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9月目录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总体思路(一)发展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的重要历史时期。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省情,抢抓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五”时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
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末,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万人,较“十五”末净增万人,增长%。
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提高年。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完成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
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省委常委主持会议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5•【字号】豫政办〔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2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关键时期。
谋划我省“十三五”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对深入实施我省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保持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自我加压奋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融合,保护农业生态,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大台阶,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6.71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
优势经济作物产量持续提升,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0万亩,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599.7万吨、7456.5万吨和93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1%、12.56%、16.83%。
2021年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蓝图。
为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根据(轮政办发[2013]71号)《关于做好<轮台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规划蓝图—实施情况”,认真开展轮台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及落实完成情况评估“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一产上档次、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扬“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轮台精神,全面推进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稳粮、控棉、强林、促畜”的原则,继续优化巩固粮食、棉花基地成果,充分利用本地区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力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健全完善;继续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评估。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开展粮食高产攻关,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粮食生产人均收入达600元以上。
一是稳定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不低于12万亩,保障人均1亩粮,大力推广“吨粮田”高产模式种植技术,“十二五”末达到5万吨,小麦单产年均增长2-3公斤;二是将小麦品种改良、更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广种植冬小麦优良品种,使之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抓好小麦良种繁育工作,每年小麦种子田面积不少于5000亩;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等实用技术,结合水资源现状,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及其他作物多熟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模式,推广饲粮兼用型优质高产品种,每年复播作物面积不少于8万亩,全面提高复播质量。
河南十二五
“十二五”规划将在中原大地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阅读提示】明年1月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我省“十二五”规划将正式亮相。
“十一五”即将离去,“十二五”正健步走来。
未来五年,我省的路该如何走?为了给“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省人大决定:10月~11月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昨日下午,省人大召开“十二五”规划工作情况介绍会,听取省发改委、统计局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情况汇报。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廷建说,目前,“十二五”规划的“雏形”初现,基本思路已经圈定。
张廷建说,“十二五”规划体系中,除了“十二五”总体规划外,还包括区域规划、行业综合规划和专项子规划等77个规划。
总体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到“十二五”规划的初步考虑,张廷建说,在总体战略方面,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目标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十二五”期间,我省要把建设中原经济区作为总体战略,力争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具体为:重点围绕“五新一极”的发展目标,加快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建设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国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10%“十二五”期间,我省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重点开发区域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达到中部崛起规划确定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探讨摘要:粮食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以产业链的理念发展我省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策略探讨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结合起来,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实现“三化”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粮食产业链;发展战略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之本。
河南粮食生产战略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通过落实《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与粮食安全“双赢”的全新发展道路。
这就必须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
一、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我省粮食产业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河南粮食产业发展送来了强劲的东风。
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的河南,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提,目前我省粮食产业链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小规模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表现为两点。
一是我省粮食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一但市场行情不好,势必造成农民种粮效益下降,这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二是分散种植形成不了规模经济,现在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对粮食的品种、批量都有严格要求,而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种植品种不统一,这种特定需求与分散生产的矛盾,最终导致粮食产业链条不能很好的衔接。
2.农民靠种粮增收没有保障现阶段粮食种植业的投入的回报率偏低,农民靠种粮发家致富,提高收入几乎没有可能,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地调队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为户均5.1亩,平均种植每亩小麦的总成本为704.7元(含用工成本),小麦平均单产约为390公斤/亩。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迹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
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
坚持农技公益性服务方向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意进取 ,大胆创新,为黎川农业发展 、农 民 起 、食用菌产量名列全 国前茅并获同家农产 增收、农村繁荣付 出了心血 ,功不可没一一 品地理标忠注册登记、烤烟生产后来居上歹 改 高杆 品种 为矮 杆 品种 ;改常 规稻 为杂 交 为江西省烤烟重要生产基地 、蔬菜标准化
变农资价格上涨及各种风险并存 的情况下 ,
一
点 ,笔者就 自己4 年来在基层与 “ 民、 3 农
惠农政策和强化服务体系 。2 1年在气候 多 农村 、农业 ”朝 夕相处 的经历,着重就乡镇 00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益性服务这一 问题提 出
成功实现 了粮食 “ 七连增 ”。正是这来之不 个人几点看法 ,以期得到相关专家、学者 的
和创造力 ,才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正确 个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先天弱质性 、低益
县 是 一个 农 业 县 ,地 处 江 西 省 中部 偏 东 ,有 业生产秩序,促进 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 眭 l- 乡 镇 建 制 ,耕 地 面积 2 .万 亩 ,可 利 用 于 乡镇 基 层 农 技推 广 人 员 和 全 县人 民持 之 5" 4 31
水面85 .万亩 ,山地面积12 9 万亩 。建 国6 多 恒 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黎川县农业生产 同 O 年来 ,黎川县一批又一批 的乡镇农技推广人 国各地一样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一一实现 了
圆满完 成 “ 一五 ”规 划 发展 目标 和 实现 3 %,三年之后与财政完全脱钩 ,其 生活来 十 0
“ 十二五 ”规划 良好外局奠定 了基础 。, 源完全靠 自 “ 行 创收 ”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 然 而 ,越 是这 种人 好形 势 下 ,我们 越 的实践,此举最终 由于不切 实际,遭受方方 是要保持清醒头脑 ,越是要客观地分析我们 面面的压力过大 ,以天折告终。实践证 明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20•【字号】豫政办[2013]12号•【施行日期】2013.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3〕1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豫政〔2011〕96号)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抓出成效。
要按照《分工方案》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责,加强协调,及时跟踪进展情况。
