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5—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2015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流清漂经费11300万元,清理河流漂浮垃圾 17.24万吨,消落区垃圾7.5万吨,河流污染整 治取得阶段成效。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市35个区县编制 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印发实施。开 展潼南区、丰都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督 查。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600家,完成 163万生猪当量污染治理设施工程整改。
1.4
南岸区
82 17 39 53 143
1.4
北碚区
80 17 36 53 148
1.5
渝北区
80 15 48 53 132
1.4
巴南区
85 18 41 55 143
1.5
两江新区
84 13 50 53 137
1.3
注:国家二级标准(G B3095-2012):S O2年平均值 ≤60μg/m3,N O2年平均值≤40μg/m3,P M10年平均值 ≤70μg/m3,P M2.5年平均值≤35μg/m3,O3日最大8小时平 均值≤160μg/m3,CO24小时平均值≤4mg/m3。
化学需氧量(万吨)
1.28 25.5%
0.50 10.0%
1.14 22.8%
2.09 41.7%
氨氮(万吨)
主城区(城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图2 2015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5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 4
措施与行动
深入开展“碧水行动”,出台重庆市《贯 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力 推进“四治一保”工程措施,保障了三峡库 区水环境安全。
黔江区 68 24 30 垫江县 74 14 48
涪陵区 68 22 44 武隆县 73 19 29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 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7.71万人,比上年增长3.5%。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0.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
年末高校应届生就业率达到95.2%。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4871元/人,比上年提高10.1%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税收收入1450.88亿元,增长1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93.82亿元,增长14.8%。
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
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雷俐【摘要】资源耗尽、环境污染型工业已逼近环境承载极限,中国工业发展需要新的模式作为依靠,绿色发展则是必经之路,是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将绿色理念确定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因此,工业绿色发展也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构建,以及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当前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可研究的工业绿色发展方向.【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5【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环境管制;技术创新【作者】雷俐【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3一、工业绿色的内涵工业绿色是基于“绿色经济”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对“绿色经济”的内涵研究比较丰富。
对于绿色经济内涵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权威机构对于绿色经济的定义。
2006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指出绿色增长是基于生态完整性和恢复环境质量的条件下,以最低可能的环境影响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一种增长方式。
[1]2008年以后,国际组织及机构不断对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补充。
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绿色经济应该是一种低碳、资源节约、社会包容的经济,既能促进社会平等造福人类又可以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
[2] 2012年世界银行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环境友好和高社会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旨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以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二是学者对绿色经济的定义。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他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他在书中提倡从当前的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新的满足自然经济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条件的经济发展模式。
重庆市2003年~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20 0 5年达到为 1 325 7h 人 , 明重庆 市生 态占用已远远超过 生态承载 力, 于不可持 续发展状 态。针 .4 2 m / 表 处
对其状况, 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 提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加快 生态环境建设 ; 强产业 结构调 整 ; 加 充分应 用 G S I
( 理 信 息 系统 ) 充 分发 挥 政 府 的监 督 、 导作 用 ; 地 ; 引 实施 以 “ 术 ” 导 向 的 对 策 ; 好 城 市规 划 , 少生 态 需 技 为 搞 减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江
西
科
学
V0 _ 5 No 4 l2 . Aug 2 0 .0 7
20 0 7年 8月
JAN :0 1— 6 9 2 0 )4—04 0 10 37 ( 07 0 4 6— 4
A s atO ebss f nr ut gt clg a f tr t oe ,i dn clg a f t it f b t c: nt ai o t d c n eeo i l o p n d ldv ige o i l o p n r h io i h o c o i m i o c o r o
Ch n qi T i i a o p tn o wa d te c re p n i g fa i l o n e me ur : mp o e t e o g n. o t s st t n, ut g fr r o r s o d n e b e c u t r a e i r v h ui i h s s h
重 庆 市 20 0 3年 ~ 05年 生态 足 迹 分 析 20
王兴贵 , 李铁松 , 邓茂林 , 马耐 山
(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 院 , 四川 南充 6 70 ) 30 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因此,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评估中国绿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体系将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福祉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绿色经济的内涵和要求。
本文还将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绿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理论框架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理论框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指数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理论框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数应涵盖绿色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福祉等;二是科学性原则,即指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确保指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数应易于获取和计算,方便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增长绿色化、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成效和社会福祉改善等四个方面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理论框架。
其中,经济增长绿色化反映绿色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包括绿色产业占比、绿色技术创新等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程度,包括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强度、生态环境状况等指标;社会福祉改善则反映绿色经济发展对社会福祉的促进作用,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指标。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测算方法:采用 DEA-Malmquist指 数法,可以同时 考虑多个投入和 产出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 技术进步、资源 利用效率、环境 污染治理等
