、角以及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 绘制平面图形及测量1.绘制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正确标出各个图形的重要部分。
2.通过尺子等工具对图形中的线段、角度进行简单的测量。
3. 平面图形的变形和拼凑1.掌握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方法:包括旋转、平移等操作;2.能够通过拼凑和折叠等方法构建新的图形。
4. 实例讲解1.对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2.让学生通过举例实践,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游戏通过一些小游戏和趣味图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者板书等形式,对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讲解。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用途和特点。
第三步:图形绘制和测量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绘制和测量不同图形的方式,加深对空间和图形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图形变形和拼凑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引导,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和拼凑方法,培养其空间认知能力。
第五步:实例讲解和练习教师对几个典型的实例进行讲解,再由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
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点。
第六步:总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间和图形方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绘制和测量技能。
但在图形变形和拼凑方面,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加强相应的练习和巩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计》教案(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统计学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学生将会学会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和分析数据,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分析和表达。
教学难点如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和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展示若干商品,引导学生猜测各商品的销量,并让学生自己排出销售量最高的前五个商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据来说明这些商品的销售量。
二、授课内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再根据这些实例问学生能够收集哪些数据。
(2)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排列,并将它们放入表格中。
2.数据的分析和表达。
(1)让学生分析数据,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通过让学生画图和对图表进行分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数据。
三、课堂练习1.请你对以下五个玩具的被选中次数进行统计金鱼袋: 9 棒球手套: 12玩风筝: 15 硬式小球: 20爬山车: 172.请你按照以下表格的类别,完成以下调查表*调查表:关于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游戏男生票选人数女生票选人数消消乐25 37捉迷藏56 44篮球45 23玩娃娃16 45摇摇车37 31四、课后作业请各位同学每人在回家后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和整理,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请同学们也尽可能地想到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了解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学会了用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学生也将会在实际生活中不断遇到使用统计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形,而这些问题常涉及到商业、科学和医疗等领域,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应用这些知识,加强自己在实践中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
难点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知识导入1.老师提出问题:上课时看见老师是正的,下课时看见老师的脸是倒的,为什么?2.引入今天的主题,空间与图形。
第二节知识掌握1.讲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基本要素。
2.演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平移、旋转和翻折。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第三节运用实践1.给学生一个小组任务:根据给出的要求用橡皮泥做一个能放下一支笔的小座。
2.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小座。
3.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和制作小座的全过程。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第四节巩固任务1.讲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换方式。
2.给学生一个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翻折成鱼的纸片。
3.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解释制作过程。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考核点:1.知识点掌握情况。
2.实践中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表示橡皮泥小座或纸片鱼的创意。
评价方式: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中期成果展示评分。
3.全班课后活动总评。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们已经对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同时,通过设计制作橡皮泥小座和纸片鱼等实践任务,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今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继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数码0-99的认识和读法,能够准确地快速读出一个两位数。
2.学会两位数的加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进行简单口算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的加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两位数的加法的运算方法及策略。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考察学生对数码0-99的认识和读法是否掌握。
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实例,激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提高(25分钟)1.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及策略,如进位、竖式计算方法等。
2.通过白板演示,示范两位数的加法运算过程。
3.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教师引导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4.结合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提高学生进行简单口算的能力。
3. 练习(25分钟)1.发放练习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进行答案讲解,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和家长进行回顾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1.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法之后,可以发放额外的习题以巩固知识点。
2.建议家长在家中协助孩子进行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并提高了学生进行简单口算的能力。
但是,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在加法的进位计算中存在疑惑和错误,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帮助。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逃避练习和不积极参与的现象,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机管理和学习兴趣激发。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形状,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想象和仔细辨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理解、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物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物体的三维形状2. 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教学难点】1. 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的认知和计算2. 教师的教法,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具有三维形状的物品,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形成对物体的三维形状的初始认知。
