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空间理论看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合集下载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死 火 作 出“ 完 ” 烧 的死 亡 , “ 忍 ” 令 我 碾 死 在 车 轮 底 下 , 也 残 地 这 种 不 顾 一 切 的毁 灭 ,就 是 鲁 迅 自己 给 悲 剧 所 下 的定 义 : 悲 剧 “ 将 人 生 最 有 价 值 的东 西 毁 灭 给 人 看 。” ⑨ 《 火 》 一 出悲 剧 , 出 悲 剧 折 射 出一 种 属 于 “ 火 ” 死 是 这 死 的 悲 剧 美 。所 谓 的悲 剧 美 , 悲 剧 给人 一种 特 殊 的 审 美 感 情 , 是 即 在 审 美 愉 悦 中产 生 一 种 痛 苦 之 感 , 是 心 灵 受 到 巨 大 的 震 撼 , 并 或 者 可 以说 是 悲 剧 的崇 高 感 。 《 火 》 , 命 的 火 焰 空 留色 在 死 里 生 彩 , 青 白 中 更 只 是 一 具 具 空 壳 , 冰 冷 中等 待 死 亡 , 生 命 在 在 但 的苏 醒 燃 烧 却 换 来 另 一 种 更 壮 烈 的死 亡 ,正 如 钱 理 群 教 授 所 说 的 :与其 坐 以待 毙 , 如 垂 死 挣 扎 , “ 不 因为 垂 死 挣 扎 有 一 种 挣 扎 之美 。 ( 自钱 理 群 教 授 在 东 南 大 学 人 文 大 讲 座 的 演 讲 稿 ) ”摘 同样 是 死 亡 , 后 者 显 然 更 能 凸显 出 英 雄 的 那 般 不 顾 一 切 , 但 更 能 引起 读 者 的共 鸣 ,让 读 者 感 受 到 牺 牲 的崇 高 。 当美 被 摧 毁 时 . 显 示 出 美 的光 辉 , “ 火 ” “ ” 死 亡 , 这 出 悲 剧 更 即 死 与 我 的 是 的美 感 所 在 。 《 火 》 表 达 的 , 是 鲁 迅 先 生 对 现 实 的鞭 笞 , 多 的是 死 所 不 更 对 自己 和新 青年 内 心 的剖 析 。 五 四 ” “ 过后 , 迅 先 生 作 为 一 名 鲁 先 驱 , 是 一 名 启 蒙 者 , 沙 漠 中独 自彷 徨 、 考 , 种 孤 独 、 更 在 思 这 寂 寞衍 生 出无 数 的思 绪 , 以及 内心 产 生 的 种 种 矛 盾 , 《 火 》 在 死 中 表露 无 遗 。 实 鲁 迅 是 一 个 悲 观 主 义 者 , 他 的悲 观 又 透 出 其 但 点小乐观 , 像在 《 火 》 , 生描写 了一场悲 剧的诞生 , 就 死 中 先 却 在 悲 剧 中 表露 的 情 感 不 完 全 是 悲 伤 ,而 是 带 有 一 种 慷 慨 就 义 、直 面人 生 的 大 气 凛 然 之 感 ,用 最 壮 烈 的死 亡 结 束 一 场 悲 剧 , 死亡时毁灭的瞬间是《 火》 美的场面 。 那 死 最

20世纪西方文学——浅析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运用

20世纪西方文学——浅析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运用

浅析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运用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现象。

它之所以发生在60年代的美国是与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信仰的动摇及对人类自身存在的焦虑密切相关的。

它表现了二战以来一代人对充满腐朽和不公的现实社会的无奈和绝望,却又不得不在讽刺和幽默中求得片刻精神解脱的矛盾心态。

黑色幽默流派的作家用一种类似“绞刑架下的幽默”来表现可怕又可笑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继承了幽默的特点又加入了“黑色”的内涵,是一种在阴暗、冷漠之中的无可奈何的自我嘲讽,也是面对“绞刑架”的威逼而产生的一种沮丧的滑稽的逗笑,是一种病态的、反常的、荒诞的幽默情绪。

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小说里,海勒把幽默与讽刺、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合起来,以阴冷、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在喜剧中去悲哀。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征三个方面剖析黑色幽默手法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运用。

一、叙事结构小说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法,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结构特征及叙事风格。

全书共四十二章,章与章之间缺乏连贯性。

全书内容庞杂,并无贯穿头尾的中心情节,众多的小情节交错展开,内容的叙述打破井然有序的先后时序,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相互交织,人物在这三种时间里交错出现,被叙述人不断变换,回忆、幻境穿插其中。

阅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你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也可以跃过其中任何一章往下看。

作者之所以随心所欲地编排各种情节,正是为了以形式上的混乱反映现实社会的混乱,用外形上的疯狂来对付世界的疯狂,凸显出荒诞阴暗的美国社会图景,再现混乱、残酷和缺乏理性的世界,烘托荒诞的气氛。

