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城市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唐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唐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唐大唐盛世,也许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美好,那是一个驼铃在长安响起的时代,是广袤的疆域遍布骄傲而不自满、尚武尚文的唐人的时代……唐,618年—907年,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神龙革命、开元盛世……唐全盛时疆域图:但世界并不只有中国,历史也总是这么的巧合。

同时期,我们的西边,还有一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正在崛起,唐人称他们为“大食(tazi)”。

750年,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兵讨伐西域藩属国之一的石国,石国国灭,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

751年,早就垂涎中亚河中地区的阿拔斯王朝借机率十余万(数字有争议)联军而来。

高仙芝得知消息后,主动出击,率约五万(数字有争议)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两只可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碰撞。

大唐联军葛逻禄部众的突然反叛,最终导致唐军腹背受敌而败。

表面上看,这一次战役并没有改变西域的态势,阿拉伯帝国仍征战东罗马,唐王朝也没有展开报复行动。

但事实上这却是伊斯兰文明进入西域、汉文明退出的开始。

怛罗斯位置:同时期,唐与南诏之间进行了五年的战争,唐军被拖入泥沼,损失惨重,南诏归附吐蕃。

唐、吐蕃、南诏:一百多年的辉煌下渐渐充斥的是暗流涌动,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盛唐如同一个绷到了极致的气球,一戳就会破。

怛罗斯之战后的第四年,南诏战败之后一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眼看它楼塌了……安西驻军东调平叛,西域留守军团成为孤军,尽管这是一只硬骨头的孤军。

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西域、河西走廊的控制,接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唐中后期的宪宗、武宗、宣宗不管如何中兴,也没有挡住国力的衰败。

878年,黄巢民变爆发,唐已无力回天,907年朱温篡唐,唐亡。

唐后期疆域图:若只从敦煌地方史来看,敦煌唐代历史大体可分为四期。

以吐蕃占领敦煌为界,初唐、盛唐可称唐前期,中唐、晚唐可称唐后期。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敦煌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敦煌的重要历史背景知识。

文化交流的枢纽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古代,敦煌是中国同中亚、印度和西亚地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种交流使得敦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交融之地,融合了多种艺术、宗教和文化元素。

的传播中心在公元4世纪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而敦煌则成为了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中心。

敦煌莫高窟是艺术的杰作,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传播过程。

文化繁荣的时期敦煌处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其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敦煌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前来创作。

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重要的历史遗迹除了莫高窟之外,敦煌还拥有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

敦煌城为唐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城池,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此外,敦煌还有著名的沙漠冰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艺术瑰宝的保护与传承敦煌的艺术瑰宝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学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和复制壁画、建立博物馆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敦煌的历史背景灿烂而庞大,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佛教传播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

通过了解敦煌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古城,历经千年风雨,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敦煌之所以能够得以保存下来,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灿烂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敦煌历史的悠久,可以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

其时,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为敦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数十年间,敦煌从一个普通的绿洲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史书中记载的,西晋前后,敦煌被定为西北大道起点。

这个时期是敦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诸多文化艺术繁荣于此。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将传统佛教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完美结合的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至今为止,敦煌石窟中已经发现了735个石窟,以及4.5万余尊佛像、壁画等文艺品。

这些文艺品大都立足于佛教之外,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展现了敦煌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之处。

敦煌石窟中最初出现的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当时的雕刻艺术以立体、线条明显、饱满的人物形象为主。

到了唐代,敦煌的雕刻艺术进一步发展,风格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唐代的壁画、雕塑表现了中国传统佛教艺术的丰富内涵,回归自然、平和的艺术气息得以展现。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敦煌的石窟艺术风格转向更加生动、形态丰富,以及更为技巧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石窟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石窟艺术之外,敦煌的历史文化还体现在了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敦煌的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据史书记载,早在敦煌石窟建成之前,敦煌已经出现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音乐文化。

随着敦煌的发展,汇聚于此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多元化。

其中以“敦煌古乐”最为有名,这是一种涵盖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乐曲体系。

敦煌古乐的表现形式,包括独奏、合奏、歌唱等多种方式。

这些曲目,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着重要的音乐艺术审美价值,彰显了敦煌文化的卓越之处。

