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北京市宏观目标: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加快通州等重点新城和城市西部地区建设等,在“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全部超过70%。
产业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
改变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的状况,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有条件的边缘集团发展都市型工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
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
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帮助城南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除此之外,还包括信息体系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
该规划于2011年由中国政府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其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其中,着重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它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意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认真实施农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上海农业现代化
革 委 等 l 部 委 办 、 农委 老 领 导 、 口人 大 代表 8个 市 农
和政协委员及有关 专家, 9个 涉 农 区县 领 导和 区 县
农委 、 部分 乡镇 领 导 , 部分 农 业企 业和 农 民专业 合 作 社等 方 面 的意 见 。对 大 多数 建议 意 见做 了认真 研 究 并 予 以采纳 。整 爪‘ 划 ” 易其 稿 。 ‘ 规 八
要 的 意义 。
一
“ 规划 ” 编制工作情 况
础 设施 建 设 , 高 农业 抗 灾 减 灾 能 力 ” 上海 市 加 快 提 ; 推 进 城 乡经 济社 会 一体化 发 展规 划提 出 “ 一步 完 进 善和 落 实基 本农 田保 护制 度 、发 展 生态 高效优 质 农 业 ” 上 海 市 环境 保 护 和 生态 建 设 规 划 提 出“ 强 秸 ; 加
提 升 农业 组 织化 程度 ,切 实加 强 农 田水利 和 农业 设 施装 备建 设 , 深入 实施 科 教 兴农 战略 , 确保 农产 品质 量安全, 增强 动物 疫病 和 植物 病 虫害 防控 能力 , 推进 农 业 服务 体 系建 设 , 力 发展现 代 种业 , 一步 加 强 大 进
特
稿
…
繁
认 真 实 旋 农 业 “ 二 五 " 划 十 规
加 快 推 进 上 海 农 业 坝 代 化
■ 上 海 市 委 农 办 、 农委 主 任 市 孙 雷
农业 设施 、 农业 组织 和农 业科 技 的水 平 , 积极 发展 都 市 高效 生态 农业 , 断 强化农 业 的经 济 功能 、 不 生态 功 能和 服务 功 能 , 力争 在农 业科 技 引领 、 业与 二三 产 农 业融 合 、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全 程控 制和 监 管等 方面 走 在 全 国前 列 ” 上海 市 水 务 规划 提 出“ 力发 展 农 业 ; 大 节水 灌溉 技 术 , 高 农业 节水 水 平 ; 强 农 田水利 基 提 加
2021年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蓝图。
为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根据(轮政办发[2013]71号)《关于做好<轮台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规划蓝图—实施情况”,认真开展轮台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及落实完成情况评估“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一产上档次、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扬“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轮台精神,全面推进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稳粮、控棉、强林、促畜”的原则,继续优化巩固粮食、棉花基地成果,充分利用本地区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力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健全完善;继续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评估。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开展粮食高产攻关,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粮食生产人均收入达600元以上。
一是稳定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不低于12万亩,保障人均1亩粮,大力推广“吨粮田”高产模式种植技术,“十二五”末达到5万吨,小麦单产年均增长2-3公斤;二是将小麦品种改良、更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广种植冬小麦优良品种,使之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抓好小麦良种繁育工作,每年小麦种子田面积不少于5000亩;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等实用技术,结合水资源现状,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及其他作物多熟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模式,推广饲粮兼用型优质高产品种,每年复播作物面积不少于8万亩,全面提高复播质量。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安庆市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宿松系安徽省直管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现辖9镇13乡207个自治村(社区),总人口80万,国土面积2394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我省优质棉基地县、水产重点县。
境内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新型建材、矿化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12月,宿松县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规划编制组成员先后多次对宿松县各乡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
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农户和专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仔细分析,编制出《宿松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该规划在对宿松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的发展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定位、战略、布局和目标,提出了宿松农业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设计了相应的重点工程与项目,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宿松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县直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规划编制组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规划编制组第一章成就总结与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达到34.39万吨,油料总产4.29万吨,棉花总产2.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43.9%和9.1%,其中粮食总产连续7年增长。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迹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
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
从十二五规划的视角看我国的农业区位
D 红 壤 广 布 , 机 质 丰富 . 有
气 候 影 响 农作 物 的种 类 、品种选 择 和
3 A地 因大米 质地优 良, . 历史 上曾是 “ 贡米 ” 产 地, 但十二五规划 中该地 的主要农产品却没有水稻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A 冬 季 气候 变冷 . ( )
捕 捞 。 极发 展 林 业 产 业 。 进 农 业 产 业化 经 营 , 分 为玻 璃 /C板连 栋 温 室 、 温室 、 积 推 扶 P 日光 塑料 大 棚 、 拱 小 持 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 , 促进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棚 四类 。设施养殖主要包 括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 专 业 化 、 准化 、 模 化 、 约 化 。推 进 现 代 农 业 示 标 规 集
,
耕地连片性较差 , 易发生洪
涝
合好
