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多元化评价_对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挑战_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合集下载

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清华大学,钟笑寒 程娜 何云帆

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清华大学,钟笑寒  程娜  何云帆

策 略
• 考生的策略就是他对填报不同学校的选择。分成两种 情形:
– 情形1:允许每个考生填报2所学校。此时考生的策略就是他 对两所学校志愿填报依先后顺序的组合。如“第一志愿填报 学校h,第二志愿填报差学校l”为某一考生的一个策略。这可 以简化为第一志愿填报学校的选择。如“第一志愿填报学校h” 为一个策略,相应第二志愿一定填报了另外一所学校。 – 情形2:只允许每个考生填报1所学校。此时考生的策略就是 他选择填报的学校。如“填报学校h”某一考生的一个策略。
II’ III’ I’ IV’
{(h, h), (h, l)} {(h, l) (h, h)} r1 0 2 1-1(1- 2)
博弈者
• 特别的,设两人发挥失误的相互独立的 概率分别为i, 0<i<1,i=1,2。 • 高考制度具有事前概率意义上的某种效 率:它使得高能力考生成绩高于低能力 考生的概率大于1/2。也即, 1(1- 2)<1/2.
博弈者
• 两个考生对(假定仅有的、各招收一名 考生的)两所高校h和l具有相同的偏好顺 序,即两人存在竞争关系: v1h>v1l>0, v2h>v2l>0, Vij, i=1,2, j=h,l 代表第i个考生对第j所学校 的评价。 • 两个考生对落榜的评价均为零。
只允许填报1个志愿:估分报
考生2
(h, h) (h, h)
[1-1(1-2)]v1h, 1(1-2)v2h
(h, l)
(l, h)
(l, l)
v 1 h, v 2 l
[1-1(1-2)]v1h, v1h, (1-2)v2l 2v2l+ 1(1-2)v2h (1-1)v1h+1v1l, (1-1)2v2l+ (1-2) 1v2h

多智能体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决策策略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决策策略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决策策略研究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智能体组成,这些智能体可以独立地感知、决策和行动。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不同智能体之间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以如何确定智能体的决策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于博弈论的决策策略研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博弈论是一种数学分析工具,用来描述和分析决策者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情况。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不同的智能体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

每个智能体的决策都会对其他智能体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和优化多智能体系统的决策策略。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协作和竞争是两种基本的决策策略。

协作策略指的是多个智能体共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协作过程中,智能体之间要考虑如何协调各自的行动,以达到最优的协作效果。

竞争策略则是指多个智能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每个智能体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竞争过程中,智能体之间要考虑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风险。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不同的博弈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决策场景中。

例如,合作博弈可以用来研究多个智能体之间如何共同协作,以达到最优的合作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合作博弈论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如何均分收益和成本。

反过来,在竞争性场景中,非合作博弈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智能体会考虑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并与其他智能体竞争。

可以采用非合作博弈论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针对不同的博弈场景,可以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

例如,全博弈和背包博弈可以用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栈式博弈可以用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在这些博弈模型中,各种决策策略都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

除了博弈论外,强化学习和演化博弈也是多智能体系统决策策略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减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减负涉及到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教育减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教育减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教育负担过重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开始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减负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并成为了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以“教育减负”为主题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将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视为四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

政府希望通过教育减负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长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学校则需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

家长和学生则希望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教育质量。

根据博弈模型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例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等。

学校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避免过度依赖教材和应试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避免过度焦虑和过度追求分数,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为了达到教育减负的目标,政府、学校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政府可以加大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学校和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和增加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来实现教育减负。

家长则可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和压力,鼓励孩子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活动。

博弈论在教育减负问题上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该问题的新思路。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并分析其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和需求。

然而,教育减负并非简单的利益之争,它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是指在高考招生制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选拔方式和评价标准,以达到招收更多优秀学生的目的。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开拓了选拔和评价学生的多种方式,不再只依赖一次考试的成绩。

可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竞赛成绩、学科奥赛、特长生选拔等多种途径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个性化: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更注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和优势,允许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3.公平性: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不再将学生的未来全部寄托在一次高考分数上,减少了对学生的考试焦虑和压力,更加公平合理地选拔优秀学生。

二、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优势1.充分体现学生的多元化素质: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发展和认可,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的考核,可以在兴趣和特长方面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多元化的选拔方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促进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也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引导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野和认知去看待自己的学习和未来。

