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一路走来一路歌

合集下载

绵竹画村简介

绵竹画村简介

中国绵竹年画村情况介绍绵竹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村位于孝德镇射箭台村,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是一处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型乡村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景区.年画村是绵竹南派年画——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村里90岁高龄的陈兴才老人是绵竹南派年画的掌门人,也是民间年龄最大的年画艺人.绿树、青竹,白墙、灰瓦、翘檐构成的大乘村新居透露出川西民居的特色.2006年3月“年画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射箭台村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年画上墙的方式,将三国故事、二十四孝、抗震救灾等六大主题的1500余幅绵竹年画栩栩如生的展示在农家院墙之上,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宣扬了中华民族“忠”、“孝”、"礼"、"义"文化传统美德,成为绵竹新农村建设的靓点.在特大地震灾害中,年画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400㎡的房屋受损,大量年画制作工具受到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13万元.灾后,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苏州援建方抗震救灾、恢复年画产业,抓住灾后重建这个有力契机,结合苏州桃花坞年画营销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民间年画”这一品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年画产业,将年画村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经过镇村干部群众近3年的努力,年画村建设项目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村年画绘制家庭作坊从陈兴才一户增至100多户,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从最初的不足5人增加至200余人,截今为止,全村年画系列产品销售年收入达160万元左右,年画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1万余元,年画产品更是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射箭台村积极改善农村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沼气池,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加强农房改造,统一规划建成青瓦、白墙、朱漆的川西民居风格的农房,成为绵竹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三是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射箭台村利用现有年画资源,结合该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和乡村旅游的热潮,打造一座充满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年画艺术馆.苏州援建射箭台年画村8个项目,投资3045万元,主要包括:引景入口及广场,建成入口牌坊作为绵竹年画村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年画大道小景及绿化,提供优美的环境,让游客呼吸清新的空气,使心情舒畅,留下对年画村深刻的第一印象;景区入口节点,包括入口标志和停车场,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年画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研究绵竹年画这个民族、民间艺术瑰宝的艺术殿堂;综合接待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旅游景区的安全、服务和投诉等,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旅游服务;民间年画坊15套,作为年画培训、生产的综合基地,吸纳农民工使之成为绵竹年画产业的中坚力量,带动农户致富的同时有效缓解部分就业压力.目前引进北京斐贝公司投资孝德年画村年画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和特色种养植业,引进大乘投资公司投资日月潭度假村旅游项目,引进盛唐公司投资现代观光农业,鼓励和发动当地农户大力兴办农家乐、农家居,创建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全新模式.绵竹年画是我市特有的文化品牌,年画村在灾后重建中与重建新家园、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使年画村发展成为绵竹靓丽南大门的特色文化村.出租的年画装饰房屋各位朋友,这里就是“中国年画村”的牌坊,通过牌坊我们就上了“年画一条路”.路的两边绘制的全是绵竹年画代表作品.年画村里有个顺口溜:“立的有牌坊,修的有广场,年画上了墙,展览馆修得好安逸,家家户户画画忙”.这里就是中国年画村,也是中国年画的发源地.年画村主要包括:年画展示馆、年画湖以及年画作坊.这是由苏州市投资3000万元援建的一个子项目.我们现在来到了年画广场,我们的南边就是民间绵竹年画展览馆,北边就是绵竹年画老艺人陈兴才的住所,主要绘制有“福禄寿”三星图,一个巨大的寿字立在老艺人门内,祝愿绵竹年画艺术永远承传,祝愿老艺人多福多寿.龙门两边,还有:“伏羲南派,年画传人”几个大字,其意是“绵竹年画南派发源地”注:伏羲,古时绵竹年画行会叫伏羲会.这里也是绵竹年画南派产生地,90岁高龄的老艺人陈兴才就是“绵竹年画南派掌门人”.有个民谣:“村名叫做射箭台,驻个老汉陈兴才,伏羲南派他掌门,年画技艺传下来”.南派画风格具有“明快、清秀”之美,而北派有“豪放、潇洒”之气.我们的东边楼房上是当今世界最大一幅墙壁年画“大财神”赵公镇宅,高10米,宽8米,赵公明骑着黑虎威武生风,妖魔鬼怪避而远之,所以取名赵公镇宅.民间把这幅画挂在客厅里,用来镇守屋子.把它画在这里让它为年画村的和谐发展而“除魔镇邪”,镇守村子.八个小鸡象征金元宝,远道而来的朋友都要亲手去摸一摸“大财神”,摸了就会“发大财”.绵竹市轩辕年画有限责任公司展厅讲解词各位来宾:您们好,欢迎来到绵竹轩辕年画有限责任公司参观.绵竹年画是绵竹三绝之一,在绵竹乃至中国的年画都享有盛名.绵竹年画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并且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参观的就是绵竹轩辕年画公司的年画制作:画室内讲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绵竹年画的整个制作过程.绵竹年画主要的制作工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雕版拓印,另一个便是手工绘制了.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我们会先在刻制好的木板上刷墨,然后把作画的生宣盖在刻板上进行拓印,最后用刷子按压生宣纸使刻板墨线印在纸上.我们年画制作的艺人会根据自己教擅长作画风格来选择不同类别的年画制作.我们看到的这些半成品便是艺人们绘画出的.年画的色彩特点是非常浓郁的,对比度十分强烈,尤为的突出了绵竹南华所展现出的喜庆吉祥特点.