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最早的“年鉴”
长寿之乡如皋简介
长寿之乡如皋简介如皋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素有“长寿之乡”之称。
它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养生传统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如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使得它成为了被人们称誉的长寿之乡。
如皋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白兔闸以北,常州市以东,青黄海之间,北临黄海的江苏东北角,东连连云港,西连启东市,南濒长江,无锡市以南,与南京、常州之间距离相等。
如皋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人居住。
如皋之所以被誉为长寿之乡,首先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如皋被大片的农田包围,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种植业发达。
如皋盛产高品质的水稻、小麦、豆类以及各种蔬菜水果,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源,为他们的饮食提供了均衡的营养。
其次,如皋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
如皋与长江相交,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这些水域资源为如皋提供了丰富的鱼类和水产品。
当地居民经常食用新鲜、健康的水产品,这种饮食习惯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自然环境的优势,如皋还积极保护和传承了养生文化,这也是如皋成为长寿之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皋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养生传统。
当地居民注重饮食起居的养生之道,讲究均衡的饮食,尤其是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和养身保健。
如皋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这也成为吸引游客和居民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皋的温泉多达几十个,其中以天然矿泉温泉最著名。
当地居民常常享受温泉浴,这不仅可以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舒缓压力和改善皮肤质量。
如今,如皋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养生旅游目的地之一。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都纷纷来到这里感受如皋的独特之处。
在如皋,你可以见到许多老年人健康地活动,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令人羡慕。
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风光,还可以学习到养生之道,体验到传统的中医养生理念。
总之,如皋作为中国的“长寿之乡”,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养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
如皋史话(上)
城市文脉一、如皋平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叫如皋平原历来介绍如皋的文字,总会说是长江下游江海平原长江下游左翼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
又名南通平原、如皋平原。
西起靖江孤山,北(现属如东)“古长江口”,大致在靖江孤小洋口连成的弧线以东。
南面长东延至启东圆陀角。
因所以也称之为南通平原;因为最早成陆的是如皋,所以又称为如皋平原。
我想,如皋人更愿意称之为如皋平原。
这条连线的西面则是里下河平原。
更大范围则统称长江下游冲积平原。
靖江孤山与天目山、黄山(江阴)同出一脉,是天目山的余脉,成陆距今约250万~7000年。
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
陆地不断延伸、扩展,明弘治元年(1488),孤山全部登陆,海拔55.6米,周长1.5千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
城市文脉如皋先民的人类活动已有6000年如皋平原最早成陆的地方位于扬泰古沙嘴最东端的海安、如皋一带。
青墩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及随后的研究证实,距今6000年前,如皋周边今南通西北部已经成陆,并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吴侯会卫侯于郧(今立发桥),建发繇亭以示纪念。
1978年发掘的青墩村青墩遗址,经考古界专家学者实地论证,青墩遗址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江淮东部先进水平。
由此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沙岗青墩一带已有人类居住,是南通地区成陆最早的地方之一。
海安立发桥旧址建有发繇亭,错讹颇多。
江左最早的古邑为什么在这里同作用,与南通地区诸沙洲连接而成。
如皋平原地形地貌“状如覆釜”,高,最高处在如皋古城老县治处,高程6.0米(程)。
海安县治以东一般高程由3.5到5.0米,河地区则低至1.6至3.5米;如皋南部沿江一般在2米。
这就不难理解,因为这里是“水边的高地”。
如皋文明属于江南板块从青墩遗址的文化遗存分析,处长江北岸,石器时代遗存相类似,时代遗存区别较大。
文化层的遗存,宁、镇地区更接近于崧泽中层的文化遗存(距今约5800~5000年)。
如皋简介
如皋基本概况如皋(RUGAO,旧称JU-KAO),隶属于江苏省。
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
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 8万人,现辖主城区、20镇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跻身于中国明星县(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百强县(市)、乡镇工业明星县(市)、邮电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