数据来源:国家 统计局、环保部 等官方数据,以 及行业研究报告 等
测算过程与结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官方数据 测算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测算 测算结果: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但增速有所放缓 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进步、环境政策、市场机制等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 官方数据
模型估计:采用OLS方法进行参数 估计
模型检验: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
模型应用:预测中国工业绿色全要 素生产率发展趋势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官方数据 研究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 影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 结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主要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主要集 中在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的定义、测算 方法、影响因素等 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采 用统计分析、计量 经济学等方法
研究结论: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对经济 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加强政策支 持和技术创新
研究意义与目的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中国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
数据来源:需要更全面和 准确的数据支持
结论:需要更深入和全面 的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叶仁道;张勇【摘要】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采用全局超效率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其增长主要源于前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均衡,产业结构高级化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前者与绿色经济效率呈负向关系,后者则与绿色经济效率呈正向关系.此外,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亦对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5页(P60-63,69)【关键词】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GML指数;SYS-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作者】叶仁道;张勇【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
这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以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
因此,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为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现有对绿色经济的衡量指标并不统一,诸如绿色发展指数、绿色GDP和绿色经济效率等。
本文在综合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损失后[1],选取绿色经济效率作为衡量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现有关于产业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展开实证分析;二是将产业结构作为核心变量,探讨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
重庆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第33卷第10期2008年10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 N M E NTAL SC IE NC E AND M ANAGEM E NT Vo l 133No 110Oct .2008收稿日期:2008-03-19作者简介胡习邦(),男,湖北嘉鱼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
文章编号:1673-1212(2008)10-0155-04重庆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胡习邦1,沈波2(1.中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404;2.宁波立信会计学院,浙江宁波315300)摘 要: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
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生态足迹的模型与生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200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的资料数据,对重庆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05年底的生态足迹为115709ha /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12442ha /cap 。
关键词:重庆市;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The Ca l culati on and Analysis of Ecol ogical Foot print of Ch ongqing in 2005Hu X ibang 1,Shen Bo 2(1.Z honghua Co llege,Shanghai,201404,China;2.N ingbo Lixin Account School,N ingbo 315300,China)A bstract:Ecol ogical foot p rint is a kind of new met hod of quantifiably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human using of nature re 2s ource.On the base of an i n troducti on t o t he concep t and calculati on model of eco l ogical foot p rint,as well as ecol ogical system e 2conomical developmen t cap acity and what the researchers have been done,the autho rs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ecological foo t 2print of Chongqing in 2005according t o t he data of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s of Chongq ing .According t o this calculation,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 p rint of Chongqing Munici p ality is 1.5709ha/cap in 2005,and the p er cap it a ecological foot p rint deficit of Chongqing munici p ality is 1.2442ha /cap in 2005.Key word s:Chongqing munici pality ;ecological footprin 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自可持续发展提出以来,如何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量和评估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庆市2005—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重庆市2005—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正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其工业绿色发展的进程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重庆市2005—2015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一、绿色工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工业生产依然是重要的污染源,特别是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转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推进绿色工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工业发展不仅意味着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更意味着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和推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5—2015年的重庆市工业生产数据,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工业用电量、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等指标。
2. 指数测算(1)选择合适的指标。
