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不同、教学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3 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使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份。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赋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解决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2.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赋予更深入的讲解和拓展知识;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教学方法,匡助他们逐步理解。
2.2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例如,对于某些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难点,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匡助他们解决问题。
2.3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学习和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3.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2 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材料和资料。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3.3 制作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一些教学素材,如PPT、教学视频等。
这些素材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1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匡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一个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
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即加减混合、带小括号。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竞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闪光点。
例如:教学例1,有一个学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而是学生在心中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得数直接应用到了算式中,这时,其他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没有表示出来,这样解答不行……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这名学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再如: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1处理加减混合,例2处理连减和小括号。
但今天,学生在解决木偶戏的过程中就想出了带小括号的解答方法,这在试讲的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于是例1、例2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全部在例1中通过自学自悟理解、掌握了。
一上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概述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我认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反思是必要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涉及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而在数学第八单元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评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检查、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进行。
在我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会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答,然后对他们的解答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1. 差异化教学策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会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一些数学擅长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拓展和挑战。
2. 合作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优化1. 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示范法、引导法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比如布置一些自学任务,让学生在家里通过查阅资料、做练习等方式来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解决问题(2)》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学。
这节课,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时,特别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同桌交流的学习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美好友谊。
一、闯关答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设置了两道题让学生画一画。
第1题是画圆形和三角形的数量同样多;第2题画圆形和正方形,使正方形的数量比圆形的数量少3个。
这两道题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一一对应”数学原则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激并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解决问题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最好体现。
图中,小雪和小华在玩套圈游戏。
根据已知信息: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一边画、一边想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扎根。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总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方法,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就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小学数学_《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根据学校要求,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本节课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做铺垫。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的不错!我们带着这个好状态展开今天的学习好不好!生:好!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生:济南、威海、泰山……同学们,旅游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发现信息出示课件,让生仔细观察。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不出示信息)里面停满了汽车,站满了人,其中就包含了数学信息,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信息),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
生:停了9辆大汽车。
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生:还剩5人。
师:同学们把信息都找出来了,老师感觉有些零散,你能把这些信息分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关于车的信息)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关于人的信息)2、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的分类整理,信息更加清晰了!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生:一共多少辆汽车?生:小汽车有多少辆?生: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3、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该解决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标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问题所在。
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
1.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2.1 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实践验证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2 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思路。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
3.2 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彼此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四、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1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通过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2 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主动解决。
小学数学_归一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2、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2、体会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意识的培养和帮助学生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列表整理,建模准备。
