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再发力 3D影视纪录片的发展空间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在这种背景下,纪录片作为一种传统的影视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向新媒体领域延伸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和创新,并试图从中探讨对于纪录片创作的启示和拓展。
一、新媒体对纪录片的影响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网络上。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传统的影视形式,也逐渐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新媒体的发展为纪录片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视听创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观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因而纪录片也更需适应不同人群的观看方式和习惯。
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创新,纪录片可以更好地融合视听元素,制作出更为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乃至利用360度拍摄技术等,使得观众能够参与到纪录片的场景当中,从而增强纪录片的实感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2、内容范围拓展新媒体的互联网视野和全球化趋势,也使得纪录片的内容范围得到了拓展。
传统的纪录片往往是对一个地区、民族或社会事件的深度关注。
但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探究更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现象,如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互联网安全等。
在新媒体的互联网平台上,这些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传输、分发和获取,更为广泛地影响和受众。
3、表现范式创新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为纪录片的表现范式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新媒体的交互式、跨平台化、创意设计等创新元素,也为纪录片的创作和宣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例如,目前许多纪录片不再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而是采用以人物访谈为主的形式,在视听上结合互动内容来制作,展示一段充满张力、感性和艺术性的故事。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表现形式,如虚拟现实、互动剧场等,通过互动性和沉浸感引入观众的参与,增强了纪录片的感染力和视听体验。
二、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观众的需求时,纪录片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谈3D电影的发展
谈3D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眼睛在现实中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以及层次感很强的,但是我们平时用的多媒体设备中经常采用的是平面技术。
2010年似乎是3D技术的丰收年。
毋庸置疑的是,3D技术正在渐渐成为一种推动电影业发展的新动力。
是的,我们曾经早就领略过这种技术的魅力。
但这次,当阿凡达---这部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吸金利器---和它昂贵的票价来到我们面前促使着我们源源不断的走进影院去观赏它3D的身影时,我们的抱怨声已经远远小了许多。
3D技术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了! 3D技术发展了一百多年才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不是令人奇怪呢?3D就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意思就是三维图形,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当今3D眼镜的基础原理。
3D成像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
人的两眼之间一般会有8厘米左右的距离,要让人看到3D影像,必须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两副画面实际有一段小差距!也就是模拟实际人眼观看时的情况。
这样的才能有3D的立体感觉。
3D电影即立体电影,是3D技术的应用。
因此3D电影就是指能够真实还原三维空间感的电影。
3D电影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
电影发明之初的19世纪末,当时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
不过这套装置繁琐复杂,缺乏实用推广性,所以没有被戏院采用。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但是却没有经理人为这部电影买账。
1936年雅各布·莱温赛尔(Jacob Leventhal)和约翰·诺林(John Norling)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短片《Audioscopiks》系列,当时每位入场的观众都被发了一幅红绿眼镜,然后银幕上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眼镜,接着一系列冲着镜头(观众)方向运动的物体出现了,效果在当时极其震撼,该片最后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文/孟旭舒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思维助推选材互连互动选材的确立框定着纪录片的主题内容。
现实题材纪录片可撷取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至时政新闻、法律法规,下至风土人情、家长里短,都是其表现对象。
但是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尤其是网生代的成熟,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盛行,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往的传者本位逐渐向受者本位转变。
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其兴趣与要求成为了纪录片在选材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洞察受众需求,建立多维连接。
当今是一个注重连接的时代。
从最初的终端连接,到内容连接、关系连接,再到现在的服务连接,互联网将各种连接相融合,建立起了多维的立体连接。
通过谷歌、百度,人与信息连接;通过ebay、淘宝,人与商品连接;通过MSN、,人与人连接。
连接是共享的前提,也是协作的基础。
因此,纪录片寻求市场化的生存之路,必须与受众建立连接,以充分了解其观赏意愿、信息接受偏好,从而给纪录片的选材与制作提供依据。
