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范文

合集下载

农村建设的辩论辩题

农村建设的辩论辩题

农村建设的辩论辩题正方,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首先,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村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前,城乡差距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村建设可以为缩小这一差距提供有效的途径。

最后,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农村建设的完善可以增强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反方,农村建设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关注点。

首先,目前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农村建设在这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先地位。

其次,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其他更紧迫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

最后,农村建设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土地流转问题、农民素质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句话表明了农村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另外,习近平也曾强调,“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安危、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

”这句话也说明了农村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经典案例,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精准扶贫政策,中国成功地帮助了大量贫困农民摆脱了贫困,提高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农村建设,加大投入,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之新农村建设问题解答

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之新农村建设问题解答

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之新农村建设问题解答【时政热点】《十一五规划》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经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 明显改进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 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中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 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利于改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 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目标) 是什么?答: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答: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农村知识简答题

农村知识简答题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本篇是新农村工作45问之一。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一总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
龙 山 区 西 安 区
大 阳镇 大 阳 村 杨 木 林 镇 城 子 村
寿 山镇 山 湾 村 灯 塔 乡 富 强 村
济 加 快 发 展 , 加对 农村 生 产 和公 共 事 业 增
建 设 的 投 入 , 大公 共财 政 覆 盖农 村 的 领 扩 域 和 范 围 , 实 现发 展 利 益 惠及 广 大农 民 是
扶 余 县
长 岭 县
长 春 岭 镇 三 家 子 村
流 水 镇 流 水 村
主 义 现 代 化 的 目标 , 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实 复 兴 , 须 大 力 提 高 全 民族 的思 想 道 德 素 必
长 岭 县 乾 安 县
乾 安 县
永 久 镇 宁 家 村 让 字镇 位 字 村
供 持 久 的 拉 动力 。 第 五 ,实 现 发 展 成 果 由人 民共 享 , 必 须 实 现 好 、 护 好 、 展 好 , 及 到 我 国 大 维 发 涉
多 数 农 民 的根 本 利 益 。推 动农 业 和 农 村 经
辽 源 市 : 东 丰 县 东 丰 集安 市 东 昌 区 辉南 县 辉南 县
柳 河 县
清河 镇 青 沟村 环通 乡长 流 村 朝 阳镇 高 集 岗村 辉 南 镇 东 关 村
凉水 河 子 镇 凉 东 村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知 识 问答
为 什 么 要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特 别 是 改 革 开放 以 方 百 计 增 加 农 民收 入 , 落 实 扩 大 内 需 方 是
成 的 强 大 生 产 能 力 , 国 民及 国 际 发 展 提 为
来 ,我 国农 业 和 农 村 发 生 了深 刻 变 化 ,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取 得 了 举 世 公 认 的伟 大 成 就 。但 是 , 目前 我 国农 业 和 农 村 发 展 仍 然 处 在 艰 难 的爬 坡 阶段 , 约 农 业 和农 村 制 发 展 的 深层 次矛 盾 尚未 消 除 , 进 农 民持 促 续 增 收 的 长 效机 制 尚未 形 成 , 村 经 济 社 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考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考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二)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建设海西的基础,农村是建设海西的重要部分,农民是建设海西的重要力量。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三、要处理好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关系,实行城乡统筹;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人的素质的关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要求与各地实际情况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一是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势下建设新农村;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三是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构建农村新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济基础;构建农村新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农村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保证;构建农村新的社会管理方式是实现农村民主管理的必要保障。

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呈现新风尚,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治理形成新机制,加快形成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逐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筑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试试题(新农村建设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试试题(新农村建设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试试题(新农村建设问题)【时政热点】《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新农村建设简答题

新农村建设简答题

简答题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农民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农民政治素质提高的坚实物质基础。

2、深化农村基层物权改革,进一步完善村民的自治制度。

3、积极开展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参政议政水平。

(1)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引导农民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政治文化。

(2)加强农民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农民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能力。

4、积极开展法治建设,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政治权益。

(1)完善选举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农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形成民主决策的有效机制,保障农民的政治决策参与权。

(3)建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制止权力的滥用。

三、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战略意义?答:1、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

2、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5、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确保农民的公平利益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

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仍显滞后。

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因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强调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是什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其“五个必须坚持”是指什么?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以往中央曾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那么这次的提出与以往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新农村建设”本身并不是新的概念,以往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多次出现过。

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往的区别就在于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顺应我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要求,是农村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部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不仅涵盖了以往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内容。

