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农村基层政权构建.pdf

合集下载

切实提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切实提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切实提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逐步建立,各级财政部门逐年增加了基层政权建设支出,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对巩固政权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市各级财政普遍困难,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政权建设,特别在我市目前围绕“两创四服务”,“决战两区、主攻项目”和“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的形势下,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研究探讨解决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一、目前我市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情况1、市县两级财政对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情况由于我市是个“工业小市、农业大市、财政弱市”,基层政权建设的经费保障水平较低,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让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市县两级财政对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从部门预算来看,首先确保人员经费的足额到位,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的要求,确保基层政权机关工资性支出,基本工资全部由预算内资金安排到位,津贴补贴部分则结合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统筹安排,基本保证单位能够足额发放,以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其次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合理需要,年初预算公用经费实行划档管理,按政法机关、领导机关、党群机关、一般行政单位分成四个档。

根据各类单位业务量的大小分别确定不同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再按照部门履行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的基本需要以及整合、压缩、从紧的原则结合财力状况对各单位安排一定的工作业务经费。

最后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项目支出预算由单位填列申报表,主管部门按轻重缓急审核汇总,财政部门根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按财力可能编制报审,并逐步建立财政项目库,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经费管理措施来看,加强了人、车、会、话、接待等重点支出管理,清理财政供养人员,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建立工资专户,确保行政政法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党-政府-社会”三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

“党-政府-社会”三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党 政 社 关 系从 同构 到 分 野 的结
义 的国家与社会 的关 系模 式 ; 现代资本 主义的 国家 与
新兴 工业化 国家 的国家与社会 的关 同时 ,关 于党政社三元结 构关联问题 的探讨 , 亦 社会 的关 系模 式 : 系模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关 于国家与社会关系 4 1
积极 寻求 党 自身 在 国家 与社会 中的恰 当定位 。20 04
社会——苏 联模式 的社会 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年 ,党 的十六 届 四 中全 会 又专 门讨论 了执政 能力 问
提 即 建 的三次模式转换 , 期间还包含人 民公社和革命委员会这 题 , 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一 个 原 则 , “ 立 健 全 党 委
构变迁 , 反映 了现代性 境遇 中当代 中国政治发 展的独 问 题 做 过 阐 述 。 本 文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运 用 这 种 理 论 。 但 总 的来 说 , 元 的 国 家 与 社 会 关 系 的 理 论 模 型 无 法 二 特轨迹 。伴随着 这一 轨迹 , 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 方位产
维普资讯
构 建 和谐 社 会
党 政 干 部论 坛
“ 一政府 一社会” 党 三元结构: 构建 和谐社会 的新视 角
。 王 智
“ 究中国社会 的任何方 面 ,如果不从 中 国共产 生 巨大 的转 变 , 研 毫无疑 问 , 乎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内在 合 党努 力改 造 中国社会 这一 背景 出发 ,那简 直毫 无意 要求 的 中国党 与政 府 、 国家 与社 会 、 与社 会 的关系 党 义 。”】 9 9 以后 , 【 14 年 ‘ 中国共产党 正是在深刻改造 中国