而连接的形成依赖于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把握,现实题材纪录片只有选材于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将作品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入洞察之上,才能使作品获得最大的认同。
以掀起全民美食狂欢的纪录片典范《舌尖》系列为例,它看起来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其实则是以美食背后的人、家庭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主要呈现对象。
作品关注了当下中国最普通的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对某种食物的偏爱,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先将食物与人连接,继而连接起一个家庭、一方水土、一种文化,最终将千差万别的受众连接到一起。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趋势及对策近年来,中国纪录片迅速发展,播出平台日益拓展,观众需求日趋旺盛,官方支持与民间热情形成合力,创作空前活跃,一批制播与发行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影响力扩大,纪录片发展的政策红利持续跟进,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纪录片发展已从自发时代进入自觉时代。
发展纪录片成为文化建设、国际传播与影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纪录片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处在新高潮形成之前的力量集聚阶段。
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纪录片已在多个领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纪录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纪录片数量的飞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纪录片的市场空间扩大,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纪录片产业化政策所形成的发展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主要省级以上电视台相关频道纪录片首播总量为10000小时,全国主要省级以上制作机构纪录片产量约为3000小时,制作总量和播出总量均为2010年的3倍。
与此同时,我国纪录片在主流制播机构的引领下,作品质量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中央级主流制播机构能够有力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开展大制作、精制作。
《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春晚》等一批内涵深、品位高、制作精的优秀纪录片热播荧屏,不仅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
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我国纪录片版权销售和出口新纪录,其产业价值得到不断开发,仅450万元的投入就获得了1亿元的国内版权收入以及超过35万美元的海外版权收入,成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影视作品,树立了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重要标杆。
2.纪录片及纪录频道正由影视传播的边缘走向中心长期以来,纪录片处于影视节目的边缘,隐藏于电视、杂志中的某个版块,或者在非黄金时段零星播映。
如今,我国纪录片已慢慢步入主流收视视野。
其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2年平均收视率为0.08%,较2011年0.06%的收视率有较高提升,收视份额达到0.61%,在全国收视排名中进入中间阵营,在国内外好评如潮,品牌初成。
电影幕后纪录片:大银幕时代纪录片的新发展
电影幕后纪录片:大银幕时代纪录片的新友展电影史的长河之中,卢米埃尔兄弟最初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短片真实记录,是纪录片的萌芽。
纪录片作为一种类型,一直以一种原始枯燥的固有形象存在于众多观众的心中。
当下, 幕后纪录片(以下简称幕后纪录片)在发挥纪录片特性的同时具备了电影般的内容趣味性和画面观赏性,更为纪录片融入电影产业,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在早期的好莱坞,就已经有专门帮电影拍摄纪录片的公司,将电影幕后创作过程制作成时长约半个小时的纪录片,通过电视台播放或者随DVD同步发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为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拍摄了两部纪录长片《和平的代价》《直击战争》,至今仍为幕后纪录片制作的典范。
如今,幕后纪录片和电影的组合搭配, 是一种极佳的宣传营销策略,也有利于满足观众对电影是如何完成的好奇心理,更为电影保留下一份珍贵的幕后资料。
如今,观众们追求大银幕的感官刺激,幕后纪录片的发展既迎合市场需求,也有助于导演自我风格的体现。
我国幕后纪录片从202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
之后,电影《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赤壁》、《龙门飞甲》、《集结号》、《搜索》、《泰冏》等都有幕后纪录片上线。
幕后纪录片对导演、演员、情节等多个角度全面地揭秘幕后故事,满足了互联网受众的好奇心。
幕后纪录片的发展道路愈发明朗, 并成为众多电影工密切关注的焦点。
一、《老徐影像日记》:朴素真实地记录《老徐影像日记》是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的幕后纪录片,从电影开拍前按照时间顺序开始跟拍,记录了电影历时17天16个工作0,徐静蕾带领剧组完成了这部电影全部镜头的拍摄。
幕后纪录片《老徐影像日记》中,画面不似电影般精致唯美,光线偏暗,真实呈现了电影剧中场景的一再选择、演员造型的反复修改、众多机器设备的运输等诸多细碎事情。
正如纪录片中所说:“很多事情都没有确定,没有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没有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一部电影就这么悄声无息地开拍了。
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艺术形式,具有真实、客观、独立的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回顾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纪录片就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最初的政治宣传工具到逐渐追求艺术表达和思想探索的作品,中国纪录片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新浪潮时期,出现了一批代表作品,如《黄土地》、《天浴》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也为中国纪录片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中国纪录片产量逐年增长,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纪录片在国内外各类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同时,中国纪录片的题材也日益多元化,涵盖了社会问题、人物传记、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种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中国纪录片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纪录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审查制度对纪录片的创作自由性有一定限制,一些敏感话题难以得到真实呈现。
