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资源配置与开发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维修和相关领域的工作。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3. 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如下:1. 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组装和维护技能;2. 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包括Windows和Linux等;3. 常用软件: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4. 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技能。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本课程的实施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教学、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作品评价、实践报告等。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发
4 教 学模 式 的组 织与 实施 教 师 下 发工 作任 务 书 和 引 导 文 , 布 置工 作 任 务 , 通 过 逐 渐 趋于 成熟 , 职 业教 育 的 目的更 加 明 确 , 职 业 教 育 不 再 录 像 、 实物 或 引导 性 提 问激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为 下 一步 主 是 本 科 教 育 的压 缩 模 式 ,而是 采 取适 合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在 任 务 实施 过 程 中 , 教 师 的参 与 度逐 渐 减 “ 工 学结 合 、 校企合作”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 采 用 基 于 工作 过 动 学 习打 基 础 ; 少 , 要 充 分 体 现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采 用 多种 方法 进行 任 务 程 系统 化 的行 动导 向教 学模式 。 实施 ; 任 务 完 成 后要 有 工作 汇报 , 要 求 学 生从 以下 几 个 方 1项 目化 教学 的特 点 面 加 以 汇报 : 通过 完 成 本项 目的学 习和 训 练 , 你 学 到 了哪 “ 项 目化 ” 教 学 法是 基 于 工作 过 程 的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你 对 完成 本项 目的学 习任 务在 整个 过程 中 的典 型代表 , 体 现 了任 务 驱动 、 项 目引领 的设 计 思路 , 其 内 些知 识和 技 能? 满意 的方面 有哪 些? 你 认 为本 项 目在 任务 实施 过程 中还 需 涵 是 围绕 特 定 的 “ 项 目” , 实现 能力 目标 , 开展融 “ 教、 学、
4 . 1 资讯 策划 阶段 必备 的理 论 知识 学 习阶段 ,因为 职 业 活动 为导 向 , 以工作 过 程 为导 向 , 既 不 是课 本 知 识 原 每个 项 目均是 集理 论 与 实践一 体 的 , 课 程 形式是 理 实一体 理 的图解 , 也 不是从 工作 场 所直 接照搬 来 的 真实工作 。 既要 有 扎实 的理 论知识 , 又 要 有宽 泛 的实践 技 能 , 完 全 具体 做 法 是 : 建 立企 业 的技 术 人 员 、 专业 教 师组 成 的 化 , 靠学 生根 据 引导 问题 自学 , 寻 找答 案 , 再进 行 实操 , 在有 限 专 兼结 合 的教 学 团 队 , 共 同 设计 教 学项 目, 项 目要 实现 为 课 前 先让 学生根 据 引导 问 “ 三 方服务 ” 的原 则 , 即 为企 业 职 业 岗位 需求 服 务 , 为专 业 的课 时 内是很 难 完成 的。 所 以 , 小 组讨 论 , 课 上教 师有 针 对性地 讲 授 理 论 知 人 才培养 目标服 务 , 为 后续 课程 服 务。 课程 项 目要 源于 实 题 查 阅 资 料 、 帮 助 学生 完 成 引导 问题 , 在 具 备理 论 知 识 的基 础 上 制 际 工作 过 程 , 但 必须 按 照 认识 论 的规律 进 行 改 造 , 要 选 择 识 , 定 实践 操作 工作 计 划。 贴 近 企业 实 际工 作 的任 务作 为 教学 项 目, 还 要 使项 目涵盖 4 . 2 实施检 查 阶段 各 小 组 自主 实施 工作 ,教 师参 与 课 程 所应 涉 及 的理 论知 识和 技 能 要求 , 要注 意 培养 学 生可 适 时 引导 , 提供 咨询 与 帮助 。 同时 , 教 师鼓 持 续 发展 的能 力和 “ 可 迁移 的能力 ” 。 课程 项 目是 训 练 能 到学 习工作 中 , 励 学 生 多动脑 , 尝试 独立 分析 问题 与解 决 问题。 因本课程 力、 学 习知 识 、 学会做 事 、 学会 做人 的载 体 。 实践 操 作 要通 电, 考虑 到 人 身和 设 备 安 全 , 学生 在 通 电前 3 课 程项 目选 取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技能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职业能力,努力满足岗位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遵循“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性”的原则,教学中通过借鉴和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实施项目化教学、强化实训车间和实训工厂建设,以及增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探讨出一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走工学结合之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和项目化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工作岗位。
尽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具备岗位所必须的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指导、检验、管理能力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我们依据岗位要求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归纳、重组,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
具体到某一学科,则把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将学科内容分解为与岗位要求密切相关若干个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
如《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我们把《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分解为土方及地基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模板配板设计、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几个模块化教学项目,积极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调整教学内容设置,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把模块化项目教学落到实处,教学中,我们以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调整为重点,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作者:刘洪涛冉磊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3期一、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特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
(一)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能力是目标岗位群、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表现为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与工作任务是紧密联系的。
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做事”的过程,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
在职业实践过程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工作过程知识,即技术实践知识。
因此在知识的选择方面应根据中高职培养层次的不同,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职业实践知识的提取和选择。
(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以工作过程为逻辑开发课程,要求课程内容选择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在课程门类和结构开发上,要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整合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
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工作任务实践的顺序是一致的,这将使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需要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的本质是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课程类型的绝对排斥。
针对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需要开设技能训练课程,针对需要系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符合职校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教育规律。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经过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构建、课程内容分析等四个环节。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以网页设计项目课程为例
