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38数字教育DIGITAL EDUCATION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杨方琦(谓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要: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既是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课程的3种重要表现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
级观15年的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存在课程总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创新不足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沿革;问题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 (2018) 03-0038-06―、引言从2003年建设精品课程,到2011年建设精品开 放课程建设,再到2017年认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 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定、表现形 式、传播途径、实施过程、评价标准、认定机制等内容, 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时代变迁的外延发展。
回顾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15年的建设历程与应用现 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 指导现阶段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也有利 于促进未来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高校大规模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大致经历了精品 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发展阶段。
不论是精品课程,还是精品开放课程,或者是精品在 线开放课程,均是教育部主导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⑴。
(一)精品课程建设阶段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 范性课程[2]。
2003—2010年间我国高校累计获准立项 建设各类国家精品课程3910门,其中本科教育类课程 2515门、高职高专类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类课程 209门、军队院校类课程143门[3]。
网络教育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网络教育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回顾几年来的网络教育实践,不难看出网络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民素质提高”的进程。
但与此同时,网络教育实践过程中在观念、教学、心理、管理、技术、市场、服务、评价等诸方面,均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有违于网络教育诞生的初衷,而且影响了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教育已经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
本文是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路径依赖思想去分析网络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网络教育存在着路径依赖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涵盖了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它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
在中国最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因此网络教育首先在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取得突破。
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工作之后,到2003年已有68所高等院校获准开展网上远程教育,覆盖了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教育。
但网络教育在欣欣向荣的表面之下,涌动着令人担忧的暗流,这些暗流已经或正在或将要产生负面效应,对此原因已有一些论者进行了分析,其中不乏卓见,然而我们总觉得,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因素必须引起注意,这就是“路径依赖”。
正是存在着路径依赖,不仅严重阻碍了人们去拓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教育发展途径,而且也极大地压缩了网络教育的市场空间。
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
鉴于技术和制度是进化的,路径依赖的定义也是在进化的。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致使某事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或技术的变迁过程,存在着一种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国家安全”视角下爱国主义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以苏州农职院为例
NONGZHI JIAOYU农职教育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变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学生更好地运用生化知识解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临床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观。
(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在讲到核酸化学模块中新冠病毒的确诊方法之一的实时荧光反转录PCR 技术时,联系新冠疫情这个社会热点。
2019年,我国突发新冠疫情,大批医护工作者纷纷逆行而上,将个人生死抛在脑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师通过讲述这些勇敢无畏、甘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激励和鼓舞在校的大学生在国家危难时展现出自己的青春担当,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新冠疫情这个思政案例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进行探索和实践,希望能更好地为高职农业院校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也希望能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简介:周敏(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动物学研究。
(责任编辑 王倩)NONGZHI JIAOYU农职教育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信息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双翼,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人员将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准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入学生的生活,扩大影响力,为国家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舆论基础。
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及其路径探析
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8期M ar2012[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从无到有,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校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媒体化、移动便捷化和社交化的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大学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成败。
为此,必须以德正身、以范正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生态;路径[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105-02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及其路径探析潘学浩(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207)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和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优化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力保证。
一、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社会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传递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该文讨论的网络文化就是指后一种。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
它的文化载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手机、电脑等,具有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大量的信息性以及快速的传播性,同时文化的主体也具有不确定性,处于相对自主状态。
特殊的是,由于每个人都在掌控着网络传播的内容,因此高校网络文化不同于以往的高校校园文化,它的主导权具有更加的不确定性,因而高校网络文化生态更需要有人去引导它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年1月第40卷第1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Jan.2021Vol.40No.1doi:10.3969/j.issn.2096 8531.2021.01.002 收稿日期:2020 09 01基金项目:2018—2019学年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改项目“独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019yjjg007)作者简介:陈玲玲(1983—),女,广东湛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陈玲玲(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历史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彰显了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价值意蕴。