敦煌的历史沿革

敦煌的历史沿革

敦煌的历史沿革隋朝之前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

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

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

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

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

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

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

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

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

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今玉门市以西),北达伊吾(今哈密市),南连西羌(今青海柴达木)。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

前凉张骏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

公元400年,李高[注:为日下一高]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

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以后亡于北凉。

凉州成为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是凉州文化的中心,名流学者代不乏人。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

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

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有世居敦煌的译经大师竺法护;有前往印度学习佛法的敦煌人宋云等。

法显、鸠摩罗什等佛学大师无论东进还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敦煌城市的历史演变..

敦煌城市的历史演变..

敦煌的起源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夏 商西周皆羌戎所居,春秋时称为“瓜州”,战国时转为 月氏称雄,同时期乌孙与月氏为邻,共居敦煌间。汉武 帝派大将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后,于元鼎六年( 公 元前111年) 置敦煌郡,同时建立军事防御体系、移民 实边、厉行屯田,移民由军事都尉管辖,都尉府所在地 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 历史上敦煌城市的形状,即城墙的形状为: 敦煌郡东西 宽718m、南北长1132m、高16m,郡城因军事防御的需要 兴建起来,结构简单、形制单调,以单城为主,城市形 态近似方形,这一时期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
曹魏时期的敦煌
曹魏时期敦煌偏安一隅,城市形态沿袭汉代,但这一时 期由于社会比中原安定,胡汉贸易交往繁盛,商业有所 发展。东晋十六国,北方战乱,河西出现了五个割据政 权,这一时期敦煌还是割据者的西部重镇,相对安定。 晋安帝隆安四年( 公元400年) ,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 ,敦煌首次成为西凉的政治中心,在城内建恭德殿、谦 德堂、嘉纳堂以听政,建靖恭堂以议朝政、阅武事。这 一时期城市功能逐渐健全,城市已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 组成,城市内出现了商业区。
丝绸之路与贸易
据文献资料记载,内地与西域的交往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了,但大规模 连续性的交往则是在张骞凿空之后。丝绸之路的开辟把中原与中亚、西 亚、南亚的农业联系起来,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的物质基础。丝绸之路 是敦煌各县城布局的主轴线,敦煌郡城处于丝路的枢纽地位,是中西贸 易孔道和商品交换的中转站,中亚商人络绎不绝,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 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西贸易往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唐朝敦煌 成为华戎交往之大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 丝绸之路的兴起逐渐取代了古绿洲丝绸之路,明朝通往敦煌的丝路被嘉 峪关阻隔,古丝绸之路从此衰落,敦煌失去了商品贸易中转站的地位, 敦煌城市的发展也因丝绸之路的衰落而沉寂。

敦煌解说词

敦煌解说词

敦煌解说词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的西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

敦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当时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敦煌郡,标志着敦煌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敦煌就开始了其辉煌的历史。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敦煌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各种文化、宗教和艺术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也被誉为“千佛洞”,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这里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15尊彩塑,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这些壁画和雕塑,以精美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址,如阳关、玉门关等,它们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开放。

此外,敦煌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雅丹地貌。

这里的风蚀地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感觉。

敦煌的音乐文化也非常独特。

敦煌琵琶曲是中国最早的器乐作品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敦煌还有丰富的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国际学者都对敦煌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敦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敦煌文化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敦煌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它,保护它,让它的光芒照耀世界。

我的家乡闻名的敦煌

我的家乡闻名的敦煌

我的家乡闻名的敦煌敦煌,作为我家乡的代表,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文化的宝库。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敦煌的历史、文化和景观。

敦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000年前的汉朝。

在那个时候,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和唐宋等历史时期,敦煌更是繁荣发展,由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莫高窟,也被誉为"万佛之洞"。

莫高窟是敦煌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书写着敦煌悠久的佛教文化。

莫高窟建于4世纪,延续了千余年。

其中保存了大量以壁画为主的佛教艺术作品,涵盖了佛经故事、佛陀传记和僧侣生活等多个主题。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和瑰丽的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其他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鸣沙山是其中之一,以其特殊的沙音而闻名。