尽管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有着诸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规范不统一等问题。

2.选拔方式和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在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中,选拔方式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特点和学习水平。

3.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不足:一些学校在实施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时,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不足,无法全面开展多元化的选拔和评价工作,导致一些优秀学生没有被合理发掘和选拔。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4)二、新高考政策概述 (4)2.1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背景 (6)2.2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特点 (7)2.3 新高考对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的影响 (8)三、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0)3.1 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 (11)3.2 考生多元化需求带来的挑战 (12)3.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挑战 (13)3.4 招生管理体制创新的挑战 (14)四、应对策略 (15)4.1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16)4.2 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17)4.3 优化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 (18)4.4 推动招生管理体制创新 (19)五、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0)5.1 案例选择与介绍 (22)5.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3)5.3 对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24)六、结论与建议 (25)6.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26)6.2 对未来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27)6.3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8)一、内容概述新高考制度下,高校招生工作的定位和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调整招生策略以适应新形势?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优化招生宣传和选拔工作,提高生源质量?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加强招生管理和监督,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加强与其他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高中学生在选科、志愿填报等方面的自主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高考制度有助于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也给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如如何适应新的考试模式、如何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等。

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

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

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第一部分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的概述 (2)第二部分模型构建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4)第三部分影响志愿填报的主要因素分析 (7)第四部分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的理论基础 (11)第五部分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的构建步骤 (13)第六部分模型的应用与实际案例解析 (16)第七部分模型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19)第八部分结论: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的意义与价值 (22)第一部分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的概述在《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一文中,我们探讨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来指导考生进行高考志愿的合理选择。

以下是对该文内容的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述。

模型背景与重要性高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其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志愿填报作为高考后的一项关键环节,对考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人认知偏差以及心理压力等因素,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常常面临困难。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理性地分析自身情况、院校信息,并据此做出更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选择。

决策模型要素一个完整的高考志愿填报决策模型应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自我评估:考生需要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个体特质。

这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生涯规划等活动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自身的学业成绩、学科优势、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院校信息收集:包括各高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就业前景及历年录取分数线等。

报考策略制定:根据自我评估和院校信息,确定报考的目标层次(如一本、二本或专科)和专业范围,然后结合招生政策(如平行志愿、顺序志愿等),制定出合理的报考策略。

风险评估与应对:考虑可能存在的落榜风险、调剂风险等,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是否愿意接受调剂、是否有备选方案等。

决策工具支持: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将上述因素量化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探究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考招生制度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多元化的高考招生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得到实践和推广。

本文将就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进行探究,并探讨其对学生和教育体系的影响。

一、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概念和内容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是指在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灵活性和选择性,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考科目和考试方式。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多样化的考试科目: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外,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还会增加一些与学生特长相关的考试科目,如艺术、体育、科技等,以便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才华。

2. 弹性的考试时间和方式:传统的高考招生模式一般采取一次性的统一考试,而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可以分批次进行考试,也可以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

3.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传统的高考招生模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将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可能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近年来,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得到了不少地方和学校的实施和尝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一方面,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其个性和特长。

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还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促使教师更多地针对学生的特长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具体来说,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实施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可以更好地促使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个性化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兼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与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违宪性

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兼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与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违宪性

大学招生考试多元化的宪法底线——兼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与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违宪性自古以来,招生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招生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而如何保障招生考试的多元化,使其符合宪法底线,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高考作为中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核心,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其中,分省自主命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分省自主命题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考题内容,以更好地反映地区特色和教育差异,从而更公平公正地评价考生的能力水平。

然而,分省自主命题的实施也面临一定的问题。

首先,分省自主命题可能存在违宪的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一律平等,无论地域差异,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然而,由于各省份的命题内容不同,考生面临的考试难度和内容也不同。

这种差异性可能导致公民的教育平等受到侵害,违反了宪法规定。

另外,分省自主命题可能会加剧地区教育差异。

由于不同省份的经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考生在面对高难度的命题时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这种情况可能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贫困地区的考生更加难以接受优质教育。

这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不利于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除了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外,大学自主招生制度也是招生考试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大学自主招生通过校内面试、特殊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业以外的能力和潜力,扩大了考生的选拔渠道。