对此,立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8531(2021)01 0005 03 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改革重点,以实现公平教育为价值取向,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型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以此彰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构建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的高等教育模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创新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以创新推进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变革,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办学特色,营造优质的高等教育氛围,如课堂教学氛围、校园教育环境氛围、实训基地氛围等。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王鑫蕾摘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径,本文重点从教育者、教育内容、网络媒介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四方面路径加以分析,以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0-0243-0001一、提高教育者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素质对教育效果起关键作用。
教育者除了完善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学科,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者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达教育内容,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传播风格,提高网络育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高校要建立一支以优秀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学生骨干为辅助的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培训。
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培训,提高思想的理论性、针对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打造一批具备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教育者能灵活利用媒介资源,具备慕课录制、微课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能力,讲好讲活思政课,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二、改进和丰富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网络思政教育的表现力、感染力、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理论自信是前提,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应符合“三贴近”,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当代青年的内在需求和期待,讲实话、讲真话,减少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吸引当代青年的网络注意力。
教育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思政教育方式,摒弃照本宣科,抛开习惯的“官话套话”和“陈词滥调”,避免传统教育的“高、大、空、虚”以及抽象话语、学术话语和教材话语,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要“接地气”,充分运用具体话语、民众话语和生活话语,打造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新体系。
高校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探析与创新研究
2021年第5期总第222期No.5. 2021Sum 222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探析与创新研究睢辰萌 孙峰岩 王雪松(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党建新局面,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活动方式创新,坚持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重点就在哪里[1],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技术和媒介,创新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增强党建活动的吸引力。
十九大不仅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的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研究当前网络形势和党员主体特点,利用网络领域的丰富资源和独特优势,切实提升高校党员教育的质量,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党员队伍。
一、高校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巩固和提高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2],正是打破传统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发挥网络技术在党员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新兴载体创造性地开展高校的党员教育工作。
网络阵地的建设可以让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突破时空限制和管理层级限制,提升高校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可度和忠实度。
党组织也能及时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育,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这种科学化、信息化的双向促进模式更加巩固了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
(二)拓展基层党组织传播和互动渠道在当今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领域早已从传统的微博和门户网站深化发展为现在的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学生接受信息、沟通互动的阵地也随之改变。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将传统传播领域拓展到网络自媒体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及时更新信息,畅通互动渠道。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建立多层次的QQ党员群和微信群,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在线论坛等形式,开展党组织集体学习和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政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还可以促进党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和讨论交流,拓展支部组织生活形式,继而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意识形态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一、建立网络信息素养的理念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素养。
因此,高校应该从根本上推广网络信息素养教育,从理念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文化。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互联网安全意识:通过为学生传授网络安全法规和规范,建立并普及互联网安全意识。
引导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防止个人信息泄密、妨碍他人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当行为。
2.倡导诚实守信态度:强调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应该同步,尤其是在言行方面。
网络并不能给人保护色彩之后的获得,言之有物,言必信,做到慎言慎行。
3.推广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诞生的新文化,各种网络内容涵盖了影音、文学、游戏、艺术等各个领域。
学校应该积极推广网络文化,鼓励学生认真探索并从中汲取营养。
二、接触网络冲突的真实案例尽管有相应的法律框架和管理程序,但网络世界同样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在对网络意识形态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接触一些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网络冲突的现实和凶险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涉及版权的问题:无论是在网络或现实中,需要注意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通过介绍涉及版权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窃取隐私:在网络世界里,为了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学生需要使用各种密码,密钥等安全措施。
但有些人却会盗用他人的密码,侵入他人的隐私。
学生需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虚假报道:虚假信息、假新闻等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反制谣言关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形象。