城乡基层政权建设

城乡基层政权建设

民政工作原理
• 三、 城市基层政权建设 • (一)城市基层政权的设置 • 城市基层政权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现
阶段城市基层政权是指市区政权,不包括 郊区和郊县。
民政工作原理
• (二)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体制中存在的问 题
• 我国城市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辖 范围过大,管辖人口过多,距离群众太远,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名为基层政权,实际 上起着中层政权的作用,城市基层政权的 重任事实上落在了街道办事处的肩上。
民政工作原理
• 其主要要点有:请客大操大办超过三桌以 上的,罚款一仟元;违反计划生育者,没 收其全部家产,并取消其子女入学资格。 村规民约公布不久,就有几户村民联名上 告县民政局。
• 假如你是一名主管基层政权建设的工作人 员,应如何处理这一事件?
民政工作原理
• 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建设 •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市为不设区的市
民政工作原理
• 乡镇人民政府设有民政、治安、司法、财 政、文教卫生、计划生育、乡镇建设、农 林水利和工交财贸等助理员,他们归乡镇 长直接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 门的指导。
民政工作原理
• (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体制中存在的问 题
• 1、乡镇人大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未 真正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在农村为乡、民 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基层权力机关、 是基层人民民主的机关、是实现人民群众 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和根本保证。
民政工作原理
•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由区域内选民直 接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 的方式。
•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 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
民政工作原理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afce h Pat’ u i g tt s n n t nS tb ly Sr n te ig h c n t cin f r rl rs —o t p we h s fe td t e ryS ln sau a d ai ’ a i t. te gh nn t e o sr to o a ga sr os o r a r o s i u u
河 北 农 业 科 学 ,2 0 ,1 ( 2 :16—18 08 2 1 ) 4 4 Junl fH b i gc l rl cecs ora o ee A r ut a S i e i u n
责任编辑
李布青
城 乡 一 体 化 过 程 中农 村 基 层 政 权 建 设 的 思 考
wee p o o e . r rp s d
Ke r s: I tgain o r a n rl y wo d n e to fu b n a d r a ;Ru a rs -o t p we ; Re p n iii n i t fa toiy u rlg a sros o r s o sb l y a d l t miso uh rt
况看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 中 ,乡镇政府管 了许多不
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 ,把属于村委会 自己管理 的事情揽 在政府身上 ,政府 应该履行 的职责却没有履行 ,仍然存 在着严重的政事不分和政社不分 。特别是随着村 民 自治
的推进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 间的矛盾也 日益 突出,许 多乡镇政府对如何 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 ,如何处理好与
刘德 莉 ,邱 晓 霞 ( 都大 四 成都 60 6 成 学, 川 11 ) 0
摘 要 :农村 基 层 政 权 是 党 在 农 村 的执 政 基 础 ,这 个 基 础 的 牢 固与 否 ,直 接 影 响 到 党 的 执 政 地 位 和 国 家 的 稳 定 。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 , 农业 、 农村、 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农 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 , 使农民安居乐业 、 和睦相 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陛问题 ,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 处, 使农村安定有序 、 充满活力 。当前 , 农村总体是稳定的, 干群关系是 本陛问题 。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 就不可能有国家 好的,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征地拆迁 、 环境污 的 自立和工业的发展 ;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 染、 土地承包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 有的甚至引发 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J 慷 农 群体 l事件和恶性事件 , 生 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 目前 , 我国农业 业丰 , 则基础牢; 农村稳, 则社会安 ; 民富, 农 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 综 合生产能力还不高 ,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 工农差别 、 乡差 员加入现代化进程 , 城 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只有, 别、 地区差别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年来 , 相对于 陕速发展的城市而 大农村 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 , 才能实现更大范 围、 更高水平的小康。为 言,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 日益突出, 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 , 此 , 城 中央审时度势,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 上作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 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重大战略决策 , 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 乡风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长期性、 艰巨性和紧迫性。 明、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 的新蓝图。 建设新农村要遵循 自然规律、 市场规律 , 因地制宜 , 突出特色 , 要在符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 农民意愿、 给农民带来实惠 、 考虑农 民的承受能力 、 得到农 民拥护的基 主 义新农村建设 , 与解决“ 三农” 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 础上 扎实 地推 进工作 。 进程中 ,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 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 1“ 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内涵 社会与城市不同, 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 把农村建设成为 “ 社会 主义新农村” 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 经济繁荣、 设施配套 、 功能齐全 、 环境优美 、 良好 、 明进步的社会 生态 文 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 主要包括以 主义新农村。 下几个方面 : 一是发展经济 、 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是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途 要前提。 二是建设村镇 、 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 、 垃圾处理、 安全用水 、 径。社会公平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道路整治、 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 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 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要坚持 以发展为重 、 发展为先, 以经 育, 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 ; 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 济建设为中心 , 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 、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的 步 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 伐,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 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障; 要统筹城乡就业, 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 民、 为农 提高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是农村“ 三个文明” 建设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 义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 施,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 要加强村级 自治组织建设 , 引导农 民主动 明确 的目标和要求 , 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 , 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 、 精神 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文明建设 ; 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 也要加强农 具体而言 , 所谓“ 新农村” 包括五个方面 , 即新房舍 、 新设施 、 新环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 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尚。 境、 新农民、 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 ,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 ‘ 新农村” 的范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 畴。即要 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隋的居住房 , 而且房屋建设 重大战略部署 ,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 的必然要求 , 标 是贯彻落实 要符合“ 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 ; 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 电、 道路 水 广播 、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 通讯 、 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 ,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 生态环境 良 根本途径 , 是系统解决“ 三农” 问题的综合『措施。 生 好、 生活环境优美 。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 新农村的建设有四个特点: 陛、 整体 时代性、 长期性和区域l。 生 新农 特征; 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 , 成为有理想 、 有文化、 有道德 、 有纪律 的 村的建设在国家的财政资源分配上 ,既要考虑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 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 , ; 提倡科学 、 明、 的生活观 , 文 法治 加强农村 的 迫切需要 , 更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社会 自主发展 的能力建设 , 特别是农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村教育 ,这才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 在。当前实行的鼓励和选拔大学毕业生人村当“ , 官”到基层当助理的做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 法不仅是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更是在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态。 这一社会状态首先决定于社会结构的和谐互动 , 社会阶层上的和谐 村贡献 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从社会学 的角度来说 , 目前留 共融。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是 ^ 类孜孜 以求的—个社会理想 , 在农村的人是老、 、 幼。 女 弱、 青壮年 、 能人都向城市流动了。 农村的管理 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追求的—个社会 目标 。党执政 以来为促进 存在问题 , 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人 ,大学生瀹晗具有知识能力上的优 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 中国的建立 势 , 也正是“ 工业反哺农业” 思路的体现。从农村角度出发 , 新农村在建 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人 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睦就为建设和谐 设需要对农村工作有热情 、 踏实 、 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有能力 、 有知 社会提供了可能性 , 除了人民群众利益之外 , 再没有别的任何私利的中 识的人才。另外 , 综观农村当前的教育现状 , 情况不容乐观, 教师无论从 国共产党的执政就为和谐状态 的构建提供了政治前提 。正确处理人民 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所欠缺, 欠发达地区的状况更加糟糕。大学毕业 内部矛盾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就成为我国政治 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 、 、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 服务基层 , 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 自己的力量。 生活的主题。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大量人才的需求 ,虽然我国每年都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在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但“ 水往低处流” 的传统 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的。内容包括: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 人往高处走 , () ()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 意识仍然是新农村建设必须突破的人才“ () () 瓶颈”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转 到基层就业 、 , 创业 服��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社会治理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社会治理

