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专题二 第三节 品位语言、鉴赏技巧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四节 品味语言艺术,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四节 品味语言艺术,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湖北卷:本文细节描写十分
2011
4分
精采,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修辞 手法 型
湖南卷:作品运用了对比 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 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
5分 2013 艺术效果。
6分 大纲卷:文章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 简要分析。
[复习定位] 鉴赏表达特色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它有以下几个特 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 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 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 (2)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这点与古诗表达技巧“单一” 角度特色有所不同),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 包括对其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3)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 上。
效果
20 山东卷:以第③④段为例,简要 12 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分值
4分 5分
4分
四川卷: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
2011 “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 5分



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加以赏

2010 析。浙江卷:文中画线的四个句
5分
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 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 有人要吃手抓,给了 60 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 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真题体验] (2013·天津)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2)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2)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2

返回
[易错提醒] 概括不精练。出现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依据线索 抓住内容关键词来概括。如本题,内容关键词有两个,即“三 幅画”和“汪曾祺”,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其他内容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
返回
[例二] (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 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 终于——
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
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标 答
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既直接考查行文思路,也 考查心理变化。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行文线索主要是
分 作者的行踪(空间变化),另有心理线索。针对行踪线索,我们先勾画关
析 键句,如“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 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返回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 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 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 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 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 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应为“朗朗上 口”——编者注)。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 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 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 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 “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2.1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ppt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2.1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ppt

“怪”的反常心理,使词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
词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命题分析 ①考查的是炼句;
②“怪人催去早”一句旨在写人的心理变化,要透过“怪”字
看心理,析情感。 ③注意题干 “结合全词分析 ” ,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 词人为何 “ 怪 ” , “ 怪 ” 什么, “ 怪 ” 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 开。
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
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 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 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 来,灵动飘逸,挥洒自如。
命题分析 ①本题考查的是品味语言风格;②要求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 “飘逸”的风格特点。
阆州 ( 今四川阆中 )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 “ 曲江花 ” 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苑 ” 指传说中神 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
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
第二题 1.题目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绿”字位于诗歌中的第一句。②不能简单概括,
需要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绿”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三部分专题二 散文阅读 第五节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doc

高三大一轮语文(新课标)配套文档:第三部分专题二 散文阅读 第五节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doc

第五节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逐点突破——散文语言的两个常考点[学生用书P167]一、鉴赏精妙的语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

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

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

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

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

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

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

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阳光是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的。

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

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

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

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

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摘自苏沧桑《遇见树》) 1.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我的理解】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散文语言的表达艺术。

画线的这句话,描写的是阳光照在树叶上的情景。

从表达技巧上看,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即可。

答案:①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阳光比喻为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细微和在叶子上的变化移动状态;②用了拟人的修辞,“幸福得微微颤抖”将叶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在楼房中偶尔感受到一丝阳光的细微情态。

如何品味散文语言的表达艺术?提示:品味散文语言的表达艺术,要注意三个角度:一是使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了解所要鉴赏的文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表达内容阐释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二是准确把握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比如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句式的整散长短及其表达效果;三是注意语言的抒情性,散文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鉴赏语言离不开对情感的分析。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
第3课时 语言表达应准确、鲜明、生动 (复习课)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 战” • 传说曾国藩跟太平军作战 ,屡次失利,自己也险些送命 。按规定,要向皇上禀报战况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如实写 了自己“屡战屡败”。一位师 爷见了,提笔改为“屡败屡战 ”。皇帝见了,龙颜大悦,传 令嘉奖。 • 说说“屡败屡战”与“屡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 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 确、鲜明的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前提是理解两则材料的差异,材料一中的关 键词是“实用”,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文

