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在开展各项检验工作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三、术语和定义1. 职业暴露:指检验科工作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
2. 传染病: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 应急预案:为应对职业暴露事件,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1. 当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2. 暴露程度评估:根据暴露的病原体类型、暴露量、暴露部位、暴露人群等因素,对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3. 暴露分级:根据暴露程度,将职业暴露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五、应急处理流程1. 轻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观察暴露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的恢复情况。
2. 中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尽快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在暴露后48小时内,接种相应的疫苗。
(4)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和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
3. 重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尽快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在暴露后48小时内,接种相应的疫苗。
(4)立即上报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协调资源,开展紧急救治。
(5)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和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
六、培训和演练1. 检验科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传染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立即处置(1)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受伤人员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2)实验室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受伤人员。
(3)受伤人员应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慌张和恐慌,以免加剧病情。
2. 受伤人员的救治与观察(1)受伤人员应立即接受现场急救处理,如清洗伤口、包扎等。
(2)根据暴露的病原体类型和程度,受伤人员可能需要接受预防性用药,具体用药方案由实验室负责人或专业医生制定。
(3)受伤人员需进行病情观察,观察期间应严格执行医嘱,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实验室的消毒与处置(1)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对暴露现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扩散。
(2)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封锁、销毁等。
(3)实验室负责人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经过和处理情况,以便后续调查和分析。
4. 信息报告与沟通(1)实验室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2)实验室负责人应与受伤人员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事故处理进展和受伤人员的病情。
(3)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5. 培训与演练(1)实验室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和操作。
四、注意事项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 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急救用品,确保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医疗、护理、实验室等与传染病相关的职业中,可能接触到病原体或受到传染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的例子。
一、应急预案1.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和教育,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
2.设备和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相关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防护设施完备。
3.监测和检测: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检测机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体检和病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4.应急处置物资:准备应急处置物资,如消毒剂、急救药品等,以应对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
二、处置流程1.首次接触:若是首次接触传染病患者或潜在感染源,应立即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防护措施,如手部卫生、消毒等。
2.伤口处理:若发生工作中的刺伤、溅泼或其他伤害,应立刻将伤口处理干净,并进行血液暴露的风险评估。
必要时,向相关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3.暴露后处理:在接触到病原体后,可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如接种相关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4.报告和记录:对每一次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应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记录详细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伤者信息等。
5.隔离和观察:对于疑似或确认感染的情况,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观察,以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
必要时,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
6.反馈和调查:对每一次职业暴露事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回访和调查,以了解相关情况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7.心理支持:对于受到职业暴露的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以上是一份关于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的简要说明,实际情况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和职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任何情况下,保护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原则。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方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一、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面临的某些工作环境及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危害作用,如接触病原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容易导致职业疾病及职业健康问题。
二、职业暴露的分类1. 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以及感染类疾病所导致的危害。
2. 化学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物质所导致的危害。
3. 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辐射及振动等物理因素所导致的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1. 紧急撤离: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需要尽快撤离现场,远离危险区域,避免被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如果无法撤离,应及时关闭相关设备、关门闭窗,防止有害物质侵入。
2. 全面联系:当有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应尽快联系相关应急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 紧急处置:对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等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需要进行不同的紧急处置措施。
(1)生物危害:先进行隔离措施,避免进一步传播,建立病例监测台账,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2)化学危害:着重进行中毒症状的护理、解毒措施,对受害者进行检查、处理,避免扩散和二次污染。
(3)物理危害:对伤害者先要进行现场处置,迅速转移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身体伤害的康复工作。
四、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1. 事发现场的情况评估: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首先需要对事发现场进行细致的情况评估,确定危险性及影响范围,并确定紧急处置流程。
2. 安全措施的实施:随着现场情况的评估,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着重强调人员的保护、建立疏散通道或封闭现场等。
3. 作业人员的伤害评估:对于伤害的作业人员,需要进行紧急评估和处理,确保伤者的安全,避免病情加重。
4. 现场清理:对于现场裸露的污染物和危险品,需要安全地进行处理和清理。
5. 监测与调查:对具体职业暴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调查和监测,以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并预防相关危害。
6. 情况的汇报:及时把职业暴露的事故情况报告有关方面,以便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以下是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1.肺结核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将暴露者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
(2)对被暴露者进行肺结核菌素试验,以确定是否已感染结核菌。
(3)对感染者进行化验和胸部X射线检查,以确认是否患有肺结核。
(4)根据感染程度,尽早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如提供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清洗暴露部位,避免病毒进一步侵入。
(2)一周后进行特定抗体检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或丙型肝
炎病毒。
(3)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对已感染者进行传播风险评估,制定个人防护计划,加强防护
措施。
3.艾滋病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性药物治疗(即PEP),在暴露后的72小时
内进行初步治疗。