我们公司也是一家集制作、加工、销售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由我们公司艺人绘制的年画经过包装加工,统一出售,将公司盈利的百分之五十回馈给员工,让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奋进.出画室转刺绣制作室绵竹轩辕年画公司不仅只针对手绘年画制作,也包括刺绣年画制作,我们把蜀绣和绵竹年画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产业市场和民间手工艺市场.蜀绣为四大名绣之一,它的特点在于选用的材料为软缎和彩丝,以构图精巧、色彩明丽、形神兼备而闻名.进入刺绣制作室我们进入的这件年画刺绣制作室里的员工资历都在十年以上,刺绣功底成熟.我们把刺绣与年画结合在一起,在保护古代民间手工艺术的同时更好的传承了这种手工艺术.我们会把绵竹年画不同的类别都以刺绣的方式展现出来,包括绵竹年画具有代表的迎春图、百寿图这些较大型的刺绣年画作品.等会儿我们可以在轩辕年画公司的二楼展销厅看到.这位绣女绣的便是绵竹年画中最经典的赵公镇宅了,赵公在道教被称为武财神,他的全名为赵公明,又叫赵玄坛.有镇家宅和聚宝财之意,他骑在黑虎之上,又称黑虎玄坛,他身旁的这几只小鸡就代表吉祥的寓意了.我们可以根据每幅年画不同的寓意来选择.绵竹轩辕年画公司也为扶持灾后当地的妇女,让她们来这里工作,增加她们的家庭收入,解决她们的生计、生活问题.我们也会把公司百分五十的盈利回馈到公司员工手里,在扶持灾户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的成长.出刺绣制作室转二楼展销厅现在我们就去参观轩辕年画公司的展销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珍贵的木板拓片、清朝蜀绣、以公司制作包装加工后的一些绵竹年画产品.进入展销厅各位来宾,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这几幅以黑白形式为主的年画就是拓片了,它和我们看到的手绘年画刺绣年画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种拓片是采用宣纸、烟墨或者朱砂而制作出来的.也是在古老的木板上拓制而出的,这些泰安都是拓制的清朝的木板,现在被拓制的木板都收藏在绵竹年画博物馆里.这些拓片主要以展现一些山水画,名人字画为主.同时,也使古代巧夺天工的刻板艺术得以保留和传存.这一面拓片画面是绵竹年画最经典的团,聚宝藏珠图中画的是进宝童子足踏元宝,捧聚宝盆,并绘有如意、八宝吉祥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如意、发家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紫薇高照图为紫微星化作一力士降服大磊的故事.紫微星为三垣即太微垣、紫薇垣、天市垣之一.紫薇又被道教列为四御之一.称紫薇中天北极太皇大帝,道教中谓他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祀礼.紫薇高照象征驱邪避凶,迎福祈祥的意思.这几幅是清光绪年间由孟世康老先生所绘制的百寿图,八幅为一整套,这种形式称为杂条.百寿图内有一百位高寿老人,画面生动活泼,图中寿星生活无忧无虑,骑在鹤上的寿星老人是被神化的.我们看到的这几幅稍旧的绵竹年画,称为案子.它是民间来百姓供在堂屋的一些神灵,比如说土地公土地母,财神爷,旁边的这幅是春官偷酒壶是绵竹年画展现形式中的斗方.主要是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是一种民间讽刺画.这边是一些清朝的蜀绣,这些蜀绣构图精巧色彩艳丽.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三幅年画就是将年画与刺绣结合在一起的产品.这幅刺绣作品三星高照也就是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有福、禄、有寿,命运号寓意.寿天百禄图中绘有一骑白鹿寿星.图中描绘了南极仙翁肩挑寿桃骑白通百鹿通禄的情景,空中画有蝙蝠通福,俩天真小童子.此画祝愿人们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各位来宾,绵竹年画有四种类别,分别是:门神、中堂、仕女以及童子.这些以手绘卷轴形式展览的年画属于中堂,中堂篇幅较普通年画大,内容大多为福禄寿喜等,画工惊喜,适合客厅装饰.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魁星点斗图上绘魁星与鳌头之上而举足起斗,反顾以笔点之,谓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寓应试而获中之意.图下段画关公、周仓.此图为旧时民间所祀神案的一种.以祈祷养子成才,得入文武仕途.永镇家宅:永镇家宅即镇宅钟馗.民间传说钟馗是驱邪逐鬼之神,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玄宗患病救治不愈,夜间梦见一个小鬼偷盗杨贵妃的紫香囊及御用玉笛,被一个身穿蓝衫袒臂赤足的大鬼捉获,然后挖目吞食.大鬼自称名钟馗,“即武举不捉之进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玄宗梦醒后疾病随之痊愈,于是诏令吴道子按梦中形象绘为图像,颁行天下,在岁末张挂,以除邪祟.福寿无极麻姑献寿:麻姑为传说中的女仙人.汉桓帝时人,为王方平妹,年十八,项中作髻,余发散垂至腰,锦衣绣囊,光彩赫然,皆世所无.并传麻姑三月三日为西王母祝寿,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故旧时祝女寿者多绘手执仙桃,称麻姑献寿.此画所绘麻姑手持灵芝,肩挑花篮,伴以仙鹤以及一个童子肩背仙桃,画面更显得喜庆,祥和.图中麻姑肩扛花篮,寿星持佛手,仙童背寿桃,象征福寿无尽.得禄荣升:图中画一骑马执弓的官员,猎罢归来,身后的侍从肩扛一猎获得的梅花鹿.这是借“鹿”,与“禄”谐音,寓意贵高升,吉祥如意之意.而绵竹年画中最为着名的就是门神类年画了,比如双扬鞭,画中的任务就是尉迟恭和秦琼两位.而无论是那种类别的年画,它的用色都十分浓艳和谐的.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燃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分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年画不仅可以画在宣纸上,在绢上也可作画,这几幅绵竹年画就是画在绢上的,绢为一种不了,在作画时也有一定的难度.这边就是着名的二十四孝了,这二十四孝是以刺绣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而在孝德,最着名的一孝是涌泉跃鲤则个故事延伸而来的.我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这二十四个关于笑道的故事证明了孝在我们古今文明的中国占有在怎样的地位.据考证,“孝”这个字在一亿年钱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可见我们华夏先民在一亿年前就已经有了孝意识.要做到孝就离不开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传宗接代、丧亲与祭亲、立身立功以显父母这些方面.养亲与敬亲: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尊敬父母.顺亲与谏亲:顺从父母以礼待之,父母身陷不道义之中要正确的帮助父母改正这种不义.传宗接代: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身立功以显父母;自己的身体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毁伤父母的遗体,就是不孝.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共鸣,位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留影时国家领导人来年画村以及我们绵竹轩辕年画公司做视察时所拍摄的,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灾后经济社会重建的的发展以及民间艺术传承的关心与支持.