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演奏分析
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以展开部为例,展开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是展示出了三个崭新的音乐主题,第二部分则是对这个三个主题的全面演绎。
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进行了结构拉长变化,第二部分着重对变化音进行了处理和展示,诸多新音符的加入让乐曲更加紧密。
第三部分是一个带有朴素、安静色彩的主题,并带有一定的诙谐色彩,营造出乐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四部分则截然相反,出现了一个痛苦、暴躁和挣扎的主题,带领观众在惴惴不安中进入了下一部分。
可以看出,肖邦彻底打破了以往谐谑曲的结构形式,在规模和变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新。
这种结构上的扩展得以让音乐表现更加丰富,通过起承转合、前后对比等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征。
(二)如歌的旋律浪漫主义时期,为更加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复调音乐逐渐衰微,主调音乐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央。
而在主调音乐中,旋律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该时期诸多器乐作品的旋律都是可以直接哼唱的,具有突出的歌唱性色彩。
这一点在肖邦和《降b小调谐谑曲》身上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肖邦自幼聆听母亲哼唱波兰民歌,长大后更是对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情有独钟,内心中始终流淌着这美妙的旋律,所以在钢琴作品的旋律创作中,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加工和运用也就成为了一种本能。
同时,为了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肖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作运用。
首先是提高原旋律素材的音区。
为了让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肖邦通常会把原旋律扩展至高音区。
如《小杜鹃》这首民歌,其旋律素材被用于《降b小调协奏曲》后,便进行了提高两个八度的处理。
既给人以熟悉之感,同时又具有深远和缥缈的色彩。
其次是对原旋律素材进行装饰处理。
为了使旋律的情感表现更加细致,肖邦经常为它们加入倚音、回音、颤音等多种形式的装饰音。
在《降b小调谐谑曲》中,肖邦曾运用了《圣诞祝歌》的素材,然后用双音的形式对其进行修饰,从而与作品的整体表现更加吻合。
再次是突出旋律的宣叙色彩。
肖邦一直对歌剧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其中的宣叙调,更是深得他的喜欢。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维也纳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作品集合了肖邦的丰富想象力和技巧,展现出了独特的和声色彩和演奏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我们来谈谈《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
这首曲子以降B小调为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展现,呈现出深厚的音乐内涵。
曲子的开头就展现了浓厚的情感色彩,采用了宁静的和声进行引子,缓慢的和弦变化和柔和的音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迷人的氛围。
接着,曲子进入了快速的乐章,和声色彩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通过交错的音阶和和弦变化,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极强的视听冲击力。
在演奏技巧方面,《降B小调谐谑曲》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演奏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才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那些复杂多变的和声。
曲子中有不少地方需要进行十指交叉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独特的技巧。
曲子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进行快速的音符转变和精准的音色控制,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曲子中还涉及到大量的音乐情感表达,演奏者需要理解曲子的内在情感,通过细腻的音色和动态控制来表现出曲子的奇妙魅力。
在演奏《降B小调谐谑曲》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良好的手部协调和配合,避免出现错位错误。
同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手部训练和热身,以确保手指的敏捷和柔韧性。
演奏者需要理解曲子的内在情感,通过深入的音乐理解和感悟,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曲子的艺术魅力。
演奏者还需要注重音色和动态的控制,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动态的调整,来表达出曲子中的不同情感层次。
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集合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是一首充满挑战性且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
演奏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手指技巧、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的和声色彩和情感表达。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也被称为“小狗圆舞曲”。
作品以欢快明快的曲调,流畅优雅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而闻名。
下面将从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是和声色彩。
《降B小调谐谑曲》的和声色彩非常丰富,肖邦巧妙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技巧,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首先是半音阶进行的运用。
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半音阶进行不仅增加了曲子的变化和张力,还让整首曲子更具有幽默感和调皮感。
