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 乌龙茶
茶叶标准号对照表
抱歉,无法提供完整的茶叶标准号对照表,但是可以提供部分茶叶的标准号信息:
1.GB/T 30357.1-2013: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2.GB/T 30357.2-2013:乌龙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3.GB/T 30357.3-2015: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
4.GB/T 30357.4-2015: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
5.GB/T 30357.5-2015:乌龙茶第5部分:肉桂。
6.GB/T 3035
7.6-2017: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
7.GB/T 30357.7-201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
8.GB/T 30357.9-2020:乌龙茶第9部分:白芽奇兰。
9.GB/T 38208-2019:茶叶基本信息描述。
10.GB/T 22291-2017:白茶。
11.GB/T 22292-2017:茉莉花茶。
12.GB/T 34779-2017: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13.GB/T 35810-2018: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
14.GB/T 13738.1-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15.GB/T 13738.2-2017: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
如需了解更多茶叶标准号,建议查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茶叶协会发布的官方文件,也可以咨询茶叶生产商或销售商,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Q_HSN0002S-2017调味茶企业标准
备案号:33010449S-201733010449SQ/HSN 杭州赛纳茶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SN0002S-2017调味茶2017-09-13发布2017-10-12实施杭州赛纳茶叶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产品因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结合本产品特性,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参照《调味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特制定本标准,作为我公司组织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赛纳茶叶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赛纳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屠芸、何二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调味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普洱茶、茉莉花茶为原料,适当配以荷叶、桑叶、薄荷叶、淡竹叶、鱼腥草、马齿苋、麦芽、昆布、紫苏、金花茶、青钱柳叶、沙棘叶、木犀科粗壮女贞苦丁茶、冬青科苦丁茶、茶树花、丹凤牡丹花、柳叶蜡梅、杜仲雄花、线叶金雀花、杭白菊、胎菊、黄山贡菊、茉莉花、金银花、重瓣红玫瑰、桂花、槐花、蒲公英、菊米、丁香、百合、小蓟、白芷、白扁豆花、菊苣、平卧菊三七、大麦苗、玉米须、小麦苗、藿香、玫瑰茄、刀豆、胖大海、山楂、苦瓜、木瓜、苹果、枸杞、罗汉果、决明子、大麦、荞麦、青稞、玄米、柠檬、莲子、桔梗、橘皮、甘草、龙眼肉(桂圆)、葛根、椰子肉、桃干、红枣、黑枣、酸枣、干姜、高良姜、肉桂、薏苡仁、佛手、可可粉、肉豆蔻、八角、沙棘、小茴香、杏仁、黑胡椒、山药、乌梅、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白果、白扁豆、余甘子、芡实、赤小豆、郁里仁、青果、枳椇子、栀子、砂仁、香橼、香薷、桃仁、桑椹、益智仁、莱菔子、黄芥子、黄精、紫苏籽、芝麻、榧子、薤白、覆盆子、魔芋、罗勒、人参(人工种植,5年及5年以下)、魔芋、纳豆、梨果仙人掌、牛蒡、玛咖粉、茯苓、食品用香精或香料、香辛料、单晶体冰糖、多晶体冰糖、白砂糖、蜂蜜或其他可食用物质和食品配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经挑选、拼配混合、包装而成的调味茶或袋泡调味茶。
高山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2规范性 引用文件 ( ) 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 义适用 于本标准 。 31 . 高山乌龙茶 指采制种植在海拔 6 0~10 m的乌龙茶 。 0 20 32小开 面、中开面 、大开面 .
有通风窗可以调 节空气 流量 。
42 .. 3茶厂要 建有水泥地面板作晒青场 ,晒青场大小应与 生产规模相配套 。
。
42茶厂 .
本标准适用于闽中及闽西北高山清香型铁观音茶初制。 421 . 茶厂及车间应为平整 、光洁水泥地面 ,地面冲洗及 .