(2)进行血液检测,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感染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4)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如戴手套、穿防护衣等。
4.传染性疾病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清洗或冲洗被暴露的部位,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
(2)进行疫苗接种或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或减轻疾病症状。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2024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2024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___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引言:在____年,职业暴露传染病的风险仍然存在且持续,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不受传染病的侵害,采取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暴露传染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帮助工作人员应对职业暴露传染病。
一、职业暴露传染病的分类1. 与动物相关的职业暴露传染病:a) 禽流感b) 狂犬病c) 疥疮2. 与血液接触相关的职业暴露传染病:a) 乙型和丙型肝炎b) 艾滋病3. 与细菌感染相关的职业暴露传染病:a) 肺结核b) 流感c) 腺鼠疫4. 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职业暴露传染病:a) 流行性感冒b) 甲型H1N1流感c) 天花二、职业暴露传染病的预防和应急控制方案1. 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a) 戴口罩:选择合适的口罩,如N95口罩,能够有效过滤微细颗粒,保护呼吸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b) 戴手套:戴手套以防止接触到病原体,特别是与动物或血液接触的工作人员。
c) 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和设备,特别是容易与病原体接触的表面。
d)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
2. 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a) 员工应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了解潜在风险和预防措施。
b) 提供适当的培训材料和信息,以帮助员工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c) 员工还应该被告知将任何职业暴露事件立即报告给管理部门和寻求医疗帮助。
3.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a) 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脱离现场: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尽管脱离现场。
b) 自我观察和监测:受到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应该自我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并定期测量体温。
c) 及时就医:如果工作人员出现任何疑似职业暴露传染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职业暴露史。
d) 隔离措施:对于可能感染传染病的员工,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员。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优化应急预案中的处理流程和操作步骤,练
组织实验室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
THANKS
感谢观看
异常事件报告流程
发现异常
01
实验人员发现传染病职业暴露或其他安全隐患时,立即报告实
验室负责人。
初步评估
02
实验室负责人对异常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影响
范围。
上报处理
03
如确认为传染病职业暴露,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至上级主管
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配合开展调查处理。
预警级别划分及发布
预警级别划分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照明和通讯,维持实验室内的安全撤离 和应急响应能力。
04
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
日常监测工作
实验室环境监测
定期对实验室空气、表面、设备 等进行采样检测,确保环境安全
。
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实验室人员每日上报健康状况, 出现异常及时报告。
实验操作规范监测
定期检查实验人员操作规范,确 保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封锁与隔离措施
封锁实验室
立即关闭实验室,确保人员不再进出,防止病原 体扩散。
隔离暴露人员
将暴露人员与其他人员隔离,减少接触,防止进 一步传播。
标识警示区域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安全。
暴露人员初步处理流程
立即脱去污染防护用品
如实验服、手套、鞋套等,避免病原体进一步扩散。
用流动水冲洗暴露部位
根据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划 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 重(Ⅰ级)四个预警级别。
预警发布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实验室是科研和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于一些传染病来说,实验室可能是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地点。
因此,实验室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帮助实验室人员处理紧急情况。
1.制定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首先,实验室应该制定一份明确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指导实验室人员在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采取的紧急措施。
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传染病事故报告的程序,包括报告的时间、地点和人员。
-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的急救措施,如洗手、用肥皂和水彻底洗净受污染面部、眼睛、口腔等处。
-输液或注射针对不同传染病暴露的药物或疫苗应用。
-相关传染病的症状监测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和检查流程。
2.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实验室应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这些设备可能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或面具、防护服等。
实验室应提供适当的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设备。
3.建立呼吸系统防护规程一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实验室应该建立呼吸系统防护规程。
例如,在处理可能携带传染病病毒的标本时,应戴上合适的口罩或呼吸器具。
此外,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以减少空气中传染病的传播。
4.培训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应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应对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能包括:-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传播途径、症状和处理方法。
-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佩戴。
-紧急处置措施,如紧急洗手、去污法等。
-各种传染病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5.定期检查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定期检查设备和实验室环境,确保它们符合安全标准。
这包括维护通风系统、检查设备的性能、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等。
实验室还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保持设备日常维护的记录。
6.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验室应建立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以便在职业暴露事故发生后及时处理。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成立科室职业暴露应急小组组长:xxx成员:各实验室人员来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组织科科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三、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
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
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工作中,因接触传染病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传播病原体的物质而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三、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工作中,因接触传染病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传播病原体的物质,导致皮肤、粘膜或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受到感染的风险。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制度规范,管理到位;3. 主动监测,反应迅速;4. 积极处理,措施果断;5. 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院感科负责日常职业暴露监测、调查、报告和防控措施的实施。
3. 防保科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
4. 临床科室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措施,配合院感科开展调查和防控工作。
六、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职业暴露事件后,立即向院感科报告。
2.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暴露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3. 根据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1)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传播;(2)对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感染症状;(3)对暴露者进行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等预防措施;(4)对暴露现场进行消毒、隔离,防止病原体扩散。
