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第一课时教案(2018最新改版)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案一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自研课导学】晨读课:(30分钟)目标:准确无误地朗读《不懂就问》,掌握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20分钟)检测:同位对学,小组讨论,互相检查,小组展示;最后十分钟全班展示。
(10分钟)预习课(午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诵读《不懂就问》完成下列任务资料准备:搜集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与课文相关资料。
自主积累:熟读课文并搜集孙中山的故事。
自我感悟:联系学习生活想想自己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展示课导学】(时段:一课时)·学习主题..(1分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明白不懂就问是一种好习惯,进而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学习认读生字内容:·借助拼音认读1、两人小对子表现单元一:我是这样记生子·总结巧记生字的方法:生字。
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些字。
给认读生字组词。
学法:·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给认读生字组词自读不少于三遍预时:4分钟对子间相互检查学习生字情况,订正认读生字,对子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预时2分钟2、五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以及重点交流。
内容:用自己或课文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的建议: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自读、检查、记忆、识记字形);2、你能设计出巧记生字的方法吗?3、激发情趣,形成全班竞争识记生字的氛围。
表现单元二:我知道建议:1、你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吗?2、小组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现单元三:品读鉴赏·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内容:·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精品教案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不懂就要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诵、例”等13 个生字,会写“背、诵”等10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孙中山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不懂就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
2.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怎么做,引出课题。
(2)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问问题,他是怎么问的,先生和同学们的反应如何。
(4)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
4.拓展延伸(1)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2)分享自己不懂就问的经历。
5.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内容和孙中山的精神。
(2)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收集孙中山先生的其他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应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课文材料、表现方式来陈述真实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每句话的意思。
2、运用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主要法宝,是新课改中重点培养的目标,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材料、表现方式来陈述真实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大家讲述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等领袖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可以侧重讲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也可以交流、讨论学习语文的方法,从中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课文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
阅读时,倡导采用在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方法,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重点:孙中山不懂就问。
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提问:(1)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2)私塾先生开始是怎样教学生的?(3)学问是什么意思?(4)孙中山养成了什么样的好习惯?4、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5、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
(1)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可以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3)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朗读课文(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2)朗读课文,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方式,争取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3.不懂就要问(1)【创新教案】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①“照例”是什么意思?②“先生”是谁?③“戒尺”是什么?④什么是“私塾”?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
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照例圈出一段练习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圈出练习(2)学习多音字:挨(āi ái)背(bēi bèi)圈(quān juàn)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①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āi ái)āi 1>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 1>遭受:挨打、挨骂;2>拖延:挨时间、挨延。
②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èi bēi)Bèi1>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违反:违背。
不懂就要问(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不懂就要问(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出版社:语文部编版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朗读文字。
2.学生能够理解并给出文字的简单解释。
3.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对文字的疑问。
4.学生能够讨论并解答他人的疑问。
5.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感受爱与希望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听懂朗读文字的技能。
2.让学生养成提出疑问的习惯。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文字。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1.教师朗读《阿贵和他的朋友们》。
2.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故事内容。
3.学生提出对故事中未理解的部分的问题。
4.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5.教师解释并讲解故事中涉及的新词语。
时间安排•第一节课:朗读故事,学生简单叙述,提问疑问。
•第二节课: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教师解释新词语。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老师的朗读,帮助学生听懂故事中的文字。
2.提问法:让学生在故事中提出疑问,进行思维训练。
3.解释法:通过解释新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六、教学器材1.教材: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讲台。
3.投影仪。
七、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文字,观察他们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
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朗读的一些技巧。
2. 学生简单叙述故事(10分钟)教师朗读故事《阿贵和他的朋友们》,让学生跟着文本读,然后简单叙述故事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 学生提出问题(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提出自己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互相回答。
第二节课1. 讨论并解答问题(2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解释新词语(1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忆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并解释其意义。
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朗读文字,并能够在故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学习这样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一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
“不懂就问”不单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它反映了学习者的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热情。
孙中山长大后能够开创辛亥革命的伟大事业,与这种态度、这种精神、这种热情有密切的联系。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着力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也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考虑的。
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问”的好处。
【学情分析】孩子们已经基本学会了查字典,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阅读中对语感有了初步的感悟,但对于如何如何从默读理解和朗读表达中去感悟和表达情感还存在差距。
在预习方面,孩子们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需要老师进行耐心地引导,以便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学习曹冲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果然造句。
3.能有条理的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难点: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
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资源利用】1.彩笔、词卡。
2.利用网络下载孙中山画像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懂就要问”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的例子,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提问,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提问、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朗读课文,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的例子,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提问,解决问题。
2. 运用“不懂就要问”造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b. 引入课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勇于提问的故事。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c.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学习生字新词a.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组内交流。
b.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讲解字义、字形及用法。
c. 学生运用生字新词造句。
