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八下历史13课讲解
八下历史第13课讲解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并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许多地方爆发了起义。
同时,湖北地区的革命势力也在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夺取了政权。
他们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宣布独立的省份逐渐增多。
这次起义成功的原因在于新军的倒戈和革命党人的组织得力。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政府的倒台随着起义的扩大,革命势力逐渐壮大。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时,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这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随后,清政府被推翻,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结束。
4.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这次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讲解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13课 辛亥革命
1.经济发展:甲午战争后到清末的"新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奠定了革命的物质基础。
2.阶级力量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到壮大,奠定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3.思想动员
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①条件:新式学堂的兴办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答案提示:①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内忧外患,各界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追求强国富民道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此关头几乎同时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③这两派在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有其共性。④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⑤两派围绕国家体制、斗争策略以及土地政策发生了一系列争论。⑥最终事实说明,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先天不足,不管它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没有改造中国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失败。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㈠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㈡1895年,康梁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
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⑵革命指导思想的提出:三民主义
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时间、主要内容)
②三民主义的提出(主要内容、核心)
4.组织建设
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①兴中会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地位、入会誓词、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13课辛亥革命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 决定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任务。
★各地响应起义
京师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武昌起义后全国 成都
安庆
武★昌武昌
杭州
长沙
南昌
15个省宣贵阳布独立 福州
昆明
广州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1905年,中国同 盟会在东京成立, 总理为孙中山;这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2、性质:近代第
②地点:日本东京;
一个统一的资产阶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级革命政党。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3、意义:标志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前提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核心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 共享”是资本主义土 地纲领。
社会革命补充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的意义
进步性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 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 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组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准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军事 准备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广 —— 州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改号中华民国
各省独立,清政 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 义为什么 会如此迅 速取得成 功?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 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 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1广91州1年黄4花月岗27起日义,是黄辛兴亥等七革人十命发二之动烈前广士规州墓模起最义大,的即一黄次花起岗义起义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览表
成立时间 189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1904 1906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份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 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 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 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 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 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史料与解析】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清廷颁谕宣布实行“新政”世有万祀①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穷变通久,见于《大易》②;损益可知,著于《论语》。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
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
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
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自播迁③以来,皇太后宵旰④焦劳,朕尤痛自刻责。
深念近数十年积敝相仍⑤,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
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
懿训⑥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自丁戊⑦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⑧……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
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⑨,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解读】这是通常所谓清末“新政诏”中的话。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也就是1901年1月29日,流亡于西安的慈禧太后主使,以光绪帝名义发布“变法”上谕(通常也称“新政诏”),宣布要进行变法,实施新政,并号召各有关大员发言参议。
而在此上谕中,清廷对变法的原因、范围、方针原则等进行了阐述。
有些话语颇显冠冕堂皇,似乎变法的用心极诚,新政的范围很宽。
但从其所定方针和基本原则看,仍不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资料显示:①所谓“穷变通久”云云,仍不出中国传统的变易观。
这不失为此时清廷酝酿变法的思想基础的一个方面。
②变法是应急之举。
促使清廷进行此次变法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为时势所迫,清朝统治者面对现实,切实感到不变法就摆脱不了穷途末路。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 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2)帝国主义的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五、辛亥革命的评价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请概括两段材料的关系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基础
图片中三人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民主革命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组织基础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
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
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 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 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生活:改变称呼,断发易服,取消缠足。
1.成功的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 (2)经济: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生活:改变了不少封建习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 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 建政治体制。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概况
时间 1894年 1905年8月 1911年5月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二组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年代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 数(家)
新投资 (万元)
平均增长(万 元)
1895-1900 104
17
2300
383.3
1901-1911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 470
60
9500
1187.5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 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 预。…… 十、总揽司法权……
成立皇族内阁(1911.5.1)
谢谢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三组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 帝制。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约法》(1914.5.1)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搅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 官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 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 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 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人广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5)组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6)军事: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形势成熟。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点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袁世凯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同时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退让。
(2)结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1912年
宣统帝退位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 在就任宣誓仪式上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
表现:A对袁世凯妥协 帝国主义B支对持帝袁国世主凯 义抱有幻想 立宪派和C旧不官敢僚发乘动机进人攻民群众等
D.是中国彻底的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 中潘公展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反帝的意义”,即赞扬辛 亥革命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对点训练】
2.台湾史学界多数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 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 一观点的是导学号 ( )
A.结束了封建制度
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l900年后,
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
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
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对点训练】
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
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腐败无能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 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 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 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 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普通民众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原因、过程、成果及其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历史资料展示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结合历史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讨论题目,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等。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和伟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2.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辛亥革命有什么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等,为学生学习辛亥革命做好铺垫。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详细的讲解,我期待学生在辛亥革命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创3:第13课 辛亥革命
读书人:简单讲,还有这些不同:第一,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而 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皇帝一个人的;大家都一律平等;不管你干什么职 业,只要是国民,都可以选举别人做官,别人也可以选举你,不像以 前只要“老爷”才有资格当官。第二,国家不再要皇帝,以前是皇帝 一个人统管大权,现在分给三个部门去管理,叫做,“三权分立”。 第三,国家最高长官叫做总统。但他不是皇帝,他由选举产生,有任 期,要受到各方面限制。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是内阁和内阁总理,也 是相互限制,也不要当成是以前的宰相。 清朝遗少:变了,一切都变了……
(1)经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材料2: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 命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创办了一些进步报刊,大力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阵地、人物)
(4)实践经验:各地武装起义
(5)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爆发