农民没有能力对政府的政策发生影 响 ,只得 尽量躲避 与政 府的 “ 接触 , 而不是去改变政府 的政策 和行 为” 二是传 统国家确实没 ; 有能力 和意 向去直接管理农村 中的行政事务 。所 以我 国古代也 是“ 王权 至于县政” 即以命令——服从关 系为特征 的体制性政 , 17 9 8年之后 , 村逐步 实现 了家庭 联产 承包责 任制 , 农 这种 府 权力 只到县一级 , 以下实行乡村 自治 , 县 县令被称 之为 “ 民 生产责任制 的建立带来 了生产关系 的部分调整 ,使之更加适合 亲 之官 ” 。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表现为规则一 遵守 关系。 我 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 然而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一开始就不 国家 主 要 通 过法 律 及 以强 制 力 为 支 撑 的意 识 形 态 ,而 不 是 以直 仅仅是农村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革 ,它对农村政治和社会领域的 接 的行政命 令的方式治理乡村社会 ,只要乡村社会遵守 国家意 冲击也是巨大的。其 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借助于指令性计划经营 志, 政府一般不直接 干预 乡村生活 。 农业生产的经济功能丧失 ,政社合 一的人民公社也就失去 了权 2人 民公 社 的 政 社 合 一 体制 。 . 威 的基础 ,变得无 法容纳新兴的社会力量 ,无法协调和统帅社 15 年 2月 , 98 中共 中央八 届六 中全 会通过 的《 关于人 民公 会 , 原来那种准军事化管理体制也 自行解体 , 农村社会 出现 了管 社 的若干问题 的决议》 出 :人 民公社 实行 统一领导 、 指 “ 分级管理 理上 的真空 。农 村一 部分社队基层 组织涣散 , 甚至 陷于瘫痪 、 半 的制度。 公社的管理机构一般可分为管理委员会 、 ” 管理区( 或生 瘫痪状态 , 致使许多事情无人负责 , 良现象滋长蔓延 。面对农 不 产大队 )一般是分片管理工农 商学兵 , , 进行经济核算 的单位 , 盈 村社会 这种 经济上发展 和政治上失 控的状 况 ,国家需要确立适 亏 由公社统一负责。 生产队是生产劳动 的基本单位。 在实际运作 应新 经济状况 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 ,乡政村 治体 制也就 随之产 中 , 民公社管理 了本辖 区的一切事宜 。 人 它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 生 。 关, 又是农村经济单位 。 乡政村治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 。 1 8 从 9 2年宪法规 事实证明 ,人 民公社体制虽然 曾努力使 国家行政权力深入 定设 立村 民委员会 , 18 到 9 7年通过《 中华 人民共和 国村 民委员 到农村的基 层社会 ,但最终并没有实现 乡镇 以下 的行政化 。因 会 组织 法( 试行 )再到 19 年颁布《 》 98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村 民委员 为, 国家行政权力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科层制 , 也就是“ 官职” 的存 会组织法》 到现在 比较规范和普遍的村 民委员会选举历经二十 , 在 。在人民公社 的人事制度 中, 这种科层 制的“ 官职” 就是 “ 国家 年 时 间 。在 这期 间 , 村 社会 治理 可谓 硕 果 累累 。以 山西 省 第 八 乡 干部” 。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 无论生产大队如何必须执行 届村 民委员会换届 选举工作为例 : 2 0 从 0 8年 1 至 20 0月 0 9年 1 公社的各项命令 , 但其身份并没有改变 , 生产大队还不是国家的 月 , 山西省共有 2 16个村完成换届选举 。其 中, 12 6 87 有 7 4 个村