当游客在细软沙滩上踩踏时,沙子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宛如大自然的乐曲。

而炎帝寿庙则是中国古代祭祀炎帝神农氏的重要场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朝圣者。

敦煌的文化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敦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在敦煌,你可以感受到汉唐文化的繁荣,体验到丝绸之路的风情。

敦煌的音乐、舞蹈和戏剧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敦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此外,敦煌还以其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于世。

敦煌剪纸、葫芦雕刻和羊皮画等传统工艺,展示了敦煌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艺术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我看来,敦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历史和文化,还在于它对于世界的启迪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敦煌位于沙漠之中,沙漠的雄浑和辽阔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感。

而阳光下的敦煌就像一个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总之,敦煌作为我的家乡,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也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到敦煌,亲身体验这片土地的魅力。

历史名城--敦煌

历史名城--敦煌

浩劫,到 底是谁的 错
王道士
敦煌的名胜古迹
在敦煌的名胜册上,书写着一串长长的名字:莫 高窟、月牙泉、鸣沙山、玉门关、阳关、雅丹地 貌、敦煌古城、沙漠、戈壁„„
璀璨的沙漠明珠 ——莫 高 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 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 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 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 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 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 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 并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甘 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敦 煌 莫 高 窟
莫高窟的壁画
莫高窟顶部飞天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不 满 , 水 极 甘 美 。 ”
有 一 泉 水 , 名 日 沙 井 , 绵 历 古 今 , 沙 填 一 起 。 唐 《 元 和 郡 县 志 》 载 : “ 鸣 沙 山 载 便 屡 见 史 籍 , 并 与 鸣 沙 山 紧 密 地 连 在
敦煌雅丹地貌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位于党河中下游绿 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 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 据西北师 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 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 (前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 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 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
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1998年敦煌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敦煌的地理位置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她位于中国西
北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 汇处。北纬40度10分,东径92度48分。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 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 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一个

敦煌的简单介绍

敦煌的简单介绍

敦煌的简单介绍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

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南依祁连山,北临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

总面积约13500平方千米。

敦煌位于甘
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部,西、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北与青海、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与瓜州县相邻。

敦煌地处中国
西北边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重镇。

敦煌是古丝绸之
路上的重镇和交通要道。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建立市县。

汉朝时期,敦
煌属西域都护府管辖;西晋改为敦煌郡;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
为后凉所据;北朝至隋、唐时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
都护府管辖;唐武德年间置敦煌郡;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置敦煌县;宋天禧三年(公元1020年)改置敦煌县(今敦煌市);明清时期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都督府所在地,称甘肃凉州(今
武威)。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改为甘肃省敦煌市。

—— 1 —1 —。

敦煌学十八讲

敦煌学十八讲

敦煌学十八讲第一讲: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的西北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它位于河西走廊的东部,是历史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

敦煌地处沙漠边缘,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历史背景敦煌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是西域的一个重要边陲城市。

在东汉末年,这里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佛教壁画和经文的创作和收藏。

第二讲:敦煌的文化遗产莫高窟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它是一系列由岩壁雕刻和壁画组成的佛教洞窟,起源于4世纪,持续到14世纪。

这些洞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丰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孤山寺孤山寺是敦煌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5世纪。

它是一个佛教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

孤山寺的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宗教场景,展示了敦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讲: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题材艺术风格敦煌壁画采用了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它们通常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为特点,描绘了各种人物、动物和风景。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中国绘画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与题材敦煌壁画的主题多样,涉及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

其中最常见的主题是佛教故事和佛陀的生平。

这些壁画通过细致入微的绘画和精湛的雕塑,生动地展示了佛教的信仰和哲学。

第四讲:敦煌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艺术和文化传播敦煌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并对当地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在西方艺术和宗教中得到了广泛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敦煌文化也影响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在佛教艺术和教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敦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艺术家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国际学术机构都在进行敦煌学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敦煌介绍及特点演讲稿范文

敦煌介绍及特点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敦煌。

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西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下面,我将从敦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特色等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敦煌的魅力。