然而,大学自主招生制度也存在一些违宪性的问题。

首先,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

由于自主招生的权力放在学校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任意决定招生标准和录取名额。

这种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学校之间的腐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受贿、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问题。

另外,大学自主招生制度也可能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可能倾向于录取社会地位高、教育资源丰富的考生,而对于来自贫困家庭、教育条件差的学生可能不公平对待。

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2023

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2023

上海市是全国高考改革的先行者之一,自2017年起,全市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制度正式实施。

该制度旨在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全面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将会有哪些变化?以下是对该主题的一些讨论和评述:一、改革背景1. 上海高考综评录取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改革前的高考录取存在哪些问题?2. 自2017年实施高考综评录取以来,上海高校招生录取规则有何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是否更加科学、公平?二、2023年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变化3. 2023年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的具体变化有哪些?是否会增加对考生的评价维度?4. 新变化是否会对考生的备考和志愿填报产生哪些影响?三、制度改革的意义5. 高考综评录取制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在哪里?6. 改革后的录取制度是否有助于打破升学路径的单一性,促进多元化发展?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7. 上海高考综评录取制度的实施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8. 高考综评录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否足够完善,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五、展望未来9. 针对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方面需要关注和加强?10. 未来上海高考综评录取制度的实施是否会对其他城市高考录取制度产生借鉴和影响?在探讨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2023的变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该规则的实施情况,以及对考生和社会的影响。

五、展望未来9. 针对上海高考综评录取规则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方面需要关注和加强?关注学术水平评价的科学性。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制度要求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高考分数,还要侧重关注他们的学科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种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求对学生的学术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关注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打分标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加强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高考综评录取制度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元化考试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考试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考试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引言:多元化考试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和反馈的方法。

与传统的单一的笔试、口试等考试方式相比,多元化考试评价注重发掘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和潜力,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估体系。

本文旨在研究多元化考试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探索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方面的作用。

多元化考试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多元化考试评价是基于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作业、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综合实践等,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的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都具有多样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多元化考试评价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自主学习报告、小组合作项目、个人口头报告、在线互动讨论、综合实践能力评估等。

这些方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多元化潜能,提供了更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估体系。

多元化考试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1. 提高学习动力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考试成绩才是衡量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

而多元化考试评价则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元的学习价值和成就感。

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作业和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增加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投入度。

2.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多元化考试评价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潜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多元化考试评价则注重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和评价方式,学生有机会展现和提升自己在不同能力方面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元化考试评价通过综合实践能力评估等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项目、个人口头报告等过程中,不仅需要展示专业知识,还需要与他人合作、表达思想、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高考多元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高考多元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高考多元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高考多元化是指在高考录取中,除了语数外,各省市还可设置其他科目的考试,以多种方式录取优秀生源。

多元化考取制度的实行,旨在降低语数成绩在招生录取中的权重,促进综合素质教育,更好地培养人才。

那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多元化是一种机会还是挑战?一、机会高考多元化为不同兴趣、特长和天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传统的高考体系中,标准化的评价方法容易舍弃一些特殊才能的学生。

但在多元化考试体系下,各种优秀表现都可以得到重视,全方位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自己的实际水平。

相较于传统的高考模式,多元化考试体系对于完美综合素质的评价有更加广泛和全面的涵义。

它不再仅关注学生的书本成绩,而是强调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掌握,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投入,以及各种运动、文艺、社会活动的表现。

这就使得各种爱好和才能相辅相成,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锻炼。

二、挑战然而,对于那些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说,高考多元化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多元化考试体系下,专业技能要求可能会更高,各科目准备工作也会更加复杂,这就需要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及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此外,领域外的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内容,而这些内容陌生甚至无足轻重,给学生们增加了不小的门槛。

同时,由于重点科目降低了招生录取比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面临更为多元的选择。

如果不会挑选,就可能陷于疲于应付的窘境。

处理选择和退路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学生们付出更多的心力。

三、对学生的影响高考多元化给了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认识了更多领域,丰富了生活,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同时,它也是一种拓展未来职业发展的途径,有利于学生走向更深入、更专业的领域。

高考多元化成绩的评判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盲目参加多个省市的考试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分散精力,影响各学科成绩和总分。

因此,对于参加多元化考试的学生来说,选择参加合适的考试,并为之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价值高考政策的价值

