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090334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84人教PPT课件
朱元璋不禁感叹:谁可替朕分忧?
自主学思 2
(3分钟)根据教材第二目的内容,了解 内阁出现的原因、发展历程、性质;思 考明朝内阁首辅是不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发展历程:
A
当堂检测
3.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C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图中黑字为内 阁的票拟,给出了 关于明朝和缅甸战 争的军事部署建议, 红字为明朝万历皇 帝的批红,对战事 作出指示。
自主学思 1
(2分钟)请阅读教材引言和第一目的内 容,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原因。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如1果.原没因有胡惟庸案,明太祖会废除宰相制度吗?
(1)直接:丞相胡惟庸专权 (2)根本:加强皇权的需要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丞相职权扩大,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
2中.时。朱间元:璋13鉴8于0年元(朝丞洪相武权十势三过年大)威胁皇权,已打算废除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导入导学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二反映的分别是确立于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图三与图一、二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 化最早出现在哪位皇帝执政期间?
只不过中国的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突显弊 端:高度专制,极端人治,违背了人类社会从专制 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趋势。
必修一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复习)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 秦汉为“第一帝国”,带贵族 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隋唐宋为“第 二帝国”,带开 放性;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带收 敛性。
3、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 最高行政 机构 (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基本无决策权 ) 4、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中枢权力机构:内朝-三省六部-内阁 -军机处;皇帝集权的两大方式。 雍正行密折制,加强地方控制。 起用身边亲信近臣,组成核心机构;令 多人共行“丞相”之职,使其牵制。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同: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 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 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 ⑴军 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体现出 机处办理要务效率较高,易于保密(密); ⑵ √ 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⑶官员精干,便于皇帝 宣召(速); ⑷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⑸军机大臣有决定权;⑹军机处是非法定机构。
拟定大政方针。不同的是,票 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 拟须皇上朱批才行(批红), 而中书省的提案要经门下省的 审核。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相同 不 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地位: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 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
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
“内阁”应运而生
以下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 高度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最新 (改)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结合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的历史作用
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 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 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 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 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军机处的优点
提高机密程度及行政效率 增加君主权力 有效控制全国 笼络汉人
军机处的缺点
形成君主绝对专制 无执行之权 加剧秘密政治
四、清朝内阁VS清朝军机处
清朝内阁
职责 官员 草拟诏旨
清朝的军机处
草拟文件,处理政务
有品级的国家官员,其任免有规 成员无品级,组成完全由皇帝任意 章制度 安排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有 绝对听命于皇帝,没有丝毫独立行 一定的决策权 动权和决策权的秘书机构
性质
影响
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保证 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行政效 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进一 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 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课堂小结
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军机处的职责与特点
重点
军机处的影响
重点 难点
清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对比
课后思考题
如何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提示:明清加强君主专制违背社会历史潮流,维护的是处于崩 溃中的旧统治基础,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2018年高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职能: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意旨。
(4)影响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②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 皇帝 手中,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 进一
步得到巩固。
【巧思妙记】
基础验证
一、请背写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二、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内, 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达1 660件。共计有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 处理411件事。
名不符实,应该改名,C项错误。军机处从来没有成为“最高”军 事机关,D项错误。
5.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不可僭越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相权逐渐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B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君臣关系变化说明了什么?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史坐标:
知识梳理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 中书省 ,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②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 皇权 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 丞相 ,以六部分理 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宰相 制度宣告废除,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例题】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
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 变型发展。”其表明内阁的设立(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一)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二)教学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三)知识结构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背景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②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过程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被告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易错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在:秦朝(秦始皇——赢政)、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例题: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B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
政令统一的需要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圧众臣。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760人教PPT课件
二、明君主专制加强措施
(一)地方: 废行省,三司分权
(二)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 ◎创立内阁
(一)地方: 废行省,三司分权
中央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行政) (监察) (军政)
三司
地方权力集 中到中央
(二)中央:
◎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1)根本: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直接: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朝廷设上、次二相,总理百僚 ……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 马。自秦以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 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受太祖宠信,居相 位多年,结党营私,陷害异己,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奏 章于己有碍则藏匿不呈。十三年,以“谋逆”罪被杀。其 后太祖大兴胡党之狱,罗织罪名,连坐族诛者达三万余人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权力 来源
宰相制 度赋予
地位 法 定 不 同 职 权 参与决策
对皇权 制约皇权
作用
皇帝信任
内侍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012江苏单科)明成祖时,“特简(选拔) 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 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 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 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 xx
(二)中央: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1)由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等关键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由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等关键信息可知,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皇帝总揽大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8.D
【解析】黄宗羲依据内阁仅做“批答”认为,内阁成员是“宫奴”。这反映出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故选D项。黄宗義不是肯定而是批判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不可参与中央决策,而且内阁提高行政效率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ABC三项。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他们的不同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两个时期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答案】(1)看法与做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44人教PPT课件
设五南日书集房朝,一参次与,机协要议事国务政,,起军草国谕大旨事,均于此决之……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3 雍正帝的措施
皇权得到扩大
──昭梿《啸亭杂录》
在宫内设军机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皇帝制度
权
三公制度
不
秦朝
(形成)
断
加 强
汉代内外朝形成
, 唐代三省六部制
相 宋代三分相权
从汉到元
(发展)
权
不
断 削 弱
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明清
(顶峰)
皇权与相权 两对基本矛盾
郡县制度
中 央
权
力
汉代郡国并行 加 唐藩镇割据 强
元代行省制度
, 地
方
权
废行省设三司
力 缩
小
中央与地方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 是否被采纳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军机处的设立——清雍正帝
阅读课本P18,补充完整清朝各个阶段的基本史实。
1 清初的中枢机构
①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
②保留祖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
内阁
高中历史全目录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判断正误胡惟庸案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
( ×)解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相权威胁皇权,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他废除了宰相制度,胡惟庸案只能说是它的直接原因。
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繁多,明太祖力不从心。
2.过程图解历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3.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深化理解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设内阁、置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概念辨析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前期,宗室贵族中的王与议政大臣等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参与议政的宗室贵族除亲王﹑郡王以外,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
2.设立(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3.职能(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深化理解军机处的特点(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马鞍山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许芝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3. 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说明了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
)导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由此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1、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阁”来自票参与拟
侍
机密
权
从 顾
事务 决策
问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 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是五品 官,侍立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殿阁大学士开 始参预决策,起草诏令,批答 奏章,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画 面上的殿阁大学士像是洪武十 六年文华殿大学士的形象。大 学士头戴乌纱帽,脚穿皂靴, 手执笏,毕恭毕敬地侍奉在皇 帝面前。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首辅=宰相
性质 职权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752人教PPT课件
(1)指出军机处最初的名称、设置原因、设置的时 间(、2)所军在机的处地的点职。能是什么?