学生通过对虚假报道的案例学习,不仅能够了解其中的危害,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
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高校处于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
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制度、体制、机制上的配套,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受教育者的协调配合。
[标签]高等院校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高校已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
互联网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庞杂、匿名交往、空间虚拟等特点,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不良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虚拟的网络世界和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环境的含义及特征网络环境,广义地说包括由于网络的渗透、扩张而引起的国家信息政策、信息管理体制、信息系统组织、用户行为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狭义地说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
可以说狭义的网络环境指的是网络的物质实体,广义的网络环境则包括网络的抽象体,即软体。
网络环境的产生是网络化的结果,网络化是一种进程,与之相应的网络环境也应该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客观事实。
网络环境具有不同于一般环境的特点。
一是它能以特殊方式承载和传输巨大信息量。
它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体,使信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特点,包罗万象,涉及科学、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诸多方面。
二是它提供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的特殊空间。
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是以网络语言为工具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信息传递快捷且操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校园网络环境是指基于互连网应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兼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环境。
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多媒体和网络的设备等,软件环境包括硬件设备所配置的相应软件和使用软、硬件环境的使用者因素,如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网络管理平台等。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对高校声誉、师生形象、招生就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网络舆情高速传播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网络谣言传播、不良信息泛滥、舆情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还会对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本文旨在分析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探讨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也将重点关注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与应对能力建设,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字数:261】1.2 问题提出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高校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由于网络舆情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在这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信息来源不确定、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等问题,容易导致不实、不准确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策略,对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
师生在网络素养和风险意识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在网络中发布不当言论或行为,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怎样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提升高校网络形象和公信力,切实维护高校的利益和声誉,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字】1.3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在新形势下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和应对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摘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展开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发展路径和方法,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
通过对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提供指导意见和实践建议。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提出了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改进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路径方法、研究、现状分析、成效评估、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程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网络育人工作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研究背景部分需要从网络育人工作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现代高校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培养挑战,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育人工作成为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深入研究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对于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转型升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日益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网络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方法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在于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究
贺伟朝(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互联网现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其学习、交往、娱乐等行为与网络联系紧密。
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带来挑战。
高校应从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观、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等方面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效,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观;管理机制;专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6X (2017)04-0078-03Research on Network Safety Education Pathway for College StudentsHE Wei-chao(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new space for people to study,work and live,also a new platform to acquire public services.College students are mostly driving the internet market in all aspects.The Internet has no debt brought convenience to college students,while simultaneously bringing challenges to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us,aiming to transmit positive concept to stud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safety education,with higher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network security concept;management mechanism;professionalism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转型期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与英美等发达 国象远 程教 育 已经进 入 主流 国民教 育 系
统相 比, 国现代 远程教 育起 步较 晚 , 展较慢 , 念落 伍 , 我 发 观 模 式单 一 , 仅处 于国 民教育 序列 的边缘 状 态和 补充 地位 , 对 于现代 远程教育 的重视 和开 发程 度均 落后 于发 达 国家。那 么, 是甘愿接受 “ 出生不 好” 的命运 , 守学历 教育 体系 的一 苦 隅?还是 另辟 蹊径 , 而开 拓 , 奋 走一 条终身 教育 的康 庄大 道?