这幅横推形式的刺绣卷轴就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迎春图,它是清朝画家黄瑞鹄的老先生所绘制的,整幅图长六米,画中的任务有四百六十人,无一重复,我们是仿造原图以刺绣的方式绣出来的,这幅图所绘制的是清朝绵竹街上迎春会的盛况,也就是现在绵竹的特色节日——年画节.可见当时的绵竹九已经非常繁荣昌盛了.而这幅迎春图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在原图收藏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内.整幅图也为我们呈现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迎春、报春、游春和打春.迎春:绵竹老板姓集中的街上,喜气祥和的迎接迎春会;报春:相互之间说一些吉祥吉利的话以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祝愿;游春:游玩,融入到热闹的街市中;打春:也是整幅迎春图的点睛部分,可以在画中看到两头牛,这两头牛是纸糊而成的,并且在纸牛的肚子里塞满了粮食和小的纸牛.吉时有人禀报,县长会根据并报而命令衙役们开始打春,这些衙役手执木棍击打牛肚子,把牛肚子里的小妞和粮食击打出来,也就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在迎春图的上方都是一些刺绣的年画作品,有中堂,仕女以及童子类的年画刺绣.这些绣品做工精细,构图精美,不仅融入了绵竹年画,更绣有憨态可掬的熊猫,以刺绣的手法把画面的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绵竹年画同样也包括一些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借东风煮酒论英雄都以绵竹年画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八幅便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给白拓片版的百寿图了,我们是以半画半绣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更加展现出画面中生动活泼的寿星老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年画街坊共十五套房,十三家,三彩、四汇斋、专做刺绣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幅幅形态生动,颜色鲜艳、线条流畅,表现夸张的画作,就是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在2006年,被国家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同领风骚,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历史悠久,起于北宋,在明代时便已开始盛行,但发展到最蓬勃时期则是在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商户已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加年画店,拥有数千名年画制作工匠,年输出年画1500万份.据考证分析,绵竹年画当时发达的原因为: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绵竹年画的制作家.其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绘制就地取材,分量充足而成本殊轻.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额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那么绵竹年画具有什么特点呢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强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归纳起来主要有:辟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板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等三种.在技法上,绵竹年画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绵竹年画的传统制作过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由画师起稿,第二步,由刻板师刻板.第三步,印线、手工填色,填色的次序由浅入深,老艺人编成歌句:“一黑二白三金黄,五绿颜色穿衣裳”,最后由熟练艺人开像,勾金,踏花,完成制作工序绵竹年画的代表作为迎春图.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作品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共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刺绣室绵竹年画发展到现代,除了在主题上反映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祖国建设外,在表现形式上呢也有很大的突破,年画不再只画在纸上,现在大家看到的刺绣就是绵竹年画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古有黄瑞鹄,今有陈兴才.陈兴才老人现已是九十高龄,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传承人.”目前他是绵竹年画南派从艺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民间画师.现在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概括地说,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分为起稿、刻板、印线填色等三大过程.绵竹木版年画的由来、工艺、特点一、简介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着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绵竹是全国年画的主要产地之一,绵竹木版年画因产于四川绵竹县而得名. 二、溯源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中国年画四大家".乾隆、嘉庆年间,绵竹有大小年画作坊300余家,年画专业人员逾千人,年产年画1200多万张,产品除运销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和西南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清代乾隆以后,绵竹木版年画代出名师,从未间断,现在这一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李方福、陈兴才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绵竹木版年画在多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不少传承人被剥夺了绘画的权利,古版亦遭破坏.近20年来,年画的制作与生产虽已恢复,但市场开始萎缩,因此有的传承人卖版子毁笔,不再从事年画制作. 三、艺术特色绵竹年画从体裁上又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脚".其中尤以"明历明挂"的绘制最为工整细腻,色彩也异常艳丽多彩.至于"填水脚",用色单纯,寥寥数笔,挖主写意,却十分生动传神,非绵竹年画高手,不能为之,被专家学者淮为珍品.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绵竹年画专用粉笺纸的开张.所谓大毛,就是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公等武将,飞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