其次,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纪录片的宣传和推广渠道相对有限。
此外,纪录片创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相对不足,制约了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四、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纪录片在未来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政策的放宽将有助于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网络平台的兴起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增加了观众的选择和接触机会。
此外,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也将为纪录片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结论:中国纪录片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显著增长,质量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然而,中国纪录片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审查制度限制和市场推广渠道不足等。
在未来,随着政策环境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纪录片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研究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非虚构性的影像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记录、传播和探索社会现实的重要角色。
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关注。
本文将从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以及受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纪录片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二、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内容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内容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因此,纪录片开始尝试采用非线性叙事、交互式体验等方式来呈现内容,从而提供更多元化与个性化选择。
2. 多平台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观众获取信息和观看影视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机或电影院。
纪录片制片方开始将作品发布到多个平台,如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以便更好地触达观众群体,并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3. 跨界合作与创新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创作领域,而是更加开放和多元。
纪录片制片方开始与其他领域的创作者进行合作,如科技公司、游戏开发者等,以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和创新元素,为纪录片带来更多可能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技术创新1. 虚拟现实(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像中所展现的场景和情境。
例如,在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时,通过VR技术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动物栖息地中,并亲身感受野生动物们的生活。
2. 增强现实(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为纪录片增添了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扫描纪录片中的图像,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或进行互动操作。
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人工智能(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纪录片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AI 技术,制片方可以更快速地进行素材整理和剪辑,提高工作效率。
3D立体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3D立体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多种创新技术的涌现。
其中,3D立体投影技术无疑是其中之一,它通过高清、真实的影像展示,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全景式的视觉盛宴。
本文将就3D立体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3D立体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3D立体投影技术已经在娱乐、医学、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娱乐行业为例,3D立体投影技术已经成为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中的重要亮点。
观众可以通过佩戴3D眼镜,实现电影中的虚拟现实效果,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影片情节中。
在医学领域,3D立体投影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3D立体投影技术观察病人的内部器官结构,准确判断手术位置和方向,从而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此外,教育领域也在逐渐引入3D立体投影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3D立体投影技术的未来趋势1. 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未来,3D立体投影技术的设备将会更加小型化、便携化。
随着芯片、投影仪等硬件的不断升级,人们将不再需要佩戴3D眼镜就能够享受到真实的3D立体视觉效果。
这将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同时也能够更方便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2. 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技术的进步,3D立体投影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3D立体投影技术创建属于自己的虚拟现实世界,让观影、游戏等娱乐活动更加逼真。