表面上,《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每一个构成部分,如人物、片断、结构等都显得极其混乱,但却是荒诞疯狂的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缩影。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飘》中的女性意识2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3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4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5 模糊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语义分析6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8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9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0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11 英美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研究12 《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及其英译13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4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15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6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7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18 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19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20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21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22 《蝇王》中象征意义浅析23 《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24 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嬗变历程分析25 克莱夫•斯坦普斯•路易斯对《圣经》寓言的应用及意义研究——以《纳尼亚传奇》为例26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27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2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29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30 英汉数字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31 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32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33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34 论乔治·奥威尔《》中的极权政治35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36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37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38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39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40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41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42 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43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44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45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4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47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48 《葬花吟》两英译本的比较研究49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50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51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52 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53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54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55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56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57 《嘉莉妹妹》和《蜗居》中的情妇形象分析58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59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60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61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62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63 专有名词普通化64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65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科特的性格66 Strategie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67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68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69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70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71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7273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74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75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76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77 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78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79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80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81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82 论《飘》中斯嘉丽的进步女性主义思想83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84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8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86 苔丝悲剧的解读87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88 论词典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利用89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90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91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9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inese Renditions in Diffe rent Periods93 The Victims of Upper Clas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Heroes of The Great Gatsby and Tender Is the Night94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95 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96 论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和翻译97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98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99 “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100 A Study of Hawthorne’s Criticism on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01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102 从言语拒绝策略看中西方面子103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模糊化现象104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05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06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0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08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09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110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111112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113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114 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115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116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17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118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叙事中的后现代特征分析119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120 戴•赫•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鲍尔顿夫人的角色分析121 困境下的回归--从生态角度看乞力马扎罗的雪122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23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 (Gua Sha) 124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125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126 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127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28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129 浅议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130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131 沃尔特•惠特曼的民主观解读132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133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34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135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136 法律语言浅析137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138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39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140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141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3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144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45 灾难下的母爱——小说《宠儿》中极端母爱分析146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47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孤单主题14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9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150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151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154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155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56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157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158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159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60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161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162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163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164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165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66 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167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8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169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70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71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172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173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174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75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爱尔兰移民的民族文化因素分析17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77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78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79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180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181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82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183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84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85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186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187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188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189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90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191 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192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193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194 完美女性与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195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196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197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198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199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200 汤婷婷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困境。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作者:吴君梅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黑色幽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崛起并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范畴。

这类作品以幽默滑稽的语言为载体,在人类绝望的面容上涂上荒诞的色彩,意在表现社会的黑暗。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通过描写战争中的荒诞和疯狂来表现他眼中病态与非理性的美国世界。

对于这个流派的艺术特征,应该从无以复加的变形与夸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碎片化、杂糅化的结构,歪斜抽象的“反英雄”人物进行分析。

关键词:黑色幽默;反英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自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共发生过的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其范围波及之广,在人类记忆中留下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给人类的精神面貌带来极大波动,使人们一直生活在惶恐不安中。

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两件大事,纳粹集中营里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扔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在美国人的思想上引起的震动很大,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对于自己国内的社会现状,人们的道德准则以及法律法规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紧接着不久出现的以前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之间的冷战,还有美国自身令人噤若寒蝉的麦卡锡时期,这一系列的社会现实使美国人不得不思考自身的价值,以及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这种思想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整个人类处境的困惑越来越大。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黑色幽默也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美国的文坛的一股寒流。

本文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分析黑色幽默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寓悲于喜的新幽默传统的悲喜剧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限,黑色幽默却以其独特的手法打破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幽默是属于喜剧的范畴,然而配以黑色便又染上了悲剧的情绪,所以说它介于悲喜剧之间,在嬉笑怒骂的喜剧中体现黑色的悲剧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文学流派的特点,即悲剧的内容采取喜剧的艺术处理方法,形成独特的“绝望的喜剧”形式的幽默风格。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名气太大,如同5A级景点那样,总归要去看看的,看完后不能说失望,至少是无法好好领略,也就谈不上是否喜欢了,还同时看完了1970年版的同名电影。

百度了下黑色幽默,原来是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重要文学流派,绝望、荒诞、残忍的幽默。

当时只有美国的土壤适宜栽培黑色幽默,二战后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经济继续蒸蒸日上但对外却有些穷兵黩武。

这就造成了国内垮掉一代迷茫一代的同时又有无数普通人投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泥潭。

作者表达阶级无处不在,即使在全世界最强的军队中也是如此,军官们为了升官发财还不是靠利用国家资源和规则漏洞,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中下层士兵的艰辛甚至是生命付出。