根据绿色工业发展的要求,选取反映工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产值、工业用电量能耗、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等。
(2)指数标准化。
将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综合评价。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最大-最小标准化法、标准差法等。
(3)指数综合计算。
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法计算工业绿色发展指数。
3. 指数分析对于测算得到的工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空间分布分析以及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以探讨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的演变规律和问题所在。
经过数据整理和处理,得到了重庆市2005—2015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指数。
经济新常态下重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3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
2021年6期总第939期一、引言中国的经济在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1年出现减速迹象,至今中国GDP 增长率下降成为趋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结构性减速期,目前整体经济发展形势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努力适应把握并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如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引领和适应新常态,成为当下经济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
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的理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当下经济依靠要素投入带动发展存在后续乏力的可能,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内对TFP 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TFP 的不同测算方法。
测算方法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需要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
参数方法包括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等;非参数方法主要包括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其中,王艳芳(2019)采用索罗余值法对全国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向玲凛(2017)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出对于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王力(2016)采用非参数DEA 和参数SFA 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
魏下海、余玲铮(2011)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研究测算,认为数据包络分析法比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得到的结论可能更加可靠且更满足对中国经济现实的解释。
第二,不同空间视角的TFP 测算。
吴春雅(2015)从4个角度比较分析了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情况。
鲁志国等(2020)以广东省为例研究金融效率、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差异。
肖晓军等(2020)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贸易出口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
杨万平、滕泽伟等(2020)从生态和绿色的角度测算国家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空间差异的分析探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6•【字号】渝府发[2011]109号•【施行日期】2011.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1〕10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重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为坚决贯彻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和谐重庆,按照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一)提高认识。
按照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进一步削减,特别是环保减排指标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进一步削减的基础上,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用能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总体要求。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节约型、清洁型、生态型产业结构,坚持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坚持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优化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加快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促进“五个重庆”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唐燕秋;高飞;陈佳;熊强
【期刊名称】《四川环境》
【年(卷),期】2007(026)005
【摘要】工业绿色化发展意味着消耗更少的资源或排放更少的污染物,本文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用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贡献指标综合评价一个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方法.利用2004年的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所辖区县工业行业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贡献,评估了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县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城区以及几个区域性的中心区县工业绿色发展程度较高.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唐燕秋;高飞;陈佳;熊强
【作者单位】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20;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20;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
庆,4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重庆市2005—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J], 任娇娇;邬晶
2.两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 [J],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
3.重庆市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年度综合评价结果 [J], 胡捷
4.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研究
——以工业绿色发展为例 [J], 王捷
5.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估及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 [J], 李飞;宋玉祥;潘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测算与分析
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测算与分析吴佳妮【摘要】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和半自然的市政绿色空间的结合,它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本研究尝试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经济价值评价指标,测算全国各省的绿色基础设施经济价值(2004-2015),探究其区域分布状况,并进一步运用灰色模型预测2016年、2020年和2025年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以期提升人们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认识,为在城市规划中建设和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提供参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8页(P32-39)【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性;灰色预测【作者】吴佳妮【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引言日益扩大的现代城市吞噬了自然空间,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体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急剧下降。