省环保厅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督促检查,把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要落实地方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抓好工作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2月20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一、总量减排(一)持续工程减排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重点推进省辖市、县(市)、重点乡镇及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
增加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30万吨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至85%以上;所有产业集聚区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实现废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升级改造将排放标准提高至一级B以上;新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位于国家重点流域对水环境质量达标影响较突出的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加快建设“三化两型”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一项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
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现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方针与原则(一)“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我市发展阶段的新任务和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提高我市综合实力、竞争力以及人民富裕程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思考,做出科学分析和概括,提炼出准确、鲜明、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总体思路,以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前瞻性。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原则一是要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加快建设“三化两型”城市步伐,进一步缩小我市与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体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要把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高端化和终端化的路子,显著提高产业层次。
围绕构建“三个体系、一个载体”,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传统城镇布局向现代城镇体系转变,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2.08.24•【字号】豫交文[2012]666号•【施行日期】2012.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豫交文〔2012〕66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扩权县(市)交通运输局(委):为加强“十二五”期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11〕723号)要求,现对“十二五”期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我省公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省农村公路总量不断攀升,结构持续优化,管理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附属设施不完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提升“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既是农村公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我省“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为中心,以开展河南省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为引领,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深化前期工作,规范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实现农村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一)发展目标--农村公路在22万公里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农村骨干路网达到等级公路标准。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政策法规标准建设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政策法规标准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2.12.25•【字号】豫环文[2012]228号•【施行日期】2012.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政策法规标准建设规划的通知(豫环文〔2012〕22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环境保护局:为落实《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强我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建设,现将《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政策法规标准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2年12月25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政策法规标准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标准建设规划》和《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建设情况“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污染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环境政策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成果突出“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环境保护立法进程最快的时期。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3部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河南省环境监察办法》等2部规章,填补了环保领域急需的法规空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环保法律义务,设定了环保违法的法律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监管制度,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固始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固始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GK201102-039)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2 承办单位 (1)1.1.3 项目建设地点 (1)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2 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1.2.1 报告编制依据 (1)1.2.2 研究范围 (2)1.3 承办单位概况 (2)1.4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3)1.4.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5 项目概况 (5)1.5.1 建设地点 (5)1.5.2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1.5.3 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 (5)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8)2.1 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8)2.1.1 生产现状 (8)2.1.2 市场前景分析 (9)2.2 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11)2.2.1产品市场现状 (11)2.2.2市场需求预测 (12)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3)2.3 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13)2.3.1 产品简介 (13)2.3.2 产品分布现状分析 (15)2.3.3 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6)2.3.4 市场需求预测 (17)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0)3.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20)3.2 建设规模 (20)3.3 产品方案 (21)3.3.1 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21)3.3.2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21)3.3.3 中药材种植基地 (21)3.3.4 花卉种植基地 (21)第四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22)4.1 建设场址现状 (22)4.1.1建设场址现状 (22)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22)4.2 建设条件 (22)4.2.1 气象条件 (22)4.2.2 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23)4.2.4 交通运输条件 (23)4.2.5 水源及给排水条件 (24)4.2.6 电力供应条件 (24)4.2.7 通讯条件 (24)4.3 其他有利条件 (24)4.3.1 农产品资源丰富 (24)4.3.2 劳动力资源充沛 (25)4.3.3 区位优势明显 (25)第五章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6)5.1概述 (26)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 (26)5.1.2 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 (26)5.2 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8)5.2.1 品种选择 (28)5.2.2 耕作技术 (28)5.2.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3)5.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4)5.3.1概述 (34)5.3.2 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34)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 (35)5.3.4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7)5.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8)5.4.1 概述 (38)5.4.2 GAP基地建设要求 (38)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 (39)5.4.5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3)5.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44)5.5.1 概述 (44)5.5.2技术方案 (45)5.5.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9)第六章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51)6.1概述 (51)6.2 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1)6.2.1总体布局 (51)6.2.2设计依据 (52)6.2.3灌溉制度的确定 (52)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 (53)6.