发挥基层政权组织职能 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对全国优秀小康村谢家路村的调研

发挥基层政权组织职能 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对全国优秀小康村谢家路村的调研

见 和建 议 ; 工会 、 青 团 、 女 、 从 共 妇 老 龄 、民 兵 等 团 队 组 织 中 ,了 解 民 意 , 倾 听 先 进 组 织 、弱 势 群 体 对 村 发 展
的 有 益 建 议 和 意 见 。从 最 广 大 人 民
1 /经济丛刊》20/ Ⅸ 8 /06 2
有 了 科 学 的 发 展 理 念 ,关 键 在 于 实 践 , 于 基 层 组 织 的 公 共 决 策 在
构 建 和 谐 农 村 的 主 力 军 作 用 。全 村
1 2名 党 员 自愿 认 岗 , 上 岗 党 员 推 9 对 行 了 “ 卡 、 薄 、 表 ” 实 施 动 态 一 一 一 ,
维普资讯
群 众 的切 身利 益 着手 , 立 科 学 的 、 树 和 谐 的 发 展 观 , 足 当 前 , 向未 来 , 立 面 不 断调整 改革的力 度和 发展的速度 , 使之 与社会 可承受 的程度 统一起 来 , 制 定 村 集体 的发 展 战 略 。 2有 规 范 的 治 理 制 度 .
观 的 要求 , 足 当前 , 向未 来 , 立 面 统 筹 兼 顾 , 合 布 局 , 理 好 局 部 与 整 综 处 体 、 期 与 远 期 、 要 与 可 能 、 济 近 需 经 建 设 与 社 会 发 展 、经 济 建 设 与 环 境 保 护 等 一 系 列 关 系 ,为 构 建 和 谐 农
了解 企 业 发 展 情 况 ,倾 听 企 业 的 意

党 组 织 核 心 力 , 构 建 和 谐 是
农村 的领 导 基础 村 一 级 党 组 织 是 创 建 和 谐 农 村 的 领 导 核 心 。谢 家 路 村 党 委 以 建 设 和 谐 农 村 理 念 为 指 导 ,以 整 体 利 益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历 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是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 ,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一个重要 方
三、 处理好体制传承 与创新之 间的关 系。在新农村建 设中, 必须破除制 约 “ 三农 ” 发展 的体 制性 和机 制性 障碍 , 进行制度创新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 了农村生 产力 发展 和生产关 系改善 , 这一基本 制度还需完善 和充 但 实。农 民小生产者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抗风 险能 力弱 , 不便 开展规模 经营和集 约化生产 ; 民解 放程度不 够 , 农 乡村 社 会官方权 力过剩 ; 乡 城 工农差距逐步扩大 , 出现 了逆 城市 化、 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趋 势。今后 , 应解除对农民劳动力束 缚, 给其同等 的民主政治 权利 、 自由迁徙权 利 、 发展权 利 、 国民财富 占用 权利 ; 应进 一步放活农 村组织 , 民问组织 给 平等 的法人权 利 ; 应放 活农 村基层政 权 , 实现 乡村 社会 自
维普资讯
2 0 年 3月 08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 J u n I
Ma . 0 r, 8 20
S ra . 3 . e i lNO 1 4 No2
总 第 1 4期 3
第 2期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⑥ 徐 伟
治。
面, 就是把农 村 的事情 办好 , 使农 民安居乐业 , 和睦 相处 ,
使农村 安定 有序 , 充满活力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 要重 点
处 理好 “ 大 关 系 ” 十 。