设 备擦洗用水应达到 G 7 9 B54 的要求 , 厂周 围要有排水 茶 沟 ,周边尽可能配建绿化带加 以美化 。 4 . 加T车间应采 光 良好 、 .2 2 灯光照度达到 50l以上 , 0 x 并
学术 专业 人文 茶趣
春季低温多雾须关闭房门 , 注意提温和排除湿气; 秋冬季 66 .3速包一 .
松包 ;将 去末后 的杀青叶放入规格 为 1 m . 6
昼夜温差 大 ,夜 间气温低时应设法提高室温。 642晾青间注意排气 通风 ,每隔 3 h .. ~4 开启排气扇 3 ~
℃之间 , 相对湿度在 7 %以下 时 , 5 可采用半空调式操作 ,
40、 1 0 ± 6 6 0、 4 0 ± 3 0。 5 0
将包 紧的茶球置于平板机上滚揉 3 i 5 i;再解 mn~ m n
开包 巾投进松包机或用手 T翻转 茶叶解 散茶包 。初包 阶
段一般平板机滚压 2 3 ,复包阶段平板机滚压 12 。 —次 —次
6 .摊青 由薄渐厚 ( . k/ .6 4 0 5g筛一 07k/ ) 4 . g筛 ,不翻动。 5
套的筛子上 , 每筛约 1 — . z . 1 k 。烘时箱门打开一个小缝 , 0 3 先吹冷风 1 余 m n 0 i, 使之茶叶外 面水份散失 , 再改 吹 5 0± 5 ℃左右的温热风 , 当手掌轻压筛面茶时有微刺 手感时为
中国茶叶标准内容综述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
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
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商品茶现行的国际标准有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两类。
安溪铁观音茶叶例如ISO6079-90《固态速溶茶规格》、ISO1839-80《茶取样》。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并可按规定使用采标标志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我国出口商品茶的有关标准为外贸行业标准。
例如由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商检局批准发布的ZBX50012-86《出口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WMB48(1)-81《茶叶品质规格》。
国内市场商品茶现行标准:第一类是国家标准。
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
安溪铁观音茶叶卫生标准例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见附录三)、GB8321.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三)。
检验方法标准如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见附录二)。
国家推荐性标准如GB/T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第二类是行业标准。
现行的行业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例如SB/T10167-93《祁门红茶》。
第三类是地方标准。
例如浙标DB33/159-92《眉茶》、DB33/160-92《珠茶》、DB33/161-91《茉莉花茶》、DB33/162-92《西湖龙井茶》,闽标FDBT/NY32.18《乌龙茶成品茶》、FDBT/GH1549.19-88《茉莉花茶》,皖标D/GX06-87《黄山毛峰》,预标DB/41000×55001《河南毛尖》等。
第四类是企业标准。
国家规定企业生产的茶叶品种在没有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或者只有推荐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
QFJKH0006S-2018复合植物茶饮料标准文本
Q/FJKH 福建省康辉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FJKH 0006S—2018复合植物茶饮料文稿版次选择2018-03-30发布2018-05-18实施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中安全性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和GB 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进行制定。
其中,铅限量指标严于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福建省康辉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康辉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辉。
复合植物茶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植物茶饮料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水、外购花草茶(乌龙茶、淡竹叶、菊花、茉莉花、罗汉果)为原料,经熬煮提取、过滤、调配、杀菌、灌装或先灌装后杀菌工序制成的复合植物茶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GB 5009.1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1733 茶饮料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福建上杭儒溪茶业有限公司炭焙乌龙茶申报稿
Q/FJRX 福建省上杭县儒溪茶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FJRX 0001S—2018炭焙乌龙茶2018- 01 -17发布2018-02-17实施Q/FJRX 0001S—2018前言为保证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特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参考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30357.1《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DB35/T 943《地理标志产品福建乌龙茶》规定制定,其中铅的指标严于GB 2762的规定,农残限量选取部分项目制定。
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上杭县儒溪茶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上杭县儒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彬。
