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选考二环境保护第2课时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练习(含解析)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态变化写照。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 )A.一个种群B.一个生物群落C.一个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2.要想使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答案 1.C 2.C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4.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水分、气温B.土壤水分、坡度C.气温、光照D.光照、坡度答案 3.D 4.B(2019·吉林百校联盟9月联考)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据此完成5~6题。

5.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6.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建设人工草场②控制载畜量③实施退耕还草④发展草原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5.B 6.A(2019·安徽淮北一模)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2讲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2讲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

专题十三环境保护第2讲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1.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Ⅰ、Ⅱ、Ⅲ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的不同方式。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地形起伏大,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Ⅰ地坡度小,可修筑梯田;Ⅱ地坡度较大,冲刷量大,应退耕还林;Ⅲ地坡度最大,应以植被保护为主。

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①Ⅰ区域宜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用地;②Ⅱ区域宜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牧业用地;③Ⅲ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第(1)题,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要从人口数量、耕地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第(2)题,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即可)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2019河北高三期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考向预测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题思路】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环境保护习题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环境保护习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环境保护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类芦、斑茅等植物耐干旱、瘠薄,根兜分蘖能力强、生物生长量大,只要略施些客土、垃圾等基肥,当年就能长成2米多高的植丛,并能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繁衍扩大。

芒萁是亚热带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酸性红壤上的一种最主要的指示植物,适宜阴湿条件生存,不适宜裸露地生长。

马尾松极耐干旱和瘠薄土壤,不耐庇荫,喜光、喜温,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瘤菌。

福建一些水蚀严重地区,采取种植马尾松同时,套种类芦和斑茅,最后形成“马尾松+芒萁”的植被群落结构,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

(1)分析福建水蚀严重区水土保持措施中地区植被演替的原理和过程。

(2)指出材料中所提方案水土保持效果优良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3.农民,,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生产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

春播前形成播,再利用铁耙破碎土块,掩埋地表残茬,使用大型拖拉机带动耕犁翻开土壤.种表土。

简述上述耕作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耕作改进建议。

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实行黄河禁渔期制度的通告要求,4月1日,黄河干流、扎陵湖、鄂陵湖、东平湖等3个主要通江湖泊以及黄河主要支流的干流河段正式进入禁渔期。

预计5月16日开始,海河、辽河、松花江流域也将全面禁渔。

此前,从3月1日开始,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及湖泊也进入长达4个月的禁渔期。

今年还首次禁止长江刀鲚(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大闸蟹)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除各流域以外,北京、武汉等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区禁渔制度。

分析我国推出严厉禁渔政策的原因和我国不同地区禁渔期的时间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选练和答案

2020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选练和答案

2020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选练及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石油化工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石油农业会导致土壤、大气、水污染。

](二)2017年10月27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全国卷)》发布。

该报告基于学界对绿色GDP的界定之核心内核,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损耗,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呈现了全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市的绿色发展情况。

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A.涵养水源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1.D 2.D[第1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

第2题,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

](三)[2019·福建厦门模拟]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

下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

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选考二 环境保护 (共50张PPT)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选考二 环境保护 (共50张PPT)