课程 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 岗位的需 要 , 将所有知识打包成 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 和能力模块。 根据 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 目
式。学校应 和企业联合育人 , 将学校学习和 岗位工作这两个过
积极性 , 容易在德育教育工作 中产生懈 怠心理 , 影 响学校德育
对班级管理 的过程 中 , 对学生 的想法缺乏足够的 了解 , 采 用严 格压制等教育方式 , 强迫学生 听从 自己的指导 ; 或者是教 育学 生的过程中采取千篇一律的说教等教育方式 , 自己说得 口干舌 燥, 学生也没有 听到心 里去 ; 再或是在对 于学生 出现 的问题进
一
导致学生 自卑或引起 学生 的逆反心理 , 教育效果不佳甚 至会适 得其反 。因此 , 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经 常对班 主任 的工作情况进
行考 察分 析 , 对 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班 主任进行沟通 、
解决 , 促使班 主任更好地开展德 育教育工作。 另外 , 班主任 自身 也要经常总结 自己的工作 . 找出 自己在工作 中的不 足进行反 省 与改正 , 主动提高 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 发挥 自己在 学校德育 教 育中的作用 。 总而言之 , 学校在德育教育 的工作过 程 中, 必须充分重 视 并增强班 主任 的作 用 , 提高班 主任 综合素质 , 全面调动班 主任 工作的积极性 , 为培养全面发展 的新 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本文以它为例从课程内容模块化 、 课程实 施步骤 、 项目 任务设计 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 工学结合一体化 ”
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
1 . 课 程 内容 模 块 化
岗位 的需求等 。
二、 “ 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教学模式特点 在严峻 的就业现状 之下 ,中职学校 亟需 改进人才培 养模
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
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建立企业合作关系方面,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和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可以增强课程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组织企业参与实训项目和建立实习基地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资源、课堂教学、工学结合、建立合作关系、实地考察、企业专家授课、实训项目、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课程实用性、教学效果。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有效地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面临职业发展时,很难快速适应职场的要求。
而企业资源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
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实地考察活动、邀请企业专家授课、组织企业参与实训项目以及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可以有效地将企业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为教育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脱节现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浅谈项目化课程开发
浅谈项目化课程开发作者:张维梅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文章在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从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必要性,怎样开发项目教材两方面提出开发项目化课程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实现课程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组织教师开发项目化课程。
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实践经验,从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必要性、怎样开发项目化课程两方面谈谈个人想法。
一、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必要性首先,原有教材的不足,制约着课改的推行。
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教材由高职院校编写或是直接选用高职院校教材。
中职学生相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理论还是在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上,均有很大的差距。
显然,高职教材不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
原有教材的知识点是基于自身学科体系,以文字结论的形式呈现,单一、枯燥,不形象直观。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知识、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不断问世,教材上很多知识已经无法跟上当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用未来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使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让家长、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满意,让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因此,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要想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开发项目化课程是必由之路。
其次,开发项目化课程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一部分是中途进修改行的,一部分来自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年轻化,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初探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初探随着教育部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的开展,“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式,“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已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骨干校建设的众多项目中,教学资源建设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而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教学资源相对简单而且独立,传统的教材、课件、专业教室、实训场所以及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等的现状,远远不能达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
笔者以高职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为例,围绕教学资源中项目教材、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探讨如何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特色教学资源。
一、项目教材的开发“学材”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传统教材的替代品,而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一般采用的综合型学材,是将与某一具体学习任务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编制成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材料。
知识不限于一门学科,而是包含了多门与完成学习任务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
《焊接结构生产》的教材编写可以采用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即按照完成典型焊接结构制作这项任务的客观顺序(识图→放样→下料→成型加工→装焊→检验)来安排。
对于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如《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中的相关内容也应编入《焊接结构生产》的教材中。
二、“一体化”教学场所的设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为学生建立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场所虽然有很多种,但每一种只具备单一功能,学生在每种教学场所中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结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再明确划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因此,需要将教学场所设计成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学习站”,并划分为教学区、讨论区、试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二为一。