炭焙乌龙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炭焙乌龙茶的术语定义、分类、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摊放、晒青、摇青、发酵、杀青、揉捻、干燥、拣剔、精选、炭焙、包装工序而成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取样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204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复合代用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代用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代用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荷叶、决明子、薏苡仁、金银花、菊花、百合、桔红、鱼腥草、罗汉果、乌梅粉、甘草中的数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乌龙茶,经粉碎(或不经粉碎)、复配、装袋、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复合代用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500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9618甘草GB/T24690袋泡茶GB/T30357.1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WM/T2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3要求3.1原料要求3.1.1荷叶、决明子、薏苡仁、金银花、菊花、百合、鱼腥草、罗汉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
袋泡调味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袋泡调味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袋泡调味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乌龙茶为主要原料,以决明子、大麦、罗汉果、荷叶、金银花、陈皮为辅料,按比例混配而成的袋泡调味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76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3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21302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GB/T25436热封型茶叶滤纸GB/T30357.1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QB/T3523白卡纸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3要求3.1原辅料要求3.1.1乌龙茶应符合GB/T30357.1的规定。
《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
《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茶饮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饮料市场也逐渐兴起,并且走向多样化发展。
为了规范茶饮料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饮料的需求,制定一份《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茶(类)饮料的定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茶(类)饮料是指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处理而制成的饮料,包括但不限于普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茶(类)饮料应具有清香、滋味鲜爽、回甘等特点,不应添加香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1. 茶叶的选取:选取优质茶叶作为原料,尽可能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 茶水的浸泡: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适当时间的浸泡,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3. 茶汁的煮沸:将浸泡后的茶叶进行煮沸,使茶汁提取充分。
4. 调味加糖:根据不同口味的需求,适量添加糖、蜂蜜等调味品,提升口感。
5. 冷却入瓶:将调制好的茶饮料进行冷却处理,并装瓶密封,保持饮料的新鲜度和口感。
1. 外观:茶(类)饮料色泽均匀、清澈透明,无浑浊、沉淀等现象。
2. 味道:茶(类)饮料口感香醇、回甘适中,无异味、苦涩等不良口感。
3. 成分:茶(类)饮料应按标准要求,不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4. 包装:茶(类)饮料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保障产品卫生安全。
1.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茶(类)饮料的包装上应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可据此选择新鲜产品。
2. 生产单位:包装上应标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信息。
3. 成分表及营养信息:茶(类)饮料应明确标注成分表及营养信息,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产品的含量和营养价值。
五、茶(类)饮料的储存和销售要求1. 储存条件:茶(类)饮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炎热。
2. 有效期检测:定期对存放的茶(类)饮料进行有效期检测,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销售。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我们国家对于茶叶有着一整套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系统。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也是茶叶国际标准的成员国,主持制定乌龙茶国际标准、茶叶化学分类法等ISO标准。
茶叶标准有哪些我们国家的茶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
从指标限定来看企业标准严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之所以并不是最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企业能够达标,而企业标准如果没有比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更加严格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从规定的范围来看,茶叶标准又有产品标准、术语、分类、检测方法、包装标准、冲泡和加工技术类的基础标准等涵盖涉及茶产业体系的各个方面。