其次是丰富的和声变化。
肖邦在作品中灵活运用了七度和弦、九度和弦、附加音和装饰音等多种和声手法,使得和声色彩更加多样化。
最后是和声的对位进行。
肖邦巧妙地运用对位进行的手法,让不同声部之间产生了对比和相互作用,使得整首曲子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是演奏技巧。
演奏《降B小调谐谑曲》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首先要注意的是速度和力度的掌握。
曲子的速度较快,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手指灵活性和速度感。
而力度方面,要注意在演奏中突出曲子的轻快欢快的特点,同时要控制好力度的大小,以展现曲子中的动态变化。
其次是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表现。
曲子中有很多装饰音和华丽的旋律,演奏者要通过手指技巧和触键的变化来突出这些音符,使其更有表现力。
还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弹奏的干净利落,做到音符的准确攻击和释放。
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以其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一部经典的钢琴曲。
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准确掌握和声色彩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速度和力度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控制和表现,才能演绎出这首曲子的魅力。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婉转,灵动和优美的旋律著称。
除了旋律之外,和声也是这首曲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曲子增添了许多美妙的色彩和情感。
本文将从和声的角度来探讨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以及其美妙的音乐色彩。
作曲家在《降b小调谐谑曲》中巧妙地利用了和声技巧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色彩。
例如,第一段中出现了三连音,这是一种轻快,欢快的旋律。
然而,这个旋律下面的和声是由主音、属音和下属音构成的三和弦,给人以平静、平衡的感觉。
而第二段中出现了多声部的和声,让曲子在音乐表达上更为丰富,调动听众的情感。
在演奏技巧方面,要真正达到曲子的精髓和情感表现,演奏者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要注意旋律和和声的协调。
在演奏过程中,旋律应该是主导,而和声应该是支持。
这意味着演奏者需要确保和声不会掩盖旋律。
其次,注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节奏上,曲子有短暂的停顿来强调一些重要的音符或转变。
在速度上,曲子有些地方需要快速而明快的演奏,而有些地方则需要略微放缓,为更加深情的音乐情感打下基调。
最后,曲子中有许多技术挑战,如快速切换手指、连音技巧等,演奏者需要练习和掌握这些技能,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曲子的情感。
总的来说,《降b小调谐谑曲》是一首充满动感和表现力的曲子。
通过和声的运用,这首曲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色彩,使得听众们能够感受到曲子的深邃情感。
在演奏上,我们需要注意旋律和和声的协调、节奏和速度变化,以及技术挑战等一系列细节,从而能够更好地演绎这首精美的曲子。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降b小调谐谑曲》(Étude in B minor, Op. 25, No. 10)是浪漫时期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一部著名的钢琴练习曲。
该作品在和声和演奏技巧方面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特点。
谐谑曲的和声色彩丰富多样。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使得整个曲目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
从一开始的低音快速跳动的和声,到中段的和声和弦的连续进行,再到结尾的渐弱的和音堆叠,整个曲目充满了变化和张力。
特别是在副歌部分,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升降音、和弦的层叠和变化的八度跳动等手法,创造了迷人的和声效果。
演奏技巧方面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要求钢琴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技巧和表现力。
该曲的右手旋律表达要求非常明确,需要演奏者准确而灵活地处理各种跳音和连续音符。
左手的和弦部分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指力和弹跳力,以保证和声的清晰度和音响的丰满感。
速度的变化也是该曲的特点之一,需要演奏者在表现情感和处理和声的做到速度的快慢自如,并且要保持整个曲目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为了更好地演绎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演奏者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掌握好曲目的整体结构和音乐表达。
通过深入理解曲目的和声结构、动态变化和表达要求,演奏者能够更好地传达作曲家的音乐意图。
要练习指法和手部协调性。
该曲部分旋律行走跳跃较大,要求演奏者通过细致的指法训练和手部协调性练习,使得演奏更加准确和流畅。
要注重整体效果和音色控制。
演奏者应该在练习中探索和寻找适合自己的音色,同时注重音色的转换和过渡,使得演奏更加丰富和细腻。
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是一首充满和声色彩和变化的曲目,同时也是一项对演奏者技巧和表现力要求较高的作品。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掌握好整体结构和练习技巧,演奏者才能更好地演绎出肖邦的音乐意图,将这首曲目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演奏技法分析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演奏技法分析作者:张丽君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1期【摘要】谐谑曲是在肖邦创作思想非常成熟的时期所作,其中饱含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新形式的创新,可谓肖邦一生中的绝佳之作。
b小调第一谐谑曲,是四首谐谑曲的第一首,结构严谨情感鲜明,有强烈的冲突和对比性。
本文主要从谐谑曲来源和作品创作背景入手,对该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谐谑曲;演奏技法;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70-02一、作品创作背景及分析(一)作品创作背景肖邦一生只写了四首谐谑曲,每一首都有不同的创作背景。