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
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
古城如皋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
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
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 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
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 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
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如皋市(01[1].13报民政部)-磊晶谢乔-毛
如皋市(Rugao Shi)为世界长寿之乡,花木盆景之都。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如皋名有两说。
一说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如”是到的意思,“皋”则是水边高地。
另一说则来自《太平寰宇记》,“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
因此县名。
如皋位于长江北岸沙咀之上,原野辽阔,于是取《荀子·大略篇》中的“望其圹皋如也”之义,以如皋为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0°20′21"~120°49′57",北纬32°00′18"~32°29′41"。
地处南通市西北。
东邻如东县,南临长江,西与泰兴市接壤,北与海安县为邻。
市人民政府驻如城镇解放路,电话区号0513,邮政编码226500,距南通市人民政府60千米。
政区沿革西周始名海阳。
春秋属吴,称郧,又名发阳、发繇口。
公元前473年,郧地属越。
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
秦时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时,为东楚所有,属东阳郡。
后属西楚。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属海陵县。
新莽时,为亭间属地。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并入东阳县;建武十九年(43年),属海陵县。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如皋正式建县。
隋开皇初(581~600年),并入宁海县,属江都郡。
唐初,宁海县并入海陵县。
唐大和五年(831年),划出海陵县5个乡置如皋场,治所在今如皋镇,属扬州。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为如皋县,属泰州。
宋、元、明沿袭。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通州。
1914~1927年,属苏常道。
1933~1937年,先后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七区、南通区、第四区。
1938年,如皋县国民政府迁马塘镇。
1940年8月,新四军在西乡卢港建如皋县政府;10月,另成立如皋西南行政公署。
1941年3月,改为如西县政府;原如皋县分为如西、如皋两县后,分别属苏中第三、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复名如皋县。
如皋历史变迁
大禹治水九分天下水土为九州时,将江海大地称为“扬州”,“扬”为“荡”,水草荡荡之意。
入夏以后这里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一个部分,到周朝时称这里为“海阳”,属吴国管辖,都城在今苏州;春秋时期,“如皋”开始从“海阳”的东南部海里“长”出来,齐国“总理”贾大夫72岁时以权谋私,娶了16岁的青春美少女为妾,结婚后人家身归他而心不归他,成天闷闷不乐,一次公费旅游时将她带到今天如皋大明村一带的江边上拚命射杀野鸡,以炫耀自己老而不衰,以博她一笑,“如皋”一字由此载入《左传》,但只是吴国“会郧”镇(今海安立发镇)治下的一个小渔村;战国时吴王夫差为了攻打卫国(在今河南省)在“海阳”挖“邢沟”(今大运河的前身)勾通江淮以便水师从长江直接进军;后吴国为越国灭,这里又属越国,越国又为楚国灭,这里又属了楚国。
秦朝时废扬州,将这里划属九江(今江西),后又划属东阳(今山东)。
汉朝时刘邦将这里封给吴王刘濞,更名叫“海陵”,到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国家中央政府才开始在这里设立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海陵县,隶属临淮郡(今淮阴),始建海陵县城(今泰州海陵区)。
东汉末年,因海水泛滥淹没海陵县城,曹操挟天子,下令搬迁居民去邗江(今扬州),废除海陵县的行政建制,海陵以东(包括如皋)全部成了空地。
三国时这里属吴国,孙权在这片肥沃的空地上养马,形成了这片广漠的土地上许多与马有关的地名,如“白马”(今靖江县城南部)、“马塘”(今如东县马塘镇)、“马陵”(如皋县马塘乡),负责作战指挥的吴国大司马(中央军委副主席)吕岱将军常驻在这里与马为伍,依军队建制划分地块屯田养马,每50人为一个屯,分田5千田,养500匹马,海陵大地共有肥田沃土400多万亩,分成800个屯,动用军民4万人,养马40万匹,由于当时马匹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相征,组织一次大型战争大约要损耗、淘汰5至8万匹成年、健壮的良马,为东吴迅速强大、最终能的鼎力三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陈立夫题写的《如皋日报》
陈立夫题写的《如皋日报》⊙鞠九江周丽君趣闻轶事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珍藏一份79年前发行的民国版《如皋日报》。
虽然报纸泛黄,且多处破裂,但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如皋日报”四个字,是由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题写的,并盖有一枚陈立夫印章。
陈立夫(1899—2001),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
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
周恩来曾说:“陈立夫是爱国的。
”这份《如皋日报》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934年12月19日)、星期三发行的,4开2版,已发行至第48号。
