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可穿石,铁棒能磨针

合集下载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_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_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_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故事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那么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有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解析【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造句1、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没有办不到的事。

3、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九级考试,真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所以,我想要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得好。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谁都知道,可轮到自己头上,能否耐得住寂寞往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题目叫《铁杵成针》。

从前,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东走走、西看看,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草屋门口。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嗨呦、嗨呦,磨一根铁棒。

那根铁棒,有棍子那么粗。

李白走过去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绣花针?”李白很奇怪:“铁棒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
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李白说:“可是,您的年纪太大了。


老婆婆说:
事情。


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羞愧。

从此李白再也没有逃学,学习也非常用功,终于成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成功。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其傅彩也,;其长才也,。

炼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怡.(yí)情B.傅.(fù)彩C.处.(chù)理D.狡黠.(xiá)2.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炼达B.统筹C.藻饰D.犹如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B.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C.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D.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2.小雅参加的“江浙文化夏令营”,每天都开设了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

下面几项活动中,她最不可能体验的一项是()A.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之美。

B.品尝宁波的著名小吃猪油汤圆。

C.扮演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D.走进鲁迅的故乡,坐坐乌篷船,听听社戏。

3.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繁星水》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写成的。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练习及答案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回答各题。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①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

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②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

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种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

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

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认真的习惯。

③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就要懂得认真之“道”。

④认真之“道”,在于对“毫厘”的极致严格。

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

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园首顆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

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⑤认真之“道”,在于对事业的“至拙”专注。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

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

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读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有感

读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有感

读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有感读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有感1《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

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

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

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

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

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读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有感2故事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去玩的孩子。

一天,李白又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在磨刀石上磨来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问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

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

2023年实用的成语故事

2023年实用的成语故事

2023年实用的成语故事2023年实用的成语故事1《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

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

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

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

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

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2023年实用的成语故事2在这个假期里学了两个成语,是守株待兔和塞翁失马这两个成语。

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自己撞上来。

形容不努力,只想不劳而获,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有一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懒的农夫,但是他一直很快乐。

有好几天在偷懒,正好有一天他正坐在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下,树旁边还有一筐苹果。

这个农夫一边吃苹果一边休息。

突然,一只小白兔看见苹果就想吃苹果了,可是兔子没看路,所以一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铁杵磨针一词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铁杵磨针文言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磨针的启示: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原文扩展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铁杵成针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

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

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拓展资料:铁杵成针:[ tiě chǔ chéng zhēn ]详细解释1.【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努力,事情就会成功。

2.【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

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0字左右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5字故事梗概如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有一天,李白趁老师不在学堂,就又偷跑出去玩耍,他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他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对他说只要天天磨,总能越磨越细,最后肯定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从此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扩展阅读: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chéng zhēn【定义】杵:用来打饭或衣服的棍子。

谚语比喻只要你有决心,肯努力,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成功完成。

【出处】宋朝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铁杵磨针原文及赏析

铁杵磨针原文及赏析

铁杵磨针原文及赏析铁杵磨针原文及赏析铁杵磨针,汉语成语,拼音是tiě chǔ mó zhēn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出自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杵磨针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

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氏:姓……的人。

赏析: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成语故事《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十篇

成语故事《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十篇

成语故事《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十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是我从《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中懂得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_读《铁杵磨针》有感作文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范文一《铁杵磨针》这篇文章讲了,李白小时候下山去玩,一位老奶奶拿着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很好奇的问道:“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回答:“我在磨针。

”李白又问道:“这么粗的铁棒,您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磨,就能磨成针。

”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从此认真读书,成为了一名大诗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我们有决心,不管多大的苦难都能克服。

《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范文二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李白以前特别不爱学习,经常逃学。

有一次,李白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铁棒,经过李白和老奶奶的一番对话,李白决定刻苦用心的学习,最后成了大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要下的功夫比别人深,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范文三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的故事。

说的是李白从小很聪明,但也很贪玩。

有一天,他出去玩,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就上前问:“你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老奶奶又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后就回家认认真真的读书。

后来,李白就成了一名大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恒心。

《铁杵磨针》读后感100字范文四书像台阶,我们在书的海洋徜徉着,是多么的快乐。

我给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铁杵磨针》。

这篇文章是讲李白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又没上学,在街上闲逛。

突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磨铁杵。

他听了老婆婆的话,就发奋学习,终于成了唐朝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励志的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励志的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三一文库()〔励志的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小编收集了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语出]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

《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确定对文言文很熟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信任许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我整理的《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作品简介《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最终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作品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作品解释1眉山: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世,世世代代相承的。