本文探讨的这首b小调谐谑曲,是四首当中的第一首,写于肖邦一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是他向成熟的过渡。
它的创作背景是肖邦在去往巴黎后不久,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所作。
全曲发展大概可概括为,一位英雄在困苦中跋涉,之后转为真切的幻想,回归主题后在狂风骤雨中结束全曲。
与剩余三首谐谑曲相比,我个人认为是个人情感表现最全面真实的一首。
这首作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对于西方音乐体裁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二)创作分析这是一个复三部曲式,乐曲开头两个强有力的和弦,像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从高音区突转为低音区的宽广,预示了全曲音乐的激愤勇猛,随之引出飞奔疾驰的主题。
之后这段旋律重复了三次,旋律线不断上行,像是在竭力表现内心悲伤、愤怒的心情。
第二段是与第一段截然不同的风格,这里转为大调,速度变缓,情绪也安静下来,好像内心已经回到了家乡,想到了往日安宁幸福的生活。
这段旋律的主题是采用自波兰的一首民间圣诞歌,是童年时母亲常在睡前唱给他听的。
肖邦本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直接套用这样的曲调,在此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作者对自己的祖国、亲人深切的怀念。
在这个大主题之后,有肖邦自己创作的一小段旋律,真挚而深沉。
和声美在这一段中得到了最大体现。
在向再现段过渡时,肖邦采用了像开头一样的两个不谐和和弦掺杂其中。
肖邦《b小调谐谑曲》的“悲剧-戏剧性”音乐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2023/ 02一句是前一句上方三度模进,不停发展向前。
77-93小节左右首三音反向进行,连绵不断起伏的旋律线条,似在低吟,似在压抑却不断积累力量,并在交织中爆发。
旋律线条在低声部与高声部行进过程中的最低音与最高音中,又在后面八分音符交替演奏中变换成每小节的强调之音,力度变化随长句走向,后期处于强奏状态。
此段主题音乐比作沙俄的残暴统治像狂风掳掠,音乐的力度和气势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暗示、回味。
(二)展开部分析中段(305-388小节)共84个小节,此B部分结构为cdcdc’,与呈式部的情绪相反,此部分慢板如歌般恬静安宁,调性也从b小调转为B大调,强烈的对比也突出了悲情效果与戏剧性转变。
B部分中c(305-320小节),是肖邦一贯抒情音调,取自波兰古老的《摇篮曲,圣婴耶稣》。
“sotto voce”弱声演奏,充满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的表达,宽广的气息及长线条旋律。
采用规整的平行复乐段,以大调式为主,级进进行,每小节几乎相似的节奏型,四个八分音符为一组加一个四分音符的停顿,低声部固定低音,高声部分像海上船只一样,进行高低的摇摆与定格演奏,旋律线条也在低声吟唱,隐伏在中声部,民族曲调也融入中声部中,时而是右手大拇指在演奏表达,时而在小拇指头的触摸,高声部旋律的点缀也带来和静谧的幻想,和声简朴尽显摇篮曲风格,在平静中显得波澜起伏,宁静中的一丝探究,一丝婉转的激动。
d部分(321-336小节)旋律来自肖邦所之手幻化的美好回忆,音色相较c部分的朦胧宁静低语,变得坚毅和明朗,情绪上的递进也从不同的节奏和装饰音中突显不同,左手依旧是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弹奏,右手的装饰音为旋律的悲伤增添了维度层次,使旋律更具流动性,层层渐进的情感,以及在高声部出现的大量二分音符长时值保持,将持续为装饰音做坚实的柔美色彩打底,像是沉思后内心一直涌动地对民族悲惨命运的叹息。
B部分结尾的最后四小节(385-388小节),出现熟悉又突兀的两个和弦,与引子相呼应,在一片宁静幸福中强有力地拽回痛苦现实,除去不协和音程外,仿佛不舍得离开这梦境,之前的美好在激烈和弦的余音中静谧回味,在回味中再次爆发了第二个和弦,为全曲悲情色彩埋下伏笔,带着不舍进行到整首乐曲的再现部。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是一首富有幽默和玩味的作品,和声色彩和演奏技巧在这首曲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首曲子以扬琴音色的开头为引子,接着出现了一个简单却引人入胜的主题。
在这首曲子中,和声的运用非常巧妙。
在主题部分,音符的重叠和交叉处理,使得和声更加丰满和多彩。
特别是在右手的演奏中,通过使用琶音、三层、五度等和声手法,营造出了美妙的和声色彩。
在主题的开头,右手使用琶音重复演奏一个音,然后添加其他音符的演奏,使得和声更加丰满,同时也增加了曲子的层次感。
主题部分还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模仿和对答。
在主题的开头,左手以连续的降降音来模仿右手的升音。
这种模仿使得曲子更加有趣和生动,增加了听众的聆听体验。
在演奏技巧方面,右手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活性。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大量使用了琶音、跳音和连续音的手法。
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演奏者可以达到流畅、轻快的效果。
左手的演奏也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节奏。
在一些重要的音符上,需要加大力度,使其突出于整个乐曲中。
左手的演奏也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与右手的演奏相互呼应。
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通过精妙的和声处理和灵活的演奏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色彩。
它充满了幽默和玩味,给人一种欢乐和愉悦的感觉。
从而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对于演奏者而言,需要在技巧和表达上做到兼顾,才能完美地诠释这首曲子的魅力。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作者:魏康佳来源:《祖国》2017年第15期摘要: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
肖邦的谐谑曲超越了传统谐谑曲所表现的诙谐幽默,《b小调第一谐谑曲》是肖邦离开故乡波兰到法国巴黎创作的第一批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一主题情绪激昂,如同在呐喊般,第二主题如诗如歌般安静恬美,音乐主题间情绪对比鲜明。
这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的去探索它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肖邦谐谑曲复三部曲式一、肖邦生平经历弗雷得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是波兰的钢琴音乐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肖邦六岁跟随知名的钢琴老师学习钢琴;七岁的时候创作了第一首作品《B大调波兰舞曲》和《g小调波兰舞曲》;十岁创作《f小调协奏曲》;20岁时,波兰起义,肖邦移居法国巴黎,他的作品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他到巴黎不久名声是以传开,来拜师的学生络绎不绝。
