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课题申报模板:3579-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通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通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其飞速发展、终身学习的倡导、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等,导致了云计算、大数据、MOOC、SPOC等新技术、新观念、新创造与传统模式的教育相互交融。
这些都为各级各类教学机构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将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最大效益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也是各级各类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1.2 课题界定本课题拟将互联网上的MOOC、SPOC平台等各种线上资源与线下的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等相结合,应用于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优势互补,达到弥补教育领域硬件投入的不足、解决单一教学模式的缺憾、计算机通识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割裂,从而实现通识与专业的融合学习和应用、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国务院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了现代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倡导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理念,为高校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国内,一些知名IT企业独自或联合国内著名高校联合开发和开放了一些MOOC、SPOC 平台,定期开展交流与合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对丰富教学手段、扩充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国外,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和企业合作,将现代互联网与先进教育技术相融合,倡导并提出了一些新型教育模式,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翻转课堂、CDIO教学模式等,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角色定位等方面正探索和实践着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习者为主导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转变、向过程化和项目化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共享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名称: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36241136课题设计论证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随着3G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不断增值,智能手机对用户也愈加重要,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据统计,超过95%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其中使用智能机的比例高达64%。
因此大学生群体正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WAP技术的成熟,结合无线网络的优势,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使用数字化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等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场所是不固定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固定的场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充分满足了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
无疑,移动学习将是下一代学习的重要形式。
2.研究现状在现有的实际运用研究中,移动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基于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教师通过短信息、多媒体信息服务或邮件将学习资源或作业发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习、提交作业或与教师交流。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教,学生课堂学,缺乏后续的沟通与交流。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不断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联网学习模式逐渐成为教学主流[1]。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为核心,采用线上活动(课外学习)和线下活动(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许多课程的教学当中。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很多院校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操作为主、学生上机操作为辅,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弱,难以具备积极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上“低头族”越来越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每节课讲授同样的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于表面,无法做到举一反三,遇到实际问题没有办法通过已学内容去解决,课后无人监督,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的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环境方面,混合式教学包含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加入了课后的线上教学,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实现了教师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而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在教学资源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堂,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2024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范文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篇一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混合式教学,即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方式,也正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课堂上的面授教学则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混合式教学的优势1. 灵活性: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不受地点限制。
2. 个性化:在线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互动性:面授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提高学习效果。
4. 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混合式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学习。
其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如何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学习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内容与时间,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3. 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大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高校的实践案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混合教学背景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各大高校纷纷尝试引入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互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混合教学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率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线上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线下教学则侧重于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满足个性化需求线上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线下教学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混合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直播、互动平台、虚拟仿真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降低教学成本线上教学可以降低教师的通勤成本,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同时,线上教学可以扩大教学规模,降低单位成本。
三、混合教学实施策略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内容。
线上教学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拓展,线下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 教学平台搭建高校应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确保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师生互动。
同时,要加强对教学平台的维护和更新,提高用户体验。
3. 教师培训教师应具备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混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学生管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线上学习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混合教学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线上教学对网络环境、设备等方面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可能因网络不稳定或设备不足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逐渐被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取代。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化的学习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2.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设计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4.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等方面;5.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发展动态;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混合式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3.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对比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的效果,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4. 专家访谈法: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为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首先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与挑战,最后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优势、挑战、启示、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整合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领域,混合式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而在网络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其优势和挑战。
2. 探索如何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设计更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方式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体验。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1. 需求分析在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背景知识,为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2. 课程设计(1)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学生需求,将课程内容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
线上部分主要包括视频、音频、文本等学习资源,线下部分则侧重于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
(2)教学活动设计: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3)评价方式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在线测试、作业、小组展示、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实施(1)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在线解答学生疑问,组织线上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线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4. 教学评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以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1. 需求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1)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有效整合“互联网+”思维,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此背景下,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育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探讨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1.3 研究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有效地整合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纯粹依靠互联网教学也存在着互动性不足、学习效果难以衡量的问题。