一、敦煌的历史敦煌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设立敦煌郡,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此后,敦煌历经汉、魏、晋、隋、唐等朝代的繁荣与变迁,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1. 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许多商队、僧侣、使者等途经敦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敦煌的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兴盛息息相关。

2. 敦煌莫高窟的兴起敦煌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景点,始建于公元366年。

窟内壁画和雕塑精美绝伦,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峰。

莫高窟的兴起,标志着敦煌佛教文化的繁荣。

二、敦煌的文化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

1. 宗教文化敦煌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有大量佛教壁画和雕塑,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此外,敦煌还有许多其他宗教文化遗址,如西千佛洞、敦煌古城等。

2. 艺术文化敦煌艺术以壁画、雕塑、壁画彩绘等为主要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其中《飞天》、《观世音菩萨》等作品堪称艺术珍品。

3. 民俗文化敦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敦煌舞、敦煌曲子戏、敦煌皮影戏等。

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了敦煌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敦煌人民的生活风貌。

三、敦煌的特点1. 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拥有丰富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艺术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见证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2. 文化交融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长河中,敦煌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3. 自然景观敦煌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

敦煌的起源和历史论文

敦煌的起源和历史论文

敦煌的起源和历史论文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著名的敦煌莫高窟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佛教艺术地,其壁画、彩塑、石刻等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的"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古称'缠矢之地'、'盐州',西汉时取'敦煌'之名。

据史书记载,敦煌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要津和商业重镇。

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敦煌曾经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商贸往来的重要渠道,因而发展了兴旺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敦煌莫高窟的建造始于公元366年,之后历经数百年的建设和扩建,直至14世纪元朝时期才基本完成。

莫高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艺术和博大的灵魂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和彩塑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体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艺术精品上,更蕴涵于其所承载的佛教文明、丝绸之路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与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了解,也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历史文化见证。

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此外,敦煌莫高窟所展现的壁画和彩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在壁画和彩塑中,古代艺术家们通过对佛教教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内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佛教文化的丰厚内涵。

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珍贵载体,莫高窟中的壁画和彩塑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佛教教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古代艺术的华彩绚丽,更传达了佛教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信仰,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和研究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和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北魏、西魏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北魏、西魏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北魏、西魏展开全文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占此时北凉都城姑臧,北凉王出降,北凉王族则据河西西部抵抗。

至442年,北凉王之弟见河西大势已去,遂率敦煌人西行高昌,其中很多人都是因北魏从东向西进攻而聚集在敦煌的河西精英。

405年,西凉迁都酒泉,421年,北凉灭西凉,442年,北魏灭北凉,短短几十年,三次重大的打击,敦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北凉撤离后,逃到哈密盆地伊吾建立了后西凉政权的李暠之孙李宝乘机回返,占据了敦煌,并向北魏归降,被封沙州牧,敦煌公。

444年,北魏召李宝入平城,为经营西域和抗击北方的柔然,建敦煌镇。

作为军镇,敦煌统辖酒泉郡、张掖郡、晋昌戍,领地广大,河西西部的政治中心再次移到敦煌,敦煌终于再一次迎来发展。

445年,北魏太武帝派将领发凉州以西兵,出敦煌,西击鄯善,后更破焉耆和龟兹。

此战使西域大部分地区都受北魏控制,丝绸之路再次打通,西域商人纷纷前来贸易。

但好景不长,北方的柔然很快控制了敦煌以西的西域地区,并直接控制了与敦煌最为接近的吐鲁番盆地。

处于柔然和吐谷浑的夹缝中的敦煌,被柔然多次侵扰。

472年——474年,柔然连犯敦煌,敦煌军民虽击败敌军,保住了敦煌。

但柔然与北魏之间的边防线太漫长,且强悍的柔然骑兵给北魏边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导致北魏上层对是否继续保有敦煌发生了分歧,不少人建议后撤凉州(今武威),放弃敦煌。