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5)6.3.1总体布局 (55)6.3.2 设计依据 (55)6.3.3主要设计参数 (56)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56)6.3.5 滴灌灌溉制度拟定 (57)6.3.6 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58)6.3.7 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59)6.3.8 管网水力计算 (60)6.3.9 水泵扬程及选型 (64)6.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65)6.4.1设计依据 (65)6.4.2设计参数 (65)6.4.3 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 (65)6.4.4 灌溉制度 (66)6.4.5 取水工程规划布置 (68)6.4.6 管网水力计算 (70)6.4.7 机泵选型 (72)6.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72)6.5.1 设计依据 (72)6.5.2 微灌主要设计参数 (72)6.5.3 微灌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73)6.5.4 微灌灌溉制度拟定 (74)6.5.5 微灌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75)6.5.6 微灌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76)6.5.7 微灌管网水力计算 (77)6.6 田间道路工程 (86)6.7 灌溉工程 (86)6.7.1 机井工程 (86)6.7.2 提灌站改造 (87)6.8 沟道治理工程 (89)6.9 田间配套设施 (90)6.9.1仓储工程 (90)6.9.2 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93)第七章节能、节水 (96)7.1 研究依据 (96)7.2 能耗分析 (97)7.3 节能措施 (97)第八章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98)8.1 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98)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8)8.2.1 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8.2.2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8.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8)8.3.1 采用的依据和标准 (98)8.3.2 建设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99)8.3.3 运营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100)8.4 环境影响评价 (100)第九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01)9.1公司体制及组织机构 (101)9.2劳动定员 (101)9.3人员来源及培训 (102)9.3.1人员来源 (102)9.3.2人员培训 (102)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103)10.1 基本要求 (103)10.2 项目组织 (103)10.3 项目管理 (103)10.4 建设周期计划 (104)11.1 风险因素 (105)11.2 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程度 (105)11.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106)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8)12.1 投资估算 (108)12.1.1投资估算的编制范围 (108)12.1.2投资估算依据 (108)12.1.3投资估算方法 (108)12.2 总投资估算 (109)12.4 资金筹措 (109)12.5 资金使用计划 (109)第十三章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 (110)13.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110)13.1.1项目计算期及基准收益率 (110)13.1.2 财务评价说明 (110)13.1.3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110)13.1.4营业收入和税金 (111)13.1.5利润及分析 (111)13.2财务分析 (111)13.2.1盈利能力分析 (111)13.2.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2)13.2.3清偿能力分析 (112)13.3不确定性分析 (113)13.4财务评价结论 (114)第十四章环境及社会效益评价 (116)14.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16)14.1.1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116)14.1.2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16)14.1.3 项目对所在地区农民素质的影响 (116)14.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16)14.2.1 与固始县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构想相适应 (116)14.3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118)14.4 社会评价结论 (118)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19)15.1.1 项目目标、内容明确 (119)15.1.2 技术方案可行 (119)15.1.3 估算合理准确,财务评价可行 (119)15.1.4 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119)15.1.5 组织管理可行 (120)15.2 建议 (120)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固始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1.2 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固始凤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类型:1.1.3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固始县城郊乡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法定代表人:董治堂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20200700281.2 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2.1 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4.《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的财税制度;8.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专业设计技术规程等;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0.项目承办单位与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签定的咨询服务合同。
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按照省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8.4万吨、388.6万吨、307.9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第四位。
全省肉牛存栏1010.2万头、出栏551.9万头,均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存栏4547万头、出栏5390.5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家禽存栏62104万只、出栏85101.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羊存栏1895.4万只、出栏2114.7万只,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
2、畜牧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达1257个,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的460个;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46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27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场239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65%、96%、70%和80%。
3、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以畜牧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711家,其中肉制品加工企业217家,乳制品加工企业30家,加工能力分别达807万吨、370万吨。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涌现出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华英集团、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生猪和肉禽加工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式 转变 。加 快推 进畜 牧科 技推 广应 用 , 高畜 牧业 的科 技 提 含量 . 强 畜牧 科技 对现 代 畜牧业 发展 的支 撑 能力 。 增
( ) 要 目标 三 主
1 产业 规 模 。到 2 1 、 0 5年 。 全省 肉蛋 奶 产 量 分别 达 到 8 0万 吨 、6 4 4 0万 吨 、2 6 0万 吨 以上 ,年 均分 别 增 长 56 .%、 34 1 %; 牧业 总 产值 达 到 30 0亿 元 以上 ; 产 品 加 .%、5 畜 0 畜
4 % 、7 、 8 、8 。 5 8% 7% 9 %
深 入 贯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以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以机 制 创 新 为动 力 . 现 代 发展 理 念 引领 畜 牧 业 . 用 用现 代 科 学 技 术和 手段 装备 畜 牧业 , 持集 聚发 展 、 约 经 营 、 坚 集 产业 融
发 河 南 省 畜 牧 “十 二 五 ” 展 规 划 业
( 摘 要)
畜牧 业是 我省 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的支 柱 产业 . 在保 障 国 家食 物 安全 、 加农 民收 入 、 进农 业现 代化 、 快 中原经 增 推 加
济 区建设 中发挥着 极 为重 要 的作用 。 为进 一 步调 整优 化农 业结 构 , 促进 畜 牧产 业转 型升 级 , 快畜 牧业 现 代化 进 程 , 加 按 照 省 政府 编 制 “ 十二 五 ” 划 的有 关 要 求 . 合 我 省 实 规 结 际 . 制定河 南 省畜 牧业 “ 特 十二 五 ” 展规 划 规 划期 限 为 发
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南省是中国中部省份,位于黄河流域,地处中国的东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随着时代的发展,河南省也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下面就是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些内容:一、经济发展目标: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传统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工业由重化工业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转型。
2.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力争年均增长9%;全面提升人均GDP水平,争取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3.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高城镇化率,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产业发展重点:1.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2.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加强旅游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发展。
4.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加快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加强退休人员养老保险。
3.加快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分级诊疗。