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价值高考政策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年来高考政策的价值分析王后雄1牛学敏2( 1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武汉 430079 2武昌区教育局武汉 430071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高考改革政策应运而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对高考政策进行价值分析有助于把握高考改革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有助于理性看待和评价高考。

高考政策30年来的不断改革蕴含着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元自主的格局和国际视野的改革眼光,体现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字:改革开放;高考政策;价值分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

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息息相连的高考,也在历史的发展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各项改革政策应运而生,走过了一条在探索中艰难跋涉不断前进的道路,为我国科学公正有效地选拔出一大批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其中价值作为理性层面的行为指导,贯穿于高考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其中教育政策的价值作为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的重要特征,支配甚至决定着主体的价值选择。

一、高考政策的历史回顾高考政策包括指导思想、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次数、报考资格、录取方式、选拔标准、考试组织、评价及监督等诸多方面。

高考政策指导着高考改革的进行,回顾政策是回顾高考改革进程的捷径。

1978年后的高考政策改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高考政策的恢复与酝酿改革期(1978—1984)1978年6月6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考试、阅卷、录取新生的工作体制。

人工智能中的多智能体系统与博弈论

人工智能中的多智能体系统与博弈论

人工智能中的多智能体系统与博弈论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多智能体系统,这种系统在模拟人类智能的同时,也具备了博弈论的一些特点。

本文将介绍多智能体系统以及博弈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并探索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多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相互独立但相互作用的智能体组成的系统。

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己的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并且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体进行通信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与传统的单智能体系统相比,多智能体系统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协作或竞争来实现的。

协作时,智能体通过合作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例如,多个无人机可以通过协作来完成航拍任务,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互相传递信息以及协调行动。

竞争时,智能体之间有限的资源会导致它们之间的竞争。

例如,多个自动驾驶汽车在一个交叉路口竞争通过的权利。

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进行决策的数学模型。

在博弈论中,不同的决策者被称为玩家,玩家的决策会影响其它玩家的结果。

博弈论通过分析不同策略对结果的影响,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策略。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强调玩家之间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而非合作博弈则更加注重各玩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用于研究交易、竞争、博弈等问题。

多智能体系统与博弈论的联系多智能体系统与博弈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正如前文所述,多智能体系统中智能体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或竞争来实现目标。

而合作和竞争正是博弈论中重要的概念。

一方面,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合作可以通过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来解释。

合作博弈模型可以帮助多个智能体在共同利益下找到最优的合作策略。

例如,在无人机协作航拍任务中,如果各个无人机能够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行动来最大化整体效益,那么整个系统的性能将会得到提升。

高考志愿填报案例分析与填报策略

高考志愿填报案例分析与填报策略

基础教育摘要我国的高考不仅是考生个人的事情,而且还牵涉家庭、学校与国家,考生的命运不仅关乎自身,而且还关乎家庭的命运、学校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高考作为国考是一件极其重要和神圣的大事。

对于上线的考生来讲,“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入一所自己喜欢的大学是每一个考生的梦想,能够在高校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专业和城市,是关系到自己今后发展的大事。

根据我校近几年考生的实际情况,通过9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对我校部分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进行利弊分析和深度解读,最终得出九种填报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同学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志愿填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案例分析填报策略Case Analysis and Submission Strategies for the Intention Submiss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ang Hong-weiAbstract As a national examination,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volves not only personal affairs,but also families,schools and the country.Candidates'f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te of families,schools and our country.For those who pass it,intention submiss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as it is crucial for them to choose their favorite colleges,in which their dreams will come true.This also concerns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andidates from our school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9typical cases of intention submission,in-terpret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finally sum-marizes nine strategies for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ten-tion submission.Key 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intention submission; case analysis;submission strategies在中国,古有科举制度,今有高考制度,两种制度的共性都是通过考试并以成绩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

博弈策略评价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弈策略评价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弈策略评价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博弈策略评价方法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博弈策略的方法。

在博弈理论中,策略是指决策者在特定情境下所选择的行动方式。

而评价策略的好坏,则是基于其在博弈中所产生的结果和效果。

博弈策略评价方法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博弈行为,从而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通过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对不同的博弈策略进行量化和比较,从而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