1849年因病去世于异国他乡的巴黎。
二、谐谑曲体裁谐谑曲又叫诙谐曲,是管弦乐章的名称,一种既诙谐幽默又富有戏谑情趣的三拍子器乐曲。
它是舞曲的变种,由小步舞曲发展而来。
这种器乐曲通常是3/4拍且具有戏剧性舞曲性特征,谐谑曲往往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并且比小步舞曲还要快一些。
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贡献也是相当显著的,他使谐谑曲更具有独立性,表现更为大胆丰富。
使谐谑曲成为同奏鸣曲、赋格曲、夜曲等同级的大型器乐体裁。
三、《b小调谐谑曲》作品分析引子部分由两个不和协的下属七和弦开始,像是愤怒的质问,又像是在呐喊警告人们,分别用极强的音量在高音区,低音区演奏,像做噩梦后突然被惊醒,这暗示了起义就要爆发,如同作者内心的呐喊。
从9-24小节进入音乐的主题,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弹奏要注意声音和情绪逐渐上涨,力度上渐强越来越大。
紧接着右手e音的sf结束。
从25至42小节要处理的流连贯。
29小节至32小节要突出线条感,不能弹奏的力量上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但又要清晰地听见左手的高音部。
肖邦《b小调谐谑曲》演奏分析
手指灵 活主动弹奏 出每一个音 , 横 向移动迅速。完美地表现 作曲家的音乐 , 要求 弹奏时 音色的高度统一 , 每个音均 匀清 晰有颗粒性 ,音乐线条 自然流畅 ,弹奏时需注意力高度集
中。在音乐情绪的变化发展处理上 :既要对每一组音 的速 度、 力 度予 以适 当的变化 , 以显示 出起伏 与结尾 效果 , 同时 要 把构成一个乐句的两组音之 间的对话 提问 、呼应关 系在 演 奏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 串变化螺 旋式的弹奏伴 随 着 的音 乐的不断升华 , 直至发展 到斗志激 昂的高潮 , 音乐 在 第2 5小节开始 , 慢慢回落。这种震撼人 心的强烈情绪贯穿 于整 首 谐 谑 曲 。 音乐从第 4 3 小节开始 , 音乐标记从 仃到 P , 从音乐 的力 度 和情绪 以及速 度上突然发生极度 的变化 。弹奏时要注意 左 右手 的 自然 协调 的配 合 , 弹奏 出此起 彼伏 的一种 “ 回音” 式 的音乐效果 。 同时要表现乐句的一致性 和完整性 。 在后方 音 乐标 记 中出现 的 r i t e n u t o ( 突慢 ) 的表情术语 , 右手多为 大 和弦走 动 ,左手八度产 生 回应 ,演奏 到这 里时要有一种挣 扎、 反抗 的音乐情绪 。 第一部分 的第二个段落部分 , 音 乐从 A g i t a t o开始进行 , 这不是一个独立 的音 乐形 象 ,而是一个动荡 不安的过渡性 转调段 落 ,建立 在主部主题的音调上 ,导 向主部主题 的反 复, 一个短小精悍 的动机在各个 调性上展开 , 演奏时需要表 现 出强烈 的情绪 , 加快弹奏速度 以及 坚定有力 的颗粒性 , 注 意左右 手各 自音 乐旋 律的进行 ,特别是右 手的每个音组 的 尾音 E F 一} G — A — B G — D — B — D — B - # C ,伴 随 着 音 乐 标 记 S o t t o r o s e到 C r e s c — d i m,一定要在音乐演奏 中突出地 表现情 绪和强弱变化。然后当第 一主题重复三次后 , 音乐 随着逐渐 下 降的旋律趋 向平静 , 到最后逐渐减慢 、 减弱 , 最后 消失 , 焦 躁不安 的情绪终 于在 纠结 、挣 扎几次后筋疲力 尽地消沉下 去, 音乐归于平静 。
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Op.31)演奏分析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 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Op.31)演奏分析曹雨阳[摘要]弗里德里克•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魅力、最有代表性的波兰民族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他的钢琴曲创作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谐谑曲这种体裁别具一格。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肖邦谐谑曲Op.31来对肖邦的作品和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奏肖邦的音乐。
第一章为序言,第二章是谐谑曲介绍和演奏技术分析,第三章概括谐谑曲的音乐特点,最后一章是结语。
[关键词]肖邦;谐谑曲;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29-04一、谐谑曲Op.31(一)简介谐谑曲是一种三拍子节奏型的乐曲,谐谑(scherzo)就是指“戏谑、玩笑",曲调欢快活泼,18世纪作曲家们把谐谑曲放在奏鸣曲乐章里出现,后来经过贝多芬、舒曼等人的革新形式有所发展,而肖邦的谐谑曲创作进一步发展了谐谑曲这一形式。
他的谐谑曲创作基于古典传统,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⑴,谐谑曲作品31号又称降b小调谐谑曲,这首谐谑曲是肖邦四首谐谑曲中的第二首,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创作于1837年,全曲为混合曲式结构,1—264小节为呈示部,265—467小节为插部,468—583小节为展开部,是全曲的高潮,584—780小节是再现和尾声。
笔者姑且把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64小节,265—583小节为第二部分,584—780小节为第三部分,演奏时长在10分钟左右。
乐曲虽然有重复的段落,但情绪上却可以做多种处理和变化,这种结构上的宏大构思是其他作曲家的谐谑曲不能比拟的。
具有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就像一首热情奔放、富于浪漫气息的音乐诗画⑵。
(二)演奏要点此曲节奏十分欢快,要想弹奏好,技术上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手指触键的精准度,灵活度要求很严格,在这基础上又要表现出旋律的歌唱感,接下来我们一点一点地分析。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
一、肖邦生平经历
弗 雷 得 里 克 .肖 邦 (Frederic Chopin,1810-1849)是 波 兰 的 钢
琴音乐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肖邦六岁跟随知名的钢琴 老 师 学 习 钢 琴 ;七 岁 的 时 候 创 作 了 第 一 首 作 品 《B 大 调 波 兰 舞 曲》和 《g 小 调 波 兰 舞 曲 》;十 岁 创 作 f 小 调 协 奏 曲 》;2 0 岁 时 ,
文化艺术
浅析肖邦《b 小调第一谐谑曲》
文 / 魏康佳
摘要: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肖邦的谐谑曲超越了传统谐谑曲所表现的 诙谐幽默,〈〈b 小调第一谐谑曲》是肖邦离开故乡波兰到法国巴黎创作的第一批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主题 情绪激昂,如同在呐喊般,第二主题如诗如歌般安静恬美,音乐主题间情绪对比鲜明。这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的去探索它 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肖 邦 谐 谑 曲 复 三 部 曲 式