• 答案 “屡败屡战”,显得顽强不屈,英 勇无畏;而“屡战屡败”,则显得怯懦无能, 昏庸溃败。不改,轻则丢官,重则杀头;一改 ,轻则受奖,重则升官。
• 1.(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 面的题目。 •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 ,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 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 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 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 成理。150字左右。) • 答:
•答案 (示例一)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 、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 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 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 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 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追求 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 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增分突破三 鉴赏艺术技巧,赏析句子课件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增分突破三 鉴赏艺术技巧,赏析句子课件

内容要点:①对实写与虚写内容的分析 角度是对的,也准确地引用了文本中具
体的语句,可惜的是这些引用并不充分,
可给2分。②答案的第二段是效果分析, 只能得1分,因为文中的实写与虚写其 3分 作用其实是不一样的。 审题答题:①该生紧扣题意组织答案, 先分析虚实结合的具体体现,再分析效 果,思路很好。 ②答案中“首先”“又”未能准确反映 文本内容,文章其实是先虚写再实写。
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 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
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
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
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 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 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6分) 答案 见“现场采样”。
思维盘点 1.一篇散文必然会突出地运用一种或多种“艺术技巧”,从 而形成文本特色。请你根据一轮复习的内容,尽可能详细 地盘点下列艺术技巧及其效果: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布局谋篇。
2.在一轮复习中,你解答鉴赏(赏析)题的得分情况如何?遇
到的困难是什么? 3.组织答案方面你有怎样的教训和经验?
【题目】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文章是怎样描写“冬
瓜山河”的。(6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2.3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2.3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位置醒目。

文段的首句、末句、过渡句。

(2)精辟凝练。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哲理句。

(3)含蓄隐晦。

此类句子表意隐蔽,意在言外。

“丰富含意”是指文学作品中,一个句子除其基本含意外,往往还有特定含意和深层含意。

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句子的特定含意,是指句子在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概括意义和警策意义;而句子的深层含意,是指句子的双关义、喻指义、象征义。

这些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语言表达艺术”是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它包含三个要素,即表现手法、语言特征、表达效果。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段之一,一般具有形象化、凝练含蓄、感情色彩强烈等特点。

1.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2.几种“重要语句”的答题步骤(1)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通过对高考题目的考查,我们发现对重要句子的考查多数是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因而,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一定注意把握重要句子的关键之处,找到句子的关键之处也就意味着把重要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这在重要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找关键+巧分析+组答案。

(2)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高考现代文重要句子考查,很多时候句子是带有特殊的表现手法的,我们要从表现手法入手,先对手法进行还原,然后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情感。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还原手法+作用+情感。

(3)结构复杂的句子有的句子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越是复杂的句子越是容易搞混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类题目进行处理时要化复杂为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容易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找出答案。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复杂句子简单化+找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3.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1)形象化: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安徽专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安徽专用)

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
的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3.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
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
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 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 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 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
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
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对安徽卷的诗歌表达技巧的 考查,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
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
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 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 视.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人类
的美好品德,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古语有云:“飞鸟 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史上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的
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
景高度地统一起来.情景交融涵盖了即景
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6.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
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
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 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 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王 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314 鉴赏表达特色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314 鉴赏表达特色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页,共57页。
5.说明 在散文考查中很少涉及,不再赘述。
第二十一页,共57页。
(2012·山东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三节“考点二”)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和作用的答题思路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 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 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 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 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第十六页,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 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 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第十七页,共57页。
第十页,共57页。
考点二 鉴赏作品的修辞 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对这九种手法的特点、使用语境和 表达效果,考生不仅应了然于胸,更要会结合具体文字加以赏析。 (2012·四川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一节“解题能力培养”) 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 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 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常见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概括形象特征。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 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从陈居士喜欢 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 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 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 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 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举例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 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 《破阵子》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 《出塞》
柳永的《雨霖铃》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4·山东)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 问题。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
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专题微语
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 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分析技巧,把握描写。诗歌多使用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以及白描、细节或侧面描写的方 法来刻画人物。把握人物形象,就要注重理解诗歌 中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或通过人物的语言、声音以及典型的细节等来 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征。比如上述[典例1],要想 概括陈居士的形象,可以从陈居士喝酒能够醉三天、 醒来后到花园寻找诗意的行为来分析,得出结论: 陈居士对生活充满乐趣,是一位行为洒脱、情趣高 雅的居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2.2语言的赏析 新人教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2.2语言的赏析 新人教版(1)