但如果就是这样的大主题,何至于在文学界地位如此之高呢?感觉还是归功于黑色幽默的写法,特别是军官层面,每个人都被刻画成贪婪、无能、狡诈、蛮横、钻营的形象,而士兵和意大利的平民和妓女也是个个逻辑古怪,让人觉得可笑夸张无法理解。

虽然阅读时有些不明就里,但至少对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的理解应该错不了,那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无疑了,书中从未正面列出这条军规,而是在各场合通过各色人物的嘴来吐露一部分,好让读者自行拼出个梗概。

这条军规浓缩了军界政界的一切不合理,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是吃人的规定,就是让你正反都要受制于该条军规,其目的就是看似合理地“奴役榨取”。

作者本人是执行过六十次飞行任务的二战空军中尉,因而绝对有资格有底气以二战期间空军为背景写出此书。

但令我无法理解的是,连他本人都说真实中的空军队伍同僚,还是很热血爱国做实事的,但为何要在书中将几乎所有人描绘成负面形象或至少是疯疯癫癫?可能还是我欣赏不来黑色幽默吧。

然后直到后来,看似荒诞可笑的大段文字后,XX死了这样的转折,还是让人直面黑色幽默的力量,就如同一直在你身边活蹦乱跳的人,哪怕再痴再傻再惹人烦,转眼间从地球上消失了,谁个不悲伤。

作者在结尾给了约赛连一个乌托邦式的逃离,或许他自己也不清楚如何应对战争带来的问题。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摘要]本文通过对黑色幽默的简单描述,介绍了其代表作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且它完美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把握时代”的魅力,“表现了时代的特征”,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必读作品。

[关键词]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代表作所谓黑色幽默,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

从这种意义上说,“黑色幽默”是由来已久的。

西方有些批评家甚至追根溯源寻到了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斯威夫特、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身上。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勃勒东选编了一本《黑色幽默文集》,首次提出了“黑色幽默”这一术语。

但直到一九六五年美国作家弗里曼编辑出版了收有十二位作家小说片断的题为《黑色幽默》的小册子,才第一次用“黑色幽默”这一名称来概括一批作家的创作。

从此,“黑色幽默”逐渐取代“黑色喜剧”﹑“病态幽默”和“荒诞小说”等术语,并为评论界和社会所接受,成为一个时代为学流派的标志。

“黑色幽默”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创作倾向上的主要特点,是从“黑色”(黑暗)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

前者指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内容,后者指作家的处世态度和创作态度。

也就是说,“黑色幽默”作家认为宇宙﹑社会﹑人生不仅荒诞﹑丑恶﹑冷酷﹑阴暗,而且滑稽可笑,神秘莫测。

因此人人都处在一种荒诞﹑病态的境地,这种境地与苦难﹑不安和死亡紧密相连。

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使它改变,反抗只能是徒劳的,倒不如耐着性子,透过“黑色”来嘲笑它。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和意义三个方面,对“黑色幽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背景表现意义黑色幽默,是人们用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来表现出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心理。

约瑟夫·海勒是公认的“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就是因为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互不协调的现象,并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

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折射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一代人对充满黑暗丑恶和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忧虑和绝望,却又要在幽默与讽刺中,获得某种精神慰藉的复杂心理,也开创了人们后来称之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

1《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形成的背景《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艺术创作有其个人、社会和时代历史背景。

1.1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西方世界许多人对人类的处境和未来惶惶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一批厌战、反战的小说,出现了彷徨失措的“迷惘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集中营里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扔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在美国人的思想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尤其是美国知识分子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海勒曾说过:“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

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己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受这种混乱,二次大战时暂时的举国一致分崩离析了。

”足以印证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2个人背景约瑟夫,海勒于1923年5月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俄裔犹太家庭,早年丧父,生活颇为艰辛。

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和黑色幽默摘要: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战争中的荒诞和疯狂,塑造了一个混乱、荒唐而又疯狂的美国社会形象,展示了现实社会的病态、非理性、不公、黑暗和荒诞,及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人物特征;结构情节;反英雄“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可以认为,黑色幽默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悲喜两种审美特征交织融汇, 喜剧的形式和悲剧的内容又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让读者审视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黑色幽默”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

”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充满了黑色幽默,被誉为“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力图通过这种哭笑不得的幽默使读者对世界的荒诞产生一种共鸣。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个混乱、荒唐而又疯狂的美国社会形象,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不公、黑暗和荒诞。

本文从人物特征、结构情节、语言特征等方面详细剖析了黑色幽默手法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运用。

一:人物形象《第二十二条军规》情节杂乱,人物众多。

海勒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满怀悲愤、荒唐可笑的人物,但这些人物细细读来,又使人感到悲凉,让人惶恐。

主人公尤索林是这么一位“反英雄”式的人物。

在他无法逾越荒唐的现实世界和人生困境的时候,追求自我选择和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其实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无助。