在交通出行中,3D立体投影技术可以用于车载导航系统,帮助司机更加方便地辨识道路和交通标志。
3. 3D立体投影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未来,3D立体投影技术还将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结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3D立体投影设备可以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语音识别、自动调节等功能。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对用户的喜好、习惯进行学习,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三、总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3D立体投影技术在娱乐、医学、教育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具备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影视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影视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产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VR等高科技影片,影视产业不仅仅是娱乐工具,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的方式。
随着全球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技术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人们对高清晰度、高质量影视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将给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运用将使电影制作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为影视产业带来更加透明和可信的版权管理机制。
技术创新的推动将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和观赏体验,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2. 视频流媒体服务将继续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视频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Amazon Prime、Disney+等)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视和电影院观影方式。
未来,视频流媒体服务将继续蓬勃发展。
一方面,用户对个性化观影体验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视频流媒体平台将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视频流媒体服务的发展,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设备观看影视作品。
3. 个性化内容制作将受到重视:未来,影视产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内容制作。
随着观众口味的多样化,通用化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电影制作公司和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分析观众需求和喜好,根据观众的喜好定制内容,从而提供更贴近观众的作品。
同时,影视产业也将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挖掘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故事,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4. 影视产业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影视产业将与其他产业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影视作品将进一步与游戏、文学、漫画等其他娱乐形式进行联动,共同打造跨界IP,进一步扩大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影视产业将与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提供旅游体验,通过影视作品来推广教育内容等。
浅析我国纪录片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纪录片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发布时间:2022-01-13T08:53:54.90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5期作者:孙琦[导读] 大众化的纪录片依托受众和市场,运用新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突破,它在给纪录片带来较多观众缘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带来了问题。
孙琦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310000摘要:大众化的纪录片依托受众和市场,运用新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突破,它在给纪录片带来较多观众缘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带来了问题。
一味迎合受众的创作思路使中国的纪录片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方向,最终只拥有好看的外衣而丢掉了人文纪录的内涵。
大众化的表现方向应与正确的导向协调统一,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冷静分析,充分发挥其优势,开创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新路子才是当下最该做的。
电视纪录片不同于其他电视节形式,它肩负着教化与引导主流价值方向的重任,因此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应更加慎重。
本文将一方面分析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探索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为找到适合其长期发展的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我国电视纪录片;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一、纪录片大众化的背景(一)大众文化的兴起中国的背景中国内陆大众文化传播艺术工业崛起于20世纪后。
在当前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放和进入发展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大环境大好背景下,短短仅在我国不到20年的短短一段时间里,迅速稳步滋生成长发展壮大。