策 者 及 众 多 在 远 程 教 育第 一 线 的实 践 者 交 流 。
月, 中国网民数 已达 到 2 9 . 8亿 人 。 目前 中国 网民 总数超 过
美 国 , 于世界第 一位。 此 , 位 随着 互 联 网 的 不 断普 及 , 网 以 络 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 , 来 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 迎 但 是 我 国实 行 远 程 教 育 的 时 间 较 短 , 供 继 承 的理 论 积 可 淀 与实 践 经 验 均 显 不 足 ( 15 从 9 2年 创 建 第 一 所 远 程 教 育 学 院—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函 授 学 院算 起 , 计 文 革 中 断 期 , 国 不 我
【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 育; 发展 ; 创新 【 中图分类号 】6 G 2 G 4 7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1 80 (09 0 02 — 3 10 — 70 20 )3— 0 1 0
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建设路径
2018·10摘要:网络是高校教育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倍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面临着诸多挑战性问题,如网络污染、网络垃圾、网络犯罪、网络攻击、网络诈骗、自律他律失控等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针对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实际,探究“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建设路径”,以建设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安全;建设路径作者简介:王明辉,攀枝花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郑晋维,攀枝花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理论科科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何佳利,攀枝花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人事科干部,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字学。
(四川攀枝花617000)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8)10-0088-03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建设路径□王明辉郑晋维何佳利新时代,互联网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变量”。
当前意识形态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网上。
[1](P127)尤其是以微信、微博为首的新媒体的发展,它们使得网络舆论广泛而快速地传播开来,产生了极大影响,高校应对此引以为重。
高校应将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2018年8月20日CNNIC 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到2018年6月为止,国内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达到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占比达98.3%,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依然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4.8%。
[2]迈入新时代,虽然高校网络安全综合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因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校网民群体在不断扩增,素质良莠不齐,容易受自身情绪和外界干扰的控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探析“互联网+”时代拓宽高校关工委育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探析“互联网+”时代拓宽高校关工委育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收稿日期:2018-07-11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10051作者简介:张丽君(197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思政副教授,硕士,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尤其是最近五年来,O2O 、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技术进一步开发与运用,人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从社交、生活到购物等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和运用,从最早的QQ 、博客、人人、BBS 到现在的QQ 、微博、微信和陌陌、探探等,使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于此,“互联网+”时代也给我们高校的关工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顺应潮流、转变思想、认真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关工委工作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关工委的工作成效、拓宽工作领域、丰富教育内涵。
一、“互联网+”时代关工委育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育人功能1.“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目前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97.5%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经历,其中42.6%自认为是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97小时,90%以上的学生有自己的E-mail 地址,因此,大学生是运用网络最广泛的群体。
一些带有色情、暴力、迷信的低俗信息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出现在大学生面前,污染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上,“低头族”已经取代了“睡觉族”,课后,“网吧”取代了“图书馆”,面对“互联网+”新环境下大学生的特征,我们在育人的方法和实施路径上需要进一步探索,推陈出新,以适应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高校关工委参与育人工作的优势。
关工委参与到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思想上更具先进性。
由于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他们一直接受党的思想教育,抱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我们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