4. 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通过宣传栏、内部网站等渠道,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对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遭受的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三、应急预案1.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识别和报告(1)员工在职业活动中,一旦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2)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为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评估和分类(1)暴露评估:根据暴露的性质、程度、病原体类型等因素,对暴露进行评估。
(2)暴露分类:根据评估结果,将暴露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处理(1)轻度暴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如有伤口,应立即清洗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药膏。
(2)中度暴露:在轻度暴露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3)重度暴露:在中度暴露处理的基础上,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4.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跟踪和监测(1)对暴露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检查体温、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2)对暴露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恐慌期。
5.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建立健全公司传染病防控制度,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3)为公司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
四、组织架构和职责1. 公司成立传染病应急指挥部,负责公司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的统筹协调和指挥。
2. 各部门设立传染病联络员,负责本部门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识别、报告和处置。
3. 卫生保健部门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处理、跟踪和监测工作。
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传染病职业暴露员工进行关爱和心理疏导。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一、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及流程1、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规范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3、不在实验室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化妆和会客。
4、实验室用品专用,不将私人和无关物品带入实验室。
5、工作时戴手套、穿工作衣和隔离衣,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6、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7、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8、结束工作后,对操作台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溅出时应及时消毒,平时保持环境整洁。
9、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10、遇意外事故,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并立即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报告上级部门。
11、遇高危意外事故,除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随访、检测、休息暂时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二、各种传染病职业; 应急预案1、目的: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和减少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率。
2、适用范围:所有医务人员。
3、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4、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控感科,采静脉血送检验科,并且做好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等。
必要时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
5、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吠定)每日1片,并在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在实验室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因为实验室内可能会存在各种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尤其是在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
职业暴露可能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比如感染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炭疽病菌等。
实验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始终保持专业操守,做好个人防护,同时也需要了解应急预案,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前期预防在实验室工作之前,需要参加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培训。
了解实验室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试剂、微生物、辐射等物质的危害类型、危害范围及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当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需要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相关症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特别是在接触潜在职业暴露风险高的工作时,如涉及到微生物培养、分离等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必须全程戴好手套,佩戴口罩、防护镜等,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同时也需要做好实验室环境的通风设施,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新鲜明亮。
应急处置在实验室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急救应急措施:1.立即用肥皂及温水清洗受污染的身体部位,如手、脸等。
2.观察职业暴露是不是有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热、皮肤出现明显的红疹或血管网状纹、喉咙肿痛、头晕、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3.将患者隔离,防止传染病扩散。
4.通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立即接触进行急救处置。
5.拍照、录像、采集相关证据,及时上报实验室领导,报告职业健康机构。
6.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职业暴露后的自我保护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1.采取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提高自己对疾病的防护意识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乐观。
2.多喝温开水,多通风。
定时进行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3.远离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4.坚持运动,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个人防护意识与操作合规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首选方法,但在不幸发生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样非常重要。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已经成为人类获取知识和开拓视野的重要地方,而实验室里不可避免会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尤其是在实验室中发生传染病的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后会给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的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威胁。
因此,实验室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完善的紧急反应机制,以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应急危机。
一、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实验室工作涉及到使用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实验材料。
但是,即便有完善和严格的安全规定和流程,职业暴露仍然是发生的。
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者病原体,导致健康损害的一种危险现象。
实验室的专业性及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接触危险性更高的生物实验材料。
这意味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了。
在实验室中,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处理实验废弃物时,如果不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操作中出现事故,就会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增加实验室中疾病暴发的风险。
二、各项预防措施的执行工作人员应该遵照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安全规定进行操作,包括戴手套、佩戴过滤面罩、室内消毒等。
实验室管理人员也需要确保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药剂,清洁工具、生物防护设备等。
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还应包括诸如预防针(HBV)接种等措施,以减少工作人员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安全相关培训,包括职业暴露、急救知识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等。
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地分配工作,不超过工作人员的承受能力。
他们还要密切关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在工作几个小时后的疲劳。
三、实验室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准备一旦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就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旨在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事件。
根据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应急预案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需包括立即关闭暴露部位,迅速疏散人员,并将受影响区域封锁,确保其他人员和环境不受感染。