最终与一批大量来自整个中国大陆官方的传播学术界和主流精英大众文化、来自中国官方的文学界的传播艺术主流精英中国大众文化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的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指导意义的的主干性大众媒体文化传播艺术产品形态。
随着进入我国大众传媒空前迅速蓬勃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意义统一性和不可控制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许多现在中国大陆民间较为广泛热爱中国大众文化艺术传播传统艺术的年轻一代人们已经逐渐开始较为自由地通过一些新型的大众文化艺术传播媒介将这些用于体现自我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念的中国大众文化传播艺术工业产品直接主动推向中国大众经济社会,而这些用于表达思想和谐的大众文化传播艺术工业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丰富着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艺术产品内涵,这样一来中国大众文化就在中国的这片中国大众文化传播艺术产品沃土上逐渐发展站稳了一个新的脚跟。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未形成拉动市场的前进动力纪录片仿佛一本本“国家相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成为镌刻在几代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
然而,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纪实主义浪潮,中国纪录片逐渐沉寂下来。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观看影视节目类型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中国影视领域逐步呈现出以电影电视、综艺娱乐和新闻为三大支柱的竞争格局,而内容相对严肃、文化积累深厚的纪录片却受到冷落,制作和播出逐步被边缘化。
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使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报告指出,中国纪录片正在调整中寻找发展方向,一个新时期即将到来。
变化中,酝酿新的行业版图盘点2010年中国纪录片作品,我们看到很多令人欣喜的亮点:历史人文纪录片的代表人物周兵导演的《敦煌》、《外滩轶事》延续了《故宫》以来“传播中国古典审美”的理想,开创了全新的艺术表达和审美体验;崔永元领衔制作的《我的抗战》以300位抗战亲历者的回忆揭示掩藏在历史深处的真实,被称为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创作尝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公司的力量》和《华尔街》用世界眼光和思考意识,向人们展示经济的巨大力量;贾樟柯的纪录电影《海上传奇》则将记录城市生活的镜头和受访者的访谈结合,展现上海的百年跌宕变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总结道:“与2009年相比,2010年纪录片作品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但市场的力量渐渐呈现,美学探索不断贴近观众需求,戏剧化和娱乐性更为明显。
”与幻变出万千风情的纪录片创作相呼应,纪录片产业化道路开始酝酿新的变化。
《报告》显示,2010年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味着纪录片产业化获得政策保障;面向海内外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筹建开播,为纪录片发展建构了高端平台;新科影合并为中央新影集团,形成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基地,与中央电视台的关系也从内部栏目转换为制片方与播出方的关系;地面纪录片频道积极进行频道改版,定位逐步清晰,尤以上海纪实频道和金鹰纪实频道表现突出;新地面纪实频道辽宁北方频道开播,采取外购纪录片栏目的方式,显示地面纪录片频道的另一种发展思路。
2023年纪录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纪录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市场概述:纪录片制作作为传媒行业的一个分支,早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就走过了不短的历史,作为传媒形态之一的电影,其所带来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以及媒介形态上的变革和技能上的提高,使得这个行业有着更好的成长前景。
传统的纪录片多采用单一的平面的语言进行叙述,如文字、图片、书籍、电视报道等等,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文本的阅读已经逐步被代替,影像成为人们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这也为纪录片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内需。
市场分析:首先,纪录片的生产成本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要低得多,他们通常选择更加平凡、更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通常也对机位、场景、人员需求较少。
这使得其更容易入门,同时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关注。
其次,传统电影的票房收益主要依靠观众的印象和口碑,而纪录片则可以更加依靠节目的主题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众所周知,每个节目主题都有它独特的观众群体,并在这些群体中赢得口碑或成功率的机会。
此外,纪录片还可以在网络上制作和播放,使得其具有更大的传播和市场范围。
再次,著名作品的制作过程通常其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而纪录片创作过程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能够为他们的宣传和发布提供很好的机会。
不足之处:市场上的纪录片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往往缺少新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受到了挑战。
同时,由于主流媒体的精品选材、主题曝光等策略的限制,使得新的题材很难被推广和接受。
此外,纪录片的节目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也引发一部分电影公司的投资者对其影视质量的关注——拿电视综艺论制作水平。
前景:政策方面有利于纪录片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强文艺工作条例》,也对纪录片制作的考核和奖励进行了出色的规定。
如今,观众受众对于新颖题材需求和市场对于渠道数量的需求,使得纪录片的市场需求有所提高。
未来纪录片的数字化手段、内容打造、整合和互联网广告等多种新型业态使得未来将获得更加丰富和开放的机会。
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3D电影在电影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
所谓3D电影就是指使用立体成像技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获得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本篇文章将探讨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3D电影的制作原理1.视差原理3D电影的制作需要两个主要条件:视差和透视。
