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 知识点22:综合主观题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2:综合主观题1、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材料一制定规划,谋定而动。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从建国初期的“一五计划”到正在贯彻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70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形式不断涌现,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格局正进一步形成。
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从“两弹一星”、神舟飞船等重大项目,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到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逐渐赶上了工业化进程(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中国经济发生的一项历史性变化。
材料三“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70年长歌未央。
《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的。
(2)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幅,借助所选的图,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上述历史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
2、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0: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
首联中“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高考真题汇编:1.古诗文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文章出处:语文阅刊1、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全国Ⅱ卷(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感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
参考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2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Ne]B.[Ne]C.[Ne]D.[Ne]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二胺能与2+Mg 、2+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2Mg +”或“2Cu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古代中国经济史(含答案)
(2)古代中国经济史1.(2023·全国·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2.(2023·北京·高考真题)“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23·湖北·高考真题)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
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4.(2023·全国·高考真题)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5.(2023·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
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23·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生活主观题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生活主观题1、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实现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赢,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在上述五个“追求”中任选一个,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家园”。
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
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
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
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
《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
(1)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
(2)《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2019年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年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4.(2019年江苏)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5.(2019年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 B.②C.③ D.④6.(2019年北京)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7.(2019年海南)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2017-2019) 知识点2:生产 、劳动与经营
知识点2:生产、劳动与经营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实行竞争中性原则( )①表明国有企业已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②旨在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意味着政府强化政策扶持以增强小微企业竞争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定制生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药、家电和工程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重视定制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反映某服装生产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定制生产模式。
与传统“设计—生产一门店销售”的模式相比,该生产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减少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加速商品流通②以线上替代门店,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③既有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又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④促进企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个性化定制生产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只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矛盾的普遍性②只有具体地解决特殊的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稳定不变的,而矛盾的特殊性是不断变化的④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握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发挥国有企业的主体作用②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③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各种所有制经济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材料表明(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某村开展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点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3、材料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
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
2020高考 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
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
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
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5、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5:近现代中国的经济
知识点5:近现代中国的经济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3、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4、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
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贏。
”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
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B.“西体中用”C.突破“器物”限制D.“求富”以“自强”5、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正确使用成语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____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___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____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_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4、下面语段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
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揠苗助长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2020高考地理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 知识点14:世界地理
知识点14:世界地理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3-5题。
3.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4.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5.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
据此完成6-8题。
6.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7.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8.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考点】戊戌变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如此自由”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答案】B【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
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2017-2019)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
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
这些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含解析
2020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古代中国的经济 (11)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7)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3)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7)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1)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3)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6)9、近代中国的经济 (44)10、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48)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55)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57)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8)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64)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6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0)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0)18、选修内容 (81)19、史学研究 (10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
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2019年全国卷Ⅰ)根据学者的考订,商朝共有17代30位王,多数是兄弟之间继承;而西周共有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2019年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例如___、都江堰等,其中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记载了西周的土地制度,其中有“___之下,莫非___”和“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内容。
这反映了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4.(2019年江苏)根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___通过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___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井田制度松动。
5.(2019年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④。
6.(2019年北京)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7.(2019年海南)___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___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___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法家思想。
9.(2019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刻的诗歌产生。
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以下是战国时期创作的诗句: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___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6、“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7、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8、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9、日本古代典籍保存的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将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可以反映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10、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
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
”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1、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2、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得(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14、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15、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故A项正确。
西周土地实际上为诸侯占有,故B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但实际占有土地的是诸侯,故地权不是合一的,所以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
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是反映商业发展的表现,而没有体现出当时人们的义利观发生改变,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排除。
C.从材料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反映出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整体恢复和发展,正确。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通过努力而发家致富的现象,郡县乡里广泛存在,排除。
故选C。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倒置了,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谈及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故排除B项。
官府因为有所需求才取办于市镇,无法判定政府扶持市镇,排除C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故B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前往日本进行贸易属于民间贸易,不是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将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根据所学可知,李充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前往日本,根据其所携货物可知,该史料能反映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宋代”。
根据题干材料“指南针的运用……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故②说法与宋代不相符,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不等于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③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中国瓷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故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南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民推动了南方小麦的种植,而北方人民喜吃面食,故①正确。
结合所学,《农政全书》为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与题干中时间“南宋”不符,排除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③正确。
曲辕犁早在隋唐时期就在江南地区出现,排除④。
故选B。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位上升,故①错误。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②正确。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
④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④错误。
故选B。
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选B。
由材料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农村集市就有,只是比较不活跃,故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