此报从何而来?据如皋市档案局(馆)《如皋县档案工作大事记》(全宗永久第62卷)记载:1982年,因集中档案管理需要,如皋县公安局向县档案馆移交了2900余卷的旧政权档案资料。
这些旧政权档案资料是1949年初我军截获的国民党如皋县政府的档案资料,这份《如皋日报》就在其中。
此报何时创刊?何时停刊?据《如皋文史资料》第四辑(1985年版)记载:“《如皋日报》,民国22年(1933年)前后创刊。
它取得地方党政津贴费1400元为出版基金。
日印行600份。
至1938年3月中旬停刊。
”1938年3月19日,如皋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民党如皋县政府撤逃,《如皋日报》也就随之停办。
一份地方小报,何以惊动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并为之题写报头呢?解铃还需系铃人。
这份报纸第二版中有一则“昨日章县长往款产处晤祝主任接洽要公”标题,“章县长”何许人也?《如皋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1934年6月—1936年6月间,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派章骏为如皋县政府县长之职。
如皋的历史名人
如皋的历史名人
三国军事家吕岱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海陵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
北宋教育学家胡瑗
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如皋人。
明末文学家冒辟疆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
李渔(1611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
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常惺法师
俗家姓朱,法名寂祥,字常惺,嗣法于泰县光孝寺安培和尚,法脉名优祥,自署雉水沙门。
江苏省如皋县人
美国神探李昌钰
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县。
长寿食品
玉米面,白萝卜,脱脂肉(其实以前是猪下水之类的肉,熬完猪油后剩下的肉渣.呵呵),面筋,植物肉(一种豆制品,口味介于豆腐干和面筋之间).还有三黄鸡,白蒲茶干,白蒲黄酒,林梓潮糕,董糖等.不过前面几种我认同,后面的是如皋特产,现在当地政府也把这些吹嘘为长寿食品.
特产
产稻米、麦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外,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
如皋简介
如皋简介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
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于东晋义熙七年建县,距今已有1590多年的历史。
她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全国商标百强县(市)。
她现辖20个镇、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
2008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文同意如皋港正式一类口岸开放,这是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一类口岸开放,大港时代来临,为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安上了强大的引擎。
千百年来,如皋人携手自然,铸就了独具魅力的三张名片:长江、长绿、长寿。
长江如皋众所周知,如皋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东部江海交汇处最发达的经济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最亮点。
位于长三角北翼的江苏,近年来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800里沿江被专家视为全球未来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如皋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的15个重点县(市)之一,在江苏沿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占得重要地位。
如皋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长达17.2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
这是江苏沿江亟待开发的非常珍贵的岸线资源,也是长江中下游独一无二的江海联动的物流枢纽。
沿江地区拥有数万亩滩涂和国有土地,区内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
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将沿江产业定位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级不锈钢冶炼为龙头,以精细化工、机电加工为配套,物流仓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十大经济板块格局。
长绿如皋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如皋年鉴》2014条目撰写方法
《如皋年鉴(2014)》条目撰写方法年鉴稿件采用的是条目体,条目是年鉴记述事实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因此,年鉴编纂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条目的选定和编写。
一、什么是年鉴条目?翻开一本《如皋年鉴》,可以看到一些黑体方头括号,每一个黑体方头括号以及所引领的内容就是一个条目。
综观全书可以看出,条目文字占全书文字量的60%多。
所以说,条目是年鉴的细胞,是年鉴构架的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以上一年度的事实和资料为主题记载客观事务的独立单位。
年鉴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年度性。
即它记述的事情应是在上一年内发生的,一般不作历史回顾,也不预测未来。
2014版的《如皋年鉴》记述的事情就应是在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
