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失业治理
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
一、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一)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二)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
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
论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论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论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一、什么是失业
失业是指劳动者失去就业机会,无法正常从事有偿劳动而受到收入,造成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损失的一种经济状态。
它是扩大就业的有效的反映,绝对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计算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1、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就业创造政策与机制。
政府应加强就业政策的实施,通过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完善的就业促进体系,创造可以持续就业的环境,通过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就业的发展。
2、政府应重视职业转移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促进就业。
通过支持企业职业转移培训,提高就业者的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当前市场的竞争,提高受雇率,增加就业机会。
3、政府应加强就业服务的便利化,改善就业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创造更多的有效求职渠道,满足劳动者的双向就业需求。
4、政府必须发挥其大力度,加大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力度,及时向失业劳动者发放抚恤金,照顾失业人士的生活,积极组织失业者参加临时性就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总之,政府应努力实施就业创造政策,建立完善的就业促进体系,加大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力度,促进就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失
业问题,实现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引言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中国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应对这一问题。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失业原因1.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传统行业的衰退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导致失业问题。
许多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传统工人的技能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正在减少。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岗位可以被机器取代,从而导致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3. 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经济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裁员成为了避免亏损的手段。
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导致了大量人员失去了工作。
4.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是就业市场没有相应调整。
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员无法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稳定和满意的工作。
应对失业问题的思考1. 转型培训计划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转型培训计划,帮助失业工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这些培训计划可以针对新兴产业进行,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创业创业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另外一种就业选择。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的培训和支持,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成本,并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以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行业。
3. 改善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将实践教育和实习经验纳入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论中国失业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
关键字 : 失业 形 成 机 理 治理 方 法 ’
近 年来 , 随着人 口的激增 、 经济结构 的迅 速变化 , 失业 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 的现象。从 在 中国这个发展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 随着高校 的迅速扩招 , 而 高 20 年至 20 年 . 国经济持续较快增 长 , 00 08 中 而与之形成鲜 明对 校教 育体制弊病也渐渐暴露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 相比有 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 经济发展的 同时就业 反而恶 是 所下降 . 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 口中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分 , 因而失 化 . 中国失业现状的一 大特色 。 结构性失业是 中国社会 中最为普遍 的失业现象 ,目前 的状 业现象在高校 中也 日益受到关注。 1 失 业 的概 述 、 况体现在 : 11 业 的含 义 .失 () 1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失业是一种社会 经济 现象 .是劳动力 和生产 资料相分离 的 ()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 量庞大 社会形态 .是指具有 劳动 能力 的劳动者与就业 岗位相互脱节 的 () N职工再就业形 势严峻 3T 种状态 我同对失业 的定义 为: 1 周岁 以上 , 在 6 有劳动能力 . f) 4 大学毕业生成为新 的失业群体 22中 国失 业 现 象 的原 因 . 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 收入 劳动 .当前有就业愿望 和可能并 以某 221 .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不平衡 . . 导致结构性失业 种方式正在寻找职业 的人员 1 失业 的分类 . 2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 结构 的变化 .劳动力的供 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通 常将失业分 _种类型 。 = = 即摩擦性失业 、 结构性 在职业 、 技能 、 产业 、 地区分布等方 面不协调所引起 的失业 。目前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并 且国家正在大力促 进经 济结构 失业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 指在生 产过 程中由于难 以避免 的摩擦而造成 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在这个过程 巾, 就会 m现各种各样 的短期 、 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 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 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农村 它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 的供给方 .摩擦性失业被认 为在任何 时候 剩余 劳动力 向非农 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都存在 . 但对任何人或家庭来说 . 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 , 摩擦性失 222劳动力 总量增长过快 . 民教育水 平普遍偏低 .. 居 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中国人 口基数大 . 劳动力供 给远超过需求 . 劳动力的供给与 结构性 失业是 指劳 动力 的供 给和需 求不 匹配所造 成 的失 需求关 系严 重失 衡。据 国家统计 局预 测 .中国劳 动适龄人 口 业. 其特点是既有失 业又有职位 空缺 . 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 2 1 0 0年为 97 亿 人 .0 0 .0 2 2 年将达 到最高 峰约 99 亿人 . .7 中国总 能, 或者居住地点不 当 .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 空缺。结构性 人 口增量达到 了一个高峰 。我 国的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 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 . 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 的需求方 态, 文盲在求职者中仍 占据很 大的 比例 。即便是 高校毕业 生 . 由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 中的衰退或萧条时 .因需求下降 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 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 .各方面的 而造成 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 由整个经济的支 出和产 出下降造成 素质和能 力也有待提高 . 很难达到社会对 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凶 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 的减少降低了总产 出时 . 引起整个经济 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 的严重不对 E现象 .导致大 会 l 体 系的较普遍失业 量失业。 2 中 国 失 业 的形 成 机 理 、 2. . 3就业服务市场 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2 21中周 失 业 现状 . 在摩擦性失业 中. 有一种 很典 型的现象 . 即具有某方 面特殊 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 出 技能的求 职者不能按 照 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 的岗位 .而某些用 现的。 失业现象是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进入 人单位有时又很难 寻找 到具有此种特殊技 能素质 的人才 .双方 2 世纪后 . 1 失业形势很严峻 均不了解 对方 的状 况 . 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 这~现 都 20 0 0年一2 0 o 8年我 国城镇登记失业人 数及失业率 象是 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 的 3 中 国 失业 现 象 的 影 响 、 年 份 20 2 0 20 20 2 0 20 2 0 2 0 20 0 0 0 l 0 2 0 3 04 0 5 0 6 07 0 8 失业现象对国家有两种主要 的影响 .即社 会影 响和经济影 城 镇臀 记 失 率 ( 3 1 3 6 40 4 3 4 2 42 4 1 4 0 4 2 %) . . . . . . . . 响 城镇登记失业 人数 5 5 6 1 70 80 8 7 89 8 7 8 0 8 6 9 8 7 0 2 3 4 3 8 31 会 影 响 .社 在 中国社会 中. 失业 现象威胁 着社会 和家庭 的稳定 , 更严重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 2 0 自 0 0年至 2 0 , 0 8年 中国的失业 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 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
