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书王士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贺兰祥传》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绤(chīx ì):葛布的统称。
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三年①,桓公将伐鲁,曰:“鲁与寡人近,于是其救宋也疾,寡人且诛焉。
”管仲曰:“不可。
臣闻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
勤于兵,忌于辱,辅其过,则社稷危。
”公不听。
兴师伐鲁造于长勺鲁庄公兴师逆之太败之。
桓公曰:“吾兵犹尚少,吾参围之,安能圉②我?”四年,修兵,同甲十万,车五千乘。
谓管仲曰:“吾士既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鲁。
”管仲喟然叹曰:“齐国危矣。
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
天下之国带甲十万者不鲜矣,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
内失吾众,诸侯设备,吾人设诈,国欲无危,得已乎?”公不听,果伐鲁。
鲁不敢战,去国五十里而为之关。
鲁请比于关内,以从于齐,齐亦毋复侵鲁。
桓公许诺。
鲁人请盟,曰:“鲁,小国也,固不带剑,今而带剑,是交兵闻于诸侯,君不如已。
请去兵。
”桓公曰:“诺。
”乃令从者毋以兵。
管仲曰:“不可。
诸侯加忌于君,君如是以退可。
君果弱鲁君,诸侯又加贪于君,后有事,小国弥坚,大国设备,非齐国之利也。
”桓公不听。
管仲又谏曰:“君必不去鲁,胡不用兵?曹刿之为人也,坚强以忌,不可以约取也。
”桓公不听,果与之遇。
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
践坛,庄公抽剑其怀曰:“鲁之境去国五十里,亦无不死而已。
”左揕桓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于君前。
”管仲走君,曹刿抽剑当两阶之间,曰:“二君将改图,无有进者。
”管仲曰:“君与地,以汶为竞。
”桓公许诺,以汶为竟而归。
桓公归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自圉辟人,以过弭师。
(选自《管子》,有删改)材料二: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③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苏洵《管仲论》,有删改)[注]①三年:齐桓公三年。
宁夏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①意映卿卿如晤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 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 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③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4 分) (2)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4 分)
14.柳宗元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除了听信大臣狐偃的迂腐观点,未能把握正确的回 国时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2 分)
为 (1)比朝廷悉已蠲削烦苛税名,吾民当小康矣。
(2)且财货所以济用度,取不以道,岂朕爱民之意耶? 2024 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①将杀奚齐②,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 荀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孤.,吾有死而已!”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 子废,焉用死?”荀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 ‘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 也。’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6 文言文阅读中评价题含详解
专题36文言文阅读中评价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烨字耀卿,进士及第。
积官秘书省著作郎。
知龙门县,群盗杀人,烨捕得之,将械送府,恐道亡.去,皆斩之。
众服其果。
通判益州,召还,时王曙治蜀,或言其政苛暴。
真宗问:“曙治状与凌策孰愈.?”烨曰:“策在蜀,岁丰事简,故得以宽假民。
比岁小歉,盗贼窃发,非诛杀不能禁。
然曙所行,亦未尝出陛下法外。
”帝善之。
②天禧元年,始置监官。
帝谓宰相曰:“谏官御史,当识朝廷大体。
”于是以烨为右正言。
会岁荐饥,河决滑州,大兴力役,饥殍相望。
烨请策免宰相,以应天变。
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
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皆不报。
③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请京朝官遭父母忧,官司毋得奏留,故事当起复者如旧,乞免持服者论其罪。
后累迁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徙河中府,卒。
④初,王曙坐寇准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
烨叹曰:“友朋之义,独不行于今欤?”往饯之,经宿而还。
尝善河中处士李渎渎死为陈其高行诏以著作郎赠之。
⑤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
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俊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
(《宋史》有删改)19.饥荒洪灾之年,刘烨上书请求罢免宰相,来顺应天变。
对此你如何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滕公讳元发,字达道,东阳人也。
九岁能赋,敏捷过人。
举进士,中第第三。
②公在馆阁,未尝就第见执政,故宰相不悦,不迁者十年。
既遇知神宗,为谏官,知无不言。
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注]为跋扈,上以问公。
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
”③河朔地大震,涌沙出水,坏城池庐舍,命公为安抚使。
官吏皆幄寝,居民恐惧,弃家而茇舍..。
公独卧屋下,曰:“民恃吾以生,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民始归,安其室。
乃命葬死者,食饥者,除田税,察惰吏,修堤防,缮.甲兵,督盗贼,河朔遂安。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
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
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
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
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
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
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
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
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
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
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
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
”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
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二》
2024高三一模文言二汇编【24一模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1分)与曹操论盛孝章□[汉]孔融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②《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②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③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③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正之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
因表不悉。
[注]①困于孙氏:孙策平定吴会后囚禁了盛孝章。
②桓公:春秋时五霸之一。
据《明本志令》记载,曹操素以桓公自居。
③吾祖:我的祖先孔丘。
孔融是孔丘二十世孙。
④绝足:喻指千里马。
20.通览全文,填入本文标题方格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A.疏B.表C.序D.书21.以下对第①段内容的概述,其中不能引发曹操共情的一项是()。
(2分)A.知交都年过半百B.在世知交已甚少C.与盛孝章私交深D.盛孝章身陷困境22.结合注释,分析第②段引用《春秋传》的意图。
(3分)23.为达到“欲公崇笃斯义”的目的,第③段行文在前两段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20.(1分)D21.(2分)C21.22.(3分)引用齐桓公因没能救援被灭亡诸侯觉得耻辱的史例,借助曹操以桓公自居的说辞,激励他不得不担负起援救身处危境贤才的道义。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
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颂》)材料二: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
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①,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
尝与太公②闻西伯③善养老,则往归焉。
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
何哉?盖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
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
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注】①叩马而谏: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阻止。
2024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海淀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1]...,曰,‘吾君之子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丹朱[2]...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取材于《孟子·万章上》)(二)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
