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合集下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类型
1 2 3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是指那些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 手段的人类聚集地,包括农村、山村、渔村等 。
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是指那些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主要谋 生手段的人类聚集地,包括城市、城镇、村落 等。
特殊聚落
除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一些特殊 的聚落形式,如游牧部落、航海民族、宗教信 徒等。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目录
• 聚落概念与特点 • 聚落与人类关系 • 聚落发展与变迁 • 环境保护与聚落发展 • 聚落旅游与文化保护 • 未来聚落发展趋势
01
聚落概念与特点
聚落定义
社会群体
聚落是由一组社会群体组成的,这些社会群体可能包括家庭 、家族、氏族、村落等。
相对定居
聚落中的社会群体通常是相对定居的,但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有时会因为环境变化、战争、灾害等原因而迁徙或流动。
聚落变迁对人类的影响
1 2
社会影响
聚落的变迁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例如改变 人类的居住方式、生活习俗和社会结构。
经济影响
聚落的变迁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例如促进 经济发展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向。
3
环境影响
聚落的变迁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改变土地 利用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等。
04
环境保护与聚落发展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因素
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文化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聚落人类生活方式
01
农村聚落生活方式
农村聚落中的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生活方式相对朴素,强调自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也有一定规模的工矿
企业形成的聚落。

3.城市聚落的形成: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
变为城市。

二、聚落的分布
1.聚落的分布:有的沿河流分布,有的沿公路分布,有的镶嵌在山
谷里。

2.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

三、聚落的发展变化
1.传统聚落:保留历史时期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聚落。

2.传统聚落的价值:具有重要纪念或教育意义。

3.如何保护传统聚落?答:保持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开发,发挥地
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聚落的分类
1.乡村聚落:人口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人口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五、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比较平坦的高地,以
平房或楼房为主,交通便利。

而丘陵地区则不同,往往分布在地势较为开阔的低地,交通不便。

2.气候对聚落的影响:寒冷地区聚落的房屋多采用厚墙、小窗的设
计,以抵御严寒;而在热带地区,房屋则多为通风设计,以保持通风和降温。

3.水源对聚落的影响:许多村落形成的原因与水源有关,如水边人
家多形成河谷型聚落,而沙漠地区的绿洲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

4.自然灾害对聚落的影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影响人
们的居住环境,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发展。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导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开始以聚落的形式居住。

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核心单位。

在聚落中,人们相互依赖、协作,共同满足各自的需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人类聚落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口相对集中,以共同居住和共同生活为特征的地区。

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城镇和村落等不同类型。

城市是最大的聚落形式,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城镇则相对较小,通常是作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而村落则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

二、聚落的类型1. 城市城市是最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通常由高楼大厦、商业区、行政区和居民区等组成。

城市的特点包括:高度的人口密度、繁荣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文化和社会资源等。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村落之间的地区。

它们通常人口相对较少,交通、商业等设施也较为简单。

城镇在过去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城镇提供了工作机会,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

3. 村落村落是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位。

村落通常由一些农民家庭组成,大多数人依靠农业和农村产业为生。

村落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传统、社会关系密切等。

尽管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一些村落的面貌,但村落仍然是农村社区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传统。

三、聚落的作用聚落作为人类居住的基本单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聚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交往和合作聚落提供了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场所。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资源、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西北地区的蒙古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 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西亚传统的民居
东南亚的民居 北极地区的冰屋 黄土高原的窑洞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聚落与环境
北 京 老 城 的 四 合 院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长期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地 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且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 仰等也不同,往往会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传统的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
东南亚的民居
北极地区的冰屋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描述东南亚的民居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色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北极地区的冰屋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 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环境
(三)聚落内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描述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特点,并分析此区域民居特 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邮 票 上 的 中 国 民 居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我 国 皖 南 古 村 落
知识小结:
乡村
生产力 水平提升
城市
生产生活 方式差异
聚落
发保 展护
分布与形态 体现与反映
环境
自然 环境
人文 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自然资源 …… 交通 科技 ……
聚落与环境
青砖灰瓦、简洁质朴、方正对称
和睦团圆;含蓄封闭;内外 有别;长幼尊卑;均衡中庸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聚落的概念与形成•聚落的发展历程•聚落的特征与功能•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现代聚落的设计与建设目录01聚落的概念与形成1聚落的概念23聚落是指人类长期定居、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聚落包括城市、乡村、小镇、村落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定居点。