由于《焊接结构生产》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用到的操作设备也非常多,因此一体化教室的合理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NE-T-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标准
《.NE T 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针对.NE TWeb企业级开发职业领域中的.NE TWeb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而设置的课程,属于专业学习领域。
.NE TWeb软件工程师是指熟练应用微软ASP.NE T技术进行Web项目开发的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团队中负责根据详细设计进行具体的界面和程序设计。
2、课程目标与课程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具备在.NE T平台上熟练运用HTML、Java Script、ASP.NE T、ADO.NE T、Web Service、XML、N层架构、Ajax等主流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能力,这是当前就业市场上Web软件工程师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了解.NE TWeb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全面掌握.NE TWeb程序设计的综合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在软件研发单位从事企业级Web项目的技术研发、管理工作。
3、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的内容以“销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任务设置8个学习情景:①搭建.NE T开发平台,创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②设计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界面;③信息录入合法性验证的设计;④交互操作与页面处理;⑤系统会话与状态管理;⑥“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访问设计;⑦实现查询、显示会员消费及积分记录;⑧部署安装“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4、课程所处的地位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首先必须学习《.NE T开发平台与C#编程》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如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等最基本的能力,其次需要学习像《.NE TWeb企业级项目开发》这样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实践性很强、切入到企业最重要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课程,因此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处于最重要地位。
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学习一系列前驱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被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执行教学任务。
二、课程理念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学习情境的构建观组织教学,加强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摘要:工学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为了改变中职学校毕业生现状,本文以网页设计项目课程为例,分析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从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实施步骤、项目任务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实践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网页设计一、中职学校毕业生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毕业生面临着很多问题:没有实际生产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进入工作状态慢,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等。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特点在严峻的就业现状之下,中职学校亟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应和企业联合育人,将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网页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于学习静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本文以它为例从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实施步骤、项目任务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1.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岗位的需要,将所有知识打包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根据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可把与“福建旅游网站”项目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fireworks、flash和dreamweaver)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模块。
同时,舍弃与项目无关的知识,留下项目中常用的部分作为课程内容。
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设计时,可舍弃复杂的actionscript内容。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
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 ……
学习情境
教学项目
描述学习情境 (学习/工作任务)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维修电工的典型工作任务 = 学习领域
中 初中级 职 • 用电设备操作与维护
• 电器与电机修理 • 室内综合布线 • 设备电气安装 • 常见设备电气故障的检修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学习领域表述的基本要素(举例,续表)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题材
➢ 需完成的维修合同 或维修工单
➢ 专用工具、维修材 料及配件的领用
➢ 待维修车辆发动机 机械系统的故障诊 断、拆卸、检查、 安装与维护
➢ ……
工具
➢ 车主手册、维修手册(发动机机械维修部分) 等资料
➢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 科学分析的工具。
➢ 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企业的 生产流程。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工作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区别
原材料
生产(工艺)流程或服务流程
产品
工作过程是寄居在典型工作任务上的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学习领域的定义
使用价值导向
工作过程和生产 (经营)流程导向
功能性
解释/展示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知识的组成 ——工作过程课程的工业心理学基础
从经验到知识
实践性知识
理论知识
与情境相关 的,不明确 的
主观的
与情境相关 的,以实践 为导向的, 明确的
工作过程知识
知识
与情境无关 的,学科系 统化的,为 实践辩护的
《Java企业应用开发(SSM)》课程标准
《Java企业应用开发(SSM)》课程标准课程名称:Java企业应用开发(SSM)课程代码:3250620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96学时(理论: 48 实践: 48)学分:6学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核心课程,是基于软件项目开发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SSM(Spring+Spring MVC+MyBatis)的基本知识,能用Spring 框架创建包含松散耦合的应用程序组件,能用MyBatis框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包括《网页设计客户端技术》、《Java编程设计基础》、《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关系数据库》等,后续课程包括《Java Web应用实战》。
二、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通过应用情景的学习与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掌握SSM(Spring+Spring MVC+MyBatis)三大框架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配置和使用SSM框架的整合技术,适应企业级开发的技术需要,为大型项目开发奠定基础。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维护等软件开发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与要求本课程为理实一体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贯彻教学的始终。