绵竹年画概况

绵竹年画概况

绵竹年画概况
绵竹年画始于明盛于清,因产于四川绵竹而得名。

其内容广泛,具有构图完整、人物夸张变形、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的艺术风格,通过起稿、刻板、印墨、施彩、印花等工序完成,并以手工彩绘见长,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

清乾隆、嘉庆年间,成立了行会“伏羲会”,以此为生的从业人员加上帮工达万余人,作坊有三百多家。

清代中后期形成了“大市与小市”的城乡两大画市。

清末至民国,异域的近代印刷传入,加之兵荒马乱,交通梗阻,年画生产渐渐衰败。

五十年代初,党和政府先后组织人员对绵竹年画进行发掘、收集、整理、研究,使绵竹年画焕发了青春。

改革开放后是绵竹年画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代,1980年建立了绵竹木版年画社,不断地收集、整理、抢救、保护传统年画资料和年画珍品。

1993年绵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绵竹年画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1995年绵竹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建成了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绵竹年画博物馆,2006年绵竹年画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一、简介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

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

绵竹年画也是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统技艺。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

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汉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四川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1]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

"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

"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

"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脚"。

绵竹年画行业报告

绵竹年画行业报告

绵竹年画行业报告绵竹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四川省成都市绵竹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年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报告将对绵竹年画行业进行全面分析,从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历史渊源。

绵竹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距今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料记载,绵竹县的年画始于明朝中叶,兴盛于清朝,成熟于民国时期。

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东方的达芬奇笔下的年画”。

二、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以其鲜艳夺目的色彩、精细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题材内容而著称。

绵竹年画的题材广泛,涵盖了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绵竹年画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三、市场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绵竹年画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绵竹年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国内市场,绵竹年画的销售量逐年增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绵竹年画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欢迎。

四、发展趋势。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绵竹年画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绵竹年画行业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绵竹年画行业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绵竹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信在政府的扶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下,绵竹年画行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资料收集-绵竹年画等

资料收集-绵竹年画等

绵竹年画险遭失传的艺术瑰宝“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

人工彩绘传千载,齐肩杨柳并潍坊。

”这次大地震中,被誉为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年画艺术、中国年画四大家之一的绵竹年画险遭失传,一时间引起收藏界和艺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周前当地媒体报道:虽然年画博物馆被毁,但幸得年画艺人没有伤亡,绵竹年画南北两派传人仍然健在,并带领艺人将绵竹年画又带入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