聚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空间载体,是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综合体现。

聚落的形成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体制、政策、法律等政治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聚落的分类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村庄。

根据规模可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文化城市等。

根据职能可分为集聚型聚落和分散型聚落。

根据形态可分为单一民族聚落和多元民族聚落。

根据人口结构02聚落的发展历程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简单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狩猎采集聚落以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移动性和季节性,通常由多个家庭组成。

游牧聚落原始聚落农业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

城市聚落以城市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聚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工具制造能力,同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古代聚落城堡聚落城堡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防御性建筑,城堡聚落则是以城堡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国王建立。

庄园聚落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农业经营单位,庄园聚落则是以庄园为核心的聚落形式,通常由贵族或教会建立。

中世纪聚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农村地区。

城市扩张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政府和企业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成原因。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特点,认识不同类型聚落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并培养学生对人类聚居地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初步认识,以及分析聚落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了解不同类型聚落的特征。

难点则在于分析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学生具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教学效果,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地理教材、多媒体课件(包括地图、图片等)、教具(如沙盘模型、挂图等);并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聚落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工具;同时,教师应事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案例和实地照片,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还应准备好相应的提问问题及思考题目,以供课堂互动和课后思考之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展示多样聚落图片,如不同国家的建筑群、农村景象、现代城市、古镇等,引发学生对聚落形态的好奇与思考。

2. 简述人类对聚居地的重要性及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聚落之美,提出今天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探索和了解聚落的特点与类型。

二、理论导引,认识聚落1. 定义聚落: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聚落的概念,即人类为满足生活需求而形成的居住地。

2. 聚落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聚落,如城市、乡村、集镇等,并解释其特点与分布的地理因素。

三、课堂互动,讨论交流1. 小组合作探究:每组选取一种特定类型的聚落(如中国传统的乡村或现代的商业性城市),分析其聚居形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原因。

2. 组内分享: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分析结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学生对聚落类型的理解和认知。

3. 交流拓展:提问学生对其他国家的典型聚落的了解与思考,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同时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3
44 45
云南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新疆天山 云南哈尼梯田
2012.7 自然遗产
2013.6 自然遗产 2013.6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展转南迁,在闽粤 交界一带定居.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木衫等建造了奇特的 土楼。其好处是便于共同抵御外敌。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29
云南三江并流
明清皇家陵寝;北京明十三陵、 2003.7 南京明孝陵 30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本溪桓仁、通化集安 明清皇家陵寝:盛京三陵 2004.7
明清皇宫:沈阳故宫 31
32 33
2004.7 2005.7
2006.7 2006.7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的吴哥窟
法国塞纳河畔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5处)
序 号
1 2 3 地域名称 长城:甘肃-河北段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1987.12 1987.12 1987.12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2000.11
28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西藏拉萨历史建筑群:罗布林 卡 长城:辽宁九门口段
2001.12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讲授
一、聚落与环境
我们把人们居住的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1)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
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 等市里的人们主要从 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 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小 大
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分布、 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悠久,人口 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
的生存带来困难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 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
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
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形平坦
成都平原
沿江沿海城市群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集 度 乡 村 稀疏 城 市 密集 高 度 道 路 商 店 学 校 医 院 农 田 果 园 鱼 塘 人 口 自然 景观 改变
稀 稀 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疏 疏 密 密 高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集 集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挽救人类的无价之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聚落与环境
1. 乡村 和 城市 ,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 小 ,主要有 农村 、牧村、渔村等不同类 型;城市规模较 大 ,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 服务业 等工作。
3.在高山、荒漠 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 状,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 地等则呈 条带 状。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这些遗产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 情况的一部活的“ 百科全书 ”。 2.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 遗址 ,处理 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2.◎重难点:会分析聚落形成的原因。 3.◎素养目标:知道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统聚落和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预习导学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未来生存,必须建立适当 的居住地来防寒避暑避风雨,进而开展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 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 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景观有什么差异?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来保护传统聚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 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找答案。
4.阅读课本上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丽江古城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美 地保存了原始风貌,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科全 书”。
(2)针对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保 护丽江古城应该怎么做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 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 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 材料二 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市。 材料三 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 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材料四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 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9. 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极地地区
10. 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D )
A. 北欧的房屋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C.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D. 西亚的民居
知识点②: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 )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反映了__城__市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乡__村__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乡__村___聚落,这三个 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_位__于__河_流__附__近__的__平__原_地__区__,__交__通_便__利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B____处,理由是 _位__于__河_流__交__汇__处__,__交_通__便__利__,__有_利__于__人__和__货_物__的__集__散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乡__村__ (填“城市”或“乡村”)聚落。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什么是聚落?先有什么聚落?人们集中居住地——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2、简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地形、交通道路、建筑物等方面)乡村聚落地形比较崎岖,只有小路通往附近的村镇,建筑物稀疏,低矮,周围是池塘,农田,果树等。