处 理好 政府 主导、 社会 参 与与农 民主体 之 间的关
系。新农村建设 主要依赖 于政府 的大力扶持 、 社会 力量 的 广泛参与和 “ 三农” 自身的发展 。其 中 , 府在新农 村建设 政 中扮演 了组织 和领导者 、 政策 制定和实施 者 、 持和推 动 扶 者 , 主导作用 。从 目前看 , 起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 中发挥了不 可替代作用 , 也出现了大包大揽 、 但 唱独 角戏 、 不尊重农 民 意愿的问题。农 民的主人翁地位 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出来 , 民的知情权 、 农 参与权 、 决策权 、 监督权落 实不到位 , 成 了受益 的“ 旁观者” 。广 大社会 力量( 济组织 、 团、 经 社 知 名人士 、 志愿者 ) 参与 的热情不 高 , 新农村 建设 没有形成 合 力 。在处理三者之问关系 中, 政府 、 民 、 农 社会力量要恰 切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提要: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重要论述,科学地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然实行村务公开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是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农村基层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重要论述,科学地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历史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我国13亿人口,有8亿在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

进入90年代至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关注切身的物质利益,而且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其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农村事物的意识和要求日益增强。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谈到要进一步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明确要求,“加强城乡基层单位的民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利和其它民主权利。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培训提纲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局党组安排,现在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有关业务知识,其中基层政权建设部分学习七个问题,城乡社区建设学习十一个问题。

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部分基层政权建一、关于基层政权建设的概念:基层政权建设广义指基层政权组织内部的自身建设和在本区域内与政权建设相关的各方面的建设。

狭义指基层政权组织内部的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

目前我县有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出,1428个村小组,6个社区居委会。

二、什么叫村委会?村级组织有哪些?村民自治适用哪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民间组织、群团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等组织机构,健全治安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共青团、民兵连、村民小组等组织,人员配置到位。

村民自治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三、什么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四、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进本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就是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真正把村民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好、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

民主决策就是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和村中的重大问题,都要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多数人的意见办理。

(民主决策档案资料整理: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载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应到会多少人、实到会多少人、请假多少人、缺席多少人、主持人、记录人、议题、议程,如果有决策结果的要有记录。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农村土地、债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治安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关键词]农村热点和谐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农村问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政党科学治理和正确执政的态度和原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

由于农村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复杂性、特殊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也就决定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此我们应以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它。

农村的热点问题,我认为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历史的热点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热点问题又出现了。

对农村热点问题评判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界定,这对我们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否则不顾大局,离开发展以偏概全地炒作只能把问题人为地搞复杂化。

近年来,社会比较认同的农村热点问题,大致有这几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农村的土地问题,四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五是农村的管理体制。

我想还有一个最热点的问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而使之成为热点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宏观经济、资源与技术、经济流程等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文化、道德和思维的方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问题始终是我们密切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农村问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制度分析摘要: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政策方针的落脚点。

基层政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是民政部门的职权与职责范围,其基层政权建设行政活动,只是整个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活动的一部分。

在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系统的基础组织,是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相关法律政策不断调整,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

有必要对农村基层政权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基层政权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分析。

关键词:基层政权建设行政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负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民政部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的职责有: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制定社会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一、文献综述(一)林昭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缺陷浅析》作者认为现行颁布实施的《村委会组织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在强调村民委员会自治权的同时,忽视了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2、对农村"两委"关系规定不够明确、具体;3、对村民委员会组成成员的素质要求不明确;4、民主进程加快的"海选",一时与村民素质不相适应;5、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程序过于复杂,不够灵活、便捷。

(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之调查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篇文章主要对村委员与党支部、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问卷调查做出了总结评述1、调查表明,在实际调查中,把村委会当成一级政权组织亦或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进而把行政工作交给村民委员会去做或者包办代替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的现象普遍存在。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加大对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的便利性和网络覆盖率,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要完善水利设施,提供稳定的灌溉、防洪和供水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链的建设,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

三、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的土地交易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经济增收的机会。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民的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此外,还应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农民素质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确保农民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所谓农村基层政权,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指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两者有机构成的统一体(注:参见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故在各级政权组织体系中,它位居政治领导地位,从而也就构成了政权体系内必不可少的要素。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亦如此。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

)。

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

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农村基层政权功能的削弱表现在权力机关的职能不能落实;而其功能的柔弱则表现在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失调。

就前者而言,其显著特点是:①乡镇人大的立法活动明显地滞后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滞后于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②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履行其领导权和监督权,法定的最高权威往往名不副实;③乡镇人大会议既不经常也不正常。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从农村直接选举透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摘要]我国农村实施经济改革,使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农村直接选举创造了条件。

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通过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村直接选举的普遍实施,选举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对此,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以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直接选举;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奋斗目标。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

1998年11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实施阶段。

一、实施直接选举的动因和必然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间接地为实施直接选举孕育了适宜的土壤。

农村经济改革及其与直接选举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实施直接选举奠定了先决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这项改革促成了农村经济的空前发展。

农民把这项改革形象地概括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这表明,从根本性质上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同土地承包前是一样的,但利益分配的先后次序却有了改变,土地承包前,分配权掌握在公社和生产队手中;土地承包后,分配权转移到了农民手中。