自媒体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
自媒体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了他们获取知识、娱乐和社交的主要途径。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隐患。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自媒体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及路径,以期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有效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路径,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A.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精英,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网络攻击手段日益翻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识别网络风险、防范网络侵害的能力,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来源。
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更容易受到虚假、有害信息的侵扰。
这些信息可能会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学院网络教育的时代特征、发展路径与现实意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NO 1,2020社会主义学院网络教育的时代特征、发展路径与现实意义王 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250399)摘 要:新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学院网络教育培训亟待发展完善。
社院网络教育具有培训空间延展性和浸润力、教学形式现代化统战性、课程体系规模化规范化、教学管理大数据化自动化等时代特征。
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变化,社院网络教育要构建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网络教育体系、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管机制、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引进等发展路径,从而更加有效地打破网络教育的物理局限性,提升教学创新性,强化政治文化认同效果,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学院;网络教育;培训工作;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0)01-0010-0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网络教育”①,《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社院)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网络培训”“建立统一战线网络教育培训平台”。
②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社院作为政治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具有统战特色的网络教育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培训新模式,提升社院培训效果。
一、社院网络教育培训的时代特征与其他类型网络教育不同,社院网络教育是面向部分社会优秀人士,提升受教育者政治文化素养的,外在功利获得性(如获得学历、专业技能等)弱的,兼容社会、政治、文化多领域的网络化政治教育体系,政治文化认同的教育目标使社院网络教育更富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一)社院网络教育培训空间更具延展性和浸润力社院传统培训工作缺少网络的有效参与,难以形成覆盖培训对象的网络空间,开拓网络教育大大拓展社院培训工作的空间,涵盖网络社会和现实世界两个培训领域,是提高社院培训工作延展性和浸润力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我国拥有8 54亿网民③,网络也成为人们作者简介:王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吴晓纯;李晓兰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24()1
【摘要】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谈常新,厘清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与发展困境,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对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提升工作实效性、增强工作传播效果、丰富教育内容素材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育人环境复杂,教育合力薄弱;队伍综合素质欠佳,专业
程度不高;缺乏教育主体研判,教育双方需求错位;网络平台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
本文由此有针对性地对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总页数】4页(P67-69)
【作者】吴晓纯;李晓兰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无锡开放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浅谈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发展
2.高校融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3.融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4.新媒体时代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数据时代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成效的路径探究
大数据时代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成效的路径探究发布时间:2021-10-08T03:07:59.90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第15期作者:刘渊博[导读] 本文从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困境,从实际出发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策略,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刘渊博(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离不开互联网和各类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塑造大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困境,从实际出发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策略,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思政;网络舆论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各类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与网络间的密切关系也日益显现。