在博弈策略评价方法中,常用的指标包括收益、风险、效用和公平性等。

收益是衡量策略成功的标准,而风险则是指策略背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损失。

效用则是用来衡量策略对决策者个体的满意程度。

公平性则关注于博弈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公正和偏差。

博弈策略评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决策者的目标。

常见的方法包括博弈树分析、收益-风险分析、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模型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通过博弈策略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博弈过程中的潜在结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这些方法也有助于研究者在博弈理论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博弈策略评价方法在博弈理论和决策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不同策略的评价和比较,决策者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实现最优的决策结果。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更加高效和精确的评价方法,从而为博弈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性介绍,用于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围绕博弈策略评价方法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博弈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博弈策略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博弈策略评价方法的要点和应用。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两个博弈策略评价方法的要点。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多智能体系统已成为普及的技术应用。

它是一种多个智能体(机器人、虚拟角色、协同驾驶员等)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协作工作和商业活动的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已在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中,博弈论技术的使用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博弈论是一种运用数学分析和逻辑推理来考察决策行为的方法。

这种行为是在一个特定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其他参与者的行为。

因此博弈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决策制定和协作问题。

多智能体博弈论多智能体博弈论是博弈论和多智能体系统相结合的研究领域。

它主要是针对多个智能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实现多智能体系统的最优效益。

它包括几个基本概念,如参与者、策略、收益等。

参与者是指在多智能体博弈中,参与博弈的智能体。

在其中,智能体会考虑其他智能体的策略和行为。

策略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制定的一些决策方法。

在每个博弈中,参与者需要制定一种策略,以获得最优的收益。

而收益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环境下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务、荣誉、声誉等。

从技术上讲,多智能体博弈分为两大类:协调和竞争。

协调指的是智能体之间能够相互合作以共同实现共同目标的情况。

例如,在协同驾驶中,多个智能体可以通过交流和协调以确保安全行驶。

而竞争指的是多个智能体之间相互竞争以获取更好的收益的情况。

例如,在无人机领域中,多个无人机之间会相互竞争以侦查更多的区域。

多智能体博弈策略在多智能体博弈中,制定正确的策略是取得最优结果的关键因素。

制定策略的目的是最大化参与者的收益,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行为。

在竞争场景下,参与者通常会使用纳什均衡策略。

纳什均衡是一种博弈论中的理论概念,其中每个参与者选择策略的结果都是其余参与者行为的最佳响应。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纳什均衡策略,以获取自己的最大收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中国高考制度的演进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中国高考制度的演进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中国高考制度的演进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探讨中国高考制度的演变。

文章首先阐述利益相关者与教育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背景,随后从多个维度分析中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背后的社会影响。

文章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如高考科目的调整、考试形式的变革、录取方式的更新等,并深入剖析这些变化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对高考制度的优化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广大考生及家长则对高考制度有着深切的利益关切,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高考发展的方向。

文章也讨论了政府在高考制度演进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以及社会各界对高考制度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高考制度演进的复杂图景,体现了制度变革中的多重利益博弈与权衡。

通过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深入分析和考察,本文揭示了高考制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承载并影响着亿万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1.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和经济学理论,主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该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等。

这一理论的提出,强调了组织不仅要关注股东的权益,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高考制度的演进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教育部门应关注学生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高校应关注教师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社会各界应关注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等。

通过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可以推动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2. 为什么在中国高考制度的研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考制度作为一个涉及国家教育政策、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复杂社会系统,其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学校、考生及其家庭、教育机构等。

我国高考考改革不宜照搬美国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 试

我国高考考改革不宜照搬美国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 试

高考改革的若干设想一、我国高考改革不宜照搬美国模式: 台湾的前车之鉴我国高考改革从1999 年开始已经8 年, 但是围绕我国高考改革采取何种模式, 并未形成普遍共识,从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看, 差异颇为明显。

其中一种观点即主张采用美国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改革我国高考, 江苏省2008 年高考改革方案就是一个例子。

所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即高校在录取中, 除了统一笔试成绩之外, 还参考高中成绩、社会活动情况等, 高校具有很大自主招生权。

这一模式为不少国家、地区模仿, 比如韩国也决定于2008 年开始使用这一模式进行大学招生录取改革。

但是, 由于该模式在美国可行的诸多条件在当前中国尚未发育成熟, 照搬的结果只能是逾淮成枳, 台湾地区就是前车之鉴。

台湾1989 年成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1992 年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1994 年试行, 2002 年正式实行。