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要求如下:(1)掌握Spring框架技术,熟悉Spring框架技术的概念,掌握Spring的核心机制:IoC与AOP技术。
(2)熟悉Spring MVC框架技术中基于注解的控制器、视图解析器、数据绑定的处理等,掌握Spring MVC的配置、请求拦截器以及SSM框架的集成。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本方案的提出是基于当前工程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该类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为了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方案旨在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目标通过改革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推动课程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3.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具体方案1. 课程设计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进行详细的课程设计和内容更新,注重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引入企业实际案例,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4. 课程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考试、测试、作业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5. 师资培训开展相关教师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吸引更多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加入。
四、预期效果经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拓展,具备更强的跨学科思维能力;3.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受到企业和市场的青睐。
五、实施计划实施时间:从下一学年开始,分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1.完善教学计划,明确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2.推行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阶段1.开设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1.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2.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教 学 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初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初探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是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传统课程教学观念的束缚,摒弃学科性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的窠臼,建立全新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评价标准。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案“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这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要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还要相应的对原有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的修改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其改革的目标。
1 传统学科型教学评价的缺陷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高中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 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本文简称教-学- 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但很多学校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阻力,除部分教师难以摆脱传统课程教学观念的束缚和惯性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之外,传统学科型课程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传统的标准一般是从《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成绩评定等方面来提出要求。
比较重视课程教学各环节及教师教学行为形式上的规定性和程序上的完整性,但是却忽视了对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及其效果的规范与检验。
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实质上体现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的课程教学观,就职业教育来说,这种标准忽视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这一根本要求,因此不能符合职业教育这一教学类型的要求。
2 实施“教- 学- 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教学模式改革对职业院校来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一线教师以外,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训车间教师、各系部教学秘书、辅导员都应该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来,每个人在这个系统中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文章以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为例,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
从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及课程定位及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流程和课程考核方案等作了全面的阐释,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实施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38-0199-0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
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
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实施流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以我院多媒体技术核心专业课程“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工学结合课程具有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整体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实践专家研讨会论证研究,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再次详细描述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条件和考核方案等各项具体详实的内容;第四,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情景中具体的描述来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来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构建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
构建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构建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工学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对于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构建一个结合工学和实践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通过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与改进等方法,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数控专业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体系。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技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此段共计203字】1.2 研究意义数统计等。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数控专业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体系存在着传统工学结合不足、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构建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将工学内容融入数控专业课程设计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研究对于推动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结果科学可靠的关键。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学科分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尝试。