二、讲授(20分钟)1. 分类与比较让学生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如立方体、长方体都有长宽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认识长宽高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出它们的长宽高,通过测量和比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上述基础工作,让学生根据所认识的长宽高,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长方体宽高相等、长不等,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或者通过解题思维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三、操练(2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并让学生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
2. 设计几个简单的活动,例如通过自己制作纸张,切割成几个小方块,根据长宽高自制出一个3D物体,让学生自主操作、感受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计算出物体的长宽高、体积和表面积等。
三、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梳理和归纳,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下一次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复习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时分秒第一部分知识与梳理[老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都离不开时间。
关于时分秒,你知道些什么呢?(呈现一个大钟面后,借助钟面同步动画演示并呈现相应文字)□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动态演示)□分针走1圈正好是60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所以,1时=60分。
(动态演示)□分针从12起所走的小格数不满10时,要读作几时零几分,写时也要写出“零”或0;使用简便写法时“:”应位于下标;说时刻是不能说成“小时”或“分钟”。
例如:8时零5分或 8:053时55分或 3:55□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动态演示)□秒针走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所以,1分=60秒。
这是电子钟,上面显示的时刻是8时30分34秒这是秒表,一般用秒表计赛跑的时间。
□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分是比时小的时间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例如:小学生一般每天要睡10(小时);一节数学课40(分);小刚跑50米用了12(秒);看一部分电影用了2(小时);播放一集动画片约用20(分)。
第二部分 例题与方法[老师]下面,我们就应用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解答问题。
例1:(呈现两个钟面:一个是10时10分,一个是1时50分)( )时( )分 ( )时( )分( : ) ( : )[老师]你知道这两个钟面上分别是几时几分吗? 第1个钟面上,时针刚刚走过10,是10时多,分针指着2,是走了10分钟,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10时10分。
第2个钟面上,时针走过1,是1时多,分针指着10,是经过了50分钟,所以这时的时刻是1时50分。
【答案】第1个钟面:10时10分,10:10;第2个钟面:1时50分,1:50。
看钟面上时刻的基本方法是先看时针的位置,如果是刚走过几时,说明钟面上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是经过了几分钟,就是几时几分;如果钟面上时针是接近几时但还没有走到几时,那么就看分针从12走过了几大格或还是差了几分钟,综合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确定钟面上的时刻了。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及教学教学设计模板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及教学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时分秒》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和运用。
本部分内容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计时和换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早上、晚上、下午等。
但他们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知还比较模糊,换算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计时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时间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时间主题,增加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谈论时间,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3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2. 学会读写时间,如11点30分、12点、1点。
3. 理解并能够运用时、分、秒的概念。
4. 能够使用钟表读写时间。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概念理解与运用。
2. 使用钟表读写时间。
教学准备:1. 教师钟表模型。
2. 钟表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教师用钟表模型向学生展示时间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一天有多少小时,一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
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Step 2:学习读写时间1. 教师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时间为例,向学生展示并读写时间,如11点30分、12点、1点等。
2.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跟读并写出所示时间。
Step 3:练习时、分、秒的运用教师出示一些练习卡片,上面写着一些时间,要求学生用时、分、秒来填充完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钟表来填写。
Step 4:使用钟表读写时间教师向学生展示钟表,并示范如何使用钟表读写时间。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示范,利用钟表读写时间。
Step 5:小结与练习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带领学生回答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与时、分、秒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批改。
Step 7: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与家长一起观察和使用钟表,练习读写时间。
2. 学生可以编写一些关于时间的小故事或问题,并分享给同学们。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分辨能力。
2. 培养学生整齐摆放物体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
2. 量的计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容积单位,体积单位。
3. 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对称图形,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拼组。
4.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挂图、卡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分模块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2. 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分模块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识别及其特征。
立体图形:简单介绍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及应用。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模型、图片等。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授:利用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介绍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板书设计利用图表和模型,直观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每个图形的关键特征,以便学生记忆。
作业设计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选做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包含多种几何图形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本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写,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旨在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空间与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学生在小学一年级上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关系与论证方法,例如:点、线、面,平行与垂直,简单的图形拼接,对称等内容。
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空间的概念,并且掌握简单的空间术语和表示方法。
3.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用角度与边长来表示的基本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学生能够在课本的图形界面中认识并且绘制这些图形。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空间术语与表示方法(30分钟)1.空间的概念:空间是一个三维的物理范畴,物质存在于其中,是一种不断延伸、不断扩大的范畴。
2.空间术语:点、线、面、体、角等。
3.空间表示方法:通过图示、留白等方式来表示空间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基本图形的认识与绘制(30分钟)1.正方形:四条边长相等的四边形。
2.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3.三角形:三条边长和三个角度的大小都互不相同的图形。
4.课本P15、P16的图形练习:包括用边长来表示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第三部分:图形拼接(30分钟)1.用图形拼接的方式来认识和练习简单的几何关系,例如平行与垂直。
2.练习课本P22、P23上用图形拼接的方式来认识平行和垂直。