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有效整合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课题申报书: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
课题申报书: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课题名称: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 SPOC 混合式教学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综合实践研究类型:综合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课题设计论证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教育部已明确:信息化应该起到改变教育模式的角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
另一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行业更是如此。
从过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到今天的“短信声、QQ声、游戏声,声声不息”。
手机“入侵”课堂早就让不少学校如临大敌,纷纷打响“课堂保卫战”。
但课堂的敌人不是手机,而是自己。
手机可以为课堂所用,针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为此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
现状分析我国移动学习研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
教育部在中学开展的校校通工程、诺基业公司的“行学一族”等典型实践使更多人了解到移动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移动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国家教育部“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试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等让我们看到教育技术界已经认识到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当前的移动学习系统中,老师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沟通环境均有不足,有待改进,信息技术的升级必将对移动学习模式的升级提出新要求。
《2024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范文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篇一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教学效果及挑战,以期为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知负荷理论等。
这些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理解和应用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采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
同时,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信息更新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
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效果分析大量实践证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混合式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混合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尽管“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合理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其既能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保证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师主导教学过程。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创新。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更适合当前时代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教学评价,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优化策略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提供有益参考。
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元化的机会和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1.3 研究意义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摘要】随着“互联网+”背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及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发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启示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探究,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教学现状分析, 特点, 应用案例, 优缺点分析, 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也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对于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纸质教材和黑板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024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范文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工具,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对“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优势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1. 特点(1)结合性: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的优势,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互动性,又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的资源丰富性。
(2)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3)互动性: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优势(1)教学资源共享:混合式教学能够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并共享给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进度,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和方式。
2.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互动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技术问题:虽然互联网技术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如网络稳定性、平台兼容性等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这一模式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要性。
随后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推广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推广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如何有效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这样的课程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教学效果,并探讨其推广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研究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二是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三是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四是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五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协做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学校才有图书馆,大学才有有学问的人。
如今,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无线网络,每个人都可以阅读网络上的图书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各种精英人士进行提问,以得到他们的解答。
面对这种现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使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这样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2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
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研究”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适时、适度地自主使用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使其学习真正从“知识学习”向“应用学习、能力学习”的层次转变。
因此,教师应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构建生态课堂,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和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得更好学习效果,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述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是借助教育APP和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教育APP的人机互动应用模式是欧美、新加坡等国家的主流教育应用模式,几乎所有的实验学校都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在美国的App Store中,教育APP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个,内容可以覆盖所有学科。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而“互联网+教育”,也已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实现和提升的重要指标。
2016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总体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工作方针。
所谓应用驱动,是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具体的应用来实现融合。
所谓机制创新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改革创新,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教学方法、模式固化下来,变成教育教学的常态,就是要真正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学资源也日渐丰富。
××市的大部分中职学校具备了较好的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中职的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怎样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怎样利用互联网+的环境、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互联网+”环境,是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互联网的普及已经颠覆人们的思维、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日趋深入。
《2024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范文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篇一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即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作,主动建构知识。
混合式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有助于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2. 个性化学习理论:强调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3. 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面对面互动,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现状目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其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结合了多媒体、网络、移动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和工具。
3. 个性化学习支持: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尽管“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技术支持不足:部分学校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充分实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因此,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投入,提高学校的技术水平。
《2024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范文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概念正逐步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及其效果评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结合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课堂讲授、在线学习、协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多元教学模式相结合。
