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实境耦合”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析

“实境耦合”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析

“实境耦合”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析作者:周景辉周海燕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4期摘要: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变化。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更应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社会和时代需求,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入手,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整体构建、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创建多维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具有过硬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化外语人才。

关键词:实境耦合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23-02“实境耦合”[1]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是指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真实或仿真的外语语言学习环境,通过课堂仿真实境、课外实境演练以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在校内外进行外语实训,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作为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的外语专业,我们始终致力于探索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切实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适合校情、学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做了以下创新尝试:一、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突破传统模式,与相关企业单位、国际国内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校际、国际合作。

(一)校企合作与翻译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单位的合作分三个层面展开:(1)派遣教师到公司从事兼职翻译,赴一线了解和熟悉翻译和外贸领域第一手情况,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2)输送有意愿的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计入实践学分;(3)聘请公司资深业务骨干来校指导学生翻译实践和相关实习。

(二)校际合作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模式有两种:(1)以“2+2”或“3+1”形式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即根据学生意愿,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择优派遣学生到知名高校插班学习,实现学分互认;(2)以夏令营、冬令营、短期培训等方式与知名高校展开合作项目。

参与合作项目的学生纷纷表示,联合培养的经历使他们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信心,丰富了阅历,两所学校不同的氛围和理念综合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素养、学识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生。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项目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项目还要求研究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关注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项目要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项目还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项目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导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研究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丰富自己的学术视野。

同时,项目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鼓励研究生关注社会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研究生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计划,通过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

如何在高校中实现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施,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践经验。

“三全育人”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要求育人过程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

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作为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在科研实践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1. 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内涵课程科研协同育人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参与科学实验、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求高校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要求高校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求高校加强科研导向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为了实现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目标,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科研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实施。

1. 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将科研课程纳入学科核心课程,加强科研导向的课程设计。

建立健全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知识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2. 教学模式创新高校应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如问题驱动的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引入科研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研活动,锻炼综合能力。

3. 科研资源整合高校应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科研平台和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条件和支持。

构建学科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数学学科为例

构建学科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数学学科为例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2014年,我校确立了以数学学科为研究样本,探索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实施策略,开展了高中数学学科育人“三环耦合”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经过6年实践探索,总结出实施学科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的设想与目标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

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必须强化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为此,我们构建了“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科研保障”的“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如图1)。

图1“三环耦合”学科育人模式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有“标准”,实现学科立德树人目标;二是构建数学实践活动育人模式,将立德树人目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实现育人目标;三是建立以课题研究、学科基地建设为统领的科研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数学学科育人方式的改革。

二、课堂育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已有的数学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数学新授课为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分别制定“标准”,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如图2)。

图2具体而言,在“新课引入”环节,教师要以“关联性”为抓手,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学习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教学时可以将数学史、中华传统经典故事等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忠于科学、忠于事实的思维习惯。

“实境耦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实境耦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

境耦 合” 确实是 高 职 教 育人 才 培 养 的一 种 有 效 模
式, 它符 合高技 能人 才 的培 养规 律 。 下面 我们把 1 青 职 院 的青 年 学 子 的 风采 0名 推介 给各位 读者 , 希望 能 由此 引起 大 家 的思 考 , 从 中得 到些启 示 。
程 , 天到底 有什 么可 以“ ”做 出来 )可 以“ ” 今 示 ( , 范 ( 表达 出来 ) ?有什 么有别 于其他 高 职院校 的新做
王 长 中 辑 录
( 岛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编辑 部 , 东 青 岛 2 67 ) 青 山 60 1
摘要 : 通过 1 位 学生成长、 0 成才的真实故事说 明青岛职业技 术学院首先提 出并践行的“ 实境耦合” 人 才培养模 式确 实是 高职教 育人 才培 养 的一 种行之 有 效 的好模 式 , 因为 事 实说 明 了这 种 教 育模 式 可 以 帮 助 学生在 实境 中学到真知 识 , 掌握真 本领 , 得 好效 果 。 因此 , 实境 耦 合” 才培 养 模 式 可 以在 高职 取 “ 人
栏 目中分 别 以《 职教 育 人才 培 养 在 “ 境 耦合 ” 高 实 中延 伸 、 展 》已被人 大复 印报 刊资料《 发 ( 职业技 术
教育 90 9 7期索 引 ) 高 等 职业 院校是 否 应 20 第 和《 该这样 办—— 从 两篇 新 闻报 道 中引 发 的思 考 》 为
是 幸运 的 , 尚未离 校 , 已与著名 的青 啤集 团签定 工 作协 议 , 其实 , 这份 协议 意 向在 两年 前 已经达成 。
家示范性 高等 职业 院校 。这确 实是一 件令人 鼓舞 和值得 庆贺 的事情 。 教育 的改革 创新 关系着 国家 的命 运 。创 新永 无 止境 , 索永 无止境 , 革 永无 止 境 。“ 0 0年 探 改 21