1、出示信息窗,整理条件和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小明和小丽去参观绿色生态园,这是他们买南瓜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没有一种好方法,把这些信息清楚、简单地表示出来呢?学生可能会举手,教师稍作停顿后,课件出示三点提示:1、文字描述;2、画示意图;3、列表格学生独立整理。
2、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A.文字描述的方法:3个南瓜18元,9个南瓜多少元?让这位学生说说这样整理和老师的相比,清楚、简单吗?B.画示意图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线段。
让学生说明一下,用什么代表的南瓜。
再让一生评价怎么样?C.列表格的方法:当这种方法出来出后,再让学生解释一下。
能把你的内容搬到到这张大表格里吗?课件出示半成品表格,学生填写。
课件调动3个和9个的位置,问生可以吗?为什么?这样整理可以吗?【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肯定了学生所列的表格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后,引导其将整理的内容搬到教师提前准备的大表格中,接着又呈现了另一种列表格的形式,很自然地向学生呈现出了完整、规范的表格。
其次,将课件改成白板课件可以交换3个和9个的位置,让学生很形象的观察出交换3个和9个的位置是不可以的,整理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对应。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用数学解决问题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课程进行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其次,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对物体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演示、提问、讨论和练习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讲述阶段,教师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示意图或实物,向学生解读问题,引导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演示阶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物体,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提问和讨论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在练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重点,注重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布置作业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并且,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一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课程,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连除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知道哪些数学条件?生1:分成2组。
生2:每组有3队,每队有10人。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先独立计算,师巡视。
两人板演。
生1板演:2×3=6(个)10×6=60(人)生2板演:2×3×10=60(人)师:2×3=6(个)表示什么意思?生:2组有6个队。
师:10×6=60(人)表示什么意思?生:一共有60人参加表演。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还可以6×5=30(人)30×2=60(人)6×5表示什么意思?生:每组有30人。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只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板书:解决问题)师谈话导入:现在,老师把这题变一变。
看!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师边说边在课件出示画面)师:30÷3=10(人) 表示什么意思?生:每组有10人。
师:每组有多少人?(并板书)这是解决问题时所用的什么方法?生:分步计算。
师:先用什么方法求出什么?生:先用除法求出每队有多少人?生:再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师:60÷2÷3=10(人)这是一道什么算式?生:综合算式。
师:他做对吗?生:对。
师:6÷(2×3)=1(人)对吗?生:应该是60÷(2×3)=10(人)师: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写错数。
2×3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队有6个小组。
师在课件里展示分步算式。
2×3=6(个)60÷6=10(人)师: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先用除法求出每队有多少人?第二种方法用乘法求出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个小组?第二步两种方法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有几人?师小结: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如学生的理解难点、学习兴趣不高等。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量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明确问题1.1 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难点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难点。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惟独明确了学生的问题,才干有针对性地解决。
1.2 分析问题的原因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问题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
1.3 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应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匡助学生理解某个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惟独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才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二、灵便运用教学策略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量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讲述生动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预度和积极性。
三、个性化教学3.1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惟独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干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
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
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连除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连除应用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5、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片)师: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什么?生:马师:看,我把图片换一个角度,你有看到什么?生:(观察思考后)青蛙师:多神奇啊!同一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竟然得到了不同的图像!其实我们的数学学习也是这样的,同一个问题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你会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回忆旧知,形成表象1、(根据条件提问题解答)师:你们知道我是几年级的老师吗?生:不知道师:我是六年级的老师,想不想了解我的学生?生:想出示“六(1)班有48人,平均分成了8个组”师:你到知道了什么信息?生:有48人、平均分成了8个组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每组多少人?(师出示)师:会解决吗?生:48÷8=6(人)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1:用48人除以平均分成成的8个组等于每组多少人。
师:说的真好!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2:----------师:说的真好,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2、根据问题补条件解答师:我们来看六2班的情况(出示:六2班有42人每组多少人?)师:怎么求每组多少人?生:不能求!!师:为什么?生:不知道“平均分成了几组”师:你为什么要知道“平均分成了几组”哪?生1:应该用总人数除以平均分成几组等于每组多少人。
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上《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活动背景:请学校指导老师来听课指导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预设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想法挺好,但是学生提问题的时候不够积极,发言的就是那几个,更多的学生是用眼睛不知所措的望着我或是赶紧把头低下去。
以后我要在平时多多提倡学生自己想提问、敢提问、会提问这方面的能力。
2、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的作业深度深了点,应该把这些作业放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才使用。
平时我要注意学生学情上多研究,在作业设计上注意技巧,难易适度。
3、学生在画图表示题意时,老师可以多加强调,让他们分清用图表示4×5和4+5的含义,多说一说,通过观察图和画图的实践操作,明白4×5是4个5相加,4+5是4和5合起来,我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做得不好,没有真真切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两道题中都有4和5,都是问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这个问题,列不同算式的实质区别。
4、在板书的设计上,可以多注意细节,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精髓,这上面也要花花功夫。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的学习困难,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有效。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来解决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种反思个人经验的方式,更是一种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育改进和进步的关键。