汾渭平原主产区 地形平坦 , 水源充足 , 土壤肥沃 河套灌 区主产区 地势平坦 , 雨热同期 华南主产区 热量充足 , 降水丰沛, 雨热 同期
气温 日较差大 昼夜温差大 生长期长 , 水域面积大
盐碱危害较重 水源 , 生长期 多台风天气 , 易发生洪涝
品 。加 快 发 展设 施 农 业 , 进 蔬 菜 、 推 水果 、 叶 、 茶 花卉
【 备考提示 】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建造的
生产 技 术体 系 它 的核 心 设 施包 括 : 环境 安 全 型温 室 、 等 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 畜牧业发展 水平 , 提 环境安全型畜禽舍、 环境安全型菇房。 设施农业 主要 高畜牧业产值 比重 。促进水产健康养 殖, 发展远 洋 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 园艺 主要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 专项规划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写组目录前言 (1)一、“十一五”时期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2)(一)农业生产成绩显著 (2)(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4)(五)休闲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4)(六)设施农业发展不断加快 (5)(七)榕台农业合作不断提升 (5)(八)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5)(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6)(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6)二、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6)(一)有利条件 (6)1、良好的农业发展政策环境 (7)2、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7)3、巨大的市场需求 (7)4、便利的交通条件 (7)5、坚实的农业科研基础 (8)(二)制约因素 (8)1、农业规模经营受瓶颈制约 (8)2、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 (9)3、农业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9)三、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与目标 (9)(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9)1、指导思想 (9)2、原则 (10)(二)总体布局 (11)(三)发展目标 (12)四、福州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17)(一)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17)(二)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21)(三)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22)(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4)(五)推进榕台农业合作交流 (26)五、加快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 (27)(二)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制 (27)(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机制 (28)(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9)(五)建立农业灾害预防和风险分散机制 (30)(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30)附图1 (30)附图2 (30)附图3 (30)前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曹鹏飞中央党校教授同志们好,我们接着第二讲“十二五”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应当说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总体上从“十二五”规划的整个布局来讲,大概包含12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指导思想,第二个方面是讲奋斗目标,从第三到第十二个,九个方面讲到我们当前和今后五年时间要完成的九个方面具体的任务,最后对整个完成“十二五”规划党的建设方面,党的领导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要求。
我们现在下面具体简单地看一下。
一、回顾和总结“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第一个,在“十二五”规划当中首先是回顾和总结“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包括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的自然灾害,包括我们处置国内的一些突发事件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面临诸多不利的条件下,还是比较好的,比较乐观的、积极的完成了“十一五”既定的目标。
而且高度重视民生,坚持着以人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我们和下一阶段初步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胜利。
比方说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方面“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的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主要就包括在教育方面,在医疗方面,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
比方说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减免了农民的税收,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对大学的高等教育因贫困家庭孩子不能上学的问题都做了比较好的解决。
而且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障方面,整个医疗体系建设方面都迈出了很大一步。
就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这一方面来讲,在“十一五”期间我们都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探索,现在基本上覆盖了城乡两个环境中绝大多数老百姓都纳入了公共医疗和公共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当中。
大家整个社会保障水平、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具体策略1: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具体策略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具体策略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为全面部署“十二五”农业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农业科技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科技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为“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保障充分,农民持续增收。
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一批畜禽疫苗药物,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规模化健康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取得重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立足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50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有效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集聚;立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行动,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立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重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种养大户、农机手、防疫员和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立足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能,探索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完善联合协作、稳定支持的运行机制,营造广大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十二五规划_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录)
%
J户 万
9 6
1 . 5
9 8
3
预期性
预期 性
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
农 业 生 态 化 肥利 用 率 农 药利 用 率
%
% %
7 5
4 0 3 5
8 5
5 0 4 5
预期性
预期 性 预期 性
环境 农业农村
经 济 实 力