项目目标1.设计和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涵盖工程技术、实践操作和工作场景模拟等内容。
2.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项目计划阶段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2.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结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
3.确定教材和学习资源,结合工程案例和实践操作,使课程贴近实际工作。
阶段二:课程开发1.撰写课程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2.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创建工程案例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阶段三:课程实践1.教师进行课程实践培训,熟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课程所学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回顾总结,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项目成果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生将不仅仅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更将培养出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特殊应用场合1: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考虑针对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并进行详细说明:1.安全意识培训:在课程开发阶段,增加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工程现场安全规范和操作安全常识。
2.实践操作风险评估:在课程实践阶段,增加对工程实践操作风险的评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安全操作。
《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8315〕承担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16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1月20日〕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2022年11月28日〕(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工程师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感知层的RFID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使用高级语言结合RFID技术实现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并使学生具备运用RFID技术理论与高级语言编程设计、分析、解决射频识别相关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物联网技术概论》、《Java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_SQL》,后续课程有《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
二、学习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本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了解RFID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掌握RFID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其典型应用案例使用高级语言完成功能开发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对RFID及其开发技术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高级语言进行实践,解决行业实际应用需求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研究与软件开发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分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RFID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
“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课改创新的探究
基 于这样 的思想 , 合课 程 的任 务 , 结 我们 从 岗位 分 生 的综 合应 用能 力 。 先进 的教 学 理念 , 减少 了烦琐 的纯理 论性 论 述 , 增 的先 进性 , 好地 满 足企 业用 人 的需 要 ; 更 以技 能 训
改 革 的重 点和难 点 。近年来 , 锡工 艺职业 技术 学 显 了鲜 明 的高 职教 育特 色 。 无
院本 着 “ 以就业 为 导 向 、 以能 力 为本 位 、 以职 业 实
1 程 目标从 三方 面进行 确定 。 . 课 第一 是认知 领
践 为 主线 ” 的原 则 , 课 改 中 通过 对 课 程 目标 、 在 课 域 , 即学 习者 应 该 知 道什 么 ; 二 是情 感 领 域 , 第 即 程 主线 的提 炼 ,体 现 了高 职学 生 能力 培养 的课程 学 习 者应 该具 有 怎样 的价 值 观或 态度 ;第 三 是 动
7 O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3卷
佳, 很难 达 到 预期 的教 学 目标 。为此 , 我们 采 用 项 作 为辅 助教 学 手段 助教 和助 学 ,充 分发 挥 计 算 机 技 术 的长处 和特 点 ,将 书上 的文 字 描述 转 换 成 立 体 的结 构 和生 动 的动 画 , 把抽 象 的 、 枯燥 的学 习 内
工 作任 务 的内容 , 据学 习主体 的 心理 特点 , 照 根 按
内容 , 提 供部 分解 决 方案 , 生进 一 步实践 直 到 并 学
搭接 , 目的是使 学 生掌 握 工业应 用 技术 并 训炼 学 二 、 程改革 的操 作方 法 课
工作 过 程进 行基 于教 学 论 的组合 和 序化 而 构成 的 彻底 解 决 问题 。项 目之 间 的联 系是 以模 块 的 形式 教学 内容体 系 , 是主 体进 行学 习活动 的根 本 依 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 即 岗 位 定 位 ,这 是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定 位 的 基 本 依
据 。对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来 说 , 然 可 以 依 据 职 业 能 力 确 虽 定 课 程 目标 . 但 职 业 能 力 要 依 据 岗 位 的 工 作 任 务 进 行 确 定 , 要 确 定 岗 位 的 工 作 任 务 , 必 然 首 先 确 定 岗 位 , 为 岗 位 决 定 了 工 作 任 务 的 范 围 。 可 见 . 业 教 因 职
放 性 和职 业性 , 验 、 训 、 习是 三个关 键 环节 , 实 实 实 以
达 到 构 筑 学 生 知 识 与 能 力 体 系 的 目的 。 特 征 是 课 程 其
设 计 要 依 据 职 业 岗位 的 实 际 . 目的选 择 来 源 于 企 业 项
的 生 产 实 际 项 目 的 编 排 与 真 实 的工 作 任 务 相 对 应 , 在 课 程 教 学 的 实 施 过 程 中要 体 现 校 企 合 作 , 程 在 企 课
业 现 场 或 模 拟 的设 备 上 进 行 。 内实 训 环 境 和 企 业 环 校
高 端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必 须 实 现 三 面 向 ( 向 职 面 业 、 向 岗 位 、 向 生 产 任 务 ) 教 学 必 须 做 到 三 贴 近 面 面 ,
( 近 生 产 、 近 技 术 、 近 工 艺 1而 工 学 结 合 、 企 贴 贴 贴 , 校
展 的 必 由 之 路 ,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教 学 作 为 行 为 导 向
教 学 形 式 之 一 , 有 鲜 明 的 职 业 特 点 , 实 施 课 程 改 具 在 革方 面起 到重要 作用 。
场 地 、 金 等 有 形 资 源 , 包 括 参 与 教 学 及 其 管 理 的 资 也
20— —
工学结合项 目化课程教学 的资源配置 与开发
◎ 王 虹
摘
要 :高 等 职 业 院校 实施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课 程 是 实 现 职 业 教 育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重 要 途 径 和 手 段 ,
在 实施 过 程 中 , 需要 丰 富 的 教 学 资 源 支持 。 本 文 以 数 控 设 备 应 用 与 维 护 专 业 在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的课 程 建 设 为 例 ,探 讨 了如 何 合 理 配 置 与 开 发 教 学 资 源 才 能 既 满 足 课 程 改 革 的 需 要 叉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人 力 资 源 , 包 括 教 学 实 践 、 学 组 织 、 研 教 改 经 还 教 教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必 须 针 对 毕 业 生 的 工 作 岗
验 与 成 果 等足 的 充 教 学 资 源 是 提 高 人 才 质 量 的前 提 保 证 。 现 就 数 控 设 备 应 用 与 维 护 专 业 为 例 论 述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课 程 教 学 资 源 配 置 。
、
教 学 资 源 配 置 的 依 据
1制 造 业 发 展 的 需 要 .
