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白居易诗四首》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对应学生用书P38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

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公子行》。

有《华阳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曾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有《刘梦得文集》。

杜荀鹤(846-907),唐代诗人。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

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其诗晓畅清逸,语言通俗,对唐末社会动乱及民生惨苦,反映颇多。

有《唐风集》。

《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是顾况在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创作主张的指导下写成的。

完整版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宋词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表和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赏析名句,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1.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2. 赏析名句,掌握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二、作者简介:请阅读《金版学案》P89文本资料和写作背景三、预习思考1、请完成《金版学案》P88自主预习部分并自我校对。

2、判断下面文学常识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

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3、填空:①柳永,_______(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官屯田员外郎,又世称“_______”。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________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漂泊生活、______________之情。

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8.绿蚁新醅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饮一杯无? 解析:不要把“鳞”写为“粼”,不要把“典”写为 “点”,不要把“毕”写为“必”等。 答案:1.脍切天池鳞 2.衢州人食人 3.来如春梦几多时 4.急敛暴征求考课 5.典桑卖地纳官租 6.何必钩爪锯牙 食人肉 7.十家租税九家毕 8.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三、阅读《杜陵叟》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6.本诗描绘了几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面一:千里灾情。开头七句“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 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 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都是恶劣的天气, 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5.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6.好像 指时间短促 7.扬花 8.奏明(皇帝) 9.皇帝的诏书 张贴 10.免除 11.没过 滤的酒 12.名词作动词,下雪
六、名句积累
1.果擘洞庭橘,________________。 2.是岁江南旱,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去似朝云无觅处。 4.长吏明知不申破,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明年衣食将何如? 6.虐人害物即豺狼,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虚受吾君蠲免恩。
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从吾所好。”
——选自《论语·述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于道义就可以去 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 果富贵不合于道义就不去追求,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 事。”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练习及答案讲解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练习及答案讲解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心如意(chân 风驰电掣.(châ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ɡāi 瞠.目结舌(tánɡ 答案 D解析“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B .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C .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D .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答案 C解析 A 项驶—使。

B 项祯—帧。

D 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解析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

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高中语文 7白居易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7白居易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7白居易诗四首有“垂髻幼童”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首都市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幼童,纷纷慷慨解囊……这是2013年6月21日《杂文报》第1版《青春小札》中的一句话,其中“垂髻幼童”说得不对,应是“垂髫幼童”之误。

髫(tiáo),指儿童下垂之发,也称“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其中“黄发”指代老年人,“垂髫”指代幼童。

而“髻”指梳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幼童头发稀少,是梳不成“髻”的。

汉语中也不用“垂髻”指代幼童。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赵永成走近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作品白居易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长庆年间自编文集《白氏长庆集》。

相关知识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如其中的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

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识记字音朱绂.(fú) 醅.酒(péi) 樽罍.(léi) 果擘.(bāi)脍.切(kuài) 敕.牒(chì) 嬗.变(shàn) 衢.州(qú)蠲.免(juān) 京畿.(jī)“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课《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课《王维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王维诗四首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

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

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如滔滔江水,美如清水芙蓉。

让我们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学习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飘逸的写作特点。

2.品味王维田园诗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情致。

3.背诵这四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解读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的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质朴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教案3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教案3

【教课目的】1、认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3、试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课要点】认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课难点】试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课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议论相联合【教课媒体】幻灯片【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诗谜导入请你猜猜下边这两首咏物诗所咏之物:(一)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节气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鞭炮》明 ?黎淳【简析】固然我的身材瘦弱,浑身被扎得牢牢的,可是,我其实不因此意气消沉。

等到适合的节气,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二)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顾相看已化灰。

——贾元春字谜:鞭炮【简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这个字谜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

这里前二句比喻的是贾元春入宫为贵妃以后,阵容煊赫,此后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之间股战战而“胆尽摧”。

后二句则示意贾元春的受宠只可是是稍纵即逝,贾家的荣华荣华瞬间分化崩溃。

A二、对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能够成为诗人描摹歌唱的对象。

他们在仔细描摹的同时,寄望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先人很喜爱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 首。

看法——咏物诗描绘客观的“物” ,仔细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质量,借以抒情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特色——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望作者的心志。

三、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归纳事物的特色(形态、色彩、所处环境、精神品行)2、领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理想、梦想等)3、剖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照、侧面衬托)四、诗作解读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感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人简介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著作作郎。