名称跪:受军笔需录房,(承或旨军传机达房)。 原因:为处理西北兵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时地:雍正年间;紫禁城隆宗门内。 (3)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09广东卷)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 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 的是
(2012年天津卷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 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 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 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 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废除宰相制度: 背景 措施 影响 2.内阁的出现: 创立原因 形成发展过程 性质及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六部 2.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3.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废除宰相制度
(1)背景: 丞相权势过重,威胁君权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 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 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 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07山东卷)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 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 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1)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该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课前预习及准备比较积极认真,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有较大兴趣。
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2)教材内容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通知却进一步加强。
本课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折椅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史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部分“内阁的创立”则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部分“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
最后,本节课通过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与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比较,说明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教学中,要通过前后对照,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对比,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知道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产生的背景、作用及实质;内阁、军机处的概念及其作用2 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不同。
3 知道中西君主制度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1
材料一:万历40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 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 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 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 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 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①用兵西北,为了保密 (直接原因) ②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限制 (根本原因)
3、雍正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军机处的设立 ⑴原因: ⑵设置: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
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标】: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难点】: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评价。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明初承袭元制,丞相统辖六部,总揽全国政务。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1376年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 权扩大(具体原因) ③朱元璋吸取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以致皇 权不稳(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的政治制度 ⑴基本构成:内阁、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各自职能: ①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六部负责执行。
②清朝初年,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 会议定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维导图】【微试题】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2.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此设置() 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3.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答案:C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
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
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
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清朝 1.康熙扩大皇权 (1)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 事务。 (2)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 权于皇帝。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
2.雍正设置军机处 (1)概况: ①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 皇帝一人裁决。 ②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 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
一、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 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明太祖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宰相制度至此被正式废除,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 明朝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皇帝通过直接指挥六部强 化了对中央行政机构的控制,这一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 的君主专制。
显君主专制,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答案:D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点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但同时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也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 面的阻碍作用成为其影响的主要方面,为近代的民族危机埋下了伏 笔。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4月 下午3 时29分2 1.4.215 :29Apri l 2,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
关于明代的内阁
史料实证 繁剧的政务和大量的奏札,自非一个人的精力所能料理,于是这 年(1380年)九月,设置春官、夏官等四辅官,命其详看奏章,协赞政务。 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又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 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以备顾问。到明成 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 诸司”,“批答出自御笔”。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繁剧的政务和 大量的奏札”出现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和明成祖的举措有何本 质的共同点。其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 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 标 阐 释 1.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 (1)明: ①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的 背景和影响、废除丞相制度后中央 机制的运作方式 ②设立内阁:内阁形成的过程、 内阁 的职责和历史地位 (2)清:军机处出现的背景、 军机处的 职责和历史影响 2.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3)地位: ①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从国家组织制度上看,内阁大学士不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与六 部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内阁的票 拟取决于皇帝甚至是内监的批红。
典例剖析 【例题】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 主”,“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这表明当时( ) A.内阁已成为最高的行政机构 B.六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部门 C.内阁首辅取得任命官员的权力 D.内阁权势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题目立意:明朝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 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解读, 考查对内阁地位的认识。
一
二
三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将各种诏令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 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 固。 自主思考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这些举措的共 同目的是什么?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目的:加强皇权。影响: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有利于巩固国 家的统一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也容易产生决策失误,导致 官僚主义滋生。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解题指导:题目材料表明,当时的内阁首辅已达到“几于震主”的地 步,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这表明内阁权势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内阁仍是内侍机构,其本质没有改变。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时
空
构
建
1.明清统治者进一步加强君 主专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 设军机处,君主专制逐渐达 到顶峰 2.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开始出 现重大转折,世界各地的联 系不断加强,代议制民主政 治开始在英、美等国确立, 中国日趋落后于世界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的梳理)
原因 概况 影响
提示:
原因 概况 影响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①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②明太祖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一
二
三
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感到力不从心。 2.过程 (1)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内阁 出现。 3.地位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 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提示:(1)明太祖废除丞相。 (2)共同点:都是设置顾问机构,而不是设置行政机构。目的: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
历史解释
(1)出现的背景: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皇帝很难全部直接决断全国的军政要务, 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代替丞相职能又没有丞相之实的顾问机构。 ②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尝试,为内阁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有益 的经验。 (2)形成与演变: ①明成祖命文学侍从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正式形 成。 ②后来,为了便于阁臣行使职权,以六部尚书入阁兼大学士成为 制度,阁权渐趋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