他曾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

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

苦涩的幽默——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黑色幽默

苦涩的幽默——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黑色幽默

苦;翌的幽默——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黑色幽默口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彭文奉摘要: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以男0具一格的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

塑追了一个疯狂、混乱、怪诞不经而又瞬息万变的更国社会的形象.夸张而深刺地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丑恶和不公正.以反这种社会的荒诞性。

本文详细铡析了黑色幽默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以期帮助读者在更深层面上体会黑色幽默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出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黑色幽默文学的重要代表约瑟夫.海勒的扛鼎之作.也是黑色幽默的奠基作。

该小说于1961年在美国出版后。

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

已发行1000多万册。

这部小说最杰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建立了。

黑色幽默”(bl ac k hum our)这一现代文学审美形式。

黑色幽默文学在上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文坛.并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之一.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黑色幽歇”一词得名于1965年在美国出版的一本小说集<黑色幽默>。

其中收集了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等作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内容各异,形式多变。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用一种类似“绞刑架下的幽默”来表现可怕又可笑的社会现实。

它既继承了幽默的特点,又加入了。

黑色”的内涵,<大英百科全书>将其解释为。

一种绝望的幽默。

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自此。

黑色幽默在美国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

黑色幽默流派的出现源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疯狂与残酷彻底撕下了资产阶级宣扬的。

自由.平等,博爱”等美丽的面纱。

人想象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强烈的摩擦.人心在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不可捉摸的世界时尝到了深深的痛苦。

在当时美国大众的心中.世界上已经不再存在什么神圣的东西。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黑色的魅力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黑色的魅力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黑色的魅力黑色,是稳重,庄严的代表;黑色,亦是一种沉重,荒诞的象征。

合上书本,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两种黑色。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真可谓是一部黑色的作品。

此书开创了“黑色幽默”的先河,将幽默赋予了黑的色调。

你听过黑色幽默吗?那种荒诞的,甚至荒诞到病态的幽默。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看到了许多令我甚至不禁发笑,但不同的是笑完,心中却是沉重的,或许是会“含着眼泪地笑”。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空军基地轰炸手约塞连上尉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一次又一次装病住进医院,最后他终于逃到了瑞典。

“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根绳索束缚在每个人的脖子上。

它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

但它到底是什么?没人知道。

但就是可以被它置于死地。

这是多么荒谬,可笑,或许这就是本书最大的“黑色幽默”!约瑟夫·海勒从“黑色”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从而通过战争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制度的压迫,专制,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真实一面。

在现在的人生,社会中,荒谬,丑恶,冷酷,阴暗,而且神秘莫测,滑稽可笑的阴暗面也不少,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使它改变,反抗只是徒劳,倒不如耐着性子,透过“黑色”来嘲笑它的幽默。

“黑色幽默”或许也表达了一种心态。

它是对有些黑暗,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忧虑、绝望和不满,却又要在幽默与讽刺中获得某种精神慰藉的复杂心理。

社会中的名利场如此纷繁,的确会让人产生某些郁闷或不平衡心态。

所以有人便通过黑色的口吻来叙述幽默,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但细细想想,灰黑的心情过后,人生依旧如此,只有淡泊平凡地度过才是最好的。

黑色,是所有色彩融合在一起后的颜色。

只有经历了纷繁世界,才有这份成熟的心态。

黑色,是白色的反义词。

比起心中苍白一片,倒还是有些色彩好。

这就像有时候哭比笑好吧。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朱棵棵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 要:“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文学流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派别,其中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最具代表性的黑色幽默作品之一,形而上学的主题及题材是其最具有特色的。

叙事结构是反小说形式,其还刻画了众多的黑色幽默人物形象,同时小说嘲讽极具特色性。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幽默为载体,是“绝望的喜剧”,在冷嘲热讽、荒诞不经中包含了沉痛与惋惜,让人们在对荒诞的世界进行嘲笑的同时,对社会和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嘲讽;叙事结构作者简介:朱棵棵(1994-),女,汉族,广西桂林市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59-01一、黑色幽默文学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文坛涌现出一个风靡文学界的流派叫做“黑色幽默文学”。

而它之所以产生于并得以在美国流行的原因有着其极为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充满了黑色幽默。

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并且状况越来越恶劣。

而这也使得人们看到了社会矛盾及社会存在的弊端。

最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了世界与个人的对立。

于是,人们对“社会和谐进步”的这一梦想及所谓的“完美境界”产生了怀疑。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准则产生了怀疑且对人类的现状和将来的何去何从惴惴不安。

新思想的涌入,使得人们意识到:只有自我才是真的存在。

从而产生的这种失望、悲伤及抑郁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具有黑色的性质且含有讽刺情绪的心里。

