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编制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07年3月全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国家卫生标准修订工作协作组第1次会议的制标计划分工和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2007-2008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食标发[2007]44号)要求,由我所负责修订《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卫生标准》,我所会同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等联合组成了修订标准项目组。

(二)简要起草过程

2007年7月-2008年2月,本项目组完成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调研,了解了近20年来国内外产品卫生质量的动态情况,对国内企业产品生产配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进行了调研,特别是专程考察了江苏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山东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等。

2008年3-8月,完成了对3家国内企业计42件树脂和8件成型品样品(其中包括18件国外产品)的采集和检测工作。检测项目包括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重金属(以Pb 计)等3项指标,样品检测方法按GB/T 1494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乙氯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分析方法》和GB/T 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

2008年9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008年11月,完成了《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分委员会年会和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本标准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形成本编制说明。

2010年7月按《食品安全法》和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食品相关产品分委会第一次会议的要求作了相应文字和格式修改,最终形成本编制说明。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郭智成,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食品相关产品分委会委员,现在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承担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现场调研、国内外文献调研、样品采样、数据统计汇总、意见收集汇总、标准文本的起草等工作。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我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等均作为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所设定指标限量值与以上标准没有矛盾。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研究材料

国外无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卫生标准,但有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制品卫生标准,详见表1。

主要参考资料:

1、冯绍胜,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

2、美国道化学公司技术资料,Vinylidene chloride and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1988

3、德国BASF公司技术资料,Focus on PVDC coating,0ct.1986

4、日本聚偏氯乙烯食品卫生协会,聚偏氯乙烯食品卫生基准值,1993.2

四、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

本标准的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二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以及卫生部《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编写。

修订后的标准应能够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现状,又能起到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目的。

(一)范围

将原标准中的“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的卫生要求与检验方法”一项相应更改为“本标准规定了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的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重金属(以pb计)的检验方法、其他等”。

根据本树脂共聚后立即用添加剂混合进行加工的特点,增加“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添加剂混合”的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

根据标准正文中的内容,增加特有指标“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的定义。

(三)技术要求

本产品的添加剂很多,为防止出现类似2005年10月聚氯乙烯保鲜膜的关于塑料添加剂的争论,本标准专门明确规定了添加剂的要求。

(四)卫生要求

根据卫生学研究结果,共选择3项指标。

1. 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

偏氯乙烯单体系中等毒性物质。偏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时可能出现反应不完全的情况,因此必须制订单体残留量标准。近20年来世界上对该共聚树脂的研究日臻成熟,生产配方和残留单体的控制工艺较完善。如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3月生产的223批次树脂的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最低为<0.1mg/kg,最高为7mg/kg,<0.1mg/kg的占86.5%,>5mg/kg 的仅占

1.35%;又如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2005—2008年4月生产的1219批次树脂残留量,最低为<0.1mg/kg,最高仅为0.7mg/kg。本次测试42批样品,39批实测值为<0.1mg/kg,仅3批分别为0.1、0.13和1.9 mg/kg。国外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制品卫生标准中,日本的偏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指标为≤6 mg/kg,美国为≤10 mg/kg,欧盟为≤5 mg/kg。建议本标准订为≤5 mg/kg。这比原标准10 mg/kg下降一半,对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将起促进作用。

2. 氯乙烯单体残留量

该单体已公认为强致癌物质。在生产配方中氯乙烯约占10–27%(系综合加工性能和产品阻隔性能两制约因素的妥协),在树脂中其残留量亦很少,如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3月生产的223批次树脂的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最低为<0.1mg/kg,最高为1mg/kg,<0.1mg/kg的占55.2%;又如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2005—2008年4月生产的1219批次树脂残留量,均为<0.1mg/kg。日本偏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中没有此项指标。本次测试42件样品,实测值均为<0.1mg /kg,考虑到氯乙烯单体毒性的严重性,参考美国FDA标准(聚氯乙烯成型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0.01mg/kg) ,同时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后认为“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应与CAC一致”的原则,建议本标准订为≤1mg/kg。这比原标准2 mg/kg下降一半,同样对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将起促进作用。

3. 重金属(以Pb计)

该树脂按生产需要会添加各类添加剂,所以有带来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本次测试42批样品,实测值均为<1.0mg/L,建议本标准订为≤1.0mg/L。

(五)检验方法、其他

根据本产品特点,结合相关标准予以相应规定。

(六)测试结果汇总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计测试42件树脂样品(其中2家国内企业生产计30件、3家国外企业12件),此外又检测了8件成型品样品(其中1家国内企业2件、3家国外企业6件)作为参考。具体结果见树脂和成型品检测结果表(附后)。根据实测结果,本标准基本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综合结果见表1、表2。

表1 树脂卫生指标测试结果汇总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无。

六、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