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活动2 (3)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剪一剪活动方案太和七小贾雄活动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的图案的问题,突破以往解决问题的例题多安排在“数与计算”领域的局限,使得培养学生的“四能”的素材和案例更为丰富。

以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呈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活动目标: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活动主题:剪一剪活动准备:1、学具准备:每生一把小剪刀、一个练习本2、教具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活动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呈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美吗?2、师:你能找出我们刚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吗?(抽生判断)师: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或是多条……(生:对称轴)师:你能指出来吗?(抽生上台指,其他学生判断正误)(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师:这些优美的图案是怎样做成的?师:你想剪一剪吗?2、师:那我们就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反思小结: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

《认识直角》作课教师:宋晓明作课时间:2016.11.30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

谁能在老师身边找一找角。

生:找角,并说出找到的角。

师:像刚才这些角叫直角。

接下来按照我们提前分好的组在我们的校园中找一找直角?生:找直角。

(分5小组在校园里找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从生活中感知直角,体会直角就在我们身边,建立直角的模型。

)二、新授生分组汇报。

师展示出几个位置不同的直角。

师: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将这些物品隐去。

师:我们从生活中找到的这些直角,到底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验证。

1、介绍三角板上的直角师:出示三角板,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有直角吗?谁能指一指?有几个直角?生:三角板上有三个角,有一个直角,生指。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直角,摸一摸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

生摸。

(介绍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师:那我们用这个直角来验证我们找的直角是不是直角?生:用三角尺去验证。

2、折直角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动手折一个直角。

过程:(1)学生动手折,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直角呢?(预设)生: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边操作边讲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3)用所讲的方法判断自己折的角,先把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找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说,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折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2)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2)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审美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方格纸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轴对称图形及它的特点,特别指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出示:一个画有一半蝴蝶图案的网格纸,同学们观察思考。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学生在自己的网格纸上试画。

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内评出最好的展示。

(2)探究、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同学们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3.课堂练习。

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课件

一、剪一个小人的过程
一张纸
为什么只画了 半个小人,就 能剪出一个完 整的小纸人呢? 因为小纸人是
对折一次
对称图形
剪一剪 画出半个 小人
二、剪两个小人的方法
一张长方形的纸
对折一次
再对折一次
剪一剪 画出半个 小人

注意: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么 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让剪出 的小人手拉手。
总结方法:
对折1次
看来要剪出 16个手拉手的小 想要剪出8个手拉手的小人, 人,我们对折 5次就可以啦! 需要对折几次? 16个手拉手 的小人呢?
对折2次
对折3次
对折4次
作业布置:(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剪一剪》
彭阳县白阳镇姬山小学
授课人:沈秀秀
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 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所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 我们的剪纸艺术,让我们的剪纸艺术 在世界上走得更高更远。
剪一剪
授 课 人 沈 秀 秀
例4:你能剪出向下面这样手拉手的 四个小人吗?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实践活动:剪一剪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实践活动:剪一剪

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材分析】《剪一剪》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后的实践活动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数学活动课。

它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体材,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剪纸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在此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从而加深对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认识。

此外,教材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剪纸活动,对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

最后,教材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它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的认识。

2、通过观察图形的过程,探索剪纸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在剪纸的过程中,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找出“纸对折的次数增加与小人个数的增加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是以“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总结整理”为主要学习框架结构,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并理解知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法上,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考问题,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从而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课件【教学过程】一、介绍我国遗产文化剪纸,渗透轴对称1.欣赏我国传统文化,剪纸2.回顾作业,巩固轴对称师:昨天,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剪一个轴对称图形(一棵树)。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三角尺拼角 (3)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三角尺拼角 (3)

《解决问题—用三角尺拼角》的教学设计二年级孙玉霞主备一、教材内容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用三角尺拼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一节。

在学这节课内容之前我们认识了三角尺并了解每个角的名称,有直角、锐角和钝角,而且知道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会初步的画一些简单的角。

为我们学习用三角尺拼角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角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节课通过学习拼角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大小的角,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明白通过拼角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辩认直角、锐角、钝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学情分析: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三角卡片,磁铁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取名。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取名为中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取名为大锐角和小锐角。

2.复习旧知,激趣引入(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例题5的图片,学具。

主要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个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⒈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⑷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阅读生活中的数学 (2)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阅读生活中的数学 (2)

《阅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徐成洪一、教学内容阅读生活中公交站牌、阅读动车车票二、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我们身边的公交站牌,让孩子们知道站牌的作用,会乘座公交车。

2、通过阅读动车车票,让孩子们子解车票的内容及作用,会使用车票。

3、通过阅读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会阅读生活中的数学。

三、教学重点认识公交站牌,阅读车票四、教学难点车票的使用五、教、学具课件、公交站牌的卡片、动车车票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公交站情景图介绍。

师: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地方?生:这些都是公交车站。

师:公交车站是干什么用的呀?生1:等车的地方。

生2:还可以给我们指路。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观察主题图1:阅读公交站牌师:同学们观察这三组人的神态、动作,你猜想一下他们知道自己乘坐哪一路公交车了吗?生:第一组知道,第二也知道,并且要等的车马上就要到了,第三组不知道,正在查找。

师:他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生:公交站牌。

师:那我们就来认识公交站牌吧!谁来介绍一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观察、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1、这个公交站名是什么?2、经过本站有几路公交车?分别是哪几路?他们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什么地方?3、小明从师范北出发,到火车北站可乘哪路公交车,分别经过几站能到达?4、老师从师院北到涪陵消防队办急事,请你帮老师选择乘坐哪路公交车?并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交流小结:注意我们观察阅读的顺序,要有规律的认识和阅读,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知道他们的作用。

观察主题图2:阅读动车车票我来当当解说员,要求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介绍认识动车车票。

1、发车时间2、车次3、起始站和目的地站名4、票价5、乘车人姓名,身份证号码6、二维码(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的爸爸和妈妈两人到重庆去办事需要多少元车费?如果带上你一起去一共需要多少钱(儿童票16元/人)?(四)、总结数学时时处处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云发现,让我们用阅读的方式认识事和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