台湾联考改革暴露出不少问题:( 1) 公平可控性下降。

新方案当中学生高中成绩占据一定比例, 这就存在较大作弊空间。

2002 年3 月17 日, 多元入学方案实行仅两个月, 台湾媒体就披露了奥赛主考官索贿嫖妓事件。

民意调查显示, 高达七成学生家长赞成恢复联考制度。

( 2) 多元入学方案由原来的一次联考变为十八次段考和更多次小考, 反而加剧了竞争压力。

正是如此, 目前台湾高校新生的70%还是通过联考方式录取、20%通过甄选推荐、其余申请入学。

由于推荐易滋生腐败( 这与我国文革期间推荐上大学道理相似) , 从2004 年起取消推荐。

无独有偶, 前苏联高校一直实行自主招生制度, 但是在2001 年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教育空间”的战略考虑, 俄罗斯开始实行全国统一高考试点。

考试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统一命题, 考试以笔试为主, 实行百分制, 考试科目包括数学、文学、俄语、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社会常识、俄罗斯历史、外语等。

当然, 这并不是说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没有一点弊端, 而是说我国高考在目前国情下考虑公平性、城乡差距等因素, 整体看还是利大于弊。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_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_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_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领域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而新高考则被认为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高考改革是在多源流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旨在构建更加公平、科学的高考制度。

本文将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对新高考改革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我国高中教育的意义。

多源流理论是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定义和解释事物,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在新高考改革中,多源流理论被用来解读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传统高考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新高考则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评价学生的多维能力。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传统高考侧重于学科知识的考核,而新高考则将学科成绩与其他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水平测试、素质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样性和特长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与传统高考不同的是,新高考将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通过公平的试题设计和科学的评分标准,学业水平测试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

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旨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科竞赛成绩、创新实践成果、综合能力评价等方面的考核。

素质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素质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更是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和引导。

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进行宏观评价的层面。

学校评价强调对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特色的评估,社会评价则关注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和影响。

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引入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优化和社会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课程设计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课程设计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流程与重要时间节点;2. 掌握各类高校、专业的基本情况及就业前景;3. 学会分析个人兴趣、能力及职业倾向,以合理选择报考专业;4. 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与技巧,提高录取概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技巧,搜集并整理各类高考志愿填报资料;2.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对个人及院校数据进行评估与匹配;3. 提高决策能力,独立完成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制定;4. 学会使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熟练操作相关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个人发展方向;2. 增强自信心,面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挑战;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学分享、交流填报经验;4. 确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结果负责。

本课程针对高三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心理需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填报成功率。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志愿填报基本知识:介绍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重要时间节点、录取规则等;- 课本章节:第三章“高考志愿填报概述”2. 高校与专业选择:分析各类高校、专业特点,探讨个人兴趣、能力与专业匹配;- 课本章节:第四章“高校与专业选择”3.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与技巧:讲解如何根据分数、排名等因素制定填报策略;- 课本章节:第五章“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与技巧”4. 数据分析与决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辅助填报决策;- 课本章节:第六章“数据分析与决策”5.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教授如何使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包括注册、登录、查询、填报等操作;- 课本章节:第七章“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指南”6. 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填报,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课本章节:第八章“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策略与技巧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多元化评价; 志愿填报机制; 博弈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769 ( 2012 ) 04 - 0107 - 05
〔中图分类号〕 G639. 21
2008 年 1 月, 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 , 明确将 “建立 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 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 , 并逐步纳入高校 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 作为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 由 此,高校招生考试的录取标准将从以分数为主导的 “单一 。 目前, 广东、 山东和 评价” 逐步过渡到 “多元化评价 ” 宁夏在高校录取过程中不仅要看高考总分 , 综合素质评价 也是录取的依据,其中山东省的高考考试科目中还包括综 合能力试卷。在 2009 年的高考招生中, 第一次出现了由 于 “综合素质评价低 ” 而被高校退档, 同时也有刚上投 档线的考生因为 “综合素质评价高” 被录取的现象。 “多元化评价” 是指高校选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 化的,改变以往高校仅凭一次高考成绩 “唯分选人 ” 的 现象,探索建立在高中文化考试基础上 ( 其中既有学业评 价主体的统一高考成绩 ,又有高中平时成绩、 相关认定的 其他考试成绩等多元学业评价 ) 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 个性特长等因素的多元评价选拔人才制度 。 而多元化评价
仍然考虑前面的例子,每个考生真实申报, 平行志愿