默读课本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1911.10.10武昌首义——三镇光复——军政府成立——全国各 省纷纷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从武昌首义成功开始,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最终使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偶然吗?1911年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下发生的?经过了怎样的酝酿发展过程?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 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 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 是先前的老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 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航船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 得不像人样子了……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看: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的现代化。 (3)从社会史观看: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4)从文明史观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从全球史观看: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尤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历史纵横】 (教材第63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中 国人民,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历史纵横】 (教材第64页)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 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立宪派和 封建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失败的危机。面对革命浪潮,列强一面宣 布严守中立,一面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袁世凯。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国__民__全__体__,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 (1)内容居 ②住 确、 立言 三论 权等 分自 立由 的和 政选 治举 体、 制被 。选举权。
第13课辛亥革命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黄花岗起 义是中国资产 阶级革命党人 不危强权,勇 于为国捐躯的 武装起义,参 加起义的革命 党人平均年龄 29岁,大都是 留洋学生。后 来,烈士的遗 骸被收殓葬于 黄花岗,史称 “黄花岗72烈 士”。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1911 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以孙 中山为首革命 党人为推翻清 王朝、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 而进行一系列 的努力。
内容: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自由平等民主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性质: 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清政府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任命 支持
A、时间: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1905月年8月
我们在分析解释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的时候应该从以下 方面着手: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 C、成员组成:
B、地点:
日本东京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1.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失败原因(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和条件 ①袁世凯的两面手段: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 府提出议和。 ②列强的支持: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退让。 (2)过程 ①在袁世凯的逼迫下,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 退位,清朝覆灭。 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③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探究思路】 从材料一中的“打倒皇帝”可以得出结论(1);从材料二中新 建、扩建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可以得出结论(2);从材料三中袁世凯称帝、张 勋复辟的失败可以得出结论(3);由材料四可得出结论(4)。
【探究结论】
(1)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不缠足、断发易服等运动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推动自由、平等、解放意识的发展。 (5)国际上,属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鼓舞了其他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解放运动。
谢谢观赏
Thanks!
解析:B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中国 人民族意识增强,“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 中国人民主意识增强,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 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3)组织 ①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 成立。 ②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其政治纲 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4)军事 ①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影响最大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3)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此种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课时】2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应该有看过《十月围城》吧,它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粉碎了一场暗杀行动,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最后顺利将孙中山安全送去日本。
孙中山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为什么会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对中华民族到底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我们今天要学的《辛亥革命》这一课将告诉你答案。
【新课讲授】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我要向同学们解释“辛亥革命”这一个词语。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就是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建立共和国,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践行的一切努力。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富强,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一)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师: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的爆发,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聚能量,而辛亥革命它就是经历了长达20年左右的酝酿和准备才爆发的。
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如何去酝酿和准备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页到63页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一下,大家在归纳的时候,请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阶级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等几个方面去归纳革命党人是如何去准备的。
师:政治: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财政收入的19倍。
(PPT)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竟厚颜无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PPT)帝国主义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此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许多中国人普遍感到依靠清政府来挽救民族危亡已经是绝无可能了,只有一个办法,用革命去推翻它!师:经济:○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封建和外国压制,为扫除障碍,发展资本主义。
请大家看以下这则材料(PPT):材料: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师:同时,○2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此时也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民主改革”,即我们书上所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是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PPT):材料: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师:阶级:而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在不断地壮大。
同时,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
这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师:思想:当时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像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他们以上海、东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好;留学生多;列强侵略较早,开放通商口岸)为主阵地,广泛宣传着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西方的启蒙思想)等学说,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从以下这些资料中(PPT),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传播。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
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陈天华《猛回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师:组织:1.兴中会的成立师:兴中会成立的时间是1894年,这一年,是甲午战争爆发的一年,同时也是李鸿章拒绝孙中山上书(提出革新政治主张,在清政府的领导下,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如日本明治维新的运动,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的一年。
孙中山上书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连遭失败,孙中山更感到国家民族危机的严重,便决定赴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
11月,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师:在兴中会成立以后,也相继的出现了一些革命团体。
请同学们看一下表格上列出的团体。
2.同盟会的成立师: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也在传播,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这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
而且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地域性强,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这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905年夏,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先后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会晤,商议筹建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
孙中山强调,革命必须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到8月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为什么会选在东京成立:①国内形势不利于革命的顺利发展。
《辛丑条约》规定严禁成立反帝的组织。
②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日本能够得到一些仁人志士的支持,中国同盟会就在日本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支持下建立的。
先是中国革命同盟会,后为防止日本政府的反对,改为中国同盟会。
师: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说出“三民主义”的含义吗?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分别从哪条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吗?学生:回答。
师: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前提);“建立民国”是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权主义(核心);“平均地权”是指——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补充)。
师:略:评价(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第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三民主义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主要是未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没有提出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和完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等等。
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因此它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
师:评价(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师:兴中会,等其他革命团体的成立,特别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就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组织上的基础。
师:军事: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在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06年12月,同盟会员刘道一等联合萍乡、浏阳、醴陵的会党,发动了萍浏醴起义。
这是在同盟会影响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不久各地武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
著名的还有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镇南关起义等。
在上述的各次起义中,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其过程是这样的:1910年,孙中山约集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开会,决定集中同盟会的精干力量,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率起义军猛攻总督衙门。
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潜逃。
起义军与清军发生激烈巷战,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后来,收敛烈士遗骸,被合葬在广州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以后,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二)革命的爆发师:在革命之前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下,武昌起义爆发了。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
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师: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为都督。
事实是当时群龙无首不成,孙和黄兴不在国内,孙还在美国旅行途中。
革命党人用枪逼着黎元洪当都督,黎元洪说“莫害我!”。
此后,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国各地革命烈火,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
(PPT)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
这一形势表明,一方面,清政府的统治已处于土崩瓦解之中;另一方面,大多数省份政权落入旧官僚和立宪派手中,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