”“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
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
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
”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
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
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
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
”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
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
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
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
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
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
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
”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
专题17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原卷版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 【注】①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②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③昆夷,周朝初年 的西戎国名。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⑤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文言文一》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一汇编【24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
(19分)圬者①王承福传〔唐〕韩愈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②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
又诚有功,取其直。
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③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再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④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⑤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者:“圬”同“杇”,抹墙的工具镘子。
圬者,指泥瓦匠人。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天宝之乱,发人为兵(2)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而归其屋食之当焉()A.还给B.支付C.赠送D.算计(2)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A.贪求B.承受C.侵犯D. 冒充16.第①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17.把第④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020届高考语文小题【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及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小题【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及解析2020届高考语文小题【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及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
运少好学,涉猎经史。
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
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
为露门学士。
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
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
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
”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
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书奏,帝不纳。
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
帝大怒,将戮之。
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
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
”乃赐御食以赏之。
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
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
频历二县,并有声绩。
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
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
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1.下列对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王士良传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王士良传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
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
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
父延,兰陵郡守。
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
孝庄末,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
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
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藩所禽,遂居河右。
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
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即归附。
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王牙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
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
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
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
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
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
顷之,复为侍中、吏部尚书。
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
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
疾愈,除沧州刺史。
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
士良与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伐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
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
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史。
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成以为荣。
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病乞骸骨,优诏许之。
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周书·王士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B.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C.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D.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指有身份的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周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周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周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高三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
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
法曰:“易地则用骑。
”唐庄宗救赵,营于野河北。
梁将王景仁所将兵多,晋①军望之色动。
周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耳。
”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宜少退以待之。
”庄宗曰:“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
”德威曰:“不然。
吾之取胜,利在骑兵。
今吾军于河上,非吾用长之地也。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
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怒老将。
不速战者,非怯也。
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
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
”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
”庄宗遽起曰:“吾方思之尔。