这时,给事中韩秀站了出来,他认为,敦煌军民早已适应了这种强寇在侧,会随时被骚扰侵夺的危机状态。

只要敦煌按常规部署兵力,则可保护自己,且进可阻断柔然东进之路,退可打消吐谷浑对河西地区的觊觎之心。

若放弃敦煌,则可能触发柔然与吐谷浑的合流,不仅凉州不保,河西不宁,关中也无法安枕。

他的话力挽狂澜,敦煌被保了下来,也使得敦煌的文明和艺术没有因此戛然而止。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敦煌的军民在飘摇之中的坚持,他们在敌众我寡、孤立无援中坚守了十几年……莫高窟254窟对这种慈悲、勇敢、奉献、牺牲表达得淋漓尽致!莫高窟254窟:十几年后,随着高车的逐渐强大,柔然势力开始衰弱。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元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元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成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立“大蒙古国”。

西方史学界所称的“蒙古帝国”开始了对外的扩张、征服。

成吉思汗时期的扩张:从地图上可以得知,西夏、金在蒙古国的扩张中首当其冲,而相对于金来说,西夏明显要弱一些,因此,在1205年,大蒙古国还未建立的前一年,铁木真就发动了第一次征夏战,洗劫了西夏的一些边镇,其中就包括对瓜沙地区的侵扰。

当大蒙古国建立后,为征服金朝,就一定要打破他的联盟。

金、西夏、南宋疆域相接,对南宋来说,坐观蒙古对金的攻击,是南宋从朝廷到民众喜闻乐见之事,南宋与金之间的仇恨就算是到了西夏已灭亡,金岌岌可危之际,唇亡齿寒、实力相差的分析也没有浇灭灭金夺回故土的复仇欲望,与蒙联合灭了金,当然随之而来的自然也逃不过金宋联合灭辽的结果,南宋最后还是亡了。

而因为与南宋之间的关系,西夏和金是联盟,成吉思汗因此选择了先灭西夏。

1207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二次灭夏战争,却以失败告终。

1209年,攻下西辽属国高昌回鹘的蒙古军控制了西夏的河西地区,第三次从河西开始攻西夏,西夏败,以大量赔款和附蒙伐金的条件存活了下来。

之后连绵十来年的夏金战争使两国均实力大损。

1217年,成吉思汗发动第四次征夏战,其理由是前一年西夏拒绝了协助蒙古西征,西夏只得求和。

1223年即位的夏献宗决定再次联金抗蒙,准备等蒙古大军西征时联合蒙古周边各国攻蒙。

但此策略被蒙古大将发现,1224年率军攻入西夏,并成功拿下西夏的银州。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回归后便立刻入侵西夏沙洲,西夏只得再次求和。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违反和约为由再度攻击西夏。

1227年3月,蒙古军占领敦煌,废沙洲建置,归入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的封地,同年6月,西夏灭亡。

蒙古攻夏:蒙古帝国版图辽阔,四大汗国中有三个都须经敦煌与中原联络,敦煌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有所提升。

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后,敦煌成为中央朝廷和西北藩王斗争的重要基地,向西的交通贸易要道已经不再通过敦煌。

敦煌的发展历史

敦煌的发展历史

敦煌的发展历史历史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

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

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

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

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

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

窦融率河西归服。

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

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

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氾腾等一批名儒。

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

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

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隋朝初废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浑占据。

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丝绸之路再度打通。

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敦煌郡,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进入兴盛时期。

建中二年(781年),为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张议潮募兵集众起义,经过血战夺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设置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潮为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来一位新的统治者曹议金。

他主张与近邻修好并大力农牧业,使敦煌恢复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莫高窟的开始了一个以大洞窟开凿为主的时代。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明清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明清

敦煌石窟(四)敦煌的历史变迁——明清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然后北伐西征,同年,攻占元大都(北京),元惠宗北遁,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亡。

1372年,明朝军队赶走了蒙元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军事存在,并在敦煌以东设置了嘉峪关。