学术学位授权点科教协同育人案例

学术学位授权点科教协同育人案例

学术学位授权点科教协同育人案例科教协同育人是指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建立有机联系,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同时通过教育教学的需求激发科学研究的动力。

下面是以学术学位授权点为题目的科教协同育人案例,旨在展示科教协同育人的实践和效果。

案例一:融合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某大学的物理学研究团队将最新的量子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他们设计了一门名为“量子力学与光学应用”的课程,通过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了量子力学的知识,还通过实验探究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案例二:跨学科合作推进教育改革某高校的教育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的项目。

教育学院的教育专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专家共同研究和开发了一套针对高中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工具。

通过这套工具,高中生可以学习和实践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项目不仅促进了教育改革,也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案例三:学术导师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某大学的生物学学院开设了“科研实践与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这门课程中,学术导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帮助他们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与学术导师的密切合作,学生们在科研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学术研究的过程和要求。

案例四: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某大学的社会学系开设了“社会实践与研究方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分析和研究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参与社区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并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学生们既提升了学术能力,又深入了解了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未来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

因此,如何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科教融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文将从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价三方面对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是基于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环境,通过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科学研究为内容和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教融合教学。

科教融合教学是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科教融合教学,可以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科教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1.多学科交叉研究。

在科教融合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项目,搭建跨学科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小组,让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参与某一研究项目,通过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产学研合作项目。

在科教融合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深入实际问题,结合科研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育融合教研内涵与模式的探索

五育融合教研内涵与模式的探索

五育融合教研内涵与模式的探索五育融合教研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贯通,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

本文从五育融合教研的内涵、价值、原则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五育融合教研的四种模式,即跨学科教研融合模式、学科实践融合模式、双向合作互助融合模式和价值引领教研模式,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这些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本文认为,五育融合教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五育融合教研的内涵1.1 五育融合教研的定义五育融合教研是指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目标导向,以课程与教学为基本路径,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它不仅是一种教师自主参与、协作探究、反思改进的过程,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

它突破了传统教研活动的分科性、碎片性、形式性等局限,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科与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

1.2 五育融合教研的价值五育融合教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五育融合教研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五育融合教研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拓宽他们的教学视角,丰富他们的教学方法,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他们与同行、专家、社区等多方资源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

对于学校来说,五育融合教研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构建特色课程;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优质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校风,弘扬校园文化,提高校园美感,塑造学校形象。

对于社会来说,五育融合教研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增强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科学教育理念: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过程设计:科教融合教学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资源整合:科教融合教学模式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1.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专门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引导研究生从认知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外部专业人才,为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加强师资队伍的科研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认知和体验,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

2.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科研成果、实践项目、论文发表等指标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全面了解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五、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1.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改进科教融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全育人”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三全育人”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三全育人”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丁清苗崔艳雨吴九柱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29期摘要:教學团队以课程群为依托,探索适应人才培养特点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实施模式,基于“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的培养理念,提出“教-学-研-用”递进式育人模式,创建以“知识链-能力链-素质链”为内三螺旋、“课堂-网络-平台”为中三螺旋、“企业-大学-专业”为外三螺旋的三层次三螺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型,破解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耦合难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落地增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学-研-用;三层次三螺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设计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9-0173-04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group, the teaching team explored the online and offline,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and in school and out of schoo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odes tha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training concept of "laying stress on the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practice, and expanding quality", the teaching team proposed the "teaching-learning-research application" progressive education mode, and created the "knowledge chain-ability chain-quality chain" as the internal triple helix, and the "classroom-network-platform" as the middle triple helix the "enterprise-university-specialty"as a three-level and triple helix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external triple helix. It solves the coupling problem of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abi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forms a diversified, multi-level,multi subject all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three all-around educ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knowledge, quality and ability training to increase effectiveness.Key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eaching-learning-researching-using; three levels and three spiral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raining model design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工科专业课程群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TYB20-143);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油气储运设备腐蚀与防护”“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津教高函〔2020〕1号);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AUC-2022-C2-018)第一作者简介:丁清苗(1984-),女,回族,山东德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机制和策略的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机制和策略的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机制和策略的研究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教育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教育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素质和数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发展。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1 优化培养计划,强化实践环节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优化,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学术界,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样重要。