千年历史积淀出的奇葩熟悉郭沫若的人可能了解,他的一首《西江月》就是特意为绵竹年画所作的,其中写道:“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

”郭沫若曾就此谈道:“四川之所以能孕育出汉代扬雄、司马相如、宋代苏子瞻(东坡)这样一批文化巨匠,就是因为四川有像绵竹年画一样深厚的文化积淀。

绵竹年画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汉代之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绵竹市三彩画坊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绵竹年画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有传说在《山海经》中已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地的年画在宋代就已经相当著名,在明代已远销至印度、日本等国家。

目前,绵竹年画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收藏。

“绵竹年画现在已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年画艺术上讲,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究对称、完整、饱满;色彩上往往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艺术效果强烈明快;线条则讲究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造型上采用了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方式,让年画具有了诙谐活泼的效果。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绵竹年画南派传人、有“年画艺术大师”称号的陈兴财老人的儿子陈云禄,他是陈兴财老人仅收的两个徒弟之一。

他告诉记者,89岁高龄的陈兴财老人昨天还在制作新的绵竹年画,目前在他门下学习的上百名学徒也都能制作出有一定水平的年画,绵竹年画肯定不会失传。

“绵竹发生地震后,绵竹年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成了很多人关注的事情。

年画市场过去有段时间萎缩得非常严重,全县一度只有我们一家制作绵竹年画,这也是我开始招收徒弟的原因,绵竹的传统年画太需要后继的人才了。

四川绵竹年画村诗词

四川绵竹年画村诗词

四川绵竹年画村诗词一、走进绵竹年画村,就像走进了一幅活的历史长卷。

那墙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年画,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想,这地方肯定藏着无数的诗词灵感。

你看那画中的胖娃娃,抱着鲤鱼,笑得那么开心。

“年画村里喜气洋,胖娃抱鲤福满堂。

”就像那新年的鞭炮,一点就炸出满满的喜庆。

二、在年画村的小巷子里穿梭,周围都是充满民俗风情的画。

这儿的画工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把平平无奇的纸张变得像梦境一样美。

我问一位画年画的老师傅:“您这画里有没有藏着诗呀?”老师傅笑着说:“画就是诗,诗就在画里头。

”可不是嘛,“绵竹画乡诗意浓,民俗风情入画中。

”这就像做菜,调料搭配好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三、瞧那画着三国故事的年画,人物栩栩如生。

我站在画前,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年画村的画,就像是时间的胶囊,把过去的故事都封存起来。

“三国英魂入画墙,绵竹年画韵悠长。

”这就好比把星星装进瓶子里,每一颗都闪着独特的光。

旁边一个小孩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这些画会作诗吗?”妈妈笑着回答:“画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诗呀。

”四、绵竹年画村的色彩,那叫一个艳丽。

红的像火,绿的像玉,蓝的像天。

这些色彩就像是跳动的音符,在墙上弹奏着无声的乐章。

我忍不住感叹:“年画色彩艳如花,恰似乐章墙上挂。

”这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绚丽的烟火,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一位游客对他的朋友说:“这地方的画比诗还美呢。

”朋友却说:“画就是最美的诗。

”五、走在年画村,到处都弥漫着一种传统的韵味。

那些古老的技法传承至今,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

“绵竹年画技艺传,传统韵味久绵延。

”这就像家族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我看到一位年轻的画师正在专心作画,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画年画呢?”他抬起头说:“因为这画里有我们的根,就像诗词里有我们的魂。

”六、年画村里的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透过这些门,我们能看到先辈们的生活和梦想。

“年画一幅门一扇,先辈故事画中现。

关于年画的童谣

关于年画的童谣

关于年画的童谣
关于年画的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通常以简单朗朗上口的形式,描述了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和活动。

以下是一些与年画相关的童谣:
•忙年歌:这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儿童歌谣,也称为过年谣。

它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地描绘了各地传统民间的春节习俗。

•武强年画童谣: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孩子们可以听到关于年画的童谣。

这些童谣通俗易懂,记载了武强年画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门神童谣:传唱的“门神门神骑大马,贴在门上守住家”等童谣,反映了
人们过年时贴年画的心理写照。

年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还美化了节日环境,增添了年的味道,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风。

综上所述,这些童谣不仅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虽然年味可能感觉变淡,但这些童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样的童谣,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关于绵竹年画村的观后感作文

关于绵竹年画村的观后感作文

关于绵竹年画村的观后感作文哎呀,说起绵竹年画村,那可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心里头热乎乎的好地方!你若是走进那儿,就像一脚踏进了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满眼都是鲜艳的年画,耳边都是欢声笑语,简直是绝了!刚进村口,你就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年味儿。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彤彤的灯笼,还有那些手工制作的春联,一笔一划间都透着匠人的心思和祝福。