育 课 程 定 位 的 内 容 是 立 体 的 体 系 。 数 控 设 备 应 用 与
维 护 专 业 的 岗 位 和 岗 位 工 作 描 述 如 表 1 。 表 1 数控 设 备 应 用 与 维护 专 业 岗位 和 岗位 工 作描 述
数控 设备 电器 与数 控系 统选 型 : 数控 设备 技 术文 件编制 ( 明书等 交付 文件 ) 说 ; 机 电装配 数控 设 备电气 图纸 绘制 ( 原理 图 、 线 图 ) 接 ; 数 控设 备技术 文件 阅读 : 数控 设备 数 控设 备 电气 图纸 阅读 ( 原理 图 、 线 图 ) 接 ; 调试 P C程序 阅读 与修改 : L
序 号 岗位 名称 1 岗位工作 描述
当 今 ,我 国制 造 业 机 电领 域 几 乎 都 在 应 用 数 控 加 工 技 术 , 空 、 械 、 车 、 子 等 行 业 数 控 技 术 是 实 现 航 机 汽 电 高速度 、 精度 、 效 率生产 的必要 条件 . 且随着科 高 高 并 技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数 控 设 备 在 制 造 业 企 业 关 键 工 序 将
逐 步 取 代 普 通 加 工 设 备 。所 以 , 切 需 要 具 有 高 技 能 , 迫
懂 工 艺 、 管 理 , 持 续 学 习 能 力 、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一 会 有 持 线 操 作 、 护 、 理 等 数 控 加 工 设 备 高 端 技 能 型人 才 。 维 管 高 职 院校 要 面 向 企 业 岗 位 工 作 实 际 . 培 养 数 控 在 专 业 人 才 的 同 时 提 高 其 理 论 与 实 践 能 力 和 新 技 术 应 用 水 平 , 高 教 育 质 量 , 企 业 培 养 高 素 质 的 后 备 员 提 为
毕 业 生 具 有 实 践 能 力 强 的 突 出 特 点 , 质 量 方 面 符 合 在 新 技术 要 求 , 且 能够扎 根企 业一 线 , 解决 企 业数 并 是 控 设备 “ 用 难 、 修难 、 理难 ” 主力军 。 使 维 管 的
2 岗位 的 需 要 .
践 相 结 合 的 学 习模 式 ,重 点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践 性 、 开
境 为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课 程 提 供 相 应 的 物 质 基 础 。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既 包 括 教 材 、仪 器 设 备 、 材 料 、 书 资 料 、 媒 体 资 料 、 外 实 训 基 地 、 内 实 训 图 多 校 校
合 作 正 是 三 面 向 、 贴 近 的 真 谛 ,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发 三 是
少教 学 成 本 的 问题 。
关 键 词 :职 业 教 育 ; 学 资 源 ; 学 结 合 ; 目化 课 程 教 工 项
工 学 结 合 项 目化 课 程 是 基 于 生 产 劳 动 和 社 会 实
工 , 决 企 业 数 控 设 备 应 用 中 的 “ 颈 ” 题 。 而 高 职 解 瓶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