由于目前我国梯度志愿模式都是在考前 、估分和知分的条件下实行 ,即使知分也只知道高考分数 ,不清楚其他考 生的志愿偏好,这也是属于信息不充分 。
· 108·
录取机制下,根据考生的分数排序,考生 i1 在第一轮被学 校 c1 录取,学校 c1 停止招生。 第二轮, 考虑学生 i2 的志 愿,由于学校 c1 停止招生, i2 被学校 c2 录取。 第三轮, 考虑学生 i3 的志愿,由于学校 c1 ,c2 停止招生,i3 被学校 c3 录取。这时,所有学校用完招生名额 ,考生 i3 落榜。这 个录取结果 μ2 =
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录取主体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 即高校 拥有较充分的招生自主权 ,因为评价和录取标准不再是完 全由分数说话,而是高校根据其自身类型和培养目标 , 制 定不同的择生标准。 我们不禁要问, 倘若实行多元化评 价,赋予高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 ,那么当前在以高考分数 为统一评价标准下实行的志愿填报体系是否适用 ? 是否会 产生不公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 ? 本文将运用经济 学博弈理论,分析我国不同志愿填报录取模式在多元化评 价标准下的适用性。 在分 析 之 前, 首 先 要 阐 明 两 个 概 念, 一 个 是 公 平 ( Fairness) ,一个是帕累托最优 ( Pareto Efficiency ) 。 本文 的公平是指 不 会 出 现 下 面 这 种 高 校 - 学 生 匹 配 ( Matching) : A 考生相对于被录取的学校 ( 或落榜 ) 更偏好学 校 1 ,学校 1 对考生 A 的评价高于对考生 B 的评价, 但学 校 1 反而录取了考生 B。此外,这里的帕累托最优是基于 考生而言,即找不到另一个匹配结果使得部分或所有考生 的效用提高,同时又不会损害其他任何一个考生的效用 。
〔5 〕 〔6 〕 ( zhou,1990 ,冯科,2007 )。
[c
i1
1
i2 c0
i3 c2
i4 c3
]。匹配结果 μ
1
显然不是公平的, 因为考
生 i2 相对于落榜而言更偏好学校 c2 和 c3 , 而且他的分数 均高于这两所学校所录取的考生 。这表明梯度志愿不是公 。于 平的机制, 考 生 真 实 申 报 志 愿 有 可 能 “高 分 落 榜 ” 是,真实申报偏好而导致落榜的学生有动机 “操纵 ” 志 愿,即填报志愿 c2 - c1 - c3 - c0 , 这时, 录取结果变为 μ2 =
[c
i1
1
i2 c2
i3 c0
i4 c3
] 。 不 过, 这 个 匹 配 同 样 不 是 公 平 的 , [c
i1
1
因为考生 i3 也有 “操纵” 志愿的动机,即填报志愿 c3 - c2 - c1 - c0 ,这时得到的匹配结果为 μ3 = i2 c2 i3 c3 i4
]。 c
0
匹配结果 μ3 是一个公平的、 帕累托最优的匹配, 而且要 , “操纵 ” 志愿的方式也不只上述一种 ,这 达到这种匹配
〔7 〕 者提出了 “一档多投 ” 模式 ( 胡启迪,2009 , 谈琦婧
[c
i1
1
i2 c2
i3 c3
i4
] 是分数公平的,每个考 c
0
生也没有动力去操纵偏好 。 然而,当高校对考生的偏好不尽相同时 ( 如前 ) , 平 行志愿却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如果考生都真实申报自 己 的 志 愿 , 平 行 志 愿 的 录 取 结 果 是 μ3 =
里不再累述。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在梯度志愿下, 考 生真实填报志愿可能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 也就是所谓的 “高分低就 ” 或 “高 分 落 榜 ” 现 象, 然 而, 当 信 息 充 分 时,即考生彼此清楚相互的分数和偏好 , 考生可以通过 “操纵 ” 志愿而得到一个公平的 、 帕累托最优 的 匹 配 结 果。不过,填好志愿并不轻松,特别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 况下①,寻找最优志愿策略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 参见聂 海峰,2006
[c
i1
1
i2 c2
i3 c3
i4
]。匹配结果 μ 显然不是公平的,因为考 c
3 0