五、区域协调发展:1.开放与对外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河南综合保税区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1〕8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
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
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2.3%。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2.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全省优质粮食比重显著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其中小麦、玉米、水稻的优质化率分别达到71%、82%和94%,分别比2005年增长9.6个、14.6个和18.2个百分点。
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生猪、肉鸡、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9%、97%、75%。
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优势特色农作物加快向适宜地区集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56.1万亩,比2005年增加162.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90万亩;果园、茶园、花卉、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82.9万亩、97.7万亩、125.9万亩和182.8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长9.3%、96.9%、14.5%和35.4%。
3.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年底全省各级龙头企业达到624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9家、省级龙头企业562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594家、超3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12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3万家,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总值148.6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万家,面粉、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5多亿公斤、70多亿公斤和30多亿公斤,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线开工,燕山水库建成并发挥效益,河口村水库开工建设,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有望近期开工,沙颍河、涡河、小洪河治理基本完成,378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预计全部完成,远超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90座建设目标。
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85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田207万亩,实施了38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50万亩。
林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5年内造林2275万亩,建成林业生态县10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2.19%,比2005年增长4.42个百分点。
5.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农产品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281个,交易总额817亿元。
其中,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市场19个、超1亿元的市场146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了18个省辖市和122个县(市、区)的农产品质检中心,在198个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立了检测机构,初步形成了“三级四层”(省、市、县三级,省、市、县、基地四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增强,建成了18个省辖市和133个农业县(市、区)的信息网站及1686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覆盖省、省辖市、县(市、区)、乡镇、村、户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5%和90%以上。
6.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顺利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
积极推进了林权制度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明晰集体林产权5770万亩,占总面积的85%。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分别在信阳市和新乡市设立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在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合作组织、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鹤壁、济源、舞钢等7个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农民收入大幅度稳定增长,2006—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由3261.03元增长至5523.73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0%,超过“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年均增长6%的预期目标。
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4%下降到2010年的37.2%。
农村社会服务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在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2%,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解决了17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44万户,完成42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二)“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将面临深刻变化,我省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点。
总体判断,今后5年我省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处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1.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紧张与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功能进一步拓展,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我国财力的不断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
二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力明显增强。
三是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和增收能力。
四是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五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和装备支撑。
随着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步伐加快,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内在素质。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决策,要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这是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大格局中对我省基本省情的清醒认识,是对中原地区比较优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国家和民族长远根本利益的高度负责,表明了我省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坚强决心。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必须把农业和粮食作为首要任务,在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探索不同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道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2.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业经营主体缺位,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省仍有649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近3000万亩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农业减灾抗灾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需提高,农资销售和农畜生产投入品控制不严,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扩散,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
四是农业外向度低,出口创汇型企业少,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对接能力弱,与山东等东部省份出口额度的差距扩大。
五是农村整体面貌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本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农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元,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
六是农区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农业大县财力紧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95个县(市、区)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传统农区发展难度仍然较大。
七是一些地方轻视农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不突出,贡献率仍然较低。
二、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础和重要任务,坚持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依据“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理念,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规模稳健增长、质量加快提升,积极构建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努力探索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道路,将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二)主要目标1.农业总体发展再上新水平。
(1)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5%。
(2)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到600亿公斤。
(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现代农业发展跨越新台阶。
(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2)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达到2.5∶1。
(3)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3%—55%。
(4)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5%,其中秋粮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
(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