又 富 有 戏 谑 情 趣 的 三 拍 子 器 乐 曲 。它 是 舞 曲 的 变 种 ,由 小 步 舞 曲发展而来。这 种 器 乐 曲 通 常 是 3/4拍且具有戏剧性舞曲性
特 征 ,谐 谑 曲 往 往 取 代 宫 廷 风 格 的 小 步 舞 曲 并 且 比 小 步 舞 曲
还 要 快 一 些 。 肖 邦 对 谐 谑 曲 体 裁 的 贡 献 也 是 相 当 显 著 的 ,他 使
第 二 大 主 题 出 现 ,也 就 是 乐 曲 曲 式 结 构 中 的 三 声 中 部 这 一 部 分 整 个 音 乐 仿 佛 进 入 了 另 一 个 世 界 ,安 详 又 美 好 。与 前 一 部 分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比 ,肖 邦 采 用 故 乡 波 兰 的 民 间 歌 曲 为 素 材 , 取 自 圣 诞 歌 曲 里 的 《睡 吧 ,圣 婴 >>,旋 律 宁 静 平 和 ,调 性 由 大 调 变 小 调 使 人 想 起 圣 诞 节 与 家 人 团 聚 ,唱 着 这 首 歌 的 场 景 。曲式 结 构 为 c d c1 d1 c2,表 现 回 忆 和 怀 念 之 情 流 连 忘 返 。演奏者学 习 到 这 一 主 题 部 分 时 需 要 灵 活 地 转 换 情 绪 ,跟随作曲 家 的 情 感 表 达 而 来 ,到 3 9 0 小 节 处 c2 主 题 出 现 ,音 量 从 2 个 p 开 始 , 它 是 不 完 整 的 ,省 略 了 前 面 c 主 题 的 那 段 优 美 的 旋 律 ,左 手 和 声用得十分独特给人一种不安的像是有什么要发生的感觉突 然 开 篇 的 两 个 “f”十 分 不 和 协 的 下 属 七 和 弦 再 次 出 现 ,好 像 雷 声再次袭来把熟睡的人们惊醒拉回到现实。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堪称钢琴音乐的一座丰碑。
它虽然谱写于19世纪初,但至今仍然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和演奏。
让我们来谈一谈《降b小调谐谑曲》所展现的和声色彩。
这首曲子以降B小调为基调,整首曲子表现出强烈的哀愁、深沉、富有激情的音乐特色。
在和声上,它以富于变化的和声手段展现出丰富的音乐内涵。
该曲开头的主题是由左手和弦和右手的旋律线构成,两者相辅相成,既表现出和声上的层次感,又突出了旋律的娓娓道来。
接下来的进行部分,左手的和声跳跃性的运动与右手的华丽华彩相互配合,营造出壮丽的音乐氛围。
接着,我们来说说肖邦在这首曲子里运用的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
首先就是右手的琶音技巧,肖邦极其巧妙地运用琶音来描绘快速、流畅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这在演奏中需要保持每个音符清晰,形成连贯的音流,这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和控制力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另外一个特殊的演奏技巧是左手的伴奏音符的跳跃性运动。
曲子中左手一直扮演着和声伴奏的角色,同时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左手的伴奏音符跳跃运动使得音乐更加充满动感和活力。
此时需要演奏者具备很好的节奏把握能力和左手指力。
曲子中的加速度技巧也是演奏中需要注重的地方。
在曲子的高潮部分,肖邦采用了加速的技巧,通过频繁的速度变化给人以紧张、激烈的感觉,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水平。
让我们讨论一下演奏《降b小调谐谑曲》时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要注重每个音符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特别是在快速的琶音和跳跃的伴奏音符中。
注意表现和声层次的变化,使得左手和右手的声音可以清晰听到,同时也要保持音乐的流畅性。
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掌握,尤其是在高潮部分的加速度技巧处要把握好速度的变化,使音乐达到最好的效果。
《降b小调谐谑曲》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表现力的钢琴独奏曲,它的和声色彩丰富多样,演奏技巧要求较高。
对于演奏者来说,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还需要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变化,以使听众能够体会到肖邦独特的音乐表达。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演奏技法分析
70张丽君: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演奏技法分析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Op.20)演奏技法分析张丽君(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一、作品创作背景及分析(一)作品创作背景肖邦一生只写了四首谐谑曲,每一首都有不同的创作背景。
本文探讨的这首b小调谐谑曲,是四首当中的第一首,写于肖邦一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是他向成熟的过渡。
它的创作背景是肖邦在去往巴黎后不久,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所作。
全曲发展大概可概括为,一位英雄在困苦中跋涉,之后转为真切的幻想,回归主题后在狂风骤雨中结束全曲。
与剩余三首谐谑曲相比,我个人认为是个人情感表现最全面真实的一首。
这首作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对于西方音乐体裁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二)创作分析这是一个复三部曲式,乐曲开头两个强有力的和弦,像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从高音区突转为低音区的宽广,预示了全曲音乐的激愤勇猛,随之引出飞奔疾驰的主题。
之后这段旋律重复了三次,旋律线不断上行,像是在竭力表现内心悲伤、愤怒的心情。
第二段是与第一段截然不同的风格,这里转为大调,速度变缓,情绪也安静下来,好像内心已经回到了家乡,想到了往日安宁幸福的生活。
这段旋律的主题是采用自波兰的一首民间圣诞歌,是童年时母亲常在睡前唱给他听的。
肖邦本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直接套用这样的曲调,在此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作者对自己的祖国、亲人深切的怀念。
在这个大主题之后,有肖邦自己创作的一小段旋律,真挚而深沉。
和声美在这一段中得到了最大体现。
在向再现段过渡时,肖邦采用了像开头一样的两个不谐和和弦掺杂其中。
当优美的主题还在缓缓进行时,突然出现这两个和弦,打破了一切平静。
作者意在体现内心挣扎、矛盾、愤怒的情感,戏剧性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再现部虽还是不断重复第一主题的旋律,但情绪却比之前愈加强烈。
随之引出全曲的最高潮,也就是尾声。
这里速度比前面更快,旋律的不和谐集中体现出肖邦内心的不安与愤怒的反抗。
二、作品演奏技法分析(一)曲式结构该作品是复三部曲式,可分为A-B-A1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感体现。
肖邦《谐谑曲(Op.20 No.1)》作品分析