村里的小路是青石铺成的,走起来特别踏实,两旁的年画小店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每一家店铺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展览室,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年画作品,从传统的门神、财神,到现代的动漫角色、流行文化,应有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特别喜欢的是那些手工绘制的年画,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画师们的手艺真是太绝了,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神态,色彩搭配也是恰到好处,既鲜艳又不刺眼,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听店主说,这些年画都是采用传统的工艺和原料制作的,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村里逛累了,不妨去村里的茶馆坐一坐。

茶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还有村民们闲聊的声音,感觉特别亲切。

要上一壶好茶,再点上几碟小吃,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墙上的年画,那叫一个惬意!茶馆里的年画大多是村民们自己创作的,每一幅都有它的故事和寓意,听着店主娓娓道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当然啦,来到绵竹年画村,怎么能不亲手体验一番呢?在村里的工作坊里,你可以跟着画师学习绘制年画。

虽然我这人平时手笨脚笨的,但跟着画师一步步来,居然也画出了一幅还算不错的年画。

虽然跟大师们的作品比起来还差得远,但那份成就感可是满满的!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年画,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感觉就像是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小小的艺术家。

村里还有一个小广场,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

什么川剧变脸、舞狮舞龙、民间歌舞,应有尽有,看得人热血沸腾。

特别是那些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真是可爱极了!每次看到他们的表演,我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村里的那些快乐时光,心里头暖洋洋的。

绵竹年画传承与应用

绵竹年画传承与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年画传承与应用□周知琳唐志扬李颖赵思媛张瑾欣/文在全球化程度日趋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愈发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11年,我国提出“文化强国”理念,推动了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

绵竹年画作为我国传统年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绵竹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应用,探讨其制作工艺、传统与现代传承方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关注绵竹木版年画在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1 绵竹年画的传承与保护1.1 历史背景与现状年画作为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的装饰艺术,有辞旧迎新、驱除邪恶、祈求吉祥的美好寓意。

它源自年俗习俗,承载了人们对驱除邪恶、迎接好运、祈福平安的期盼,凭借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绵竹年画,起源于四川省绵竹市。

与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1]。

它以绵纸和竹板为主要材料,采用传统的木刻版印刷技艺制作而成,并于2002年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竹年画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明朝末年。

当地人在过年期间制作简单年画以祈求丰收和福祉。

随着时间推移,年画逐渐成为具有丰富主题和细腻技艺的艺术品。

它于清朝逐渐兴盛,成为时代装饰和送礼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民间艺术逐步复兴以及政府和相关机构一系列保护和传承举措的推动与落实,绵竹年画再次焕发生机。

目前,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会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各艺术家也在创作中不断取得突破,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

蜀地文化的瑰宝——绵竹年画,正在创新性发展,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1.2 传承过程中的挑战与保护措施绵竹年画传承面临着多方面挑战。

人才断层和传统技艺失传是首要问题。

老一代手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不足,导致传承中断。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PPT课件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PPT课件

彩绘过程,艺人们叫 她一黑(指黑线版) 二白(指人物手脸底 色及靴底作白)三金 黄(指衣冠及道具的 橙黄色)五颜六色穿 衣裳(指洋红、桃红、 黄丹、佛青、品蓝、 品绿等)。
绵竹年画线条古拙流畅 线条是绵竹木版年画造型及构图的基本手段,形 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绵竹年画画师在长期的 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以线造型的艺术规律。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 套,铁线褶子要挺直。" 套,铁线褶子要挺直。"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 年画用线的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它给整个画 面赋予韵律感和节奏感。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内容都是名人字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 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 画。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 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过去年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 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 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二十九 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颜色杯里 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 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 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于是艺人用 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 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 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 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不受颜 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 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一挥而就 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 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所以更准确 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 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 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绵竹年画介绍

绵竹年画介绍

绵竹年画介绍年画历史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

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主要分为刺绣、纸绘、陶版三种艺术表达形式。

绵竹年画起源于唐朝,传说中唐王李世民出征点兵前,请来画匠,将朝廷文武重臣,一一画像,装裱后带到阵前,而后战役大胜,唐王大喜,便下令此后所有行军帐,必须外饰重臣画像,并封之为门神。

不久后,流入民间,家家贴于门外,喻为辟邪之用,并流行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民间艺术,艺人们的传承向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流传至今,可以绘画绵竹年画的艺术家早已凤毛麟角,年画在当今成为稀世珍宝,年画内容主要是为了表现古代人生活特点、生活习惯和民间故事。

年画特点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年画分类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

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

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同时年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墙画为主,不需底稿,直接绘于墙上,南派主要采用木刻、雕版,后印制纸上着色,装裱成画。