2001 年之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4.0一下,其中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仅在 3左右,从 2002 年到2007 年的六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以上的水平,2008 年失业率在 4.5左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 8.6 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 70.9,农村从业人员为 4.9 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 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1.9 亿。
失业的治理措施
失业的治理措施引言失业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不仅对个人造成了经济和心理的困扰,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失业问题的原因和潜在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失业率,并帮助个人重新融入就业市场。
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经济、社会和个人层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失业原因:1.经济衰退:经济的不景气会导致企业裁员和关闭,从而增加失业人口。
2.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导致相关人员失业。
3.结构性失业:某些行业的需求下降,导致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4.教育和技能不匹配: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改变可能超出了一些失业人员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5.个人原因:一些个人可能由于身体健康、家庭原因或缺乏经验而失去工作。
全面治理失业的措施为了全面治理失业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政策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这可能包括减税措施、对创业者提供支持和鼓励外国投资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着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支持小型企业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举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多样性和创新。
2. 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应加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和投资。
这可以包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计划和鼓励人们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与需求岗位相匹配。
3. 发展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以鼓励企业招聘和留住更多的员工。
这可以包括提供雇佣津贴、减少雇佣的成本和简化劳工法规。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就业者提高求职技能、撰写简历和进行面试。
4.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失业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
本文将围绕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人口规模与结构我国就业人口规模庞大,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就业人口超过8亿人,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 失业率及群体特征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2,失业人口接近3000万人。
失业率在特定群体中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农民工和受过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部分行业遭受冲击,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
二、应对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扩大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中心和公共职业介绍所的建设,提供职业培训、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2. 优化教育培训(1)调整教育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提供职业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大再就业支持:对失业人员提供再培训和再就业的支持,提供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指导,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3. 扩大就业渠道(1)促进农村就业:加大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力度,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本篇文章就是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失业的论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经济学范畴中,失业这一门课题。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一篇: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失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某些程度上,适当的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失业率则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失业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失业;因素;影响;基本策略;一、我国失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依旧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的充裕使得很多人仍然处于未就业状态。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1992年之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随之在上升。
尤其2005-2006年的失业人数剧增,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失业总量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失业率还远高于此。
(二)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巨大失业问题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愈加严重。
以前的农民有大量的农耕用地,而且自己也比较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种田。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不限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希望自己可以过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生活,于是很多80后的农民不安于在家种田,希望走出去能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这些劳动力便会向经济发达一点的城市涌入,造成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第一篇: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式,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一.关于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1、自愿性失业;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
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共五则范文)
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解决就业问题并非易事,任务十分艰巨。
研究我国失业的特点及其成因,探讨解决失业、扩大就业的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特点失业与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就业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
我国的失业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凸现出来的,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隐性失业显性化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时,指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对劳动力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绝对增加,于是出现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所以资本主义不可能消灭失业。
可见,资本主义必然存在失业,这是由制度决定的。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为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证,不会存在失业问题。
出于这种观念,认为“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
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消灭过失业,但也未如实承认存在失业,长期以来“失业人口”与“失业率”在我国的统计中一直表现为“城镇登记待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待业率”。
直到1994年,国家统计局才把“城镇登记待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待业率”的称谓改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和“城镇登记失业率”。
这个改变,表明我国公开承认存在着失业现象和失业人口,使得过去的隐性失业显性化了。