肖邦《谐谑曲(Op.20 No.1)》作品分析作者:张雅南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2期摘要: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谐谑曲,本文就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肖邦的生平,及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加之自己的演奏心得,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肖邦;谐谑曲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创作几乎都献给了钢琴,同时他又是一位爱国的音乐家,他将自己对祖国家乡的思念,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都融入进他的音乐创作中,尤其是他的谐谑曲,风格多变曲式结构复杂,且充满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是堪舆他的四首叙事曲比肩的作品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受到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的影响,一种新的乐派逐渐兴起,它就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它发生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当时整个欧洲陷入一片动乱,社会矛盾极其复杂。
由于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对整个欧洲艺术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诗歌及音乐作品都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充满幻想与传奇的爱情故事成为浪漫主义的常用素材。
浪漫主义音乐最初是继承于古典乐派,但它的内容却与古典主义成为对立。
浪漫主义音乐不在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融合了诗歌,戏剧及绘画的艺术特色,作品内容都具有幻想性,都是人的自我感受,以个人主义和个人崇拜作为信条;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
二、肖邦生平及音乐风格肖邦出生于1810年,由于俄国侵略势力不断扩张,波兰正处于政局动荡的动乱时期波兰命运岌岌可危。
然而却是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造就了肖邦独具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的性格及创作。
肖邦的妈妈和姐姐在他很小时就开始教授他音乐知识,并开始让他学习钢琴。
《g小调波兰舞曲》是他7岁时写的,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音乐天赋。
8岁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出,大获成功。
1822年,肖邦开始正规学习作曲,并一直延续到他考入音乐学院正式成为埃尔斯纳的学生。
1829年,肖邦结束了音乐学院的学习并前往维也纳,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中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巧《降B小调谐谑曲》是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创作于1834年。
这首谐曲以其活泼明快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和声和充满幽默感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下面将从和声色彩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浅谈这首曲子。
首先是谐曲中的和声色彩。
在《降B小调谐谑曲》中,肖邦通过丰富多样的和声的变化,展示了他对于和声的深厚造诣。
整首曲子的调子为降B小调,而在和声的处理上,肖邦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手法。
肖邦经常使用模糊的和声边界,将和声进行色彩相近的进行处理。
在开头的A段,肖邦通过在F大调和D大调之间来回变换,营造出混合两种调性的效果。
这样的处理增加了曲子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肖邦还经常使用和声上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上的变化。
音乐中的逆行运动和音与变换的节奏,都展示了肖邦对于和声突变的运用。
这种手法使得曲子有时显得矛盾而混乱,有时又呈现出和谐一致的感觉,这种对比增强了曲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肖邦还通过和声的转调来增加曲子的变化。
在B段的转调部分,曲子从降B小调变为降D大调,通过这样的转调,曲子的氛围和情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种转调的运用使得曲子更加丰富多样,增添了一种新的色彩。
首先是技巧方面。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扫弦、连续音、颤音等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尤其是在速度较快的段落,如A段的开头和E段的结尾,演奏者需要有快速准确的手指技巧才能演绎出曲子的灵动和活泼。
其次是表达方面。
该曲子以幽默感和俏皮为特点,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演技来展现出这种感觉。
在B段的快速运动部分,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轻盈飞快和交错的运动,来展现出快乐和俏皮。
还需要注意到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颤音,这些装饰音要求演奏者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和音乐理解力。
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子的特点和情感来处理这些装饰音,使其更加准确、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中。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解析
( 小调第—谐谑曲》 ( h 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 A A复三部曲式。 B
A( 呈示部 )
( 3 8 o)
B( 中间部分)
(0—9) 3932
.
e 再现部 ) f 353 3 - ) 9 7
aa b
cd 尾声 0a( ( . 2) 5 69 7
b
小节:I8 -
乐 曲采 用 了急板 的速 度 。一 开 始 8小 节 的 引子 是 两 个 强 有
丰 富 了谐 谑 曲 的音乐 表 现 力 , 之 成 为戏 剧性 的史 诗 。 使 肖邦在 13 年 至 14 81 8 2年 问 ,共创 作了 四首 独立 的谐 谑
裁丰 富的 、 秀的钢琴 作品 , 优 还独创性地 把一些传统音 乐体裁
赋 予 丰 富 的思 想 内容 和 高 度 的艺 术 性 。如 : 事 曲 、 谑 曲 、 叙 谐 夜