擅长歌诗,性好幽默。

贞元初,因作诗讽嘲显贵,贬为饶州司户从军。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

轻肥白居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及写作背景技能目标:1、把握文中宦官的人物形象:骄横跋扈,生活优越,位高权重,生活奢靡2、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3、把握文章主旨:对宦官骄奢的痛恨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宦官的讽刺和痛恨之情教学重点:表现手法的分析及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背《钱塘湖春行》,回忆白居易作品风格。

二、复习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提出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轻肥》是白居易代表作,著名组诗《秦中吟》中的第七首,题目一作《江南早》。

他曾在一首诗中说到自己写作《秦中吟》的缘由,是因为“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某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悲吟一事。

”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从公元806年到820年,一共十五年,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任左拾遗,也就是他在上面所说的谏官,他在任左拾遗时看到当时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些不便于在朝堂上议论,就写成了“一悲吟一事”的《秦中吟》。

后因为被指为“越职言事”贬谪为江州司马。

题解:轻肥,选择《论语》“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三、朗读课文,消除错误字音。

绂:fú 绶:shòu 樽罍:zūn léi 酝:yùn 衢qú擘:bāi 擘:bò脍:kuài 刽:guì市侩:kuài四、整体感知: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总结:(1~8)写赴宴之情景;(9~14)写宴会时候的场面;(15~16)写人民疾苦。

2.文中内臣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做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神态—骄,交通工具肥马,衣着朱绂,紫绶总结:人物形象:骄横跋扈,生活优越,位高权重,生活奢靡。

3.文章第二部分宴会场面从哪些方面进行的描写?突出宴会什么特点?总结:宴会非常的丰盛: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铺张);而且做工讲究:擘脍(来自洞庭湖的水果洗好,掰好供吃,大海的鱼切的精细。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教案2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教案2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教案2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教案2《轻肥》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体会白居易对人民的同情之心。

(2)学习文中用对比来突出中心的手法。

(3)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对比的巧用及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五、辅助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高一学过的《琵琶行》,让学生回顾有关白居易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划横线的内容)。

二、朗读,要求学生把握基调。

(由于学生初学此文,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特别是最后两句的感情读不出来也在预料之中,这有待于学完整首诗后,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也许学生能体会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

)三、题解。

诗题一作《江南旱》,《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此处可提问学生:《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更倾向哪个题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写作文时拟题重要性的认识。

四、课文探究:(一)宴会前。

1、谁“乘肥马,衣轻裘”?(宦官)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夸赴军中宴”)3、以怎样的神态去?(耀武扬威地赶赴宴会,此处可联系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政的历史进行讲解)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会从怎样的角度拍摄宦官赴宴的场景。

(二)宴会中。

1、吃什么?喝什么?2、宴会的场景是否勾起你的回忆?你是否在哪部文学作品中或电影中曾经看到这样的画面?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宴会的热闹场面。

(三)宴会后。

1、请你发挥想象,在草稿本上描述宦官们吃饱喝足之后“心自若,气益振”的神态。

(此处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四)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描绘了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领悟诗的意蕴。

4.在诗歌鉴赏分析中,领略这四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①飞盖②护戎装。

注①须:用。

②飞盖:飞车之盖。

诗意解读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

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璨的色泽,勃勃的生机。

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

驾车行驰于江村道中,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不用留恋荣耀的仕途。

名句识记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考点演示该词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对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渴望。

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篇。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7 白居易诗四首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7 白居易诗四首含答案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7 白居易诗四首课时训练7 白居易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答案:A解析:B项,“溯”“夙”均读“sù”;C项,“斟”“甄”均读“zhēn”;D 项,“燥”“躁”均读“z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一年之计在于春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答案:D解析:A项,“船仓”应为“船舱”;B项,“赋与”应为“赋予”;C项,“记忆尤新”应为“记忆犹新”。

3.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是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主义诗人。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讽喻诗的代表诗集是和。

他的感伤诗的代表作是和。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诗。

他和著名诗人元稹并称为“”,与并称为“刘白”。

答案:香山居士现实《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讽喻元白刘禹锡二、延伸阅读4.(2017全国高考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杜陵叟(3)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杜陵叟(3)教案

杜陵叟教学设想通过上学期对于白居易的简洁入手,简单了解白居易;白居易的作品语言简洁,通过屡次诵读和借助注释可以很好地读懂课文。

单元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中晚唐社会是唐王朝日益衰败并最终走向灭亡之时,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们纷纷在诗中揭露黑暗的时代,挖苦不公的现实。

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2、了解白居易。

白居易诗歌抨击现实,平白晓畅,抒情言志,感人肺腑。

要提示学生对已学过的作品和本教材中作品进行比拟阅读,力求对这位大家诗歌有较深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诗歌的特点。