4、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所提出的“三个高于”是指什么?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5、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十字”要求是什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6、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题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

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

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1、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什么?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3、当前农村突出的矛盾有哪些?答: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4、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答: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四、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六、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5、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如何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答:一、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二、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三、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六、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6、新农村建设如何开好局?答: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7、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答: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二、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8、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如何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答:一、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三、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的根本性问题。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达半个世纪城乡发展不平衡积累的结果,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顺应国家新的发展阶段需求,党中央于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需要通过高产高效、优化经营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二)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生活垃圾的处理、乡村道路的整治、安全用水等问题内容。

(三)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主要是解决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和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问题。

(四)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早在1929年,河北定县在晏阳初博士带领下进行了当时闻名世界的“乡村建设实验”,其经验称为“定县模式”,这是我国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尝试。

1949年以后,我国的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自发探索成果。

如实施“以工投农、以工办农、以工扶农、以工带农”计划,1960年代就成为“全国典型”,富裕程度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实行集体经济模式,从1984年起走上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称为“红色亿元村”的河南南街村;2004年率先进行“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实验,摸索出“赣州模式”的江西赣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问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把培育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放在优先位置,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三是必须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受益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五是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加大扶持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多予、少取、放活”的含义是什么?答:多予,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注意的问题有: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什么?答: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广大农民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具体讲就是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应在哪几方面发挥引导作用?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新农村建设100问

新农村建设100问

新农村建设100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100问第一部分:三农问题1.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国家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2.三农问题的内容和解决的实质是什么?“三农”问题的内容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3.“三农”问题的背景和负面影响是什么?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乡村振兴知识简答题

乡村振兴知识简答题

乡村振兴知识简答题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革创新、农村发展和乡村建设等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下面是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简答题回答:1. 乡村振兴的背景是什么?乡村振兴的背景是中国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2.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什么?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具体目标包括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

3.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产业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4. 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有哪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整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

具体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是什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在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简答题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乡村振兴政治答题模板

乡村振兴政治答题模板

乡村振兴政治答题模板一、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和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动。

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乡村振兴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措施1. 实施农村产业振兴策略-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培育,鼓励农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力水平;2.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平稳过渡,确保农民长期稳定获得土地经营权益;-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统筹调配和管理;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网络,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4.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决农村学校师资问题;5. 加强农村治理和产权保护- 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和自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民自治;-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执法监管体系,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提升农村普法意识,加强法律援助力度;三、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展望自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然而,乡村振兴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优化政策配套措施,推动乡村振兴从“补短板”到“寻长板”的转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 提问

乡村振兴 提问

乡村振兴提问乡村振兴概念涵义广泛,常被理解为以农村发展为核心,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

面对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流失等,乡村振兴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那么,乡村振兴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农业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农民留在乡村。

其次,要注重农村社会建设。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需要关注农村社会建设。

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农村文化艺术水平和传统文化保护力度。

再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

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药使用管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乡村振兴要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要推进农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建设,激发农民的创业创新活力。

同时,还要关注农民的就业培训、社保保障等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

要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精品文档】村官考试复习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word范文模板 (7页)

【精品文档】村官考试复习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村官考试复习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对于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热点,欢迎阅读。

村官考试复习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100问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100问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100问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100问1.什么是“三农”问题?为什么要将“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三农”问题指的是:农民、农业、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

实践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重点在“三农”,难点在“三农”,关键在“三农”,突破点也在“三农”,出路还在“三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这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的概念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

农村在“三农”中的位置是,农村是“三农”问题的根本。

农业、农村和农民,农村更带根本性。

如果说,农业和农民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力问题的话,那么农村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综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方位的。

不仅涵盖生产力,而且牵扯生产关系;不仅含有经济基础,而且包括上层建筑;不仅是当前任务,而且是历史任务。

农村也是相对城市而言的。

农村和城市的对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消灭城市和乡村对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对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有力选择,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列宁早在1919年就说过:“贫困不堪的农民经济如果不加改变,就谈不到如何巩固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三个高于上年”,即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新农村工作45问

新农村工作45问

2010年村官考试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 51.4亿元。

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1.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5元和4140元。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地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系?“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这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我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

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容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加快推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使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长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它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文件全文共分8个部分,32条,全文11000多字,其内容框架是: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可以分四个层次理解:首先,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指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二部分从总的方面阐述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就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人力资源、体制保障、乡村治理机制。

最后,文件论述了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应发挥的领导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真正造福亿万农民。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见【知识连接】)4、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答: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④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⑤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⑥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⑦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⑧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5、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