4. 课后作业a.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b. 实践作业:在生活中勇于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并将经历分享到班级群。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勇于提问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3)学生能学会生字新词,会用“不懂就要问”造句。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不懂就要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学会提出问题,勇于发问,主动寻求帮助和解答。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学会提出问题,勇于发问,主动寻求帮助和解答。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不懂就要问》的教材。
2.课文的课件、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具。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互动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们是否遇到过学习上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第二步:呈现课文1.展示课文《不懂就要问》的标题和文章的主体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轮流回答以下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在课文中发现了什么重要的观点或意义?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最佩服课文中的哪一位角色?第四步:激发学生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文章中的故事或情节?–是否相信课文中所倡导的“不懂就要问”理念?第五步:学习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辅导员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辅导员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情景。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辅导员则耐心解答。
第六步:小结和反馈1.要求学生总结讨论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寻求帮助?–在学习中,你觉得什么样的问题最重要?第七步:拓展活动1.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和理解,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不懂就要问”的小作文,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不懂就要问》之后能够理解并体会到提出问题、勇于发问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和写作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不懂就要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课时)
《不懂就要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 2018 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单元
主题:校园生活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25个生字。
读读写写26个词语;读读记记28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
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引导学生边度边想象画面,在课内外遇到有新鲜感的词语,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语。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事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事文章了,并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感悟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本篇文章的学习要鼓励学生独立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学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3 不懂就要问
学问勤学好问
学问读书求理。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勇敢提问的精神。
2.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提问方法,培养他们善于提问的习惯。
3.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5.评价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勇敢提问?
(2)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学会提问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帮助?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思维的碰撞。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和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强调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提问、敢于探索。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与《不懂就要问》主题相关的文章,进一步巩固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并请学生在阅读后,尝试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
2018年秋学期三年上册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提问→理解3* 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大着胆子鸦雀无声没弄明白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常()械()历()即()详()塾()涂()提()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不明白就要问》看到那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明白?哪儿不明白?要问谁?“不明白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什么缘故要如此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要紧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明白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明白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因此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缘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惯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如此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孙中山是如何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什么缘故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要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惯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会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杰出,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明白得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可怕、顿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如何样?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变化?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不懂就要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通过让学生自 主阅读,感知文章的
2.全班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主要内容,交流对这
件事的看法。
(完成目标二)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一(20 分钟)
让学生图文对
环节三 1. 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小组内交 照,联系上下文,表
再读课文 流。
演读,小组交流等方
交流感悟 2.小组在全班汇报。
式谈谈对新鲜感词
(2)比较略读课文和精读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课文的学习方法。
通过自读,指名
活动一(3 分钟)
读,齐读,拓展词语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
等方式,检查学生对
2.为多音字组词,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生字和多音字的掌
(完成目标一)
握情况。
(评价目标一)
(10 分钟)
活动二(7 分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活动一(2 分钟) 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3* 不懂就要问 略读
孙中山
勤学好问 读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 2000 字的识字量,掌握了 常用的识字方法,能独立识字。 (2)基于阅读: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默读能力,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 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学生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 知了什么是“新鲜感”的词句,但是带“*”的略读课文在小学阶段还是第一次 出现。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用普通话交流,具备了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少 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主题的最后一篇,对学生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具有开篇性,学习时既要 有前两篇课文的学法迁移,比如关注新鲜感的词句,又要注重略读课文阅读方法 的实践和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诵、例”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对事件的看法,找出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精神。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生字、拓展词语等方式,检测学生对 生字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图文对照、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表演读、小组 交流等方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交流有 新鲜感的词语,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_3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个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个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个课,有什么感受呢?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讨论交流,实行说话练习。
2018新人教本部编本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知识技能: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
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4 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三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
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
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
“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
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
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
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
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
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
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
(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
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
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
(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孙()通()
例()孔()诵()
提()厉()堂()
题()历()党()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________ 昭()________
卷()________ 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摇头()胡里()
连连()壮着()()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认真糊涂详细马虎仔细明白照例近义词:()——()()——()
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