二是独立性。
年鉴的任何一个条目从标题到内容都具有独立性,每一个条目,它有标题,有主题思想,有反映主题的事实和资料,所有的条目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都是并列的。
三是资料性。
一部年鉴她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具有很强的资料性这也决定了年鉴条目的资料性。
所以说,年鉴条目重在记实和记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不带感情色彩和宣传色彩。
四是规范性。
年鉴是大协作产物,稿件来自全市各单位,众手成鉴,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就难免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如皋年鉴就会成为一本“大杂烩”。
所以说,年鉴条目从选题、标题、政治内容表达、文体语言、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
年鉴条目的组成:由标题+正文+撰稿人署名三部分组成。
年鉴条目的分类:年鉴条目可分为概述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两大类。
概述性条目:记述的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年度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情况信息。
年鉴中标题为【概况】的条目,这就属于概述性条目。
每一个分目下面,都只有一个【概况】,也就是说只有一条概述性条目。
专题性条目:【概况】之外,就是专题性条目了。
每一个分目下面,可以有若干条专题性条目,不受数量限制。
如皋市历史文化名人逸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如皋市历史名人逸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他看到海潮肆虐,民不聊生,上书朝廷,建议重修捍海堰。
宋仁宗准旨,指定范仲淹负责修堰工程。
1024年秋,范仲淹征调民工4万多人,按照他设计的方案,开工筑堤。
到了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潮势又猛,已经筑起来的部分河堤又被冲垮。
遇到大雨,流沙横淤。
民工冻饿劳累,死了200多人,以致少数人出来反对筑堤。
宋仁宗派两淮转运使胡令仪前来察看。
胡令仪赞同范仲淹修堤主张,上书仁宗皇帝,建议继续施工。
一次,雨大风急,越往下挖流沙越多,工程越来越艰巨。
范仲淹顶风冒雨,亲临施工现场督察。
施工经费不足,他还将自己的官俸贴上。
在范仲淹的这种精神鼓舞下,民工们不畏艰险,工程进展很快。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施工,一条长200多千米的新堤绵亘在黄海岸边。
长寿之乡如皋欢迎您
如皋的长寿现象
21.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现象亦源远流长。据史料 .如皋全市人口144.56万人(2003年“如皋年鉴”),
记载,如皋历史上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 每平方千米人口数达978人,属中国乃至世界人口密度高 92岁出任吴国大司马,享年97岁,葬于如皋林梓镇。 的地区。 3.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诸历史上的文字 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学,被王安石尊为 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全市人口年龄结构构成 记载,如皋街巷、桥梁等建筑物的命名 当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美学家、出 比全部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长寿地区所规定的 也记录了百岁老人的踪迹。如皋有百岁 版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古稀之年著有《词 各项指标:2002年如皋80岁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 典》、《演习》,开中国戏曲理论之先河。明末清初 岁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高 坊6处、百岁庄1处、百岁桥3座、百岁 文学家冒辟疆,享年83岁,被毛主席誉为“清兵入关 于全国平均寿命(71岁)4.5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 井2口、百岁巷1处,有记长寿、祈长寿、 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 岁,表明如皋已跨入长寿地区行列。 寓意长寿的寿山、寺庵6处。 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南宋淳 如皋市百岁老人数更是居全国同类地区之首。2002 熙三年李嵩从80岁起每年在紫牡丹花下连续祝寿30年, 年如皋有百岁老人172人,近来逐年递增,2003年为195 活到109岁。 人,2004年为209人。2004年百岁老人数占总人口1.44人 /万,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长寿地区的标准(0.75/万), 更高于我国公布的长寿之乡的国内标准(0.3/万)。
家乡人文历史
家乡人文历史我的家乡如皋——美丽富饶的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积淀着华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金色福地。
她,得天独厚、别具神韵。
说她古老,这是因为:据青墩遗址考古鉴定,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目口有人于此栖养生息。
方志中记载,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代隶属扬州之域,周朝为海阳之地,西汉更地名为“海陵”,三国时为吴国领地,西晋统一后,改称海阳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如皋正式置县,迄今已有1590多年历史。
现仍扎根于西部地区的那株历经1500多年沧桑的参天银杏就是如皋古老历史的见证。
说她神奇,原因在于:“如皋”之名,源于《左传》中一个优美的历史故事——“贾大夫射雉”。
正是这个动人的故事,引得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更为令人惊异的是,如皋这片沃土竟是中国沿海平原地带唯一的人口长寿福地,按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百万人口中应有75位百岁老人,而如皋2002年145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已达172位。