嘉峪关以西的明朝领土基本上归“关西七卫”管理,“关西七卫”是明朝设置的羁縻卫所,敦煌地区由沙州卫管辖。

关西七卫:从积极的角度说,关西七卫的设置保障了西域的往来,使明政府能将军事力量主要用在对付蒙古高原上的瓦刺和鞑靼。

但是我们也能从明政府将河西西部交给归附的少数民族,并且实行羁縻政策上看出,明政府并不看重对西域的控制,西部政策上属于消极对待。

关西七卫的主要民族为撒里畏兀儿、藏族、蒙古族、回回、畏兀儿、哈刺灰,除回回在元代就信仰伊斯兰教外,其它几个民族都信仰佛教。

但是,明代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哈密地区也有不少伊斯兰教徒,七卫部众处在伊斯兰文化的夹击之下。

伊斯兰教和其他一些宗教一样,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和平方式,另一种是当和平方式无效时,使用武力,进行宗教圣战。

由于七卫大部分部众笃信佛教文化,因此与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土鲁番之间的宗教战争的爆发没能避免。

随着土鲁番王国的强大,七卫无法抵抗,据《明史-西域二-曲先卫》记载:“土鲁番复据哈密,逼处关外诸卫”。

“时土鲁番日强,数侵邻境,诸部皆不能支”。

关外的卫所开始东迁,进入关内和祁连山腹地。

明朝本来对西域的重视就不够,因此,当1516年,割据天山山脉东部的土鲁番王国吞并了敦煌后,1524年,明朝干脆选择关闭了嘉峪关,放弃瓜、沙二州。

嘉峪关:自1524年至1725年,整整二百年间,敦煌地区处于完全没有行政建制的时期,归土鲁番或蒙古部落管理。

不管中原是明还是清,敦煌不再发声。

此时,中西陆路交通断绝,曾经驼铃不断的丝路上商旅凋敝,敦煌孤悬关外,一片沉寂。

一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击败准噶尔部的葛尔丹,敦煌才回归到中原政权的怀抱,雍正年间,重新设置敦煌县,从关内移民屯田,敦煌的经济开始复苏。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1、敦煌历史沿革“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承载了4000多年文明史,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建臸史。

远古时期敦煌属三危地域。

距今四五千年,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是有史记载敦煌地区最早的先民。

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地,三苗族的后裔羌戎在这里游牧定居,属玉门火烧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相继驻牧敦煌,后月氏将乌孙驱逐异乡,称雄河西。

秦汉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赶走大月氏独占敦煌及河西地区。

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统一了河西,并派张骞“凿空”西域,通过“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移民屯田,保证了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从而揭开了敦煌辉煌历史的崭新一页。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郡,派将军赵破奴调集酒泉、张掖等郡人工筑敦煌城,至后元元年(前88年)敦煌郡陆续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敦煌建郡后,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代大宛,赵破奴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

东汉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敦煌伴随丝路的兴衰而兴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先后任敦煌太守,他们抵臸豪强,保护西域商旅,改进农耕技术,使百姓蒙惠。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战火烽起,但敦煌地区则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振兴。

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沙门乐僔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往酒泉,这是历史上敦煌第一次作为封建割据政权国都。

421年,北凉灭西凉,敦煌归北凉。

439年,北魏统一河西,敦煌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

南朝刘昭引《耆旧记》赞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唐时期隋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丝绸之路 敦煌 历史故事

丝绸之路 敦煌 历史故事

丝绸之路敦煌历史故事
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将中国与中亚、西亚、东欧等地连接起来。

在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一座城市就是敦煌。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化宝库,敦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壁画,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敦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这里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城市。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敦煌一直处于沙漠环绕的边缘地带,面临许多自然灾害的威胁。

尽管如此,敦煌人民依靠勤劳和聪明才智,建造了灌溉系统和防护工程,使得他们能够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敦煌是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

从这里出发的商队将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中国特产运往西方,同时也带回了许多西方的物品和文化。

这种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敦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交汇点。

在敦煌的壁画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

莫高窟是一个由数百个洞窟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

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艺术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今天的敦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在敦煌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中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壁画的美丽,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特产。

敦煌的历史故事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向我们展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让人们深感敦煌的独特魅力。

敦煌的历史故事

敦煌的历史故事

敦煌的历史故事
敦煌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距省会兰州市约敦煌千公里。

它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已经有千年文明史和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成就了这个古老的文化城市。