该教学模式既有面对面教学带来的情感互动,又包含互联网资源丰富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有以下主要特点:1. 交互性: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 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
3. 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4. 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设计适合的混合式教学内容。
2. 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适合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教学环境。
3. 设计教学活动: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线上讨论、在线测试等。
4.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5. 持续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四、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估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估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
2. 学习效果: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效率:分析混合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表现。
4. 师生互动:评估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课题名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关键词:互联网混合教学教学模式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94234335课题设计论证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翻转课堂探索研究大多以传统的互联网终端为媒介,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不多,通过移动终端开展教学互动的就更少。
传统的教学研究内容一般包括:通过PC或笔记本电脑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停留在一对多的问答和发言;大多数教师用QQ、邮箱、U盘低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资源;很多在线课程通过E-learning系统让学生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很多搭建了教学资源库的学校使用的是传统的资源存储、分类网络教学资源库。
传统教学模式、信息传递方法、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实时学习、交流、反馈、总结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需求。
2.选题意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在师生中的普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将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逐步向教学一线推广。
针对手机等移动终端对高职院校学生造成学习干扰的现状,摈弃传统一味禁止的方式,而是研究采取疏导的办法,通过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终端开展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翻转课堂教学中无法实时掌握课堂外学生学情、与学生实时互动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研究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客户端开展教学对学习环境要求低、易推广,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实时掌握学情、在课外与学生互动等问题。
实时互动,掌握学情,教学工作效率高。
通过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随时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实时与学生互动等问题,实现了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实时教学互动、资源分享,学生考勤和学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形成报告,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学习方便,对条件、环境要求低。
通过移动终端就能做到想学就学,不受空间限制,对纸质书本、作业的依赖度低,可以在线学习或将学习资料下载到移动终端离线学习,通过移动终端完发布、完成学习任务。
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师生在手机上下载安装移动信息化教学APP,注册账号,老师在平台创建班级,学生加入相应班级,即可开启全新移动信息化教学。
通过平台上传、下载、访问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任务,操作简单,教师和学生容易掌握平台使用方法,轻松实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开发一个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对应的移动终端APP,完成移动信息化教学授课资料的编写,将资料上传到平台,通过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实时记录和汇总学生完成作业、问卷调查、讨论答疑、随堂测试和分组任务学习情况,通过教学平台形成可视化分析报告,生成过程性评价结果,实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探索、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在学校以至于全省范围内推广。
2.研究内容开发线上课程资源,通过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开展教学的课程班级范本,对在线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研究,找到更加高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
开发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APP客户端的线上课程资源,创建课程班级。
研发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APP客户端,组织授课学生下载、安装APP,注册账号,加入相关课程班级,学习平台和APP的使用方法。
平台是设计要保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随时发起讨论和笔记分享,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经验;教师能实时发布学习、作业任务,提醒学生学习;通过平台大数据与学情分析功能对学生学习进度、时长、作业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形成学情报告。
开发适合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的线上课程资源(研究难点)。
设计授课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和资源设计要保证教、学、练、测在一个场景里完成。
根据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开发教学所需的移动信息化教学资源,上传平台,开展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平台开展教学,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任务在平台上发布,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完成任务,对学生课堂内、外的进行学习进度、效果、考勤、测验结果等学情信息的进行实时汇总、分析、评价,形成实时学情报告,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点评、点赞等,平台实时记载。
通过比较研究,着力构建移动环境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优化课堂组织模式。
运用移动信息化平台手势一键签到功能快速签到,防代签;手机摇一摇抢答问题;头脑风暴开展讨论活动;课堂小测试检测教学效果等。
利用手机无线投屏可以让教师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近距离互动,结合平台收集的学情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开发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APP客户端的线上教学资源。
研发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APP客户端,保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随时发起讨论和笔记分享,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经验;教师能实时发布学习、作业任务,提醒学生学习;通过平台大数据与学情分析功能对学生学习进度、时长、作业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形成学情报告。
优化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弥补了传统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外无法与学生实时互动,掌握学情的短板。
具有课堂内、外开展投票、问卷、讨论、答疑、测试、发布任务、提醒学生学习等功能,师生间可以实时互动,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系统的大数据与学情分析,详尽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可视化分析报告,能生成过程性评价结果。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平台开展教学,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任务在平台上发布,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完成任务,对学生课堂内、外的进行学习进度、效果、考勤、测验结果等学情信息的进行实时汇总、分析、评价,形成实时学情报告,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点评、点赞等,平台实时记载。
通过比较研究,着力构建移动环境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以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开展教学的课程班级为范本,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研究,找到更加高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教育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搜集相关理论成果的文献资料。
调查研究法: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课程资源,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对比,掌握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得出研究结果。
研究过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的研究依据。
实践法: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课程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开展实践应用过程性对比,构建相应的研究模型。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通过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课程资源及在中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收集整理开展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数据,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在学校及其他中职学校中心进行推广。
课题可行性分析一、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文献课题主持人张魏老师是湖北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期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主持、参与了《移动环境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湖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效性研究》、《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高职托管中职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融合机制研究》、《校园无线网信号勘测及传输优化》等多项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发表了《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初探》、《试论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试谈<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等20多篇与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相关的论文,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的应用有较深的研究。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有保证。
课题主持人长期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参与过多项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具有驾驭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相应的组织能力,并且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保证课题研究按预定目标完成。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主要为70后和80后,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从学历、学位与职务(职称)上看,全部具有大学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完全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工作经历看,有长期从事教学、教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深入的研究,具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资源的驾驭能力;从时间上看,他们都有较好地科研习惯,能挤时间参加课题研究,而且,课题组成员已经有过几次合作,较好地完成过课题研究任务。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科研条件已经具备。
学校组织过多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培训,举办过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前期已经尝试过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效果较好,对通过在线平台开展教学具有很浓厚的兴趣。
综合看来,开展研究的各项基本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能满足研究需要。
2.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
课题组成员完全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都是长期从事教学、教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具备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移动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的把控能力,能很好的完成各项研究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