2.就业和失业人口都呈上升趋势1978年以来,我国创造了3.3亿个就业岗位,其中创造非农就业岗位24 678万个,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国家。
应用文-简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简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依据当前中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
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有人将其称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增长。
这意味着,对于得不到就业机会的人来说,经济增长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怎样认识当前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试图对此寻找答案。
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局的统计,2003—2007年,当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4.3%、4.2%、4.2%、、4.1%和4.0%。
单从这些数字看,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
然而,事实并非乐观。
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其公式为: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其中:城镇就业人数,指在城镇范围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
城镇失业人数,指劳动年龄内(男16~50岁,女16~45岁)的城镇居民,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
目前统计上对临时安排了,劳动收入达到最低一级工的收入水平,或虽无,但不要求就业者,不作为失业人员统计。
统计失业人员数和计算失业率,一般以年末为时点。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中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中国的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中国真实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
表现为发达的工业与原始的技术并 存,少数发
达的现代部门与庞大的传统部门并 存的状况。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这个二元结构中,农村大量沉淀劳动力需要大规 模转移出来,但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可能接近于零,为了保持工 业部门的高效运转,工业部门不得不排斥农村过剩劳动力。 4. 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加速现代部门的资本积累,从而提高该部 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使其可以不断吸收传统部门中流离出来的劳动 力,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现象。 5. 评析: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结构差异,比较 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对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较大的 参考意义和启迪作用。 但只单纯强调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忽视农业自身的发 展。另外,在资本积累中对技术进步因素没有充分考虑, 而是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始终不变。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多见。
及 失现 业当 治代 理失 政业 策理 概论 述
引子
就业是民生之本。西方经济学通常将经济发展、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称为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 标。失业与就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失业问题与一国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各国政府普遍把 控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努力追求的政策目标。 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失业及其治理问题 一直是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相当重视的问题,在西方市场经济 国家中政府与学术界早就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极大的努力。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 随着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失业及其治理问题成 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成 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浅析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农村就业问题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就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失业状况,可发现我国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供给因素造成的,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
政府可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去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就业信息咨询、培训提供经费支持的力度、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以达到治理失业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失业问题;财政的就业效应;失业治理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自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3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1978―2006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7%,最近的四年GDP年增长率接近或超过10%。
2006年GDP的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成绩令世界瞩目。
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贸易顺差等,而就业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就业问题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数额庞大,农村就业矛盾相当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1990―2006年,我国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73.7%下降到62.9%,平均每年下降0.68个百分点。
但农业就业比重依然偏高,人口基数庞大,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维持在1.5亿左右。
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2.城镇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我国城镇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
1994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470.4万人,登记失业率达2.8%。
而到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47.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4.1%(见表1)。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我国政府调控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失业者从新就业,提升就业率,不仅关系着失业者自身的利益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不断涌现,解决失业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意识,发展中小型企业,完善就业培训以及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或者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失业,解决,制度ABSTRACT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socialist road face a dilemma. How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reduce 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goal and responsibility. The unemployed from new obtain employment, promote employ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unemployed '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y whether develop healthily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long with China's unemployment is ceaseles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guarantee system, enhance the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unemployed self-employed or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blem.Keywords:Unemployment; Soive; system目录一.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5)(一)失业的定义 (5)(二)失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5)(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思路 (7)二.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5)(一)我国就业人口比例庞大 (5)(二)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的失业不断加剧 (5)(三)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就业的程度 (5)(四)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及失业保险立法不足 (5)三.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一)人力资源的浪费 (5)(二)高失业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5)(三)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5)四.我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及制度的完善 (5)(一)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5)(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控制人口增长 (5)(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5)(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五)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5)五.结论 (14)六.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一)失业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做的定义是: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六)、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天成平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第一篇: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与之相伴的却是失业现象的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0%以上。