这一代人想要从社会悲剧的绝望中、从幽默的反讽中企图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而表现在文学方面,就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产生。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作为“黑色幽默”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有着鲜明的特点、辛辣独特的语言和痛快淋漓的嘲讽。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诞的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第一本用荒诞主义写作技巧来表现荒诞主义主题的作品。

通过对所描述的军事机构的分析,这部作品表现了其对现代美国“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以及荒谬性的抗议和抨击。

小说故事发生在战时意大利的美国航空军事基地,这里的军事等级制度森严,并且这种制度还荒谬的掌控着轰炸机上飞行员的悲惨命运。

飞行员们害怕飞行,渴望着陆以逃离死亡。

随着飞行任务的加重与死亡几率的增加,飞行员们变得绝望,近乎崩溃。

主人公约瑟连对四周的死亡和荒诞感到恐惧,他也不再相信上帝,毫无安全感。

他对上级的计划感到困惑不堪,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弄明白,战友斯诺登的死让约瑟连惊慌失措,又对另一位战友奥尔的行为感到迷惑,随后,约瑟连的观点也发生了改变,他曾经那么勇敢,但现在却对勇气与英勇有了不同的看法,不久,读者就发现他赤身裸体不穿军装。

约瑟连开始斟酌着如何保护自己,并最终成功逃出战争与死亡。

约瑟连的世界是荒诞的,海勒通过三个主要的特点来进行描述:军队组织结构的混乱,军队的荒谬逻辑,以及所有存在的普遍的荒谬性。

首先,这本小说很好的阐述了军队组织的混乱性。

在这里,荒诞就是规范:像丹尼尔医生一样活得好好的人却被宣判死亡,而像马德一样死了很久的人的名字却仍然留在官方的名簿上;梅杰少校只有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才允许别人前来拜访;只有那些从不提问的人才能参与“教育会议”,而这些仅仅只是离奇生活的很少的一部分。

作者所谴责的不仅是军队的官僚主义作风,更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性。

在这个社会里,像米洛那样的叛国者在战争中投机倒把,最后因为赚了钱而得以释放。

他是整个荒诞体系中最底层的标志: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被描述成邪恶的,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体系。

在某种意义上,米洛是死亡的化身,尤其是在斯诺登快死的时候,他的辛迪加公司的急救药箱居然无法提供急需的药物。

另一个被嘲弄的对象便是畸形的军事组织中所固有的军队逻辑。

试析美国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试析美国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在 《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具体应用
黑 色幽 默主 要来 源 于2 0 世 纪6 0 年 代美 国社 会 的动 荡不 安 。当 时 ,社 会风 气 萎靡 不振 ,战争 忧郁 症 也在威 胁 着人
们 。黑 色 幽 默 尽 管 流 行 于 这 一 时 期 ,但 这 一 流 派 创 作 中 的 社 会 因 素 却 可 追 溯 至 二 战期 间 。大 战 之 中那 疯 狂 而 又 残 酷 的战 争 悲 剧 为 人 们 留 下 了 无法 忘 怀 的 印 象 , 特 别 是 大 量 黑 色 幽 默 流派作家均 亲身经历 了战争 。由于 是劫后余生 ,撕 心裂肺 的 痛 苦感始终 萦绕于心头 ,必须要一吐 为快 。二 战之 后的美 国 虽 然 曾经 经 历 了 一 段 和 平 时 期 ,但 是 在 社 会 表 面 的 高 度 繁 荣 下 ,激 荡的社会暗流 已经渐渐地形成 。在 进入到2 O 世纪6 0 年 代 后 期 , 鉴 于 美 国政 治 与 经 济 危 机 的 持 续 加 剧 , 各 类 社 会 运 动 粉 墨 登场 , 此 起 彼 伏 。 在 这 一 时期 的 美 国人 心 目之 中 ,世 界 上 已经 不 再 有 那 种 神 圣 的 值 得 崇拜 的 东 西 了 ,包 括 美 国 国 旗 、上 帝 、 荣 誉 、 贞 操 和 诚 信 等 都 是 如 此 。 正 是 在 以上 这 些 主观 与客观 因素 的共同影响之 下,黑色幽默文 学流派脱 颖而 出,成 为 了当时美 国文学 的重要 标志 ,其 中,美国知名 作家 海勒所 撰写 的 《 第 二 十 二 条 军 规 》 轰 动 一 时 , 成 为 全 美 甚 至 全 球 黑 色 幽 默 文 学 流 派 的经 典 作 品 。 黑色幽默流派作家约瑟夫 ・ 海勒充分调动 了一切 可以调动 的 艺 术 表 现 方 法 , 把 作 家 当 时所 处 的 周 边 世 界 的 滑 稽 、残 忍 与 阴暗的一面置 身于黑色幽默这 面哈哈镜面前进 行夸张 、放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论文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论文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海勒创作的这部小说彰显了“黑色幽默”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黑色幽默”进行简要的解读。