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农村基层干部充当起了向农民收粮、收钱的角色;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摊派、负担、集资成了农村社会问题的热点。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赵英平西华师范大学【摘要】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乃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关键。

但在现实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中,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行性途径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社会和谐一、农村基层民主相关概念1.基层民主的涵义。

基层民主是指我国广大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界人士,在城乡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2.农村基层民主的涵义。

农村基层民主是指农民在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和农民基层自治组织中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在我国,基层政权机关就是乡镇政府,农民基层自治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

二、农村基层民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是保证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力、调动基层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因此。

我们必须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基准,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

2.农村基层民主是农村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扩大民主表达的渠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使党站在人民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使农民群众真正的参与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决策和管理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针,有利于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公民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公民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摘要 :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农村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 制和 村 民 自治制度 的 实行 , 农村 民间社会 组织 大量涌现 , 农村 公 民社会迅速 崛起 。公民社会的崛起给农村基层 党组织执 政能 力建设 带来 了权威性 降低 、 会掌控 力受到挑 战 社
等等 问题 。为此 , 照党建科 学化 的要 求 , 按 农村 基层 党组 织应把握 公 民社会 发展 的主动 权 ; 实行依 法执政 , 实现
( ) 村 党 组 织 权 威 - 降 一 农 陛下
托 。 ¨ 权利来源上 的不 同不可 避免 地会对 农村 党组 织 的 ”4 领导地位 的合法性产生 影 响。在 村 民眼里 , 民委 员会 主 村 任是有多数村 民 自己选举 产生 的 , 而党支部 书记是 由少数
传统 的农村 社会 本质 上是 一种 “ 治型 ” 统 的秩 序建 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 任制 , 大大 减弱 了计划 经济 对于农村 的影 响力 , 党对农 村 的控 制 能力 也 随之减 弱 , 农
而疏 于总揽 , 重 打 击 而 忽 视 预 防 , 偏 强化 警 力 而忽 视 民
力 。 由于缺乏社会 多元 力量 的参 与 、 作 , 果往 往导 ” 合 结
村经济体制改革促 进 了产权 的 多元化 ( 会化 ) 社 和经济 运
行的市场化 , 其直接结果是促 进 了农村具 有相对 自主性 的
公 民社 会 的形 成 。农 村 公 民社 会 的 形 成 , 大 地 改 变 了 农 极
致 国家权力过分扩 张 , 既抑 制了农村 社会 自我管理 能力 的
公社牢牢 掌握 , 农村社会实行 的是 “ 一元权力结 构” 。实行
村 民 自治后 , 形成 了一种 由农 村党 组织与村 民委 员会为组 织形式 的“ 二元权力结 构 ” 。这种 “ 二元权 力结构 ” 有权 带 力来源 的两重 性 : 农 村党组 织 的权利 实质 上来 源于 上级 “

农村基层政权——“第三领域”的关键地带

农村基层政权——“第三领域”的关键地带

也是 是 国内学 界所认 可 , 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 也引起 了不少论争 。黄宗智先 构 建和谐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 实现 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 , 中国经 生认为 : 国家与社会 的二元对立 并不适 用中国研究。 因此 , 提出了 他 第 济 发展的关键所在。 农村要和谐 , 先要发 展。 首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 , 还
维普资讯
文 化 视 点
CAREER HORl ZON

‘ ‘ 幂二 第三领域
何永红 王宏伟 z
国家与 社会的关系理论 , 作为一个外来 的理 论分析框架 已经广为
第~ ,生产发展 “ 离不 开基层 政权 干部的带头示范。生产发展 是
三领域 。 的概念 。农村即是当代 中国特殊的“ 第三领域 ”而农村基层政 , 是发展二 、三产 业 ,只靠一家一户农民的单打独斗 是不可 能取得成功 的, 必须要有强有 力的基 层政权 的领 导 , 组织 和引导农 民 , 才能使 生产
发展形成规模 , 实处 。 落到
权则是影响和制约这一 第三领域 建设和 发展的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 新农村在经济 、 、 政治 文化等各 方面建 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
在表现 , 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基础上新农村 建设精神层面的要求 。 是在 文明 乡风 的形成不 是一朝一夕 、 一蹴而就的事 , 必须 要基层 政权和广大
群众 的较 为长期 的努力。
第四 ,村容整洁 “ 是和谐农村建设的 外在反映 , 农村建设 的规 划和
属于 民间社会 , 两方面都存 在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的领域。这一理论非常适用于 中国
农村 的情况 。十 一届三 中全会后, 农村经历了大幅度的社会化与 “ 去国 家化 ” 过程 , 农村基层政权尤其 是村干 部对于 国家任 命的上司获得 了更 大的讨价还价的余地 ,上级任命的外来 的国家干部与 受强大的乡里关 系网约束的集体干部之间的交互作用和 影响 ,并非单纯的下级服从上 级 。黄宗智说这 既非纯 粹国家又非纯粹社会的 , 是两 方在居 间的“ 而 第 三领域 发生 的结果 。在这 样的社 会政治体制下 , 农村基层政权就成 为 居于 国家和社会之 间的 “ 三领域 第 的关键地带。他们拥有物质 的基 础 以及 自然和组织的结构从而演化 出既区别于国家也区别于私人社 团的 权力关系及其自身的运作逻辑。农村基层政权——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 设 的关键地带