学校应根据产业需求和市场趋势,调整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和项目实践机会,让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1.2 构建导师团队,促进交叉合作产教融合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其中导师的作用尤为关键。

学校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导师团队,邀请来自产业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术界的教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这样的导师团队可以将最新的产业信息和前沿技术带入学校,同时也可以让研究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和创新。

1.3 建立产学研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了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学校可以建立产学研实验室,将教育、科研和产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实验室可以成为学生和教师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1.4 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双向反馈为了确保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效果,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评价体系应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培养情况。

学校也可以邀请来自产业界的专业人士参与评价,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对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为例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为例
的指针 。 ] [
高职教 育弊端 和 比较 国际职 教 理论 的基 础上 , 提 炼 出我院 的“ 实境耦 合” 人才 培养模 式 。我 院软 件 与服务外包学院在示范 院校建设 中 , 力践行学 院 努
的“ 实境 耦合 ” 才 培 养模 式 , 人 与企 业 行业 密 切 合
作, 利用校外 的职业环 境 , 同时在校 内创设 真实 的
第 2 4卷第 1 期
2 1 年 2月 01
青鸟 技 术 学报 职硅 净
J u n l fOig a c n c l l g o r a o n d o Te h ia l e Co e
Vo1 2 .1 . 4 No
F b 2 1 e. 0 1
“ 实境 耦 合 " 才 培 养 模 式 成 效 研 究 人
职业环境 , 与企业 在 专业 、 程 建设 、 课 师资 培养 、 学
生管理方面合作 , 在人才培养方 面取得成效 。

包 学院为 例来 阐述如何贯 彻实 现“ 实境 耦合 ” 人才

“ 实境 耦合” 人才培 养模式 的形成 与 内涵
培养模 式 的 内涵 , 与社 会 、 行业 、 业 开展 多方 位 企 的互动耦 合 。我 院软件 与服务外 包学 院在示 范院 校 建设 中 , 努力实 践 , 积极 创设 校 内外 真实 的职业 环境 , 与企 ( ) 合作 共 建共 管 , 化 了专 业 、 行 业 强 课
态度 的培养 , 取得 了一 定成效 。 关键词 : 实境耦 合 ; 才培 养 ; 人 工作课 堂 ; 效 成 中图分 类号 : 1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 号 : 6 22 9 (0 1 O 0 00 GT 0 A 1 7— 6 8 2 1 ) l0 2 —4 突出实践 能力培 养 , 改革 人才 培养模式 , 是提 高高 等职业 院校人才 培养质 量 的核心任务 。青 岛 职业技术 学 院经过 几 年 的教 学 改革 实 践 , 针对 在 切 体认 。它是 引导 广 大 师生 更好 地 创设 实境 , 在 实境 中培养 技 能 , 育炼 技 能英 才 的教 学 实训 工 作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及多部门协作育人现状的实证探析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及多部门协作育人现状的实证探析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及多部门协作育人现状的实证探析作者:胡记磊邹文君徐潇宇郭飞左清军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4期摘要:研究生導师落实立德树人、与多部门协作育人关乎研究生培养的效果。

该研究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调研30名研究生导师和2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旨在呈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现状和多部门协作育人过程中面临困境。

研究发现,研究生导师更重视学生毕业要求相关的内容,对于立德树人职责的认知还有待提升,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过程育人有待加强。

此外,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预警机制、多部门协作、加强导师能力建设角度的改进需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过程育人;预警机制;多部门协作;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047-04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by graduate student supervisors and the collaboration with multiple departments are crucial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In this study, 30 graduate student supervisors and 2 staff members of related departments were surveyed in the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duties of graduate student supervisors in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multi-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in nurturing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 supervisor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related to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but their knowledg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process of educating studen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addition,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multi-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instructors i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Keywords: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process cultivatio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multi-department collaboration; training quality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与教育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共识,而协同育人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育人理念。

本文将针对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将阐述科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科教融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协同育人的理念和实践,探究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科技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科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科教融合的理念为协同育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协同育人则是实现科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因此,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是当今教育领域所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必要性,并总结应用研究的成果和展望。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将在未来对于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旨在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简要概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关注。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展示主要论述的框架和安排。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以指导后续论述。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阐述科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包括从教育和科技的角度解释科教融合的内涵以及科教融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探讨协同育人的理念和实践。