敦煌的历史远古巨大,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敦煌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史记·卷三十·西羌传》中记录了古时羌族人往东移居时曾经越过位于敦煌地区的》张掖段的黄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地区属葱岭郡辖区,在唐代,敦煌先后隶属虑州、静州、甘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在宋代时期,敦煌地区由于受到西夏的侵袭而一度沦为边区。

在唐代,敦煌的经济繁荣和民族文化多元发展达到了巅峰。

唐朝的诗人王之涣曾写下“敦煌远近水中山,相望相思两鬓斑。

”的句子,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敦煌的美景。

在莫高窟中留存的壁画和文物、书法、音乐等其他艺术珍品,是敦煌历史文化所创造的瑰宝。

除了莫高窟等文化历史胜地之外,敦煌的沙漠风光和丝绸之路的旅游景点也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丝绸之路交通枢纽酒泉市的敦煌机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文化遗址,还可以领略南部龟兹古城、鸣沙山、月亮峡、阳关等旅游景点。

总之,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莫高窟世界的文化遗产、甘肃省级文化名城及国家司法政治文化教育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它不仅是中国西北的一个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神秘、辽阔、古朴、优美的艺术气息,是人们在探求历史文化、感悟生命意义与价值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地方。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1. 引言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座古代城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艺术著称于世。

敦煌的壁画、雕塑、籍、医药文献和其他文物,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交流。

本报告将对敦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保护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2. 历史背景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汉朝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西域的商人和外国使节。

这些交流促成了东西方艺术、思想和科技的交汇。

在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许多著名的佛教石窟、经典和艺术品在此时期创作。

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并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意义敦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的艺术作品以其精美的绘画技巧、真实的表现形象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和游客。

壁画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人物、风俗等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敦煌也是文化交流和统一的重要篇章。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敦煌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敦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保护状况敦煌的确保存有一定的困难。

受天气现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的壁画和石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

此外,游客过多也给敦煌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敦煌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世纪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壁画、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流量等。

同时,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支持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然而,敦煌的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下的壁画需求定期维护和修复,但技术和经费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工作进展缓慢。