③水污染的成因:工业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液的渗漏;化肥、 农药、合成洗涤剂的滥用。 ④土壤污染的成因: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 物的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 (2)结合地理环境,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其形成原因 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的酸雨形成原因和危害加以说明。
命题角度二:环境管理 (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又称“CCS技术”), 是指从工业和能源相关的生产活动中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运输到已 开采油田、海洋等其他安全地下场所进行封存的过程(如图)。二氧化碳在油 和水中的溶解度非常高。纯度90%以上的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能使 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CCS技术”可以捕获火电厂排放的90%的二氧 化碳。目前我国正在加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该工程是“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 看该工程导致了哪些改变,原来的问题是“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 河流直接排污”导致河流及密歇根湖水质污染,该工程建设后原本流入密歇 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故对密歇根湖的污染减轻,对伊利诺伊河 污染加重,进一步污染密西西比河。同时注意“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两大水系”会影响水生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 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 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 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 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说明“CCS技术”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简述我国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 问题。 解题思路: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又称“CCS技术”),能从工业和能源相关的生产活动中 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经济效益可从产油率说明。我国 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提高二氧化碳纯度、运输安全、海底生物 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环境效益:减少工业生产(火电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气 候变暖);经济效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能使原油体积增加,利于提高油田的产油率。 应注意的问题:燃煤产生的烟气含有多种污染物和杂质,分离时要注意提高二氧化碳 纯度;注意运输安全,防止二氧化碳泄露引发其他环境问题;海洋封存要注意密闭,避免 影响海底生物生存环境。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1章 第2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1章 第2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 【答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量大,造成臭氧的生成潜势大;全球和区域臭氧浓度背 景值持续上升,进一步抬高了臭氧浓度;夏季气温高、日照 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 臭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夏季大气中PM2.5浓度下降,导致光 辐射增强,有利于臭氧生成。
主要类型
成因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 气体
光化学 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 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 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
பைடு நூலகம்温室效应 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
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森林;③腐蚀建筑和文物古 迹;④危害人体健康
• 考向2 大气污染及防治
• 2.(2020年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 材料 近地面臭氧污染主要由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 等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形成机理非常 复杂。目前,全球臭氧背景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 微克左右。近几年来,臭氧污染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过 程中除PM2.5之外的另一个“拦路虎”。2019年,臭氧超标天 数占比为41%左右,仅次于45%的PM2.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既是PM2.5的污染较重区域,也是臭氧浓度较高区域,6—7月 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此外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变
• 材料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 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 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 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 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 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 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章第2讲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练习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章第2讲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练习

第2讲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题1.(2018江苏联考三,30D)读我国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土地退化特征是、。

(2)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地区,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影响主要表现。

(3)说出治理该地区土地退化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土地退化所占比重较大轻度退化居多(2)西北人地矛盾加剧;沙尘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3)恢复植被,减弱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严禁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顶部平面以扇形图的形式反映土地退化情况,根据图中各种退化土地所占比例可知,该地土地退化所占比重较大,轻度退化居多。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纵轴用高度反映土地退化的原因,风蚀是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影响可迁移所学知识,从人地矛盾、沙尘天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从恢复植被、发展节水农业、严禁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回答。

2.(2018金陵中学四模,30D)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水坝,曾被视为现代工程的壮举,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标志,如今,它们正在被拆除。

截至2016年,美国境内拆除了超过1 300座水坝,其中大部分是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使辖区内的河流和渔场获得了重生。

这些拆除项目折射出了美国人对待河流态度的巨大转变,河流不再只是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

材料二2017年9月,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近万吨非本地种群的养殖杂交鲟鱼逃逸。

这些鲟鱼适应自然的能力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且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此外,一旦这些鲟鱼形成种群,就会跟长江土著鱼群抢食物、抢地盘,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甚至取而代之。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四选修地理第2讲环境保护课时过关练习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四选修地理第2讲环境保护课时过关练习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满分突破专题四选修地理第2讲环境保护课时过关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10月18日,环保部通报近两周(10月5日至17日)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情况,监测到20个省(区)存在疑似秸秆焚烧点,数量达862个。

环保部通报认为,现实中的秸秆焚烧点远远多于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捕获的火点数;另外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期。

据图说明着火点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影响图中着火点分布的因素。

答案:分布特点:集中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辽河平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新疆有零星分布。

影响分布的因素:农作物的分布及收获期,卫星过境时段,云层的覆盖率,农民的环保意识,禁烧治理措施的落实状况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左下图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右下图是北京某区2014年各月大气污染指数变化图。

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冬季最高的原因。

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原因:冬半年气候干燥,风沙大;北京及周边地区居民取暖使用大量煤炭;冬半年易产生逆温。

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或推广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植树造林;发展公共交通;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环境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曼则塘湿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自治州东北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600 km2,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条溪流汇入黄河,有许多淡水湖。

当地牧民以放牧为主,超载率达到了58.1%。

为了增大草场面积,提高草地产草能力,从1972年至2003年这一带通过开沟排水等措施共改良沼泽地8000多公顷。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沙化严重。

保护区还受到鼠害、挖药、打猎等破坏。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附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新华社报道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回答1~2题。

1.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2.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1.B 2.D[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购物袋属于一次性塑料袋,丢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用玉米叶子加工、编织成的购物袋易分解,可减轻“白色污染”。