第一讲基层政权建设概述

第一讲基层政权建设概述

六、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体制中存在的 问题
• 乡镇人大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未真正发 乡镇人大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 条块分割(财政、公安、卫生、工商等为“条 条块分割(财政、公安、卫生、工商等为“ 治”) • 政企不分 • 责权利不配套
七、民政部门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主要职责5 民政部门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主要职责
二、什么是基层政权
• (一)含义 • 即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 即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 它可分为农村和城市两部分。 它可分为农村和城市两部分。 • 农村 : 乡 ( 镇 ) 、 民族乡 ( 镇 ) 人民代 农村: 民族乡( 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城市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政府。 会和人民政府。
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23ban
• 权力机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机关: • 执行机关:乡(镇)人民政府(由本级 执行机关: 人民政府( 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五年。 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乡(镇) 人民政府设乡( 长一人,副乡( 人民政府设乡(镇)长一人,副乡(镇) 长若干人,实行乡( 长负责制。 长若干人,实行乡(镇)长负责制。下 七站八所” 设“七站八所”) • 介绍 四川步云直选乡长 介绍:四川步云直选乡长 四川步云直选乡长(1998)
• • • • • • • 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总结推广经验 制定和修改有关法规 指导评比、 指导评比、表彰先进活动 培训乡镇干部和“两委” 培训乡镇干部和“两委”干部 指导“两委”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指导“两委”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完成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一、基层群众自治: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性质上讲,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

基层民主分为两部分,一是基层国家政权的民主,例如乡镇、街办一级,属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最末端,属于国家民主范畴;二是基层社会民主,它是属于非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属于基层社会民主。

从内涵上讲,基层群众自治,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制度与实践。

当前,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包括城市的居民自治、农村的村民自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历史与现状1、村民自治的缘起及发展1982年12月份修改《宪法》时,将村委会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正式确立了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自治开始有了法律的保障。

1990年,民政部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国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全面拉开村民自治序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试行。

它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村民自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

2001年,全国全部实现了村委会的直接选举,村民自治在形式上在全国全面普及。

2、居民自治的发展从萌芽形式看,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比农村村民自治产生的更早。

建国后不久,在50年代初期,在天津、上海等城市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居委会组织,主要是协助政府从事治安管理、清洁卫生、生产服务等日常事务。

1954年12月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

于是,居委会建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1956年到1958年是的城市居民自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心委员会第六次全心得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它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而且也必须是城乡和谐,是整个社会的和谐。

形成于旧体制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虽然有所松动,但远未得到实质性地改变,而且当前城乡差距继续呈现加快扩大的趋向,农村贫困尤其是农村相对贫困日趋严重。

农村社会的不和谐必然会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

只有实现城乡和谐、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正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所谓农村基层政权,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指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两者有机构成的统一体[1。

目前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新问题。

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一)公仆意识淡薄,官僚作风严重 中国封建社会的取仕之道,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和"权力欲"倾向。

受此影响,有些乡镇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放在首位,大肆攫取个人私利、部门私利。

另外,一些乡镇领导推行政务时不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往往搞"人治",凭"经验"办事。

有的乡镇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或者取悦上级领导,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利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果出现了"逼农致富"等事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政治甚至人身权益,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是威胁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二)权力结构失衡 所谓权力结构失衡就是指基层政权内部政府权力过分集中而人大权力被削弱。

人大权力的弱化造成人大地位的"边缘化",在有些地方,人大形同虚设,每年只开一次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群众参和基层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行使自己政治权力的机关,它的"边缘化"使农民失去了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途径,堵塞了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同时也造成基层政权失去监督、制约,使某些政府领导为所欲为,从而为权钱交易、腐败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农民和基层政府关系不和谐,政府的信誉度在农民心目中下降,不利于农村政治和谐发展。