从执行程度来看,茶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涉及到污染物限量等安全性问题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比如《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毕竟这与民生息息相关。
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术语等则属于推荐性标准,可参照执行。
GB是国家标准的代号。
国家标准代码简称国标码,国家标准强制标准冠以“GB”。
推荐标准冠以“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
GB代号国家标准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GB/T代号国家标准为全文推荐性。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监督局备案,申请使用国标,质监局会发一本国标使用证书。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情报所,申请国标有效性查证,情报所会发一本标准有效性查证证书。
销售的产品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只需办理产品执行标准登记,这是不收费的。
只有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就需要编制产品企业标准(自己编制也不收费),并申报备案(也不收费),但在备案前,需要产品检验、专家评审,这就需要一定的费用开支了。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食品安全茶叶标准及GB7718-2011解读2016-5
二、食品标签的要求:a、标签的基本要求
b、标签的一般要求
标签的基本要求:
1、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2、 应清 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 应通俗易懂、 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色情、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 的内容。 4、 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 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 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新法修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 当参照执行本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的规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备案。 4、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 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 企业内部适用。此条已删除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食品安全技术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GB2763-2014«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残留限量标准
目,标注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是否存在超前标注生产日期 的情况 2、检查标签配料表,是否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是 否标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添加物质。 3、检查标签是否标注真实的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食品产地,是否为 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生产者名称、地址、产地标注到按照行政 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联系方式真实有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预防;减少食源性疾病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
≦2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10
六六六(BHC)
≦0.2
顺式氰戊菊(esfenvalerate)
≦2
滴滴涕te)
≦0.1
氯菊酯 (红茶、绿茶) (permethrin)
≦20
杀螟硫磷 (fenltrothion)
≦0.5
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
≤5
敌敌畏(dichlorovos)
不得检出(≤0.03)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3、茶叶卫生指标标准 (适用全国)
一、茶叶质量标准
3、茶叶卫生指标标准 (适用全国) 有机茶检测项目(NY5196-2002)
项目
指标(mg/kg)
一、茶叶质量标准
3、茶叶卫生指标标准 (适用全国) 国家茶叶卫生标准
项目
指标(mg/kg)
项目
指标(mg/kg)
铅(以Pb计)
≦5
12 联苯菊酯(bifenthrin)
≦5
稀土
≦2
13 硫丹(endosulfan)
≦10
1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10
0.05
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0.05
毒死蜱Chlorpyriphos
0.1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乐果Dimethoate
0.05
噻唛酮Buprofezin
0.05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
0.01
硫丹Endosulfan
30
甲胺磷Methamidophos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的指导文件,以确保茶叶的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者的需求。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各类茶叶。
2. 茶叶质量标准2.1 外观2.1.1 茶叶形态茶叶应具有规整的形态,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应协调一致。
2.1.2 色泽茶叶的色泽应与其品种和加工工艺相符,如绿茶应呈鲜绿色,红茶应呈红褐色等。
2.2 香气2.2.1 香气类型茶叶的香气应与其品种和产地相符,如清香、花香、果香等。
2.2.2 强度茶叶的香气应适中,不过浓烈或过淡。
2.3 汤色茶叶的汤色应与其品种相符,如绿茶汤色应为浅黄绿色,红茶汤色应为红褐色等。
2.4 叶底2.4.1 茶叶叶底形态茶叶的叶底应具有规整的形态,叶片的大小、形状应相似。
2.4.2 茶叶叶底色泽茶叶的叶底颜色应与其品种相符,如绿茶叶底应为鲜绿色,红茶叶底应为红褐色等。