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小说以及“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反英雄;震惊;全面讽刺;存在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47-01“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在美国的“黑色幽默”作家中,约瑟夫·海勒是最杰出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问世,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部海勒呕心沥血,历经七载完成的著作,描写的是第二次大战后期,一支驻扎在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空军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里,海勒把幽默与讽刺、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和起来,以阴冷、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在喜剧中去悲哀。

以下将通过这部小说来对“黑色幽默”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反英雄”的人物刻画从人物刻画来看,几乎每一部黑色幽默小说都有一位“反英雄”的角色。

他们没有传统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而恰恰走向了反面,成为另一意义上的“英雄”,反叛的英雄。

飞行员约瑟连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想尽一切办法逃避飞行任务,以及其荒诞的言行举止拒绝军事命令,拒绝军方为收买他而颁发的奖章,最后为了生存而成了逃兵。

约瑟连的种种行为与传统“英雄”的定义大相径庭,但他以敏锐的眼光和超人的智慧看透了卡斯卡特之流高举爱国主义和正义旗帜去实施残杀和暴虐的战争的本质,因而他为自己设立了一项英勇的目标:不是为国捐躯,不是为理想而洒血,也不是为信念而奋斗,而是想办法活着。

尤索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是一位生存斗士,存在主义的英雄。

海勒在这里从真实的叙事原则出发,叙述与战争零距离处境中的小人物们内心的本真状态:他们吧爱情、生命、个人爱好、幸福看地高于一切。

浅议《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浅议《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成 了动荡不安 、 人心惶惶 的“ 难局” , 人 民不再信任国家和政府, 米洛 的凶残除 了有利益吞心的主观 因素 ,也是 由疯狂的黑暗 政 治、 道义、 情理等一切原本的正义都遭到 巨大颠覆 。 然而 , 人 官僚社会所造成 。由于战争, 人们的生活蒙上了阴霾 , 不再相
们 虽然 对 黑 暗 、 丑恶、 不 公 的现 实 产 生忧 虑 和绝 望 , 却 又 期望 在 信 公 平 和 规 则 , 甚 至只 能看 见 眼 前 的 利 益 , 只能在追逐钱 、 权 幽默与讽刺 中获得心灵慰藉。黑色 幽默文学在这样 的年代孕 的过程 中寻找可怜的慰藉 。这种幽默在黑色的笼罩下变成了 生、 发展 , 题 材不 再 框 定 于 幽默 风 趣 、 娱 乐性 质 的 内容 上 , 而 是 “ 非 理性 的 幽默 ” 、 “ 痛 苦 的 幽默 ” 、 “ 绝 望 的 幽 默” 。 黑 色 幽 默 小 说 的 又一 特 点 是 布 局 混 乱 , 章 节 内容 、 故 事 情 转向反讽人物与社会 的荒诞性 , 其首要特征在于 : 作家着力用 打造“ 一 种 无 可 奈 何 的 嘲讽 态 度 来 表现 存 在 与 个 人 、 社会 与 自 节关联不紧密, 人物的思维、 话语、 行 为 都 表 现 得 莫 名 其妙 。 比 我 冲突 , 他 们 把 人 物 的可 笑 之 处 扩 大 到 不 能再 滑 稽 的 地步 , 又 如 讲 述 着 辛 迪 加 联合 体如 火 如 荼 的 运 作 态势 , 突 然又 插 入 “ 米 把 生活 中 的苦 味淋 漓 尽 致地 表 达 出来 , 使 读 者 的笑 声 里 充满 了 洛 的飞 机 和 财 产 即将 被 宪 兵 没 收 ” , 接 下 去没 有 讲 述 如 何 被 没 为何被没收、 没收后 的结果, 而是又莫名地回述联合体商 沉郁的忧虑” ,因此 , 黑色幽默被学者们 称为 “ 绞刑架下 的幽 收、 默” 、 “ 大难临头的幽默” 。 队 的兴 旺 。种 种 既 无 逻 辑 又 荒诞 莫 名 的表 现 简 直 让 读 者 哭 笑 约瑟夫 ・ 海勒于 1 9 6 1 年 创 作 的 长 篇 小 说— — 《 第 二十 二 不 得 , 内 容 的跳 跃 式 安 排 和 人 物 思维 的混 乱 , 使 得 作 品成 为 杂 条 军 规》 是 黑 色 幽 默类 小说 的典 型 代 表 , 全书共有 4 2章 , 小说 乱 的拼 贴 画 。然 而 作 家 正 是想 借 助 人 物 思 想 的前 后 矛 盾 来 隐 以二 战 为 背 景 ,描 写 了驻 扎 在 皮 亚 诺 扎 岛上 一支 美 国 空军 部 队 的 生 活 内 幕 。 章节 间没 有 紧 密 的联 系 ,也 没 有 主要 的故 事 情节, 所 以给 读 者 造 成 零 散 、 杂 乱 的感 觉 。如 轰 炸 手 约塞 连 为 了复 员 回 国而 装 疯 卖 傻 ; 米 洛 为 了谋 取 利 益 而 发 国难 财 等 , 都 是 独 立 的 故 事片 段 , 无 关紧 要 的情 节 看 似 与 小 说 名“ 第 二十 二 条军规” 关联不大, 小 说 里 并 未 专 门 介绍 “ 第 二十 二条 军 规 ” 的 具体条款, 也 未 明确 它 是 否 得 到 公 认 。然而 , 作 家 正 是通 过 破 喻 战后 美 国社 会 的 荒 诞 、 疯 狂 和不 可 理 喻 , 从 而 以荒 诞 而 又 隐 藏 沉 痛 的人 物 及 内容 来 消 解传 统喜 剧 纯 粹 的滑 稽 ,减 弱 传 统 悲剧 的纯 粹 哀 伤 , 让读 者 在 笑 声 里 充 满 沉 郁 的 忧 虑 。 从整个章节来看, 作 家 把 幽 默 的焦 点集 中在 了后 半 部 分 , 即 商 团垮 掉 之 后 米 洛 在 窘 困的 生 活 中挣 扎 的 片段 。商 团的 衰 落 没有让米洛 陷入彻底绝望的谷底 ,他竭力 为 自身 的残局寻 找 貌似 合 理 的借 口, 为 自己的 贪 婪 和 愚蠢 开 脱 , 似 乎 还 奢 望 政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它的基本特征是:在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家都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

