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摘要: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有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国家教育的方针目标也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确定立德树人的教育观.语文教学凭借其丰富的人文情怀,是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结合语文教学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文性语文教学一、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国家的教育方针一直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更是把立德树人的方针明确提出来.这样的改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把握住立德树人的内涵意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所谓立德,就是树立德行,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树人就是指人才培养的方向,用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为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的主阵地,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走向.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道德通过纠正和指导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也受到严重的冲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确定,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语文学科主要是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展开的,语言又是人们表达情感,诉说喜怒哀乐的主要工具.学习语文也是学习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过程.特别是新课改后,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愈加突出起来,把培养学生审美品德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目标.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和立德树人的情感培养有异曲同工之效.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情感渗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贯穿着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和建造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应尽之责。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对于中学阶段的教育来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让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

本文重点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一、更新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们需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其次,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和主动性[1]。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责任感;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

总之,教师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其中,改进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发展兴趣爱好。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立德树人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立德树人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立德树人教育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立德、树人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又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呢?一、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学生立德树人的楷模。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高尚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教育很大。

你的着装打扮一定要大方合体,符合身份。

你的言语要和蔼可亲,有亲和力,更不得讽刺学生,辱骂学生。

你的表情要丰富多彩,微笑示人,鼓励学生。

你的动作要亲热,要平易近人,要有号召力,感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人说的传道就是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

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良好的师德表现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文本的阅读指导应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再三审定的。

不但文质兼美,还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指导时,既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要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即立德树人教育。

如学习《燕子专列》,要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习《和时间赛跑》,要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习《七颗钻石》,要培养学生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语文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就是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当然,我们的语文课不能上成品德课,主要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要从个性化阅读体验中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事是假恶丑。

三、作文的指导训练不忽视立德树人的培养。

语文课标指出的习作要求:“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初中语文教学通过导入,讲授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联系实际提高立德树人效果。

但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媒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一、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立德做了界定: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 “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列入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是帮助学生树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良好的家庭、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树人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怎样“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受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媒介多种因素影响,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的素质对立德树人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也有影响。

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甄别,并因人而异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1.教师的综合素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的榜样作用,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个人魅力来自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品质或人格特质”[2]。

教师对职业的认知,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再加上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到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学生的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 “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精选教育文档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精选教育文档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shèntòu)立德树人教育小学阶段(jiēduàn)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

一、对小学(xiǎoxué)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分析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深,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已经成为了新课改重要实施的内容,国家和相关教育机构对德育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条件,重视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学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在语文课程教学(jiāo xué)中向学生展开立德树人教育有效策略分析1.语文教师应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为学生做好德育(déyù)学习的榜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语很清晰地给出了教师的定义和职责所在。

这里“传道”的意思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积极的思想道德理念,就是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所强调的向学生展开(zhǎn kāi)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是对学生“授业”的基本前提,不具备良好道德的学生即使拥再博学的知识也是“无才”,所以,想要培养出真正“有才”的学生,必须使学生先“有德”。

同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想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做到德才兼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处事,以扎实敬业的专业教学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模范。

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立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树人”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随着我国步入历史新时期,“立德树人”逐渐被确立为教学根本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德艺双馨的。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品行与广博的学识,知识丰富但是又不能以学压人。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人格和个性进行锻炼与培养的最主要手段。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立德树人进行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进行熏陶,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人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作文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评语可以说是作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所使用的一种无声的教学方法,它是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对口头上一些随意与拘谨的元素进行了过滤,将师生当面交流的一些弊端过滤掉了,说它是思想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初中生正值认知发展时期,思想较为活跃,看待问题有可能出现偏激,也有可能太过理想化。

教师一句关切的问语,一句至理名言,或者一点点拨,对学生所起的效果都能如指路明灯一般,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老师中肯的评语,像盲人拐杖一样,有引路作用,让学生不再迷茫,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最近几年来,人们思想观念受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左右,而青少年又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群体。

如此形势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可以登高望远,辅助学生对真善美和假丑恶进行辨别。

作文教学当中,要从立意的角度对学生做思想教育与情感熏陶,引导学生用批判精神与悲悯情怀自觉对自身灵魂进行参省,对自己的真诚、责任感、高雅情趣与同情心进行反思;让他们能够对身边的人与事客观地看待,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是非对错加以分辨。

古诗词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古诗词课程同样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作用。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立德树人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立德树人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2004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和途径,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探究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对德育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

(二)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同时,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正确的法治理念,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处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浅谈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