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应达到3位,如皋在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总数遥遥领先,位于榜首。
综观世界以及中国长寿之乡的区位分布,或处高寒地带,或处偏僻山区,或处茫茫草原,或处名山大川,唯独如皋处全国人口密集之区,居江海一马平川之地,而登世界人口长寿之巅,岂不神哉!奇哉!说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据有二:一是如皋人才荟萃;二是如皋人文景观丰富。
如皋历代名人辈出,三国时期有东吴名将大司马吕岱,宋代有理学先驱、大教育家胡瑗、龙图阁学士王觌、大词人王观、钦点状元王俊乂,明代有“开国功臣”朱显忠、抗倭名将郭师古、邱陛,有吏部主事“天(启)、崇(祯)五才子”之一的李之椿,有复社名士、明末“四公子”之—的冒辟疆,清代有被誉为“东方莎土比亚”的大戏剧家李渔,还有官居礼、兵、吏、工四部尚书的戴联奎等等。
市中心如城镇东的冒家巷,古称集贤里,就在这条不足300米长的小巷内,“金龟压钮,代产伟人”。
如皋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如皋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如皋,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如皋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传承,展示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如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节点,如皋一直扮演着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皋曾多次更迭政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在如皋的城区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如皋文庙,建于明代,是一个古老而庄严的文化圣地。
文庙内供奉着孔子和四配祀,是如皋崇尚儒家文化和教育的象征。
每年的孔子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此外,如皋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景点。
比如,古城区内的各大街巷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石板路、老式建筑、青砖黛瓦,给人一种宜居而又古朴的感觉。
其中有许多民居改造成了古色古香的客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
此外,如皋的园林也是独具特色,比如凤凰山庄和东方园林等,以其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
如皋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其民俗风情和传统节庆上。
如皋的民俗文化深受渔民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例如渔家灯、船歌等民俗活动常常在节假日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如皋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节庆,如寿春节、苏州水乡艺术节等,这些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如皋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除了历史文化,如皋还以其特色产业而闻名。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城市,如皋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渔业是如皋的传统产业之一,这里的海鲜产量丰富,以蟹类、鱼类和贝类为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每年的蟹类季节,如皋的蟹类市场繁忙起来,成为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如皋还以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而著称。
这里的农田肥沃,土地适合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
如皋的大米和蔬菜品质优良,受到广泛认可。
如皋市的地名介绍和历史
如皋市的地名介绍和历史如皋市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北界通州区,西接海安市。
如皋市地名源于其地理位置,因位于长江入海口,故得名“如皋”,意为“如同皋水一样”。
如皋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市内有沪通铁路、沪通高速公路、204国道等多条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距不远,交通十分便捷。
同时,如皋市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江苏省内水运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如皋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如皋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皋市境内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皋古城、如皋博物馆、如皋文庙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如皋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如皋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如皋市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市区内高楼林立,商业繁荣,各类现代化设施齐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如皋市还注重保护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如皋市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区。