它以表面上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它既是一种带悲剧色彩的喜剧,也是以喜剧形式“上演”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作者既同情他们的处境,又对他们加以适度的嘲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作者甚至有意识地突出情节中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小说寓意的基础。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代表作品。

海勒作品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

他的创作方法从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是海勒的力作,也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品。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一个名叫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部队内幕生活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无秩序、梦魇式的荒诞世界。

在小说中,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理论,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

但规定又强调,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

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完整故事情节,其中所描写的世界是荒诞和混乱的,但它给读者的印象却如此的真实。

暴露“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意在抨击、揶揄噩梦般的社会现实。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悲剧,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比任何一种自然灾害都更为深重。

二战后的荒诞派战争文学作品中,战争的意义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荒谬、虚妄和迷惘。

《第二十二条军规》文献综述

《第二十二条军规》文献综述

《第二十二条军规》文献综述近五年来,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提到这部小说,就会联系到“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等词汇,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

故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

《从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征》一文就主要通过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手法的分析,从特殊的幽默风格、存在主义的荒诞观、“反英雄”人物和“反小说”形式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黑色幽默在作品中的运用。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及其象征意义》一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来解读黑色幽默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如《苦涩的幽默——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黑色幽默》、《议《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特征》等。

这类研究的数量最多,也较为全面,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及表现手法上,也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构及表达技巧》一文从有关小说结构的争议入手,分析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如何用外观散乱、实则严谨的多层次结构以及谈话、回忆等独特的表达技巧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叙事技巧》一文从黑色幽默和戏仿两个方面,探讨海勒在小说中运用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叙事技巧。

还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比如说在某种意象、某种因素使用上的研究。

如《身体的规训与反抗——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身体意象》一文,指出作者以“身体”为切入点,揭示了军队官僚体制下个人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恐怖因素的运用》指出,作者通过精妙的情节安排、难以置信的悖论、创造性的荒诞手法,有技巧地渲染恐怖气氛,成功地将幽默与恐怖融为一体,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真相,发人深省。

还有一些借助外延理论来探索小说特殊技巧的研究。

如《《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镜象手法解读》一文,运用达·芬奇的“镜子论”和雅克.拉康的的“镜像阶段”理论可以剖析这部小说的创作思路和构思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去解读海勒 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 , 从 中发现该 小说在 人物塑造 、 语言描写 以及 叙事风 格、 叙 事结 构方 面 的特 色 ,
会 发现该小 说别有一番 风味 , 更 为鲜 明地体 现着美 国黑色
幽默流派的特色和风味。

1 9 8 5 年福克 尼在其 著作 《 心理 空间》 ( M e n t a l S p a c e s )

黑色幽默与《 第二十二条军规》
“ 黑色幽默” 是西方现代派 文学 中的一个 重要流 派 , 对
于现代世 界文学具有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在 2 0世 纪 6 0年 代 的美国 , 黑色幽默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 物, 约瑟 夫 ・ 海 勒在 美 国文学乃至
镜把这种荒谬 和压 迫加 以放大 、 扭 曲、 变形 , 变 得更 加荒诞 不经 , 滑稽可笑 , 更加反常无理 , 丑恶可憎 从而 表达他 们无
的《 第二 十二条军 规》 是美国文学 中黑色 幽默流派 的典范 , 鲜 明地体现着黑 色幽默的主要 特色 , 即通过 对“ 反英雄 ” 人
物 的塑 造 , 描写人在被迫异 化 、 理 性原 则被 破灭后 的惶 惑、
文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o 3— 0 1 0 2— 0 2
从心理空 问理论看 美国文学 的黑色幽默
— —
以《 第 二十 二条 军 规》 为 例
( 长 江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湖北 荆州