蜀绣简介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工艺品。

早在西汉时已有记载,它亦叫"川绣",以四川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技艺严谨精密,绣制一般为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

四川绵竹年画读后感50字

四川绵竹年画读后感50字

四川绵竹年画读后感50字
四川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板年画,郭沫若盛赞“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冯骥才赞誉绵竹年画为“土中大艺术,纸上上剑南春”。

我也被四川绵竹年画他的技艺所震撼。

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广泛和品类繁多,更在于它精湛的技艺和它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

这一张张年画就像一张张相片一样,艺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淳朴的笔绘,静静的书写出来,给人们留住了岁月,留住了记忆,也记录了今天的幸福,这就是绵竹年画艺术的永恒之美。

观摩绵竹年画观后感作文

观摩绵竹年画观后感作文

观摩绵竹年画观后感作文
观摩了绵竹年画后,我深有体会。

年画是古代的年文化,可见非常古老,其中的文化也是很深奥的。

年画起源于南宋时期,最早的年画画的是四位美人,分别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

后来到了明朝中叶后,出现了门神画,家家把门神贴在门外,有着辟邪和迎福的寓意。

门神画画的是两个身披金甲,手持利剑的将军:元帅秦琼和大将军尉迟恭二人。

我发现不同时代的年画有不同的名称,宋朝的叫“纸画”,明朝的叫“画贴”,清代的叫“画片”。

到了后来,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的“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之戏耳。

”说明了年画的名称。

年画,是我们民间用来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

每一幅都是极其悠久的,我们应该传承它,让它永远在新年时为我们增添喜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竹年画:一路走来一路歌
作者:牟俊翰
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05期
历史·南华宫里去看画
据《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因竹纸之利而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

这便是绵竹年画最初的来历。

那时的人们用白痂竹为主要原料生产“白大纸”,纸质细润,抗拉性和润墨性强,再经过手工染纸作坊制成“粉笺纸”,用来制作年画恰到好处。

绵竹的年画作坊与造纸和染纸业紧密相连,在清代初年已形成一派繁荣景象,那时的年画作坊有三百多家,在城内集中有九十多家。

老艺人们不仅画,还多有自己跑销售的经历。

他们每年都要带上自己绘制的年画去绵竹南华宫一带应市,绵竹坊间便流传着一句民谣:东门河坝去看花,南华宫里去看画。

临近春节的时候,市场的高处挂着岁帐和大彩,墙上地上都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画,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和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当时民间最具“年味”的画面。

民间艺人们很有生意头脑,看到绵竹年画很受欢迎,便不远千里带着年画来到成都赶花会、庙会。

到后来,年画已经畅销四川各地以及云南、贵州等地,又有行商带到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在许多年间绵竹年画仍保持了浓郁的乡土味儿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制作过程有起稿、刻版、印版和彩绘。

线版只起到轮廓的作用,最后的完成全靠手工彩绘。

同样一张木版,经过不同艺人的加工,就出现了各种
各样的色彩效果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绵竹年画还有自己的行会,称为“伏羲会”,负责评定画的优劣,达不到水平的就要被烧毁,为的是不影响绵竹年画的声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绵竹年画社”,汇集一批在风格流派上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老艺人和从事年画创作的学生。

1963年在成都、北京两地举办了绵竹年画的内部观摩展,著名作家、四川人郭沫若先生即兴写下“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多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洋马,后来又继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的句子。

这也一度成为绵竹年画最辉煌的记忆。

但好景不长,十年浩劫中绵竹年画被打压,年画社被撤销,年画资料大部分被烧毁,年画艺人遭到批斗,遣散回家。

1968年冬,藏于夹墙内的画版被人在玩耍中发现,他们便取木版烧火取暖,幸亏发现及时被制止,但还是有一些古版已化为灰烬,这次“毁版事件”成为绵竹年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到八十年代绵竹年画才重新恢复了生机,一个重要的举措便是开办创作班,重新召集省内外的画家、学者、专家来到绵竹指导年画的创作。

其中,现在绵竹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竹梅便是在那时候与绵竹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传承·元气淋漓帐尤湿
刘竹梅是土生土长的绵竹人,先后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和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学习,并选修了西方丝网版画。

这些学习经历让她能够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绘画间游刃有余。

“1980年参加绵竹年画创作班的时候,我正值二十出头,与大家在绵竹文化馆的英式建筑楼上一起画画,感觉青春就像绵竹年画一样色彩鲜艳、令人怀念。

”在这次创作班上诞生了几十幅新作品,刘竹梅的年画《看谁最干净》入选了全国青年美展并获了奖,这些作品也分别参加了巴黎艺术节和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但是学习民间艺术,仅仅是技法语言的继承是不够的,把握其精神本质并成为自我表现的主动,才是长久的目标。