豪迈 。从此 , 肖邦 的音乐创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2体 裁 的选 择 .
“ 谑 曲 (cez)最 早 出 现 在 1 纪 意 大利 的 世 俗 声 乐 谐 S hr ” o 7世
作 品中 , 具有戏谑 、 幽默之意。后来谐谑 曲被运用到乐 曲中。经 常用意外的对 比和转折等手法造成诙谐 的效果。海 顿将谐谑 曲 引进套 曲 ,7 0年以后的谐 谑曲( 15 与三声中部 ) 几乎都是快三拍 子, 节奏 比较 活跃 , 通常用作 奏鸣曲 、 交响 曲中的一个乐章 , 代 替小步舞曲。贝多芬发展了交响曲 、 奏鸣曲 、 弦乐 四重奏大型器
漓 尽致 地 表 现 出来 。乐 曲充 满 着 英 雄 性 、 诗 般 的激 情 , 壮 而 史 悲
说 肖邦 自己内心复杂 的思想感情 ,情绪 上有着强烈 的对 比 , 具 有歌唱性和幻想性 的 音乐形象 , 内涵严肃 , 是 极富戏剧 性 的音 乐诗篇 。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演奏分析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演奏分析一、谐谑曲的由来和发展谐谑曲是由小步舞曲演变而成的,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节奏和基本结构,原意为“戏谑,玩笑”。
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首先被应用于世俗声乐作品,后来才渐渐运用到器乐曲中。
谐谑曲最早区别于小步舞曲是在海顿的作品中体现的。
谐谑曲这一体裁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得到发展,贝多芬常把更具意境和表现力的谐谑曲运用到奏鸣曲套曲的第三或第二乐章中,它有着比小步舞曲更轻快活泼的节奏。
谐谑曲在贝多芬的运用下透出幽默快乐的意味,而在门德尔松的笔下则显出清秀的节奏和灵动的轻松。
舒伯特最早把谐谑曲从奏鸣曲中的某一乐章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器乐体裁(舒伯特于1817年创作了两首独立的谐谑曲)。
二、肖邦对谐谑曲的贡献肖邦虽不是第一个把谐谑曲从奏鸣曲中的某一乐章分离的作曲家(肖邦的第一首独立的谐谑曲是1831年创作的,比舒伯特晚14年),但他将谐谑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他的创作构思大气,具有辉煌的气势。
肖邦创作的谐谑曲早已不止步于传统谐谑曲所表现的诙谐幽默,具有深邃的内容和更为戏剧性的线条,情绪上既有疾风般的呐喊又有如歌的柔美旋律,极具浪漫气息。
肖邦的谐谑曲保留了惯用的三拍子,但节拍更为明显和快速,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曲式更加复杂,往往具有极富特色的尾声。
肖邦的谐谑曲对以后的创作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创作背景此曲创作于1831年的5月和6月间,是在1830年到1831年波兰起义的影响下创作的。
当时的波兰处于沙俄的残暴统治下。
这次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终没能逃脱因沙俄的镇压而失败的命运。
肖邦在维也纳逗留时创作了此曲。
波兰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故土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慷慨激昂的情感特质,构成了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
四、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曲式结构A(第一部分)B(第二部分)A1(第三部分)此曲分为三个部分,在情绪上形成了第二部分同一、三部分的强烈对比起伏。
浅析肖邦《b小调谐谑曲》的演奏
浅析肖邦《b小调谐谑曲》的演奏作者:赵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从演奏角度分析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
谐谑本是一文学用语,与戏谑,诙谐同义,它具有开玩笑、幽默、讽刺之意,谐谑作为喜剧表现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及许多民间艺术中早有体现,同样它在音乐中也多有表现。
关键词:谐谑曲;情绪;力度;音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13-01谐谑本是一文学用语,与戏谑,诙谐同义,它具有开玩笑、幽默、讽刺之意,谐谑作为喜剧表现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及许多民间艺术中早有体现,同样它在音乐中也多有表现。
“谐谑”在音乐作品中还是一种表情记号,它所表示的音乐风格常常是活泼、轻快、力度变化比较明显,且具有突变性,速度一般较快甚至很快,音乐写法上属于动机性的展开,而不是旋律的写法。
肖邦著名的第一首谐谑曲《b小调谐谑曲》创作于1831年至1832年之间,这部作品是在1831年波兰起义影响下创作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肖邦对祖国沦亡的悲愤和焦虑不安的心情,以及对祖国的思念。
本曲不具有诙谐性,而有着史诗般的气势。
“在艺术领域里属于最强有力的反抗的呼喊和爱国主义感情的爆发”。
乐曲以不协和和弦开始,好像是在尖叫、呐喊既有悲痛、失望的哀鸣,又有愤慨、抗议的激情,是贝多芬式的愤怒的询问,简短、强烈的“首卷语”。
演奏这两个不协和和弦必须饱满、洪亮而且沉重,以腰部为发力源。
以腰部力量结合大臂的重量,将力量集中于指尖,下落时要将第三关节撑住,手指稳立于琴键,并控制音量与音色,不可发出“砸”或“燥”的声音,造成一股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
然后,出现了乐曲的第一主题,接下去是一片音响的急流,这里一切都在动荡中,在沸腾中,这是激昂的愤怒之情的表现,体现了作曲家内心的焦躁不安和竭力挣扎。
演奏这些快速跑动的音时,要求速度、力度、情绪上变化很大且戏剧性很强,从技术角度说:此时腰的作用根据音流走向而横向发力带动大臂、小臂及手指的运动趋势,这种横向的力将一个个散得音符串成一条线,而手指第三关节则需纵向爆发性的发力奏出似珍珠般的颗粒音乐。
浅析肖邦第一首谐谑曲旋律线条
浅析肖邦第一首谐谑曲旋律线条肖邦是波兰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抒发而著称。
在肖邦的诸多作品中,第一首谐谑曲(Scherzo No. 1 in B minor, Op. 20)是一首备受欢迎的钢琴曲,同时也是表现出肖邦独特音乐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肖邦第一首谐谑曲的旋律线条进行一些浅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内涵。
肖邦的第一首谐谑曲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激情和变化。
这首曲子由一系列华丽的旋律构成,交替出现的旋律线条为整个曲子增添了激情和变化。
从曲子一开始,就可以听到充满力量和张力的旋律,随后逐渐过渡到柔和而细腻的旋律,然后再回到充满力量的旋律。
这种旋律线条的变化和对比,使得整首谐谑曲充满了戏剧性和魅力。
肖邦的第一首谐谑曲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
肖邦生长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中,他的音乐中常常能够听到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