土地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矛盾加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号召,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境质量”放在了“各方面制度”之前,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014年,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各省市积极响应。
相较于完全由人工设施组成的“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森林、湿地、绿道等自然资源,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有预见性的开发与增长方式,能够有效调和“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发展,有一个从生态经济化到经济生态化的过程,而经济的进步依赖于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充分的评价与应有的体现(谢高地,2010)[1]。
重庆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探索绿色转型之路——重庆市发展绿色经济调研报告提要:重庆市近年来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其经验表明,推动传统产业的“绿化”以及新兴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引导是前提,绿色投资是必要条件,绿色技术创新是有力支撑,循环经济模式是有效方式之一。
建议:1、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绿色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2、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的产业、新兴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
3、加快绿色科技创新。
对绿色科技创新与研发应用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强绿色科技研发应用试点示范。
4、加快制订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各部门、各领域的发展规划。
5、制定完善的环境法规和政策,从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经济各环节制定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与价格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友好行为。
6、加强环境管理的能力建设。
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之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力图通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同时达到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我国也处在这个过程之中,周生贤部长提出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也是要求把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任务。
目前,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在我国还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既要提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更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具体实践,因此,非常需要抓住若干典型的基层案例,解剖麻雀,总结规律。
2010年4月20-23日,环保部政研中心夏光主任率调研组赴重庆市开展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调研,与重庆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城乡建委、农委、人力社保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考察了华能珞璜电厂、远达环保工程公司、海装风电设备公司、方正重庆公司、长寿化工园区、武隆生态旅游等企业和园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考察地方层面对发展绿色经济的理解认识、具体实践和未来计划,为国家制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出建议。
2005-2014重庆经济发展分析
[键入公司名称]2005-2014重庆经济发展分析[键入文档副标题]2016/9/22通过对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消费等数据的解读,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以发掘新的市场空间目录经济概览 (3)人口结构 (4)产业结构的发展 (5)第二产业的发展 (6)第三产业的发展 (7)人均收入 (8)人均消费 (9)产值的分配 (10)总结 (11)图表1 2005-2014 重庆经济概览 (3)图表2 2005-2014重庆人口结构 (4)图表3 2005-2014重庆产业发展 (5)图表4 2005-2014 重庆第二产业发展 (6)图表5 2005-2014重庆第三产业 (7)图表6 2005-2014 重庆人均收入 (8)图表7 2005-2014 重庆人均消费 (9)图表8 2005-2014 重庆产值分配 (11)经济概览重庆的人口从2005年的2798万增加到2014年的299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19%,省市人口排名保持在第20位,重庆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重庆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07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263亿元,全国总产值占比从1.55%上升到2.08%,在省市的总产值排名中,从第24位上升到第21位;重庆的人均产值达到4.769万元,在省市排名中从在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波动;人均收入1.882万元从第10位下降到第11位;人均消费1.412万元,排名在第9名到第11名之间波动。
图表 1 2005-2014 重庆经济概览人口结构图表 2 2005-2014重庆人口结构2014年重庆的城镇人口从1264.7万增长到1782.6万,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36%,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21位;重庆的农村人口从1533万下降到1208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1.98%,省市排名从第21位下降到第23位;重庆的城镇人口比例从45.2%增长到59.6%,在省市城镇人口比例的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第9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
重庆发展绿色经济调研报告
重庆发展绿色经济调研报告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级绿色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的绿色经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加大对环保产业投资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研发,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环境监管,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监管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产业结构优化:重庆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推动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通过提升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绿色化水平,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
三、科技创新支撑:重庆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并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此外,还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市场开拓与合作:重庆市积极拓展绿色经济的国内外市场,并加强与相关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
通过举办绿色经济展览会和投资洽谈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绿色经济示范区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绿色技术和经验,推动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市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议重庆市继续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强市场开拓与合作,拓展更广泛的绿色经济合作伙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重庆市绿色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统计公报2005
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胜利完成“十五”目标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并奠定了“十一五”开局的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6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4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58.32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347.36亿元,增长12.3%。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1%、41.0%和4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50.6%和44.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78元(按当期汇率测算折合1340美元),比上年增长11.6%。