”刘竹梅说道。

1985年,刘竹梅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选修的丝网版画课上,她临摹的是毕加索的作品,专业老师对她说:“绵竹年画具有那么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在创作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刘竹梅顿觉豁然开朗,尝试着选用了绵竹年画中传统的寿星拜寿题材,将其局部运用西方丝网版画的绘制技法,几易其稿,最终完成并得到授课老师的好评。

回到家乡绵竹以后,刘竹梅更加潜心于绵竹年画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创新。

而后,刘竹梅拜民间老艺人为师,深入学习绵竹年画技艺。

她一直都还记得老艺人邱婆婆那“画得跟缎子似的衣服”以及张大爷的彩绘、工笔和小写人物。

现在老艺人们大都已经过世,其子孙也未完全从事绵竹年画创作,刘竹梅从老人们手中接过的非遗传承接力棒,就显得愈加沉重。

记者见到刘竹梅老师的时候,她正在准备参加今年六月份中国女画家专委会在美国举办的画展。

之前她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南京大学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过“世界女艺术家作品展”等多项展出,她的年画曾被认为给美术界“带进了一股清风”。

那是不同于其它美术作品的来自四川民间的清新之气,逸笔草草、大胆质朴,因此有人评价刘竹梅的画为“元气淋漓帐尤湿”,意思是就像刚刚画完,墨还未干一样。

这也与画家自身性格有关。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刘竹梅老师的爽朗和笑容,让人完全没有距离感,跟绵竹年画一样,直击心灵,顿生好感。

从一个在传统年画艺术中寻找创新元素的青年画家,到如今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刘竹梅的青春被绵竹年画串联起,同时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传统家庭传承方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而渐渐式微的时候,学者式的传承人正成为非遗的主力军。

现状·良辰美景赏心事
如果用产业发展来为绵竹年画划分时间段,那么有两个时间段是不得不提的。

第一个是1996年,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绵竹年画博物馆,这是中国仅有的两座专业年画博物馆之一。

它占地7.8亩,使用面积达3400平方米,有专业文物库房、年画展厅、精品展厅和年画工作室。

博物馆开展了全面的工作,数十年来绵竹年画博物馆收藏年画原作1000余件,整理、复制传统年画资料200多件,翻刻年画新版100张(双面),从外地复制散失的年画珍品55件,收藏清代老版80多块,编写了《绵竹年画资料汇编》6集,编辑《绵竹年画》画册,《绵竹年画精品集》,《绵竹木板年画集》以及由冯骥才为主编的《中国民间年画集成——绵竹卷》的资料收集和文字撰写工作。

“作品的收集和保护只是博物馆工作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年画技艺的传承。

”因此,博物馆把一些民间艺人聘请到馆内,给年画新人们做技术指导,并且开展了多期年画培训班。

同时,在一些学校开设有绵竹年画兴趣班,包括刘竹梅在内的老师们会时常去给他们上课。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逐渐在开发刺绣年画、皮影年画、年画贺卡等一些延伸产品,慢慢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第二个时间段是2008年“5·12”地震之后,重灾区绵竹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对年画产业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

绵竹年画新馆投入使用,馆舍扩展到3700平方米,单是展厅和报告厅就达到1600平方米。

另外,在江苏援建方的大力支持下还新建了绵竹孝德年画村、遵道镇棚花村年画传习所等,以文化产业链的形式带动发展。

其中年画村投资3045万元,融入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形成了“前店后院”经营模式的年画街坊。

年画村里,错落有致的民居青瓦飞檐,家家户户的墙壁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画,有“招财进宝”、“春风万里”、“吉星高照”等等。

延伸产品开发这一块也逐步从年画博物馆中分离了出来,专门成立了生产和经营性的画坊和工厂。

经营性的画坊从2002年的三家,发展到2010年的四家公司和二十六个私人作坊,年画产品的销售额2002年不足30万,2009年已经达到2000多万。

从业人员2002年10人,2010年已有800余人。

“其实产业化这一块,绵竹年画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

经营性的画坊将一些优秀的绵竹年画作品进行复制,做成茶杯垫、吊坠等工艺品,从中获得盈利。

但是绵竹年画的创作者并未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而获利,虽然现在我们都抱着扶持的态度来面对,但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画家们的积极性。

另外,单个的绵竹年画工艺品在外地并不十分具有竞争力,例如成都锦里等景点就设有绵竹年画及其工艺品的销售点,但是经营得并不好,在众多美丽的特色产品中,游客并不都会选择绵竹年画。

因此,文化产业的组团式发展非常重要,之前提到的绵竹年画村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特色街道、特色村落的打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如今,正是绵竹年画发展的“良辰美景”,也愿有“赏心乐事”,引人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