城市聚落地形比较平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辆很多,房屋密集,高楼林立。

3、叙述亚洲、欧洲、非洲乡村景观的特征?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比较密集。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比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4、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5、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在山区,有些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有些平原地区聚落呈团块状;威海的聚落呈团块状。

6、填下表,比较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7、聚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村聚落过去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

城市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8、世界遗产的分类?列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外名城?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威尼斯,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各古城的特点)。

9、山东乡村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山东传统民居的共同点是:屋顶和墙体较厚,原因是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样冬天寒气进不来,夏天太阳晒不透。

不同的民居反映不同的环境,如:海草房位于降水丰富的东部沿海,石头房位于地势崎岖的中部山区,土坯房位于降水较少的鲁西北平原;传统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受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人们只能就地取材。

由此可见,传统民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经济水平、民俗等特点。

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册 试卷讲义 01-全练版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册 试卷讲义 01-全练版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聚落与环境【跨学科·语文】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据此,完成1—2题。

1.(2023河南信阳平桥五校联考)文中描述的“桃花源”所属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住房紧张B.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交通便利D.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2.(2023河南信阳平桥五校联考)有利于“桃花源”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有()A.土地平旷B.屋舍俨然C.阡陌交通D.鸡犬相闻3.(2022甘肃金昌中考)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

以下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①高纬度地带②河流干支流交汇处③山地、高原地带④中低纬沿海地区⑤温暖的平原地带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4—5题。

4.(2022山东烟台芝罘期末)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民居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5.(2022山东烟台芝罘期末)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

6.(2022湖南永州道县期末)图示聚落分布的规律是()A.沿盆地边缘分布B.沿铁路分布C.沿公路分布D.沿河流分布7.(2022湖南永州道县期末)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人地协调观】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 商 学 医 农 道路 店 校 院 田 果园 鱼塘 人口 修 高 ( 多 ( 多 ( 多 ( 有 ( 有/ ( 有/ ( 疏/ 筑情 度 / 少 / 少 / 少 / 无 无) 无) 密) 况 ) ) ) ) 低 稀疏 少 多 少 多 少 多 有 有 有 人口 稀疏 人口 密集
聚 密 落 集 度 乡 稀 村 疏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四章
第三节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我国南北方房屋建筑差异较大,尤其是民居,北方多为 平顶房,南方多为人字形斜顶的房屋,倾斜角较大。 同学们,我国南北方的民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读课文中图4.12,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完 善表格内容。
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 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地形因素: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们耕作、建筑,适宜聚落的形 成和发展。 土壤因素: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能够养活较 多的人口。 水源因素:水是人们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因此,湖 滨、河畔、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河流往往 成为人们对外联络的通道,有利于人们的居住。 交通条件:交通枢纽、道路沿线、沿河沿海港口处,便于劳动 力和资源、物质的交流,有利于人类聚落的发展。 自然资源:无论是人们的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各种自然资 源,丰富的资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如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了大批新的城市。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对自然景 观的改变 ( 大/ 小)

城 密 高 密集 市 集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读课文中图4.13、图4.14和图4.15,讨论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
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因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
密,经济较为发达,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山、荒漠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读图4.19、图4.20和图4.2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
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
民居。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Fra bibliotek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
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
回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