语言的赏析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11分)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考查语言)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

首先明确是比较“健”和“弱”、“明”和“昏”,意思截然相反。

炼字讲究字词不离诗句,而且还要考虑诗人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答案见仁见智,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属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学案二透析题型弄清规律任务四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学案二透析题型弄清规律任务四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课件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 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 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 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 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 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 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 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 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一)修辞手法
类别
主要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概括为具 体,化抽象为形象。
(3)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散文。抒情散文是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 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 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 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必备知识学习】 一、鉴赏语言4角度(局部赏析)
鉴赏角度
修辞效果
动词、形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
容词 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
角度 1: 用词
叠字、叠 词
具有绘画美。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 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字能使意思 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
解析:“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 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碎细小之声反衬出 周围环境的“异样地宁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 景,橹声、水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又暖又凉”是从触觉角度写景,碧波、 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 有声有色,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导学教程(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专题二 第三节 品位语言、鉴赏技巧练习山东

导学教程(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专题二 第三节 品位语言、鉴赏技巧练习山东

导学教程(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专题二第三节品位语言、鉴赏技巧练习山东第三局部第二章专题二第三节品位语言、鉴赏技巧[限时提升练][限时45分钟]一、(XXXX·银川一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归于泥土耿立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土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土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土生分了,故土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土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土的存在。

故土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辞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土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微经典

[说明]“第一部分微教材”见学生用书分册二背面,“第二部分微积累”见本书相应专题讲次。

主题一孝悌仁爱孝悌仁爱(一)曾参之孝【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曾子①耘瓜误斩其根曾晳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④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注——“文化常识”厚素养】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

③瞽瞍(sǒu):人名。

古帝虞舜之父。

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

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

④烝烝(zhēnɡ):醇厚貌。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曾子耘.瓜,误斩其根。

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

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

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第二章专题二第三节品位语言、鉴赏技巧[限时提升练][限时45分钟]一、(2014·银川一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归于泥土耿立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

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

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

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⑥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

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

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

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

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⑦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

”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

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⑧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

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

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⑨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⑩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

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

”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

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⑥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设置悬念”不恰当;B项,“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

答案CE2.简要分析作者用大量篇幅叙写父亲“敲砸土块”一事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主旨的表达、结构层次的推进或转折、运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来思考。

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1)概括内容+对内容主旨的表达的作用;(2)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具体阐释了文章开头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另一方面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①父亲敲砸土块的言行,写出了他对泥土的敬畏与依恋,形象地表现了在泥土中劳作已成为父亲这一代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们已离不开土地,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增添了泥土对乡村、对生命的美好意义。

②“敲砸土块”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阐发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3.联系全文,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整体赏析第④段和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考虑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④段中赋予响雷和泥土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第⑩段除了运用拟人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然后分析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这两处文字分别写了动态的泥土和静态的泥土,要分析出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第④段画线部分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泥土禁不住诱惑时单纯可爱的动态美;第⑩段画线句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泥土睡觉时的成熟安详的静态美。

动静结合,节气的对比写出了泥土让人热爱与依恋的特性,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

4.《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

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的阐发;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

答案要点:①“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②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送走一茬庄稼,泥土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深情赞美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④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

二、(2014·绵阳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家乡的桥陈根生①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

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

②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

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

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

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

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

二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

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③家乡的桥,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

无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

桥洞里的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

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liàn)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

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

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水上桥拱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

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④家乡的桥,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

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⑤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

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

是母爱感动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老两口发慈悲,还是小孩子本来就有耐受性?休息这么半天一夜也就自然痊愈,总之第二天一早就又背上书包跨过迎春桥上学去了。

⑥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仍清晰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