传,流传。

3成:完成,实现。

4去:离开。

5.逢:遇见,遇到。

6.媪(ǎo):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7.方:正在。

8.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9.欲:想要.10.感:鄙视11.还:返回。

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

15.氏:姓。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

感,感动。

意,心愿,意图。

作品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奇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惊奇)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老妇人却说:“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李白非常惊异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启示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
解释:铁杵:铁棍。

铁棍子磨成绣花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作品简介《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作品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作品注解1眉山: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据说。

世,世世代代相续的。

传,流传。

3成:完成,实现。

4回去:返回。

5.逢:遇见,遇到。

6.媪(ǎo):对老年妇人的称呼。

7.方:正在。

8.铁杵(chǔ):铁棍,铁棒.甑,压米或拳衣用的厉害,一头细一头粗的圆棒.9.欲:想要.10.美感:敬佩11.还:返回。

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搞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

15.氏:姓。

16.太白美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敬佩了。

美感,敬佩。

意,心意,意图。

作品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顺利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经一条小溪,看见一个老妇人在那里搓一根铁棒,(他深感怪异)于是就反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道:“必须把这根铁棒晒干针。

”老妇人听说:“只要下了足够多的功夫,事情自然就可以取得成效。

”李白十分吃惊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来把自己的功课顺利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为姓氏武。

现在那溪边除了一块武氏岩。

成语只要功夫浅,铁杵磨成针。

启示1、只要坚持不懈即使就是铁杵,也能够晒干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同时实现我们幸福的理想。

成语故事唐朝存有一个知名的大诗人叫做李白,在他大的时候,不讨厌念书,常常逃课,至街上回去散步。

能概括铁杵成针的四字词语

能概括铁杵成针的四字词语

能概括铁杵成针的四字词语1、大材小用[ dàcái xiǎo yòng ]释义: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

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2、滴水穿石[ dīshuǐchuān shí]释义: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功到自然成[ gōng dào zìrán chéng ]释义: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4、山溜穿石[ shān liùchuān shí]释义: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5、绳锯木断[ shéng jùmùduàn ]释义: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磨杵成针[ móchǔchéng zhēn ]释义:把铁棒磨成了针。

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

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

曰:‘欲作针。

’白感其言,遂卒业。

”7、铁杵磨成针[ tiěchǔmóchéng zhēn ]释义: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精选:铁杵磨针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精选:铁杵磨针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精选:铁杵磨针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精选: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铁杵磨针是一个成语,比喻

铁杵磨针是一个成语,比喻

铁杵磨针是一个成语,比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是一个成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

肯下工夫。

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是褒义词。

可做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出自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

心坚杵有成针日。

”。

中文名,铁杵磨针。

人物,李白。

时间,唐代。

地点,眉州象耳山。

典故。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

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

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

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终于发奋读书。

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

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眉山:古地名。

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世。

世世代代相承的。

传。

流传。

3成:完成。

实现。

4去:离开。

5.逢:遇见。

遇到。

6.媪: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年老的妇人。

7.方:正在。

8.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棒槌。

9.欲:想要。

10.感:敬佩。

11.还:返回。

12.之:代词。

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

15.氏:姓。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

感。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白怪而问之。

媪曰:“欲做针。

铁杵磨针”白曰:“铁杵成针。

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

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版本二: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

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觉得学习太辛苦。

就跑到外面玩去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

遇见一位老妇人。

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李白感到奇怪。

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拼音]tiě chǔ mó zhēn[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典故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成语造句]1、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2、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3、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4、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5、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铁杵磨针的故事吗?6、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7、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

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8、相传,真武大帝修炼时,由于不坚,半途准备下山,半路上碰到紫气元君化做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水可穿石,铁棒能磨针
作者:杨正峰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10期
【摘要】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缺少系统的指导方法,是阻碍小学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症结所在。

要改变写作指导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觉得:首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练胆量-建兴趣-说内容,用三个环节逐步建立想写的基础。

其次,鼓励学生积累语言,建立并充实“知识库存”,让作文由“表达无力和平淡无奇”到“厚积薄发和有血有肉”。

最后,通过“眼看,耳听,手动,思辩”四方面,让习作课堂上的学生众口异言,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作文形态,为学生作文向更高层面的发展提供条件。

总之,多元化习作思维指导训练,孕育了多样化的学生习作作品。

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指导树立信心积累语言充实知识库存孕育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8-01
人常说:“滴水可穿石,铁棒能磨针。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习作指导中,我对这两句俚语有了异乎寻常的体味。

同时,也在炼狱般的习作指导理念的转换中,真正感悟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至理境界。

记得那是一节作文讲评课,在我读完本班一位学生作文中:“我的小制作被送出了班级,送上了学校的大舞台”一句时,“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马欢同学共同的赞许。

我,又一次体验了一个作文指导成功者的快乐感。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马欢的脸上腾起了一抹羞涩的红晕。