3. 茶叶品质控制3.1 茶叶生产3.1.1 种植管理茶叶的种植应符合农业生产的良好规范,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1.2 采摘工艺茶叶的采摘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将茶叶的嫩叶采摘下来,避免过早或过迟采摘。
3.1.3 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应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工艺进行,确保制作过程合理、卫生。
3.2 茶叶加工3.2.1 杀青茶叶的杀青过程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茶叶的酶活性过强或过弱。
3.2.2 揉捻茶叶的揉捻应根据茶叶类型和工艺进行,保证揉捻工艺合理。
3.2.3 发酵部分茶叶需要发酵过程,发酵应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确保茶叶的品质。
3.2.4 干燥茶叶的干燥过程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茶叶过度干燥或含水量过高。
4.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茶叶质量检验报告模板- 茶叶质量抽样方法指南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茶叶法茶叶法是指国家有关茶叶质量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调味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等茶中的一种为基本原料,辅以冰糖、红枣、桂圆、杏干、山楂干、菊花、枸杞、核桃仁、芝麻、荔枝干、重瓣玫瑰和葡萄干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净选、清洗、烘干、杀菌、配料或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调味茶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T 5835 干制红枣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1761 芝麻GB/T 14456.1 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325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T 18672 枸杞GB/T 19696 地理标志产品苦水玫瑰GB/T 20353 地理标志产品怀菊花GB/T 20359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291 白茶GB/T 22292 茉莉花茶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 30357.1 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2719.1 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5883 冰糖LY/T 1922 核桃仁NY/T 780 红茶NY/T 1041 绿色食品干果NY/T 3338 杏干产品等级规格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算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要求3.1.1.1 绿茶:应符合GB/T 14456.1的规定。
茶叶标准与法规
茶叶标准与法规一、茶叶分类与等级1. 绿茶:以茶叶未经发酵处理而制成的。
2. 黄茶:以轻微发酵处理的茶叶。
3. 红茶:以较大程度的发酵处理的茶叶。
4. 白茶:以采摘鲜叶后仅经过凉晒、干燥等基本加工程序的茶叶。
5. 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茶叶,发酵程度较轻。
6. 黑茶:以特定的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茶叶。
7. 香片茶:以陶瓷锅或铁锅进行两次以上的干燥和推炒而制成的茶叶。
8. 花茶:以茶叶与鲜花瓣混合制成的茶叶。
二、茶叶质量标准1. 外观品质:茶叶外观应整齐、均匀,色泽鲜亮,无杂质。
2. 香气:茶叶应具有特有的香气,香气纯正,不含任何异味。
3. 滋味:茶叶口感应鲜爽、回甘、持久,苦涩等不良味道应少有或不存在。
4. 茶叶色泽:茶叶色泽根据种类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应符合所属类别的茶叶色泽标准。
5. 茶叶水色:冲泡后的茶叶水色应符合所属类别的茶叶水色标准。
三、茶叶包装和标签要求1. 茶叶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无异味、无污染。
2. 包装盒上应标明茶叶的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
3. 茶叶标签上应包含茶叶的分类、等级、原产地、生产厂家以及相关认证信息。
4. 如果对茶叶进行添加物或添加剂的使用,应在包装和标签上明确标明。
四、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合规要求1. 生产茶叶的企业应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立茶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2. 茶叶销售企业应保证茶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并遵守广告、标识和宣传等相关法规。
3. 茶叶销售企业应确保茶叶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真实有效,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4. 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茶叶质量控制和检测。
以上为茶叶标准与法规的基本内容,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遵守。
茶叶消费者也应选择符合标准的茶叶产品,并注意查看茶叶的标签和包装,确保购买的茶叶质量和安全。
寿宁:推动产业标准化 打造乌龙新品牌
建设 工 作 。县 委 、县 政 府
媒体高频聚 焦寿宁,短期 内形成密集 的、爆 炸式的的新 闻 和广告 效 应 ,高 起点推 广 寿宁高 山乌 龙的 品牌 知名 度 ,形成寿宁高 山乌龙和 台湾 的乌 龙茶产业共 同发展 的
地位的有效保障。
乌龙茶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 品标识 的使用权 ,发展 “ 寿 宁高 山乌龙 ”这一 公共品牌。
同时 ,寿宁县利用两 岸签 订标准合作协议的平 台, 请 求福 建省质监局牵头 ,以寿宁县委 、县政府承办的名
义 ,邀 请闽台双方相关的学者 、专家 、官员在寿宁县举
办 “ 峡两 岸高山乌龙标准化”论坛。并邀请全国强势 海
规模 化 的 发展 道 路 ;积 极 争 取 5 家 茶 叶企 业 获 批 福建 ~7
因此 ,制定相应 的种植 、生产 、加工和质量标准迫在眉
睫 。这 既有 利 于 提 升 寿 宁 县 企 业 的 标 准 化 生 产 水 平 ,也