分地区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2%;渝西经济走廊完成868.97亿元,增长11.3%,占全市的28.3%;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904.25亿元,增长11.0%,占全市的29.5%。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79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5.95万人,增加50.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死亡率为6.4‰,分别比上年下降0.1和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0‰,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
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630元,比上年增加2273元,增长15.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4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绿色发展指数的相关研究还尚未见到ꎮ 因此ꎬ 本文基于熵 权 - TOPSIS 模型ꎬ 对重庆市 2005—2015 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 进行测算分析ꎬ 对相关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ꎻ 并结 合非期望产出 SBM 模型ꎬ 测度评估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发展 效率ꎬ 以期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供参考案例ꎮ
2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位 于 中 国 西 南 部、 长 江 上 游 地 区ꎬ 幅 员 面 积 8������ 24 万平方千米ꎬ 与两湖、 贵川及陕西相邻ꎮ 地势由南北 向长江 河 谷 逐 级 降 低ꎬ 山 地 面 积 占 76% ꎬ 是 名 副 其 实 的 “山城”ꎮ 重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ꎬ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 量在 1000 ~ 1350 毫米之间ꎬ 尤以春夏之交 “ 巴山夜雨” 为 甚ꎻ 最热月均温 26 ~ 29℃ ꎬ 是名副其实的 “ 火炉” ꎮ 在地形 和气候双重作用下ꎬ 年平均雾日 104 天ꎬ 是名副其实的 “ 雾 都”ꎮ 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ꎬ 煤、 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ꎮ 重庆市历来是重工业城市ꎬ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ꎬ 高投入、 高 消耗、 高污染的结构性矛盾突出[18] ꎬ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 体偏低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 1 数据来源 文章基于 « 重庆市统计年鉴» (2006—2016) « 中国工
业统计年鉴» (2006—2016) «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006— 2016) 与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权威数据ꎬ 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基本一致ꎬ 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个别年份数据缺失ꎬ 运用插值法补全数据)ꎮ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关键词] 重庆市ꎻ 熵权 - TOPSIS 模型ꎻ 工业绿色发展指数ꎻ 非期望产出 SBM 模型 [ DOI] 10������ 13939 / j������ cnki������ zgsc������ 2019������ 13������ 054
1 前 言
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ꎬ 2017 年 全年实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6587������ 08 亿 元ꎬ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33������ 8% ꎮ 工业作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素之一ꎬ 也是资源 消耗和污染排放的 “ 主力军”ꎮ[1] 加快重庆市工业发展的绿 色转型升级ꎬ 是缓解当前工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矛盾的必 然选择ꎮ[2] 绿色经济是指不超过自然和社会的承受极限ꎬ 以 市场为导向、 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ꎬ 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 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ꎮ 工业绿色发展理论是基于绿色经济理 论衍生而来ꎬ 都是响应可持续发展的产物ꎮ 目前学术界对工 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达成的基本共识ꎬ 主要涉及资源节约、 环 境保护、 技术进步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这四方面[3 -8] ꎬ 是依 托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利用与低碳排放ꎬ 达到经济增长和循环 发展的良性健康的绿色发展模式ꎮ 目前关于工业绿色发展的 研究尚不多见ꎬ 其研究内容仅限于理论深入[9] 、 发展水平 评估[10 - 11] 、 指标体系[12] 、 效率及影响因素[13] 等ꎮ
产业经济
中国市场 2019 年第 13 期 ( 总第 1004 期)
重庆市 2005—2015 年工业绿色 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任娇娇ꎬ 邬 晶
(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ꎬ 重庆 40的重要组成部分ꎬ 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 “主力军”ꎬ 实现工业发展的绿色转型升 级ꎬ 是缓解当前工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冲突矛盾的必然选择ꎮ 文章通过熵权 - TOPSIS 模型ꎬ 对重庆市 2005—2015 年 工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ꎬ 并结合非期望产出 SBM 模型测度分析了其发展效率的变化情况ꎮ 得出以下结论: ① 2005—2015 年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呈现先波动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ꎬ 其最低值为 2009 年的 0������ 2286ꎬ 最高值为 2014 年的 0������ 6036ꎬ 涨幅高达 164% ꎬ 表明 10 年来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取得较大提升ꎮ ②四个分指数中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呈 现先降后升的趋势ꎬ 环境治理强度指数呈现大幅度波动上升趋势ꎬ 增长质量水平指数呈现小幅度波动且近似直线上升的趋 势ꎬ 绿色发展潜力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ꎮ ③2005—2015 年重庆市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发展效率总体呈上升并趋于稳定 的态势ꎮ 以 2010 年为节点ꎬ 前期逐年上升ꎬ 后期保持基本不变ꎬ 表明重庆市 2005—2015 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呈现良好发展 态势ꎮ
文章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ꎬ 遵循系统性、 典型性、 动态 性等原则ꎬ 参考借鉴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在构建工业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经验[10 - 13] [19 - 21] ꎬ 结合重庆市近年来工 业发展的政策重点ꎬ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ꎬ 目标层
在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方面ꎬ 主要有杨佳慧等的 « 湖南省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14] 与王傲雪的 « 中 国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ꎮ[15] 前者借 助 DEA - GRS 模型ꎬ 对湖南省 14 个州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指 数的地域差异进行测算排序ꎬ 但构建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 备ꎮ 后者利用 DEA - BCC 模型测算分析了 2005—2014 年中 国 30 个省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指数ꎬ 并详细分析探讨了地区 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几大影响因子ꎮ 但该篇文章所选指标代 表性欠缺ꎬ 导致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测算不够完备ꎬ 且投入变 量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关测算结果分析也不够深入ꎮ 因此ꎬ 目 前对于工业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还任重道远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