浅谈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

1 在 教 学 中 进 行 立 德 树 人 的 重 要性
在 党的十 八大报 告 中就提 出 “ 教 育 的
开 大 会 动之 以情 、 晓之以理 , 老 生常 谈 的思 钢 笔字 或 者 毛 笔 字 , 练字的数量不 在乎 多 想 道 德 教 育激 发 不 了 的学 生 的 积 极 性 与 热
重要问题。 要 知 道 教 育 是 学校 、 家 庭 以 及 社
或者 阶级的要 求 , 有计划 , 有 目的 , 有 系 统 乏 有 力 的 管束 与 教 育也 是 存 在 其 中 的 一 个 会三个 方面相互配 合的一个过程 , 其 中家
3. 2 开展 丰富 多彩 的德 育活 动
在语 文教学 的过程 中 , 可 以 通 过 开 展
会 中 第 一 次 提 出这 样 的 说 法 。 这 里 笔 者 所 的 效 果 。
说的立德树人 , 是 指 狭义 上 的学 校 德 育 , 是 2. 2 家庭 对孩 子缺 乏 管束 与教育
指 学 校 的教 育 工作 者 根 据 一 定 的 社 会 发 展
地 对 接 受 教 育 的 人 在思 想 、 政 治、 道 德 等 方 面进 行教育 , 目的 是 使 其 形 成 一 定 社 会 与 阶 级 所 需 要 的 品德 教 育 活 动 。 部分 , 是锻炼学生、 培 养 起 人 格 与 个 性 发 展 的 必要途径 , 语 文 学 科 也 是 各 大 学 校 学 生 必 须 学 习的 一 门 重. 要基础 课程 。 如 果 学 生 拥 有 一 个 良好 的语 文 素 质 对 其 他 基 础 学 科
语 文 教学 作 为 素 质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用 。 有些 学 生 家 长 过 于 放 纵 孩 子 , 溺 爱的 后 的 。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经 也 致 力 于通 过 课 堂 外 实践 活 动 , 提 高 学 生 的 因 此语 文 教 学 不 应 该 立 足 于 课 堂 上 , 应 该

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践(3篇)

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如何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提出具体实践策略。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具体而言,立德树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

2. 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历史素养、哲学素养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的精神追求,包括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三、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实践策略1. 融入道德教育(1)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营养。

(2)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道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适时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培养道德品质。

2. 塑造人文素养(1)加强文学作品的鉴赏。

通过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让学生领略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2)开展文化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组织文艺活动。

举办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人文之美。

3. 培养审美情趣(1)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观,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审美情趣。

(2)开展艺术教育。

邀请艺术家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接触、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3)举办艺术展览。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注重挖掘作品中的道德教育资源。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立德树人作者:杨玉琼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0期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的立德树人,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呢?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的。

一、利用教材资源,适时立德树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利用。

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

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

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立德树人。

二、情景教学,渗透立德树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情景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

浅谈立德树人

浅谈立德树人

浅谈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以品德教育为根本的办学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品德是人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在道德、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和与人相处的态度。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学校生活、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品质。

只有品德端正的人才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才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艰难险阻中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立德树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勇于承担责任,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只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存和发展。

立德树人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现代社会,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培养他们发挥个人长处,克服个人缺点,协调、合作的能力。

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独立人格、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祖国和人民接班人,将为建设美好的祖国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立德树人】。

最新《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最新《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作者:姜玲单位:阜新市第二十六中学2015年10月25日目录摘要 (1)一关于立德树人 (1)二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2)三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2)四结语 (4)参考文献 (4)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语文教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并发挥重大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始终。

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文性语文教学一、关于立德树人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

十八大的报告中对于教育的要求有如下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

”。

我们可以看出两次大会关于教育的具体要求的表述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的方针要求被明确提出。

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那么什么是立德树人?我想就是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与道德。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心驱使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④。

一个人的品德要通过与道德有关的态度、言行等反映出来,而道德的形成是品德的综合呈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摘要: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三个具体途径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生活实践;新课程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次把立德树人写进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新内涵的核心内容,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这就充分彰显和肯定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呢?具体途径有三: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

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立德树人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立德树人主要是“动之以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是中国优秀品格和精神的传承,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人一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担当并发挥重大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始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期望。

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道德教育尤为重要的。

那么,何为“立德树人”?“立德” ,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人、影响人、激励人;“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塑造人,改造人,完善人。

而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

小学阶段是建立德树人的关键阶段,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道德树人呢?结合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的汉字如果仔细去揣摩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个符号,更有丰富的内涵。

例如:在讲足字变成足字旁时,为了强调笔画的变化,我就告诉学生:“‘足’很谦虚,当它右边有人时,它就缩回腿”。

学生不仅一下子就记住了足字旁的正确写法,而且在无形中也明白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还有,在平时学生写语文作业时,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根据汉字的结构和间架特点,把字写工整,就像我们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

我相信,学生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时,脑海里就会想起老师说过的话,渐渐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学会了写字,还学会了做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摘要:立德树人背景下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按照目前语文教学基本情况,联系教材,组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引言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小学语文课程要坚持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教学功能的基本思路。

所以,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从语文教材的内容入手,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来提高德育能力,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地位,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1创设德育情境,丰富学生视听体验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的爱国思想、红色教育、传统美德等德育内涵往往以故事、诗句的方式呈现,意蕴丰富但与现今生活相去较远,学生难以自主通过阅读走进作者内心,深度感受其德育内涵。

此时,需教师辅以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补充历史信息,丰富故事背景,在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中深化阅读感悟,提炼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朗读感悟、直观演示等方式实现。

以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为李清照忆英雄项羽的怀古诗。

在此之前,学生极少接触与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对相关史实与人物形象不甚了解,因此,难以从诗句中读出深厚的情感色彩。