视差指的是人类的双眼视力,即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通过大脑的处理,给人带来深度感。
在3D电影中,电影制作人会使用采用立体成像技术的摄像机拍摄两条不同的视角,再通过电影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物体的深度远近。
2.透视原理除了视差,透视原理也是3D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透视指的是人类眼睛看到的物体,近处的物体会显得较大,远处的物体则会显得较小。
因此,3D电影制作中的物体大小、距离、深度等要经过精密测算,才能更好地呈现出3D效果。
3.色彩处理观众看3D电影时需要戴上特殊的3D眼镜,这种眼镜的特殊设计可以将不同的颜色过滤掉,从而让每只眼睛只看到特定的光线。
3D电影制作人会在制作过程中对颜色进行精细调整,以确保观众在观影时可以享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二、3D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1.增加观众体验未来的3D电影制作会更加关注观众体验,制作人会更加注重将观众带入电影场景中,让他们与角色互动,获得更加逼真的体验。
这种互动性越强,观众越能在3D电影中找到乐趣。
2.更加环保未来的3D电影制作也将更加注重环保。
这就意味着,制作人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更加绿色的工艺和材料,以更好地贡献于环境保护。
3.更加便利未来,3D电影的制作将变得更加便利。
传统的电影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3D电影制作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更快、更简便地制作好影片。
这种数字技术的普及还意味着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小众电影,通过互联网和视频流媒体等新型媒介向观众推广。
同时,观众也将有更多选择,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和兴趣爱好。
影像产业的发展趋势
影像产业的发展趋势影像产业是指以影音为核心的产业,涵盖了电影、电视、广告、动画、游戏、VR/AR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娱乐需求的提高,影像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分析影像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方面1. 高清、超高清技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突破,高清、超高清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
大屏幕、高清晰度、多角度等特点将提升观影体验。
2. 3D技术:3D技术已经普及,但仍存在眩晕感和佩戴小屏幕的不便。
未来,3D技术将更加逼真,并提供更舒适的观影体验。
3.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VR和AR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沉浸式体验电影内容;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内容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
4. 智能设备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电影、电视等影像内容。
未来智能设备将迎来更大的技术突破,如5G技术的推广,将会进一步改变观影方式。
二、内容方面1. 多元化内容:观众需求的多元化将推动影像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不再局限于好莱坞大片,地方特色电影、小成本电影、纪录片等将得到更多关注。
2. 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观众期望与影像内容互动,成为内容的一部分。
优秀的剧本和多渠道的内容推广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3. 用户生成内容(UGC)和社交媒体:UGC在影像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观影体验、评价电影,这也为影像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4. 跨媒体传播:影像产业将与文学、音乐、游戏等领域结合,实现IP的跨媒体传播。
打造影视衍生品、游戏等,进一步丰富内容。
三、商业模式方面1. 自媒体和网络平台: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崛起将对传统电视平台造成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并随时随地观看,传统广告模式可能逐渐被产品植入和付费会员制替代。
2. 大数据和个性化广告: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个性化广告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三维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国内外三维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分析摘要三维动画已成为全球性大型产业,它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力日趋增强,三维动画在我国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关注。
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缺乏专业人才,人才培养不够系统,剧本没有创新,缺少本土品牌等。
三维动画制作的人员一定要有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从事三维动画的培训机构为动画产业提供优质的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企业也要以创造本土品牌为己任;政府要为本土动画产业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三维动画产业;创新;本土品牌1904年,随着第一部动画影片在法国问世,动画这一新兴艺术形式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发展成为集艺术与商业为一体的全球性大型产业。
如今,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动画已作为一种现代产业,由影视片出品,延伸到书刊画册、DVD音像制品等,进而发展到以角色为依托的文具、玩具、服装、工艺等周边产品,甚至扩大到相关游乐园等,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过渡到商业化阶段。
动画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最大众、最普及和最通俗的艺术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的动画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从制作方式到观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计算机动画不仅摆脱了繁重的手工制作,并以其简便、高效、更具表现力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三维动画更是动画业的骄傲。