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盲点和局限,并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的步骤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学反思步骤,供教师参考:1.回顾教学过程和目标。
教师应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教材,并检查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如果发现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实现。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旦教师发现了问题,就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可能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以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4.实施解决方案。
教师需要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观察其效果。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但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解决方案是否有效。
5.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
教师应该评估实施解决方案后的效果,并与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解决方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做出调整或尝试其他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的技巧和工具教学反思需要一些技巧和工具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板贴。
学具准备:作业纸(一)(二)、小纸板。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召开了春季运动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运动会开幕式的图片,我们一块欣赏一下吧!运动会开幕式开始了,三年级的同学参加开幕式的表演,他们手拿花扇,精神抖擞的向我们走来……2、细心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6人。
生2:有3个方阵。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板贴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可以求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2、可以求出3个方阵有多少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师:3个方阵的同学一块参加表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三个方阵表演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仿佛看到了……2、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三个方阵表演的画面吗?生1:用1根小木棍代表1个人。
生2:用1个三角形代表1个人。
生3:用1个正方形(长方形)代表1个人。
生4:用1个圆圈代表1个人……画一画: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3个方阵算一算:3个方阵有多少人?3、师:请同学们拿出1号作业纸,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心目中的方阵图,看谁表示的直观、简洁、速度又快,开始!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这是谁的作品,上台说说你的创意吧!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5、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用了摆小木棍、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圈等方式表示出心目中的方阵图,下面就让我们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算一算,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同学?6、师巡视,了解学情,收集不同的方法为下步的展示做准备。
三、展示交流1、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讲一讲你的解题思路。
2、生讲解完,大屏幕动态回顾解题思路。
(1)生思路1:1、先算:,列式:,2、再算:,列式:,综合算式:(1)生思路2:(1)生思路3: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教师顺势完成板书。
4、师总结:看来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就会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跟踪训练1、二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参加开幕式的表演,看他们手捧向日葵,活泼可爱。
2、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每行有6人,每人手捧2朵向日葵,二年级的小朋友一共站了4行。
一共需要多少朵向日葵?3、先独立思考,画一画,然后借助于自己设计的图表列式算一算,开始!4、展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画一画:用喜欢的方式直观简洁表示出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朵向日葵?1、先算:,2、再算:,综合算式:五、巩固训练为备战运动会,李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羽毛球,你能帮李老师算一算,这些羽毛球一共花多少钱吗?六、拓展应用你知道图中的书架上一共摆放了多少本书吗?仔细观察,算一算,小组内交流一下!七、回顾整理下面,让我们一块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边回顾边演示提炼学习思路,完成数学建模。
八、我的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数学的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 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搞)》中,“解决问题”明确提出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连乘解决问题”,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绿色生态园信息窗1 解决问题。
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校刚举办了秋季运动会,以“运动会开幕式”为背景主题(教材中以学生参观绿色生态园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解决问题,《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以“问题”作为贯穿于“解决问题”课堂的纽带,通过“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贯穿于“解决问题”课的主线,从而引导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即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整理信息——优化策略——解决问题——建构模型——应用拓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尽管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问题经验,但是对于如何整理信息还有待提升。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 解决问题 >效果分析关于解决问题,《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以“问题”作为贯穿于“解决问题”课堂的纽带,通过“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贯穿于“解决问题”课的主线,从而引导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即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整理信息——优化策略——解决问题——建构模型——应用拓展。
这节课应该说是应用题教学研讨中一节较好的课例,达到较好效果:1、目标生成,清晰自然: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
为此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创设以下情境:学校开幕式花束表演的场景,带来了几组花束方阵表演的图片,一块欣赏一下!(图片清晰美丽,学生富有兴趣)。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真实的有用的,提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生成清晰自然。
2、自主探究,体验创新:本课,老师不是一字一句分析应用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想想、画画、算算),进而合作交流(说说、议议、矫正),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三组花卉摆放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直观简洁的表示出这组画面吗?学生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
这样的“解决问题”过程势必要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位置,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体验、创新!3、展示交流,完善认知: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展示交流解题思路(生思路1、2、3),大屏幕动态回顾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弄清算理,教师顺势完成板书,看来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就会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新知得以完善。
4、跟踪训练,应用拓展:本节课打破了“巩固练习”的常规模式,设计了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做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八、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1<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乘解决问题”,它位于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第二课时学习连除解决问题和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用喜欢的方式表示方阵图,然后借助方阵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
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