在第一首谐谑曲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波兰传统音乐的元素,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波兰音乐的特色。
在曲子的某些部分中,可以明显听到波兰舞曲的韵味,这些波兰音乐的元素为谐谑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肖邦的第一首谐谑曲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深情的表达和抒发。
肖邦的音乐作品以其深情的表达和抒发而著称,第一首谐谑曲也不例外。
在整首曲子中,肖邦通过精心构思的旋律线条,表达了深情和细腻的情感,这些情感以其真挚和深沉而打动人心。
尤其是曲子中的副歌部分,通过动听的旋律线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和激情的世界中。
肖邦的第一首谐谑曲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技巧和挑战。
肖邦是一位技巧高超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往往充满了对演奏者技巧的挑战。
在第一首谐谑曲中,肖邦运用了丰富的旋律线条和复杂的音符,为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整首曲子的旋律线条错综复杂,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音乐表现力,这使得第一首谐谑曲成为了钢琴家们争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肖邦的第一首谐谑曲是一首充满了激情、波兰传统音乐特色、深情抒发和技巧挑战的经典钢琴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可 以看 做 是 对 贝 多芬 风 格 的继 承 . 贝 多芬 在 许 多钢 琴 作 品 中
就 是 用 这 种 简短 而 强烈 的方 式 敲 开 乐 曲 的 大 门 这 时 手 掌 的 支
秀 的节 奏 和 灵动 的轻 松 舒 伯 特 最 早 把 谐 谑 曲从 奏 呜 曲中 的某
一
乐章 剥 离 出来 成 为 独立 的器 乐体 裁 ( 舒伯特于 1 8 1 7年创 作 了 二、 肖邦 对 谐 谑 曲的 贡 献 肖邦 虽 不是 第 一 个 把 谐 谑 曲从 奏 鸣 曲 中 的某 一 乐 章 分离 的
fo R u M r
肖邦《 b小调第一谐谑曲》 的演奏分析
■ 程 敬 瑜 重 庆 邮 电大 学
摘要 : 肖邦 的谐 谑 曲早 已 不止 步 于传 统 谐 谑 曲 所 表 现 的 诙 谐 幽默 , 具 有 深 邃 的 内容 和 更 为 戏 剧 性 的 线条 , 情 绪 上 既 有 疾
风 般 的 呐喊 , 又 有 如歌 的旋 律 , 音 乐形 象更 加 鲜 明 , 曲式 更加 复 杂 。 肖邦 《 b小 调 第 一谐 谑 曲》 是在 1 8 3 0年 到 1 8 3 1年 波 兰起
撑一定要稳 , 右手小指应牢牢抓住琴键 , 使 得 高 音从 疾 风 骤 雨 之 前 牵动 人 心 的 一 高 一低 的和 弦 中透 出 .并 且 要 注 意 两个 和 弦 声
音和 力量 的 统 一 。紧 随 其 后是 一个 向上 冲 击 的 两 小节 核 心音 调 ,
两 首独 立 的谐 谑 曲 )
义 的影 响 下创 作 的 。 本 文从 多 方 面对 这 首 作 品 的 演 奏进 行 了论 述 。
关键词 : 肖邦 《 b小 调 第 一谐 谑 曲》 创 作 背 景 演奏 诠 释
一
、
谐 谑 曲的 由来 和 发展
的强 烈 对 比起 伏 这 种 起 伏 通 过 音 乐 织 体 的 变 化 和 速 度 上 的 快 慢 反 差 来 实
始 是 一连 串 的长 吁 短 叹 直 到 6 8小 节 乐段 的结 束。这 一部 分 力度
速、 音 乐形象更加鲜 明, 曲式 更 加 复 杂 , 往 往 具 有 极 富 特 色 的 尾
声 肖邦 的谐 谑 曲对 以后 的创 作 者 们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三、 b小 调 第 一 谐谑 曲 的创 作 背 景 此 曲创作 于 1 8 3 1年 的 5 月 和 6 月 间 , 是 在 1 8 3 0年 到 1 8 3 1 年 波 兰 起 义 的 影 响 下 创作 的 。当时 的 波 兰 处于 沙俄 的残 暴
这 一 乐段 带着 疾 风 骤 雨 般 的 狂 烈 感 情开 始 了 从 第 9到 2 4
小节 的 弹 奏要 注 意 声音 和 情 绪 逐 渐 上 涨 的过 程 。力 度 上 渐 强 的
幅度 越 来 越 大 . 直到2 4小节 右 手 e音 的 s f 。从 2 5到 4 2小 节 要 流 畅 2 9到 3 2小 节 要 在 相 对 平稳 的力 度 中透 出 左 手 高 音 , 使 之 具 有 线条 感 。 3 7到 4 2小节 要将 力度 推 上 去来 烘 托 4 3 、 4 4小 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 围 绕 它 进 行 了展 开
作 曲家f 肖邦 的 第 一 首 独 立 的谐 谑 曲是 1 8 3 1年 创 作 的 . 比舒 伯
特晚 1 4年 ) 。 但 他 将 谐 谑 曲发 展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成 都 , 他 的 创作 构 思 大气 , 具 有辉 煌 的 气 势 。肖邦 刨作 的谐 谑 曲早 已不 止 步 于传 统 谐 谑 曲所 表 现 的诙 谐 幽 默 .具 有 深邃 的 内容 和 更 为戏 剧 性 的
五、 《 b小 调 第 一谐 谑 曲》 第 一 部分 演 奏 诠 释 ( 一) 引 子 和第 一段 演 奏 技 巧
全 曲 由两 个 不 和 谐 和 弦 开 始 ( 共 8小 节 ) , 像是愤怒的质询。
的 运用 下 透 出 幽默 快 乐 的 意味 .而 在 门德 尔松 的笔 下 则 显 出清
越来越弱 . 切 忌 声音 发虚 . 弱 的地 方 同样 要 有 好 的支 撑 以及 更 到 位 的 声 音控 制 这一 部 分 要 随 和 声 的 变化 更 换 踏 板 , 并 不 用踩 到 底 不 要 忽 略 5 3和 5 5小 节 的休 止 。 第 二 房 子 的 最 后 一 个和 弦 既 不要戛然而止也不要过分延长 , 要恰到好处 , 既 与 休 止 相 融 合 又 给休 止 留 下 空 间 , 这 需 靠 踏 板 的 功夫 。
谐 谑 曲 是 由 小步 舞 曲演 变 而 成 的 ,沿 用 了小 步 舞 曲 的三 拍
子节奏和基本结构 , 原意为“ 戏谑 , 玩笑” 这 一 体 裁 最 早 产 生 于
现 。第 二 部 分 天 籁般 的如 歌 旋 律 以及 大 跨 度 的 分解 和 弦 织 体 , 是
过 去 的钢 琴 谐 谑 曲体 裁 中少 有 的 这 些 都 是 肖邦 对 谐 谑 曲体 裁 的发 展 的 集 中体 现
线条 。 情 绪 上 既有 疾 风 般 的呐 喊 又 有 如 歌 的柔 美 旋 律 , 极具 浪 漫
气 息 。肖邦 的谐 谑 曲保 留 了 惯 用 的三 拍 子 , 但节 拍 更 为明 显 和 快
中三个强和弦 , 这 三 个和 弦 速 度 不 能 放 慢 , 踏板不 能浑浊 , 声 音
要 富 有张 力 , 右 手 的 高 声部 线 条 要 透 出 来 。 从 4 4小 节 第 二 拍 开
十 七 世 纪 的 意 大利 , 首 先 被 应 用 于 世 俗 声 乐作 品 . 后 来 才渐 渐 运 用 到器 乐 曲 中 。谐 谑 曲最 早 区别 于 小 步 舞 曲是 在 海 顿 的作 品 中
体现 的。 谐 谑 曲这 一 体 裁 在 贝 多芬 的作 品 中 得 到 发展 , 贝多芬常 把 更具 意境 和 表 现 力 的谐 谑 曲运 用 到 奏 鸣 曲套 曲 的第 三 或 第 二 乐章 中 , 它有 着 比小 步 舞 曲 更 轻快 活泼 的节 奏 。谐 谑 曲 在 贝 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