这个平时爱说爱闹、聪明活泼的男孩子,三年来总是因为写不好作文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此刻,他飞快地用眼角瞟视了周围同学一眼,又偷偷抬头瞄了一眼微笑的我,不是很自然但却不乏满脸的得意洋洋。

我知道,这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成功里,激动着,快乐着……
提起给马欢同学指导作文的过程,我仿佛经历了炼狱般的教学历程。

那艰苦漫长的四年磨砺,见证了我和马欢同学共同的成长历程。

记得那是三年前的一节作文课,马欢同学就给了我这个有着近二十个春秋作文指导经验的老教师一个下马威——整整两节作文课,尽管我讲得津津乐道,举例妙趣横生,可他愣是没有从他那聪明的脑瓜里给我挤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在一番怒气冲冲过后,我静心反思自己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之路。

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习作指导,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也缺少系统的指导方法。

而且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新课标要求相距甚远。

而上好
习作课,写好作文,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语文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决定,尝试习作指导从改变马欢同学开始。

首先,从树立马欢同学的自信心入手。

马欢同学在写作文时,不是觉得老虎吃天无法下手吗?那就让他先找到下手的胆量——从建立兴趣开始吧。

一节习作课上,我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夹杂着本地方言,借助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一次惊险的树上摘杏的经历。

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之际,我鼓励跃跃欲试的几名同学分别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惊险经历,然后小组互说,互听。

接着我让马欢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经历。

在别别扭扭、结结巴巴的讲述中,他用不足三句话讲完了自己从爸爸兜里掏钱买小皮球后挨打的经过。

对于他蹩脚的讲述,我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了肯定,并告诉他,他说的这些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果然,这次作文,他有了极大的进步。

锻炼胆量初步有了成效,他的信心建立了。

我心中有了一丝窃喜!
接下来凡是有习作的课堂,我都尝试这种“练胆”之法。

终于有一次,马欢自己举手上了讲台。

至此,包括马欢在内怕写作文的同学,在习作课中,胆儿大了,敢说了。

因为有了说的内容做写的基础,学生对写作建立了自信。

然而,面对马欢等同学寥寥数语的作文,我仿佛面对一个四肢健全但缺血少肉的病人。

我拎在手中的红笔就是久久无法作出恰当的评判。

我发现信心与兴趣替代不了内容的具体形象。

思之再三,我恍然大悟,万丈高楼平地起。

学生习作的表达无力和平淡无奇,是缺少建筑作文的砖瓦——词句等库存材料的匮乏所造成的。

于是,帮助学生注重积累,运用积累成为我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二个必经之路。

怎样才能使学生日积月累,从而做到厚积薄发呢?除了让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练习说话写话,阅读范文经典外,我也没有忘记传统的教学法宝,鼓励学生积累语言,让每个同学尝试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在班级积累“我的知识库存”评比活动中,学生的积累少到多半本,多到三四本,积累意识初现端倪。

就连马欢也在评比中以两本的积累量获得小组“积累小博士”称号。

随着奖品的颁发和积累习惯的养成,“我的积累”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

各种课内外知识的积累已在我班蔚然成风。

怎样引导学生将积累在习作中恰当运用,从而使作文有血有肉,具体生动呢?我尝试了好多方法,但最终选择了“鼓励成功法”。

我从每本作文的字里行间,结构,谋篇等各方面圈出恰当词语,划出优美句子,遴选传神段落,评选精彩内容,让每个学生的作文中,或一个词,或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或一个故事,均成为受到表扬与鼓励的因素,彰显各自成功的亮点。

当学生享受自己某方面的成功之际,激发他们自发的运用积累,书写优美作文的冲动和自觉运用的习惯,已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潜意识里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习作的进步就在悄然当中有了明显改变。

习作能写具体了,句子也写得优美了,但是大多数同学写出的作文,内容相近,结构雷同。

内容大多不是源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编造,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成为学生习作中的通病。

这虽不是大毛病,但直接制约着学生作文向更高层面的发展。

特别像马欢同学的作文,几乎篇篇如此,没有一丝一毫初露“尖尖角”的痕迹。

这使我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作文思维与能力,是摆在眼前的又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经过反复摸索,在研读了新课标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要求之后,我确定了创造培养四方法,既:眼看,耳听,手动,思辩。

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官去细心体味,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真思考,去发现周围不一样的事物以及其细微的变化,然后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说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于是,学生的日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学生习作中恰如其分的用词,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生动传神的精彩片段成了我作文讲评课堂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众口异言更是习作课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多元化习作思维指导训练,孕育了多样化的学生习作作品。

习作,这一语文教学中最艰苦的教学环节,在经历了与马欢同学三年的共同历练与成长之后,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班以马欢为代表的大多数同学的习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的作文课因此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作者简介:
杨正峰,回族,47岁,小学一级教师,任职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惠台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