松嫩平原是我国玉米最主要的产区,吉林省是玉米的最大产地。

](二)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的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环流④湖水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1---3.C .A .B[第1题,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并把大部分的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很多,因此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第2题,温室气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第3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二 环境保护 第2课时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课时冲关(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二 环境保护 第2课时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课时冲关(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

第2课时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2、3环境污染与防治4、51.(2018·安徽马鞍山第二次质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恶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简述青海湖湟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20分)解析:结合材料围绕湖水变化分析原因,主要分析过度捕捞、过度引水、过度放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合原因分析措施,如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从环境保护方面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过度引水,入湖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湖淤塞严重等使得青海湖水位下降。

(10分)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10分)2.(2018·北京海淀二模)重大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下图为江南低山丘陵某重大工程建设的弃渣场,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持水土的措施,如在弃渣场内修建截水沟、沉砂地、挡渣墙,并在弃渣场内大量植树种草。

说明该弃渣场建设采用的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20分)解析: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从增加沉积、减少侵蚀、减少流失、修复生态等方面分析。

答案: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大,渣土疏松容易被冲刷流失。

截水沟可以排出坡地汇集的地表径流,减少对弃渣冲刷;截水沟中出水处的沉砂池可以沉积截水沟中携带的泥沙,减少弃渣场对下游河流的影响;挡渣墙可以增加弃渣的堆积量和稳定性;植树种草可以减少雨水对弃渣的冲刷,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拦渣效率,还可以逐渐修复生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考二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考二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

选考二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排泄河道,河道两岸优质细密的河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畅销于郑州、许昌等地。

上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沙河两岸栽种了成片的杨树、柳树和槐树。

但最近十几年,疯狂采砂致林地尽毁,农田面目全非,道路被毁,水井干涸。

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

河长制是指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河流长治。

如图为淮河水系西部及沙河采砂景观。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地疯狂采砂造成的危害。

如果你是沙河河长应采取哪些措施对沙河进行治理?(20分)解析:采砂的危害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对河床的影响,进而影响防洪;二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从农田、道路、水井等方面分析;三是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治理河流的措施主要从规划、管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角度分析。

答案:危害:造成河床下切,排水不畅,影响泄洪,威胁堤坝及水库安全;破坏河道、农田、森林,危害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干涸;破坏水生生物栖息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损。

(答对两点得8分)措施: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严格执法监管,禁止随意采砂;修建河堤道路、合理规划,科学采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整治、疏通、恢复天然河道,防止洪涝灾害;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的监督防治;发展观光旅游业。

(答对三点得12分)2.(2017·广东肇庆二模)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

下图为1979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a)和2000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b)。

说明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对当地水生生物、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20分)解析: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盐田、鱼塘面积增加。

分析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要注意数量和种类都减少;分析其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要注意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1.(2018·安徽马鞍山第二次质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恶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简述青海湖湟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20分)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湖水变化分析原因,主要分析过度捕捞、过度引水、过度放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合原因分析措施,如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从环境保护方面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过度引水,入湖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湖淤塞严重等使得青海湖水位下降。

(10分)
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10分)
2.(2018·北京海淀二模)重大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下图为江南低山丘陵某重大工程建设的弃渣场,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持水土的措施,如在弃渣场内修建截水沟、沉砂地、挡渣墙,并在弃渣场内大量植树种草。

说明该弃渣场建设采用的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20分)
解析: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从增加沉积、减少侵蚀、减少流失、修复生态等方面分析。

答案: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大,渣土疏松容易被冲刷流失。

截水沟可以排出坡地汇集的地表径流,减少对弃渣冲刷;截水沟中出水处的沉砂池可以沉积截水沟中携带的泥沙,减少弃渣场对下游河流的影响;挡渣墙可以增加弃渣的堆积量和稳定性;植树种草可以减少雨水对弃渣的冲刷,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拦渣效率,还可以逐渐修复生态。

(20分)
3.(2017·广东肇庆二模)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

下图为1979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a)和2000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b)。

说明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对当地水生生物、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20分)
解析: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盐田、鱼塘面积增加。

分析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要注意数量和种类都减少;分析其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要注意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

答案:变化: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4分)盐田、鱼塘面积大量增加。

(4分)
不利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6分)水资源的水量减少,水资源的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加重),加剧水资源的时间变化等。

(6分)
4.(2018·广东佛山二模)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

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

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