4 3 4 0 2 0 )
要: 黑 色幽默文学是美 国特定历 史时期社会精神危机的产 物 , 是 西方现代 主义文 学的一个 重要 流 派, 主要 特
点是将 具有悲剧性的现实作 了喜剧 化的处理 , 用荒诞滑稽 的形式讽刺 、 嘲笑 荒谬 的现 实世界 , 使 之产 生一种 无可 奈何 的苦笑。约瑟夫 ・海勒 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该 派文 学的扛 鼎之 作。本文通 过对《 第二 十二 条 军规 》 的主
要 内容和特点的 阐述简要分析 了黑 色幽默的特点 , 分析 了心理空 间理论的主要 内容 , 并试 图运用心理 空闻理论去
远无法摆脱 , 无法逾 越 。在 作者看来 , 战争也 罢 , 官僚体 制 也 罢, 全是人在作祟 , 是人类本身 的问题 。人类 实际上正在 创建且不 断创建着有组 织的混乱 和制度化 的疯 狂。作家突
出描写人物周 围世 界的荒谬 和社会对 个 人的压 迫 , 用放 大
认为 , 在使用语 言 的过程 中, 人们 一 直都 在 构建 者心 理 空 间 。心理空间作为描写人 的幕 后认 知 的工具 , 可 以用来 描 写在 日常说话和思维 中发生在语 言形式幕 后 的各种语 义 、 语 用和文化等信息互相作用和整合 的过程 。约瑟夫 ・ 海勒
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作为黑色幽默的典 范之作 , 《 第
二十二条军规》 明显体现着黑色幽默派 的一切特征 : 荒诞不 经、 冷嘲 热讽 、 玩世不恭之 中包含 了沉重 和苦 闷 、 眼泪和痛 苦、 忧郁 和残酷 , 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 的疯狂。
二、 心理空间理 论
自我挣扎 的徒 劳, 表现世界的荒谬 和社会 的疯狂 , 给人以一 种哭笑不得 的幽默感 和刻骨铭心 的悲剧感 。用心理 空间的
或映现可使我们 使用 词语作 为触发 词 ( t r i g g e r ) 去指称 其它
心 理空间中的另一 目标实体 , 这些连 接或 映现 包括语 用功
中提 出了心理空 间理论 , 在仔 细的考察与具体 的分析 中, 福 克尼论证了认知结构体系 中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 的具体表现 方式 。心理空 间理 论属 于 意义 建构 理 论 的范 畴, 是 将句子意义具体分 割成空 间范 围。虽 然该 理论 主要 是用来分析 和处理 语言 材料 , 但 它 在本 质上 不 是语 言 的。
心理空 间事 实上是一 个信息集 装箱 , 包含着 说话 者谈论 的 东 西和说话者在各种 关系 中, 其思维 所建构 的一些 可能世
界 和某个相关领域 。心理空间对于真值条件语义 学中有争
世界文学 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约瑟夫 ・ 海勒所创作 的
《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黑 色幽默 中的典范。
第3 4卷 第 3期
2 0 l 4年 3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Vo 1 . 3 4, No . 3 Ma r . 2 01 4
分析《 第二十二条 军规》 中的语 言心理 空间、 人物心理空 间、 舒 适结构心理 空 间等 , 进而在更 深层 次上探讨 美 国文
学 中黑 色幽默的特 色和韵味 。
关键词 : 心理 空间理论 ; 黑 色幽默 ; 《 第. S - 十二条军规 》
中图分类号 : 1 7 1 2 . 0 7 4 心理 空间理论是 由美国语 言学家福 克尼提 出来 的 , 他 文献标识码 : A
《 第二 十二条军规》 描述 的随 时战争 中的故事 , 但作者 着力描写的并不是具体 的战争 , 而是置 身 于官僚权 力结构
论 的传统 问题 , 如指称 晦暗性 ( o p a c i t y ) 和 预设等 提 出了类
似 于映射 的解决方法 。
心理空 问理论认 为, 语 言结构 的基本 功能是 利用 和描
中的个人关系 。事实上 , 第二 十二军规是 不存在 的 , 但 它同
时也是无处不在的 。它是无 处不 在、 无 所不 能 的残 暴和专
写认知视角 的不 同 的信 息辨认 度 (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 , 考察语 言 的用法是进行认 知研 究的重要工具 。心理空间 的各种 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