第四部分:对称(30分钟)1.对称概念:在某条直线或平面关于中心,左右、顶上、底下和前后等方向一一相关联的图形就是对称的。
2.对称方法:将图形按照某个规律进行翻转、旋转或移动,从而得到其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空间的概念,并且掌握各种空间概念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图形的认识、绘制和测量,并且能够根据简单的给定条件来绘制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1.学生容易混淆空间中各个概念及其表现方式。
2.学生要掌握点、线、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授课来让学生掌握空间概念和图形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绘制方法,例如:画正方形的方法、长方形的绘制、三角形的绘制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课程中所学的图形名称和属性;2.复习固定方向的概念;3.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及其表示方法;4.练习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复习图形名称和属性;2.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及其表示方法;3.练习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练习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四、教学内容1. 图形的复习与认识引导学生在回忆中认识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并对本节课想学的几何图形进行预判。
然后介绍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名称和属性。
如:正方形的特点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互相平行。
2. 固定方向的认识介绍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固定方向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加深理解。
3. 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及其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掌握“在……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的语言。
然后对一些常见物体进行描述。
例如:“红色的汽车在绿灯柱的右边。
”4. 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将物体分为小、中、大三类。
如:将三个不同大小的球排列好,让学生在班内进行比较。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2.比较法;3.实物法;4.讲解法;5.问答法。
六、教学评价1.反复练习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3.结合游戏、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八、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学习;2.注意细节,清晰明了,体现逻辑性;3.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二)本文档是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教案的统计分析,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了解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结构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共有10个单元,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长度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单元名称重点内容第一单元数与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和掌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数的序数关系数的序数关系,加减法的计算第三单元表内加减法加减法的计算,进位和退位的认识第四单元数的接触和认识数的认识和掌握第五单元长度(一)体验长度,认识长度单位第六单元长度(二)估算、比较、测量长度第七单元时间(一)体验时间,认识时间的基本知识和计量单位第八单元时间(二)认识钟表和时间第九单元几何图形认识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元素(点、线、面)第十单元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几何图形,理解、绘制平面图形元素(点、线、面),在平面中活动从教材结构来看,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也是后续其他单元的重要内容。
同时,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第九单元和第十单元是连续的,并且是整个课程中的难点内容。
教案设计分析针对课程的不同单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下面将对每个单元的教案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数与数的认识》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数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在教案设计时,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对于大于、小于、相等等概念有直观的认识。
对于加减法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和游戏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第二单元《数的序数关系》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序数关系,以及加减法的计算。
在教案设计时,教师需要通过影片、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理解数的序数关系,并且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色子游戏、数码游戏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第三单元《表内加减法》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加减法的计算,以及进位和退位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8:复习空间与图形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将带领学生们复习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本次复习将涵盖第五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立体图形的认识,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巩固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2. 提高观察、描述和比较图形的能力;3. 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如何准确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我会准备一些实物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模型,以及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模型,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比较。
学具: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图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书本、球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2. 讲解:我会逐一展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我会举例解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如边长、角度等,以及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如体积、表面积等。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们描述和比较给定的图形。
例如,给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边长和面积。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相互展示自己画的图形,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本次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例如:平面图形: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立体图形:球体: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圆柱体:侧面是矩形,底面和顶面是圆形七、作业设计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一个球体和一个立方体2. 答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球体: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介绍一些更复杂的图形和立体图形,如锥体、圆柱体等,以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时分秒和统计》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时分秒和统计》教案设计
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时分秒和统计教学课题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习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习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时分秒和统计教学课题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习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习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习
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1)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
一枝钢笔长17( )
一张床长约2( ),宽约150( )
小明身高140( )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
小强早上8( )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