长期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深度研究失业的成因,探索解决失业问题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当全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滑时,失业率会上升。
例如,2020年COVID-19疫情导致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了一定的失业问题。
此外,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影响失业率。
2.社会结构变迁在中国,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减少,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而传统产业对于国民经济仍有着重要的作用,减少就业机会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但是城市就业机会并不足以满足这股人口涌入的就业需求。
因此,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问题。
3.教育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失业人群大部分为年轻人和低技能工人,这是由于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不足所导致的。
一些传统岗位的求职者还停留在手工时代,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此外,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也会导致地区失业率的差异。
二、解决策略1.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扶持并鼓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为目的,从而助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2.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长期之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推广学徒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应该发展全球性的在线教育,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满足更多人群学习的需求。
3.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辅导服务,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
论中国失业治理
论中国失业治理【内容摘要】自1993年我国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来,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部分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乏力,开工不足,同时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调控、劳动力需求调控和失业保险制度三个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失业治理政策主张。
【关键词】失业中国失业治理一、我国的失业构成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时期内没有工作、现时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总数而得到的比例。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论述,失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引起的暂时性失业。
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它往往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产生。
它主要是知识断层,人的文化素质导致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又叫需求不足性失业,它是指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处于低潮,市场对劳力的需求量小于劳动力供给量而产生的失业。
(4)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
(5)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如: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季节性,在需求淡季时,就会存在失业。
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失业。
(6)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局部生产节省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
图1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二、失业现象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问题有其两面性。
从不利的方面看,失业使部分劳动力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活费的来源,生活水平会降低,其社会地位也会下降。
正确看待中国的失业问题
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一、发展使部分劳动力失业,加快协调发展,可以逐步解决失业问题。
失业的存在是与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相关联的。
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营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劳动力剩余,我们也称之为下岗。
这么看,好象是发展成了造成失业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发展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论断,证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期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替,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第二、落后的生产力决定我国更应该发展。
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发展时期。
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和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错过了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剥削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由于消除劳动异化、消灭剥削的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成立初期还远不具备,以消除剥削为主要任务,没有制定鼓励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
二十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
第三、经济全球化格局迫使我们必须发展。
二战结束后,各国通过三五年的休整,科学技术、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格局初步形成。
而我国错过了这一时期,主要精力放在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活动中,实行闭关自守的经营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意识到并开始促进经济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强有力的改革,据当时的估计,我们已落后发达国家50年。
我们不发展,只能越来越落后发达国家更多。
二、正确认识失业。
我认为,失业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失去就业的人,而失业和就业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失业治理【内容摘要】自1993年我国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来,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部分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乏力,开工不足,同时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调控、劳动力需求调控和失业保险制度三个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失业治理政策主张。
【关键词】失业中国失业治理一、我国的失业构成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时期内没有工作、现时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总数而得到的比例。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论述,失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引起的暂时性失业。
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它往往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产生。
它主要是知识断层,人的文化素质导致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又叫需求不足性失业,它是指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处于低潮,市场对劳力的需求量小于劳动力供给量而产生的失业。
(4)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
(5)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如: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季节性,在需求淡季时,就会存在失业。
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失业。
(6)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局部生产节省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
图1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二、失业现象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问题有其两面性。
从不利的方面看,失业使部分劳动力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活费的来源,生活水平会降低,其社会地位也会下降。
长期失业还会带来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也会引起失业人员对政府的不满等。