市内农田肥沃,农产品丰富多样,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为主要农作物。
如皋市还以渔业闻名,是江苏省内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市内的渔港和渔船数量众多,每年都有大量的海产品出口到国内外市场。
如皋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区。
市内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
如皋市还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如皋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江苏省内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如皋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
市内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皋市的海滩、渔港、古镇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
同时,如皋市还举办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皋渔民节、如皋蟹文化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如皋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之地。
江苏省如皋市基本情况简介
如皋基本情况简介如皋市地处东部沿海与长江T型交汇处北岸,现辖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45万,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48公里,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深水岸线20.2公里,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江苏沿江开发的重点市(县),享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
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8年位居南通第一,年均超过20%。
2010年完成GDP4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8.1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增幅均超过50%;规模工业投入增长26.3%,增幅居南通首位;工业应税销售总量、增幅均居南通第一;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5.76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51亿美元,持续保持南通首位、江苏前列;外贸出口在全省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强势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00元、8060元,增长16.8%、1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3.8亿元,增长20.3%增幅连续七年居南通首位、江苏前列;全社会消费品零销售总额150亿元,增长21.2%,增幅居南通第一。
本市先后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开发潜力、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如皋交通区位优势彰显。
如皋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水、陆、空交通体系完善高效、方便快捷。
宁通高速、沿海高速、江海高速、204国道、江苏沿江一级公路穿境而过,拥有9个高速公路道口,苏通大桥、江阴大桥、皋张汽渡(如皋—张家港)三条近距离过江通道,距上海仅90分钟车程,所有镇、开发区10分钟车程内可以到达高速道口。
目前拥有两条国家一级航道,可通航10万吨的巨轮。
加之横贯南北的新长铁路、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铁路、距城区仅50公里的南通机场。
拟建设中的锡通长江大桥和上海—南通城际铁路更将让如皋与上海共享同城效应。
如皋各乡镇及村庄名称由来.docx
如皋各乡镇及村庄名称由来如皋如皋之名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
“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
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夏时隶扬州之域,周时为海阳地。
春秋时为吴国海阳郧地,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
秦时归九江郡,汉代曾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因地并海而高得名。
白蒲镇2000多年前的白蒲是长江边一片土壤肥沃的芦荡,至西晋时,一些游民因抗拒晋王朝横征暴敛,无家可归,聚居于此。
晋镇北将军司马毛璩带兵前来征讨,一把大火将芦荡烧光,游民无法躲藏,只得向朝廷投降。
毛璩把其中青壮年补充军队,留下老弱病残就地垦荒种植,成为白蒲人最早的祖先之一。
北周时,因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此地湮没,后又重新成陆,于唐时称为白潮镇。
宋代,因该镇蒲塘长着开白花的蒲草,人们又给它冠以“白蒲”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海安韩紫石《海陵集》中收有南宋文天祥从镇江脱险后所作《过白蒲》一诗,诗云:“此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四年。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境内除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尚有——堂子巷:100年前,巷内有一浴堂,经营有方,较有名气。
方言叫浴室为澡堂子,故名。
秀才巷:相传此巷出的秀才较多,故名。
东行巷:因历史上有几家粮行开设于此巷内,故名。
顾七家庄:清朝,有7户顾姓居此,故名。
蒲西仓库:解放初,将姚、泰两户地主的房子改作仓库,故以此作庄名。
