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与坚持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眼前是读高三的女儿挑灯夜读,我对于她的陪伴就是读书。就这样,春节期间我读完了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
主人公哈罗德·弗莱是一个六十五岁的退休老人,在一家酿酒厂做了四十五年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他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关系疏离。如果不是因为收到老朋友奎妮的信,如果没有加油站女孩的鼓励,他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改变,也不会有他1个人,87天,627英里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横跨英格兰的坚持。
改变和坚持看似一组矛盾的词语,但在这部小说中确有着别样的诠释。改变的是思维,坚持的是信念,这思维改变了行为,这信念又坚持了行为。
哈罗德的改变是从给奎妮邮信的路上开始,一路的行走,一路的回忆与反思。童年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给他造成的伤害延伸到了他成年后的生活中,影响了他与儿子、妻子的关系。他在反思中改变了自己,从没独自走过那么远的路,从没在野外露宿过,从没靠野果、野菜充饥,现在他都做了。从对朝圣追随者维尔夫的照顾,我理解了他想要弥补从前没为儿子戴维做过事的心情;从与妻子莫琳的通话和买礼物的行为中,我体会到了他对缓和夫妻关系所做的努力;从他勇敢地说出对于戴维的美好回忆,我看到了他已经不再回避过去。文章还以莫琳的视野见证了哈罗德的改变:在达林顿,“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一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使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在哈罗德的感召下,妻子莫琳也发生了改变。夫妻关系的疏离的主要原因是莫琳对丈夫的误会,她以为丈夫不关心、不爱儿子。从哈罗德的徒步去贝里克开始,她也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直到在旧照片中发现丈夫在对儿子的成长中也有付出和努力,她改变了对丈夫抱怨的态度,并通过开车接哈罗德回家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
哈罗德在朝圣路上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忍耐和努力。没有徒步行走的装备,没有充足的资金,,一路上疲惫、疼痛、饥饿、寒冷一直伴随着这个年迈的老人。这样艰辛行走只因为有“只要他走,老友就能活下去!”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当然哈罗德的坚持离不开奎妮的坚持,莫琳和一路上善良人的支持。
我也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2014年的课改之路: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哈罗德一样,在课改的路上尝试改变一些,坚持一些,可能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加快一些!
我们一直迷信教师的教。
当教师讲的筋疲力尽时,你没瞥到学生不屑一顾的眼神吗?
当下课铃声欢快响起时,你没看到学生按捺不住的表情吗?
薛法根老师有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三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补充一句:某个内容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也许更好,不教。合起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叫做“四不教”。有了这“四不教”,一篇课文需要的内容就不多了,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少而精”了。
我们要尝试改变,要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终身学习的人。会学习的人才能一直成长。
我们要学会坚持,在课改的路上坚持每天改变一点点。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不再抱怨学生、家长和社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接受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尝试在信息化的时代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与身边的伙伴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互相支持,携手前行。
蕾秋·乔伊斯在《一个人的朝圣》中让哈罗德和莫琳在晚年获得了幸福,他们为了爱而改变,为了爱而坚持!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主动改变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坚持为了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所做的尝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相信终有那么一天,我们的课堂会充满智慧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