应急预案还应包括紧急联络相关医疗团队,如医院急救中心或传染病防治中心,以便进行处理和救治。
二、在应急预案中,必须及时对受暴露者进行初步处置,包括清洗暴露部位,更换干净的衣物,并进行相关的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
同时,需要评估受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等级,以确定进一步的医疗措施和跟踪观察计划。
三、为了保障暴露者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应急预案还需要确保暴露情况得到及时记录和报告,同时追踪潜在暴露者,并对他们进行详细的相关调查和监测。
四、在事件的后续处理过程中,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和检查,确保再次使用时不会造成二次暴露风险。
对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彻底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对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应急预案还需要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包括医疗用品、个人防护装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
同时提前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让相关人员熟悉操作流程,提高应对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第 1 页共 1 页。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分级响应
根据职业暴露的严重程度,应急预案应分级响应。
轻度职业暴露: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但症状轻 微,需要接受医学观察。
一般职业暴露:实验室工作人员未发生感染,只需进 行常规处理。
重度职业暴露: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症状严重 ,需要接受治疗。
紧急处置
对职业暴露现场进行封锁,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暴露源和传播途径。
包括实验室负责人、医院急救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等,确保信息畅通。
为接触者提供隔离交通工具
如专门救护车、直升机等,以便及时将患者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
资金保障
准备充足的应急资金
用于购买、储备相关物资、药品,以及支付患者的医疗费用。
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
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并接受监督。
技术保障
提供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预案的有 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响 应速度和处理效果。
检查与考核
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对应 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
查。
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 责和惩戒,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
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将预案的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范畴,促进各级单位和个人的责
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保障公众利益
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检测机构,承担着疫情监测和预警等任务 。建立应急预案有助于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疫情, 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编制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行业标准规范
参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等行业标准规范,完善本预案。
实验室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暴露应急处置预案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科)发生职业暴露和污染事件后,能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地得以控制,特制定本预案。
实验室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性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意外事件。
1、锐器伤及体液、血液黏膜暴露按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处置2、菌液等感染性液体溢出物体表面或地面的处理2.1处理人员戴上手套,穿防护服,用吸水纸覆盖污染区域。
2.2用含5000mg∕1有效氯的消毒液从溢出区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喷洒处理,并在旁边放上污染危险的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2.3经无害化消毒处理30分钟后,用镜子将污染吸水纸置于医疗垃圾袋内,并继续用清洁吸水纸将污染表面残留物擦拭干净,擦拭纸同样置于医疗垃圾袋内;使用后的物品(如镶子等)应浸泡于含1000mg∕1有效氯的消毒液中2小时。
2.4处理后的物体表面须再用含500mg∕1有效氯的消毒液进行擦拭后,最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如果是地面用拖布擦拭干净;使用后的抹布和拖布用含500mg∕1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洗净、干燥备用。
2.5处理后的污染物应进行高压灭菌后方可交总务科医废工人回收。
2.6对上述处理过程做好记录。
3、菌液等感染性液体溢出至皮肤或黏膜的处理3.1立即用清水对污染部位冲洗10分钟,必要时用75%酒精或碘伏棉签进行皮肤消毒。
3.2如污染部位为眼睛,立即用洗眼装置进行冲洗,并按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做好后续处理。
4、离心时意外事件的处理4.1离心发生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立即盖上离心机盖子,密闭30分钟使气溶胶沉淀;4.2戴上橡胶手套,用镶子清理玻璃碎片,离心桶用含1000mg∕1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同时应彻底消毒离心机内部;4.3未破损的离心管应放在另一有消毒剂的容器中。
所有处理材料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4.4对上述的处理过程做好记录。
5、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时的处理立即关闭生物安全柜电源,使其停止工作,操作人员缓慢撤出双手,避开从生物安全柜出来的气流,迅速撤离实验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感染管理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好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3、临床科室(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液样本,经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医院感染管理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4、检验科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由所在科室的二线值班医生签字后即可接收。
5、医务科及护理部(1)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2)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
(费用由当事人科室支出)(3)解答被暴露者业务外的有关疑问。
6、相关专科等根据医务科、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意见,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治疗。
二、防护措施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检验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医疗检验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医疗检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检验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枕头套。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登记和报告(一)职业暴露报告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科主任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一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二)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科室应建立“职业暴露人员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
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次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三)保密制度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每一个得到信息的科室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四)事故的报告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科室主任。
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医院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四、应急处置程序(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①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②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局部应急处理措施:(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4、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①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②用药原则。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如双汰芝(ATZ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暴露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暴露者应按照“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登记并报告,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和损伤程度;病毒源类型和含有艾滋病毒的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暴露后预防用药,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次性状况。
完成后资料交医院感染管理科存稿。
(5)保密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每个人得到信息的科室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二)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1、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l),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