2、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现实主义写法,及其讽喻诗的社会批判性。

3、分析农夫之困,理解?杜陵叟?中的社会批判性极其现实主义写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社会批判性及其现实主义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双簧戏的批判性教学过程:一、简单回忆白居易的诗歌,总结白居易的生平极其诗歌特点,让学生有个框架意识。

1、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时代著名诗人。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

2、诗歌简介分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等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实践诗歌语言通俗化“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一、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高中语文 白居易诗四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白居易诗四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白居易诗四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累.及磊.落护苗保蕾.身陷缧.绁B.栖.息蹊.跷芳草萋.萋休戚.相关C.瑰.丽日晷.大家闺.秀奉为圭.臬D.悔.悟晦.涩诲.人不倦毁.誉参半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乏力,使高职院校因不知所措或无所顾忌而“为所欲为”;而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进展,难免“饥不择食”或“不择手段”,在设置专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是非不分。

A.不知所措B无所顾忌C.饥不择食 D.是非不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舞和乐观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我们在五月上旬前后还有一次大型模拟考试,所以现在就要好好预备。

C.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D.《科学》杂志发表的关于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社论,是生命科学争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对人类健康与生存具有全球性影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

惟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二、力量提升5.阅读《轻肥》,然后回答问题。

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首诗在记叙中运用剥笋的笔法,由一般到具体,层层深化。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7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已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的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课内挖掘】长安居不易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

他五六岁时便学作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

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

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

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

【课外运用】春来草自青(节选)任何生命体克服困难的努力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在看到每一个生命体摆脱了困境,迎来自己的春天的时候,许多人的敬佩和欣慰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中唐诗歌流派很多,创作数量最多,由于战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倾向于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诗歌创作转向现实主义的道路,诗歌多反映民生疾苦。

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以发展。

对于中晚唐诗歌的鉴赏,设题时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内容是重点。

本单元的作品都选自“中唐”和“晚唐”。

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复杂尖锐,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

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张籍等更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他们的新乐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残酷剥削,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势的削弱也深感不安。

他们的诗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除了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外,中唐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比盛唐更多了。

大历年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都是盛唐诗风的余响;韩愈、孟郊以横放杰出的诗笔,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风格;而李贺则以秾丽的色彩,出人意料的想象,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苦闷和追求;刘禹锡、柳宗元借山水以抒幽愤,有独到的成就。

晚唐诗歌随国势的衰危动乱,风格面貌有很大变化。

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传统,反映民生疾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缺乏艺术创造性,影响不大。

在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人称“小李杜”,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慨于盛世之不再,诗中充满了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杜牧的诗出语警拔、含意深远,常带有史论色彩,这些对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思想。

2.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思想内容,了解新乐府运动。

3.体会白居易诗歌高超的艺术性。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白居易诗四首》学案含答案白居易诗四首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轻肥》、《杜陵叟》,了解晚唐诗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愤怒及对民众的同情。

2.把握讽喻诗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把握讽喻诗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朗诵体验情感,立足于文本,赏析诗句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白居易诗:《轻肥》、《杜陵叟》学习目标:读懂白居易诗中所揭露、批判的社会现象,挖掘社会不公的根源,感受诗人对百姓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把握讽喻诗的特点,了解诗人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

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感情基调:自古便有忧国忧民的诗人,用诗揭露社会,表达了对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愤怒,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能默出两句这类的诗句吗?1.2.二、作家作品:1.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

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2.《轻肥》写作背景:《秦中吟》十首组诗,皆因诗人在长安,看到百姓苦难而写的。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这诗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3.《杜陵叟》背景: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

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

三、预习检测:读白居易的《轻肥》、《杜陵叟》,要求读准、熟读,读出感情1.注音:《轻》:朱绂()紫绶()樽罍()九酝()果擘()洞庭橘()脍()切衢()州《杜》:一顷()长()吏敛()征京畿()里胥()敕()牒蠲()免- 1 - / 62.你读这两首诗时,语调上会有怎样的感情变化?《轻》:《杜》:课堂研读一、赏析《轻肥》1.解题:轻肥——乘肥马,衣轻裘——喻指2.前四句写的是宦官赴宴时的骄横跋扈之状,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他们这一特点的细节(字、词、句),并简析。

答:3.接下来三句写的是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从哪些词可以表现出宴会的奢靡?请简析。

答:4.前七句详写宦官的骄横奢华,后两句才写百姓的悲惨处境,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二、赏析《杜陵叟》1.请立足文本,用动情的语言描述灾情。