是实现茶叶质量的提升 ,更是抢 占市场主导权 ,从标准 上实现技术立法 ,确保寿宁县在高山乌龙茶产业的领军
寿 宁 县 茶 产 业 的 发 展 。针 对 以上 问题 ,作 为 质 量 管 理 部 门 ,寿 宁 县 质 监 局 积 极 作 为 ,服 务 当地 茶产 业 发 展 。
~
个 重 要 手 段 。试 图通 过 省 级 标 准 化 示 范 区 的设 立 ,进
~
步规范和推广高 山乌龙的优 良品种 、先进种植方法和
优势 ,成 立 高 山乌 龙茶 专 备 , 并力 争 使其 成 为 省 级 检 测 技 术 提 升 予 以政 策 支
评茶员(中级)复习题+参考答案
评茶员(中级)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乌龙茶干看条索主要评。
( )A、油润调匀枯暗花杂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D、形状嫩度色泽净度正确答案:B2.在茶叶的评定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应注重( )。
A、追求进步B、汲取知识C、调查研究D、刻苦钻研正确答案:C3.“条索卷曲”不适合( )的描述。
A、都匀毛尖B、碧螺春C、眉茶D、峨蕊正确答案:C4.手能捻成碎片,用力折断,但梗皮不脱离时,茶叶含水量为( )。
A、10%B、5%C、12%D、7%正确答案:A5.职业道德能够通过个人的( ),从而调节、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A、道德行为B、道德准则C、道德规范D、道德标准正确答案:C6.根据拣剔的标准,二级茶对 1cm 以下的茶梗要求。
()A、1%B、剔除干净C、2%D、5%正确答案:B7.所保留的市场参样,一般为一个级别3只至____只。
A、5B、6C、8D、4正确答案:A8.绿茶加工中由于揉捻过度等原因致使( )过多氧化,会使茶叶灰暗(枯)。
A、茶黄素B、矿物质C、维生素D、茶多酚正确答案:D9.大红袍部分品质特征的描述是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稍带宝色或油润,香气浓长或幽、清远滋味醇厚、岩韵显、回甘快杯底有余香,其符合( )级标准。
A、一B、特C、三D、二正确答案:A10.“尚浓”与“欠浓”比较,程度比“欠浓”。
()A、差异较大B、相当C、浓一些D、淡一些正确答案:C11.以下( )其品质特征形成“三绿一爽”。
A、蒸青绿茶B、烘青绿茶C、晒青绿茶D、炒青绿茶正确答案:A12.毛银针精制主要有筛分、拣剔,复火3道工序,最后装箱,以下精制方法错误的是____。
A、用6号或7号筛筛分,筛上为特级银针,芽针长大洁白;筛下稍逊,为一级银针。
B、将复火适度的银针趁热由焙笼直接倒入茶箱。
C、银针拣剔要求精细,用手工拣除蜡叶、黄片、红张,老皮,枝梗和杂物。
D、复火温度80℃-85℃,时间10~30分钟,中间翻烘一次,严防断碎。
依据相关标准的食品企业加工、贮运温度控制要求规范
依据相关标准的食品企业加工、贮运温度控制要求规范
无论大小食品企业,产品的储存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储存运输,就不可
避免的需关注到各食品储存温度的。
以上列举的部分标准要求可以看出,对于一些类别的食品,我们需对产品运输前的中心温度、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运输工具的温度以及交接销售时的温度进行控制。
这一系列的温度的控制,我们除了让相关人员在相关时间点做好监测和记录外,
还应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此进行一次在线的测试,也就是我们常在体系运行中说到
的验证。
通过一些在线的温度测试工具,将产品从出库至交接销售整个过程的温度波
动掌控。
二、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食品加工温度的法规要求,同食品的储存运输过程一样,食品加工过程的温度也
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食品加工过程需要关注到的温度,主要包括加工过程环境温度和加工过程中产品
的中心温度。
对于加工过程中产品的中心温度,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如蒸煮、熬煮、油炸、灭菌等热处理环节以及热处理之后的冷却包装环节中产品的温度。
对于加工过程
环境温度关注的也常常是一些热处理之后的冷却包装环节,除了肠衣等特殊产品外,
大部分食品并不是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都需关注。
相对于食品,餐饮食品的要求相对更为具体且与产品的滞留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下表列举了一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对于温度的一些要求来给大家参考。
乌龙茶等级评定的步骤
乌龙茶等级评定的步骤乌龙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和等级的评定对于茶叶的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步骤:一、采摘标准采摘标准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第一步。
不同等级的乌龙茶,采摘标准也不同。
一般来说,特级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嫩梢芽叶完整、鲜嫩、匀净;一级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嫩梢芽叶尚完整、鲜嫩;二级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嫩梢芽叶尚完整,稍有破叶。
二、制作工艺制作工艺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关键步骤。
不同等级的乌龙茶,制作工艺也不同。
一般来说,特级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一级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与特级相同,但有些工序的要求可能稍有放宽;二级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也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但要求可能更加放宽。
三、色泽和香气色泽和香气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重点。
一般来说,特级乌龙茶的色泽为砂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一级乌龙茶的色泽为深绿润,香气清高;二级乌龙茶的色泽为深绿尚润,香气纯正。
四、汤色和滋味汤色和滋味也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重点。
一般来说,特级乌龙茶的汤色为金黄清澈,滋味鲜爽回甘;一级乌龙茶的汤色为橙黄清澈,滋味醇厚;二级乌龙茶的汤色为深黄尚清澈,滋味尚醇厚。
五、形状和包装形状和包装也是乌龙茶等级评定的要素之一。
一般来说,特级乌龙茶的形状要求紧结匀整,色泽翠绿;一级乌龙茶的形状要求尚紧结匀整,色泽砂绿;二级乌龙茶的形状要求尚紧结,色泽深绿。
在包装方面,高档的乌龙茶一般采用硬纸盒或铁罐包装,中档的乌龙茶则采用中档包装。
综上所述,以上五个方面是评定乌龙茶等级的重要步骤。
在评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五个方面的要素,才能得出准确的评定结果。