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容易激发青春正能量,同时也容易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所误导,因此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和引导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抓手。
因此,高校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思政教育,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氛围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1.高校网络教育环境的多元化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占网民整体的34.6%[1]。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人群,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挑战更加明显。
随着网络载体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学习、生活、交流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学生在充分利用和享受线上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和思维冲击。
随着在线教育的比例迅速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环境趋于多元化的态势,如何正向引导学生,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对于高校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 对其进行研究 的学者也较多 。 因此 , 本文就进一步促
进我 国高校 网络教育 的发展提 出些许 建议 , 希望 能在实 践 中起到辅 助作用 。 国内外高校网络教 育研 究现状
邮电大学 、 湖南大学 和浙江 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次正 式批 准 的远程教 育试点 学校 ,之后 不断有 高校开 发 网络课
程, 实施网络教育。自网络教育实行 以来 , 虽大大方便 了 学习者的学习 , 但也暴露 出了许多 问题 。 ( 一) 高校 网络教 育专业设 置过 于集 中 我 国开展 网络教育 至今 已有 6 0多所高校 涉足 网络
足, 并针对不足提 出了解决措施 。 陈丰认 为应通 过科学
互性 的特点 。 其中开放性是 指学生源的开放性 和教育资
源的开放性 。 网络教育中尤以高校 网络教 育发展 最为迅
的学科 规划 明确学科建设方 向 , 加 强高校 网络教育 的学 科建设 。 l l 研 刘永辉认为应通过保证生源质量 、 建设 优质师 资队伍 、 制定科学 的学 习监 测系统和评估考试 系统等方 式提升高校网络教 育的质 量。l l 】 ] 洪晓青用方法一 目的链
主, 在一 定程度 上忽略 了在职人 员 的继 续教 育 , 不 能满
[ 收稿时间 ] 2 0 1 5 — 0 3 — 1 6 [ 基金项 目] 天津市“ 十二五” 本科教改重点项 目“ 医药营销管理复合型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 c o 3 — 1 1 0 2 ) ” 。 [ 作者简 介 ] 张健( 1 9 6 3 一 ) , 女, 天津人 , 教授 , 研 究方向 : 高校 工程应 用 系统与评价研 究。李沛( 1 9 9 0 一 ) , 女, 河北石家庄人 , 天 津 中医药大学硕士在读 , 研 究方 向: 医药产业战略与创新。
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利用 网络环境 , 通过 面授或非 面授的方 式来 完成教学 目标 的一种教育形式。 与传统 的
教育方 式相 比 , 网络教 育具有 开放性 、 资源 共享性 和交
的共建共享 机制和如何评 价教育资 源进行 了探讨 。[ 7 1 罔 周小 岩 、杨普 习概述 了高校 网络教 育建设 的成 就和不
的机 会 , 学 习者可根据 自己的时 间 自由安 排课程 , 这 在 很大程度上方便 了学 习者 。1 9 9 8 年 9月清华大学 、 北京
美 国不 同高 校在网络教育方 面存在 的差异 , 具体表 现在 学生规模 、 开展类 型 、 组织模式和 院校 开展 率上 , 并从组
织 目的 、 文化 、 结构 、 组织环境 和技 术手段五个方 面分析 了不 同高校存在差异 的原 因。 I 2 1 樊文强 、 刘晓镜通过抽样 调查 分析了美 国高校 网络教育组织模 式多样性 , 发现基
教育 , 设置专业 高达 上百个 , 但却主要集 中在 经济学 、 会 计、 法学、 计算 机技术 、 英语 等学科 上 , 专 业设置 过于集 中 ,某 些高校并 不擅 长或在 传统 教学 中未设置该 类专
业, 却在该校 的 网络教育上设 置相 关专业 , 这 不仅未 能
充分利 用校 内的教学资源 , 还使本校 的优势未能得 以体 现 。在课程设 置方面 , 网络教育重理论 型专业轻实 践类
设 置 过 于集 中 , 高校 网络 教 育 定 位 不 明 确 、 教 育 平 台不规 范 、 教 育评 价体 系存 在 问题 。 提 升 高校 网络教 育 质 量应 优 化 网络 资 源 配 置 ,
构建 多样化专业体 系, 降低 网络教 育 门槛 , 加强政府部 门监 管力度 , 专家评价 与学习者 自我评价并存。 [ 关键词 ] 网络教育 高校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教 育资源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5 ) 1 0 - 0 0 1 1 - 0 2
彦 菊
Un i v e r s i t y Ed uc a t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n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张 健 李 沛
3 0 0 0 7 3 ) ( 天 津 中 医药大 学 管理 学院 , 天津
【 摘
要】 网络教 育是一种 师生利用 网络环境 , 通过面授或 非面授的 方式 来完成教学 目标 的一种教 育形式。 高校 网络教育专业
目前我国 网络教育 的范 围包 括普通专科 、 专科 起点
享程度 。I 5 1 汪为春用层次分析法对 高校 网络教育发 展的 资源优化进行 分析 , 为 网络教育 的资 源优 化提 出具体 策 略 。嘲 黄琼 珍 、 黄颖 、 谢海波分别针对 高校 网络教育 资源
本科 和研究生课程 、 第 二学位 、 非学历培训等 , 涉及范 围 广, 但对 文化程度 要求较 高 , 且一 般都 是 以学 历教 育为
一
、
美国高校 网络教育开展得 比较活跃 , 斯 隆联 盟 的报 告 中提 到美 国约有三分 之二 的高校 涉足 网络教 育 的开
展, 约有三分之一 的美 国高校学生有过参加 网络教育 的 切身体会 。【 l 1 樊文强 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 的视角分析 了
网络教育 的开放 性使学 习者拥 有 了接受平 等教 育
于扩展教育 部 门 、 服务管理 部 门 、 依托 网络教 育 同盟组 织 和 以网络教育 为主 的新 型大 学是其 网络教 育 的 四种 组织模 式 , 并 对这四种模式 的具体 特征进行 了概括 。 [ 3 1 马
亮对 中美两 国高校 网络教育 的差异进行研究 , 他认 为 中 美两 国高校 网络教育 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 学方 式 、 软硬 件标准及对教 学质 量 的评价方面 。 国内有 关高校 网络
课程 , 导致学 习者在 实际操作上经验欠缺 。
( 二) 高校 网络教 育定 位 不 明确
教育 的研 究 主要 围绕教 育资源 、 学科 建设 、 政策监 管等
方面展开 。刘浩 、 师方媛从传播学 的角度提 出为加 强网 络教育 信息 资源 的建设 , 应对信 息严 格把 关 , 优 化师 资 队伍 , 注重 提高信息 源的可靠 性 , 并扩 大信息 资源 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