答:2.请立足文本,痛斥官吏的恶行。

答: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白居易诗四首》学案含答案3.首句以“杜陵叟”开头,从“剥我身上帛”起,又以第一人称开始叙述,这样写有何作用?答:4.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后下诏免税,这是对明君的歌颂吗?如何理解诗中所言的“帝心恻隐知人弊”?一个“虚”字又道出了什么?答:三、两诗对比,在写法上和表达情感有什么异同?答:第二课时拓展延伸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一)汴河亭①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

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1.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答:2.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二)新沙- 3 - / 6陆龟蒙渤湃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3.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接近的一句是()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4.简要分析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官府怎样的态度?提示:诗中的“小堤”是指,在渤海的涨落潮声中,海滩边淤积起一条沙堤。

“蓬莱”是仙境,传说有紫色的灵芝,即诗中的“紫芝”,服用可以长生,在常人看来蓬莱是神仙乐园,不受尘世的一切约束。

答:(三)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吕温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5.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答:6.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分)答:参考答案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白居易诗四首》学案含答案第一课时自学交流一、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送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李白《丁都护歌》三、预习检测1.注音:《轻》:朱绂( fú)紫绶(shòu)樽罍(léi )九酝(yùn )果擘(bāi )洞庭橘( jú)脍(kuài)切衢( qú)州《杜》:一顷(qǐng)长(zhǎng)吏敛(liǎn)征京畿(jī)里胥(xū)敕(chì)牒蠲(juān)免2.《轻》:高昂——低沉,慢慢提速,最后放缓,放沉《杜》:悲——愤——急——喜——讽课堂研读一、《轻肥》1.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2.首四句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如此跋扈是因为大权在握,从“朱绂”和“紫绶”可见他们身居高位,参加“军中宴”可见他们掌握军权。

“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这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

所以“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令人触目惊心。

3.“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菜单相当奢侈,而“溢”、“罗”、二字写出美食分量总类之多,“擘”、“脍切”两动词,写出宴会中宦官享受的状态,表现了宴会之奢靡。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更是不可一世。

1.先详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军中宴会上豪华奢靡,酒酣足食,不可一世,最后仅用两句,重笔转折,直赋其事,“江南旱”“人食人”,写出百姓的悲惨处境。

这是运用了对比,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更深刻地表达出对官场奢靡生活的批判,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二、《杜陵叟》1.略2.略3.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写出诗人难抑愤怒之情。

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

4.最后八句表面上歌颂皇帝的仁德,实际上明褒暗贬,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课”,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

所以,“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一个“虚”字,道出百姓所受皇帝的“恩德”都是空无的。

- 5 - / 6三、《轻肥》用铺陈写出宴会之豪奢,借以讽刺宦官奢靡,再用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对官场奢靡生活的批判,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杜陵叟》用改换人称的手法,强烈反悔愤怒之情,痛斥官吏,再用明褒暗贬的手法讽刺皇帝的虚伪,道出统治者剥削的本质。

练习反馈1.“动”和“浮”两字用得最为精妙(1分)。

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1分);“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漠者眼前(1分)。

(如认为“震”和“开”用得精妙,言之成理亦可)2.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2分)。

全诗运用借古讽今、铺陈夸张的手法(1分),前三联再现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运河,率众多禁兵和宫女游乐的情景,尾联揭示其亡国命运,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3分)。

3.C详解:A项写蜜蜂“辛苦”一生而一无所得,既可以用此表现奉献精神,也可以用来借此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B项表现的是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压榨。

C项表现剥削者的贪婪,无孔不入,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远”,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投的罗网。

这句与本诗主旨最为接近。

D项揭露了贪官狡吏贪婪、残暴。

以上四句都表现了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4.这是一首讽刺晚唐赋税之重的诗:如果有条通往蓬莱仙境的路,即前句所提的沙堤,那么官家会比海鸥知道的还快,因为他们年年都要去那里收紫芝税。

这反映国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

诗中用了两个典故“蓬莱”与“紫芝”。

蓬莱仙境,传说有紫色的灵芝,服用可以长生,在常人看来蓬莱是神仙乐园,不受尘世的一切约束,包括赋税的苛扰,但在诗人看来,这些都不过是天真的幻想,蓬莱仙境之所以还投直税吏的足迹,仅仅是由于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让人可到,那么官家想必也要年年去那里收税。

所以,此诗用夸张、讽刺、诙谐、幽默、虚拟等艺术手法明确并深化了诗的主题,讽刺了当时官府的剥削无处不在,表达了诗作者对官家厌恶嘲讽的态度。

5.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另一边是贵族的府第里“汲井开园”的火热场景,“日日新”与“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

6.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