邹家店:相传200多年前,有邹姓在此开店,生意兴隆,故名。
三十三家半:相传该地原住有34户人家,民国时如皋与南通划定县界,其中有一户姓包的住宅,一半划归如皋县,一半划归南通县,故名。
赤宏庄:相传400多年前,有一举人名叫吴赤宏的居此,故名。
周家湾楼:相传有一周姓人家,在河湾处建有一楼房,故名。
七里庙:150多年前,此地有一土地庙,距白蒲7里,故名。
猫儿荡:该地原有一块草荡田,形似猫儿,故名。
搬经镇搬经原名潘泾,位于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属黄桥革命老区。
如皋古代及近代的乡土历史资料
如皋古代及近代的乡土历史资料如皋是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北部的一个县级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将从如皋古代及近代的乡土历史资料出发,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古代的如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如皋就是一个繁荣的城市。
那时的如皋,城市规模不大,但却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内有繁华的市场,有繁忙的商贸活动,还有鳞次栉比的街巷。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希望。
然而,古代的如皋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皋也曾多次遭受战乱的蹂躏。
明朝时期,如皋曾多次成为军阀的争夺对象,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不过,即使在动荡的战乱中,如皋的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坚守。
近代的如皋,是一个经历了繁荣与苦难的城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如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时,如皋的乡民踊跃参与到中国的民主革命中,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奋斗。
他们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各种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时期,如皋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如皋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城市内涌现出了许多新的企业和工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了如皋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皋的乡土历史资料中还记录了许多关于当地人民生活的细节。
例如,如皋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每年的农历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传统的婚礼、葬礼等仪式也流传至今,成为了如皋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此外,如皋还是一座渔业大县,渔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得如皋成为了一个富饶的地方。
在如皋的乡土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历史画卷。
这里有古代的繁华和苦难,有近代的革命与发展,有人们的喜怒哀乐,有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变迁。
如皋的历史是如此丰富多彩,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 从另 一个 方面来 看,《纪要》也有 它的 不足之处, 如 :突 出个 人 的表现 多。在 37幅照片 中,除孙 中山遗像 外,就有 32幅是县长 、科局长 、区长 、保长 等的照 片,只 有 4幅是反映 交通和 水利方 面的;其次 ,有些 内容 过于 简单 ,如 记载教育 方面的有 67条,就像 数码 头一样 ,每 条就是 一句简短 的话 ,起 不到记史述事 的作用 ,史料价 值不大 ;再次 ,资料不全 ,还有不少领域未 能涉及。
3.统计 图表 比较 多。全册 共 47幅 ,形成一个 系列 , 这 在 当代年 鉴 中也是少 见的。《纪要 》使 用的统计 图形 式 多样 ,有条形 图、曲线 图 、面积 图、统计地 图等 ;制作 水平 较 高,如《仓 库调查 与仓 储 积谷 图》《宗 教 类别 百 分 比 图》《人 口密度 分布 图》《社会 教 育及 中等教 育概 况 图》《各种 性 质 合作 社 统计 图》《田农 工 资 统计 图》, 均绘制得特 别形象 、生动 、鲜 明。
墨
也 女
◎
垦
《如 j 的《 度 全 有 :: 财 亚炙 图 、 仓 库 传 染 来 源 个部
有 许
党江 县 了 彳 调 蕉 此 . 资 举 主 在 迥 另 编 拜 要 根 壤 则 亦 健 之 !
生 鉴 论 坛 来自“丘 此 ,
要》
(市 : 数 业 瑚
4.资料 翔 实,重 点 突 出。当时如 皋是 一个 农业 县, 《纪要》以较 多的篇 幅记 载 了如皋农业 、水利 、副业方面 的情况 ,如在水利方面 详细记载 了疏浚如 靖界 河 、东 串 场 河、堡河 、公 共河 的淤塞情况 、疏浚 计划 、开 工时 间、 疏 浚地 段 、土 方 总数 、经 费来源 、竣 工 日期 、验 收情 况 等 。在 副业方面,详细记 载 了组织推进 、良种繁殖 、新技 术推广 、病 虫害 防治 、保 护奖励 等情况。这 些 内容充 分 体现 了如 皋以农业为主的特点。
5.权威性 比较 高。这本 出 自时任县长之手的《纪要》 是 “官书”,它的资料来源于 官方 ,其真 实性和权威性 不 容置疑。作 为真 实可信的资料 ,《纪要》不仅成 为当权者 的 案 头 书 ,可 供 随 时 翻 阅 ,更重 要 的是 它 可 为 当 权者 提 供 决策 参考 的重要来 源 ,从 而也决 定《纪要》资 料 的 内 容的真实性、数据 统计 等方面 的准确性具有很高的权威 性等等。
一 -上
韶 74
,,
告 出版 ,总共只花 了9个 月 的时 间,比我们现在 花 的时 间还少。虽然这本《纪 要》页数不 多,但 当时国民党如皋 县政府仅设 一室、一委 、两科 、三局 ,总共 只有 45人,从 事这 项工作 的 人肯定也 不会很 多。编 写《纪 要》要 经过 搜 集资料、撰 写文章、拍摄 照片 、绘制 图表 以及 定稿 、排 版 、校对 、印刷 等一系列工序,而那时制版 、印刷等条件 不能与今 日相 比,能有这样 的速度 是难 能可贵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