它主要依靠电脑图像技术,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建造模型,设置色彩与材质,模拟真实灯光,并使这些物体在三维空间中动起来,通过虚拟摄像机设定拍摄整个运动过程,渲染和生成视觉真实的三维画面。
与二维动画相比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
画面效果不仅真实、生动,更能展现现实所无法模拟的魔幻场面,深受观众的喜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像赫赫有名的PIXAR(皮克斯)、迪斯尼、梦工厂等大型影视动画公司所制作的三维动画影片不断创下票房之最,所创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力是空前的。
因此,三维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备受关注。
近几年,打开电视机,常会看到一些本土三维动画片在播放,这在十年前是根本没有的现象,甚至在五年前也是极少有的。
中国电影虚拟制片的现状与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虚拟制片的现状与进步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与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虚拟制片在中国电影领域中正逐渐占据重要塞位。
本文将探讨中国电影虚拟制片的现状及其进步机遇,着重从技术、市场和政策三方面来分析。
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近年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电影虚拟制片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起首,计算机和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虚拟制片的效果更加逼真,可以实现人物、场景等各种元素的精确建模与渲染。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电影特效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智能合成、动态模拟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中的虚拟角色表现更加真实生动。
此外,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迅猛进步,也为电影制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和创新空间。
二、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崛起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不息扩大,观众对电影质量和视觉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虚拟制片成为电影制作中一种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观影体验的重要手段。
虚拟制片技术能够创设出惊人的视觉效果,使得电影更具观览性和竞争力。
此外,虚拟制片还能够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虚拟制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为其进步提供了宽广的市场空间。
三、政策支持的加强与政策环境的改善为推动电影产业的进步,中国政府已实行一系列措施来支持虚拟制片的进步。
起首,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鼓舞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融合进步的政策,为虚拟制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其次,政府加大了版权保卫力度,推动电影产业良性进步,为虚拟制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环境。
再者,政府乐观进步中外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阅历,推动虚拟制片技术水平的提升。
虚拟制片的进步机遇将带来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然而,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起首,虚拟制片技术的应用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振奋的技术投入,这对电影公司和制片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虚拟制片技术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真实感和逼真度仍有待提高。
国产纪录片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国产纪录片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作者:罗春筠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4期摘要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领域的影视作品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国产纪录片也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中国纪录片在现存环境下规避自身的各项问题,以及如何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长久蓬勃发展,是我们如今国内纪录片领域及传媒影视从业人员都应该深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国产;发展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5-0172-021 纪录片的定义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标志,是以真实的人物及发生的事件作为拍摄内容,进行真实效果的艺术化表达,从而表达一定思想及价值的艺术形式。
纪录片虽然需要强调纪实,但纪录片也是可以在主体思想的引导下进行创作和完成的。
由于对纪实材料的选择和组接是一种重新创作的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人为的主观性想法。
“纪录片”该词的产生是由约翰格丽尔逊所提出来的,但其内涵仍然相对模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1895 年法国的卢米埃而兄弟创作了《火车进站》,是纪录片产生的代表,但由于其结构和内容并不完整,它只是一次纪录片的尝试,但打开了纪录片影片艺术的大门。
而《北方的那努克》有了完整的故事架构、拍摄内容,也相对完整,荣誉了罗伯特·弗拉哈迪本人的创作思想,这部作品是纪实类艺术作品相对成熟的标志。
尽管在该片中某些场景有摆拍的嫌疑和争议,但这并不影响其整体的纪实性。
在对纪录片的探索过程中,也尝试了对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探索。
纪录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影片的真实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纪录片的真实又是有界限的,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真实,而是符合创作者意图下的真实。