5. 未来发展潜力敦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财富,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自唐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
无复昔日之殷富繁华矣”。这一时期城市形态沿袭前代,受战
争影响,城市破败不堪,城址于明朝正统年间毁于党水。清康
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 收复敦煌,雍正三年( 公元1725年
) 在党河东岸新筑卫城,即敦煌县城 ,城廓周围五里五分,
开东、西、南、北四门,城中心为县署所在地,城南、城东和
城北分别为瓜菜市、菜市和柴市 。至道光十年( 公元1829年)
,敦煌已有4630户,0840人。从收复敦煌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年) ,清对敦煌进行了196年的经营,使地荒城废的敦煌
渐次复苏。
2021/3/9
7
敦煌演变的影响因素
敦煌城市形态结构是在长期历史演化中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纵观历史,主要包括自然条件 、政治统治与人口迁移、军事政权、丝路贸易、水资源等五个因素的影 响。
2021/3/9
2
引言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发展具 有历史的延续性。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和集聚形态 的反映,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学术研究的热点 之一,长期被学术界关注。敦煌作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 ,分析其历史时期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演变过程及影响 因素,对更好地探讨敦煌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 意义。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敦煌城市形态呈方形,并具 有延续性,在城市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军 事政权、丝路贸易和水资源是影响城市演变的主要因素 ,由于每一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城 市内部形态发展各异,但唐“安史之乱”是敦煌城市发 展的拐点。
2021/3/9
4
曹魏时期的敦煌
曹魏时期敦煌偏安一隅,城市形态沿袭汉代,但这一时 期由于社会比中原安定,胡汉贸易交往繁盛,商业有所 发展。东晋十六国,北方战乱,河西出现了五个割据政 权,这一时期敦煌还是割据者的西部重镇,相对安定。 晋安帝隆安四年( 公元400年) ,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 ,敦煌首次成为西凉的政治中心,在城内建恭德殿、谦 德堂、嘉纳堂以听政,建靖恭堂以议朝政、阅武事。这 一时期城市功能逐渐健全,城市已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 组成,城市内出现了商业区。
2021/3/9
3
敦煌的起源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夏 商西周皆羌戎所居,春秋时称为“瓜州”,战国时转为 月氏称雄,同时期乌孙与月氏为邻,共居敦煌间。汉武 帝派大将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后,于元鼎六年( 公 元前111年) 置敦煌郡,同时建立军事防御体系、移民 实边、厉行屯田,移民由军事都尉管辖,都尉府所在地 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 历史上敦煌城市的形状,即城墙的形状为: 敦煌郡东西 宽718m、南北长1132m、高16m,郡城因军事防御的需要 兴建起来,结构简单、形制单调,以单城为主,城市形 态近似方形,这一时期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
2021/3/9
8
自然条件
敦煌故城位于党河下游绿洲腹地,处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东连酒泉 、张掖,西接天山南北,直趋中亚、西亚,城周围筑有完整的军事防御 体系: 北有长城,西有玉门关和阳关,东依党河、敦煌县城自西汉元鼎 六年( 公元前111年)设置后,直至明代被党河冲毁废弃,期间没有发生 任何大的变化,可见城址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区位选择表现了“城市— —水源——绿洲”的高度耦合。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和“茶马 古道”的必经之地,这种东西、西南轴向的交通布局也是城市布局的主 轴线。敦煌郡所辖六县都沿丝绸之路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渊泉、冥安 、广至、效谷、敦煌、龙勒。设县建城之处基本沿丝绸之路和河流交叉 点水资源丰盈的地方,表现出城市沿河和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点轴式串珠 状特点。这种沿河和沿交通的城市布局不仅是历史时期城市布局的特点 ,也是现代干旱区绿洲型城市规划与扩张的主要方向。
2021/3/9
5
隋唐时期的敦煌
隋唐结束了割据政权的分裂,在大一统中央王朝的保护 下敦煌城市迎来了鼎盛发展。丝路畅通、贸易发展、经 济繁荣,隋唐敦煌不但成为中原与西域交市的地方,而 且是中西贸易线上的重要商业都市,被誉为丝绸之路上 最大的“通商口岸”和“华戎交汇之大都会”,唐敦煌 郡城和县城形态较前代完善,内部出现多城并列。据《 沙洲都督府图经》记载: 唐敦煌沙洲城由罗城和子城两 部分组成: 子城为官府衙署所在地,罗城主要为商业和 居民区,城址大多建有马面、瓮城、角墩、马道等设备 。城址外围有羊马城,即在城墙外侧和城壕内侧加筑一 道矮墙,用以安置羊马牲畜,也为战时护城多了一道防 线。
敦煌城市演变
城规1101 高激光
2021/3/9
1
现代敦煌
敦煌,甘肃省酒泉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 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 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 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 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 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 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 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1/3/9
9
政治统治与人口迁移
自汉置郡以来,敦煌的统治者首先采取移民实边、厉行屯田的政策,从 中原迁来大批罪犯和贫民来敦煌屯田垦荒,西汉已有11200 户、38355 人。东汉时期,据《后汉书西域传》载记: 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复 部营兵三百人。这类移民虽然有屯田开发的作用,但主要是用于军事防 御的紧迫性的需要。这种移民一直在唐代安史之乱都是在实施的。唐安 史之乱以后,敦煌发展趋于衰落,宋敦煌由西夏控制。元代时期,中行 政中心东移,敦煌失去了都城屏障和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成吉思汗将 瓜、沙二州之民迁入中原。明朝时期,敦煌成化外之地的人口只有 1320 人。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历史时期因政治统治的需要而引起的人口 集聚,必然会促进敦煌社会生产的发展。唐代以前敦煌的人口迁徙是城 市发展的基础;唐代以后,随着敦煌人口的外迁,人去城空,加剧了城市 的衰落。
2021/3/9
6
安史之乱后的敦煌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自唐后期至元以来,敦煌先后
由突厥、回鹘、党项、西夏的控制,敦煌成为少数民族纷争之
地。随着行政中心的东移,敦煌失去了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地
位,遭到战争破坏的城市,城墙再无修补加固的痕迹,明初划
嘉峪关而治,敦煌沦为化外之区,地荒城废。正如马端临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