”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
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
”德威乃与俱见。
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
”乃退军鄗邑。
德威乃晨遣骑三百扣梁营,自以劲兵三千继之。
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至于鄗南。
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
”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
”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必不暇赍粮糗;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至申时,梁军中尘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太公云:‘以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
’又孙子云:‘天隙之地,丘墓故城,兵不可处。
’如何?”靖②曰:“用众在乎心一,心一在乎禁祥③去疑。
倘主将有所疑忌,则群情摇;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矣。
安营据地,便乎人事而已。
若涧、井、陷、隙之地,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而避之,防敌乘我。
丘墓故城,非绝险处,我得之为利,岂宜反去之乎?太公所说,兵之至要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晋:唐庄宗是五代后唐皇帝李存勖,他此时为晋王,尚未称帝,故此处称晋。
②靖:即唐代名将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③祥:妖祥,凶灾,妖异。
这里泛指占卜等迷信活动。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
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
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
父延,兰陵郡守。
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
孝庄末,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
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
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藩所禽,遂居河右。
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
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即归附。
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王牙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
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
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
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
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
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
顷之,复为侍中、吏部尚书。
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
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
疾愈,除沧州刺史。
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
士良与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伐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
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
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史。
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成以为荣。
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病乞骸骨,优诏许之。
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周书·王士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B.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C.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D.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有身份的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河右,泛指黄河以东地区,与“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的“河东”所指相同。
C.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唐代有京畿道,宋代有京畿路,如今指北京及周边地区。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之类似的词还有“乞身”“请骸骨”“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士良出身官宦,从小行事谨慎。
他的曾祖父曾任武将,祖父为官时举家迁居代郡,父亲曾任地方行政长官;他少时就行事谨慎,不胡乱结交朋友;
B.王士良审时度势,劝谏敌军首领。
他与纥豆陵步藩交战时被擒,才华受到敌军首领赏识,被授官赐婚,后来他晓以利害,成功说服敌军首领归附朝廷。
C.王士良双亲早逝,侍奉继母至孝。
继母去世后,他为继母守孝,多次上书谢绝齐文宣帝的征召,他还因守丧哀伤过度长期卧病在床,皇帝亲白探望他。
D.王士良忠心事主,行事认真细致。
孝昭帝即位后重视选拔人才,王士良受到皇帝的委派,和同僚到民间为皇帝悉心访求人才,还被派到地方担任长官。
13.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良与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
(2)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
10.D
11.B
12.D
13.(1)王士良同尚书令王高睿、太常卿崔昴分别到地方(搜访人才),只要是有微小善行的人,没有不让皇帝知晓的。
(2)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此次任职)能够回到故乡,还健在的老人和过去的朋友,远近的人都以他为荣。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该断句题注意以下几点:“事”为“侍奉”之意,王世良侍奉继母梁氏,应在“事”前断开,排除A项;“再三不许”的主语是文宣帝,且与后文“乃许之”相照应,因而“再三”前应断开,排除B项;“见其毁瘠”的主语是“文宣”,因而在“文宣”前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河右,泛指黄河以东地区”错误,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D项,“孝昭帝即位后……还被派到地方担任长官”,张冠李戴,从后文“及武成帝初,……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可知,王士良出京担任地方官是在武成帝初年。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但”,只要;“一介”常见的意思是“一个”,但在“一介之善者”的语境中意为“微小”;“闻”使动用法。
第二句中,“临”意为“到”“回到”;“耆老”意为“老人”;“耆老故人犹有存者”为定语后置句。
【点睛】
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
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
(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
(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
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
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
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
(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
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
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
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
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
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
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
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
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
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
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
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
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
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管理政务,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
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
(后来慢慢)病愈。
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
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
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
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
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
又入京担任小司徒。
不久授任鄜州刺史。
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
(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
(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
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