于是纪录片与记录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纪录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影片来说,题材的选择可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而纪录片由于拍摄性质的特殊性,许多题材无法像故事片那样自由拍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再发力3D影视纪录片的发展空间
前言:对于纪录片,一般将其定义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虽然目前纪录片在影响力与票房效应上难以与电影大片相匹敌,但是凭借丰富的内容题材、表现形式以及对于人文景观的高度演绎,它的存在格外引人注目。
故事性:电影与纪录片的交织
在一般人看来,纪录片与影视相去甚远。
电影最理想的舞台在影院,受市场的驱动,很容易凭借出色的故事与技术运用脱颖而出,获得高票房收益,与此同时也很容易被打上及时性娱乐消费、商业性的标签。
相比之下,目前纪录片在国内主要活跃于电视、网络等平台,对于时效性并不做严格要求,但是对纪录对象的阐释精度与内涵的要求却有增无减。
对于纯度与深度双向追求使得纪录片更多带有文化色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忽视了本身对于故事性的要求,与之相反,为了进一步走向千家万户,纪录片不仅在题材上更为丰富详实,本身气质也更接地气,这一点与电影可谓不约而同。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策划以“中国梦”为重点题材的纪录片创作,通过挖掘最能代表当代中国老百姓的题材,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构成一幅当代中国生活的画卷,此举透露出纪录片最新导向。
《惠州古村落》拍摄现场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最真实的百姓生活形态与故事相结合,这一点并非先例,近年来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可算典型的代表,而日前国内首部以古村落为题材的大型3D人文纪录片《惠州古村落》更是将其推向了极致。
根据其导演阚卫平先生的说法:“将民间艺术文化展现在老百姓面前,并以老百姓的角度为出发点,将故事价值放大,人物放大,更接地气儿”是该纪录片最初的定位,为此,除却表现惠州古村落代表性村落的珍贵建筑文化,古村落人的真实生活,民俗风情,他们的虔诚与热情,欢笑与艰辛一一融入纪录片中,加上3D技术的融合,俨然交汇成一部集文化性、观赏性与故事性为一体的纪录片作品,此举也为中国纪录片开创了新的思路。
《哈勃望远镜3D》海报
纪录片:跳跃的艺术形式
引进大片轰动不断,作为影视内容有力的补充形式,国外纪录片发展较之影视并不逊色。
以美国、英国为首,大型科技、自然风光、探险等类型的纪录片比比皆是,《人与自然》、《荒野求生》、《美丽中国》等都是喜闻乐见的优秀纪录片作品,美国多部3D纪录片如《哈勃望远镜3D》,《海洋世界3D》等还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相比国外,国内的纪录片题材显得更为丰富多彩,在形式、运用上也有很大的跳跃维度。
就内容而言,从历史人物到自然风光、从建筑艺术到民俗风情、从中华功夫到美食文化,尽显国内奇景奇观,生活百态;就运用而言,从文化溯源到挖掘国粹,从教育科普到励志、宣传,纪录片表现内容与形式极富弹性,让人惊讶于其应用范围之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纪录片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纪录片制作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纪录片在数量与质量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新版“限娱令”的发布,明年纪录片全年播出量和播放平台将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在12月9日开幕的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开始潜移默化地感染纪录片市场。
据了解,当日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价格已从几百元涨到千元以上。
高质量的纪录片精品开始角逐荧屏,同时以丰厚的回报回馈广大纪录片制作团队。
此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明年起国内所有卫星综合频道须日均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同时他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一边养鸡,一边下蛋”,指出应进一步培养纪录片观众群,拉动内需,同时增大纪录片作品储备工作。
未来荧幕:3D影视与纪录片齐发力
国外很早便专门设有纪录片播放影厅,就目前而言,国内纪录片作品主要的放映平台依然以电视频道为主,影院播放与网络资源共享的趋势愈发明显。
同时影视与纪录片并行不悖又水乳交融的奇妙景象,让观众对于两者的结合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以3D音乐纪录片电影为例,今天全球可谓齐发力,英国单边乐队《这就是我们》3D纪录片北美强势,美国重金属摇滚传奇“金属乐队”(Metallica) 《穿越永恒》极富号召力,今年9月五月天《诺亚方舟3D》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3深圳卫视跨年演唱会
政府对于纪录片产业的高度重视与扶持,对于国产纪录片产业不啻于一个巨大的推动与刺激。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对于数量的需求与精品的追求为未来纪录片奠定了基调,而3D技术的加入则为纪录片增添了更多的观赏性与表现空间。
大型3D纪录片作品在国内目前尚不多见,但是这一全新的3D技术与纪录片的结合已经引起多方青睐。
深圳市立体互联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简称:3D互联)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国内外立体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高科技文化企业,以3D内容拍摄与制作、3D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专业3D平台运营与代理、3D类电视栏目、展会组织、项目运营、活动策划、媒体公关等主要业务。
秉承“内容为王、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逐渐成长为一家以3D为核心、2D为辅助的集创意策划、拍摄制作、平台代理、版权交易、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目前3D互联已拥有《品茗中国之普洱茶艺》、《2013深圳卫视跨年演唱会》、《壹基金.为爱奔跑大型慈善公益活动》、《庐山.三叠泉》等多部优秀3D纪录片作品,日前还参与到大型人文纪录片《惠州古村落》的3D拍摄项目,该片第一集《为善最乐》素材采集已完成,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
纪录片相比影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其制作周期短,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同时题材广泛,内容深厚,因而受到多方关注。
据悉,近年来,政府每年下拨500万元基金用于扶持纪录片的发展,未来对重点题材的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会加大,同时还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纪录片领域,共同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随着纪录片频道的设立、“中国纪录片网”在京的上线开播,未来扩大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