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
2 主 要 目标
 ̄21 J 10 5年 , 高产 、 质 、 效 、 优 高 生态 、 全 、 色 安 特 的现代 都市农 业 产业体 系 基本形 成 ,城市 、 原 、 “ 平 山 区”三 大农业 圈层布 局更 加完 善 ,产业层 次 明显提
型升 级 、 强市 富 民 的基 本 思路 , 进一 步 夯实农 亩 左 右 , 产 量 3 0万 吨 。到 5 总 2
21 0 5年 , 成 市 级 叶 菜 生产 功 能 区 1 亩 、 山蔬 建 万 高 菜 基地 2万 亩 ,0 规 模 化 、 施 化蔬 菜 产 业 基地 ; 5个 设 食用 菌 年生 产规 模 达到 1 袋 , 亿 年产 量达 到 4万 吨 。
茶 叶 。实 施 名 茶 品牌 化 发 展 战 略 , 大 做 做
强 西 湖 龙 井 、 山茶 、 岛玉 叶 、 水 云 绿 、 目青 径 千 雪 天 顶 、 岛银 针等 杭 州十 大名 茶 , 千 进一 步提 高 品质 和知 名度 , 21 到 0 5年 , 市 茶 叶 面积 达 到 5 万 亩 , 量 全 1 产
粮 食 总 产量
万 吨
9 .2 98
9 3
约束 性
粮食播种 面积
农 产 品产 量 肉类 总 产量 蔬 菜 总 产量 水 果 总 产量 渔业 总 产量 农 业 物 质 设 施 农 业 面 积
2010926江都市“十二五”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江都市“十二五”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从1998年起,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对本市新通扬运河以南的高沙土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截止2009年,已改造中低产田25.91万亩,项目总投资8774.8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501.36万元。
近期,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为加快我市高沙土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组织编制了江都市“十二五”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回顾㈠计划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的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吴桥、宜陵、大桥、郭村、浦头5个镇,改造中低产田6.9万亩,总投资409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328万元(含省级2560万元,扬州市144.5万元,本市配套623.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68万元。
项目共完成土方103.8万方,开挖疏浚渠系564.7公里;建成灌排泵站50座、桥涵闸站等中沟以上建筑物36座,铺设防渗渠105.54公里,铺筑砂石路(含水泥路)69.17公里,配套田间小沟级建筑物1457座;营造农田防护林(折实)1万亩、苗圃500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7700人次。
㈡开发成效经过五年的高沙土治理,项目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初步测算,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0万公斤,新增耕地面积190亩。
具体表现在:1、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项目区改造前农业基础条件极为薄弱,土壤砂、瘦、板、漏严重,田块高低大小不一,水系零乱,农业生产低产、低效。
经过改造后,项目区灌、排、降、交通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基本建成田头有路、灌溉有渠、排水有沟、控制有涵、交通有桥的标准化农田,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现代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提高了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开挖疏浚沟渠、配套涵闸站,有效提高了项目区灌排能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5万亩,新增排涝面积0.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6.5万亩。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
“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突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建立农民全面参与的体制和机制,引领项目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休闲旅游各方面的全面改善和提高,使示范片成为现代农业的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的增长点,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规划以交通、白马、永安、凌家、朝阳、沱江、靖民镇7个镇乡的41个村为核心示范园区,以路、水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35万亩蔬菜、6.4万亩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
2011年蔬菜面积达到27.1万亩,新增面积1.5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总产值达6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万亩,新增面积0.2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总产值达1.1亿元。
2012年蔬菜面积达到29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48万吨,总产值达8 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1万亩,新增面积0.1万亩,总产量达到5.4万吨,总产值达到1.15 亿元。
2013年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总产值达8.8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2万亩,新增面积0.1万亩,总产量达到5.6万吨,总产值达1.18 亿元。
2014年蔬菜面积达到33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56万吨,总产值达9.6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3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5.8万吨,总产值达1.22亿元。
2015年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11.7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4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总产值达1.26亿元。
具体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兼顾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按照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基地的要求,将全区蔬菜具体布局为:以交通乡、四合乡、永安镇、朝阳镇等优势区域发展生产基地为中心的发展设施栽培蔬菜,增加反季节蔬菜产量,鲜销时令蔬菜示范基地20万余亩,确保城市蔬菜供应;以沱江乡、永安镇、伏龙乡、靖民镇为中心的萝卜、榨菜、辣椒等加工原料基地15万余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农业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效果最好的时期之一。
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这次机遇,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建设重点,努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农业发展的道路,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继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及农产品生产的原则。
为满足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供给的需求,根据资源条件,稳定发展小麦、玉米、棉花、油料及猪、鸡等农畜产品生产,保证全区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
2、坚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坚持以推广标准化技术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原则。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发展农产品生产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坚持城乡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和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型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原则。
针对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社会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合理集约地利用耕地、水、有机废弃物、气候及农业投入品、人力等资源,促进我区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农业增加值年递增6%。