教师为使学生切实感受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节,找到《楚汉传奇》中“项羽乌江结局”一集,为学生播放。

视频中描述了虞姬送别、乌江渔者接应等过程,展现出了项羽“舍生而取义、不肯忍辱偷生”的精神品格。

学生在视频、音乐的烘托中大受感动,课堂情感氛围渐入佳境。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补充楚汉之争中其他展现项羽品格的小故事。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宗旨。

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语文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

语文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洗礼,教师应该通过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教材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灵。

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他们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自己的言行得体、得体,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是人们交往的基本手段,语文是人类交际的载体,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还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共同进步。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才能在社会中融入和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语文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更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受到思想的启发,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观和全球意识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探讨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中,语文教育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性的人。

本文将就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语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学习文字和语法,更是在传授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感受到“为国家社会、为世人作牺牲,为情为义的高贵”。

而《格萨尔王》中的勇敢、正义、忠诚等品质也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古代的诸多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更是道德教育的典范,如《三打白骨精》、《孔融让梨》等故事都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的良好教材。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事讲道义,待人宽厚,具备高尚的人生品质。

正所谓“经典如同明镜,使人在心灵深处懂得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义。

”语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他们具备鉴赏和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表达方式和用词技巧,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同时也可以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李白的豪放、苏轼的豁达、白居易的淡泊,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节布局,从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正是这些审美情操的熏陶,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追求美好、追求真善美。

语文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生写作。

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1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1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但是往往在分数面前,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老师只看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其实这是本末倒置。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空有知识的人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

当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识字教学立德树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如在教学“打”字。

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

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

我听了之后,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

”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

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

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之"浅谈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作者:姜玲单位:阜新市第二十六中学2015年10月25日目录摘要 (1)一关于立德树人 (1)二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2)三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2)四结语 (4)参考文献 (4)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语文教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并发挥重大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始终。

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文性语文教学一、关于立德树人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

十八大的报告中对于教育的要求有如下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

”。

我们可以看出两次大会关于教育的具体要求的表述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的方针要求被明确提出。

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那么什么是立德树人?我想就是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与道德。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心驱使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

品①百度文库②百度文库③《心理学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57页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④。

一个人的品德要通过与道德有关的态度、言行等反映出来,而道德的形成是品德的综合呈现。

道德的本质是使得人能够实现和生成人的本质,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人,实现人之为人。

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发展人和解放人,而不是限制人和束缚人。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自己“做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能干什么呢?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教育的指归是“成人”。

教育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人化”的过程,是引导人不断地实现和创造人所特有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过程。

而立德树人不是诉诸孤立的、静态的人性改造,而是具体落实为生活的建构和改变。

立德树人不能等同于“思想的改造”或“行为的养成”,而是促使人在整体生命投入中去建构实现人之为人。

二、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⑤。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忽视人文性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

在工具性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看重学生成绩和考试分数,凸显了急功近利的动机,从根本上失却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怀。

然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立德树人应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

语文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立德树人,语文教学责无旁贷。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一)深入教材,挖掘立德树人教育资源语文教材篇目中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④《心理学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58页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页展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我与地坛》《陈太丘与友期》《背影》······这些都是让学生感受到思想道德熏陶的丰富资源。

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品质的养成,洞察人情世态,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个性。

1、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的远大抱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如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去理解诗人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把在日常的生活琐碎中忽视和淡忘了的爱国之情拾起来。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三万平方的总和”,强调了“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从品味诗歌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精神;再如教授《挖荠菜》一文时,先让自己产生情,也让学生产生情,让学生感受旧社会的历史悲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作品中“我”对荠菜的感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有让学生从小培养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

如在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

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2)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在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同时,也要重视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如在学习完《安塞腰鼓》一课后,可让学生思考这一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请他们利用节假日或查阅书刊,或上网查询资料,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与同学们交流。

这样不仅使学生走进生活,教会了学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美德,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诚可贵”,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值得珍惜的。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这告诉我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

在写作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用他们最鲜活、最富于激情和个性的生命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观念。

4、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爱与被爱面对当前独生子女较多的社会现状,在充分认识独生子女所展现的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独生子女所常见的一些问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爱与被爱的能力,使学生妥善处理与亲人朋友间的关系。

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可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自己对母爱有何感受。

学生在课上交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爱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孝敬父母是应该的。

同时在学生在交流完自己的感受后可以进行作文训练,强化了他们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二)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一个人的修养、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应该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

学生具有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这样立德树人才会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收效。

1、教师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需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把丰富的情感倾注于教学之中,变成一种情感艺术,使学生在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在教师丰富情感的感染下,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2、精心备课,找准德育渗透的着力点,长期坚持。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专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等等。

这样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否则,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仅达不到效果,只会让学生反感。

同时要想让德育教育真正的达到效果,不流于形式化,就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3、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志存高远,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历来都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宗旨。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毫无疑问,就成了立德树人的主要操作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明天和命运。

道德兴,则未来兴。

对他们加强思想道德观的教育是一项长期和紧迫的任务,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坚持,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1] 百度文库[2] 百度文库[3]《心理学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心理学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