通过介绍协同育人的内涵、参与主体和价值,阐明协同育人在科教融合中的作用和实践方式。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藕合教学模式[论文]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藕合教学模式[论文]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藕合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藕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案和实施方法,并对其他课程建设提出经验启示。

研究性教学教学方案国际金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注重理论教学、重视“教”的传授过程为特征,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的认知过程,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

为此,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的藕合。

一、以研究性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的藕合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和重心,因而它能够从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第十一条中表述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藕合的教学方案设计(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目标《国际金融》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主要分析和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货币运动规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以及内外均衡的实现等问题,理论知识可划分为基础知识、运行原理、政策工具、国际协调四大模块,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

上述这些特点要求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从而扩大教学的视角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四位互动”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位互动”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位互动”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孙畅,张晴云,王纯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期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转型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进一步明确提出将“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作为推进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高端环节,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配套的人才供给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协同培养的内涵协同培养是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是协同创新机制的重中之重。

协同培养将协同创新机制中各创新主体的思想、专业技能、技术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平台,通过多方位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协同运行,是一种连续动态的人才培养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培养以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不仅包含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还包含企业实习、培训及接受校外导师指导等环节,是促进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同,“导师个体负责制”普遍存在,跨导师、跨学科、跨专业教育界限分明、资源不畅通,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培养,忽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高校授位以论文发表及毕业论文答辩为标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

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talents
引言
当前高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企业单位难以 招到适合特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而高校毕业生也很难找到 适合自己的工作,该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突出,对 高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 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且适应 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2.2提升教师的工程素养与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水平。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种模式下培 养出来的高校老师普遍是理论水平高、实践水平低,针对这 种情况学校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的 能力:第一,定期邀请优秀的同行、企业一线的优秀工程师 来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对教师的工程技能进行及时培训,提 升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第二,鼓励教师在企业 内挂职,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在此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 工程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而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第三,在 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工科工程教育的要求,积极采用 项目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工程职业能力的同时,教师自身的工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通过对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不仅使教师的专 业素养得到了较高的提升,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此 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提高科研能力,这样才能 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真正实现专业 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与经 验,文章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高校与企业行业完美对接合作育人的实践教学平 台,共同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较强 的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切。

耦合 育人理念

耦合 育人理念

耦合育人理念耦合育人理念是一种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耦合育人理念强调学生与教师、知识与技能、课堂与课外、学业与职业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界开始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耦合育人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它源于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旨在构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二、理念概述耦合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耦合”,即将不同的元素或系统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产生出新的价值和效果。

在教育领域中,耦合育人理念强调学生与教师、知识与技能、课堂与课外、学业与职业等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这种理念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三、具体实施方式1. 学生与教师的耦合学生与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他们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耦合育人理念中,学生与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2. 知识与技能的耦合在传统教育中,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往往是分离的。

而在耦合育人理念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的。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 课堂与课外的耦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耦合育人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环 境 与职业 情境 , 强 调在 真 实 的职 业 环境 下进 行 教学 与实 践 活 动 。 “ 耦合” 指学校与政府 、 企业、 科
架 … 。当前 我 国高 校育 人 模 式 的 主要 特 征 体 现 在 : 重 视智 育 和德育 , 忽视 实践 技能 培养 ; 以满 足部 分学 科领 域 对人 才 的需 求 为育 人 方 向 , 缺 乏整 体 育 人 观 念; 逐 步建 立 了多 元 化 的学 习 方 式 , 但 育 人 的理 念 、