同时,为了确保茶叶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评定过程还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RC 广州如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RC 0007S—2014
乌龙茶
(何永昌185****9636)
2014-06-04发布 2014-06-18实施广州如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编写代办
Q/JNRP 0001S-201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广州如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永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RC 0007S-2014
乌龙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定义、分类与分级、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乌龙茶茶树叶、驻芽和嫩梢为原料,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定型)、烘干、拼配、筛分、风选、拣剔、包装等工序加工制成的乌龙茶。
本标准也适用于乌龙茶分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 5009.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4 茶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204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57.1 乌龙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GB/T 31123 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1 茶叶储存通则
SN/T 1117 进出口食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1
Q/RC 0007S-201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分类与分级
3.1分类
乌龙茶根据茶树品种不同分为两大类:铁观音、色种(大红袍、水仙、黄金桂、佛手等)。
铁观音又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
3.2分级
分为四个级别,即:特、一、二、三级。
4技术要求
4.1 原料
4.1.1 鲜茶叶、芽、嫩梢
应新鲜干净、无虫蛀、无劣变,无夹杂物,并符合GB2762和GB 2763的规定。
4.1.2 乌龙茶
应符合GB/T 30357.1的规定。
4.1.3 生产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2 生产工艺
4.2.1 生产工艺
原料→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定型) →烘干→拼配→筛分→风选→拣剔→包装→检验→入库
4.2.2 分装工艺
乌龙茶验收→拼配→烘干(或不烘干)→均堆→包装→检验→入库
4.3 感官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
Q/RC 0007S-2014
4.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4.5 净含量允许短缺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 检验方法
6.1 感官检验
按GB/T 14487、GB/T 23776规定的方法进行。
6.2 净含量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班次,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包装完好的同一种产品为一组批。
7.2 抽样
按GB/T 8302规定的方法进行。
7.3 检验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3.1 出厂检验
7.3.1.1检验项目
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水分、碎茶、粉末。
7.3.1.2 产品出厂
3
Q/RC 0007S-2014
4 每批产品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7.3.2 型式检验
7.3.2.1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
—新产品投产前;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更换设备、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停产半年及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2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
7.4 判定规则
7.4.1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
7.4.2 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其他项目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若复验理化指标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若复验仅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8.2 包装
8.2.1 产品内包装采用塑料复合袋、纸盒等,应分别符合GB 9683和GB/T 31123规定。
8.2.2 产品外包装为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的规定。
8.2.3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气味,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符合GH/T 1070(茶叶包装通则)的规定。
8.3 运输
8.3.1 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污染,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
8.3.2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
8.4 贮存
8.4.1 产品贮存应符合GH/T 1071的规定。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成品库中,离地离墙存放。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混储。
8.4.2 产品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运输贮存,保质期为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