(三)基层政权的法制建设乏力 比如由于国家对扶贫款、社会救济款的发放使用还缺乏法律政策的硬性规定,这给一些人非法挪用或鲸吞提供了便利条件;又由于国家对乡镇、村组集体企业资金的使用缺少法律上的规定和限制,也会给某些乡镇的主要领导及其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非法占有其资金提供可乘之机,影响基层的和谐稳定。

(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机构臃肿,行政运行成本高,办事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不论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

各基层政权除县(市、区)派驻的工商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土地所、林业站等七所八站外,还有水利、交通、农机等部门设置人员或办公室,基层政权自己还有经联委等一些企业事业单位。

从表面上看,农村基层政权部门齐全,但实际职能很不完备,这么多机构交织在一起,人员超编严重,工作起来推诿扯皮,不但导致财政负担沉重,行政运转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下,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社会管理职能削弱 在一些乡镇,家族、宗族势力的重新抬头,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良性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家族、宗族势力利用重修家谱、族谱、祭祖、建祠堂等机会,大肆向族人宣扬封建迷信和狭隘的宗族观念,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农民群众最不能容忍的是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出现的"黑恶化"。

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他们寻衅滋事、非法拘禁、贪赃枉法,惹得民怨沸腾,导致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已严重丧失。

(六)基层财政状况不容乐观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两级有债务,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镇镇有债务。

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人心惶惶,源于他们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前景如何,且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

一些乡镇政府往往把债务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从而引发了农民强烈的对立情绪,采取各种办法规避,并由此引发的上访、告状接连不断。

巨大的债务压力像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乡镇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策略建议 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摘要: (一)强化农村基层政权的队伍建设 按照中心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

建立有效机制,真正解决县、乡两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的新问题,促使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政要管政"、"从严治政"思想观念,增强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龙头"和领导核心地位,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 树立乡镇人大的权威,要求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法律和政策水平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行使法定的权力;要求行政部门自觉地接受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并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此外,选举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最根本途径。

乡镇基层政权要增强选举的竞争性,农民通过选举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实现其利益表达。

同时,信访作为民意传达的一种制度应得到加强,要保证农民群众的合理正当利益诉求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

再者,扶植民间组织。

社会组织既能帮助乡镇基层政权贯彻和执行政策,成为联系基层政权和农民的桥梁,同时又能代表各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用一致的行动、共同的声音来表达利益诉求。

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民主意识,有利于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乡镇基层政权应大力扶植农村各类社会组织,非凡是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

(三)推进基层政权的法制建设 应按照宪法的有关规定,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权力、公共服务责任以及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

针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碰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新问题,建议对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完善,从立法高度理顺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村党支部的关系。

针对农村非正式组织大量出现的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地位低下、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的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职责、晋升、退休、福利、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创建一种让更多的人才、财富和文化留在基层的制度,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生活上优待基层干部、工作上支持基层干部,使基层干部在农村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四)加大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力度 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应是全方位的,即切实精简基层政权臃肿庞杂的机构,改革不合理的机构设置,规范基层政权机构设置和人员职位,建立精干效能的组织系统。

而乡镇机构内部事业单位的整合和改革应该成为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是要合理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活动,实行分类管理。

公益性的事业站所要强化服务功能,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经营性的事业站所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

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现有事业站所,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既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效能。

通过改革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办事效率,使农村基层政权从全能型、多功能型转向有限功能型,从自上而下、行政型转向灵活自主型,从决策控制型转向服务型。

此外,还要重点改革干部考评、人事任用制度,完善用人制度,严把进人关,把有真才实学或专业技术强、工作作风扎实、政策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吸收到基层干部队伍中。

(五)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决策控制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以向乡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因此,必须建立公共产品和服务体系。

首先,要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及时准确地为农民、乡村经济实体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上级有关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改变长期以来乡镇基层政权和农民在政策上的"信息不对称"地位,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为农民及各社会实体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其次,要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民和农业企业到市场中去竞争;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本价值。

再次,要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农村交通、通讯条件相对落后,信息渠道狭窄。

乡镇基层政权应在整合乡镇原有农机站等"七站八所"的基础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最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鼓励个人和企业出资参和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

(六)切实加强农村的社会治理工作 社会管理职能的变形走样或功能发挥不到位,就会影响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使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受损,有损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乡镇政权所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表现之一。

因此就乡镇政权而言,一是要利用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向农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民主观、法制观、宗教观、义利观,把握先进文化和科技致富知识,正确处理和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对农村社会治安中的新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

对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也要加以正确引导、疏导和协调,在"多元"和"统一",分散和集中之间达到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