育 人模 式 内涵 与特 征
标, 在政 府 、 企业 、 科 研 机构 、 用人单位 、 学 校 多方 合 作 的基础 上 , 以实 践过程 为 导 向 , 把理 论知识 和 实践 工作 有机 结合 起来 的育 人模 式 。它强 调进 一步 整合
育 人模 式就 是 在 教 育 教 学 活动 中 , 学生 、 教师 、
通 过政 府 主导 、 企业融合 、 科 研 院 所 协作 、 用 人 单位 评 价等不 同 领 域 、 不 同手 段 深 度 参 与学 生 培 养 J ,
加 强在 育人 环节 中的 实践 训 练 , 突 出为 学 生 提供 职 业 目标 导 向 的 个 性 教 育 J , 全 面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系、 相辅 相成 的交 互合 作 机 制 。政府 在 学 生 创 新 能
“ 实 境耦 合 ” 模 型 是 为 实 现共 同 的 人 才 培 养 目
收稿 日期 : 2 0 1 5 —o 3 —1 1
作 者简介 : 何华 明( 1 9 8 2 一) , 男, 浙江湖州人 , 杭州 师范大学 医学 院研 究生培养科科长 , 助理研究员 , 硕士 。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管 理理论 。
方法 、 模式等有待完善 ; 部分高校尝试通过外部教育 力量( 政府 、 企业 等 ) 的引入建立新 型的育人模式 , 来 帮助 高 校育 人 目标 的实 现 。
二、 “ 实境 耦 合 ” 模式 对于培养创新 性、 应 用 型
研机 构 、 用人 单位 协 同一 致 、 互 动 共赢 的合 作 , 强调 学 校与社 会各 个层 面 的互动 合作 。 该 育 人模 式 的特 征 主要 体 现在 : 一 是 育 人 以满
学校 及 相关 参 与群 体 , 为实 现共 同的人 才培 养 目标 ,
所形 成 的 相 互 促 进 、 协 调 统 一 的 关 系 与 组 织 构
多方优势教育资源, 是一种理论和实践高度 结合 的
优化 合作 培 养 模 式 J 。“ 实 境耦 合 ” 育 人 模 式 的本 质是 “ 协 同创 新 ” 培 养方 式 , “ 实境 ” 指 的 是真 实 的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J I LI N PROVI NCE
N o . 0 9. 2 01 5
V01 . 31 To t a i No . 3 9 3
d o i : 1 0 . 1 6 0 8 3 / j . c n k i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5 . 0 9 . 0 3 0
培养 出来 的毕 业 生 , 实践 能力 赢 弱 、 创 新思 维不 强 是
必 然结 果 。
三、 “ 实境耦 合” 模 型 的 内涵解释 与理 论框 架 “ 实境 耦 合 ” 培 养 模 式 是 由政 府 主 导 、 企 业 融
合、 高 校创 新 、 科 研 院 所 协作 、 用 人单 位 评 价 五 大 部 分 组成 , 该模 式 为共 同 的培 养 目标 所 形 成 的 相 互 联
质量。
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集 高校 、 政府 、 企 业 等多 家单 位 的资 源优 势 , 建 立 政府 、 企业 、 高校 、 科 研 院所 、 用 人 单 位 等 利 益 相关 者 的 协 同培养 机 制 。但 长 期 以来 , 受 高 校 传 统 办 学 理 念 和 封 培 养 模 式 流于形 式 、 无 法真 正 实 施 I 3 j , 这 样 的教 学 背 景 下 所
高校研 究生“ 实境耦 合 ” 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何华 明. , 徐 洁蕾 , 潘 峰 , 李 宇阳 , 张永 芹 , 邓程程
( 杭 州师 范 大学 , 浙江 杭州 3 1 0 0 3 6 )
摘要 : 简述 育人模 式的 内涵、 基 本特征 , 厘 清政 府 导向、 企业 融合 、 学校创 新、 科研 机 构协作 、 用人 单位评 价等环 节在研 究
足 社会人 才 需求 为 导 向 , 把 育人 目标 与 教 学 评估 引
人 才 的重 要意 义
我 国高校 传统 的教 育 模式 过 多强 调 了专业 理论 知 识 的传 授 , 侧 重 对学 术 问题 的研 究 , 而忽 视实 践技
入政府 、 行业 的规范体 系, 建立人才培养支撑体 系。 二 是建 立 多 元 化 的 学 习模 式 , 提升人才 培养质量 。
基金项 目: 本 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 目资助 ( 项 目编号 : Y 2 0 1 3 3 0 3 2 2 ) 的研究成果 。
生人 才培 养过 程 中的耦合机 制 , 重 塑研 究生“ 实境耦合 ” 培养新模 式。研究 结果将 为相关 高校 建立健 全人 才培养模 式提供 一
种新 思路 , 具有一 定的学术价值和 实践指 导意义。
关键词 : 实境 耦 合 ; 育人模 式 ; 探 索; 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5 ) 0 9 —o 0 7 1 —0 3
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与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浙江省数字医疗卫生研究院浙江省老年健康护理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项目的现场协作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宜技术应用的评价等为双方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与技术支持
2 0 1 5年 第 0 9期 第3 1卷 ( 总3 9 3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