失业人员无工作还会在社会上游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大批人员的失业会降低社会消费水平,也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此,不少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失业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头号敌人”,把降低过高的失业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有利的方面看,一定量的失业人员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蓄水池”,它有利于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吞吐劳动力;它还有利于单位选择合格的或者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引入竞争机制,又可以促使失业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有失业问题存在也使就业人员产生可能“失去饭碗”的危机感,从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职业的稳定和收入的提高。
这无疑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
在现实世界中,失业率不可能为零。
过高的失业率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但是过低的失业率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应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的、合理的水平。
三、失业现象的根源一般来讲,失业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在总量、结构、时间、空间上没能有效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什么近年来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出现失业的主要原因有:(1)市场机制不健全,劳动力不能及时有效流动。
如受户口、住房及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
有的单位劳动力富余但不能及时吐出,有的单位紧缺又不能及时招进,出现了失业问题。
(2)供需不协调。
劳动力过多而经济发展较慢,经济规模较小,吸纳劳动力有限。
或劳动力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的增长。
(3)结构不合理。
即劳动岗位上需要的劳动力不能满足,而现有的部分劳动力又不能上岗。
劳动力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技术水平等往往都有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形成结构性失业。
(4)观念未更新,有些失业带有半自愿性。
不少城镇劳动力择业意识强,专选劳动条件好、工资待遇高或社会地位(主要是人们观念性的反映)高的单位或职业,而那些劳动条件较差、工作待遇或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或单位则很少有人问津,形成了部分单位“招工难”和部分劳动力“有业不就”的问题。
(5)信息不灵通导致摩擦性失业。
我国地域广阔,但信息和交通运输条件差,形成有的地区劳动力富余,而有的地区劳动力又紧缺的并存现象。
(6)技术进步快。
大量新技术的采用,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人代替了自然人,也会增加失业人员。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因技术进步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表1.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四、关于中国失业治理的建议(一)对劳动力供给的调控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政策实施的意义不仅仅是它使失业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各类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及医疗保健部门等为缓解结构性失业而增加的人力投资会使人力资本存量得到提高,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是:(1)强化就业培训有关法规的贯彻,推动人力培训制度的建设。
中共中央曾在1985年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了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确定了“先培训、后就业”的指导原则,提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起来。
我国颁布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劳动者就业前和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但目前贯彻力度不够,易于操作的规则也不足。
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2)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工部门合作,促进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
我国现有技工学校4500多所,就业训练中心2700多个。
它们可以作为实施人力政策的基础力量。
如果各级政府能给以政策乃至资金的扶持,建设好培训基地,它们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作用就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3)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扩大职业培训范围。
除国家专项投入外,可以考虑从失业保险金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就业培训资金。
(4)建立完备的就业培训信息网络,提高就业培训效率。
通过加强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预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努力缩短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过程。
(5)转变传统行政指令为导向的就业培训机制,使之向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转变。
即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调节和引导职业培训与技能开发,使培训活动将不再单纯追求文凭,而更注重生产技能的提高。
2.依法管理劳动力市场,严格执行劳动就业登记制度,使隐性就业显性化一般公开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隐性失业率是城镇隐性失业者(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停产、半停产以及濒临破产企业职工)与城镇在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8万人,有54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对城镇隐性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的出入较大,主要是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
所谓“隐性就业显性化”就是使下岗职工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相一致,由新用人单位与已就业的下岗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解除原单位与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
实际上就是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一次调整。
使隐性就业显性化是政府维护公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就业、促进劳动力调整和改革的必要措施。
具体建议如下:(1)首先,对于以稳定就业者,尽快采取措施,使其隐性就业显性化。
在各方协同对下岗职工进行清查梳理的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鼓励他们主动解除劳动关系,并将其因提前就业而未享受到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报账资金部分作为奖励,发给一次性补偿;对于不主动进行登记,被劳动部门查明已经就业的人员,免除一次性奖励。
(2)经劳动部门查实后,企业或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停薪留职人员、个体私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与已同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者也解除劳动关系;对于被认定为自愿失业者,也解除劳动关系。
(3)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对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无收入或低收入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养老保险待遇等作出具体规定,解除下岗职工隐性就业显性化的后顾之忧。
(4)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特别要对就业行为作出可以进行准确判断的量化规定,明确劳动者多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等。
建议通过允许签订多重劳动合同的形式,使一部分不稳定就业人员的隐性就业显性化。
鼓励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5)切实考虑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实际困难,如住房、交通、子女教育等,给予一定的补贴,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6)制定有力的政策,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调控,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实际收入水平,刺激下岗职工再就业。
(7)对舆论宣传的导向进行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3.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历史数据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增加就业呈正比的关系。
因此,适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不会过多地挤占城镇的就业岗位,而且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城市化首先是把原有的就业“蛋糕”做大。
农村剩余劳动力分配的主要不是原有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岗位,而是新增的就业岗位。
树立这个观念对于缓解整个就业形势非常重要。
据统计,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人。
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依法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
(二) 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控1.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中国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
中国政府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2002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等增加就业岗位的扶持政策,重点是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
中国政府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增量的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