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6%以上,鲜活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0%。
农村公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1、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内容:一是大力扶持日光温室、大棚等高效栽培设施建设;二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材料等,并搞好示X推广;三是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物理和生物措施控制病虫害、水果套袋、铺反光膜、生物覆盖、等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现代生产技术;四是开展农田和果园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整治,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地与产品的申报、认证;五是推广新型育苗技术,建立育苗中心,实现规模化、专业化。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以深化“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通过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监管能力建设,开展认证产品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识和检查员培训工作。
3、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是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科学加工利用,二是实施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
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质量监测,形成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XX”的要求,在全区组织实施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型村镇、培育新型农民、塑造良好风貌、强化基层组织、确保农村稳定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力争到2010年全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60%。
(1)新农村建设规划。
以村为建设单位,进行行政村的新农村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布局规划、精神文明与XX法制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农村公用基础设施规划、农村公益服务设施规划等。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大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设和对现有供水工程的改造,到“十二五”期末,基本解决全区约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村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以区为重点,以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区、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体系。
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场所建设,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4)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十二五”期间,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以“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
突出以街巷硬化、四旁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为主要内容,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农村的人居环境。
(5)新型农民和农村干部培训。
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
大力普及开展农民文化技术、科普和法制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推动者。
(6)农村沼气建设。
为改善农村环境,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建设生态农业,走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建设道路,稳步推进全区农村沼气建设工程。
三、政策措施(一)稳定政策,深化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1、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坚持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收益分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引导和鼓励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大力扶持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村个体、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2、积极推进农村XX建设在农村普遍实行XX决策、XX管理、XX监督,完善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规X的XX运行机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规X化管理,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途径,规X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效益。
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强化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
争取到2015年,使农村财会人员达到中等学历水平,电算化的村达90%以上,农经管理信息化的村达80%。
3、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生产服务、资金信息、储运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农民的自我保护机制。
争取到2015年,全区规X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目前的2个发展到20个,要依法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4、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尽快建立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的有效机制,探索逐步化解旧债的具体办法。
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搞好农民技术培训1、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X户,对科技示X户进行物化补贴,扶持其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对示X户进行规X化的培训,熟练掌握2~3项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村科技书屋建设,把科技书屋建到农户;扶持科技示X户普及广播、电视和电脑,成为科技和市场信息的核心户。
2、全面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技术精,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改进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认真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引导、典型示X、科技推广、等服务,不断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应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综合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能力,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四)加强法制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
1、健全农业法规体系要结合农村改革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要求,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农业法规体系,实现有法可依。
2、加强农业执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耕地、林地、水源等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保护。
强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严格监督管理。
大力开展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市场供优打假行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3、搞好农业普法教育采取以案说法、法律宣传材料下乡等形式,教育农民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