生 i3 对高校 c2 的偏好高于被录取的学校 c3 , 但学校 c3 录 取了评价更低的考生 i2 。这表明如果学校对考生的评价不 是单纯地依据成绩水平 ,考生真实申报志愿有可能造成不 公平的匹配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例子中, 无论学生 i3 如何 “操纵” 他的偏好,也无法改变匹配结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让高校有更充分的招生自主 权,平行志愿不是一个公平和帕累托最优的机制 , 考生填 报志愿将变得更加艰难 。 三、实时动态志愿 我们在前面提到,当考生真实申报偏好时 , 梯度志愿 无法实现一个理想的均衡 。 然而, 考生可以通过 “操纵 ” 志愿达成一个公平的、并且帕累托最优的匹配 , 但其前提 条件是信息的充分化,包括考生的偏好和考生的分数 , 或 者高校对考生的评价。我国内蒙古省试点的实时动态志愿 填报改革,就可以看作是完全信息下的志愿填报 。 其最大 的好处就是,考生通过网上提供的动态排名和阶段性统计 信息,既能知晓其他考生的报考情况 ,也能实时查看自己 的分数排名情况, 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志 。 事实也证明, 这种 愿,以实现志愿填报的 “精确定位 ” 信息完全透明的志愿填报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志愿填报难的 问题。从理论上说,无论高校对考生的评价是基于分数 , 还是基于自己的标准,实时动态志愿都可以达成一个有效 的匹配,这在前面的梯度志愿部分已通过举例说明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考生成功 “操纵 ” 志愿所依 赖的完全信息不仅包括考生的偏好 ,还要包括高校对考生 的评价。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方式下 , 分数就是一个明 确的、直接的信息; 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下, 我们也可以通 过一定的方式将各种评价指标 ( 包括平时表现、获奖情况 等) 量化,并且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才标准 , 将不同 的指标设定成不同的权重 , 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 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考生一点击该校, 便可以看到填报 。 在这种评 该校所有考生的 “综合分数 ” 和 “综合排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操纵 ” 志愿的方式也不只上述一 而且要达到这种匹配 种,这里不再累述。 所以,在梯度志愿下,无论各大高校对考生的评价相 同与否,考生真实申报志愿都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 只 有当信息完全充分时, 考生才可能通过 “操纵 ” 志愿达 到公平的、帕累托最优的博弈均衡结果 。 二、平行志愿 教育部在 2008 年首次对高考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改 革,拟在全国推广平行志愿 ,录取原则从过去的 “志愿优 , 旨 在 “保 护 考 生 利 先” 变为 “分数 优 先、 遵 循 志 愿 ” 。 在经济文献中 , “平行志愿 ” 属于 益,促进教育公平 ” 分数独裁机制,这种算法的效率比较高 , 最多也仅需要 n 步即可完成整个算法。 如果每个学校对所有学生偏好相 同,即更偏好于分数高的学生 , 这种算法就是一个公平 、 无浪费、个人理性、抗策略,并且帕累托最优的录取机制
如果高校的评价标准不拘泥于成绩 , 而是全方位地进 行综合评价,那么每所高校对考生的偏好可能不尽相同 , 就如:
1 1 2 3 4 f c : i - i - i - i 2 1 3 2 4 f c3 : i2 - i1 - i3 - i4
f
c : i -i -i -i
社会科学研究
2012. 4.
“多元化评价 ” 对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挑战
— —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杨小玲
随着 “多元化评价 ” 成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取向 , 纯粹 “按分分配” 的录取规则俨然已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 在这种大环境和大趋势下, 必然要求推
〔摘要〕
出一种崭新的志愿填报机制。本文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各种志愿填报机制 ( 梯 度志愿、平行志愿、实时动态志愿和 “一档多投 ” 模式 ) 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下的适用性, 并 推出了一种既可以让高校充分发挥其招生自主权 ,又可以避免考生之间的志愿填报博弈 ,还能 — —GS 机制。 使考生福利实现最大化的机制—
相对于落榜而言更偏好学校 c3 , 而 c3 对 i2 的评价高于其 录取的考生 i4 ,学生 i2 有动机 “操纵 ” 志愿, 即填报志 愿 c3 - c1 - c2 - c0 , 这 时 , 录 取 结 果 变 为 μ2 = i1
1
i2 c3
i3 c2
i4 c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